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黑龙江】黑龙江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5-26 交通设施 黑龙江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着力调整运输结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为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65.5亿元,实现平稳增长。到2015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约17.5万公里,综合交通网密度达38.44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建设实现新跨越。竣工和在建里程2209.2公里,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12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7.9%。快速铁路从无到有,哈大高铁、哈齐客专建成运营,哈佳快速铁路、哈牡客专开工建设,牡佳客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公路网规模稳步提升。新建高速公路2990公里、一、二级公路4420公里、农村公路17604公里,全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6.3万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1.2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连接了12个地市(加格达奇通一级公路)和34个县(市),打通了与吉林和内蒙的6个省际出口;普通国省道布局更加完善,等级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所有县(市)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乡镇和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畅。民航机场建设继续较快发展。加格达奇、抚远机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全省机场总数达到11个,居东北地区首位、全国第五位;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五大连池、建三江机场开工建设,绥芬河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水运建设有序实施。全省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到5495公里,其中等级航道里程5120公里,占总里程的93.2%,全省港口数量17个,航道通行、港口吞吐和运输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客货枢纽站场建设全面提速。建设哈西客运站、齐齐哈尔客运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9个,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6个,各交通方式衔接明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国内首条高寒地铁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建成运营,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邮政行业发展迅猛。105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完成,全省邮政支局和邮政所达到1626个,总体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快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客货运输持续增长,服务结构得到优化。2015年,全社会客、货运输量分别达到4.45亿人、5.96亿吨。铁路服务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增强,动车组完成客运量占比达10.3%以上。公路客货运量稳中有升,承担了全社会客运量和货运量的73.4%和74.2%,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农村客运取得积极成效,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民航航线网络日益完善,开通多条重要国际航线和省内支线航线,客、货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分别比2010年增长1.98倍和1.62倍。哈尔滨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405万人次,首次超过沈阳机场,居东北地区第二位。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实现稳步增长。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和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98.4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客运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城际客运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公交优先战略有序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甩挂运输全面启动,集装箱运输、零担快运、场站联盟经营等多种运输组织方式得到推广和开展。道路运输、客运场站与邮政和快递企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交邮合作逐步推进。
       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装备水平明显改善。铁路新建、改造步伐加快,逐渐实现由“普速时代”向“高铁时代”转变。公路客运车辆向高档化舒适化发展,中高级客车占比超过60%,货运车辆重载化、专业化趋势明显。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0%。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交通基础通信网络骨干网、公路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公路交通量调查系统等一批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完成,显著提高信息服务和行业监管水平。健全完善了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中心及5个区域分中心,形成省内高速公路救援网络。全部的“两客一危”车辆和重点的营运货车,安装了卫星定位动态行驶记录仪。水上应急救助打捞能力得到增强。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跨境通道建设取得进展,国际化运输迈上新台阶。“三桥一岛”建设取得进展,同江跨境铁路大桥中方段开工建设,黑河跨境公路大桥中俄双方已同时开工建设,哈尔滨至德国汉堡“哈欧班列”、哈尔滨至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哈俄班列”、哈尔滨至韩国釜山“哈绥符釜班列”实现运营,跨国铁路运输迈上新台阶。国际道路运输客货运输线路已达65条,实现多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的延伸。在与俄相邻的五个边区、州均开通了国际道路客货运输口岸,开通了黑河、同江、萝北、饶河等5座冬季浮箱固冰通道。哈尔滨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31条,飞抵22个城市,新开通了莫斯科、东京、曼谷等国际航线,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货邮包机航线转为正班运营,面向东北亚地区门户机场地位得到有效巩固。全省对外运输通道已初步形成基本适应不同种类、不同流量,多方位、多形式、具有一定功能的省际和国际经贸大通道体系框架。
       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交通需求看,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一是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网络不完善。快速铁路仅通达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4个地市,既有铁路技术标准偏低,沿边铁路尚未启动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普通国省道整体技术等级偏低,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不高;枢纽机场容量饱和,干线机场与支线机场发展不均衡,机场数量不足以实现民航运输服务普遍覆盖;松花江航电枢纽建设滞后。二是综合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不够。不同运输方式发展自成一体,衔接协调不畅。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滞后,货运枢纽缺乏系统布局,多式联运专业化枢纽站场缺失。运输组织水平偏低,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发展缓慢。三是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偏低。各类运输站场数量不足、规模偏小,功能不完善。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发展要求
