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四川】南江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1-15 文娱体育 四川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南江县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活动,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培育体育产业,促进了体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健身设施初具规模。“一场一馆一中心”、县城十分钟运动圈、乡镇十五分钟健身圈格局基本形成,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平方米,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0万人,《国民体质监测标准》达标率81.5%,每2.8万人足球场数1块。

——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批复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5个。体育健身组织县、乡镇、社区三级覆盖,所有乡镇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60%社区建立了文体活动站。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每年服务7万人次。形成“挑战杯”篮球赛、“醉美玉湖龙舟赛”等品牌性全民健身活动(赛事)。

——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创国家级足球示范学校2所、足球特色学校11所、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体育示范学校1所;创省级篮球示范学校2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5所、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校1所。成功承办“巴中光雾山”国际山地马拉松比赛、省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参加省十三届运动会射击比赛获5金1银,奖牌数位列全省第3名。参加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足球联赛和田径运动会成绩显著。

——体育产业成效初显。出台了高危险性体育行业项目经营管理办法,建立了体育企业、个体和体育协会名录库,为提高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新增体彩销售点5个,年销售4000万元。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十四五”期间,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纵观全局,有利因素占据主流。

——发展机遇。国家、省、市、县委、政府对体育事业作出的战略部署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遵循。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国省政策对南江发展的支持,为南江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城镇化进程加快,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对体育事业同步跟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化水平的突飞猛进,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

——面临挑战。南江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转变。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和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彼此支撑的局面尚未形成。全民体育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力量薄弱,“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校一品”的特色体育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竞技体育基础不牢,体教融合深度不够,体校发展机制不顺,体育后备人才匮乏。

面向未来,教科体系统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和美善治、同步振兴”的发展路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体育强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江提供健康保证。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发展大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全面增强人民群众体质,主动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江大局。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价值取向,以发展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全面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坚持科学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筑牢发展底线。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防范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筑牢体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安全保障。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体育事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场地设施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整合。优势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竞赛制度体系更加科学,重大赛事备战、参赛工作扎实稳健。初步建成融合体育训练、产业发展和体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体教融合机制不断优化,学校体育质量明显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和输送途径不断拓宽。体育交流合作项目品牌效应明显、交流合作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全市及川东北体育赛事辐射中心。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实施“一道一球一体一公园”建设工程,确保健身步道、足球场、文化体育综合体建设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山地公园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全覆盖。主动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各地民间体育资源,建设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的小康示范村。大力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民健身指导中心覆盖率80%以上。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力度,提高监测人数和覆盖面。做好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体育工作。加强体育群团组织建设,为全民健身提供社会和市场支撑。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原则,培育地方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赛事”。

——加快发展竞技体育。根据全市项目布局,合理选择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运动项目。构建布局合理、相互衔接的“市、县、校”三级赛训体系,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赛办训,积极备战、以赛领训、以训促学、赛训结合。建立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强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五员一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持续提升体育工作水平。

——稳步发展体育产业。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南江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培育体育龙头企业,丰富体育产品供给,打造优势体育品牌,吸引体育消费。创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打造运动休闲小镇。挖掘南江特色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全民健身休闲新产品和新业态,打造健身休闲产业链。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凸显南江体育资源优势,拓展“体育+”的产业整合路径,推动体育与文化、医疗、健康、养老、教育、商贸等领域整合发展。

——特色发展学校体育。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提供运动健康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建立代表队参加县、市乃至全省联赛,支持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比赛,定期举办县、校学生运动会。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按照“一县一体校”的原则支持县少儿体校建设发展,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吸引优秀退役教练员进校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中小学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优良党风带动形成良好政风、行风,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全面履行“两个责任”,加强常规监督和管理,做实监督首责,提升监督实效。

第二节  加大经费投入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加大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求,完善体育事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全县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对接落实省、市层面专项规划。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对符合推进体育发展的税收、金融、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依法依规予以支持。

第三节  严格监督考核

坚持把体育事业纳入目标绩效考核,确保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向社会广泛宣传《规划》,提高社会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全社会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