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浙江】德清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2-14 交通设施 浙江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围绕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大力推进实施了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交通项目,累计完成交通投资约248.5亿元,自2017年连续四年交通投资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累计争取省级以上补助资金22.96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了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湖州段、杭宁高速改扩建、杭宁高速德清北互通、104国道德清段改建、镇海至安吉公路对河口至矮部里段、304省道乾元至秋山段改建二期等一批重点公路项目,完成了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德清客运中心、莫干山通用机场等项目,并启动了湖杭高铁德清段以及湖杭高速的建设。全县基本建成了一张覆盖水陆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1.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十三五”期间,德清已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1)铁路成就
铁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德清境内现状铁路主要有宣杭铁路和杭宁高铁。在“十三五”期间,宣杭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线路运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改善了沿线环境的空气质量。湖杭高铁于2019年正式开工建设,将极大促进德清融入长三角。
截至2020年底,由于受部分铁路废弃影响,铁路网里程有所减少,总里程达到43.66公里,250公里时速以上高速铁路里程达16.1公里,普通铁路里程达27.56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4.65公里/百平方公里。
(2)公路成就
“十三五”期间,德清公路网络得到大幅提升,全县重点完善高速公路,改建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公路网里程大幅度增加。“十三五”期间新增公路总里程199.15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总里程50.8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1342.9公里,密度达到14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及全市水平。对比2015年公路网使用等级情况,省道、村道里程与占比均有增加。对比2015年公路网技术等级情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里程增加,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占比增加,四级公路占比略有下降。



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完成了G25长深高速德清至富阳段扩容湖州段及G25德清至G60桐乡高速联络线湖州段工程、杭宁高速拓宽工程以及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段。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段的建成对于德清融入杭州,优化长三角路网结构,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是一条“黄金通道”。目前德清县内有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段、长深高速、练杭高速,形成了“一横三纵”高速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德清区域互联互通能力。
国省道改造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104国道德清段改建工程、09省道乾元至秋山改建工程二期以及镇海至安吉公路德清对河口至矮部里段工程,这些工程实施极大提升德清县干道通行能力,其中104国道改建城区段从县国防园至德清农贸城共计5.05公里,高架桥长4.481公里,这也是德清首次进行公路高架建设,构建了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进一步缩短了德清与杭州的时空距离,对德清加快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公路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农村公路总投资约7.21亿元,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422.43公里,累计投资52473.81万元;病危桥梁改造78座,累计投资6246万元;实施提升改善项目63个,累计投资11936万元;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项目32个,累计投资1384.5万元。
农村公路示范引领。德清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整体发力,全域共建推动;坚持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创新实施城乡一体公路保洁模式。2018年,德清县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18年度全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下渚湖街道于2019年、洛舍镇和新安镇于2020年成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街道)。
(3)水运成就
航道等级提升。“十三五”期间,京杭运河德清段顺利实现四改三的航道升级,为德清临杭物流园II区、德清港国际物流园一期、普洛斯物流产业园等物流园区的水上运输开辟黄金通道。
成功创建省级“精品示范航道”。通过开展航道整治养护,提升航道服务管理水平。充分挖掘京杭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人文价值,积极推进德清运河诗路工业文化遗址、大运河文化公园、诗路历史名城等京杭运河浙江段“一河一策”重点项目,全面提高京杭运河德清段的整体形象和美誉度。
截至2020年底,德清县共有港口泊位242个,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4307.4万吨。德清县现有21条航道,总里程222.24千米。主要有京杭运河、杭湖锡线、东苕溪等航道。三级航道24.01千米,四级航道43.4千米,五级航道38.41千米,五级以下航道116.42千米。
(4)航空成就
建设湖州市唯一的区域型通用机场。德清莫干山机场项目总投资14.59亿元,是浙江省至2030年规划建设7个一类通航机场之一。德清已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也是浙江省第9家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已开通至舟山、横店、黄山等地的低空通勤航线。德清正向通航产业重镇迈出更坚定的步伐。德清通用航空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27.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德清通航智造小镇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已经入选第三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名单。
(5)绿道成就
打造美丽绿道。余英溪绿道入选“浙江最美绿道”。德清县现有绿道250.1km(其中省级绿道85.7km),总投资3.7亿元(其中省级绿道2.3亿元)。
功能分类中以步行、骑行综合道和步行(登山)最多,占比达33%;环境分类中以乡野型占比最大,达44%。

2.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客运体系不断完善
建成德清客运中心。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出租车、旅游集散、自驾租赁等多种方式于一体,实现了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和便捷换乘,是德清县衔接县域内外客运的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2020年被核定为汽车客运一级站。客运中心作为县级交通枢纽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500万元(全省唯一)。
客运量保持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德清县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公路+水路)稳定增长,从2016年的967万人和24975万人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1100万人和31000万人公里,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有所下降,为555.1万人和14500万人公里。


