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标签:

发布时间
2024-04-30
发布类型
项目信息
发布人
关键词
解答

目录

1.国家及地方政策分析

1.1.国家政策

1.1.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进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等工作 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等

1.1.2.农业农村部:计划对4种高毒农药采取禁用管理措施

1.1.3.六部门列清单:31日起重点管控14类新污染物

1.1.4.两部门: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1.1.5.14部门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

1.1.6.工业和信息化部:优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项目

1.1.7.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1.1.8.15项具体举措出台 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

1.1.9.国家发改委:以煤为锚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

1.1.10.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2.地方政策

1.2.1.内蒙古明确化工原料用煤分类出让范围和流程

1.2.2.山东: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1.2.3.内蒙古:将鄂尔多斯打造成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1.2.4.山西出台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单位GDP能耗5年下降14.5%

1.2.5.内蒙古自治区公示第二批拟认定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

1.2.6.宁夏全面启动新污染物治理

1.2.7.山西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2.8.四川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发布--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1.2.9.山西下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

1.2.10.山西印发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2.项目投资现状

2.1.20231月份能源行业拟建项目数量分析

2.2.20231月份能源行业投资额分析

3.行业技术分析

3.1.上海化工研究院硼-11同位素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3.2.新型三维碳晶体制备成功

3.3.液相烃中二氧化硫脱除技术国际先进

3.4.平煤神马碳化硅半导体芯片材料成功下线

3.5.延长炼化BOG氦气回收项目试车成功

3.6.中复神鹰投建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3.7.智能化助力世界级炼厂开工试产

3.8.海南炼化乙烯项目EO/EG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3.9.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钻获高产油气井

3.10.天津石化科技攻关工程实现投料试车成功

4.重点企业中标信息

4.1.传统能源中标信息

4.2.新能源中标信息

4.3.精细化工中标信息

5.企业动态

5.1.西南院 陕西龙成 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签约

5.2.华友钴业签订三元前驱体销售协议

5.3.淄博睿霖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设计合同签约

5.4.航天锂电50GWh锂电项目落户天门

5.5.华阳股份拟建千吨级碳纤维项目

5.6.康宁药物智能化合成项目落户苏州

5.7.铜化新能源材料项目落户宜昌

5.8.新安集团收购金灿科技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5.9.松滋新材料、松滋宜化合建精制磷酸项目

5.10.在建EVA项目短期内难落地 上海石化拟转让给中科炼化

 

 

 

2023年1月份能源行业项目投资建设分析报告

1.国家及地方政策分析


1.1.国家政策


1.1.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进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等工作 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等工作,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要求抓实抓细重点民生工作,确保群众过好春节。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粮食、能源等稳定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极为不易,为稳经济、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医疗物资、能源等保供稳价,确保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保障群众医药需求和温暖过冬。一要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做好市场调配,丰富小包装粮油品种,加强南菜北运、西果东输,合理进行储备调节,同时抓好其他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供销对接。做好春耕备播准备和化肥等农资保障服务工作,进一步抓实粮食生产、夯实稳物价基础。二要千方百计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供给能力,对重点企业建立清单支持满负荷生产,及时协调解决原辅料供应、用工、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确保生产和供应不间断。加强药品等医疗物资调配,保障医疗机构、居家患者、养老院、农村地区等需求,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对纳入医保范围的看病和药品费用,要应报尽报。三要进一步抓好能源保供。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落实帮扶煤电企业纾困政策,支持能源企业节日安全正常生产,强化能源调度,做好电力、天然气顶峰保供预案,确保民生用能,加强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用能保障。四要持续做好交通物流大动脉、微循环保通保畅。支持物流企业合理调配运力,补充一线力量,关心关爱快递、外卖等人员,及时打通末端服务可能遇到的堵点,保障春节期间邮政快递稳定运行。五要指导地方对困难群众按规定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六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依法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会议指出,春节临近,要用心用情、扎实细致做好重点民生工作。一是抓实抓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政府工程和国企项目欠薪的要立即整改,力争在春节前全部清偿。清欠收回的企业账款要优先用于农民工工资发放。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欠薪,地方政府要运用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等储备资金提供应急支持。统筹协调解决商贸、加工制造等行业的困难企业欠薪问题。畅通维权渠道,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要通过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强他们信心,力争春节后农民工就业、返岗稳中有升。二是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低保、困难救助、失业补助和救助等资金,对因疫因灾困难群众予以临时救助,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三是一丝不苟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值守,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极端天气等应急预案,确保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1.1.2.农业农村部:计划对4种高毒农药采取禁用管理措施


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2022122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药管理工作视频会议,总结交流2022年农药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农药生产保供和监管等工作。

会议指出,2022年农药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稳定农药生产供应,1-11月生产农药172.9万吨(折百);新增淘汰4种高毒农药;截至12月底累计发放农药登记证4.5万个,农药生产许可证1756个,农药经营许可证34.4万个;组织完成部级农药抽样监测样品3600多个、农药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建设19个省级农药风险监测中心和258个基层监测站点力。

会议要求,谋划做好2023年农药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农药行业指导服务,推进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好农药生产保供,确保农业生产需求和市场价格稳定。突出抓好冬春农药生产储存供应,确保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小麦蚜虫、玉米草地贪夜蛾等三病两虫的春季防控用药需求。二是优化农药行政审批服务,优化完善登记评审规则,建立农药登记信息员制度,加强省级登记初审指导和登记信息员培训,优化登记审批服务。规范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审批服务,做好许可证件延续审批工作。三是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采取例行抽查、专项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检打联动、行刑衔接,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互联网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四是强化农药风险管控,计划对氧乐果、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禁用管理措施,推进高毒等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溯源管理。五是提升农药管理支撑能力,充实农药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培训指导,强化信息化手段,修订农药配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支撑条件保障,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1.1.3.六部门列清单:3月1日起重点管控14类新污染物


近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公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自202331日起施行。


《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结合监管实际,经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后确定。列入本清单的新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清单包括有14类新污染物,分别是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 、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十溴二苯醚/短链氯化石蜡、六氯丁二烯 、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三氯杀螨醇、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其相关化合物(PFHxS) 、得克隆及其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壬基酚、抗生素和已淘汰类。


已淘汰类包括六溴环十二烷、氯丹、灭蚁灵、六氯苯、滴滴涕、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硫丹原药及其相关异构体、多氯联苯。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1.1.4.两部门: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0日表示,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当日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根据会议要求,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要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会议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两部门要求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1.1.5.14部门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

11日商务部通知,在地方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向社会公示,商务部等14部门研究确定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据了解,《商务部等14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已于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商务主管部门要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建立试点工作联系机制,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紧密围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确定试点目标、试点任务和职责分工,细化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计划单列市可结合实际,单独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并实施。

通知提出,要突出目标导向,聚焦若干重点产业,力争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要突出问题导向,梳理解决一批市场主体在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及时评估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区要积极复制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和模式,促进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1.1.6.工业和信息化部:优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项目

1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重点发展一批市场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加快突破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工业软件;优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全面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2022年,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预计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会议强调,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东北地区制造业振兴取得新突破。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深化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扩大适老化家居产品和生活用品供给。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深化产融合作,充分发挥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保持烟草行业平稳增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加快建设数字工信平台。

二是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取得一批成果。强化统筹协调、督导落实,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共同推动规划实施。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做好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的有效衔接,积极承担重点任务。

三是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一链一策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健全揭榜挂帅长效机制,不断丰富产业生态。

