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北】竹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2-16 教育科研 湖北
一、“十三五”竹溪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全县教育事业实现健康科学发展。

(一)基本情况

1、学校及学生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县中小学总数由158所调整为92所(保留高中阶段学校3所、特校1所,初中由17所调整到18所,小学由137所调整到70所)。至2020年,全县共有中小学92所,在校学生39015人,其中:高中阶段学校3所,在校学生6291人;初中18所(独立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在校学生11017人;小学70所(完小24所,教学点46所),在校学生2155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3人。现有公办幼儿园21所、民办幼儿园36所、附属幼儿班42个,在园幼儿9101人。

2、教师情况。全县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280人(“十三五”期间,累计招聘教师1072人、退休413人、辞职139人、离岗49人、调外地60人、死亡19人,净增392人)。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组建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创建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县工作方案、推行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27个支部争创“达标型”支部,8个支部争创全县“示范型”支部。开展体罚学生、推销学习生活用品、有偿家教等行为专项治理,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2、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4.68亿元(2016年至2020年9月),为学校项目建设、教师待遇落实等提供了财力支撑。

3、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不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先后编制实施《竹溪县“十三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竹溪县“十三五”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竹溪县精准扶贫整县推进教育专项扶贫规划》。近五年,累计投入6.7亿元,新征地626亩,实施完成各类教育项目70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增加学位1470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2所(含教学点17个),增加学位8020个,思源学校、密云小学、蒋家堰中学、民办外国语学校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先后投入使用。加强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投入5053万元,添置课桌椅1500套、实验室设备306838件(套)、体音美设备7215件(套)、图书11.82万册、安防设备846件、信息化设备2438件(套),宽带网络光纤实现到班全覆盖。争取国烟扶贫项目资金450万元,“双师教学”实现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全覆盖。大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累计创建“省级放心食堂”4个、A级食堂10个、B级食堂45个,建设明厨亮灶63个。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文明宿舍”创建,一人一铺一柜率达100%。

4、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健全教师补充机制,近五年累计招聘教师1072人。实施“国培计划”,每年五级(国家、省、市、县、校)联动培训教师上万人次。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性提出“一个健康三个好”(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工作状态好、业务素养好)的竹溪教师发展目标。将党建和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开展“双讲双培”活动(讲政治、讲纪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先锋和管理骨干),全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实现双提升,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荆楚好老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5、五类教育全面发展。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办园水平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督导评估,被认定为“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普通高中教育水平位于全市同类地区前列,县一中通过“全国文明校园”考评。开展合作办学,优化专业设置,职业教育实现特色发展。县特校整体搬迁,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截止到2020年秋季,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1%,初中三年巩固率9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7%。

6、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一个健康三个好”(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的竹溪学生成长目标,不断健全完善区域化、校本化落实机制,扎实开展“三大一进”等多形式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全县学生综合素养、学业成绩同步提高,在省市县大型体艺赛事中屡展风采;中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在全市有位次、有影响,县一中高考文理一本上线人数从2016年的111人上升到2020年的213人,上线率从13.37%上升到23.88%,文理本科上线率从80.05%上升到90.36%;县职校近三年省市技能大赛荣获96个奖项,被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中考总积分排名位于全市各县市前列。

7、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改革促进各项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市领先。坚持联校协作发展,探索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化解“大班额”和“择校热”。启动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县义务教育干部、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工作活力进一步激发。实施“绿色·生态”课程改革,打造“乐学·高效”课堂,探索阳光教育竹溪模式。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大评价体系。

8、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完善政府兜底、社会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相守计划”,创新开展“十元钱千分爱”活动,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探索“双师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北京名师和竹溪名师同台献课,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坚持开展走访劝学、控辍保学活动,加强学生励志教育,实现扶志(智)扶技“全覆盖”。

9、重教兴学蔚然成风。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每年教师节期间,各乡镇党委政府纷纷召开庆祝暨表彰大会,奖教奖学,走访慰问一线教师。曾宪云、卜涛、方孝兵等一批竹溪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情系家乡教育,纷纷伸出援手,捐钱捐物,成立教育协会,重奖教学、重奖名师,支持学校建设,帮助解决教育发展难题。推动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商以助教为善、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但与竹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县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学前教育发展不够。

一是公办园学位不足(城区尤为突出)。目前全县21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937人,占比43.3%;城区5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442人,仅占比30.1%。据测算,到2025年,全县公办园学位缺口将达1100个。另外,向坝乡没有公办中心幼儿园,未达到省定标准(每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二是少数民办园办园条件差、保教水平低。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短板。