城市公交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德清县公共交通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或优化公交线路31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73辆,完成305个港湾式候车亭的建设,提前完成建制村公交客运“村村通”目标,实现了公交一票制、移动支付、纯电动化的“三个全覆盖”。目前全县共建有公交场站14个,其中城区4个,乡镇10个,形成了以新客运中心为主,武康客运站、新市客运中心为辅,各乡镇客运站或旅游集散中心联动的局面。2020年,德清县有城乡公交线路64条,公交293辆,年运营总里程1199.47万公里,年客运量受疫情影响下降至1236.526万人次,“十三五”期间整体则呈先降后升趋势。
城市公交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德清县运管局高效推进“数字公交”项目落地,于2020年9月底实现在微信小程序“我德清”上线实时公交位置、公交线路走向以及到站信息等内容,方便全县百姓掌握实时公交信息,提升了公交出行的便利性。
公共自行车设施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德清县公共自行车站点数量达到187个,相比2016年,增长40.6%。自行车数量达4000辆,增长33.3%。服务能力大规模提升,但是年租车次数并未同步增长。
(2)货运物流发展转型加快
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速增长。2020年的货运量(公路+水路)从2016年的1326万吨增长到2103.5万吨,年均增长12.3%;货物周转量从121296万吨公里增长到166049万吨公里,年均增长8.2%。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连创新高,五年间从1859万吨持续增长到4307万吨,复合年均增长18.3%,集装箱吞吐能力从1万标箱增加到16.22万标箱。从历年德清县公路、水路货运量占比数据来看,货运量以公路为主,2020年占66.7%,水路则为33.3%。海河联运持续增长。2020年海河联运集装箱达到16.4万标箱。
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德清快递业务量3369.5万件,增长16.8%,是2015年的2.8倍,五年年均增长22.92%;快递业务收入3.34亿元,增长27%,是201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6%。
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底,德清县共有物流企业20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有40余家,5A级物流企业1家,3A级物流企业3家,拥有2个较有影响力的大型物流园区和港区,以及3家较具规模的专线物流园。
积极推进农村物流点建设。按照高质量运营“四好农村路”的要求,从需求、建设、运营等角度入手,积极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共完成农村物流服务点144个,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物流保障。
3.智慧交通创新继续升级
打造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德清县积极谋划地理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制定了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目前德清全域900多公里道路已经允许开放测试,总投资1.2亿元、占地172亩的封闭测试场(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全域开放。交通出行更智慧。德清智慧交通一期、二期打造了德清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了业务数据中心、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整合了运管、公路、港航等相关部门数据,完成“交通一张图”的应用覆盖。三期项目也处于实施阶段。
4.“融杭”体系更趋完善
德清是杭州都市区范围内唯一全县域都在杭州30-50公里圈层范围内的跨行政县。融杭交通走廊是德清新的经济增长轴,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湖杭高铁实施建设,G25长深高速德清至富阳段扩容湖州段、G25德清至G60桐乡高速联络线湖州段(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湖州段)、杭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以及104国道德清段改建工程等一批重点融杭交通项目完工。目前,德清与余杭区互通铁路2条、公路15条、航道2条,与临平区互通铁路1条、公路14条、航道1条,德清县融杭通道体系建设初具效果。
5.行业管理能力稳步增强
加强桥梁养护工程。开展桥梁巡查、检查工作,如实做好桥梁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使每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加强桥梁病害治理力度,重点加强对“三类”以上桥梁的病害检查,明确每座桥梁检查的重点、养护措施。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制度,明确责任划分,严格执行年度报告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
实施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雷霆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双网格长”责任机制,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开展网格化督查工作。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全面提升客运安保等级,为G20峰会、互联网大会、上海进博会、十九大等重大活动筑牢铜墙铁壁,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G20峰会安保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加强依法行政改革。用好综合监管3.0平台。进一步规范了综合监管平台的应用和处置流程。非现场执法力度大幅提升。全局执法工作人员“平安检查APP”安装率100%,全县“两客一危”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入网率均达100%。常设非现场执法组,通过车载视频设备等相关设备开展远程非现场执法。深化出租车行业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推动出租车行业文明健康发展。
深化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湖州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局机关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系统各单位创建“金牌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工作。完善“最多跑一次”,实现所有事项均可网上办理。实行项目化考核机制,获评市级文明单位,并成为2017年度人大评议的五个满意单位之一。2020年,德清县运管局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顺利完成省级文明单位复评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局整体形象。
6.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德清县完成交通投资248.5亿元,相比“十二五”的60.2亿元投资额,增长188.3亿元,增长幅度达312.8%。各年度的投资金额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投资额年均增长87%。
(二)存在问题
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融杭交通建设迫在眉睫。德清县已被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管理建设,这是德清创新发展的机遇,也给交通带来了挑战。杭德市域铁路建设已经滞后于杭州都市区内其他地区(杭临线、杭富线、杭绍线、杭海线均已开通),需要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融杭交通工程建设。目前,德清与杭州之间有杭宁高速、杭州都市圈环线高速,高速出行较为便利,但缺乏快速联系干道,急需建设省道、快速路等联系通道。
轨道建设滞后,长三角一体化交通联系不足。德清轨道网短板突出,“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现状仅有宣杭铁路和杭宁高铁,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的通达能力低弱、出行时间较长。区域公路过境通道单一,与周围县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一体化的城际运输服务有待发展,尚待建成便捷高效交通网络使德清县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县域内部通道不足,农村公路等级偏低。德清县东西向仅有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304省道、德桐公路等,交通运行压力日益增大,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看,西部受天目山脉影响,对外运输通道数量少、等级低,东部南北联系干道不能满足快速需求,德清县迫切需要新增通道。同时,德清县中心城镇与乡镇间、乡镇之间缺乏便捷的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仍然偏低,四级公路占所有农村公路比例87%,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全面实现城乡统筹还有一定差距。
航道等级待提升,水网优势尚未发挥。德清航道以五级及以下航道为主,存在航道瓶颈,水水中转吸引力不足,多式联运功能尚不完善。同时,县内码头布局分散、规模小,未发挥出水网优势。
智慧交通协同性不足,行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加强。“十三五”期间,智慧交通快速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交通运输业务的融合不够。交通安全管理仍缺乏长效性机制建设,急需从制度层面实现对道路安全、危险化学品运输、客运安全等方面的管控,补齐各环节各领域安全监管短板。
土地和资金等外部制约日益显著。交通建设用地量大,受国家土地政策制约,省道以下项目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用地预审无法报批,项目前期报批普遍停滞不前,严重影响项目落地和建设推进。随着近年来建设项目投资不断增大,占补平衡、农田补划和移位也越来越难,建筑材料和拆迁费用成倍增长,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
二、发展形势与需求
(一)发展形势
1.双循环新格局要求交通运输支撑要素流通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针对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有条件、有责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一国内及国际发展格局调整契机有利于德清县的双向开放,培育新形势下德清县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德清县应充分发挥物流优势,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如多样化运输通道、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减费降税等。
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要求融入区域格局
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6月,德清县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正式发布,要求强化融杭首位度,提高接沪显示度,拓展苏皖联系度。德清县地处长三角腹地,应当推动交通更紧密地融入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发挥德清县在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优势。重点推进杭德一体化发展,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一发展机遇提供支持。

3.碳中和目标要求德清推进交通低碳化发展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德清交通运输行业需积极采取“双碳”行动:推动交通运输创新,以技术驱动运输高质量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部分公路货运需求向铁路、水路转移;大力推广发展清洁化交通装备;引导转变消费观念,推动形成绿色交通生活方式,助推实现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建立低碳监管机制,保障绿色交通顺利推进。
4.扎实推进德清共同富裕要求交通运输助力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确定浙江省作为我国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区。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交通争当先行省的“先行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德清县交通发展需助力共同富裕,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和通达深度,进一步加速人员、物资双向流通: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城乡交通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完善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实现建制村物流(快递)服务点全覆盖;建设高品质交通供给,促进乡村游、美丽游、精品游。
5.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交通运输有力引领支撑
德清县以高标准打造高新区、开发区、度假区三大高能级平台,推动特色小镇向高浓度“科创城”跃升,协同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推进产业数字化、集群化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323”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升级,依赖交通运输的便捷性与低成本。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则要求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转化体系,重点对接沪杭等地,依托德清高铁站,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突出“辐射支撑”。

