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南】永州市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1-04 其他 湖南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绩
1、总量规模有新跨越。“十二五”工业经济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大幅提升。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55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37.3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6倍和1.98 倍,年均分别增长14.7%、12.8%;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9.39亿元,年均增长14.8%,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30.16亿元,年均增长13.8%。自2014年6月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创造了连续18个月排全省第一的历史纪录。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0年的24.8:36.3:38.9转变为21.8:36.5:41.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比“十一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缴税金35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0.5%,比“十一五”末提高5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9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20家、过10亿元企业15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208家和3家。
2、优势产业有新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努力打造现代工业城市这一目标,精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矿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七大支柱产业体系,2015年分别完成产值302亿元、167.8亿元、130.7亿元、113亿元、100.6亿元、71.3亿元、47.9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36.5%、112.1%、86.9%、160.8%、46.5%、89%、78.4%。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百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来势较好。
3、项目建设有新亮点。“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4亿元;技改投资完成805亿元,比 “十一五”增长2.7倍。其中,2015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70.4亿元,同比增长23.6%,排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10.8亿元,同比增长12.6%。神华火电、中国五矿、中国国电、海螺水泥、广东温氏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央企名企落户永州。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工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竣工了一大批重点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后劲。零烟芙蓉王生产线技改已经完成,2015年完成总产值67亿元,成为全市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猎豹汽车CS10已经上市量产,整车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8万台,销售收入达40亿元。湘江纸业关停并转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达福鑫电子二期、坤昊实业、湘祁电站、宁远榕达钢业二期、和广生物科技、至康鞋业、千山医疗器械、九恒条码、祁阳海螺水泥二期、德福隆电子、金翼堂生物科技、恒伟生物医药园、康都药业等项目都已竣工投产;神华火电、中国五矿江华稀土产业园、烟草产业园、湘器易地扩能技改等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将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园区建设有新进展。百亿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工业园区全部进入省级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永州经开区、祁阳经开区建成百亿园区。园区的水、电、路、讯、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全市12个工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置了内部机构,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正处级单位,其他省级园区管委会党政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为副处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永州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并修改完善新型工业化考核办法,突出园区考核权重,为工业经济发展打造坚实平台。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工业园区流动现场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园区经济发展。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518.25亿元,同比增长24.02%;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58.12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17.34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7亿元,同比增长16.03%;新增土地储备面积16294亩;新增标准厂房面积264.1万平方米。
5、绿色发展有新突破。“十二五”期间,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以湘江流域工业污染防治为重点, 以打造湘江“东方莱茵河”为目标,大力推进湘江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提前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工业投资项目审核管理,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严格环评、能评、土地和安全生产等审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同时,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全市列入国家公告的86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636.68万吨,稀土分离产能1.91万吨,政策性关闭小企业151家。
6、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8家,新增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15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字号”质量检测中心1个,荣获省长质量奖1个,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5个。湖南恒远发电太阳热发电定日镜自动控制系统传动装置共性技术的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关键共性技术目录,实现了我市关键技术零的突破。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总量仍然偏小。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330.16亿,只占全省的2.55%,只有长沙的8.8%,衡阳、郴州的30%、娄底的50%,怀化的62%、益阳的64%、邵阳的65%。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2位。
2、规模仍然不大。全市缺乏旗舰型、带动型的大企业,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还没有一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15家。全市794家规模企业中50%以上都是产值2000万左右刚过入统门槛的中小企业。大项目不多,工业项目中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没有一家,多数为投资几千万元的小项目。
3、主导产业不强。全市主导产业散而弱,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全市共有五个主导产业产值过百亿,除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突破300亿元,轻纺制鞋产业达167.8亿元外,其它三个产业刚过百亿门槛。产业缺乏起辐射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和旗舰型企业。传统产业升级慢,产品更新换代慢,普遍存在“散、小、弱”状况。
    4、创新能力不足。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6.0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78个百分点,主要依赖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5、要素保障不够。要素保障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融资方面,目前全市中小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约60亿元,贷款满足率不足20%,资金缺口较大。用地方面,征地拆迁难度大、成本高,影响了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用工方面,由于我市多数工业园区地处城郊,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相对滞后,入园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用工需求量大,工资待遇相比沿海地区仍有差距,招工难、稳工难现象仍比较突出。同时,用工培训专业设置不合理,当地就业率不高,用工外流现象严重,全市工业企业用工缺口常年维持在3万人左右。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为 “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既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也带来了若干挑战。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动力多元,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国制造2025”将给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工业也势必将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推动工业企业对要素投入进行重新组合,从注重获取低成本资源要素向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和管理升级转变。