四是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重点发展一批市场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产业化应用,加快突破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工业软件,推广应用一批先进绿色基础制造工艺。继续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做优做强部重点实验室。

五是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大飞机产业化发展,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坚持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端发力,加快高端医疗装备、农机装备、深远海装备、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等高端专用装备发展。

六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置换政策。优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项目,提高钢铁等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出台促进装备数字化政策措施,发展服务型制造。全面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七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市场化办法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和配套产业发展。提高光伏产业全球竞争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产业创新发展。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八是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启动宽带边疆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完善电信业务市场发展政策,强化APP全流程、全链条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用户权益保护。增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安全产业创新发展。

九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工作体系,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认真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狠抓惠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起益企、服务月等服务品牌。健全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

十是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巩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十一是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加大优势学科建设力度,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十二是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产业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协同,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强化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标准布局。做好无线电频谱资源统筹规划,提升无线电治理能力。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建设,办好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等重点活动。加强部际协调和部省合作,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支持部属单位聚焦主业、紧贴行业,提高核心能力,加强智库建设,服务行业发展。

十三是全力以赴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千方百计稳产增产,坚持每日调度,确保春节期间生产不断、供应不断。加强供需对接,协调推动医疗物资精准投放。

1.1.7.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1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

全文如下:

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以下统称为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把握全球生物技术革命历史机遇,以非粮生物质开发利用技术突破为基础,深化生物化工与传统化工耦合、工业与农业融合,以技术、模式创新为动力,促进生物基材料优性能、降成本、增品种、扩应用,提升生物基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规模生产、市场渗透能力,推动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立足市场在推动成果转化、需求牵引方面优势,更好发挥政府在产业布局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聚焦高效工业菌种和酶蛋白元件培育构建、非粮生物质转化、高效提纯浓缩等关键平台技术,开展典型技术及模式示范应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系统推进,融合发展。推动生物基材料与传统化工产业体系耦合发展,与多领域强化融合赋能,提升供给质量、丰富供给种类、培育创建品牌,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坚持绿色低碳,国际合作。重视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的环境友好性,推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碳排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鼓励优势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三)发展目标

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创新发展。高效工业菌种与酶蛋白元件不断丰富,非粮生物质利用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大规模糖化(基于非粮生物质生产五碳糖或六碳糖,下同)技术基本成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加高效完善。示范引领。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糖化生产线规模达到万吨(折干五碳糖或六碳糖,下同)/年,乳酸生产线规模达到十万吨级,戊二胺、聚羟基脂肪酸酯规模达到万吨级。应用拓展。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乳酸、戊二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生物基化学品及聚合物品种,稳定提高聚合物加工性能,在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等领域规模化应用。生态培育。形成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建成3—5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二、重点任务

(一)突破非粮生物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重点聚焦非粮生物质糖化、非粮生物质替代粮食发酵生产、高效提纯浓缩等关键平台技术攻关,针对不同非粮生物质原料构建工业菌种培育体系与酶蛋白元件库,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建设分布式非粮生物质处置及糖化基地,深化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和化学工艺协同创新攻关,提高生物基材料生产效率,降低综合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夯实非粮生物质替代粮食生产生物基材料的技术经济基础。


 

(二)推进技术放大和应用示范  聚焦生物基材料专用装备和仪器仪表(包括在线传感器)、功能微生物选育、酶蛋白元件制备、高效提纯浓缩、产品评价表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等短板环节,鼓励大宗农作物主产区组织龙头企业推进生物化工与农业种植协同耦合,深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化工放大技术融合,开展非粮生物质工业化生产生物基材料、农业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生产高值高效有机肥等节能环保技术及应用示范,推进非粮生物质糖化及发酵、产物分离提纯浓缩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提高稳定性一致性,实现工业化成本可控。


 

(三)强化渗透能力拓展应用领域

完善材料体系。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引导企业基于非粮生物质,优化生物发酵、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工艺及应用技术,利用非粮生物质碳替代化石碳生产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基材料,打造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形成对现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补充。

 

拓展应用市场。支持生物基材料企业与塑料制品、纺织纤维、医疗器械等下游重点企业搭建上下游合作平台,鼓励可生物降解产品在餐饮、物流、零售、酒店等领域应用,引导日常消费绿色升级;在生物医用、海工及海洋养殖等领域开发应用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基防污防腐涂料、可降解浮力材料等高性能产品,挖掘消费升级潜能;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科学推广生物降解地膜和滴灌管具等,加快在经济作物主产区和设施农业示范应用,助力绿色乡村建设。

(四)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优质企业

引导石化化工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开展生物基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着力打通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分布式非粮生物质糖化、剩余物生产高值高效有机肥、生物基材料生产、下游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路径,塑造工农业耦合发展样板,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骨干企业,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培育生物基材料工业菌种选育与酶蛋白元件制备、高效长周期膜分离材料、高选择性吸附材料等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优化区域布局。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大宗农作物主产区生物质原料丰富优势,引导生物基材料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打造分布式非粮生物质糖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生物基材料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新高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由集聚向集群转型提升,提高产业规模效益与影响力。

(五)强化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完善微生物菌种育种技术、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信息交流等平台,建立功能菌种资源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系。依托国家塑料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测试评价中心等提升生物基材料测试评价服务能力,鼓励产业基础较好地区建设区域测试评价检测中心,支持市场化、专业化第三方高端质量认证机构建设,促进上下游企业一条龙模式联合开展生物基材料及其制品性能参数数据库建设及共享,提高测试评价水平。完善标准标识体系。建立适合我国产业特点的生物基材料产品质量、能源消耗限额、碳排放核算等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建立生物基材料及制品评价方法、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标识标签体系,开展生物基材料工程技术验证、产品溯源服务或认证。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企业参与相关生物基材料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加强国际标准评估转化。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协力推进非粮生物质原料化利用和生物基材料及制品应用。鼓励地方政府统筹当地非粮生物质资源和乡村发展需要,出台并落实扶持非粮生物质利用、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引导支持上下游企业深度耦合,助力乡村振兴。

(二)加大政策引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统筹秸秆高效综合利用和分布式非粮生物质糖化生产点建设,将骨干企业功能微生物菌种纳入国家或地方种子库。推动建立生物基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通过政府采购促进生物基材料推广应用。鼓励高校加强生物化工、材料等相关领域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多渠道多方式聚集专业人才,加快壮大生物基材料骨干人才队伍。

(三)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将生物基材料纳入基础研发、产业化等现有政策渠道支持方向。将符合条件的生物基材料列入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目录。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投资基金、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支持生物基材料研发、产业化及应用示范。

(四)完善行业管理服务。建立健全统计分类目录和统计制度,指导有关行业组织建立生物基材料行业服务机构,完善行业运行监测机制,促进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交流,强化行业自律,营造公平市场氛围,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工业菌种的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加适当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塑料污染治理有关文件要求,严厉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行为。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生物基产品认知,引导绿色消费。

1.1.8.15项具体举措出台 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

14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从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两方面,共提出15项具体举措,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针对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的7方面举措,从政策支持、融资促进、扩大需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等方面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信心。其中,明确提出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鼓励大型企业和平台机构发布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清单,开展跨境撮合活动,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更多市场,创造更多商机。

针对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的8方面举措。瞄准转型升级中的重点环节,通过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推动以大带小协同发展;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个专项行动,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中小企业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校企双聘制度等,加大人才兴企支持力度;通过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同时,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也提出一系列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既要做好帮扶、也要抓好发展,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1.1.9.国家发改委:以煤为锚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