6.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数字化发展交通管理
德清县将继续秉持“停不下来”的改革精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围绕“152”工作体系,创新推进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建设,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对德清县交通发展而言,要持续完善数字治理的制度体系,建立“数据采集+需求分析+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机制,推动各部门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流程再造、高效协同;聚焦聚力重大改革试点,借助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自动驾驶、标准地等先行试点优势,努力形成一批首创性突破性的改革成果;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土地市场化配置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化线上政务服务,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交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事中事后监管。
(二)需求预测
1.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及方向
“十四五”末,预计德清县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跨越发达经济体下限门槛。“十四五”阶段,是德清县经济深化转型的关键五年,交通运输发展将进入规模供给持续增长期、综合运输加速融合期、运输结构深化调整期、都市圈(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完善成型期、高端运输系统培育窗口期,发展模式总体上将从“规模拉动”向“质量驱动”转变,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趋向五个方向、呈现六大特征:
——交通运输发展的五个方向
“快”:交通更快速、更省时。服务大都市区、城市群等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落实区域大通道建设(重点是融杭大通道),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畅达、更具时效性。
“联”:运输更畅联、更经济。立足客货流通需求,深化落实综合运输调结构,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资源配置,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发展,实现物流链上的综合一体、融合联动、降本增效。
 “智”:出行更智慧、更便捷。适应信息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特征,把握未来交通布局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推进以自动驾驶、智慧物流、智慧港航等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智联网体系建设。
“享”:体验更享受、更满意。满足生态旅游经济、休闲消费经济加速发展趋势,更需要将“以人为本、社会满意”放到新高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出行体验,发挥交通对旅游、生态、富农等产业经济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专”:服务更专业、更高效。运输装备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运输呈现专业化分工协作。
2.客货运量预测
通过对“十四五”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需求分析,以德清县历年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量数据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采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趋势外推法、弹性系数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再结合相关综合比对分析,考虑德清县未来发展形势和趋势,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及杭德市域铁路、湖杭铁路等轨道交通开通与“一区两园”智慧产业将给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带来极大促进作用,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到2025年,客运量达到1856万人次,铁路占比大幅提升,公路占比下降;货运量达到2571万吨,水运占比有所提升,公路占比下降。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交通强国”和“四大建设”为指引。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对接G60科创走廊、沪湖绿色智造走廊,重点谋划“对标链接余杭”路径举措。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和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构建覆盖广泛、互联互通、安全便捷、智能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交通运输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跨越式升级。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科技引领。科技创新引领交通改革,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实现交通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引领整个改革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交通产业优化。
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区域合作,全面对接“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开放通道,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统筹“铁公水空”四种方式,形成内外联动合力、互联互通新格局,开放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统筹融合,城乡一体。推进城乡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生态绿色,智慧网联。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智慧交通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德清县绿色交通的大文章,推动德清县交通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上推进交通事业发展成果共享,始终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交通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面提升融杭接沪通苏皖交通水平,着力推进综合交通立体化、区域交通共享化、城际交通通勤化、县域交通一体化、智慧交通产业化、治理交通现代化六化建设。到2025年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取得明显突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2.发展策略
开展综合交通运输“六化”建设:
(1)综合交通立体化,推进铁路、轨道、公路、水运、机场、碧道、邮政、客货运枢纽等多要素综合立体交通建设;
(2)区域交通共享化,加强长三角地区交通设施共建共享 ,不断深化区域共享机制;
(3)城际交通通勤化,打造杭州、湖州30分钟城际通勤交通出行圈,全面提升融杭水平;
(4)县域交通一体化,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短板;
(5)智慧交通产业化,以通用航空产业园、智能汽车产业园等智慧交通产业为抓手,实现交通、产业协同发展;
(6)治理交通现代化,强化信用交通、文明交通建设,提高行政执法及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
形成“363”总体格局,“三港、六网络、三通道”:
(1)打造德清港(海港)、德清站(陆港)、莫干山通用机场(空港)
海港方面,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重要组成部分;陆港方面,强化德清综合客运枢纽,打造成为浙苏通道及沪嘉湖通道重要节点;空港方面,拓展区域枢纽机场低空航线,打造长三角通航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
(2)实施“六大交通网络”建设
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为主体构建多层铁路网;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路为主体构建高快公路网;以三级、四级、五级航道为主体构建骨干航道网;以轨道交通、公交干线为主体构建品质公交网;以四好农村路、支线航道、城乡绿道网为主体构建水乡碧道网;以智慧公路、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产业为主体构建智慧交通网。
(3)形成“一环两纵”三条综合交通通道
由德清内部环道组成环形通道、由德清-临平通道组成德杭通道(东)、由德清-余杭通道组成德杭通道(西)。
构筑三个便捷出行交通圈:
(1)60min城际圈(长三角主要城市60min互达)
(2)30min通勤圈(杭州主城区30min互达)

(3)30min县域圈(县域内部各组团30min互达)
四、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一)推动铁路建设,助力轨道上的德清
加快高速铁路发展进度。加快推进湖杭高铁的建设,形成杭宁高铁、湖杭高铁、宣杭铁路三纵铁路格局。同时借力杭州西站、杭州东站、湖州站等区域高铁站实现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等区域互联互通。未来德清的区域可达性将大大提高,基本实现长三角1个小时交通圈。
推进城际轨道规划建设。面向融杭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杭德市域铁路的规划与建设,接驳杭州轨道10号线,同时远期预留杭德市域铁路东线延伸段。中远期谋划从地信小镇南站通往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快速轨道,接驳杭州轨道。远期实施湖州至德清市郊铁路,并预留安吉至德清市郊铁路。远期谋划从练市站向南延伸出一条轨道支线(长三角水乡旅游铁路练市至临平段),经善琏(含山)、新市、禹越接入杭州。
专栏1:铁路
1.湖杭高铁德清段
湖杭铁路自湖州站引出,接入杭黄高铁桐庐站,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 km/h,线路全长137.6km,总投资370.3亿元,其中德清境内里程约16.5 km,投资约26.5亿元。
2.杭德市域铁路
项目线路全长25.6公里,全线设站11座,地下站9座,高架站2座,总投资约165.6亿元。
(二)加密干线公路,构建“四横七纵多连”的公路网
构建广覆快达的高速公路网。在现有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段、杭宁高速、练杭高速的基础上,新建湖杭高速和德安高速,形成一横四纵高速公路网。一横即德安高速—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北段,四纵包括湖杭高速、练杭高速、杭宁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西段。远期谋划三高联络线,以连接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杭宁高速和练杭高速,路线全长约28.3km,采用上下分离式,上部为双向六车道高速,下部为双向四车道地方道路。
构建畅达普惠的干道公路网。在104国道、现状304省道的基础上,建设规划304省道、规划303省道、规划213省道、规划214省道,形成三横三纵国省道网。三横即规划304省道、规划303省道、现状304省道,三纵即规划213省道、规划214省道、104国道。
构建高效连通的乡镇交通网。通过新建、改造形成“多连”的乡镇交通公路网,包括德桐公路、士锦公路、三莫线、南钟公路、新安大道、德埭线、武洛公路、于烂公路、计庙坞至南路公路、下仁公路(接余杭仁和奉欣路)、新五线(接临平塘栖星河路)、新禹线(接临平塘栖荷禹路)、韶塘线(接临平塘栖兴盛路)、大碗线(接临平塘栖望梅路)、杭德快速路。通过连接线,加强与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湖杭高速等高速互通出入口联系。

