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福建】宁德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3-10 仓储物流 福建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宁德市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把物流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有效实施《宁德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物流业发展格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5 年,宁德市物流业增加值达 78.86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57.3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3%,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61%;完成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 190.66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248.24%;完成货物运输总量 4916 万吨,比 2010 年增长 129.5%,其中公路和水路所占全社会货运量比例分别为 81.29%和 18.71%;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2606 万吨,比 2010 年增长 83.52%。邮政业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是 2010 年的 2.8 倍和 2.2 倍,年均增幅分别为 23.12%和 16.92%;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是 2010年的 9 倍和 4 倍,年均增幅分别为 54.44%和 33.18%;快件投递量达3808.15 万件,是 2010 年的 4.5 倍,最高日处理量突破 34 万件;快递业务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从 2010 年的 26%提高到 2015 年的 52%。总体上看,宁德市物流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宁德市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待提高,发展方式还较粗放。主要问题有:一是社会化物流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多数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尚未剥离物流业务实现“主辅分离”,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社会化程度仍较低。二是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较弱,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企业仍较少。三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沿海运输通道交通压力增大,港口集疏运系统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港口集散枢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四是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物流园区规模普遍较小,集聚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不足。五是县域物流发展不平衡,以蕉城、福安、福鼎、霞浦为主的沿海地区由于产业基础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物流业发展已经达到沿海地区平均水平,而以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为主的内陆地区物流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六是物流发展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物流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物流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仍较低。
(二)发展环境
1、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新契机
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平稳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孕育着物流业巨大发展潜能,创新驱动、“互联网+”等重大举措有利于改造提升物流产业,培育发展新技术和新业态,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宁德市物流业要以我国经济新常态为契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互联网+流通”、“互联网+高效物流”,从成本要素驱动向效率提升、创新驱动转变,全面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2、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物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005 年,国家首次提出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4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产业物流是物流业大的需求所在,也是未来物流升级潜力大的领域。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物流业将进一步深化与产业物流的联动融合,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发挥协同效应,建立新型的产业联动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一体化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期间,宁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9%。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 5.4%、17.2%和 8.1%。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18.5∶42.9∶38.6 调整到 2015 年的 17.0∶51.1∶31.9。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对现代物流需求十分巨大,按照制造业与物流业并生、互动的内在机制,宁德市物流业发展将获得有力支撑。
3、信息技术发展进一步带动物流业升级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着物流业的变革。信息化、智能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成为智慧物流的标志。随着社会对专业化、智能化物流需求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升级转型的核心力量和物流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的服务手段,互联网产业与物流业融合更加密切,促进形成“互联网+”物流业新业态。“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推进实施、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与物流信息服务的开展,满足了多层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需要,促进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了智慧物流进程。
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为物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宁德市围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发展战略思路,加快港口码头开发,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改造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努力打造区域性综合大港和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大力推进“一枢纽一纵二横二支线”铁路网、“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致力于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环三”战略的实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十三五”时期是宁德市全力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大开放大开发、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综观全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加快转型,为宁德市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高端产业布局提供了新的机遇。