11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2023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在2022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国家在保持能源价格稳定方面的重要举措。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介绍,2022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复杂严峻、价格大幅上涨,多个国家遭遇能源危机;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国际冲击叠加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较大风险挑战。国家发改委在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础上,创新机制、稳定预期、加强监管三箭齐发,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2022111月,美国、欧元区CPI中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约27%38%。而我国CPI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约3%,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美欧。

周伴学说,一是创新机制。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系统观念,煤价改革、电价改革双管齐下,以机制创新支撑能源保供稳价。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按照下限保煤、上限保电的原则,提出煤炭价格合理区间,同步明确煤、电价格可在合理区间内有效传导;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制度,引导市场交易电价合理形成。上述改革措施实现了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三价联动,有效稳住了煤价,进而实现稳电价、稳用能成本。

二是稳定预期。通过打明牌、定边界方式,持续加强宣传解读和预期引导,积极应对价格异常波动风险。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方案202251日正式实施,同步发布公告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认定标准,部署主产省多次召开政策宣讲会,全面完整解读煤炭价格新政,促进形成广泛市场共识。对相关煤炭生产贸易企业、资讯机构开展约谈提醒,及时纠正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炒作等行为。

三是加强监管。建立煤炭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制度,开展煤炭价格指数行为评估和合规性审查。每日监测煤炭出矿、港口、到厂现货价格,每周监测中长期交易价格,每月调度重点发电企业合同信息,及时了解一手市场价格情况,发现异常波动及时预警处理。

1.1.10.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等领域。

《指导意见》旨在依托我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竞争优势,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加快推动能源电子各领域技术突破和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指导意见》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从加强供需两端统筹协调、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方面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二是从发展先进高效的光伏产品及技术、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产品等方面提升供给能力。三是从推动先进产品及技术示范、支持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加大新兴领域应用推广等方面支持重点终端市场应用。四是从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促进智能制造和运维管理等方面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五是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做好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六是从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为统筹推动现代信息和能源技术、光伏和储能等深度融合,《指导意见》提出三大专项行动,分别侧重发挥太阳能光伏作为新能源生产主力军、新型储能产品作为新能源系统压舱石、关键信息技术作为新能源前进发动机的作用。

一是太阳能光伏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提出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光伏材料和设备、智能组件及逆变器、系统和运维的具体发展方向。二是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提出锂离子电池、锂电材料及装备、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电池系统集成、检测评价和回收利用、储能系统智能预警安防的具体发展方向。三是能源电子关键信息技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提出光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件及传感类器件、发光二极管、先进计算及系统、数据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的具体发展方向。

《指导意见》着眼打好组合拳,提出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建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强化有关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研究机构等加快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公共服务和支撑作用。二是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相关渠道,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能源电子优质企业。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鼓励银行规范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支持力度。三是优化完善市场环境。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等设立能源电子领域多元化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社会资本投资新模式。建立健全能源电子产业企业信用体系。推动完善光伏发电等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储能成本补偿机制。四是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能源电子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加快能源电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能源电子领域产教融合,探索创新平台建设。

1.2.地方政策

1.2.1.内蒙古明确化工原料用煤分类出让范围和流程

为加快建立化工原料用煤矿业权分类出让制度,保障化工项目生产用煤需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近日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化工原料用煤分类出让的规定》。

《规定》明确,化工用煤按原料煤出让。符合作为化工项目原料用煤的煤炭资源,实行化工原料用煤分类出让,优先保障化工项目生产。

《规定》还明确,依法依规取得项目手续、合法合规经营的化工企业,均可纳入化工原料用煤的出让范围。根据职能职责,由自治区相关部门建立化工原料用煤受让范围名录。

《规定》要求,各盟市政府建立符合化工用煤需求的煤炭空白区、煤炭边角资源清单,根据化工项目用煤需求,将化工项目分为燃料类和非燃料类化工项目,按照燃料类、非燃料类以及未配置过资源、新建、扩能等情形研究制定化工原料用煤分类出让方案,优先保障尚未取得化工原料用煤的项目;已获得基本满足化工需求原料用煤的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出让煤炭资源。

化工原料用煤分类出让流程分为煤炭空白区和煤炭边角资源两类。

《规定》要求,所在地盟市政府与竞得人签订化工项目建设、化工原料煤生产销售和煤炭边角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协议,明确化工项目建设、投产时限,逾期未建设的,自治区相关部门暂缓办理煤矿建设核准、批复、备案、登记等手续;逾期未建成投产的,自治区依协议收回出让矿业权并退还已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

1.2.2.山东: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0万亿,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产业战略基地。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左右。

《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扎实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和万华化学乙烯、东明石化UPC项目实施,争取更多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布局。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指标,稳妥推动后续地炼产能整合。优化提升枣庄、济宁、菏泽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培育做强潍坊、东营、滨州等高端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化工园区(含纳入园区管理的化工重点监控点)产值占全行业80%左右。

根据《行动计划》,山东将围绕钢焦联动、煤基化工一体化,加快现有焦化产能优化整合,焦钢比稳定在0.4左右。

促进两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方面,山东省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落实四个区分,持续优化两高管控政策。新上两高项目执行窗口指导、提级审批,落实五个等量或减量替代,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存量两高项目实施分类处置、改造提升,稳妥有序退出低效落后产能。推进两高行业能效升级,2025年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培育壮大7个国家级、50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海洋新材料研发应用,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营造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创建国家氢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行动计划》提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建设页岩油开发国家级示范区,推动渤海油气资源在山东登陆。以青岛港、烟台港为重点,建设一批百万吨级沿海LNG接收站,打造千万吨级沿海LNG接卸基地。推动中俄东线山东段、山东天然气环网等骨干管网建设,构建一网双环供气格局。利用油田富集风光资源和枯竭油气藏,推动油气田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到2025年,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100万吨、4亿立方米,沿海LNG年接卸能力达到2500万吨。

山东将打造碳捕集利用全链条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实施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程,推动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在具备条件的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探索建设大型示范项目。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利用废弃油田、矿井等多样化低成本碳封存,拓展二氧化碳在油气开采、大棚种植、冷链运输、高端化工品转化等领域应用场景。紧盯二氧化碳加氢制烯烃、芳烃等前沿技术,积极推进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示范工程。

根据《行动计划》,山东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

1.2.3.内蒙古:将鄂尔多斯打造成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鄂尔多斯市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的指导意见》,针对支持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发展,围绕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明确了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强化产能和技术储备,着力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将鄂尔多斯市打造成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指导意见》提出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苏里格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延伸烯烃及新材料产业链;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煤炭间接液化、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芳烃升级示范,延伸发展新材料,推动新能源与煤化工耦合发展。

二是科学有序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高品质高端特种油品,大力推动关键甲烷化技术国产化应用,推进煤制天然气和煤制化学品工艺耦合,开展煤(甲醇)制烯烃、DMTO-代技术试点示范等。

三是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甲醇)—烯烃功能材料终端应用产业链,补齐芳烃产业链,延伸含氧化合物产业链,发展乙醇酸甲酯聚乙醇酸”“BDO—PBS/PBAT”等产业链和醋酸—EVA/PVA”“甲醛聚甲醛”“碳酸酯类电子化学品聚碳酸酯产业链。

四是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大型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推动现代煤化工能耗、水耗、三废利用升级示范。

