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贵州】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8-2030 年)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12-07 其他 贵州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示范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衔接高效,生态环境优良,产业支撑有力。新形势下,示范区建设与发展既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
       第一节  发展优势
       一、区位条件优越
       示范区位于我国西南地理中心,“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是连接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等省(区、市)的重要交通节 点,是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交汇处,是川渝等广大西部地区通往华南出海口的重要空中中转站,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通道,从空运地理的枢纽绕航系数来看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二、交通衔接高效
       从示范区的外部交通条件看,贵阳是西南地区传统的陆路交通枢纽,以贵阳为中心有15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实现了与珠江三角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滇中经济区和东盟的快捷连接;有14个方向的铁路与全国沟通,贵广、沪昆等高铁已建成投运,随着成贵、渝黔、贵南等高铁相继建成投运,贵阳将成为“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随着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核心的“一枢十六支”机场布局体系成型,贵阳将成为西南重要的陆空一体化交通枢纽。从内部条件看,示范区即将建成“八横四纵、三环放射”快速路网体系;以T2航站楼为中心,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站厅一体化设计、同步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
       三、生态环境优良
       示范区具有四面环山、山水交融的生态空间环境,气候条件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新,少烟尘、雾霾、大雾、风切变、飓风、雷暴等影响飞行安全的恶劣气象,与相邻机场及有关空域、航线不发生干扰和冲突,绿地覆盖率超过59%,森林覆盖率达47%,具备发展临空经济所需的生态承载能力。
       四、产业支撑有力
       示范区所在的黔中经济区是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环境优越。近年来,示范区以大数据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龙洞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速高于全国民航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大数据、生物制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一、重要机遇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是示范区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关于支持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及贵州关于支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土地、资金、项目、人才、通关等方面释放了诸多政策红利,有利于示范区大胆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检验检疫试验区的创建,进一步拓展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对外开放口岸功能,有利于将示范区打造成为沟通南北、承启西东开放大格局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示范区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为全省的开放发展开拓新空间、提供新动能。
       二、问题与挑战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当前示范区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经济总量小,综合经济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度不高,集群发展层次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任务依然繁重;与周边省份在临空经济领域竞争激烈,招商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贵阳龙洞堡机场旅客吞吐量仅相当于成都双流机场的36.4%、重庆江北机场的45.7%、长沙黄花机场的76.2%;货邮吞吐量仅分别相当于成都双流机场的15.9%、重庆江北机场的27.6%、长沙黄花机场的31.9%,示范区发展起点较低。综合判断,未来一个时期,示范区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有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除不利因素影响,才能推进示范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新经验、增添新动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临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绿色集约高端发展,着力推进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推动航空港、产业与城市新区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以临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的新模式,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西南航空客货运枢纽、特色高端临空产业基地、智慧型生态化临空示范区,打造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临空经济发展提供示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高端引领,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全面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着力打造信息更畅通、流程更简洁、服务更人性化的智慧空港,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临空产业体系,推动融合创新。
       国际视野,开放发展。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依托,服务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坚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深入参与全球产能分工合作。
       集约节约,绿色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严格保护耕地、湿地和水系,建设水网绿网交融的生态间隔屏障,优化开发利用格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分隔和融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更加突出贵州特色、文化品位,加强多彩贵州城、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贵州机场集团协作联动,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建设有公园的机场和有机场的公园,以多彩贵州风景眼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业协同联动发展。
       第三节 战略定位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进一步强化龙洞堡国际机场区域枢纽机场地位,支撑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联动互动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不断提升开放门户功能。