受全球资源环境约束,低碳、绿色、循环经济方兴未艾,为宁德市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福建自贸区加快建设,海西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为宁德市发挥区位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物流的载体作用更加凸显,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十三五”时期,是宁德市物流业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据测算宁德市社会物流需求系数约为 2.49,即目前宁德市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产出需要 2.49 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预计到 2020 年宁德市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 3700 亿元,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将达到8489 万吨和 213.3 亿吨公里。随着宁德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培育形成冶金、新能源等产值超 1000 亿元的产业集群以及 10 家百亿企业(集团),将进一步拉动工业品物流需求,物流量呈现大进大出格局,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福莆宁同城化步伐加快,有利于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陆海经济大通道,为物流业发展带来众多“机会窗口”,催生物流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宁德市汇集。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为宁德市物流业发展注入新潜力、激发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物流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以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为宁德市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培育扩大需求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既要把扩大物流需求作为加快宁德市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提升物流需求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又要着眼产业的长远发展,加快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走物流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实现物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物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2、坚持物流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提升相结合。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面提升宁德物流企业发展实力,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现代物流服务,提升服务其他产业的能力。加快推进与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的对接,加速产业联动发展。
3、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以重点工程及其配套项目的建设为突破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夯实物流业发展基础,发展壮大物流企业,全面提升宁德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4、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完善市场运作规则,着力解决制约宁德市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1、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到 2020 年,力争将宁德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宁德港建设成为能够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中西部地区开放合作的现代化大港,现代物流业成为宁德市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接近全省设区市平均水平。
2、物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 2020 年,宁德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以上,达到 140 亿元以上,占 GDP 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升到 6.2%、19.2%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降低至16%左右;快递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快递业务量达到 8000 万件以上,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 7 亿元以上。
3、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到 2020 年,宁德市物流基础网络建设显著进展,在形成“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四级物流运作网络的基础上,建成 1-2 个区域性、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一批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战略性物流产业基地,有效形成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4、物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引进壮大一批外商投资和央属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做强一批本地物流企业。到 2020 年,力争新增获评 5A 级物流企业 1 家,4A 级物流企业 3 家,3A 级物流企业 5家,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推动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集中区企业物流业务整体外包,到 2020 年,重点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达 60%以上,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内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达 50%以上。 三、空间布局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新增长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战略部署,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实施“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港达海”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全域统筹,进一步优化城市物流空间布局,建设“一通道,六中心”物流枢纽网络。
(一)一通道:联系周边地区及服务内陆地区的战略通道
发挥宁德市北承南接、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凸显宁德中心城区溢出效应,突出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周边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枢纽作用,提升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环三都澳地区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为先导,加强三都澳区域开发开放,推进海港、空港、枢纽场站及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扩大水域开放、优化港口布局、完善港口设施,建设深水大港;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合作交流,加强多式联运、口岸管理、通关协作、信息互换、监管互认等方面协作,打造联通东盟、对接台湾、联系周边、服务内陆的物流战略通道。
(二)六中心:闽东北地区多式联运中心、湾坞半岛临港物流中心、闽浙边界大宗散杂货中转中心、海峡两岸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及地方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发挥宁德市在全国、全省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建设闽东北地区多式联运中心、湾坞半岛临港物流中心、闽浙边界大宗散杂货中转中心、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及地方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进一步加快福莆宁岚物流同城化,提升宁德市物流业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
建设闽东北地区多式联运中心。以衢宁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宁德北站物流中心、宁德水陆联运物流中心等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推进与福州、温州等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加快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建成闽东北地区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湾坞半岛临港物流中心。以福安市千亿电机产业集群、不锈钢产业群等为依托,加快湾坞作业区港口泊位开发建设,推进福安军民融合产业园物流园区、福安市高速北互通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湾坞半岛的集疏运体系,提升对周边寿宁、柘荣、周宁等山区县市的辐射能力,建设湾坞半岛临港物流中心。