五是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开发高端产品,加快发展功能合成材料、功能膜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高端专业化学品。

六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推进煤化工产业绿色化改造,降低单位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用水量。

七是加强安全环保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探索高风险危险化学品全程追溯,实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环保搬迁改造。完善产业、技术和环保等政策及煤炭深加工能量限额标准、取水标准、安全标准体系。

《指导意见》还对产业、用煤、用水、能耗、用地、科技、财税、环保等要素保障和组织保障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政策。

1.2.4.山西出台“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单位GDP能耗5年下降14.5%

日前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八项政策机制、三项工作落实,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完善经济政策等多项内容与能化行业与企业强相关。

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

其中,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将坚持以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为主要战略方向,推动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利用;全省域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施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抓好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推动煤炭向高端高固碳率产品发展;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2%;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涉及山西省设区市的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10%左右,汾渭平原涉及山西省设区市的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

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将推动煤电、焦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推进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太原、阳泉、长治、晋城4市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加快大型焦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2023年底前全面关停4.3米焦炉以及不达超低排放标准的其他焦炉;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

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将合理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内集聚,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工业企业、园区的应用,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指标纳入工业园区考核体系;加快实施园区内焦化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置,推动挥发性有机物、电镀废水及特征污染物集中治理等绿岛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将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深化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到2025年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9%以内;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取水和无序取水等行为。到2025年,山西省黄河干流国考断面水质达到类。

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将强化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全流程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实施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提升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效率。开展焦化、化工等行业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监控,推广应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化焦化、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降低20%

八项政策机制,涵盖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经济政策、完善市场化机制、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和壮大节能减排人才队伍。

其中,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将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源消费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有效增强总量管理弹性;根据各市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和完成情况,按照差异化原则,确定各市年度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各市可结合GDP增速预期目标,自行确定年度能耗总量目标;GDP实际增速超过预期目标时,可相应调整能耗总量目标;各市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实行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

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优化总量减排指标分解方式,将减排量科学合理分解到各市;加强总量减排核算信息化管理,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体系,强化监测、核查、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坚决杜绝重复计划、弄虚作假特别是不如实填报削减量和削减来源等现象。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要求项目主要产品设计能耗强度需达到能耗先进水平、标杆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较高值,严禁对两高项目实施电价优惠。完善两高项目融资政策,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分类施策,有效控制两高项目信贷规模,对合规两高项目绿色转型发展给予必要支持。

健全法规标准,将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展地方标准项目研制,制定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白或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对标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先进水平,推动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完善经济政策,要求各级财政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煤电、钢铁、焦化、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

三项工作落实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全民行动。

1.2.5.内蒙古自治区公示第二批拟认定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

1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第二批拟认定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

根据公司,11家园区拟认定为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分别是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桥产业园、内蒙古呼和浩特托清经济开发区托克托产业园、内蒙古包头土右新型工业园区、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元宝山产业园、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山产业园、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经济开发区达拉特产业园、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经济开发区(独贵塔拉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内蒙古巴彦淖尔进口资源加工开发区乌拉特前旗产业园、内蒙古乌兰察布丰川循环经济开发区丰镇产业园

据悉,内蒙古对化工园区评估认定有14个具体指标,包括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两化融合和园区经济等六个方面。其中,有4项基本条件:一是经国家、自治区及盟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划中有明确的化工板块;二是符合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全生产和综合减灾防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四至范围明确;三是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清晰,园区内无劳动力密集型的非化工企业和食品行业等轻工业;四是化工产值超过30亿元,化工产值占比达到30%以上,拥有3家以上化工企业,以上三者满足其一。


 

1.2.6.宁夏全面启动新污染物治理

近日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优先开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煤化工、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后逐步延伸至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其他行业。

按照工作目标,2023年年底前,宁夏公布第一批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清单,完成全区重点化学物质评估;2025年年底前,完成高关注、高产()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将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行业排放等制度标准,强化政策落实落地。

今年起,宁夏将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聚焦石油加工及煤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选取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新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水污泥、废液废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术,建立典型行业潜在新污染物排放源清单;选取重点化工企业实施全氟化合物治理试点

1.2.7.山西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12日上午9时,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山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金湘军在报告中指出,山西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金湘军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山西将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对外合作,加快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

报告指出,2023年山西重点做好十二项工作,能化方面有以下五条。

一是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多业支撑转变。

加快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促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支持朔州市抓好煤新一体化及煤化一体化,推动煤制高端化学品、煤制高端碳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促进煤炭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推进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力争开工5个以上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进2座新能源汇集站建设,发展移动储能。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和智能化改造,推进两化融合,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钢铁、化工等行业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推动焦化企业全面实现干法熄焦,4.3米及以下焦炉全部关停。

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千亿产业,做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煤化工等百亿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支持晋中市抓好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及应用场景拓展。做大做强链主”“链核企业,加快引育配套企业,力争在三年内培育形成特钢材料等六条千亿级、光伏等四条五百亿级产业链。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一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建设装备、化工等领域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快二级节点应用推广。

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扩量提质。实施一批重点产业转型项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农业特优发展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持续推进两高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腾笼换鸟,挖潜能耗环境容量。着力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服务保障高质量项目建设。

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4 句话 32 要求,持续实施扭亏减亏、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力争主要经营指标尽快突破两线。推动业务归核化,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清理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推动国有资本逐步从缺乏竞争优势的一般市场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推动治理规范化,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推动管理数智化,健全国资数智化管理平台和监测体系,从严管控省属企业表外负债、债券发行和高负债率子公司,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推动资产证券化,研究设立省属企业稳定发展基金,积极推动企业IPO 上市,加大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力度。

五是深入实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计划。有序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科学控制能源、工业等领域碳排放,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有效方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钢铁、焦化、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拓展散煤清零工程范围,加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力度,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力争山西省城市全部退出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

1.2.8.四川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发布--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111日,四川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发布了《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建设成渝氢走廊,打造成都绿氢之都和攀枝花氢能产业示范城市。

《方案》明确了以下几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重点推进化石能源绿色开发和清洁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氢能、生物质燃料替代、零碳供能等基础前沿技术攻关。

二是加快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建设,探索在钢铁、化工、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三是开展氢能技术攻关。研究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合成氨工艺技术,推进复合储氢系统研究,研制70MPa级制氢、加氢智能一体化装备,开展长寿命、低铂载量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技术攻关和水()光氢储一体化实证研究和仿真平台系统开发。

四是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LNG重卡、新能源船舶等,引导汽油、柴油消费逐步收缩。

五是开展综合加能站试点。探索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推动充电换电、储氢加氢设施建设,开展油气电氢综合加能站试点。

1.2.9.山西下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稳妥有序、有力有效做好山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该省日前制定下发了《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山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

《山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共分总体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着力提升交通运输低碳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开放合作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切实加强组织实施等共十一部分,四十八条,与能化领域强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五部分内容。

主要目标。共分2025年、2030年和2060年三个节点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达到30%,森林覆盖率力争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制定能源、工业、科技等七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做好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市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二是构建一群两区三圈绿色集约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引导一般工业项目退城入园,推动开发区亩产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培育绿色低碳市场主体。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供水、供热、燃气、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四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构筑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

推动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型。

一是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是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逐步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三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推动煤炭减量替代,到2025年,全省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力争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