       西南航空客货运枢纽。加快完成龙洞堡机场三期工程,适时推进龙洞堡机场四期工程建设,增开国际航线,增强中转功能,完善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促进航空、铁路、公路的有效衔接,努力建设立足西南的航空客货运枢纽。
       特色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运营、航空技术研发、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航空关联性强、特色明显、链条完善、科技含量高、国际合作广的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推动建设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综合服务业集聚区。
       智慧型生态化临空示范区。突出绿色发展,秉承“智慧+自然”的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优化示范区空间布局,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功能区,促进航空港、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功能互相融合、共同支撑。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以公平共享为目标的创新型中心城市、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建成多彩贵州风景眼、贵州开放创新发展示范区。
       到2020年,示范区客货运能力大幅提升,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2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7万吨,起降航班18.3万架次;机场航线网络不断拓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绿廊成网”的宜居生态人文体系基本构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20%;空港产业、临空产业、关联产业明显集聚,临空经济基本成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
       到2030年,建成设施完善、功能强大、生态宜居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3万吨,建成融入全球的区域航空枢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章 集约融合优化空间布局
       按照集约紧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完善多规融合规划体系,优化功能分区,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一节 总体格局
       根据区域自然特点、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发展定位、城乡规划布局等,按照产城融合、港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合理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
       一、空港核心区
       空港核心区东起物流外环、西至汤巴关路、龙水路,北起横二路,南至建设大道,主要包括航站区、飞行区、站前生产辅助区、临空产业集聚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区等。该片区用地面积21.7平
方公里,其中围网区面积15.6平方公里。依托空港,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航材制造维修、航空物流、保税加工、展示交易等产业。
       机场用地分为五个区域。飞行区主要由一组远距平行跑道和外侧两条近距离跑道、滑行道系统等构成,包括相应的平行滑行道、快速脱离滑行道、垂直联络滑行道、机位调度道、灯光变电站及导航台站等与飞行有关的相应设施,总用地面积约799公顷。航站区总占地面积约261公顷,分为两块,一块位于近距离跑道西侧,另一块为两条远距跑道和两组垂直联络滑行道限定的中部区域,主要为旅客出发和到达服务;航站区主要布置航站楼(包括相应的指廊、连接楼等)、停车场、站坪以及相应的道路系统等。生产辅助设施区包含机场生产设施、基础配套设施等规划用地,以及驻场单位生产、办公用地,占地面积约148公顷。货运区包括机场和航空公司规划货库用地及部分货运代理库、二级库用地,总占地面积约50公顷。航空公司及机务维修区,主要包括航空公司行政办公、商务开发、生产服务、后勤保障、市政配套等设施和偿还各航空公司用地,总占地约109.8公顷。
       二、西部片区
       即龙洞堡临空现代服务业综合区。该片区为示范区的城市综合性服务板块,用地规模29.0平方公里。依托西侧南岳山脉和内部渔梁河、猫洞河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设施,建设总部研发与旅游休闲区、临空商务与文化体验区、教育科研与配套服务区、生态居住与科研培训区、大数据产业融合区。
       三、南部片区
       即小碧临空现代物流区,主要由综合保税区临空分园、E贸易园、航空物流园、电商物流园以及核心区外的谷立临空组团等构成,用地规模15.3平方公里。依托贵龙大道产业发展轴和物流大道产业发展轴两条发展轴,以临空现代物流为重点,强化与空港规划区内部功能的联动发展。
       四、北部片区
       即永乐—醒狮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主要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航空食品产业园、精密仪器产业园、飞机零部件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科教研发园等9个特色产业组团,用地规模52.0平方公里。组团式布局产业、研发、居住等功能组团,形成多组协同发展的复合多样的布局模式。
       五、东南片区
       即谷脚临空会议休闲综合区,用地规模30.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贵阳健康产业优势发展以大健康为核心的康体养生、体闲旅游、生态养老、会议度假等功能。
       第二节 生态保护空间布局
       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原有生态景观要素,严格控制生态红线,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建立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系统,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一、空间范围与功能定位
       明确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基本保留自然生态原生状态,维护珍稀物种繁殖、维持水源涵养、保持生物多样性,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
       禁建区。禁建区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市开发项目的地区。包括二环林带、南岳林带等城市林带、楔形绿地、渔梁河、猫洞河、小碧河、栗木山河、鱼洞河自然河流水系保护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图云关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I类保护林地和I类国家级公益林地等区域,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占示范区面积的11.69%。
       限建区。限建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确有必要进行建设时,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主要包括贵阳森林公园、城市组团外围的生态绿地、一般农田、二级水源保护区、110/220kV的城市高压走廊等区域重要基础设施走廊,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占示范区的26.22%。
       二、发展导向及空间管制
       严控开发强度和工业开发,禁止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公益林、水源保护地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生态红线区范围,明确具体的空间坐标,严格红线内的生态保护,严控人类开发建设行为,不得进行破坏生态平衡的活动;除经过规划论证必须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军事服务设施、因红线区内管理和服务而必要的设施建设外,原则上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生态缓冲区范围内,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开发建设活动,但对于建设活动类型、建设强度,建设风貌等内容严格控制。