一是“城镇挤、农村空”现象持续加剧。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区迁移速度加快,城区常住人口由10年前的不足7万人,迅速增加到12.6万。据测算,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本县就读学生占户籍生源的80%左右,很多乡镇就读学生占户籍生源不到40%,其中桃源、鄂坪、兵营、县河等乡镇不足30%,而城关就读学生接近户籍生源的两倍(不含思源学校片区)。2015年全县有义务教育学校158所,在校学生29038人,其中农村在校学生21264人。2020年,全县实有义务教育学校91所(教学点48所),在校学生32572人,其中农村在校学生15579人。5年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减少68所,约有6200多名农村学生流向城区和县外优质学校,总数减少36%。今后,随着农村新一代特别是九零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人口和学龄人口向城镇流动速度会更快,“城镇挤、农村空”问题将进一步突出。

二是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任务大。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我县义务教育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艺专任教师数、每12个班级配备音美专用教室、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中小学班级学生数”等7项指标中均有差距。

3、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不足。

全县3所高中阶段学校现有总学位6100个(县一中2800个、县二中1800个、县职校1500个),目前在校学生6291人。2020年全县初中毕业生为3256人,三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数为2182人,上市三大校为100人,还有近千名学生在县内没有学位。未来几年,我县初中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2021年3524人,2022年3516人,2023年3977人,2024年4005人,2025年3758人),高中阶段学位亟需扩充。

4、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结构性短缺。

一是受地域、待遇等因素影响,教师辞职、离岗、调动现象突出,近五年累计达到248人(2016年52人,2017年54人,2018年57人,2019年41人,2020年44人)。

二是初高中音乐、物理、数学等专业学科教师引进难,教学点教师留人难。

二、“十四五”竹溪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提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竹溪县历届县委、政府重教兴学,代代相传,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接续奋斗,加快推进竹溪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

(二)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带来新机遇。因湖北省遭受疫情严重冲击,2020年4月底,中央研究确定了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在教育支持方面,教育部联合湖北省启动“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计划”,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能力,对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带来新机遇。

(三)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机遇。2018年、2019年,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近年来,国家、省持续出台振兴乡村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对我县城乡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十四五”期间,我县将推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坚持和完善“双师教学”,加快建设数字校园、智能校园,充分利用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教育供给能力,为我县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带来新机遇。

三、“十四五”竹溪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推动我县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形成更加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更为满意的公平教育,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大幅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迈入全市教育强县行列。

2、具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3年。

四、“十四五”竹溪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其纳入教师培训必修课程,在全县学校广泛开展学习贯彻教育活动。坚持学用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开展“双讲双培”活动,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系统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务队伍建设规范化、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化。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经常性普纪普法教育。增强风险防控意识,盯紧“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3、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

(二)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发展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域学前教育布局规划,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独立建制、质量较高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快推进乡村幼儿园建设。新建(改建)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1545个(城区4所,新增学位1125个;农村5所,新增学位420个),到2025年学位总供给达到568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按省定标准,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落实省定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落实省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解决城镇教育资源不足为重点,按照“初中完小适度集中,偏远山区就近办教学点”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着力破解“择校热”“大班额”,妥善应对“城镇挤、农村空”等问题。过渡性撤并九年一贯制初中部5所(龙坝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县河中学初中部、马家河学校初中部、兵营镇中心学校初中部、桃源乡中心学校初中部),长期保留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7所);撤并小学20所(完小1所、教学点19个),长期保留小学55所(完小33所、教学点22个)。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实施“一建三扩”工程(建龙湖中学,扩实验中学、实验小学、黄龙小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凸显初中规模化效益,确保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对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的指标体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办学差距,2025年前,实现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目标。

3、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满足学生选课走班需求,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推进县一中、县二中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县一中60个班3000人、县二中48个班2400人),消除大班额。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适应新高考人才选拔的要求,创新高中教学组织管理,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4、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加快推进县职校标准化建设,2022年秋季前完成建设任务,规划办学总规模60个班3000人。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仙桃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对口协作,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办好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重点专业,办优现代农艺、酒店服务与管理等特色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推进县职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提高师生技能大赛、高考适应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实施“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计划”,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5、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县特校改扩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基本满足省定标准,规划办学规模在校生9个班120人。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入学、多形式施教”的原则,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逐步发展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

6、强化教学、后勤保障。按照配备标准,提档升级教育装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完善学校生活设施,强化后勤保障能力,实施72所中小学光环境改造;改造中小学(幼儿园)食堂73个;实施11所中小学(幼儿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实施23所中小学(幼儿园)快检室建设。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把师德摆在首要位置,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评聘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用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工作状态好、业务素养好的竹溪教师“一个健康三个好”发展目标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讲政治、讲纪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先锋和管理骨干”为主要内容的“双讲双培”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培植教师好强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作品意识和教育情怀,引领广大教师勤学善思、爱岗敬业、安身乐教。