四是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推动煤炭向高端高固碳率产品发展。聚焦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推动高端碳纤维实现低成本生产,构建煤层气制备碳基新材料产业链条,打造碳纤维新材料产品示范基地和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碳纤维、石墨烯、电容炭、碳化硅、煤层气合成金刚石、全合成润滑油、费托合成蜡等高端碳基新材料开发。支持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新型煤炭利用示范项目,加快低阶煤利用试点项目建设,探索中低温热解产品高质化利用。持续开展煤矿瓦斯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有效减少煤矿副产甲烷排放。

五是全面推进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

六是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七是积极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

八是打造氢能高地。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加用全链条发展。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充分发挥山西焦炉煤气富氢优势,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有序推动氢燃料重卡生产、氢燃料电池生产、氢能关键零部件制造等多产业结合的氢能产业集群建设。

九是有序推进地热、甲醇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导煤炭、焦化、化工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能效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以上,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实施焦化行业能效提升行动,确保2023年年底前全面退出4.3米焦炉,大力推动干熄焦余热发电工程。实施传统产业节能低碳工艺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二是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将生物基新材料作为发展负碳产业的主要方向,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打造全国最大的合成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加快煤化工向高端碳基新材料升级拓展,推进高端碳纤维、石墨纤维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重点建设阳曲碳基复合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碳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做强特种钢、钕铁硼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建设繁峙-代县特种钢生产基地,形成太原、忻州优势互补的高端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产业、节能环保等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产业提升竞争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煤成气等产业迈向千亿,加快通航、数字创意、信创等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四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坚持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原则,对新(扩)建的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严格落实国家重点行业和区域产业准入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相关规定。

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开展低碳零碳负碳重大科技攻关。主动对接国家科技项目,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成气开发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研究。大力实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煤炭、焦化、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节能降碳减污技术研发,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 

二是加快推进低碳技术推广示范。支持重点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支持阳泉加大纳米气凝胶研发应用力度。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创建省级零碳产业创新区,开展CCUS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示范项目。

三是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山西。加快布局建设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择优培育建设省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推动建立覆盖能源互联网主要技术的实验平台。争取建设煤炭大型气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鼓励重点企业成立节能降碳科技创新平台,深入探索低碳减排路径。

1.2.10.山西印发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16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2803号)精神,有序推进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统计局印发《关于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共分夯实原料用能数据统计核算基础、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有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做好组织实施四部分。

夯实原料用能数据统计核算基础。一是开展原料用能基础数据摸底。各市能源局对辖区内2020年、2021年原料用能情况进行摸底,形成原料用能基础数据台账,并结合基础数据台账,将原料用能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本地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完成的影响进行测算分析。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层面数据填报。各市统计局要切实加强对相关企业填报原材料用能消费量的督促指导,推动相关企业严格落实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按照统一规范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填报目录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填报本单位原料用能数据。各市能源局要督促相关企业及时将原料用能数据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三是及时开展各市数据统计。各市统计局要进一步加快统计工作进度,及时统计核算形成本地区原料用能消费量、扣除原料用能消费后的能耗强度降低率等数据,并按程序报送省统计局,有效支撑统计数据发布、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工作。各市能源局要对企业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并与统计部门做好沟通衔接,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可比性。四是统一实施数据核算。山西省统计局牵头开展省级层面原料用能数据统计核算,负责核定各市原料用能消费量、能耗强度降低率等数据。全省及各市原料用能消费量以各级统计部门公布的年度能源平衡表中用作原料、材料的终端能源消费量为准。

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一是原料用能不纳入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在开展十四五市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计算各市能耗强度降低指标。二是科学核算能耗强度及下降率。在核算能耗强度时,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市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地区生产总值不作调整。在核算能耗强度降低率时,原料用能消费量同步从基年和目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三是有效衔接节能目标任务。各市能源局要根据十四五及年度下达的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综合考虑原料用能扣减等因素,科学确定各县(市、区)十四五及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并做好组织实施。

有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一是加强对项目节能报告编制指导。各市节能审查机关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中,要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要求,指导有关单位在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中增加项目原料用能消费情况。二是科学开展分析评价。各市节能审查机关在实施项目节能审查时,对于判断项目是否需要进行节能审查、由省级或市级进行节能审查,以及评价具体项目能效水平的,主要参考该项目包含原料用能在内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增加值(产值)能耗等数据。对于分析项目对本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影响的,主要参考该项目扣除原料用能后的能源消费量和单位增加值(产值)能耗等数据。

做好组织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统筹好原料用能扣减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节能管理等工作,引导用能单位持续提升原料用能利用效率,做好原料用能数据运用。各级统计部门要指导用能企业按要求开展原料用能统计核算,做好数据收集、统计、核算、发布等。二是规范数据报送和发布。各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有序做好原料用能相关数据报送、发布等工作,切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数据质量。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各市、县能源局要定期组织开展节能监察,关注企业原料用能消费数据统计和报告情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原料用能数据的审核,对于虚报、多报、瞒报或伪造、篡改数据、或编造虚假数据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原料用能统计能力建设,研究适当提前相关数据统计报送时限,加强原料用能统计核算培训,不断提升原料用能统计规范性和科学性。

2.项目投资现状

2.1.2023年1月份能源行业拟建项目数量分析

2023年1月份,能源工业总体拟在建项目数量有106个,从投资项目行业划分看,占比最大为天然气站项目,项目数量为47个,占比均达到45%;其次为煤矿项目,项目数量为12个,占比11%;天然气项目数量有11个,占比为10%.

图表:2023年1月份能源工业行业投建项目行业细分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2023年1月份,石油化工总体拟在建项目数量有461个,从投资项目行业划分看,占比最大为化学制品项目,项目数量有293个,占比达到64%;其次为石化项目,数量有39个,占比为9%;.石油项目数量是23个,占比5%。

图表:2023年1月份石油化工行业投建项目行业细分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从投资项目行业区域看,项目数量占比最大为华东地区,项目数量有212个,占比达到37%;其次为华中地区,项目数量有106个,占比19%;华北地区项目数量有68个,占比为12%。

图表:2023年1月份能源行业投建项目区域细分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2.2.2023年1月份能源行业投资额分析

2023年1月份,能源工业总体拟在建项目投资额为4343.61亿元,从投资项目行业划分看,占比最大为石油项目,项目投资额为3149.00亿元,占比达到73%;其次为天然气项目,投资额为576.00亿元,占比13%;煤矿项目,投资额为有231.70亿元,占比为5%。

图表:2023年1月份能源工业行业投建项目行业细分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2023年1月份,石油化工总体拟在建项目投资额为9386.03亿元,从投资项目行业划分看,占比最大为化学制品行业,项目投资额为5652.66亿元,占比达到60%;其次为石化行业,项目投资额为1620.50亿元,占比17%;煤化工行业投资额有477.35亿元,占比为5%。

图表:2023年1月份石油化工行业投建项目行业细分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从投资项目行业区域看,能源行业总投资额达到13729.63亿元,项目投资额占比最大为华南地区,总投资额达到3480.4亿元,占比达到26%;其次为华东地区,总投资额达到2582.8亿元,占比20%;华中地区投资为1146.2亿元,占比为9%。

图表:2023年1月份能源行业投建项目区域细分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投资额TOP10省份分别为海南、贵州、新疆、福建、内蒙古、河南、山东、陕西、湖北、甘肃。TOP10省份投资额占到整体投资额的78.35%。


2023年1月份能源行业投资额TOP10省份


 