专栏2:公路
1.湖杭高速公路德清段
项目设计速度120km/h,起于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接G50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终于新安镇,终点与S13练杭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44.9km,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4.5米,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其中德清段长14.6km,德清段投资约53.4亿元。
2.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德清段
项目主线设计速度120km/h,主线全长34.7km,其中桐乡至德清联络线路线全长19.5km,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3.5米,设计速度100km/h。德清段为联络线一部分,长1.6km,德清段投资约5.0亿元。
3.德安高速公路
项目全长约19.1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6米,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其中德清段长约11.8公里,德清段投资约39亿元。
4.练杭高速公路德清雷甸互通改扩建工程
项目距离新安互通约5.3km,距离塘栖互通约6.3km。在现状雷甸互通南侧增设杭州方向半定向匝道,与规划304省道平交。项目总投资约3.4亿元。
5.杭宁高速公路增设德清南互通工程
项目距离德清互通约6.8km、良渚互通约10.3km。互通采用双喇叭互通,连接规划304省道。收费车道数为4进6出。项目总投资约5.7亿元。
6.镇海至安吉公路德清雷甸至对河口段工程
本项目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起点位于雷甸镇三家村,终于武康街道对河口附近。路线全长约28.2公里,其中利用段约2.0km,实施段约26.2km。一级公路标准,起点至科技新城段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9米;科技新城至终点段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2米。项目总投资约46.3亿元。
7.海盐至安吉公路德清段(规划303省道)
项目东起桐乡与德清交界处新市唐家埭村南侧,接303省道桐乡段,终于德清与安吉交界处高石山,与303省道安吉段连接。全长约53.1公里,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约92.4亿元。
8.吴兴至龙泉公路南浔菱湖至德清雷甸段(规划214省道)
项目北起南浔青菱公路同湖山大道交叉口,终于雷甸镇东侧规划304省道(现为明珠路)同庆云路交叉口。全长约28.1公里,其中德清段约18.2公里,设计速度采用80km/h。项目总投资约31.2亿元,其中德清段约16.7亿元。
9.G25扩容湖州段莫干山互通至104国道接线(北湖西街)改造提升工程
项目起点顺接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莫干山互通,终点和104国道平交。六车道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约3.4公里,公路拓宽改造,路基宽50-60米,全线绿化提升,投资5.8亿。
10.莫干山高新区互通至304省道接线(武洛公路)
项目路线全长约1.2公里。路基宽度42米,双向六车道。投资总额约1.7亿元,新征用地约107亩。
11.二绕乾元互通至乾元镇接线
项目起于二绕乾元互通连接线平交口,终于乾元镇变电所,路线全长约1.9公里。路基宽度39米,双向六车道,考虑两侧拓宽。投资总额约2.3亿元,新征用地约155亩。
12.湖杭高速南延
项目起于湖杭高速与练杭高速交叉点,远期规划接望梅快速路,最后接入杭州中环,德清段长1.5公里,投资约5亿,总用地150亩。
13.“三高”连接线
连接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杭宁高速和练杭高速,采用上下分离式,上部为双向六车道高速,下部为双向四车道地方道路。路线全长约28.3km,总投资约85亿元。
14.杭德快速路
项目起于规划304省道,一直向南跨越东苕溪,接入杭州中环,利用杭州中环共线段,接入杭州疏港快速路。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40.5米,全长约9.43公里,其中德清段长约6.6km,德清段投资约11.79亿元。
(三)完善农村公路,夯实同富裕基础
完善农村公路,夯实共同富裕基础。高质量打造“四好农村路”升级版,争全国样板。在四好农村公路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结合德清山、水、古镇,打造全域美丽交通走廊,复合公路、游步道、水上娱乐、绿地、美丽驿站等,实现旅游、康养、健身、休闲多重功能。推进全域美丽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交旅融合,创新“美丽交通+”,推动乡村旅游、历史人文、休闲养生等特色经济发展,成为德清的致富路、生态路和幸福路。
通过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养护、高效率运营,打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优质”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基础设施、养护管理、运输服务、科技智慧、美丽生态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具体目标为:乡镇通二级公路比例达到100%,中心村通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建制村通三级公路比例达到75%以上。年度大中修里程占农村公路总里程比例县乡道达到 6%以上、村道5%以上,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日常养护全面覆盖,养护大中修进入良性循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达到92%以上。对所有桥隧实行动态实时管理,4类以上病害桥隧当年处置率达到100%。
1.优化“四好农村路”网络体系
以环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为示范,打造“路林相映、路湖相依、路田相间、路村相生”的四好农村路。形成广覆盖、深通达、景优美的全域慢行环境,助推交通美丽经济的发展。