在中央对湖南“一带一部”的科学定位中,我市正处于“一带一部”重要节点和对接东盟黄金通道上,我市作为湘粤桂三省通衢的重要门户和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市对外开拓的通道将更加宽广顺畅,更加有利于我市加快承接对接,扩大开放引进。面对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东盟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市经济将面临重要的机遇期。特别是国家为了稳增长,采取了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若干项针对性措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发出了“创新发展,开放崛起”的总号角,省里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促进信息消费、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食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四化两型”总战略、“三量齐升”总要求和“四个三”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各项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对新型工业化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四化两型”社会深入发展,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能源建设取得实效,投资80亿元的神华国华永州火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风电项目建设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湘桂高铁开通运行,永州融入长株潭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和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永蓝、厦蓉、道贺和二广高速永州至广东段建成通车,祁冷一级公路及一批出省跨境公路建成通车,北五县区基本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南六县形成一小时经济圈,零陵机场开通长沙、深圳、昆明、上海、海口航线,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经过多年打基础增后劲,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不断集结,神华火电等一批重大项目上马推进,零陵烟厂、猎豹汽车等骨干企业形势向好,大批招商引资企业相继发力,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和衷共济,改革创新的动能越来越足,全市加快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第二节 主要挑战
纵观国际局势,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全球经济依然并不平静,各类潜在风险相互交织。放眼国内形势,我国已进入以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环顾省内周边,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区域已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大湘西地区扶贫开发热潮全面兴起,同属湘南板块的衡阳、郴州,同处“千亿俱乐部”的兄弟市州发展势头强劲,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审视自身发展,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园区建设水平不高,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投入、项目用地、劳动用工等瓶颈制约依然严重。总量偏小,小微企业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争取政策扶持和外部支持能力不强,加之企业技术短缺、人才缺乏、生产自动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总体判断,“十三五”期间的形势总体向好而行,永州仍将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后发赶超的黄金期。未来五年,要立足实际,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以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产品质量,突出创新创业主题,坚持盘活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大突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支撑。
第二节 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推动永州经济增长从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把永州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2、坚持开放引领,合作共赢。努力发挥永州作为省域边界地区的“铆合”作用,以湘粤桂跨省合作为重点,以开放合作调整存量,以承接转移扩大增量,统筹推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把永州打造成湖南省向南开放和省际区域合作的重要支点。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展现永州美好形象的发力点,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城镇化,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色常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美丽富饶的品质活力永州。
4、坚持产业集聚,协调发展。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强区域与区域、产业与产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形成前后关联、互动合作的集聚发展模式。同时,突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发展,形成全新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区域分工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5、坚持质量创优,品牌提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增强企业质量意识,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创新,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意识。广泛开展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推进质量创优,树立一批企业质量建设先进典型,切实发挥质量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永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结构更优,产业更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工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力不断增强。
总量目标:到202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200亿元,年均增长8%;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10%。
工业投入目标:2015年-2020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00 亿元。
结构效益目标:到2020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工业税收突破50亿元。
绿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18%;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更趋协调。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
第一节 主要任务
1、打造“百亿园区”。 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的要求,遵循“工业集中、产业集聚、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发展新模式,着力培育园区龙头企业,引导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各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特色工业园区。鼓励社会资金和财团融资、股权投入等多种方式投资兴建园区标准厂房,着力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基础配套完善、管理科学高效的产业承接大平台、区域经济增长极、改革创新试验田、产城融合样板区。力争到2017年,冷水滩、零陵、道县、江华、宁远、东安工业园建成百亿园区,永州经开区、祁阳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均达到200亿元,永州经开区建成国家级经开区;到2020年,蓝山、双牌、江永、新田工业园建成百亿园区。
2、发展“百亿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和过剩产能,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优势企业实行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群,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到2020年,力争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过5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过300亿元,绿色环保材料产业过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过100亿元。
3、培育“百亿企业”。 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扶持一批规模企业上台阶,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深化企业间的对接融合,形成协作共进的发展局面;面向国内100强、世界500强企业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与央企、省企的对接合作。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到2020年,全市新培育发展年产值过亿元企业200家,过10亿元企业15家,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
4、实施“千亿投资行动”。始终坚持“项目兴工”不动摇,千方百计加大工业投入,以工业项目大投入,推动工业发展大跨越。2016年—2020年,全市每年实施建设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工业能源项目100个以上,每年工业投资平均递增15%以上,到2020年,全市工业项目年度投资超过100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对已签约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兑现政策承诺,及时破解难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对项目前期的环评、安评、能评等审批事项实行全程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在建工业项目,要落实保姆式服务措施,着力优化、净化施工环境。重点抓好长丰汽车扩能改造、零烟技改扩能、神华火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烟草产业园、达福鑫电子、零陵百亿锰产业、康都药业、大唐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第二节 战略布局