建设闽浙边界散杂货中转中心。以福鼎市合成革、汽摩配件、医药化工、泵阀制造等优势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海西东北翼对接浙南及长三角的前沿区域的区位优势,加快名京物流园、豪迈粮食物流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功能性强的物流龙头企业,建设闽浙边界散杂货中转中心。建设海峡两岸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霞浦海洋资源优势,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面向海峡两岸,着眼国际市场,通过水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渔区产地市场和水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升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和福建省海洋产业示范园区的品牌影响力,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管理水平的海峡两岸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京台高速、合福高铁建成通车为契机,以古田食用菌产业、特色水果产业、淡水养殖产业,屏南绿色蔬菜产业等为依托,加快推进古田综合物流园、古田永安食用菌辅材仓储配送中心、屏南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提升对周边周宁、闽清、南平延平等地区的辐射能力,建设闽东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建设地方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以宁德市域内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支撑,整合市域内零散的电商物流(快递)分拨场地,依托福安市坂中电商产业园建设地方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为宁德地区的电商物流(快递)企业提供集散、分拨、中转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围绕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加快建设以深水港口、大运力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港达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力争到 2020 年形成完善的“一港四区”宁德港、满足宁德港口发展需要的‘T 字型’对外通道、枢纽车站、客货运分流、大小路网对接的区域性铁路网。
1、推进港口建设与发展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大港口,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功能。以工业港、物流港和储备港起步,集中要素重点发展三都澳港区漳湾、城澳、溪南作业区、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和沙埕港区杨岐作业区。连片开发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码头,重点加强漳湾作业区7-26#连片公共码头群、湾坞作业区 1-15 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杨岐作业区 5-15 万吨级通用码头、城澳作业区 3-40 万吨级通用码头等一批深水泊位建设,增加军民两用的深水泊位和客货滚装码头建设。加快三都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沙埕湾进港主航道建设。
推进港站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建成宁德至古田疏港高速,加快推进溪南疏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工作,提升疏港公路等级,完善港口公路集疏运通道,实现港口与干线高速公路、国省道、工业区、开发区、科技园区之间的快速、顺畅衔接。在既有沿海(温福)快速铁路的基础上,加快疏港铁路及港口铁路支线建设,建成衢宁铁路和白马港、漳湾港铁路支线,大力推进城澳、溪南港区铁路支线建设,开展下白石、沙埕港区铁路支线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解决港口的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铁路支线(专用线)的无缝衔接作用,加强铁路与主要港区、产业园区(基地)的有效对接,支撑宁德市产业集群发展。
2、加强大运力铁路建设
围绕建设宁德中心城市客货兼备的区域性铁路枢纽暨宁德港集群港区铁路枢纽,积极推进畅通南北、拓展内陆的大运力铁路通道建设,健全港口集疏运铁路运输网络,全面推动‘过境铁路’向‘枢纽铁路’的跨越发展。重点要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和白马港铁路支线持续建设;开工建设漳湾港铁路专用线;争取推进宁德至南平铁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温州经寿宁下党至武夷山铁路、衢宁铁路复线、宁德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及一批港口铁路支线前期工作。
3、加快完善公路网络
按照构建环网、增加密度、提升等级、建设通道、拓展腹地的思路,加快建设“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四通八达安全顺畅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目标。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围绕 6 个高速公路环,加快宁波至东莞国高网、福建沙埕跨海大桥、屏南至古田联络线、溪南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深化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扩容工程、城澳至古田疏港高速公路、霞浦城关至东冲高速公路、霞浦水门机场高速公路及闽浙界(浙江庆元或景宁)经寿宁、周宁、屏南、古田、尤溪、德化至厦门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全力打造“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确立高速公路在宁德市公路网中的主骨架地位。
提升普通公路等级。围绕提升“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和“镇镇有干线”公路网等级,按三级路以上标准抓好列入省交通规划的 11 条国省道干线公路和 65 条镇镇有干线公路的改造,加强港口、重要景区、运输场站等接线公路建设,打通国省道、县道、乡道断头路,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形成主干线、干线、支线相连接、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
4、大力发展管道运输
按照统筹规划、有效衔接的要求,推进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建设。抓好福州到宁德输油管线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溪南经福安连接宁德的输油管线和霞浦经福鼎通往浙江的输油管线。建成福州(罗源)- 宁德-福鼎对接温州的沿海天然气主干线,以及覆盖宁德“一区两市六县”的供气支线,建设宁德、福鼎、柘荣、福安、霞浦分输站,实现县(市)城区及主要乡镇供应天然气,并逐步向温州、丽水、衢州等地延伸供气;推进霞浦溪南 LNG 接收站与福建沿海天然气主干线管网对接,形成完善的海西燃气供应管网。
5、统筹优化枢纽场站布局
推动实施“多式联运工程”,重点依托三都澳港区和衢宁铁路建设,加快推动“一园两区”漳湾临港综合物流园区和福安军民融合产业园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区港联动,改善物流发展环境,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促进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站场或物流园区转型,新建城澳、溪南、福安等一批物流中心,提高区域货运组织水平和物流集约化、规范化水平。
(二)建设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进一步优化物流空间格局,科学布局物流运作设施,促进多种物流运作设施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力争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着力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中心)、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和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1、物流节点城市
继续提升宁德作为地方性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步伐,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宁德的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力争把宁德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圈以及联系周边及内陆地区的的战略通道,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和东部沿海物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流园区(中心)