美丽交通+特色经济: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坚持多元产业,推进产旅融合,增强产业平台的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加快交通运输与沿线产业经济的联动发展,有效促进廊道沿线产业的融合升级。
美丽交通+乡村旅游:结合地区生态环境、醇厚的乡俗民风、独特的人文风貌等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通达深度和等级水平,串联乡村旅游景点,促进交通与乡村旅游、乡村经济发展相融合,助力百姓增收致富。
美丽交通+历史人文:立足人类文明、文化遗产、文化名镇名村、人文古迹等资源条件,以传承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为目标,强化交通衔接,串联沿线主要人文景点,并在交通设施中增加特色主体元素设计,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
美丽交通+体育休闲:增加美丽交通新内涵,提升产业发展的丰富度,规划依托美丽公路、水乡碧道等交通资源,发展马拉松、自行车骑行等赛事项目,公路沿线增加服务驿站、跑道等设施,助推德清体育经济发展。
在四好农村道路实施上,应注意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构建县域公路静脉网络,增强路网连通性。农村公路原则上以双车道及以上为主,既有单车道公路尽可能拓宽为双车道,纠正多路交叉、小角度交叉、错位交叉等畸形交叉口。
2.完善“四好农村路”管理体制
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路长”管理制度。县域内全面覆盖设置“路长制”公示牌,明确农村公路第一责任人。实现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比例达到100%。实现县、镇乡、村三级标志标线及指路体系设置率达到100%,保护路权路产、爱路护路乡规村约设置率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依托互联网信息化积极探索四号农村路管理新模式,实现“路长制”移动平台全覆盖,全面实施移动化、网络化办公。积极探索农村公路路政执法新模式,完善县道和重要乡道实时监测和推进非现场执法。同时不断摸索微信、手机APP 等平台与公路管理系统的创新型结合应用,创新服务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3.提升“四好农村路”养护水平
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专业化、机械化、智慧化建设。持续开展路况自动化快速检测,对检测数据量化分析、全面评估,合理安排养护计划;根据农村公路检测情况实时推进大中修工程,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县乡道不低于6%、村道不低于5%,中等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5%;定期开展危桥检测,实现当年危桥发现当年治理;定期维护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保证农村公路安全水准不降低。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道路,拓展农村公路养护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各种综合养护承包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
4.强化“四好农村路”运输服务
推进乡镇公路客运站、港湾式停靠站建设,鼓励各旅游景点利用广告效益等市场化运作机制,自筹资金建设具有景点特色的港湾式停靠站。开展农村公路港湾式停靠站智慧化改造,加强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客运降本增效。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进智慧运营水平,建立城乡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监控系统、手机APP 网上查询系统、预约叫车平台系统,极大提高农村公路客运服务水平。同时,按照“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充分利用城乡道路客运站场,引导客运企业参与站场资源开发。继续加大新能源公交车采购力度,提高乡镇公交线路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扩大新能源公交线路在乡镇地区的覆盖范围。
加强城乡物流创新,推进城乡货运发展,积极构建多节点、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村物流体系。创新推广“公交+物流”、“公交+邮政”、“公交+商贸”等城乡配送试点,开通一批城乡配送“货运公交”线路和农村物流班线,促进城乡物流双向流通。推进“县级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末端配送”三级货运配送网络布局,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在此基础上,鼓励经营主体创新农村物流运营模式,强化与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电商快递等市场主体深入合作,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发展,促进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发展格局。
专栏3:农村公路
四好农村路
新建、改造提升120公里农村公路,“十四五”投资约为10.38亿元,乡镇通二级公路比例达到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85%以上。
(四)加快航道改造,推进长三角港航协同发展
推进长三角港航协同发展。扎实争取德清港成为杭州北港,与乍浦港区、海盐港区和独山港区协同发展,实现通关一体化运作,打造连接沪杭的航运中转物流基地,形成辐射长三角的公铁水集疏运通道,争取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组成部分。
规划形成 “两横三纵三支” 航道网。两横包括洛东线(规划Ⅴ级)〔现状Ⅵ级〕、德新线(规划丁家桥至漾口Ⅳ级、西庄桥至韶村准Ⅲ级)〔现状Ⅵ级〕;三纵包括京杭运河(规划Ⅲ级)、杭湖锡线(规划Ⅲ级)〔现状Ⅳ级〕、东苕溪(规划洛东河以北段Ⅲ级,以南Ⅳ级)〔现状Ⅳ级〕;三支为白三线(规划Ⅴ级)〔现状Ⅵ级〕、武太线(规划Ⅴ级)、钟新线(规划Ⅴ级)。重点建设德清临杭物流园码头作业区,满足水运装卸货需求。


专栏4:航道
1.浙北高等级航道集装箱运输通道提升改造
项目主要包含改建桥梁4座(其中金星桥和白云桥为拼宽桥梁,丁家桥和红星桥为新建桥梁),及航标、绿化等配套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约8.9亿元。
2.杭湖锡线(武林头~三里桥)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德清段
项目将杭湖锡线航道改造提升至三级航道标准,同时包含航标、绿化等配套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约23亿元,其中“十四五”投资额约为4亿元。
(五)实施机场改扩建,提升德清航空发展定位
实施德清莫干山通用机场改扩建项目。莫干山通用机场定位为区域型通用机场(湖州唯一),机场二期计划延伸至1800米,距离杭州主城区约40分钟车程,另外配有水上起降条件(约1000亩水域)。
大力拓展机场的航线辐射。拓展莫干山机场与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等区域枢纽机场低空航线,强化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功能,打造长三角通航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开拓第二空域,加快长三角通航运营(公务机)中心、长三角航空制造基地和长三角航空科普旅游目的地的打造。
重点开展航空相关业态发展。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推动通航产业发展,持续拉长通用航空“研发+智造”产业链条。并做强与区域枢纽机场的疏港交通系统,协调区域机场群发展,确定德清航空发展定位。
(六)布局枢纽站场,打造多式联运的物流园区
打造“一主两辅多节点”客运枢纽体系。其中“一主”为德清客运中心;“两辅”分别为德清西站、新市客运站;“多节点”分别为禹越客运站、钟管客运站、雷甸客运站、洛舍客运站、新安客运站、下渚湖客运站、莫干山旅游集散中心、筏头旅游集散中心。
打造“两园、六中心、多点联动”(简称“2+6+X”)的物流业空间布局。“两园”为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六中心”为德清县智联数字化配送物流园、德清冷链绿配物流中心、德清智慧新城物流中心、新市镇德杭物流新城、雷甸镇杭天物流中心、德清保税物流中心。在未来物流运作中,注重公、铁、水等多式联运,节约成本,联网运输。
提升客运联程、货物联运能力。推进旅客出行便捷换乘服务,主要包括推进德清站等交通枢纽多方式便捷换乘以及发展旅客联程服务。推进多式联运,实现物畅其流,主要包括推进公、铁、水联运中心建设;优化多式联运组织和管理模式;推进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与周边港口、机场形成“海陆空铁”互补的组合运输方式。
(七)融杭一体化,实现“向杭提速”
1.杭德市域铁路实现“向杭提速”
加快推进杭德市域铁路,并预留东线延伸段,为东部乡镇创造便利。远期规划地信小镇南站至未来科技城快速轨道,衔接杭州地铁12号线,加快与城西科创走廊联系。加快杭州都市圈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满足杭德同城化发展,促进德清旅游业发展。远期谋划从练市站向南延伸出一条轨道支线(长三角水乡旅游铁路练市至临平段)接入杭州。

2.公路通达促进区域一体
湖杭高速南延接入望梅快速路,规划304省道东延接入东湖快速路,规划213省道接入禹荷路,杭德快速路接入杭州中环,新五线接入星河北路,韶塘线接入兴盛路。这些道路将提升融杭效率,促进区域一体化。

