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南】衡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3-12 其他 湖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加快构建共治共建共享乡村善治新格局,统筹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衡阳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主要目标

粮食生产能力2019年产量333.06万吨,2016年-2019年平均增速为-0.2%,预计2020年334.12万吨,预计2025年335万吨;

其中,水稻产量2019年312万吨,4年平均增速为-0.08%,预计2020年达到312.78万吨,预计2025年313万吨。

蔬菜总产量2019年210万吨,4年平均增速为2.00%,预计2020年214万吨,预计2025年225万吨;

油料总产量2019年30.06万吨,4年平均增速为1.08%,预计2020年31万吨,预计2025年33.2万吨。

肉类总产量2019年52.93万吨,4年平均增速为3.97%,预计2020年增加到55万吨,预计2025年60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2019年38.78万吨,预计2020年产量增加到45万吨,预计2025年46万吨;

水产品总量2019年28.37万吨,4年平均每年下降-0.53%,预计2020年为27.8万吨,预计2025年28万吨。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0∶1,加工转化率达到85%。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19年19874元,2015年14407元,前4年平均增速8.37%,预计2020年收入提高到20000元,预计2025年提高到29386元(年均增速8%)。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持续抓好一县一特产业。支持各县市区集中精力抓好“一特”产业,在每个“一特”产业打造1个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国、省知名品牌,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打造八大百亿产业。积极对接省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培育壮大粮食、畜禽、油茶、蔬菜、林竹、茶叶、中药材、水产等八大百亿产业,到2025,八大百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400、500、500、100、100、100、100、100亿元。

3.推进产业集聚和错位发展。引导县市区梯次推进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集聚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示范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建设全国区域性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加强产销对接,推动衡阳农产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建设1个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3-5个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4.创建农业特色村镇。以产业引领乡村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到2025年,培育100个农业特色小镇,创建30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产城融合乡村版。围绕特色产业,在全市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村标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个县市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个城区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彻底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薄弱村,到2025年,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村12个以上、50-100万元的村35个以上。

5.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6. 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设2个国家级骨干型冷链物流基地,5个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进宜机化改造和机耕道建设,大力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重点推进机插秧、机抛秧、统防统治、稻谷烘干等薄弱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助力农资供求对接和农产品产销衔接。

7. 扶植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为抓手,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原料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

8. 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梯队建设,通过政策倾斜、优化服务和资金扶持,重点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产品竞争力强的领军型龙头企业,支持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收购、控股、划拨、委托经营、融资租赁、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实行兼并联合,加快培育一批种养结合、覆盖全产业链的大企业大集团。

9. 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企业主创、多元投入”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要素有效聚集、产业体系健全、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管理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或经济开发区,采取整体推进或建设“园中园”的方式,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

10. 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三品一标”和ISO9000、HACCP、GAP等质量安全认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产品生产追溯体系,探索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管理体系,提升农业品牌内质。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整合品牌开发力度,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引导种类相同、品质相近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使用统一品牌,尽快做大做强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对获得全国、全省知名品牌称号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

11. 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支持龙头企业与涉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与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技术共享平台等,在生物育种、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全程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 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地区打造农产品集散、冷链物流、产品展销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物流配送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探索建立农产品分等分级制度。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农社对接。

13.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农业的生态、旅游、教育、文化等功能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区(点)、示范村。

14. 推动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按照“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化,产业选择多样化,产业规模适度化,组织模式高效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一二三产业一体化”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力争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以上的产业合作组织和1个以上互助组织,每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产业合作组织。

1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数量每年增加1000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500家,每个县市区创造一个家庭农场示范片,争创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到2025年,合作社数量增加到10000家,各级示范合作社达到800家,鼓励旗舰社和联合社的发展。在衡南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我市合作社质量整体提升力度,积极向农业部争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县。

16. 助农增收致富。积极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办好产销对接活动,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统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17.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村环保能源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土地流转服务、农业金融服务等农业产业化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灵活的新型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8.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综合执法三大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监管队伍,建立健全延伸到基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着力加强乡镇监管服务专业化建设和村级协管员配备,做到各级“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设备”。强化属地责任,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和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重点推进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力“双认证”工作和乡镇监管站规范化建设,着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和源头治理。建成衡阳所有知名品牌农产品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质量追溯信息平台。

(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有序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对“一江四水”及城区防洪堤进行提质改造,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水利建设。

2.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补助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农村敬老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创建标准化学校、标准化教学点,加快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公办幼儿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覆盖项目,推动村级卫生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实现所有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的基础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编制并落实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将全市行政村分为示范型、标准型、基本型三类,分层级分类别定标准、定任务、定责任,推动形成千村千貌、各有韵味的乡村建设格局。全面建立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重点抓好“四边”“四场”“两园一户”及配套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一江四水”沿线建制镇及全国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善“五个一”长效保洁机制,建立健全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奖惩制度。

4.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整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深入实施河长制,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强化森林资源、自然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生态廊道,建设森林乡村和乡村小微湿地。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推进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退捕禁捕任务,严厉打击电捕鱼等违法行为。

5.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新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监管,防止土地占用失控。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村民建房监管机制,强化农村建房的管理。深入推进城乡合作建房和农宅合作社改革试点。

6.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平台。管好用好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十村标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打造一批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标杆村,50-100万元的示范村,彻底消除102个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7. 深化农村其他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更好发挥其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作用。加快推进农垦、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农业综合水价、国有林场、林长制等改革。

8. 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1+5”系列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强基培育千人计划”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选育一批村级后备力量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从县级以上机关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

9.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完善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指导常宁市先行先试,建立村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依法依规修订村规民约,引导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机制,推广“互助五兴”“一核多会”“一户三员”等基层治理制度,探索推行农村‘屋场党建’,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完善“一村一辅警”制度,深化乡村“雪亮工程”建设与应用。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平台。健全宗教工作县乡村三级网络,依法加强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强化宗教活动场所监管,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各类安全隐患。

10.打造过硬“三农”工作队伍。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健全人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建设政治强、本领硬、作风实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凝聚全社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分级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中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从市、县机关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乡、村挂职任职,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建功立业、历练成长,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让他们工作有责任、待遇有保障、出路有奔头、干好有激励。

1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新乡贤”“道德模范”“最美衡阳群众”等评比活动,加大对优秀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衡阳群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实践活动,加大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积极培育一批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等样板示范,不断提高文明村镇创建水平。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