       从国内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消费及流通格局将加速变化调整。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正处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期,将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在网络布局、信息开放共享、交通投融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补齐短板、提质增效。
       从省内看,我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基石,深化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创新实施“五大规划”,以“五头五尾”为重点,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由此带来的居民生产生活出行以及消费品、工业制成品等货物运输需求总量将稳步增长,迫切要求加大基础设施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无论从支撑需求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还是适应新常态、拓展新空间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黑龙江交通运输都要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全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进一步发挥好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省客货运输量的历史发展数据,结合对“十三五”时期我省交通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以及对运输需求发展趋势的判断,对“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客货运量进行预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遵循,落实中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完善以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客运服务体系和集约高效的现代交通货运服务体系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哈尔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对接欧亚、服务东北、便利中俄往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通道,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主动融入中央发展战略,全面服务“五个要发展”,充分发挥对俄独特优势,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管理服务协调统一,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运营管理和组织模式创新,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智慧交通,促进交通运营管理提质增效。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铁路“一轴两环一边”、公路“一圈一边多线”主骨架网和现代机场布局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哈尔滨至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哈尔滨至省内中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安全便捷、大容量、低成本、低碳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基础服务。城际客运实现快速化,快速铁路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民用运输机场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快速铁路里程达到11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0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数量争取超过14个,港口泊位数达到222个,构建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智能交通。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各种交通方式信息交换取得突破。交通枢纽站点无线接入网络广泛覆盖。铁路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客运网上售票比例明显提高。车辆安装使用ETC比例大幅提升。
       绿色安全。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交通运输CO2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7%以上。安全和应急保障充分有力,道路运输较大以上等级行车事故死亡人数比2015年下降2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1.综合运输通道
       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依托铁路“一轴两环一边”、公路“一圈一边多线”主骨架网和现代机场布局体系,积极打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联的“五纵两横一边”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实施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绥牡哈齐、抚双佳哈、鹤佳鸡牡等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推进沿边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有效支撑“中蒙俄经济走廊”、“五大规划”、新型城镇化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实施。
       2.铁路
       加快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路网结构,强化“一带一路”战略铁路网主骨架功能。快速铁路。充分发挥快速铁路速度快、容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加快省内城际铁路建设,基本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高效便捷的快速铁路网。
       普速铁路。推进地方资源开发性铁路、支线铁路以及产业园区、物流基地配套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启动沿边铁路建设,推进周边互联互通,促进沿边开发开放,实施既有铁路改造,提升路网质量,为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对外开放、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3.公路
       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在巩固高速公路基础上,大力推进普通国省道改造升级,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国防公路建设,构建“一圈一边多线”为主的公路网。
       高速公路。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鹤岗至伊春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哈尔滨至肇源、五常(黑吉界)至哈尔滨等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提升省际交通能力;推进建成年限较长、运力紧张的京哈高速扩容改造,便捷哈长城市群城际联系;推动实施连通宾县、五常、肇东、兰西、巴彦的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和绥化至大庆等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普通国省道。打通普通国省道“梗阻段”和“断头路”,推进通县一级公路建设,打造沿边高等级公路走廊,积极推进口岸公路和界河桥建设,着力提升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加快路网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国省道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