数据来源:中项网数据库

3.行业技术分析

3.1.上海化工研究院硼-11同位素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近日,由上海化工研究院领衔研发的1000公斤/年电子级高丰度硼-11同位素生产工艺在山东合益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稳定量产,顺利获得丰度在99.9%以上的三氟化硼-11产品,关键指标已赶超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反应与精密精馏耦合工程技术在同位素分离领域又一次实现重要突破。

该项目采用苯甲醚化学交换法生产硼-11同位素,是上海化工研究院继同位素氢-2、氮-15、氖-22、氧-18、碳-13等成功开发并实现产业化后的又一个稳定同位素产品,也是我国近几十年研发硼同位素以来的首次国产化成功。

据介绍,上海化工研究院与山东合益公司于2020年1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后,以国家级同位素中心为主体,与合作方的技术团队共同科研攻关;2021年9月完成中试;2022年3月启动生产装置建设。

建设期间,项目的各合作单位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基建供应链及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确保了项目按时竣工验收,并于2022年10月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项目装置的各关键工艺参数均达到指标。目前,上海化工研究院和合益公司的项目技术团队正共同围绕提高产品品质、发挥装置产能等开展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为规模化生产夯实基础。

据悉,高丰度三氟化硼-11是高端芯片、面板等制造中重要的特种气体材料,与普通丰度三氟化硼掺杂相比,其可以显著提升芯片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被广泛用于通讯、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实现技术突破之前,全球仅美国和格鲁吉亚拥有3套该产品的生产装置,我国相关技术和产品完全依赖进口。该项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程模拟计算、新型填料、反应设计、过程控制、设备选型、检测方法等国内首创的工艺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在高丰度硼-11同位素产业上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龙头企业的垄断,还对于我国提升半导体基础材料自给率、维护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陈鸿应)

3.2.新型三维碳晶体制备成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C₆₀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C₆₀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并实现了克量级制备。该项研究成果于11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朱彦武介绍: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在微观上具有多孔特征但完整保留了晶体的宏观周期性,是一类新的人工碳晶体,未来可能在能量存储、离子筛分、负载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电荷注入技术为构建这类碳基晶体材料提供了一种拼乐高式的制备技术,有望成为在原子级精度上调控晶体结构的新手段。

近年来,富勒烯、石墨烯和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热潮。此前,对于制备这类新型碳材料,研究人员利用高温高压等极限条件或者采用紫外光、电子束辐照等微观处理技术。但其产率较低、产物不纯,阻碍了人们对该类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在此次研究中,朱彦武团队创造性地使用氮化锂对富勒烯C₆₀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并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最终得到大量的C₆₀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

团队对C₆₀聚合物晶体和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电荷注入引起了富勒烯C₆₀分子间的电偶极矩相互作用,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相邻C₆₀分子之间的加成反应势垒,使得反应更易发生;进一步反应使得分子间连接部分转变为弯曲的连接结构,但在该反应过程中部分破碎的富勒烯C₆₀分子仍保持良好的周期性排列。

朱彦武表示,今后他们将系统地研究长程有序多孔碳基晶体的性质,期望通过精细调节实验参数进一步调控晶体的原子级结构特征,探索更多的性质和应用。

3.3.液相烃中二氧化硫脱除技术国际先进

110日,由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石油化工厂、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开发的液相烃中二氧化硫(SO₂)吸附法高精度脱除新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液相异丁烷中二氧化硫高精度吸附脱除的技术空白,居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于201911月在延安石化厂轻烃中心30万吨/年丙烷/异丁烷混合脱氢装置上实现工业化应用,该装置由此成为世界首套液相碳四通过吸附法高精度脱除二氧化硫的工业化装置。该技术可将混合脱氢进料中烷基化碳四的二氧化硫含量从400ppm脱除至1ppm以下,可应用于液相烃中二氧化硫的高精度脱除,包括烷基化液相碳四中二氧化硫脱除、液化气中二氧化硫脱除等。

在丙烷/异丁烷混合脱氢装置运行过程中,该厂解决了因烷基化碳四原料不足,补充异丁烷造成进料硫含量波动,从而引起二氧化硫吸附剂单元运行波动及吸附剂再生周期变化等问题,实现烷基化碳四中二氧化硫高精度脱除,保护了混合脱氢贵金属铂催化剂,实现了混合脱氢装置连续稳定长周期运行。

3.4.平煤神马碳化硅半导体芯片材料成功下线

14日,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获悉,该集团生产的碳化硅半导体芯片材料——碳化硅高纯粉体和碳化硅晶锭成功下线,且产品质量达国内一流水平,这不仅标志着该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再添新军,而且对加快填补河南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传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适合制造耐高温、耐高压、耐大电流的高频大功率器件。以其为基础制成的第三代半导体具备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导热频,以及更强的抗辐射能力等诸多优势,在5G 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国防军工等战略新兴领域被广泛应用,正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新的科技制高点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钥匙。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去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投资7000万元,启动碳化硅基半导体材料示范线开发项目,主要研发生产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和碳化硅衬底材料,打造千亿级芯片材料产业的试验田

建设期间,该项目团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反复等困难,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仅用67天建成碳化硅基半导体材料示范生产线,且碳化硅粉体产品纯度达99.99995%,碳化硅晶锭产品质量达国内一流水平。

据介绍,该项目集聚平煤神马集团产业优势,上游利用煤、焦炉煤气制备高纯氢、针状焦、电子硅、区熔硅等原料优势,下游对接储能锂电和光伏等产业,能快速形成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氢气针状焦高纯硅烷碳化硅碳化硅半导体储能锂电和光伏高品质产业链。

3.5.延长炼化BOG氦气回收项目试车成功

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BOG氦气回收项目一次试车成功,产出纯度 99.999%合格氦气产品。

据了解,氦气作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航天航空、科学研究、电子产品、医疗卫生和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我国氦资源贫乏,95%需依托进口。BOG氦气回收项目是炼化公司探索天然气高附加值产品回收利用的重点建设工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氦气战略资源需求紧张的被动局面。

该项目自2022915日开工建设以来,面对疫情管控限制、现场交叉施工等不利因素,炼化公司及天然气公司关死后门、倒排工期,广大项目建设及试车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统筹调配各方力量,超常规调度,超负荷施工,有效克服了人员紧缺、施工期限短、冬季试车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仅历时短短的3个月,于1214日建成中交,1231日产出合格产品。(张一帆 薛文瑞)

3.6.中复神鹰投建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14日,中复神鹰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新设全资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连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鹰连云),并实施3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9.62亿元。

中复神鹰表示,新项目将以公司系统掌握的T700T800级以上高性能碳纤维全套生产技术,以及公司在干喷湿法领域具备的显著技术优势,制造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以更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据了解,中复神鹰是一家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连云港、西宁生产基地和上海研发基地。截至2022上半年,中复神鹰碳纤维产能达1.45万吨/年,位居行业前列。目前,中复神鹰碳纤维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风电叶片等领域,基本实现了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等各类型碳纤维品种的全覆盖。

3.7.智能化助力世界级炼厂开工试产

110日,中央控制室内,广东石化公司炼油生产一部工艺一班内操彭志广紧盯着眼前的屏幕,常减压装置的常压炉各支路、减压炉进料与常压塔底液位的各种参数尽收眼底。根据生产需要,我在这里用键盘修改下目标值,这套先进控制系统就会控制装置自动达成。”2020年毕业,在新疆实习过1年多的彭志广面对自家先进智能化系统充满自豪。