依托宁德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实施“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动物流园区资源整合,加快物流集聚区建设。在港口、铁路和道路交通枢纽,建设以多式联运、大宗货物转运等功能为主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中心);在大型商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建设以仓储配送等功能为主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心);在毗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在宁德建设以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为主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建设市环城路周边以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等功能为主,并融合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等主要功能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心);在毗邻电子商务集聚区、科技园区,建设以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为主的快递物流园区(中心)。
3、配送中心
在电机电器、冶金建材、合成革、新能源、食品加工、医药和医疗器械、船舶制造、生态农业等产业聚集区、商贸集散地、电子商务集中区建成一批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形成支撑产业集聚区、商贸集散地、电子商务集中区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中心网络,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民生消费需求。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在“海丝”沿线主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建设一批海外仓库、物流中心。
4、末端网点
完善城乡终端物流配送服务基础设施,推广“网订店取”配送模式,推进智能快件箱普及应用,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建成一批共同配送末端网点,打造接取送达智慧化城乡末端配送网络,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终端物流仓储配送服务网络,破解城乡物流配送瓶颈。
(三)加快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1、港口物流
围绕把三都澳建设成为军民两用现代化大港目标,加快港口码头开发和航道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港口布局,增强港口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力争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的“一港四区”(溪南、白马、三沙、沙埕四个作业区)港口群,大力发展港口仓储、保税物流、集装箱运输、商务贸易、保税加工等为主的港口服务业,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圈以及联系周边及内陆地区的的战略通道。
加快区港联动建设。开展区港联动试点工作,加快漳湾工业集中区、高新产业园和综合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按照交通路网规划,优先组织建设港口与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之间的货物疏运快速通道,修建或预留港区与高速公路互通口、铁路场站及机场的快速通道,推进港口与铁路、公路联合建设、经营的运作模式;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在宁设立台商投资区和保税物流中心。
做大做强港口企业。积极推动宁德市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港口企业实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加快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港口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转让、租赁等途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运营水平;鼓励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省甚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港口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港口装卸、仓储等经营性设施;支持港口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港口资本市场化步伐。
2、电商物流
完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实施“电子商务物流工程”,为电子商务发展构建完善的快递物流网络。建设专业化电商快递(物流)园区,优化物流节点设置,形成“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四个层次;推进城市和重要县、乡镇物流节点建设步伐,使之与电商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相匹配。
推动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系统对接、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开展电商业务的传统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加强与快递企业合作;鼓励快递企业为本地区中小电机、按摩器、汽摩配件等特色工业品及食用菌、茶叶、水产、果蔬等特色农产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创新“网络购物+高效配送”模式,促进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鼓励快递企业积极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问题,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社区物业、便利店、食杂店等便民机构合作设立社区快递代收点,为广大网络购物者提供高水平的快递服务。鼓励电商物流企业“向下”、“向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络、农村供销社的物流网络和大型企业物配中心网络拓宽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通路。推进电商物流企业“走出去”,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件分拨中心和海外仓网络,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求。
3、冷链物流
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进一步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海产品、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营造促进品牌产品销售的商业氛围,促进优质优价,扩大销售规模。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促进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流通和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实现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冷链物流建设工程”,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原产地和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的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培育重点的水产品产销集中区,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超低温储藏、运输、包装和加工体系,促进远洋等高端水产品的销售。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适应市场需要选择部分高价值的特色蔬菜、水果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建立跨地区长途调运的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反季节销售。积极推动葡萄、水蜜桃、杨梅、柑橘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鼓励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区域性的海产品和生鲜农产品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4、城市物流
通过科学布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城市配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大力推动城市共同配送,着力提升城市专业配送水平。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建设城市配送节点,构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站——停靠点、卸货点”四级城市配送网络布局。建设城市配送通道,针对不同经营限制、不同配送线路、不同车型、不同区域和时段进行分级分类通行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允许各种类型的城市配送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内通行。培育物流配送企业,通过扶持培育、引导、整顿城市配送企业,形成优势企业、淘汰劣势企业与经营业户。