       禁止在禁建区内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水源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对保护规划区以外的地带,以生态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建设用地开发,禁止污染型企业的发展。对禁建区中的自然水系周边保护区,应当开展生态移民,进行还草还林、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人工生态建设工程,恢复禁建区中的自然水系保护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楔形绿地、城市林带的生态地位与价值,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加强禁建区内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禁止非法占用、毁坏基本农田,进行各类城市建设活动。
       限建区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加强对该区域用地的合理引导,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对该类用地的破坏。对限建区中的二类水源保护区,应当严格控制工程建设量;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第三节 发展空间布局
       实施城市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五线”控制,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建设的空间增长边界。保护基本农田,实现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一、空间范围与功能定位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贵阳市云关乡、龙洞堡(龙洞和见龙社区)、小碧乡和黔南州谷脚镇区域,以及永乐、醒狮、水场、谷立等部分区域,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建设用地控制在60平方公里以内。以机场为依托,围绕智慧型生态化空港城建设目标,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特色城市功能区和新型产业经济区。农业用地主要包括南侧片区大地村附近区域,总用地约8平方公里。结合“多彩贵州风景眼”建设,重点发展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实现田园文化、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兼顾生态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之外因地制宜发展有观赏价值的经济林、观赏农业。
       二、发展导向及空间管制
       城市以空港为核心,遵循航空产业的技术先导性、产业聚集性、服务多样性以及时间便利性等客观规律,重点发展以数据研发和应用为主的大数据业态、以航空服务和总部经济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明确城市建设的具体用地布局,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扩大城市容量,增强就业吸纳力和人居承载力。最大限度保留区内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严格限制非生态型河湖岸工程建设范围。鼓励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合理规划布局,引导企业集聚。严控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建立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和监督检测机制。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建设的空间增长边界,划定城市扩展边界。
       农业发展用地重点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林资源保护,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严格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引导生态保护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逐步调整至农业生产空间。禁止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划定工作。严格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鼓励对一般农用地实行多元合理耕种,允许发展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适度发展旅游业,最小化开发建设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禁止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
       第四节 促进空间融合
       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形成网络状生态安全格局。发挥土地多样性功能特征,促进各类土地复合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一、促进生态与生产融合
       优先保障公园绿地建设的需要。强化绿色立体空间的开发利用,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行屋顶绿化,让墙体、屋顶有植被覆盖,达到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的效果;对新建的楼宇鼓励实施楼顶绿化,使生产和生活空间充满绿色。打造海绵城市,让城市“能喝水”“会呼吸”。
       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生态环境健康安全,以生态农业塑造大地景观,以生态型高端制造业树立绿色品牌,以高端服务业培育区域影响力,构建生态与产业共融共生发展格局,营造可持续、循环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促进生态与生活融合
       以建设一个自然、人文风情浓郁的智慧型生态化空港城为目标,以生态保育为主题,保持和创造良好的山水空间环境及优良的环境品质,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化组合的景观系统,营造充满吸引力和活力、整体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形象。将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融合设计,便利员工下班后休闲游憩的需要。商业区的社区级绿地主要布置在大量购物、娱乐人流集中的建筑附近,满足人们暂时休息的需要。在充分考虑周边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将广场分为滨水广场、居住区广场和商业区广场,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提供开敞空间。
       三、促进生产与生活融合
       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提高空间利用强度,将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混合,实现商业、居住、娱乐、教育等功能的适度叠加,拉近职住距离,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将公园体系、绿地空间、滨水休闲空间、环城近郊休闲游憩带等组合形成网络化、整体性的休闲游憩系统,增加生活空间的舒适度。
第四章 建设西南航空客货运枢纽强化示范区发展基础支撑
       加快推进机场建设,着力提升航空运输能力,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将龙洞堡国际机场打造为联通北上广、服务大西南的航空货运枢纽和西南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第一节 加快推进机场建设
       加快完善机场设施,巩固提升全省枢纽机场作用,提升机场服务水平,强化陆空交通衔接,进一步提升龙洞堡国际机场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
       一、加快完善机场设施
       按照现代大型枢纽机场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机场扩建工程。建成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形成年旅客2300万人次、货邮17万吨的吞吐能力。适时启动T4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设,尽快达到年旅客3800万人次、货邮33万吨的吞吐能力。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机场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机场集疏运系统规划,强化机场近远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优化运营组织,充分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作用。
