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浙江】浙江省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3-02 其他 浙江
一、发展现状与背景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以“宽带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953,位列全省第三;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长11.72%。全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发展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实现城乡家庭100M光纤宽带接入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人口和区域的覆盖率达到99%,城域网出口带宽超过1800Gbps.广电有线网络数字化率和双向化率达到100%。物联网在交通、安防、能源、生态、家庭、居家养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云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中国民航信息(央企共用信息)灾备计算中心(一期),建成浙江电腾光伏云、浙华农业云等省级行业云服务平台。

  2、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

  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2015年两化融合指数达72.5,居全省第三。五县两区都达到省二类地区以上水平,秀洲区、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成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综合示范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家“两化”融合国家示范企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进步显著,制造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7%,机器联网率达20%。

  社会管理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果。电子政务向集约化、协同化提升,建成政务云和嘉兴政务服务网,实现行政审批类列项(含行政许可)网上运作,试点企业投资类项目(工业备案类)在线并联审批,嘉兴“天地图”上线运行,建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更加深入,环境监测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完成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嘉兴智慧交通”和“嘉兴智慧电网”的建设任务,实现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国家电网的接入;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交通、教育、旅游、文化、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智慧化建设,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农村信息化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农业物联网应用不断扩大,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互联网新业态不断涌现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15年,网络零售额835.6亿元,居全省第四,居民网络消费311.51亿元,实现顺差524.09亿元。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为90.89.建成中国经编信息网、金蚕网茧丝绸交易平台、摩贝化学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嘉兴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物流数据交换及物流交易等三大核心功能。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开始萌芽。全国互联网医院落户乌镇。

  4、信息产业不断增长

  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列居全省前列。2015年主营收入9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三,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从“十一五”末的9.63%提升至12.1%。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形成以智能终端、光伏、新型电子元器件、LED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超50亿元以上企业3家, 10亿以上企业产值占规上电子制造业总产值的50%以上。

  5、创新平台不断优化

  平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嘉兴科技城、秀洲高新区等产业平台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浙江嘉兴)、浙江省信息经济示范基地、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及创业基地。拥有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科36所等科研院所及嘉兴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高校,创建了嘉兴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嘉兴市南湖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八个国家级孵化器。建立了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但是,制约嘉兴市信息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集约化建设,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深化,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较低,公众服务、预测预警和决策分析应用较缺乏;三是两化融合亟需向集成创新阶段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不足;四是重大关键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领军企业缺乏;五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础弱、规模小;六是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软件人才和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缺乏。

  (二)面临形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催生新应用、新业态,为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生态治理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强的动力。国家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实施智慧制造、深化电子政务、强化信息惠民等目标,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浙江省信息产业“十三五”规划把嘉兴列为“一核两优”产业布局中两优之一。因此,嘉兴市全面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把互联网经济列为“首位经济”,互联网产业作为“一号产业”,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已成为必然选择。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为嘉兴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嘉兴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形象、集聚全球互联网资源提供了重大契机。着力提升嘉兴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将“会议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打造向世界展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平台和窗口,将是嘉兴“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因此,“十三五”期间,嘉兴必须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嘉兴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嘉兴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的总目标,以创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特色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积极探索嘉兴特色的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模式,大力培育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使互联网融合创新成为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核心驱动力。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推进嘉兴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强化互联网融合创新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市场主导。营造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市场开拓意识,实现从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

  惠及民生。依托互联网实现供需方与资源的开放、实时、平等、低成本对接,形成全民参与的互联网生态圈,打造民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

  人才先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壮大信息化高层次人才和实用性人才队伍,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创业资源等高端要素集聚。

  三、发展总体思路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信息经济、信息化发展、“两化融合”三大指数位居全省前三。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信息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600亿元,均比2015年翻一番,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

  2、具体目标

  ——建成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互联网重点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值突破400亿元,通信电子产值突破300亿元;互联网与制造业、互联网与服务业实现高度融合,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规模超4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0亿元的互联网龙头企业5家,互联网经济整体规模和竞争能力居全省前列。

  —— 建成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完成公共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治理和能源利用智慧化。实现信息化技术在政务、旅游、医疗、教育、交通、物流、金融、文化、人力资源、养老等社会各领域协调推进,为嘉兴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软实力提供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到2020 年,十大智慧领域应用的上线率达到90%。

  ——建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成泛在、普惠、高效的宽带服务网络,实现“光·无线”跨越;全市城域出口总带宽达5000G以上。成为全国4G+普及推广和5G建设先行示范区。建成2-3个国家级云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基础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海量数据的智能处理。

  ——打造接轨上海信息经济的核心区。加快推进全市各地与上海信息经济共享共建全覆盖,积极引入上海的通信、品牌、产业、科技、交通、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大力推动我市互联网经济和信息经济发展,实现“与沪同城”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打造接轨上海信息经济的核心区。