       农村公路。加快实施通村公路提级改造和连通工程,提高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围绕服务保障“两大平原”农业改革和国有林区林场改革,推进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和乡镇出口路等县乡公路建设;推进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延伸,提升通畅水平;实施3.5米窄路面公路改造,垦区、林区等单车道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国防公路。按照国防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原则,加快完善战略战役通道及联络线布局,显著提升国边防公路的技术等级,增加国边防公路密度。有效解决至
部队营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善建设进出口道路和机动道路。
       4.民航
       分步骤、分梯队推进机场项目建设,完善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新建一批支线和通用机场。
       枢纽和干线机场。以打造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完成哈尔滨枢纽机场提档升级。推进干线机场升级改造和搬迁工程,实施齐齐哈尔、大庆机场扩建和牡丹江、佳木斯机场迁建工程,提高现有干线机场的服务保障能力。
       支线机场。在重点旅游景区、重要城市、口岸节点新建、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建成五大连池、建三江、绥芬河、亚布力机场,进一步扩大民航运输服务范围;推进鹤岗、虎林、绥化、宝清、饶河等支线机场及漠河、黑河、鸡西、伊春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通用机场。抓住国家低空开放政策机遇,结合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改造肇东、嫩江、富裕等一批通用机场,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衔接紧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全省通用机场网络,推进通用航空短途运输、通航旅游和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通用航空服务需求。
       5.航运
       以航道港口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松花江7个梯级航电枢纽开发,结合“三江连通”骨干工程建设悦来航电枢纽,采取PPP模式启动依兰等6个航电枢纽建设。推进航道整治,加强黑龙江、松花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适度开发库区航道。推进哈尔滨、佳木斯等内河港口和黑河等界河港口工程建设,提高港口技术装备水平和通过能力。
       6.城市轨道交通
       重点实施哈尔滨地铁工程建设,建成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力争通车里程达到60公里,初步形成“十字+环线”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哈尔滨市除阿城区、双城区外的全部主城区。
       谋划建设大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研究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7.邮政与快递
       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完成我省邮政普遍服务和机要通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环境,全面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全面消除邮政网点危房,增强网络运输和投递能力,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需求,解决影响农村邮件直投难的突出问题。改善邮政机要通信基础设施条件,实施运输车辆安全监控,全面提升保密安全水平。
       (二)强化交通战略支撑作用
       1.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通道
       加快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俄罗斯互动对接,共同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多点对接、互联互通,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全力推进“三桥一岛一道一港”建设,建成同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公路大桥,推进东宁公路大桥建设,辟建黑瞎子岛陆路客货运输口岸。推进黑河黑龙江跨境索道和洛古河公路大桥建设。探索我省参与建设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
       着力打造跨境综合运输网络。提升“哈俄欧”通道和“哈俄日韩”陆海联运通道功能,适时加密哈欧、哈俄货运班列班次,积极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加快双鸭山、绥芬河等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哈尔滨建成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构建以俄罗斯远东和大连港为出海口,以铁路、公路或多式联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推动“哈俄日韩”陆海联运和我省经黑龙江下游出海的江海联运常态化运行。加快建设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新增加密通往俄罗斯、日韩等东北亚地区的国际航线、航班,力争开通欧美航线,打造现代化国际枢纽。提升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机场国际客货运输能力,支持大庆、抚远机场建设国际空港。
       推进中俄国际运输便利化。积极推动落实与俄罗斯的双边汽车协定,加强双边运输标准对接。以牡丹江、绥芬河、黑河等地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为基地,建立便利通关制度,加强交通运输与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部门“一站式”联检服务,大力推进跨境运输信息资源互联交换。积极发展国际配送,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为试点,简化通关手续,拓展区域性国际配送业务。构建统一的跨国联网联程售票系统,提高客运服务标准化水平和发车频次。
       2.构建支撑“五大规划”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构建对外开放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加快沿边开发开放,深度挖掘交通运输在支撑对外开放格局方面潜能,加强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国际陆海、江海联运大通道,扩大国际运输线路覆盖、注重培育国际运输市场,加强国际运输标准对接,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
       打造“两大平原”便利交通网络。加密优化“两大平原”农村交通网,有序推动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逐步推进村与村之间、乡镇之间的联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向较大规模自然村屯、国有林场等区域的延伸,对农村短途客运实施公交化改造,探索多样化农村客运模式,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大力发展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现代货运服务体系。加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有序推进煤炭、矿石、石油等运输专线和多种方式统筹布局的货运枢纽站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建设支线机场。加快货运枢纽体系建设,推进各地综合服务型、商贸服务型、货运枢纽型、口岸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等服务型物流园区网络化发展。优化货运组织方式,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