全市工业主要布局在“一区一轴一带”。充分发挥永州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对接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湘桂铁路、洛湛铁路和衡昆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沿线地区工业发展,形成“一区一轴一带”发展格局。
中心城区以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努力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工业园以北向马坪、高溪市镇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长丰工业园向仁湾镇跨洛湛线沿冷东公路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配套产业、大数据产业等。
北部打造中心城区工业核心轴。以冷水滩区、零陵区为中心向东安、祁阳、双牌辐射为核心轴的半小时经济圈,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绿色环保材料等产业。做优做强冷水滩高科园、零陵工业园、祁阳经济开发区、东安经济开发区和双牌工业集中区等省级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挥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核心带动引领作用。
南部打造蓝宁道新江工业产业经济带。以蓝山、宁远、道县、新田、江华、江永为工业经济发展带的一小时经济圈,突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轻纺制鞋、食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兴能源等产业为重点。做优做强蓝山经济开发区、宁远工业园、道县工业集中区、新田工业集中区、江华经济开发区、江永工业集中区等省级工业园区,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的特色产业集群。
第五章 发展重点
鼓励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和高新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牌和质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
(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以实施制造强省为契机,以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为核心,以汽车自主品牌及零部件生产、新能源汽车为重点,迅速实施燃油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规模扩张,力求在汽车变速箱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上寻求新突破,做大做强长丰猎豹汽车。以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基础,迅速抢占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规模;大力推进汽车零配件产业本土化,加快市内配套产业链发展,推动市内各类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国内主要汽车企业的协作配套体系,加快实施汽车及配套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化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走向智能化和高端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做强水利发电设备和特色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走向国际化。大力开发精密仪器、大功率机组、新型智能自动化机械、新型矿山机械以及新型农业机械等产品,力争在汽车制动系统、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油泵、机械手、注塑机生产过程智能自动化、水轮发电机组、水稻联合收割机等领域取得突破,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食品、医药企业在我市占主导的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医药包装机械生产企业。到2020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320亿元。
重点企业:重点支持长丰猎豹汽车及其配套企业、菲斯克新能源、九恒新能源、建华精密仪器、跃进机械、亿达科技、祁阳科力尔电机、恒远发电设备、鑫东森机械、田源机械、恒丰机械、德力机械、龙昶机械、必达电线、三湘电线电缆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特色机械制造产业园、长丰猎豹技术升级改造、菲斯克新能源电动车、年产180万支汽车轮毂生产线、鑫东森机械岩石无炸药钻裂机、恒远发电、鑫东森液态二氧化碳爆破技术项目、宁远亿达高端智能机械手、永州田源机械1GZ-120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等项目建设。
(二)生物医药产业
抢抓新医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内部研制能力,加快突破企业研制新药重大关键技术和工艺,培育全国领先的重大创新品种,打造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中药提取两大领域,以“规划引导、突出特色、协作配套、聚集发展”为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辐射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医药产业集群(园区);做实做大基地建设,着力建设厚朴、杜仲、黄柏、金银花、玉竹等10多种在全国市场上享有极高知名度的传统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菁蒿、苦瓜、罗汉果、银杏等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GAP认证。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提取和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
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希尔、时代阳光、恒伟、和广生物、康都制药、千山医疗器械、恒康制药、山香香料、大自然制药等医药企业。
重点项目:永州市康都医药产业园项目、时代阳光自动化升级改造及现代医药产业园项目、希尔生物医药产业园年产10亿粒复方桑叶胶囊新版GMP技术改造项目、恒伟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湖南康都制药有限公司塑料安培车间后期改造项目、湖南大自然制药有限公司中药材陈皮、栀子产业化示范项目。
(三)食品加工产业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坚持走“生态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校、企、院合作,强化科技研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将信息技术植入食品加工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等涉农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重点企业:重点支持零陵卷烟、果秀食品、重庆啤酒、异蛇科技、金浩茶油、银光粮油、自然韵黑茶、宝达食品、恒惠食品、温氏集团、兴泰生物科技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重点项目:重点建设中科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零陵异蛇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零陵区薄荷生产加工基地项目、祁阳自然韵黑茶加工项目、祁阳新金浩茶油年产50万吨油茶综合利用及配套基地建设项目、东安鸡产业化开发项目、江永香柚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宁远九嶷山兔特色风味系列食品深加工项目、新田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回龙圩管理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项目、泉辉10万吨果蔬加工、陈光标饮品永州产业园等项目。
(四)电子信息产业
依托现有信息产业发展基础,以优势产品为突破口,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本土自主品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网融合”,扶持做大做强通信业。依托园区平台,围绕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等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积极推进区域数据中心的建设,促进海量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大力培育和发展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促进软件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超过350亿元。
重点企业:重点支持达福鑫集团、德福隆电子、福星电子、三杰电子、楷亿电子、九恒数码科技、东圣电子、晶日电子、星辰电子、科利尔净化器、美星光电等企业发展;重点支持永泰中天、世杰科技、华龙安防等软件业企业和高格电子商务、领信网络科技等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企业发展。
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永州华为大数据中心、北斗导航数据中心、道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宽带永州”工程、智慧永州建设、道县工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象外电子产品生产线、台达电子元器件生产线、湖南省合讯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合讯新材料产业园、达福鑫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期)、永州市新辉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LCD STN全自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五)绿色环保材料产业
围绕节能装备产品及材料、环保装备和材料以及矿山资源、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发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绿色再制造等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加快废旧金属、家电及电子、汽车、塑料、城乡垃圾等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产业链的形成。以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环保新型建筑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土照明、催化、复合、环境净化等新材料,努力把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培育成为永州新的工业增长极。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建筑建材,利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多功能、智能化、复合化的新型环保材料,发展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生产。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推行住宅模块产业化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建设住宅模块化产业园。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鼓励现有建材产业产能向国外转移,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到2020年,全市绿色环保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重点企业:重点支持九恒空气能、科利尔、正海磁材、美莱珀、皓志稀土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重点项目:中核集团、远达新材料的稀土精深加工项目、甲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锰锌磁铁粉生产线项目、湖南省合讯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的合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瑞翔公司的新材料三期项目、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节能灯等应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中车住宅模块产业化项目。
