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内蒙】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7-13 其他 内蒙
一、与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乌海发展新篇章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美元,产业转型取得重要突破,一批体现新发展理念、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成功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0.6:66:33.4。三大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政府债务稳步化解,各类风险有效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实现与乡村振兴逐步衔接。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居民、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农区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多点突破。1892项改革任务推进实施,对外开放走深走实,创新驱动迈出重要步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治市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力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力加强,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进一步树立,基层党建质量有效提升,正风肃纪反腐成效明显。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取得重要成果,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白向群、侯凤岐、高世宏、王凤、武凤梅、白金海等流毒影响进一步肃清,地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书写乌海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全国、全区一样,乌海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变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从全国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全区看,随着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自治区拥有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具备更好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从全市看,我市工业基础较为扎实,产业配套相对完备,城镇化率领先全区,城市功能健全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共同构成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机遇。但也要看到,我市综合发展水平还不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发展要素制约凸显,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污染防治压力较大,生态环保任务艰巨;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引才聚才优势匮乏;部分干部不愿担当、不善作为,与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同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方面,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循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主动服从服务于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生态质量更高、转型步伐更快、创新动力更足、城市功能更强、生活品质更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乌海发展新篇章。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二〇三五年,我市将同全国全区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绿色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局面持续巩固,法治乌海基本建成,平安乌海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区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构建;区域合作进一步密切,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生态质量更高、转型步伐更快、创新动力更足、城市功能更强、生活品质更优。

——生态质量更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循环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治污力度持续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治理和国土绿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美丽乌海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转型步伐更快。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有力推进,传统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主导产业更具实力、更有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有效扩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色农业优势巩固拓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动力更足。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效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的驱动力有效转换和增强。

——城市功能更强。城市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城乡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地区承载能力逐步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巩固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生活品质更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生态质量更高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增强污染防治成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抓好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协同推动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区域协同一体、黄河文化保护六项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乌海湖周边区域绿化提质改造工程,适度合理增加建成区总体绿量,巩固扩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山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草畜平衡和禁牧等制度,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大力推进黄河乌海段生态带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确保黄河乌海段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探索一体化推进库区泥沙治理与矿山生态修复的科学路径。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镇和产业发展。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投身防沙治沙事业,建设沙漠锁边防护林体系。抓好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龙游湾湿地保护力度,促进生态好转、功能改善。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初步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深化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焦化企业重组和运输能源结构性调整。以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强化扬尘污染全链条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强化排放标准刚性约束,突出抓好PM10和O3污染防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货车、散煤、工业炉窑等综合治理,确保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强化城镇生活源治理,着力推进建成区平房集中供热工程,实施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杜绝出现黑臭水体。保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安全稳定运行,构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处置闭环体系。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整治。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强化重点行业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农业面源、重金属、白色污染等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强化工业固废污染防治,系统规划、有序投运工业固废渣场,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深入开展农区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持续实施农区卫生厕所改造。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和总量减量制度,推进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强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刚性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

(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强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增加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比重,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实行节能预算管理,制定能耗应急预案,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开展节能存量挖潜,推进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实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提高绿色准入门槛,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倒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发展,建设绿色矿山,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探索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路径。深化全民绿色行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矛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强农业节水增效和工业节水减排,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状况调查评价,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提升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强度,基本形成有偿使用制度体系。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步伐更快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一)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大力推进焦化企业整合重组,实现单体规模达到300万吨以上,提高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水平。发挥煤焦、氯碱等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引进建设延链、补链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工业产品向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促进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煤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循环产业基地。推进精细化工集群终端发展,依托现有化工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从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向成品药、制剂延伸的产业链条,打造农药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资源型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产业资源、规模、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建立梯次产业发展体系。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风、光、水、火、氢”协同发展,培育储能产业,构建绿色、友好、智慧、创新的能源生态圈。科学布局制氢、储氢、用氢及相关产业,积极打造氢经济示范城市。发展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引进领军企业、核心项目和关键技术,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园,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慧矿山。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加快跨行业、跨领域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促进健康、养老、教育、托育、家政、文化、体育、休闲等服务业发展,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主动融入、积极参与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动黄河文化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加快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全力推进乌海湖创建5A级景区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海勃湾区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以户外运动、体育赛事、蒙医沙疗体验为重点的健康旅游产业。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机制,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主业,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

(四)培育优质特色农业。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发展都市型农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万亩设施农业基地项目,推进农牧业发展向高效节水、绿色可持续转型。大力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扩大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加大“乌海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力度。建设葡萄特色小镇和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推动葡萄种植基地、葡萄酒庄提质升级,培育壮大葡萄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冷链物流等延伸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先进葡萄产区的交流合作,破解葡萄产业工人紧缺、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难题。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逐步形成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应用,以新基建为牵引增创基础设施新优势。完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四横四纵五桥三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互联互通、高效循环。加快充/换电站(桩)、加氢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存储、应用能力。建立智慧能源中心,打通能源行业数据通道。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进输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升级,消除电网安全隐患。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规划布局、用地用能环评指标、电力用水供应等短板,推进园区整合和产业统筹,精准定位发展和产业重点,有序探索合作办园模式,健全以亩均产出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污水处理厂、蒸汽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提标扩面,促进园区服务集成、产业集聚、发展集约。