加强城市配送车辆管理。紧密衔接现有车辆、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的条件,统一城市配送车辆选型,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采用招标选型、公示选型的方法从宏观上对进入城市配送的车型进行控制。推广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实施“城市共同配送工程”,推广以同一行业为基础的共同配送模式,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如建材、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小商品等)入手,逐步推广至多行业、全覆盖。建设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依据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服务,可以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车辆位置服务平台、物流业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
5、农村物流
加强农村物流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争取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构建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统筹县级公路货运站、商贸流通市场、农资配送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等各类资源建设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实现上游与干线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下游能延伸和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利用乡镇客运站、邮政服务网点、农资站等场站资源,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打造上接县、下联村的农村物流中转节点;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村邮站、快递网点、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发展农村物流末端网络,实现农村物流各类物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
推广先进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村商贸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农资站、农业生产大户等加强与农村物流经营主体开展深层次合作,共同制定仓储、运输、配送计划;积极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提高农村物流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支持邮政和快递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农村地区,打通农村物流“下乡与进城”的双向快捷通道。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开展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提高农村物资运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引导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鼓励乡村站点与电商企业对接,推进农村地区公共取送点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网上购销对接等交易方式,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推广应用水平,降低流通成本。
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整合商贸流通企业、邮政和快递企业、农资农产品经销企业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整合改造乡村信息服务站、农村综合服务社、超市、邮政“三农”服务站、村邮站、快递网点等基层农村物流节点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构建县级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农村物流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实现各方信息的互联互通。基于超市、村邮站、快递网点等基层农村物流节点,培养和发展农村物流信息员,及时采集农村地区物流供需信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形式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延伸农村经营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物流企业向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引导大中型农村商贸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将自营物流逐步融合到社会化物流系统,采用参股、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中小商贸流通、物流企业采用联盟、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四)培育发展物流产业龙头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实施产业龙头培育扶持计划和品牌战略,引进国际及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建设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设施,重点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及功能性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提升龙头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突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股权置换、合资合作、协作联盟等兼并重组方式做大做强,新增一批 3A 级以上物流企业。推进龙头物流企业实施物流产业链整合,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深化分工协作,协同发展,形成龙头物流企业引领、物流产业链延伸、物流企业集群共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
推进物流社会化,为物流产业化和市场化创造条件,从而促进物流市场及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社会分工效率。
1、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
鼓励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全面推进重点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优化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子商务集中区等物流资源配置,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内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扩大社会物流需求。
2、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
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传统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能力。鼓励传统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充分整合利用已有资产和资源,扩大经营网络,增强实力。推进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重点推动冶金、电机电器、新能源、食品、合成革、医药和医疗器械、船舶等行业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建立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剥离设立的物流企业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提升专业化精益化服务水平,积极为社会提供个性化公共物流服务。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提高配送的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实现大型连锁企业、品牌商业企业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
(六)推进物流智慧化标准化
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终端、GIS、GPS 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打造集智慧运输、智慧仓储、智慧分拣等为一体的智慧物流体系。加大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努力提升物流服务、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推动宁德市物流智慧化标准化发展。
1、大力推广智慧物流技术
鼓励企业应用智能化物流技术与设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在各级仓储单元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引导发展智慧化物流园区(基地),推动建立深度感知的仓储管理系统,高效便捷的末端配送网络,科学有序的物流分拨调配系统和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2、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
