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西藏】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5-09 其他 西藏
一、发展基础与创新需求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施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科技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科技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要求,完成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区科技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高原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藏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在抗震救灾、地方病防治、饮用水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藏青2000”等17个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示范推广确保如期实现了粮食100万吨目标;“金太阳”科技工程解决了近13万人用电问题;桥隧科技攻关有力保证了拉日铁路、拉林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设。
       ——科技投入产出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30.4%,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0.56%。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显著增加,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37件提高至0.94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奖1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
       ——科技专项取得重大突破。组织实施青稞、饲草、藏药、金牦牛、金太阳、生态等8个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十二五”末“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全区青稞播种面积的42%,亩均增产25公斤以上;研制并颁布藏药材地方标准102项,数字化藏医药古典文献1600余部,研发了曲楂胶囊、罗堆多吉等多个藏药新药;引进国内外优质牧草品种218个,筛选出牧草新品系7个,建立牧草高产栽培示范基地2.4万亩;建立了那曲牦牛科技示范园和藏北高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试验区。
       ——平台基地建设明显加快。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建成了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6个、行业创新平台和技术产业创新联盟9个;成功创建了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那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拉萨国家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化基地、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并试运行,推进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藏高原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3万人,年均增长10.7%,培育了一批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我区有9个对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并实现了国家“万人计划”零的突破。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专项快速推进。农牧民科技特派员覆盖全部行政村,达到1.09万人。
       ——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着力推进了科技计划、科研经费、科技报告、科技奖励、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科技特派员、科技平台等管理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科研院所改革试点有效推进,科技项目管理与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出台了促进“双创”的若干意见,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我区“十二五”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全社会科技投入明显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科研平台能力建设亟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成果转化应用有待加强,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形势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区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科技强力支撑。立足我区区情和阶段特征,要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做好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模式,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必须加大科技供给,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必须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活力,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力。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需要科技有效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我区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要靠科技进步。这就要求必须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必须加大科技援藏力度,柔性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开放合作、互联互通的创新格局;必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创业队伍。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需要科技重大突破。我区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要实现向中高端的跃升,迫切需要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以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支撑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产业链增值,培育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系统引领。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是中央赋予西藏的重要使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大技术瓶颈;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全产业链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循环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脱贫需要科技关键保障。我区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要打赢扶贫攻坚战,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保障。要依靠科技创新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就业脱贫;要发挥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等技术集成、要素集聚、应用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要大力实施富民强县稳边科技重大专项,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精准脱贫。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部署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原则,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系统推进“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围绕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科技资源配置,贯彻生态优先理念,科学谋划创新布局,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任务引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社会稳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扶贫攻坚、生态建设等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培育新业态,创造新产业,激发新活力。
       ——开放协同。立足我区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科技发展模式;提升科技援藏层次,打造多主体参与、多团队协作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区内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注重成效。加强科技评价,注重绩效考评,突出产业化导向和经济效益目标,强化科技服务民生、科技稳边兴藏、科技富民强县、科技精准扶贫,进一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推动科技工作更加主动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让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民众获得感。
       (三)发展目标
基本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初步建成西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接近或者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优势学科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对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0.6%。
       ——研发人员达到5000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2500人年,较“十二五”末翻一番。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增加15%以上,较“十二五”末翻一番。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每万人科技论文数达到1.2篇,均较“十二五”末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四)总体部署
       今后五年我区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我区实际,实施8个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4大领域,确定18个创新方向,加强科技攻关,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
       ——优化创新基地与平台布局,提升基地平台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和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壮大科技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创新科技援藏机制,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健全科技激励机制。
        三、创新方向与主要任务
       (一)重点研究方向
       1. 农牧业科技创新
       (1)高原种植业
       重点实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粮食和果蔬绿色增产攻关、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成国家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巩固我区粮食100万吨、实现蔬菜100万吨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2)高原草牧业