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
围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廊四城两翼”的空间板块,坚持交通规划共融,推动县域与大走廊一体化发展。

构建由西线通道、中线通道和东线通道组成的快速交通廊道融入体系。形成包括铁路、轨道、高速、国道等综合立体的30分钟交通圈。

东线通道包括现有的杭宁高速、绕城高速、杭长高速、104国道,接入紫金港科技城。
中线通道包括现有的杭宁高速、104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规划中的杭德市域铁路、规划214省道、杭德快速路、杭州中环、未来科技城快速轨道,接入未来科技城。
西线通道包括现有的杭瑞高速和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可形成1条快速路径接入青山湖科技城。
五、打造便捷高效的客货运服务体系
(一)优化客运服务品质
1.打造城乡公交一体化升级版
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品质公交”为目标完善城市、城乡、乡村三级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合理布局公交站场,充分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打造“全域智慧出行品质公交”样板,实现城区公交新能源化、一票制、移动支付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出行城市。
完善城镇客运基础设施,创新服务模式。新建城西、城南公交首末站,提升片区公交站点覆盖,建设和完善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公交车配套供电设施,进一步提升公交均等化服务;加强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充分共享;根据农村客流特征,优化功能调整和线路走向,科学合理设置班次时刻、公示班次时刻,减少居民换乘次数,实现农村居民单次出行到市区;完善镇村公交基础设施与道路通行条件,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加快配套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实现镇镇有站(场)、村村有亭(牌)。积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城镇公交服务,鼓励定班定线与电话预约、定制公交等需求响应式经营模式相结合。完善以镇(乡)运输服务站为中心的乡村客运网络,加强与城乡公交运营服务的衔接,鼓励发展镇(乡)村公交,提高公交网络覆盖深度;对于出行需求较小且相对分散的农村地区,组织开展预约式、定制式公交服务。探索开行节日、赶集等固定或非固定班次。以多种形式适应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特点和出行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的运营组织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引导农村客运公司化、区域集约化、规范化经营。
完善公交化运营模式,保障客运服务可靠。根据实际需求调研18小时公交(凌晨公交)线路的可行性,满足市民夜间出行乘车需求。推行“三化、五定、四统一”的公交化运营模式,保障客运服务可靠。实现公司化运营、公交化运行、规范化服务,满足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票价、定站点,推进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公交化运营模式。
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构建县域公路静脉网络,增强路网连通性。农村公路原则上以双车道及以上为主,既有单车道公路尽可能拓宽为双车道。纠正多路交叉、小角度交叉、错位交叉等畸形交叉口。
探索个性化模式,试点“互联网+定制客运”。加强定向合作,推动“运游融合”,拓展厂包车业务。大力发展城市通勤车、定制班车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动公路客运从“站到站”模式向“点到点”和“门到门”定制模式转变。开通网络平台,统一线上平台、线上预约、线上调度、线上结算,加速定制客运发展。
推动出租车健康发展,规范化网约车经营。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许可,推动新增出租汽车经营权无偿使用。加强对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引导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促进巡游车转型升级,深化巡游车运价机制改革,规范网约车经营。
优化客运枢纽站场体系。加快建设零距离换乘、一体化服务的综合客运枢纽。提升各乡镇客运中心服务功能和设施环境。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优化旅客在枢纽内流程,提高顺畅性、便捷性。完善信息查询、购票、安检、行李暂存、候车、休息以及标示标牌、导向指示等各类设施设备配置。推广智能化安检设备应用、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有效衔接,加强协调、优化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行组织方案和时刻表,促进城市交通与铁路、航空的有效衔接,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与航空的有效衔接,减少转换等候时间,提高一体化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联程运输,促进不同运输方式联网售票,参与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推进“一条龙”联程运输服务,保障和便捷旅客出行。
专栏5:公交场站
1.德清城乡智慧公交中心(城西公交首末站)
德清城乡智慧公交中心(城西公交首末站)计划总投资9.7亿元,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完成全部投资。预计2021年12月开工建设,2025年1月完工。
2.城南公交首末站
城南公交首末站计划总投资0.7亿元,其中,“十四五”时期计划投资0.05亿元。预计2025年12月开工建设,2026年12月完工。
2.打造舒适自在的旅游交通服务
提升旅游交通品质,丰富交通体验。高规格设计旅游内环线和外环线周边景观,打造美丽景观绿道。大力提升园林绿化品位,优化城市景观布局。结合德清县域水系、山体、景区、古道等资源规划绿道系统。
探索“交通+”融合发展模式。开启“交通+旅游”、“交通+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高地,鼓励在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聚集村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城乡旅游公交线路。计划联合旅游部门共同探讨打造旅游网络平台的可行性,采取“线上征集旅游线路、线下体验定制公交”的模式,满足市民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出行需求。加强公路与人文景点相融合,在特色公路,步道上打造相关历史印记。
(二)提升货运服务效率
1.构建高效集约的现代物流服务
建设高效现代流通体系。完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完善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深入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向乡镇农村延伸,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规划建设联通全国的一站式农副产品智慧集散中心。改造完善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和农资供应网络,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点布局。建立健全储备充足、反应迅速的应急物流体系。
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以及专业的产业集群物流服务平台,为物流的高效运转提供信息支持。
建设集装箱集散中心。打造多式联运物流基地,统筹布局集装箱办理站、还箱点和保税监管中心,提高铁路集装箱周转效能和海铁、公铁联运能力。
完善多式联运。推行物流运输全程“一单制”,促进物流管理体制一体化、标准化;加快多式联运装备升级,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
完善应急物流。加快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流通体系。推动物流企业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转型,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完善物流网络。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体系,优化物流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等布局,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强化物流市场主体培育。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支持、免征货运车辆过户交易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业务分离、整合重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扶持壮大一批现代化物流企业。
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构建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广无线物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智慧化物流园区的建设。
1.推进运输设备结构更新升级
继续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置轴汽车列车、厢式半挂车,促进非标道路货运车辆更新淘汰。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配送车辆车型、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加大对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并给予通行便利。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鼓励物流园区、产业园、配送中心等地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设施。
合理配置运输装备资源。统筹协调多种运输方式的组织方案,促进一体化换乘与无缝衔接,完善各种客运方式的联运体系。加强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促进省际客运、城际客运、城市客运系统“三网融合”。车辆配置与线路功能及客流需求相适应,提高大型载客汽车比例。
加强公路货运治理。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调整完善国省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布局,实施交警路政驻站联合执法和流动联合执法;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模块化中置轴汽车列车示范运行,加快轻量化挂车推广应用;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鼓励“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入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
完善配送网络,深化农村电商物流。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发展壮大包装等专业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打通城乡流通渠道,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谋划建设舥艚冷链物流基地。
培育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对物流资源的整合作用,组建第三方配送主体,引导企业创新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集约运输组织模式。
创新配送模式,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县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推动流通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建设,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交邮融合镇村公交示范线,打造农村物流达标县。
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传统货物运输组织方式的改进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整合。鼓励和支持“互联网+”车船货匹配、无车承运、城乡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物流需求和供给高效匹配、精准对接。促进铁路、港口、航运和第三方物流等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强化货物在途状态查询、运输价格查询、车货动态匹配、集装箱定位跟踪等综合信息服务,提高物流服务智能化、透明化水平。
提升科技与环保水平。发展线上预约客运功能,提供手机APP预约,提升客运效率。开展并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建设智慧物流场站服务示范,开展研究无人仓库、无人码头等新技术装备。推进车辆装备清洁能源化,建立运输车辆不达标退出机制,加快老旧营运柴油货运车辆的淘汰更新,加大清洁化能源的比例。
六、发展构建水乡韵味智慧绿色交通体系
(一)深化智慧交通融合
探索“新型基建”。优化存量,统筹增量。统筹考虑新老基础设施存量和增量,统一规划新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体系;建立数据驱动的城市发展闭环,让IT技术和DT技术深度植入物理基建,贯通需求端、建设端与输出端的信息流,共同支撑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健全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新基建相关政策措施,保障新基建顺利推进。 
发展智慧交通产业。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智能交通基地为目标,规划形成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新一代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以及新一代通航智造产业园;正确引导通航产业发展,促进异业合作与跨行业融合,实现“通航+N”的发展模式。
构建智慧交通系统。完善“三网一车”建设,包括全息感知网、全域覆盖通信网、清洁高效能源网以及智慧运载工具;建立基于数据的智能化交通信息平台,提供支持城市客、货运的交通信息服务,加强车联网相关产业的研发与落地。
推进智慧公路建设。建设道路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实现道路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应用;完善智慧公路数据中心,采用可视化数据转化工具及ETL工具,为实现智慧公路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支持;开放智慧综合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接口实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数据应用和服务功能。
提升智慧物流水平。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传统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包括基于机器人自动化分拣、无人驾驶叉车、货物识别等的仓内分拣技术,基于无人驾驶卡车、智慧船舶的干线运输服务,基于无人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以及基于智能快递柜的用户末端服务。
专栏6:智慧交通三期
三期项目投资330万元,建设内容为加强智慧交通物联感知部署,扩展数据接入范围,建设应急指挥移动端,优化大数据辅助决策水平,打击非法营运,实现道路养护巡查和道路安全巡查等。
(二)完善绿色交通建设
打造高效旅游交通接驳模式,实现快进漫游。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客运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接驳效率。同时,注重旅游与交通的融合,既涉及道路交通方面的设施设备,还涉及旅游的核心要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大数据等。要从利用旅游业的元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要素、旅游服务、旅游市场需求等)转化为形成新型交通旅游产品。
 