智能工厂作为助力广东石化建成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炼化基地的支撑条件之一,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环保、合规管理、提高效益与效率的核心手段。当前,广东石化项目正处于联动试车关键时期,在看不见的空间,高科技智能化系统,正在为这座即将开工投产的世界级炼化基地提供着强大助力。据广东石化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智能化管理的人员介绍,34个智能化系统已经参与到公司从生产运营到财务运转的方方面面。

广东石化6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一套烷基化生产装置,于20221211日打通两大循环流程。炼油生产二部生产经理王恒介绍:针对试生产初期极易出现流量计调校不准、仪表失灵等情况,我们运用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的PRD技术,完美解决了流量不准也可以自动控制的问题。

在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调度人员正在通过生产指挥系统对全厂水电气风等能源平衡、9个火炬作业工况、厂内原油罐和商储库原油罐等已投用的生产设施运行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将计划、储运、生产、能源、安环、设备等各业务核心数据汇聚在了一起,有效支持生产调度和生产指挥。

智能化系统在920公顷的厂区里无处不在。储运物流自动化系统以流程管控为核心措施建立仓储、销售、运输、装车、计量、出厂的储运物流作业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广东石化产品进出厂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储运生产部副经理林巍介绍说,储运物流自动化系统打通了销售公司和炼厂之间的信息联通,还实现了与销售公司的成品油一卡通功能,减少了现场人员制卡和司机换卡的工作,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系统通过司机分时预约,有效起到车辆分流功能,减少司机厂外等待时间,成功解决了炼厂道路车辆拥堵的问题。

在广东石化公司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总包单位昆仑数智公司的务实推进、高效执行下。截至202212月底,生产运行类系统同步打通了全厂计划调度一体化、生产管控一体化业务流程,建立了以MES为核心的全厂生产运行平台,初步建立了班跟踪、日平衡自上而下的生产协同优化一体化管控模式;搭建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目前,ERP系统已成功支撑需求计划提报、采购订单管理、收发货管理等业务处理,储运物流自动化系统电子计量单功能支持液氩等产品出厂业务应用;数据中心机房、网络系统、网络安全、云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稳定高效运行,初步建立了具有工业互联网架构的IT基础设施平台。

3.8.海南炼化乙烯项目EO/EG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17日,海南炼化乙烯项目80万吨/EO/EG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该装置是乙烯项目中第二大单体装置,每年可消耗乙烯裂解装置生产的45%乙烯。为确保装置安全平稳开车,项目团队多次组织桌面推演,对现场开工条件进行反复检查确认,充分识别开工安全风险进行,严格执行装置开工标准操作程序卡制度,真正将人随物料走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

据悉,环氧乙烷(EO)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可制作用于制作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减水剂。乙二醇(EG)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聚酯树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

下阶段,海南炼化将认真做好装置开车的各项经验总结,加大员工现场实操培训力度,为装置后续安全平稳一次打通全流程打下坚实基础。

3.9.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钻获高产油气井

117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部署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重点预探井巴中1HF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河道砂岩储层获日产油126立方米、气5.77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油气流,这是该储层首次试获超百方高产稳定油流,进一步揭示了四川盆地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开辟了增储上产新阵地。

近年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持续攻关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创新地质理论认识,发现河道内部优质砂岩储层发育良好,具有超压富油气的特征。针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河道砂岩精细刻画技术,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精细落实了有利目标。20222月,中国石化部署实施巴中1HF井,利用老井场直接打水平井,水平段长1111米,水平段钻遇优质砂岩969.5米,砂岩钻遇率达87.3%

针对河道砂岩储层致密、地层压力系数高等特点,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坚持与地质工程紧密结合,实行一段一策技术管理,创新提出压裂、渗吸、焖井一体化压裂设计理念,优化形成密切割+暂堵转向+高强度加砂+渗吸增油压裂技术,有力增强了地下油气的导流能力,建立了新的压裂模式,为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提供了借鉴。

中国石化将继续加强四川盆地侏罗系河道砂岩领域整体评价与部署,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油气规模增储上产阵地。

3.10.天津石化科技攻关工程实现投料试车成功

114日,由石化四建公司承担的天津石化科技攻关工程项目在天津石化生产出合格产品,并实现了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装置自2020716日现场正式开工,历时16月建设,于20211130日实现装置中交,在项目建设期间,首先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持续影响,其次是工程量大、设计变更多、材料到货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棘手难题。

在工程施工中,石化四建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处理项目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团队与业主单位、总包单位紧密合作,迎难而上,施工前期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快速解决各区域问题。施工中期:把石化四建公司现有的先进施工技术及管理成果,结合项目实际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案,并有效融合应用,充分做好了技术管理对施工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如在管道施工中推进的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等多项成果应用等。施工后期:采取专业管理模式,成立管道试压小组,设备试车小组,围绕项目后期出现的各类问题,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效解决了施工技术问题,为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曲照贵 通讯员土国斌)

4.重点企业中标信息

4.1.传统能源中标信息

企业名称

中标项目

中标金额(万元)

深圳航天科创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港口青岛港山东港联化管道石油输送有限公司基于高频弹性波技术的长输泵状态监测系统研发项目

159.00

湛江市新智科技有限公司

油服湛江装备-247830-海洋石油6066126616912023年厂修防腐装置配件-20230103采购

29.49

湖南湘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湛江分公司-乌石油田群开发工程项目陆地终端地震安全性评价-20221221(重新询价)采购

23.00

北京国科廪科技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农垦物资石油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327.08

烟台沃尔姆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巴陵石化树脂部5万吨环氧氯丙烷工业示范项目真空系统真空系统ECH+甲醇;真空系统氯丙烯+氯丙烷+甲醇

62.61

湖北蒙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2022-2023年度燕山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醇胺(99%)公开招标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醇胺(99%)

122.00

江苏大全长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原油田箱式变电站29202212004箱式变电站

427.87

广州市华忆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茂名分公司202210213809在线分析配件公开招标)在线分析仪配件

106.65

 

4.2.新能源中标信息

企业名称

中标项目

中标金额(万元)

张家口誉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张家口氢能产业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压外线

213.28

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三期工程设计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

265.00

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保定汽车科技产业园氢能科研示范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一期10KV线路工程

6170.88

大连龙圣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氢能产业集聚中心二期工程

211.41

江苏三通建设有限公司

氢能检测中心及试验用供氢设施项目改造工程

253.94

 

4.3.精细化工中标信息

企业名称

中标项目

中标金额(万元)

三明市安园贸易有限公司

2023年福建省三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农药采购项目

108.11

四川东丽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蓬溪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耕地轮作休耕扩种油菜项目(农药)

573.00

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六盘水市水城区2022年耕地轮作项目农药采购现场询价

11.00

江西切实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广丰区]江西昂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关于上饶市广丰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2022年园林维护材料农药、化肥等采购项目(编号:JXATZFCG2022-051#

54.44

四川省恒曦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广安农投园艺有限公司2023年全年农药、肥料采购项目

62.30

驻马店市申飞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局采购多花黑麦草防治农药项目

121.84

河南仟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局采购多花黑麦草防治农药项目

128.51

 

5.企业动态

5.1.西南院 陕西龙成 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签约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神木三江集团旗下陕西龙成煤清洁高效利用有限公司在成都举行了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分质高效综合利用试验示范项目设计合同签约仪式。