       重点开展良种选繁、饲草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草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为实现我区100万吨肉奶和新增100万亩人工草地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2. 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
       (3)清洁能源产业
       发挥我区水电、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重点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光热利用等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研究,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有效解决城镇供暖供热供电和无电乡村用电问题,为建成国家综合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提供科技支撑。
       (4)藏医药产业
       重点开展藏成药经典古方、名方的改进提升和二次开发,加快现代科技在藏药研发中的应用,开发具有藏医治疗特色的新方法和新制剂,完善藏医药产业技术标准,推动我区藏医药产业发展。
       (5)天然饮用水产业
       重点开展天然饮用水资源的勘查、评价、保护与利用,研制天然饮用水标准,开展天然饮用水水源地分级、评价与动态监测,构建天然饮用水产业技术体系,提高我区天然饮用水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6)绿色矿业
       重点开展地质成矿规律、复杂条件矿产资源快速勘查和预测技术研究,鼓励企业研发矿产资源高效开采、绿色选冶、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与装备,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7)智慧旅游业
       重点开展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旅游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实现旅游智慧化管理,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
       (8)民族文化产业
       重点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抢救、挖掘、保护、数字化、传承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特色民族文化产品,促进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增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能力。
       (9)民族手工业
       重点开展特色民族手工业产品研发、加工与包装等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完善民族手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
       3. 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10)生态建设
       重点加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观测与影响评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研究典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适应技术与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建设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技术支撑。
       (11)环境保护
       重点开展高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建立高原生态环境功能变化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具有高原特点的环境污染研究与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建设美丽西藏提供科技支撑。
       4. 社会民生科技创新
       (12)高原交通
       重点研究道路建设、养护和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开展道路新型材料高原适应性、冻土区道路勘察建设技术研究,提升高原交通建设水平,保障高原交通运行安全。
       (13)高原医学
       重点开展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机理等高原健康保健的基础研究,研究高原病和地方病致病机理、高原病适应性诊疗技术、地方病防治技术;支持高原病、地方病防治新药研发,提升高原医学水平。
       (14)高原水利
       重点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节水灌溉、水生态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全面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
       (15)高原城镇化
       重点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原新型城镇化建设技术路径与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16)高原民居
       重点研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实用功能的高原新型民居建设技术,结合传统民居的民族建筑风格和风貌,研发民居抗震加固、建筑物光伏利用、保暖、节能环保和建筑风貌保真等技术。
       (17)公共服务
       重点研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西藏公共服务技术支撑系统,建立“双创”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信息惠民服务系统,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西藏建设。
       (18)公共安全
       重点构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反恐防暴、消防安全、疾病防控、食品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预警技术支撑体系,为保障社会安全和治边稳藏提供科技支撑。
       (二)科技重大专项
       聚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实施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研发、生态保护技术研发与大数据平台建设、科技富民强县稳边等8个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1. 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
       重点开展青稞优异种质发掘、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绿色增产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实现自主基因、自主品种、自主技术、自主模式的重大突破,为保障西藏粮食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
       重点开展畜禽种质资源挖掘与保存、本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健康标准化养殖及育肥、重大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为畜牧业转型增效、保障食物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 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
       重点开展野生牧草驯化和优良牧草新品种选育,研制人工草地、人工补播草地和复种饲草技术,研发草产品加工与利用技术,构建农区、半农半牧区草业技术和天然草地退化治理综合技术体系。
       4. 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
       重点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有效成分提取及功效分析、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和质量控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强力支撑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5. 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的引进和研发,开展光伏施工、发电、输电、储能和产品检测维护等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
       6. 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研发
       围绕藏医药标准化、现代化,重点开展藏成药标准研制、藏药方剂配伍、藏药新药研发、藏医特色诊疗研究等的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提升藏医药科技创新水平,推动藏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7. 生态保护技术研发与大数据平台建设
       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示范,开展高原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生态保护大数据,为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8. 科技富民强县稳边
       以重点贫困县、21个边境县为重点,以科技扶贫精准脱贫为专项实施主要目标,着力加强基层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增收;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和提质增效;发挥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创业式、参与式科技扶贫,提高农牧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本领,实现科技精准脱贫、科技富民强县、科技稳边兴藏。
       四、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
       (一)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围绕产业目标、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导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联合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面向农牧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机制建设,加大对农牧业技术成果推广的支持力度。支持面向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政策环境。
       (二)建设成果转化基地
       优化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完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新农村科技示范县乡村建设。
       (三)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提升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技术推广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的科技服务能力;支持建设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招投标机构、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中心、人才中介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基层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站网点,构建线上知识共享和线下技术传递相结合的科技服务网络。
       五、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  
       (一)优化创新基地平台布局
       按照择优布局的原则,继续完善现有各类创新基地与科研平台建设布局,围绕特色农牧业、藏医药、生态环境、天然饮用水、地质地理、高原医学、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积极创建高原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科技资源,新建和扩建50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一批自治区级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加强建设、提升能力,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科技创新中心。
       (二)提升基地平台创新能力
       突出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夯实创新基地与科研平台学科建设和发展基础。加强高端拔尖人才和专职辅助人员培养,构建结构优化、衔接有序的学术梯队。加强仪器设备更新、升级、改造,保障创新基地与科研平台高效运行。支持鼓励科技人员依托创新基地与科研平台积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任务。加强创新基地、科研平台对外交流合作。