       完善大小兴安岭林区交通基础设施。以提高林区的对外通达能力和路网密度为目标,积极推进高等级公路、对外通道、旅游通道和资源运输通道建设,加快通场公路、防火和专用道建设。加强林区既有铁路改造,根据资源开发和边贸发展需要,加快铁路主要干线、后方通道及延伸线建设。完善林区机场布局,大力发展支线航空。
       3.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和“老少边”地区为重点,落实国家交通扶贫“双百”工程,着力消除贫困地区交通瓶颈,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
       强化贫困地区骨干通道建设。畅通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强化贫困地区内部路网连接,加快推进通县高等级公路建设,改善城镇对外交通条件。重点实施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提高干线和主要集散公路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打造沿边高等级公路走廊,推进沿边铁路建设,完善贫困地区机场布局。
       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支线建设。集中力量建设通村畅乡的“幸福小康路”,加快推进较大人口规模的撤并建制村和常住户籍人口3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着力推进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实施一批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开发路性质的县乡公路改造,加快贫困地区开发式脱贫致富。推进一批连接贫困地区的支线铁路建设。推进连接贫困地区重要旅游景点、口岸节点等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
       推进贫困地区公路运输站场改造。解决百姓出行“乘车难”问题。加强贫困地区县级公路客运站改造建设,改善县级公路客运站的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以全省已建成使用的112处交通邮政综合服务站为基础,重点实施乡镇建设集客运、物流、商务、邮政、供销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4.发挥交通运输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和先导作用
       依托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牡鸡七双佳”东环城市圈和“哈大齐北绥”西环城市圈,着力提升运输服务供给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切实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快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领和先导作用。
       推进城市圈城际交通发展。围绕以哈尔滨为核心的东环城市圈和西环城市圈,加快“五纵两横”交通通道建设,依托已建哈大、哈齐高铁和区域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牡佳客专、齐齐哈尔至富裕增建二线工程,实施京哈高速拉林河至哈尔滨扩容改造,推进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哈尔滨至肇源高速公路、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由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构成的“双快速”交通系统,形成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通公路为基础,水运为补充,有效衔接民航的多层次、便捷化的城际交通网络。推动东环城市圈和西环城市圈与鹤岗、伊春、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的交通衔接,有序推进佳木斯至鹤岗等铁路改造,实施鹤岗至伊春、兰西至北安等公路建设,疏通“瓶颈”路段,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至周边城市的高速度、大容量城际快速通道,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市交通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实施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共交通枢纽布局,打造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BRT为有效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哈尔滨以及各主要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实施哈尔滨地铁工程建设,支持哈尔滨等城市发展轻轨和市郊铁路,建成内外衔接、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换乘便利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集疏运体系。对有条件的城市研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三)加快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1.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全省城镇化布局,加快建设哈尔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齐齐哈尔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绥芬河、黑河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沿边重要口岸枢纽,建立通达全球、衔接高效、辐射周边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场一体化建设。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的要求,推动建立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运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综合运输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期运营、协同管理。积极打造公路、铁路、机场、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强化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优化枢纽接驳服务,完善枢纽内部交通指引系统,提升综合运输衔接转换效率。
       促进货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集约化发展。按照货运“无缝式衔接”要求,加强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规划建设一批集物流中转、集散和储运等功能的货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支持多式联运相关功能设施和设备的新建和改造,加快推进专用站场建设,提升综合货运枢纽发展水平。
       强化主要枢纽便捷衔接。积极推进铁路、港口、航空、快递枢纽站场集疏运路线建设,强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和连接线布局,提升运输衔接转换水平。依托哈尔滨港、佳木斯港等主要港口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同步推进港站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强化港站枢纽对外通道与国家公路以及铁路的衔接。开展哈尔滨港、佳木斯港集疏运通道示范工程,重点推进铁路“双进港一统筹”(即铁路专用线和铁路港前站进入港区,国家和地方铁路统筹管理),以及港区集疏运专用公路直接连通高速公路或快速路。
       2.提升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
       建设快速化的区际和城际客运服务系统。进一步优化铁路客运、公路长途客运、航空客运结构,促进城际旅客运输各方式合理分担。支持铁路客运提升薄弱环节的能力和效率,不断缓解客流高峰时期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形成高速、特快、普速合理匹配、适应旅客不同层次需求的铁路客运产品。大力发展以城际铁路客运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捷运系统,积极推进城际公交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公路班线客运结构,规范长途客运班线的有序发展。逐步规范和减少超长距离线路,重点发展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直达客运班线,鼓励探索长途客运班线节点运输模式,实现与接驳运输的服务对接,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客运接驳运输试点。统筹配置航线航班、时刻资源,引导航空公司开通和加密连接全省各地区之间的航线,完善省内支线网络,打造省内旺季旅游快线。