2、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发展中心职能作用,利用“国培项目县”的先进培训模式,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精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强化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挂职锻炼、校长论坛、后备干部储备等方式选拔一批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队伍人选,坚持和完善校长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校长、中层干部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提高校长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定期开展骨干教师推荐、评选、培养与考核,强化骨干教师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列入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范围。到2025年,培育“十堰名师”20名、竹溪名校长20名(其中市级5人)、学科带头人50人、学科骨干教师100人、县级骨干教师300人、建设名师工作室20个、竹溪本土培训名师20名。

3、健全教师补充机制。继续用好省新机制、县事业编两个平台,根据每年教师需求情况,按计划补充一定数量教师(五年计划补充教师690名),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求。创新公开招聘考试办法,分类实行面试+笔试、直接面试、考察聘用等方式。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免费师范生、研究生在核准编制使用计划内,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招聘。探索偏远乡镇学校教师定向委培机制,确保进得来、留得住。探索新教师双向选岗机制,促进区域师资配置均衡。

4、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逐年提高教师奖励性补贴标准,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分配办法,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全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选树先进典型,鼓励社会力量奖励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重振师道尊严。

(四)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1、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智慧竹溪建设规划,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2025年前基本实现百兆宽带网络到班级。深化双师教学,利用网络课堂提高乡村学校的课程开设质量。借助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的深度整合。

2、探索教学方式变革。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大力推进智能教育,探索开放、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形成新型教学模式,重塑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关系,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发展教育供给模式。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推动建立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引导学校、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众资源,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终身教育和培训。支持县职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样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企业、社区、家庭等创建活动。

4、探索教育治理新模式。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改革,不断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水平。

(五)落实“五育并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坚持德育为首。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依托县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美丽乡村研学旅行活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打造一批德育先进引领学校。

2、提升智育水平。围绕各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推动中小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推进“武当武术进校园”,因地因校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把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和公众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加强督导考核。将学校体育纳入全县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职责。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学生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4、增强美育熏陶。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结合竹溪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推进“山二黄”等地方非遗文化进校园,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每位学生学会1至两项艺术技能,增强美育熏陶。配齐配好美育教师,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把学校美育设施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统筹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美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采取双师教学、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

5、加强劳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注重家庭教育。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认识和工作水平,增强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督促家长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和义务,掌握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机制,统筹各方面力量,探索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价值观的形成,完善儿童人格培养体系。

(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1、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进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引导教师在集团校、学区间交流,确保区域师资队伍稳定,推进城乡教育师资均衡配备,逐步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

2、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干部教师交流,推进联片教研、联校协作和联网共享。到2025年,全县从幼教到高中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充满活力、共同优质发展的集团校、新学区。

3、深化“绿色·生态”课程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课程体系,通过特色课程开设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统筹规范对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对要求教师参与的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切实减轻学校负担。

5、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形成《“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七)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湖北省《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导方案》,做好学校防疫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学校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消杀。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进出校园登记测温制度和师生员工健康监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2、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认真落实“八五”普法工作,提升广大师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以“法律进机关”“法律进校园”为载体,积极创建法治示范学校;将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推进法治教育常态化。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完善学校法人治理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完善民意调研、信息公示、听证与咨询、意见反馈等决策流程,提高教育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水平。

3、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湖北省学校安全条例》,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开好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进校园安全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巩固“三个100%”建设成果,提升校园安保能力。推进校园安全“网格”管理,实行“以格定人、以格定责”。抓好安全隐患排查,研究解决部分学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提升教育舆情研判与处置能力,讲好竹溪教育故事,营造良好氛围。依法做好教育系统信访工作。

4、巩固提升教育扶贫成果。推进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完善政府兜底、社会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学生能上学、上好学。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档升级,大力实施“相守计划”,确保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得到全方位保障。深化“双师教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城乡共享。坚持开展走访劝学、控辍保学活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接受教育,持续巩固扶智扶技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治意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坚持把教育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按照“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的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学校群团组织作用,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二)强化保障意识,完善教育投入支撑体制。

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并纳入县财政预算;落实本级财政配套经费;校医、安保、宿管、食堂从业人员等学校后勤保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建立以教育基金会为平台的社会教育捐资助学体系。

(三)强化法制意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落实校园安全监管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管理全覆盖体系,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校园安全防范模式,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严格执行各类教育法规、规章和制度,完善师生权益保护及纠纷处理制度、学校法人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体系,提高依法治教治校水平。提高政府管理服务和社会参与治理水平。

(四)强化制度意识,完善教育督导运行落实机制。

深化教育督导管理,完善机构设置,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健全乡镇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执行情况评价机制。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压实各级各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工作,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

(五)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正确的人才观。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教育教学质量问责机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主职、校长的主责、教师的主业。

(六)强化责任意识,凝聚教育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工作,及时解读、宣传相关配套政策,努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