       二、巩固提升全省枢纽机场作用
       发挥龙洞堡国际机场在全省“一枢纽十六支”机场布局中的核心作用和门户作用,积极对接省内支线机场与国内外干线机场,形成省内重要交通门户和联系纽带。联合省内机场群,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体化机场系统。以枢纽机场带动支线机场发展,形成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以遵义、铜仁、安顺、毕节 等机场为圈层的机场群体系。积极推动将磊庄机场逐步改造为贵阳客运的辅助机场,大力发展通用机场业务,实现与龙洞堡国际机场错位发展。
       三、提升机场服务水平
       运用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优化流程设计,提升服务水平,创造与国际接轨的联检环境,缩短客货进出港时间,提高客货运中转、地空运输转化效率,建立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机场疫病疫情防控水平,加大动植物检疫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龙洞堡国际机场形象。推进各驻机场单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全面提高航空枢纽的信息化水平。完善海关快件集中监管中心、进出口货物海关查验场地(仓库)等设施,全面提升航空货运保障能力。积极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和开放第五航权政策。
       第二节 着力提升航空运输能力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无缝对接的航空客货运集疏系统,加快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壮大航空货运货代企业,拓展完善航线网络,提升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运输能力。
       一、加快培育基地航空公司
       集聚优化航空公司资源,扩大现有基地航空公司驻场机队规模,培育壮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本土航空公司,引进新的基地航空公司,扩大航空运力规模,促进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壮大航空货运货代企业
       支持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设立基地、增加运力,建设区域运营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推动航空货运服务代理企业集聚发展,与航空公司、重点客户加强合作,培育一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骨干企业,拓展航空货运上下游市场。
       三、拓展完善航线网络
       以连通国际枢纽机场为重点,开辟航线、加密航班,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积极发展全货机航班,强化贵阳机场在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功能。积极培育和拓展航线航班尤其是国际和支线航线航班,强化联通欧美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战略性航线,完善东南亚、日韩等周边热点地区的市场性航线。培育南亚、非洲等具有区位优势地区的潜力性航线。加密贵阳直飞首尔、曼谷、新加坡等国际航线,积极开通贵阳至东南亚国家、至中亚阿拉木图、至德国法兰克福等国际航线。争取开辟短途国际航线,适时开通至欧洲、美洲、日本的直航航班,初步形成较为完善便捷、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完善国内航线网络,重点加密国内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的主干航线,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通达性,实现高效集疏。加密贵阳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国内主要枢纽机场的航班。力争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航线全覆盖并加密航班频次。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和从贵阳经停/中转的入滇、入藏、入川航线。
       第三节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充分发挥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加快陆空快捷联运体系建设,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衔接,推动信息开放共享,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区。
       一、加快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设施。依托国检中心、机场货运站、铁路货运站等重要节 点,布局建设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转运中心。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集拼、转运功能。加快多式联运通道建设,建成集高速路网、快速路网、环城快铁、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交通平台。形成航空、公路、铁路、水路高效无缝衔接、互动发展的联运格局,实现各发展平台、产业聚集区与货运节 点间的高效、快速联通。
       二、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衔接
       加强航空与公路联运衔接。大力发展卡车航班,建设区域性卡车转运中心,打造航空货物“门到门”快速运输系统。加强航空与铁路联运衔接。建设完善高铁货运基础设施,积极发展高铁快递业务。推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与贵阳高铁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大力发展空铁联运,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加强航空与水路联运衔接。加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与开阳港的合作,整合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资源,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实现水、陆、空联运。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推进联运组织模式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推动信息开放共享
       建设与完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多式联运中的应用。推进航空、公路和铁路部门在服务流程、技术标准、信息系统、票务结算、责任保险等方面的对接。促进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和工商企业等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无缝衔接,实现多式联运的信息交换、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一站托运、一票到底”的“一单制”服务模式,争取在重点货源和关键领域上率先突破。
第五章 打造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为推进区域二重开放做示范
       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型大平台为载体,以大通关为保障,创新和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深度融入全国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探索新路。