       构建高效便捷、互联互通、跨省区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围绕龙江生态和冰雪旅游目的地及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森林、湿地、草原、界河(湖)和冰雪等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加强重点景区与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机场连接线建设,提高景区的交通便利性,形成以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结合的旅游立体交通系统,促进旅游跨区联动。依托生态和休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配套建设生活服务功能区,提升交通促进旅游发展的引领作用。
       完善多层次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进一步深化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防治空气污染。进一步理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交换乘枢纽、公共交通站场、城市停车场、公交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构建城市公交快速通勤系统。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公交智能运营和公众智慧出行。深化“公交都市”创建活动,支持哈尔滨市加大“公交都市”创建力度,开展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申报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工作。强化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合理确定出租汽车运力规模,积极促进网络约租车规范有序发展,有序引导并逐步规范专车服务。
       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推进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的有序对接,加强城乡客运的服务衔接。推进城际客运和毗邻地区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在哈尔滨开展跨市、跨区域的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并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建成和完善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村公交网络。改革农村客运线路经营模式,推行区域经营、延
伸经营、循环经营、专线经营、冷热线搭配经营等形式多样、运营灵活的发展模式。统筹协调城乡客运在票价、税费、补贴、通行等方面的政策,加快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优势,统筹利用城市辖区现有铁路网资源,开行市郊列车,形成市区、市郊、城际以及长大干线轨道交通间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轨道交通网。
       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加快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建立运输方式间常态化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的基础上,研究与铁路、民航客运售票系统联网,鼓励“一票制”客运联程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水平。以哈尔滨综合客运枢纽为试点,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基于政企合作模式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广覆盖、全过程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加快建立与旅客联程运输相适应的票务、行李托运政策和定价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体系。实施旅客联程运输推进工程。
       3.强化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
       加快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把多式联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导战略,着力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多式联运组织体系,重点推进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多种联运形式协同发展。依托综合运输大通道,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发展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建立多式联运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制订统一的多式联运规则,建立健全多式联运经营人管理规制,从运输、包装、中转、装卸、信息等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完善多式联运全程服务规范。大力推广使用集装箱、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支持多式联运专用站场设施建设和快速转运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提升作业效率。引导企业创新多式联运全程运输组织模式,鼓励以多式联运产品开发为中心的跨运输方式经营合作,支持探索资源整合共享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统筹城乡配送协调发展。推动建立健全城乡物流配送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政策合力。支持城市周边具有干支衔接功能的大型公共货运枢纽场站建设,完善城市内公用配送节点网络,促进高效中转。引导企业创新城市配送集约化组织模式,支持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推动各方资源整合和协同开发,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支持建设农村物流专用站场设施,统筹交通、商贸、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资源,拓展完善农村客运站场的物流服务功能,推广“多站合一”的物流节点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物流集约化配送模式,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物流配送协调发展。
       促进邮政和快递服务发展。以邮政中心局为核心、邮政网点为支撑、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为延伸,推进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强化村邮站建设,完善农村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快递业发展,推动快递网络“向下”、“向外”拓展,扩大快递服务网络城乡覆盖范围。引导支持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平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商快递业务,推动重要枢纽的邮政和快递功能区建设,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有序推进快递下乡、进村,支持邮政企业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小包业务等服务形式。推进快递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显著提升快递服务水平。
       推进专业物流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引导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特点的龙运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平台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大力完善多式联运和配送网络,大幅提升揽收、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危险品运输有序发展,创新危险品运输跨区域联网联控技术手段和协同机制,加快实现全程无隙监管。引导冷链运输加快发展,完善冷链运输全程温控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支持冷链运输企业提升专业化装备能力。完善大件运输管理规制,加强大件运输管理,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