“十三五”时期,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冶炼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矿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规范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以鞋业、服装为核心,以发展总部经济为主线,实施大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稳步发展轻纺制鞋产业。以风能、水能、太阳能利用为核心,以核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能源产业。使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新兴能源等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补充。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强化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进一步强化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明确专人和工作经费,统筹协调全市新型工业化工作。对重大工业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业经济会商机制,定期研究工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做到力量向工业集中、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配置,资金向工业投放,营造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配合的良好氛围,形成促进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保障要素供应,缓解企业难题。一是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通过基金、股权投资、贴息等方式,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工业实体经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大工业项目投入。建立“十三五”重大工业项目库,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跟踪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结构和良性发展格局,对入库项目重点支持、重点服务。整合国家、省、市各项专项资金,集中倾斜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包括500万元信息化专项资金)每年按比例增加,做到专款专用。县区都应设立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缓解融资难题。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畅通企业融资主渠道,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新品种,加大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投放工业的贷款额度占贷款总额40%以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IPO、新三板挂牌,扩大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规模,到2020年,全市力争新增3家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充实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到2020年,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8亿元。四是保障工业用地。探索建立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缴纳税收等为指标的分区域、分行业工业用地标准体系,对达不到标准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工业项目用地面积予以调整。优先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对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年度新增用地计划重点支持工业项目建设。集中清理闲置土地,努力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增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政策对多层标准厂房给予补贴,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突出人才支撑,提升工业发展新动力。人才是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要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加紧培养一批领军型创新人才和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求的企业家队伍。一是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一批优秀人才。编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目录,深入实施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制订并落实有利于吸引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收入分配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探索建立博士流动工作站,有针对性引进高端人才,有针对性地做好为项目、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引进思维活、见识广、善于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和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把全国各地优秀人才向优势产业集聚。二是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培养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根据市场需要,重点培养工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努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重视工业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人才。在工业主管部门和园区配备懂工业、学经济、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同时选派一批知识层次较高、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挂职锻炼,增长才干。
(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软实力。一是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市县区领导帮扶工业企业(项目)制度和特派员制度,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倾听企业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督办、交办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政策、信息、技术、用工、资金、项目审批等重大问题。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凡国家和省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设有上下限收费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园区内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收费制度。市减负办每年进行一次减负清理大检查。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并联审批制度,市本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到市政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审批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属市级审批的,代报代批,即报即批;需上报的,争取在法定三分之一时限办结;对重特大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市级审批权限尽可能下放到各县区。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打击企业生产经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领域中的强行阻工、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的“三强”行为以及串标围标、欺行霸市等。五是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指导推动作用,依托各类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转型升级辅导工作,吸纳行业专家学者承担发展规划、指导、评估、评审方面的工作,提供社会化服务。
(五)强化督查考核,提升工作效能。一是督查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立新型工业化督查推进机制,完善新型工业化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依照体系确定的目标督查推进。督查新型工业化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量化和进度。督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对新型工业化的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和组织领导落实情况。二是督查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一方面,要督查规划的落实情况。规划是发展的路线和指导,具有前瞻性和目标性。要每年督查各县区、各市直单位对新型工业化规划的落实情况,对照规划目标抓推进。积极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加强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及时提出评估报告和对策措施,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督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服务是否到位,发展目标是否完成等工作进行督查。三是严格考核重在兑现。将每年的考核结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的实绩卡,严格实施考核并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