       (三)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西藏建立子平台或服务站。整合西藏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资源、生物种质资源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实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后补助机制,提高开放共享水平。
       (四)夯实创业创新服务载体
       加快推动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工作。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空间,示范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西藏(拉萨)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过程的孵化服务链条。积极争取在拉萨、日喀则、那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鼓励农牧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六、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 
       (一)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科技人才遴选、培养、使用、激励力度,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依托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专项、“千人计划”西藏项目、“西部之光”和科技兴藏人才培养工程等,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重大任务的实施,创建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急需人才的柔性引进和培养使用。加强实用人才培育,稳定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牧民科技特派员选派、培训和考核,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
       (二)实施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实施“第三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遴选和培育国家级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吸引和汇聚一批学术领军人才,扩大高端产业人才队伍规模,造就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创业团队。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创新平台,培养遴选15-20名“第三极”杰出人才。
       (三)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把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科技项目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各类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科研设备向创新创业活动开放。鼓励企业、科研机构设立创新创业流动岗位,吸引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或创办企业。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计划,建立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创业带头人。鼓励支持有技能的农牧民带头建立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区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全社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七、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一)推进科技管理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推动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统筹推进科技、经济、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优化科技计划布局。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结合西藏实际,强化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点任务,有效配置资源,构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定位明确的科技计划体系。
       ——完善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完善广纳众言、广汇众智的项目论证程序,建立健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形成机制,力争凝炼形成的主攻方向和重大项目,既符合科研自身规律又满足全区发展需求。
       ——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对接国家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自治区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全过程网上运行和痕迹化管理。落实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加强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和共享。
       ——改进科技创新服务。围绕科技管理“全过程”和科技创新“全链条”,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程序、创新管理,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推进分类评价试点。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开展第三方评价试点,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推进实施绩效评价,选择科研院所、高校及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开展评价试点。
       (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
       探索构建布局合理、开放协同、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强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源头创新地位,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强化政府创新服务职能,面向大中小微等各类产学研用主体,围绕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创新服务。
       (三)创新科技援藏机制
       探索建立科技援藏沟通协商机制,推动与各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共同设计创新课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集聚。紧密对接治边稳藏的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国家设立1-2个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会同相关省市和中央企业共同实施。
       (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政府科普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科普工作的领导、投入、考核、奖励等机制。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提升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服务能力,发挥基层科普设施、各类科普基地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广泛开展全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强化创新发展的群众基础。
       (五)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落实科技成果由完成单位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成果转化权益分配政策。推动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办法,依法落实科研院所、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允许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职务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对产业带动大、农牧民增收显著的要提高奖励比例。加大科技奖励力度,适当提高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等政策举措。
       八、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一)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全局性战略。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本规划的实施,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督促落实。加强科技政策与教育、人才、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消费、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协同衔接、形成合力。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的沟通协调和相互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动本规划的落实。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配套政策,搞好本规划的宣传解读工作,形成全社会谋划创新、落实创新、推动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健全科技投入体系
       加强规划任务与资源配置衔接,建立科技投入稳定支持与增长机制,自治区财政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示范与推广经费的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自治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财政科技投入配置效率。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综合运用资金资助、创业投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探索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 发挥好知识产权对创新创业的保障作用,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知识产权的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援助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积极开展地方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加强对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工作的分类指导。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
       (四)深化科技交流合作
        加强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特色资源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强化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务实推进特色优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结合建设南亚大通道,搭建科技支撑平台与合作机制。加大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力度,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金配套、外国专家进藏等方面给予有关政策便利。
      (五)强化规划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科技规划监督评估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适时开展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查评估,并根据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建立规划实施主体责任制,将规划实施工作纳入地方和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确保本规划贯彻落实。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