打造“两横三纵一环” 县域碧道网络。依托德清境内主要航道、河流、下渚湖景区、新市古镇、交通廊道、景点等,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构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打造县域漫游体系。

规划形成“环形+放射”的绿道系统。环形部分共三环,一环为中心城区绿道环,结合高新区水系建设步行绿道。二环为下渚湖环湖绿道,沿下渚湖景区构建骑行绿道。三环为沿G104、德桐公路、湘溪和东苕溪构建环中心城区的绿道。射线部分即为结合环形绿道,依托水系和道路资源,连接县域各乡镇及县域古道资源。
合理采用技术标准,实现交通领域的全周期、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坚持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优化交通工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布局,科学选址和布设,大力提升通道资源、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充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线位、岸线、空域等资源。合理确定设计主题,注重与沿线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协调统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应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交通建设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
推广清洁能源载运设备应用。加大装备更新升级,鼓励应用清洁环保交通技术和装备,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基本完成淘汰老旧高能耗车船。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船舶、装卸机械等运输装备的应用,加大电力机车、环保型船舶的应用。不断提高轻型车、重型汽车和卡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普及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拓展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港口岸电应用。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基于电网、储能、分布式用电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云平台。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和应用,打造全省统一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推广港口岸基电力(能源)供给系统,加快推进码头、锚地、水上服务区等船舶密集区域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标准化改造,推广岸电便捷应用,实现停泊船舶岸电应用全覆盖。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和联合监管制度,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收集全处理。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加强交通与土地利用、人口布局的协调发展,广泛推行TOD模式,构建无缝衔接的大容量城市客运系统,以及赋予大巴和城市公交以优先路权。加强公交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改善,提高地面公交系统的舒适度、便利性和吸引力,促进城市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减少城区小汽车出行。
推进共享交通发展。完善德清县周边共享汽车等公共设施,建立完善的汽车租赁服务系统,乡镇设立汽车补给、快修点,满足游客自驾的交通体验。
七、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
(一)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优化社会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数字浙江”建设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政府理念创新+政务流程创新+治理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交通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掌上办事部门”和“掌上办公部门”。
深入推进群众和企业办事“路路通”。全面实现“凭一部手机办理、凭一张身份证办成、凭一个二维码查验”,打造实效性强、群众满意度高、行业特色鲜明的“数字交通”品牌。
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交通出行公共服务领域延伸。以提升公共出行服务品质和社会物流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运行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交通效率和出行体验,树立“德清畅行”品牌标杆。
(二)加强法治交通建设
深化管理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府服务”,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建立健全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机制;明确综合部门的监管职责,推行协同高效的监管方式,完善科学的监管规则;完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提升联合监管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监管问题;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做好政策储备(区域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交通运输政策、资源保障政策、绿色引导政策)。
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梳理职责清单,整合执法力量,完善执法机制,严格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多部门联动执法。保持多部门联合整治非法营运的执法模式,落实公安、交通常态化联合治超机制,整合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督职能;综合执法体系统一化、可考核,推动建立独立统一的执法机构,逐步落实执法主体资格和人员编制,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推动法制交通建设规范化、权威化。深入贯彻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强化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执法行为的规范性。
提升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效能。加快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治堵、治超、治乱、治危工作,推动高效、精准的非现场执法,近期增设完善公路执法站所,加强非现场执法系统设备建设。
打造“智管”道路,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加强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事故处理、秩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严厉整治非法营运,强化企业对“运输企业动态安全监控工作规范”的落实。
(三)推进信用体系建立
强化信用交通建设,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统筹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作用,完善交通运输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奖惩应用,加强信用交通管理数字化建设;加快推动从传统治理方式向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治理转变,构建诚信交通优推劣汰市场。
(四)营造文明交通环境
提升交通文明,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宣传礼让斑马线等交通文明品牌,持续开展“公交排队候车”“文化进车厢”等专题活动;根据通道优先权分类实施“车让人”“人让车”通行模式,逐步形成“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良好氛围。至2025年,机动车文明礼让率达到98%,非机动车、行人路口守法率达到95%。
(五)强化平安交通保障
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加强运行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基础设施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管控,提升交通网络的韧性;积极评估新技术应用对行业安全的影响,建立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的获取与使用制度,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等方面的响应和救援机制;建立交通运输环境风险大数据平台,推动形成部门联动、平战结合的救援体系;联合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重点打造交通生命线服务能力,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
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建立应急抢险中心,以保证专业性的空间场所、仓储设施、物流装备;建立双向对接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开放信息上报接口给各需求单位,并将需求信息与运营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双向对接;针对性进行运力调配及配套通道保障,普通医用物资、生活物资利用货运出租车、绿配示范企业、邮政快递等以企业的配送车辆进行配送,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调拨一定数量的公交车和驾驶员配送生活物资;对应急物资配送车辆开放城市快速路通行权。
八、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与国家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以综合交通立体化、区域交通共享化、城际交通通勤化、县域交通一体化、智慧交通产业化、治理交通现代化六化建设标,发挥交通对德清县发展的关键引导作用,为打造更高水平的活力德清、实力德清、开放德清、数智德清、美丽德清、幸福德清提供有利支撑。从与上级相关战略规划的协调性看,本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与《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将在德清县“十四五”时期相关规划中进一步落实,同时充分吸纳相关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不突破相应环评结论,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规划实施的依据。本规划的实施主要包括建设和管理两大方面,其中交通项目的建设主要对环境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生态环境方面,规划实施产生的永久和临时占地对沿线农田生态和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区域植物组成类型分析可知,交通项目的建设影响较多的为本地常见栽培植物,因此规划项目的建设对区域植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影响;工程区域内受影响的动物为区域常见种类,区域内无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规划内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珍稀动物造成影响。