四、加快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动力更足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转换发展动能,推动改革、开放多点发力,投资、消费协调互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着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乌海市科技大市场,建立内蒙古知识产权及精细化工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级氢能技术中心、乌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二期,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实施“高企倍增提质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推动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抓好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加快推进乌海市“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建设,充分利用高端智库聚集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衔接国家、自治区重大人才工程,做实“乌海英才”工程,运用好科创中心等载体平台,发挥好驻外人才工作站作用,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氛围。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创新工业用地供地制度。推进煤炭等行业规范发展,实施煤炭资源市场化出让。建立完善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等领域的制度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行“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等模式,力争50%以上高频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力争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等审批时限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扩容提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完善对企业的包容审慎监管。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融为一体,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深化农区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健康有序发展。

(三)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的交流合作,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推行“飞地经济”模式,融入国内产业和科创大循环,推进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以策克、甘其毛都口岸为依托,实施蒙古煤炭交易平台、煤炭储运中心等项目,构建蒙古煤炭落地加工“一站式”服务中心,强化口岸与加工腹地的联动。发展葡萄特色产业经济,促进葡萄酒产业国际化。推进综合保税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完善区域合作协作运行机制,推动产业对接互补、重点园区共建、重大项目合作。

(四)增加有效投资。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两新一重”、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全面对接国家、自治区重大建设规划,加强重大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建立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推动线上线下多维联动招商。

(五)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模式,鼓励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引入新平台、新场景、新技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加快培育网络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开拓区域消费市场,吸引周边人口集聚消费。培树乌海特色,打造“乌海老字号”品牌,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模式,整合运力资源和车辆服务资源,提升物流效率。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分层分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整体提升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理念。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制定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加大资本市场培训力度,落实奖补政策,探索建立企业上市(资本)服务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明晰政商交往界限,拓宽政企沟通协商渠道,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制度,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弘扬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助力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为企业家。

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市功能更强

立足城市规模小、人口集中、城镇化率高的实际,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资源要素配置,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和乡村生活空间。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西部盟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强化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生态极度脆弱区限制开发政策,加快乌海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要求,把主体功能定位在以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为前提、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上,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高质量集中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明确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完成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共享应用。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

(二)提升区域承载能力。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加大老旧小区、老旧管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社区建设力度,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促进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滨河二期开发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会客厅”。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增强城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农区人口市民化。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区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改善农区人居环境,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有重点、分阶段推动农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加快形成城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格局。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政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考核等方面的有效衔接。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接续和拓展产业支持、就业帮扶、消费扶贫,带动农区居民就业致富。

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生活品质更优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充分拓展就业空间,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水平。更好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增强重点产业和行业稳定就业能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体系,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援助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初创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抓好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发展灵活多样的新就业形态。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对接新高考改革,实施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全寄宿制管理,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加快职业教育社会多元参与,推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全民族教育保障机制,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化双语教学改革,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支持民办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发挥在线教育优势,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和教研员队伍。深化“互联网+教育”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共享覆盖面。

(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宣传,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深化区级融媒体中心和市级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改革。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凝练弘扬乌海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促进智慧广电发展,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加快符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场馆建设,完成危旧老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造。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特色资源,建设主题文化产业园区。持续提升“中国书法城·乌海”品牌影响力。办好重大节庆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稳步做好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健全适合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劳动用工特点的参保缴费政策和制度体系。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管理,健全社会保险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提质增效。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建立保险、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贯彻落实工资制度、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评估机制、按要素分配等政策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五)推进健康乌海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健康促进政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病区标准化水平,提升疫情发现处置能力。建设可转换病区,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转换能力。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强市、区医院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分区分类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基层卫生全科服务能力,发展社区试点医院。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特色优势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互联网﹢健康服务”,建立整合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远程医疗、精准预约、网上问诊等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精准高效的市域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化解市域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重大矛盾纠纷、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建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集中推进重大信访积案清零和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清源。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落地落实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以赴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从严管理监督,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育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强化政治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实现常态化治理。持续深化“一岗双责”分级抽查述职。做好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后半篇”文章,对地区政治生态建设开展监督评价。

(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机制,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能力。建立健全各类协商制度机制,持续提升政协协商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力度,强化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始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捍卫政治安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大情报”平台,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国家安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提高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和危机管控能力。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落实和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加强政府债务规范管理,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组织领导,加快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维护地方金融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加快煤矿整合重组,提升煤炭就地转化力度,推进煤矿与新能源有效衔接。全方位提升粮食采购、储备、应急保障能力。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加强隐患风险排查治理和安全监管、服务、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推动西部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提高火灾、工业企业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促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四)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本次全会部署要求,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工作协同、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