加强物流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推进托盘标准化及循环共用,推广仓配一体化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开发建设物流信息标准数据库,建设标准化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标准化、单元化水平。推进仓储配送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提升标准化物流设备专业服务水平,制定实施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各类作业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物流信息标准。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七)拓展深化物流开放合作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核心区建设,努力衔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增强对台前沿作用,加强宁港澳物流交流联系,强化跨市域互动合作,全方位扩展深化宁德市物流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宁德市在区域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1、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
深化宁德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交流合作,提升物流国际化,着力打造“海丝”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延伸拓展的重要衔接点,重点以环三都澳港口开发为核心,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大通道建设,延伸拓展港口腹地,完善宁德市融入“海丝”战略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规划建设跨境物流经济走廊,利用三都澳港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等港区,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探索互设、共建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设施。建设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建设海外分中心,积极推进宁德市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构筑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形成跨境电商海外物流平台,为宁德市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仓储配送服务,将零散的国际间运输转化为大宗运输。
2、大力促进宁台物流合作
借助宁德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抓住宁德港口岸扩大开放三沙港区的契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临港物流业,加快对外口岸建设与开放以及临港设施建设,吸引台湾航运物流企业和服务企业进驻宁德,把宁德建设成“海丝”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延伸拓展的重要衔接点;扩展与台湾港航企业的合作,积极开拓宁台海上客货运滚装业务,推动两岸经宁德口岸客货滚装运输陆海联运。加快引进台湾先进冷链物流企业,充分发挥霞浦对台区位和海洋资源优势,依托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的现有规模和基础,打造成集水产品(食品)加工、冷藏、中转、冷链物流等功能的水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基地和两岸产业对接发展的一个集中点,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提升两岸特别是台湾水产品通过集散中心和三沙对台口岸辐射沪、江、浙和福州地区的交易能力。推动台湾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来宁德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满足台企资金需求。
3、加强宁港澳物流交流联系
进一步加强宁港澳物流交流联系,积极推进宁港澳物流合作,推动宁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拓展宁港澳招商平台,支持港澳物流企业在宁德市设立物流企业总部或建立物流中心,参与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物流企业采取相互参股等方式强化企业间的联合,重点加强冷链物流服务合作,共同建设跨境物流网络。加强与港澳物流行业协会沟通交流,建立广泛的合作联系机制。继续做好赴港澳物流推介与对接,深化物流人才、科技、技术创新等领域合作。
4、强化跨市域物流互动合作
主动融入福莆宁同城化发展,以物流同城化为核心,以物流市场、物流网络、物流产业、物流信息、物流标准、物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一体化为发展重点,以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对接为突破口,探索物流同城化发展新模式、新举措和新机制,全面构建福莆宁区域物流业发展合作共赢新格局。加强闽东北五市经济协作区等区域经济协作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闽江“黄金水道”优势,配合推进闽江内河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与沿海港口对接,建成山海协作的重要通道;推进宁德市与内陆地区的口岸通关合作,拓宽港口服务半径,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支持跨区“飞地港”“陆地港”建设,吸引更多大宗散杂货从宁德港口中转,着力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通道。 五、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工程
依托物流枢纽节点和集疏运网络,建设一批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和口岸信息共享平台,提升通关区域一体化水平,提高中转联运能力,增强海公铁多式联运的运作效率,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加快形成便捷联系周边及内陆地区的综合运输通道。主要支撑项目包括:宁德北站物流中心(铁公水联运物流园区)、宁德水陆联运物流中心等项目。
(二)物流园区(中心)工程
优化宁德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结合区位特点和物流需求,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合理布局建设物流园区,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一批省、部级示范物流园区,发挥示范园区的引导带动作用,集聚一批物流企业,打造一批物流产业链,逐步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主要支撑项目有: 福安军民融合产业园物流园区、福安市高速北互通口综合物流园、福鼎名京物流园区、古田综合物流园区、周宁县高速互通口物流园、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物流园区、蕉城区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园等。
(三)电商物流工程
完善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集聚一批制造商、电商、快递和零担物流企业、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仓配一体化业务,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健全跨境电商物流、通关体系,推动传统货代、快递物流企业拓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务,逐步形成与跨境电子商务相适应的国际快递物流体系。主要支撑项目有:宁德市蕉城区快递电商园区、霞浦中廷电商产业园、福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福建盛昌电商产业园、蕉城大黄鱼电子商务产业园、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快件处理中心、寿宁县闽浙界电子商务茶城等。
(四)冷链物流工程
根据宁德优势水产品、农产品布局,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建立覆盖农产品收集、存储、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网络,构建辐射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主要支撑项目有:三都澳大黄鱼交易中心、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屏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
(五)城市共同配送工程
建成一批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完善末端网点网络,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共同配送能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物流配送能力,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问题。主要支撑项目有:福安市高速南互通口物流园、古田永安食用菌辅材仓储配送中心、霞浦福宁湾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福鼎佳阳高速互通口物流园、寿宁南阳物流中心等。
(六)农村物流工程