水环境方面,规划的实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公路桥梁建设及航道的建设所产生的泥浆及污废水,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水,通过相关措施的设置能较好的控制对水环境的影响。 
声环境方面,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种施工设备产生的机械噪音是对声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规划中大部分项目均与声音敏感点较远,采取措施后影响可控。
水土流失方面,规划项目的实施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尤其是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总量相对较大。
固体废弃物方面,规划实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和工程弃渣,这部分固体废弃物如不进行处理,随意堆放,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当地环境。
同时规划建设项目开工前均需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二)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涉及铁路、轨道、公路、水路等多种类型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四个方面,但通过采取占补平衡等有效措施,同时充分吸纳相关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不突破相应环评结论,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规划实施的依据。
1.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德清县紧扣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德清”样板的生态绿色要求,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水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鼓励轨道交通、公路等共用线位、桥位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发展先进适用的运输节能减排技术,采用新型节能的运输工具,推行更高的排放标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逐步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能耗、低效率的运输设备,提高铁路电气化水平,实施营运车船燃料排放消耗限制标准,推广清洁环保车辆。
2.充分落实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政策
以资源集约化、精细化开发为主旨,合理设计项目线位走向和场站选址,避绕生态敏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景观修复,积极推动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和改善交通建设中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研究制定公路航道沿线绿化和公路边坡复绿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绿色公路、绿色航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赏性和抗灾能力,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防止水土流失,鼓励运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作。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环保交通设施,减少环境空气污染通过采用先进筑路材料、设置绿化隔音带和隔声屏障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3.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
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合理设计项目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避绕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景观修复,积极推动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和改善交通建设中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对临时占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恢复植被或退耕;施工机械要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拌合楼等要远离居民区。大力推广采用环保新技术,促进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鼓励运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作。公路项目距离居民区较近的按照相关要求设置隔音屏、防护林等;要注重路侧植被的及时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土石料的运输过程要禁止超载,适当增加篷布,同时积极采用洒水抑尘等手段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桥梁灌注桩泥浆需运至沉淀池,加强路侧及河道两侧的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4.完善环境监控体系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监管,严格新建、扩建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做好规划项目施工、运行阶段的环境监管。规范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法,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控体系。
九、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保障措施
要加强领导、明确权责,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交通部门应重视与国土、规划、环评、水利等部门的协调,确保有序推进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把“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思路和任务纳入德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为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并根据德清交通发展的特点,继续出台体现德清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政策文件,加快构建全县综合运输体系构架,加强运输交通发展的规划引导,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提供法制引领和保障。
(二)加强土地与资金保障
完善交通建设用地保障。要深化规划衔接,保障土地用地在多规合一背景下,重视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文旅、林业、水利、环保等交通规划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列入上级规划,争取土地等各项支持。面对目前很多规划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难度越来越大,建设过程中用地审批困难的局面,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将公益性交通项目建设、客货运站场建设、交通物流基地等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
强化交通建设资金保障。一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县级以上规划,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省市级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资金保障制度。二是保持现有交通专项资金和财政性资金政策的稳定,继续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公益性事业的支持力度。对经济效益相对较好、有一定偿还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减轻政府筹资压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投资规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灵活运用PPP等项目融资方式,以BT、BOT、BOO、TOT等合作模式筹措建设资金,“十四五”期间建议以重点工程为示范项目,推动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金融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充分利用交通建设项目周边有升值潜力的土地资源,进行资本运作,弥补交通建设资金不足。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政策规定以及规范性文件。结合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道路客运市场化改革等趋势,积极参与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修改完善工作,清理、调整与行业管理形式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针对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互相融合,出台相应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提高立法效率,简化程序,以使法规能够及时得到修订更新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研究建立相应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配套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四)构建多元化、可持续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
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融资平台,采用多元的投融资方式,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工作,通过经营交通和城市资产以及自身经营利润偿还相应的项目负债,拓宽项目资金来源。
(五)推动交通科技发展与应用
大力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增强科技对交通发展的支撑力度。依靠科技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维护成本。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科技成果,有序实施成果推广应用,运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拓展交通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依托科研基地建设、重点项目研发和技术交流,锻炼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交通科技人才,着力加强交通科技管理,提升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交通干部职工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以推动德清的交通发展战略。要提高在职职工的整体素质,使各类专业人才的技术等级水平和学历层次基本满足需要;加强干部的培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始终保持与科研部门和高校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紧密结合交通实际,加快专门人才的培养;利用诸多优势和优惠条件引进各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人才。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