       4.发展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加快专业化运输装备技术升级。加快使用中、高级公路营运客车,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和客货兼用型营运车辆;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灌、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推进铁路货车技术发展,适应重载、快捷、集装箱、半挂车和特种运输需要,支持发展高铁快递专列。发展多式联运技术装备。适应多式联运发展需要,加快标准化、集装化运载单元和托盘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物流台车、集装袋、物流箱等集装化单元装卸机具,大型转运吊装设备、非吊装式换装设备,以及适应铁路驮背运输、公铁滚装运输的铁路专用平车、运载单元拴固设备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货物状态监控、作业自动化等技术装备,推广使用大型、高效、节能环保的装卸设备和快速转运设备,不断提升运输装备的通用性和现代化水平。
       提高车船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营运货车标准化工作跨部门协同机制。改革车辆检测维护制度,研究整合交通、公安两部门定期检测工作体系,推动实行“一站式”服务。支持厢式化、模块化、轻量化等先进车型的发展和应用。推进船舶改造更新、技术升级,实施船型标准化,推动运力结构调整,研究推广江海直达船型,适应和满足水路交通运输的需要。
       (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转型发展
       1.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发展
       实施“互联网+”升级工程。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与交通运输系统深度融合。着力完善行业管理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监测、综合管理、运输服务以及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推进黑龙江省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与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运用数据交换、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及整合利用,形成全省交通运输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为全行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应用和交通地理信息服务。推动智能化运输服务升级。推动实现公共交通信息“一网通”。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发展,整合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面向公众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出行信息服务多样化。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着力完善联网自动化售票网点,有效利用邮政企业点多面广、电子化程度较高的渠道优势,开展客运联程联网服务,扩宽公路客票销售范围,提升百姓出行质量。积极研究公路、铁路、水路和民航客运票务系统信息共享互换,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客运票务信息一体化。推广完善公交智能信息系统,推进公共交通卡互联互通工作,基本实现省内各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全面提升全省ETC联网运行服务水平,扩大服务网点覆盖范围,培育增加ETC用户。加快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建设完善黑龙江省交通物流区域交换节点,以“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促进综合运输发展。
       健全智能决策与监管。推动打造涵盖规划、投资、建设、价格等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城市交通和邮政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对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政策制定等决策的支撑。推进交通监测监控平台一体化建设,强化对重点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物流环节的监测、监控。推动实现交通政务“一站式”。推进行业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基于一个门户网站、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一站式”网上大厅,有序整合综合运输服务相关政务资源,集中受理、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和其他公共事务,提升政务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切实做好公众投诉和求助服务等工作。
       2.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化发展
       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力度。推进结构性减排,优化客货运输组织体系,优先发展铁路、水运、城市公共交通等低能耗运输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推进新能源运输工具在公交、出租车以及旅游景区内旅游客运领域的规模化使用,完善充电站、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力调整优化车辆、船舶运力结构,加快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辆、船舶以及港口装卸设备更新淘汰。
       加强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积极倡导生态选线、环保设计,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减少交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工程技术在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等全过程的综合应用。推广应用生态移植、植被修复、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技术,加强对大小兴安岭等地区的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系统安全,同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景观保护与再造,拓展景观服务功能。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着力推进实施船舶、港口、枢纽场站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程,推广营运车辆尾气后处理技术应用,在松花江、黑龙江等主要内河高等级航道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系统,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加强应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中泄露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资源。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运输枢纽资源,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提高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用地和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应用技术推广力度,继续推进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综合利用,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旧钢轨、老旧车船的翻新利用。扩大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料和疏浚土、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循环利用。推广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铁路站段水资源循环利用。