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地区物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末端投递网络;物流业与农业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物流业服务城乡、服务三农作用得到显著发挥;农村物流企业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支撑项目: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网点、农村快递服务站、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农村淘宝”项目、京东特色中国宁德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宁德馆、淘宝特色中国-福建宁德馆等。
(七)“互联网+”高效物流工程
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主要支撑项目有:茶全产业链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示范、宁德市农副产品信息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
(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善与制造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水平,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创新驱动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信息业共创开放协同发展的新优势。主要支撑项目有:福安按摩器与韵达快递联动项目等。
 六、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物流业创新发展。创新管理服务,借鉴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物流航运业改革创新,推出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物流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享有平等准入机会。深化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完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登记模式,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监管,改善服务环境,营造公平、有序的物流发展环境,引导和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1、加强用地保障
将物流业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各级政府优先解决符合《宁德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宁德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中予以合理安排,新建工业、商业项目和居住小区鼓励预留物流用地和配送末端网点用地(设施)。对省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库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用地、为工业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执行工业用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以租赁方式供应物流业用地,允许物流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途下,对企业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增加容积率用于工业仓储、加工等生产性项目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
2、强化资金扶持
将支持现代物流发展项目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市级工业发展基金”扶持范围,结合年度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完成实际情况,从市级工业发展基金中调剂安排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
3、强化金融支持
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物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发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途货物抵押、应收账款融资等物流金融业务。支持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对外提供仓单作为贷款抵押并提供相应担保服务。鼓励融资租赁企业为物流企业货运车辆、物流设备购置更新提供融资支持。探索支持以股权投资、建立产业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公益性、公共性、创新性强、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项目予以扶持。
4、强化通行保障
出台城市配送车型标准,制定生鲜、快递专用车辆通行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专用车辆在规定区域进行终端配送。对重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鲜活农副食品配送企业、医药器械配送企业、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快递企业在中心城区货运通行实行专用号牌管理,提供通行、停靠便利。推广港湾式路边停车卸货作业模式和使用笼车等快速卸货技术;充分利用市区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资源临时停靠。规划设置公共装卸点、货物集散点和货场停靠区,批发市场、生鲜超市中心店分别按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套 0.8 个车位、1.5 个车位的标准设置停车位。
4、强化人才保障
加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物流、快递相关专业,支持校企合作。将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列入宁德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对引进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享受宁德市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依托院校、行业协会及相关培训机构对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在职人员及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
5、强化其他保障
强化宣传工作。积极宣传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地位,着力宣传物流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业态培育、民生保障改善、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作用,重点宣传“互联网+高效物流”等物流发展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服务创新、政策服务创新,大力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的氛围。
强化物流运行监测。开展物流产业相关的指标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逐步实现物流产业运行状况的跟踪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编写年度物流业发展报告,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发展现状,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健全和完善各项行业基础性工作,做好调查研究、技术推广、标准制订和宣传广、信息统计、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发挥宁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协调小组作用,统筹规划宁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建立健全本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分年度和中期检查规划实施情况,确保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各县(市、区)负责辖区内物流业发展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加快形成市、县(区)联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和责任,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物流业发展。市直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任务,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建立规范化的本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难点、热点等方面,进行本规划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市直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任务,建立总结和评估制度,每年对本规划的执行进展情况及其成效总结评估,对本规划建设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及时充实调整相关建设项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委),及时研究解决。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