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采用了神木三江集团的纯氧低温干馏内燃内热煤热解专利技术和西南院的变压吸附、荒煤气制甲醇联产液化天然气、合成氨等多项核心技术及低碳生产工艺。该项目以烟煤、褐煤为原料,生产高品质兰炭、焦油,同时利用荒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液化天然气、合成氨等大宗化学品。

5.2.华友钴业签订三元前驱体销售协议

近日,华友钴业与浦项化学、浙江浦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三元前驱体《购买协议》。协议约定,华友钴业及其子公司拟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分别向浦项化学、浦华公司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16万吨、1.5万吨。

本次签订三元前驱体长期供应协议,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华友钴业与浦项化学合资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深化双方合作关系,提升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强化其在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定期报告显示,华友钴业致力于发展低碳环保新能源锂电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材料和钴、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消费类电子正极材料。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已经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

5.3.淄博睿霖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设计合同签约

1月5日,淄博睿霖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设计合同签约仪式在赛鼎大厦举行。赛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缠乐,淄博睿霖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学建,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合同。 

签约仪式期间,双方领导进行座谈,围绕山东省“增化降油”的发展思路和企业前景规划进行友好交流。双方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开创绿色化工新的辉煌。

该项目建设地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项目投产后可年产35万吨苯酚丙酮、24万吨双酚A,将为淄博睿霖化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石化行业龙头企业,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5.4.航天锂电50GWh锂电项目落户天门

16日,湖北天门市举行2023年招商引资开门红项目集中签约活动,19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总投资337.16亿元。其中,50Gwh磷酸铁锂大圆柱型电芯及Pack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60亿元,是该市迄今引进的最大制造业项目。

该项目由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产品以电芯为核心,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材料等上游配套材料产业。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总投资约47亿元,可实现5Gwh电芯、5Gwh电池Pack生产能力。

据悉,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大圆柱磷酸铁锂电芯技术和产能平台,自主研发的389103812146800标准电芯具有安全、快充、低温、工艺四大核心优势。

5.5.华阳股份拟建千吨级碳纤维项目

16日,华阳股份发布公告,该公司拟与山西华阳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同云峰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负责购买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技术,开展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一期200/年示范项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华阳股份出资3.6亿元,占比40%

该合资公司针对一期项目建设200/年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并实现满负荷投产,预计总投资约6.82亿元。后期项目还计划建设年产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等设施。

5.6.康宁药物智能化合成项目落户苏州

1月10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与美国康宁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康宁药物智能化合成项目落户苏州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

图为吴中区委常委、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徐积明,康宁公司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刘之菲签约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康宁公司将在吴中经开区设立新公司,入驻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国资载体,项目一期约3000平方米,除在连续制药领域的研发支持外,还将为客户提供最新应用支持,包括构建具有智能和数字化筛选功能的药物智能合成仪,同时探索连续流技术的未来更多应用场景。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区长顾晓东、康宁公司创新事业部副总裁姜毅、康宁公司大中国区政府事务和企业发展副总裁李萌等领导及嘉宾见证签约。

5.7.铜化新能源材料项目落户宜昌

1月5日,总投资105亿元的铜化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在湖北省宜昌市正式签约。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70亿元,利润达18亿元。其中,项目一期主要建设28万吨/年精制磷酸装置;二期计划建设15万吨/年磷酸二氢锂装置与20万吨/年磷酸铁锂装置;三期计划延伸发展5万吨/年食品级磷酸、10万吨/年电池用高端磷酸盐等产能。

铜化集团总经理徐均生表示,重仓宜昌是铜化集团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项目开工建设投运的“铜化速度”,全力构建优势互补、深度耦合的产业格局。

据悉,铜化集团是国内重要的硫磷化工产业基地和新型颜料产业基地,主导产品高效磷复肥、钛白粉、苯酐、硫铁矿、电池材料磷酸铁等产销量均位居国内前列。

5.8.新安集团收购金灿科技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近日,新安集团与中钢热能金灿新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灿科技)在新安大厦举行投资合作签约仪式。

新安集团公告显示,该公司拟收购金灿科技100%股权及资产。新安集团本次拟先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收购胡博等8名股东持有的金灿科技55%股权及相应资产,确定55%股权及资产转让价格为1.925亿元。

据悉,金灿科技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硅氧负极材料,这些产品应用于动力类电池、消费类电池以及储能类电池等领域。金灿科技将与新安集团在硅基、磷基正负极材料领域高效协同,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正负极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本次收购将有助于新安集团加快新能源赛道战略布局, 拓展负极材料的应用研发及产业化能力,加快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规模化、差异化,同时发挥原有硅基、磷基产业基础与优势,有效推动公司发展格局由“双轮驱动”向“三足鼎立”转变。

5.9.松滋新材料、松滋宜化合建精制磷酸项目

112日,湖北宜化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湖北宜化松滋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滋宜化)与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滋新材料)签署10万吨/年精制磷酸项目合作协议。

协议约定,由松滋宜化自筹资金在松滋新材料厂区合作项目——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及配套项目内投资建设10万吨/年精制磷酸项目,预计总投资不超过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15个月。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的精制磷酸产品可用于下游磷酸盐及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的生产,有利于提高精制磷酸生产规模,延伸磷化工产业链。

据悉,松滋新材料为合作项目的投资主体,由松滋宜化和史丹利化肥松滋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其中前者持有35%股份,后者持有65%股份。松滋宜化在合作项目内投资建设精制磷酸项目,所需湿法磷酸由半水二水磷酸装置供应,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高效利用合作项目土地。合作项目生产的蒸汽就近供应给精制磷酸项目使用,有利于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

5.10.在建EVA项目短期内难落地 上海石化拟转让给中科炼化

上海石化1月18日公告,公司拟于2023年2月28日前与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签署《上海石化EVA项目资产转让协议》。

根据转让协议安排,上海石化将所持有上海石化10万吨/年EVA项目“在建工程”资产转让给中科炼化,中科炼化采用分批次付款方式向上海石化支付转让价款2.63亿元(含税总额)。

对于转让的原因,上海石化表示,由于10万吨/年 EVA 项目环评未获得批复,项目规划短期内无法落地。考虑到近期投产和在建的EVA项目数量较多,未来两年内产能将迎来集中释放,该项目投资风险大幅上升。因此,公司拟放弃该项目的建设。

中项网(原中国工程项目中心网)

中国专业的建设工程信息网,全球建设工程项目产业链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由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中项网分析报告
依托投资建设领域持续的数据积累,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对各个领域的投资建设形势、市场规模以及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

为企业市场层及管理层进行市场趋势分析、营销计划和发展战略制定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研究领域包括石油化工、医药、电力、冶金矿产、能源工业、环保、市政、交通运输、机械电子电器、建筑房地产、轻工纺织食品、建材、农林水利、园林景观绿化等十三个大行业。

报告分类:

Ø 中项网季报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数据,定期提供各行业项目投资建设分布情况的研究分析,及工程项目建设对相关领域的需求拉动预测。

Ø 中项网行业月报

以各行业最新政策、前沿技术、核心企业中标等动态资讯为内容的行业月报。

Ø 行业报告

多用户研究报告,面向市场整体情况,研究内容包括行业概况、环境、市场、竞争格局、重点企业、投资机会及建议等。

Ø 定制报告

满足客户个性化、针对性需求,通过专项定制市场调查来获取深度信息,为客户提供行业深度调研、厂商、渠道、品牌等专项服务。

报告类型:

·市场行业深度研究 ·市场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风险评估

定制电话:86010-57422203      E-mailcppc360@163.com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 最新问题
  •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词 更多>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