       第一节 加快建设国际物流综合中心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推动贵州双龙保税物流园创建成为国际物流综合中心。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审批等工作,力争获批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资源整合,推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发展。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以发展商贸物流为重点,打造集分拨配送、货物集散、信息服务、中转储运等功能于一体国际商贸物流聚集区和国际商品集散基地。推动航空、铁路、公路物流三位一体,联动发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建设国际加工基地,稳步推进大数据、大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打造集研发、加工、生产、销售等深融合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探索共建共享双边多边开放合作平台,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园、中瑞自由贸易示范分园、台湾产业园、新加坡产业园、中国—哈萨克斯坦贸易园、中国—俄罗斯贸易园,打造跨境产业合作升级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服务双龙、辐射全省”的要求,加快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贵州绿色优质生鲜农产品等风行天下。配套建设物流服务支持区,服务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贸易、物流大数据、交易结算等。
       第二节 构筑航空口岸开放新格局
       稳步开通、加密国际(地区)航线航班,加强商务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推动贵阳航空口岸成为网络完善、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口岸高地。加强货站、堆场、仓储等大通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口岸信息化、便利化、国际化改造步伐,着力提高通关能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完善大通关机制,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工作制,提高大通关便利性。争取享受“安智贸”协定便利通关政策。加强跨区域通关合作,推动航空口岸与其他口岸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跨境电子平台商、贸易商、物流商、支付结算商,打造集营运、服务、推广、咨询、包装、交易、物流、快递、仓储、融资等门类齐全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推动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模式创新。
       第三节 全面建成开放创新经贸平台
       拓展、延伸口岸功能,强化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隔离场所建设等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加快建成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及种子种苗等指定口岸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国家级绿色产品、辣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区域性动植物检验检疫、卫生检疫实验室建设,建成“立足贵阳、辐射全省”的质量技术基础平台,支持率先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加快建成贵州双龙绿色产品认证示范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内陆地区创建认证示范区提供路径、标准示范。着力建设服务双龙的科研仪器设备和特殊物品快捷通关通道,加大对小批量、小货值入境且属于CCC免办范围产品的政策支持,打造检验检疫快进、快出服务平台;在进境一次性卫生用品等领域探索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对符合条件的采取验证放行,加快建成便捷贸易放行平台。加快建成跨境电商监管平台,支持建设国际快件处理中心;鼓励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在示范区内注册,支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对部分产品创新实行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便利措施。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在示范区建立检验检疫大数据贵州分中心;探索开展检验检疫闭环管理,建立贵州双龙检验检疫风险信息预警和审单中心,加快建成检验检疫云平台。
       第四节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加快构建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积极参与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大产业走出去步伐,扩大对东盟和欧盟的开放,加强与瑞士、韩国和台湾地区等交流,积极推进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和大数据等合作,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生态产业集聚区,在传统特色优势领域推动一批企业向外发展,在新兴领域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入驻示范区聚集发展。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与珠三角、成渝经济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合作领域,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深化园区合作共建,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城市间的融合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省外客商在示范区共建园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第五节 创新开放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开发建设体制机制,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开发建设管理机构,推行企业化运作和管理。深化省直部门与示范区直通车制度,扩大直通事项范围,优化直通流程。积极稳妥开展机构改革,优化运行机制。健全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推行“政务超市”审批服务模式;完善重大开放平台发展机制,探索以航空经济促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模式,完善大平台、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机制。研究职能整合办法,形成协同统一的新型监管主体。完善便捷通关机制,加快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检验检疫试验区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实现便利通关。
       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争取开展对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登记制、网上自动登记制和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改革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建立健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推进机制,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产品入区退税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企业与网商、电商、物流商及金融机构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外汇结算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