       3.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深化“平安交通”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交通安全标准化。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一岗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一票否决”制度,促进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监督考核,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实行重大风险源报备制度,重视安全源头治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铁路线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点路段、水运重要航段、大型客货运输站场、大型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监测网络建设。加快卫星定位系统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两客一危”车辆、重点营运货车、“四客一危”船舶、交通运输执法装备等载运工具的监测监控。继续加强民航运输安全监管,完善现代空管系统,推动航空公司加强运行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完善邮政监管体系,实施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保障邮政快递安全规范运行。
       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各运输方式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建设完成5个省级应急救援中心,积极推进省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与救援中心建设,加快配备应急运力和大型抢通机械设备,推进水路交通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高度重视强化应急运输队伍、应急运输装备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应急演练。积极加强与武警、公安、宣传、安监、卫生、气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增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加快普通国省道平交道口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建设和危桥改造。进一步强化铁路基础设施安全水平,盯住关键设备,防治重点病害,加强检修维护,实施铁路道口平改立、线路封闭等工程。提升省内机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推进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除冰雪、消防等设备升级。
       4.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军民融合共享
       加强与军方协调,统筹军地需求,综合运用重要资源,加快实施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按照突出重点、经济有效的原则,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贯彻国防要求,结合我省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事运输、交通保障和国防交通建设,推进交通不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进一步增强国防功能,完善辖区内的战略交通网。
       四、强化政策支持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全省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由省政府牵头的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优先保障资金、用地等要素供给,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各市(地)要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本规划在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中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专项规划及市(地)综合交通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
       (二)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协调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分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最大程度取消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市场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的交通投融资模式,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机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吸引社会投资。研究探索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交通投融资模式和以政策性引导资金为主的交通物流投融资模式。
       (三)增强政策支持
       密切跟踪国家重大政策和行业发展重点、投资政策调整动向,争取将黑龙江省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纳入国家规划,予以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充分利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和交通扶贫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等中央资金的转移支付。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各级财政资金用于相应事权的交通发展建设。省级财政加大对交通重大项目的投入,优先支持交通扶贫双百工程项目。用好专项建设基金和抵押补充贷款等优惠政策。通过资金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强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
       (四)创新技术管理手段
       强化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标准协调衔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工程建设与养护、信息化、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加大对公益性和基础性重大交通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及推广应用成效显著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进交通运输统计体系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统计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统计预测体系。
       (五)加强监督评估
       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建立和完善规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按照“建设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统筹部署项目前期工作,抢抓政策机遇。加强对规划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对规划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估,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六)强化人才保障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积聚交通人才体制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创新人才留住使用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人才、专家、青年科技英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促进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健全省交通运输专家库。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中高级专业人才的比例。加强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