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四川】内江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1-04 环保 四川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渗漏或土壤残留,形成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作物秸秆污染、畜禽养殖场污染、农用地膜污染等。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农业面源污染状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但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在:一是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我市农业生产中对农业化学品投入依附度高,常年化肥施用达12万吨左右,常年农药用量达1000吨以上。由于投入量大,加上技术影响,化肥和农药当季利用率仅为35%,流失严重。二是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2015年,全市肉(猪牛羊禽)、蛋、奶产量分别为29.12万吨、4.84万吨、0.85万吨,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4.3%、3.3%和1.26%。2015年全市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例为29%、20.9%、64.36%、25.8%、7.5%和7.1%。全市畜禽粪便产生量297万吨,局部性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仅为62%,成为困扰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三是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1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191.62 万吨,可收集量171.46万吨,秸秆综合量为129.3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仅达到80.1%左右,仍有62.29万吨被野外焚烧或丢弃田间,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2015年全市农药废弃包装物(袋/瓶)达到647万个,由于未建立有效回收机制,废弃量大。四是水产养殖饵料比高,污水无害化处理率低。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养殖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残饵和排泄物不断累积,打破水体营养盐的平衡,加重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系统循环失调。201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17万亩,产量达到10.89万吨,污水无害化处理率低,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具有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在综合防治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防治技术体系不健全。受农业生产技术限制,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偏低,各项治理技术单一,实施区域分散,未形成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差,治理成效不显著。农业面源污染预警监测体系不健全,污染成因、机理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评估体系不完善,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提供的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二是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国家尚未出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并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条款严重缺乏。在农业生产政策制定上,有关职能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视程度不够,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生产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在农业生产经费投入上,各级财政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小;在行政管理上,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业面源污染源管控不到位。三是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我市人多地少,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耕地、水资源以及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仍然是刚性需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养殖废水、农膜残留等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压力巨大。探寻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具有极大的难度。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兼顾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思路,以农用化学品投入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和工程示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推进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促进生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抓住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率先在主要区域和优势产业取得突破。
  3、坚持技术创新,完善机制。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农用化学投入品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减排。加强集成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提高农业生产者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坚持责任明晰,主体参与。明确农业生产者面源污染防治义务,提高农业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对不合理使用农业化学品、过度种植、过度养殖,造成土壤、水体、生物和大气污染的种植(养殖)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污染治理与经济赔偿责任。
  5、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综合考虑,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清洁生产。加强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社会氛围,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为主,末端治理为辅,采取集成技术进行综合治理。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基本”即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到2020年,农业源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10%,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其中,种植业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10%;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养殖业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15%;水产养殖业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10%。
  ——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明显加强。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8%以上,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4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85%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规模池塘类水产养殖场废水生态净化率达到50%以上。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位点3个,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监控,初步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和重大农业面源污染事故监测体系。
  三、主要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深入推进化学投入品使用减量增效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到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促进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恢复发展绿肥种植,从源头上减少化肥用量;推广肥料精准施用、采取深耕深施、节水灌溉、有机—无机结合、缓(控)释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和降低化肥施用总量。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专栏1化学投入品减量增效重点工程
1. 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程
  在主要农作物上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建立2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在园艺作物上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滴灌、喷灌和渗灌等设施。
2.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工程
  根据作物布局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圃,购置技术监测和试验设备;以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为主,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加快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建设20个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
  (二)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在农作物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基础上,扩大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领域,拓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建立和完善鼓励和扶持机制。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回收农膜,切实提高塑料农膜回收率。加强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管理,降低单位畜禽产品废物产生量;引导畜禽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发展,逐步实现畜禽散养密集区域的养殖废弃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推广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和新村集中供气工程。积极推广水产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水产养殖场生态化改造,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养殖废水进行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专栏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建立农作物秸秆收运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肥料化利用技术,推广秸秆“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饲料化利用技术,建设商品化秸秆饲料精深加工厂,规模化生产秸秆压块、颗粒等秸秆精深加工饲料。引导企业生产固化成型燃料或生物天然气。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鼓励专业化企业生产食用菌、花木、育秧、育苗基料,以菌渣为原料加工生产有机肥。
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建设“生态养殖+沼气+有机肥+高效种植”模式,建省级种养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1个、县(市、区)级种养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20个。推广沼肥异地还田利用PPP模式和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产业。
3. 农村沼气工程
  在规模养殖场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采用高浓度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建设养殖粪污预处理单元、厌氧消化单元、沼气净化储存单元、沼气利用单元(集中供气、沼气发电、沼气供热)和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单元。在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以集中居住的农户为对象,建设以畜禽粪便或秸秆为原料的新村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5处,集中供气工程122处。
4. 农膜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树立农户主动回收残膜保护耕地的意识,掌握减少农膜残留的技术措施。
5.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
  通过举办培训班、张贴宣传挂图、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宣传和培训村组干部、种植大户、植保专业合作社、农药经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提高环保意识和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自觉性。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贴试点,鼓励使用大包装农药。
6.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减排示范工程
  对全市范围内50亩以上的规模化池塘类水产养殖场的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改造,确保水产养殖池塘污水达标排放。
  (三)积极推进沱江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在沱江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依据土地承载力确定流域畜禽养殖规模上限,因地制宜,系统设计,优化布局农田氮磷控源减排、坡耕地生物拦截、坡耕地径流集蓄与再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田间处理与利用、生态沟渠、区域性面源污水调控与净化等各类示范工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综合示范区,强化种养系统内部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氮、磷化肥的过度依赖,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自净能力。
  (四)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根据种植、畜牧、水产业规划布局,选择典型区域,设置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采用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全面监测农业面源污染动态,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切实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责任和措施,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作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内容,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资金,加大资金调度和整合力度。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体工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做好示范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
  (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的相关配套法律规章,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法律法规保障。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挂钩,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纳入补贴,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对面源污染识别、诊断、监测、防治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进一步加强农科教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制定和出台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健全污染防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技术培训,为规划实施提供科技保障。
  (四)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多元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PPP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政府、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等多方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偿服务,建立项目长效运行机制。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