       第六节 支撑引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放眼全国,走向亚洲,接轨世界,统筹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夯实开放基础,着力推动区域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完善区域开放格局探索新路径。在打造国际化开放平台上走前列,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自由流动,率先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集聚发展,打造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基地。推动实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规模化运营,尽快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推动大型跨国企业在双龙建设国际结算中心。加快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企业在实验区设立离岸业务部和离岸账户。探索在示范区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加快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抢占全球贸易价值链高端。
       在稳步实现贸易便利化上作表率,加大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加快构建以贵阳航空口岸为龙头,遵义、铜仁、安顺、六盘水等航空口岸为节 点,其他重要口岸、指定口岸为补充,与沿边沿海沿江等主要口岸紧密合作,服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口岸开放体系,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国际贸易“一站式”办理。推动商品要素全球化自由流动,扩大金融服务、航空运输、物流快递、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开放,放宽投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允许外资与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平等进入负面清单外各个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行“绿地投资”、直接并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允许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私募基金、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形式进行股权投资。试行区内注册企业或者个人股东分期缴纳所得税制度。探索推进对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
第六章 打造特色高端临空产业基地为西部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做示范
       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全面推进大数据与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特色高端临空产业、临空关联衍生产业业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高端临空产业基地。
       第一节 优先发展临空产业集群
       依托航空港交通网络优势和要素集聚优势,大力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大数据、临空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等五大特色临空产业,打造特色高端临空产业集群。
       一、航空运输业
       加快空港核心区规划建设,推进新跑道工程建设,优化机场多跑道运行方案,构建覆盖广泛、通达通畅的航空服务网络。注重机场与高铁、环铁、地铁、公交、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建构方便、快捷的联运网络,完善机场枢纽功能,增强机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扩大机场容量,提升航班正常率。创新航空服务新产品,完善运输服务组织,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增强航空运输能力,打造区域航空枢纽。规划建设航空公司营运基地,加强基地航空合作体系建设,加快吸引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设立基地,培育壮大本土航空公司,完善并拓展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营中心。规划建设公务机运营中心,积极发展公务机运营、公务机地面代理、FBO服务、MRO服务等公务航空业务。
       二、航空物流业
       规划建设临空现代物流区,积极搭建完整、高效、快速的物流运作平台和信息平台,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建设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航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医药制品、鲜活水产、时令鲜花水果、化妆品、时装服饰等临空特色产品物流,建设区域性航空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综合保税物流。依托保税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积极发展保税仓储。
       大力发展航空快递物流。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园、快递物流园区、国际快件中心和分拨中心,依托顺丰、普洛斯等快递龙头企业,构建规模化、网络化航空快递服务体系,打造临空区域性快递物流基地。
       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加快电商物流园建设,加快引进京东、淘宝、EBAY等电商物流品牌企业,规划搭建国际电子商务物流贸易平台,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电子商务贸易跨境交易示范区。
       大力发展临空冷链物流。依托口岸综合经济区,规划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高标准冷库,引进优质现代化物流集团、供销集团,打造省级口岸冷链物流体系。
       三、大数据产业
       围绕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大数据与空港物流、高端制造、旅游服务、广播电视、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建设临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全面融入“云上贵州”系统,加快建立具有临空特色的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食品安全、节能环保等云工程,推进示范区数据资源集聚与管理,提高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与贵阳、贵安国家大数据基地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加快大数据产业研发中心、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大数据跨境商贸物流中心、大数据跨境金融中心、大数据总部经济中心、大数据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中心、大数据城、大数据工场、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园、国家数字音像传播服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搭建临空大数据发展基础平台。
       突出大数据应用导向,支持BBD、CCDI、中国联通旅游基地、天德数链等大数据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存储、加工、分析、交易、应用以及大数据安全服务、大数据研发、软件研发等大数据核心产业;创新发展呼叫中心、服务外包、电子商务、芯片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慧城市应用等大数据关联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金融、跨境电商贸易、智慧旅游等大数据衍生产业;建构大数据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临空大数据产业基地。
       四、临空高新技术产业
       航空制造业。加快规划建设航空制造产业园,大力引进通用航空制造优强企业,积极发展通用航空零部件制造业,飞机定检、特检等相关技术维修服务业和与飞机改装有关的机载设备制造业。
       智能装备制造。坚持高端引领,高端切入,大力引进全球品牌智能装备制造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企业,建构产品研发设计—主机—总成系统—零部件—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和产业化应用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广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轨道交通运输设备、智能工程机械、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精密数控加工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照明系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积极发展广电网络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终端、医疗健康电子终端、可穿戴智能设备产品和卫星导航、卫星应用和卫星遥感等智能终端设备产品。
       新能源汽车。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优强企业,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顺应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积极发展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汽车。以整车制造为核心,加快推进重大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着力建构新能源汽车研发、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检测试验、展示销售完整产业链,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示范基地。
       新医药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知名品牌医药骨干企业,积极与医药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搭建新医药研发创新技术平台,构建产品研发、制造、检测、市场销售及健康服务一体化新医药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医药大型企业集团,推进新医药产业集约化、规范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形成新医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全省道地中药材资源条件,运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医疗技术,挖掘开发民间组方、验方,推广应用先进提取、纯化制剂技术,大力发展民族药、中成药。充分发挥航空转运高效便利优势,加快发展新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精密医疗器械。航空食品。以食品产业园为载体,依托食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企业,充分发挥空港航运优势和利用贵州丰富特色食品资源,以绿色、营养、养生食品为发展方向,严格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大力发展航空食品、航空配餐产品、冷鲜制品和旅游风味食品,打造临空特色绿色食品基地。
       五、总部经济
       加快总部经济规划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总部为引领,加快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航空指向性强的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和省内优势企业总部,着力发展综合性总部、职能型总部经济。加快高端商务楼宇规划建设,积极引导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流通、文化等高端服务业总部企业有效集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围绕示范区重点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建立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营销总部、贸易总部和制造总部,不断增强总部经济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扩大总部经济规模,提升总部经济档次,打造临空总部集聚区。
       第二节 培育发展临空关联衍生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航空港的集聚辐射效应,统筹优化要素资源,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总部经济、临空会展、临空金融、航空教育培训、大健康、创意产业等临空关联衍生产业,打造临空综合服务业集聚区。
       一、文化旅游业
       突出临空特色,注重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休闲、养生相结合,实施“大数据+旅游”行动计划,发展临空智慧休闲文化旅游业,打造以“多彩贵州风景眼”为品牌的多彩贵州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加快建设多彩贵州风景眼。充分发挥空港区位交通及资源优势,依托多彩贵州城、森林公园、东方科幻谷、航空港经济区规划展示馆、文化创意园、极地海洋世界等,统筹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科幻、娱乐、商务等核心业态布局,集聚多彩贵州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非遗文化等特色要素,规划建设集双龙航空港发展展示馆、天眼体验馆、多彩贵州发展馆、观景平台、自动扶梯及轻型索道为一体的多彩贵州发展综合体和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总部以及空港多彩贵州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围绕“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科普教育”“航空体验”“科幻娱乐”“避暑休闲”“民俗风情”“农耕文明”等主题,积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避暑休闲旅游、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旅游、工坊体验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科普体验旅游、科幻体验旅游等业态。打造极具创意、集锦、生态、人文内涵、科幻娱乐,体现多彩贵州风景极致的多彩贵州风景之眼。
       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按国际标准完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优化提升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文化、展演、旅游、交通、信息等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能力,提升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档次、品位、特色和管理水平,构建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争取外籍人士过境示范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44小时免签政策,争取国家支持省外旅客在示范区购物免税、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增加国内、国际航班航线,构建方便快捷的国内、国际旅游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建构国际化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二、商贸服务业
       以太升国际、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为依托,推动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协调互动发展,加快高档商务写字楼、科技办公区、电子商务办公区和名牌名店商业街区规划建设,打造临空高端购物中心。依托航空口岸,加快规划建设开放型内陆贸易园和口岸综合经济区,搭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离(跨)境结算、保税贸易、转口贸易等临空服务贸易业,打造临空国际现代商贸中心。
       三、临空会展业
       突出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特点,规划建设生态公园(园博园)、生态文明会议分会场、宝能大数据中心会展城、会议型商务酒店、商务中心等,完善提升会展服务功能,承办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的博览会、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各类论坛、特色性会议和多彩贵州文化展演文化活动。
       四、临空金融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入区经营,鼓励投资者设立与航空相关的租赁、融资、资产管理、专业认证等企业,支持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探索发展离岸金融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保税贸易结算等。积极发展飞机、发动机、大型设备融资租赁服务、航空运输保险服务。规划建设商品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线金融超市、企业信用评价中心等,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支持国内外投资者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
       五、航空教育培训产业
       加强与大学及航空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大学等教育培训机构入驻,打造航空教育培训基地。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航空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搭建航空人才教育培训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乘务、机务空管、机场运营管理、通用航空、航空服务、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商务及行政后勤管理、对外贸易、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人才,打造航空教育培训基地。
       六、大健康产业
       充分利用优良的气候、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全力实施大健康行动工程,发展医疗保健、康体养生产业,打造低碳健康养生示范区。规划建设特色医疗保健中心、医疗保健后台服务中心,发展面向国际高端市场的医疗保健服务,发展紧急医疗护理、医疗预约服务、健康体检服务、医学美容。推动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积极发展食疗养生、药膳保健等滋补养生产品,森林浴、天然氧吧等森林康养产品和温泉疗养、中药民族药浴等温泉养生产品。推进健康运动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健身康体产业,以旅游休闲谷、康体养生谷等为依托,加快户外康体运动基地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生态文化养生体验、避暑度假养生等休闲养生产品和竞技体验、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产品。
       七、创意产业
       充分利用多彩贵州城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资源条件,依托文化创意园、博雅众创空间、贵阳学院大学科技产业园等平台,加快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业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大数据应用、文化传媒、建筑设计、时尚消费、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文化软件、动漫制作、新媒体、数字出版、工艺美术等创意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各具特色的创意企业,打造创意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第七章 建设智慧型生态化临空示范区探索绿色智慧化发展新路径
       充分发挥贵阳大数据中心和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优势,推动龙洞堡城市机场向空港城市转变,构建绿色宜居、智慧集约的城市空间,建设人文生态环境与临空经济区发展相融合的新的都市区。
       第一节 建设绿色空港城
       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加快建设“有公园的机场、有机场的公园”,推动形成绿网融城的“海绵城市”,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多彩贵州风景眼”。
       一、构筑城市生态安全空间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建设以南岳山脉、二环林带等外围山体环线为屏障,以空港核心区、临空现代服务业区、临空会议休闲区、临空物流区、临空高端制造产业区绿化隔离圈为重点,以机场路、汤巴关路、龙洞堡大道、物流外环、建设大道等城市交通绿化轴线以及鱼梁河、栗木山河、鱼洞河、猫洞河、小碧河等滨河绿化轴线为骨架,各类公园、湿地、重要水源地等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构筑以“一环五圈多轴多点”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空间大格局。
       二、完善绿色生态廊道体系
       加强以“一园两区五河多湖”(各类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功能区和渔梁河、鱼洞河、小碧河、栗木山河、猫洞河及金翠湖等湖泊)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区建设,促进区域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加快绿地景观系统建设,实施南岳山脉和二环林带等外围山体绿化带、交通道路绿化带、河流水系绿化带等重点区域景观绿道建设工程,建设完善环城林带和功能区域绿化隔离带。结合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布局,按照区—片区—居住区3级公园绿地体系,规划新建各级各类公园14座。到2030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三、强化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管控,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山体、重要湿地和景观风貌。全面实施入河排污控制红线管理,以饮水安全和流域防治为重点,优先保护汪家大井、谷脚地重要水源地及黄泥哨水库、小碧水库、猫洞水库、秦琪水库、沙冒井山塘等,推进渔梁河、栗木山河、鱼洞河、小碧河、猫洞河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完善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实施园区环境准入制度,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进入。严格按雨污分流,规划建设示范区排水系统,加快龙洞堡、白岩坪、小碧河、猫洞、谷脚、大坡等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建设。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实施机动车分类管理和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处理,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强机场周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及噪声监测与防护。到2030年,示范区实现污水收集率、集中处理率和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100%,全部河流水质按功能达标;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30天,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和医院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四、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推动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支持重点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鼓励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示范应用,继续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强化公共机构节 能;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示范建筑,探索将多彩贵州城、中铁•国际生态城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示范区。构建重点行业循环经济体系,在装备制造业推广建立循环水系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各类废弃电子产品统一回收与分类。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