  嘉兴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经济和社会融合、信息产业及保障体系多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信息产业发展有效支撑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发展又能促进信息产业的提质增效。同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度创新和政策、组织、资金以及人才的保障。

  四、 互联网与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

  (一)建成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嘉兴作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特色试点城市之一,以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主要载体。试验区的建设具有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集聚互联网产业的机构和人才,完善信息产业布局,建设互联网生态圈,辐射带动全市信息经济发展等功能。试验区以乌镇为核心区,以嘉兴科技城为主平台,涵盖嘉兴市域范围内若干个特色功能区,形成“一核一城多功能区”发展格局。

  “一核”——乌镇核心区: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互联网产业园。布局量子通讯干线、互联网医院、5G车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项目。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会客厅、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打造会展、交流与合作、制度创新的先行区。

  “一城”——嘉兴科技城: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的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互联网研究与人才汇集区。依托龙头企业,扩大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拓展虚拟现实、物联网、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大数据等产业布局。完善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创业服务,打造千亿级互联网产业园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多功能区”——辐射全市:试验区覆盖全市特色功能区和互联网特色小镇。辐射带动秀洲高新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要平台;辐射带动乌镇互联网小镇、南湖云创小镇、秀洲智能家居小镇、秀洲智慧物流小镇、秀洲光伏小镇、嘉善归谷小镇、嘉善互联网通信小镇、经开运河智慧小镇、港区蓝色智慧小镇等互联网特色小镇,延伸整合互联网产业链,打造互联网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圈。

  (二)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推进双创平台建设。重点鼓励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和投融资等制造业“双创”平台。支持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合作,为全市提供专业化服务。

  推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大数据应用系统,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推动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工业数据在设计、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阶段的融合应用,提高行业管理、决策与服务水平。

  加快智能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回收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加快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专用网络”的企业物联网。

  发展重点智能装备及产品。加强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在智能制造装备中的集成应用,加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协同工作。研发嵌入监测、交互、信息存储、无线传感等功能的服装和箱包,强化小家电、安防产品以及家装家具等产品的智能化。

  提升网络协同制造水平。引进专业云制造平台运营机构,推动企业间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设计、制造、商务等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推动企业内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和数据平台的纵向集成,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

  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拓展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务,引导和推动企业实现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集成转变。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发展个性化定制。发展“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个性化定制平台,实现动态感知、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深化在线产品选配、移动终端订货等技术在家居家装、皮革箱包、服装毛衫等企业中的应用,支持建设互联网共性服务平台和线上线下展示中心。

  (三)推动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

  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依托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创造贸易机会,缩短贸易流程。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O2O商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圈。

  发展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南湖基金小镇和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的专业引导作用,引进和培育各类优质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发展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升金融互联网服务广度和深度。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发挥嘉兴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集聚功能,加快推进嘉兴港智慧化,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实现车辆和货物的实时跟踪,开展物流全程监控、预警,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统筹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加快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相配套的咨询、培训、信用、检测、认证等生产技术服务。完善适应旅游、医疗、教育市场需求的移动端应用和个性化、实时化的公共信息服务。鼓励广告、出版、新闻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向个性化精准营销服务转变。发展出行、住房、个人用品等在线租赁服务,整合利用碎片化的社会资源。

  (四)以信息化推进社会管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制定信息资源采集、交换和开放的标准规范和目录体系,完善政务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推动政务数据社会开放。

  加强大数据应用创新,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创新应用,汇聚政府、社会、城市感知等数据,构建城市大数据,推进城市治理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创新。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应用。以省级“智慧安防”示范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市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和公安物联网建设,推进“互联网+”城市管理。进一步整合共享各类视频和感知设备,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统一高效、弹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重要公共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应用系统支撑服务提供、机关公共服务应用开发、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统一。

  完善我市政务服务网,构建“一号一窗一网”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探索“互联网+政务办公”新模式,逐步实现办公系统由桌面端向移动端融合发展。

  (五)以信息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嘉兴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建设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以医疗云平台为基础,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推进 “智慧医院”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体系,探索智慧中医应用。完善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统筹全市院前急救和血液实时管理,提升卫生应急指挥能力,实现公共卫生信息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推进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整合优化96345等各类社会求助平台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信息系统,构建“嘉兴医养云”, 全面部署居家养老可穿戴式健康检测设备、急救呼叫设备等智能终端。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掌握老年人医养护需求的大数据,科学配置各类服务设施和内容。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建设嘉兴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平台。

  深化交通信息化。完善交通感知体系,提高监测精度。建设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对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对重大应急事件的决策处置进行指挥。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升城市交通指挥管理效率;深化全市公路、港航、运管、质监等领域的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在线运行监测、非现场监管执法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

  推进互联网教育。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监管和评价,构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教育。推进“理虚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深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基地学校建设。推动优质课程共享、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科研协作和成果转化,促进高等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支撑校园办公、绩效评估、设施监管、安全监管与应急联动等应用。

  打造互联网大文化。持续推进嘉兴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网上美术馆、网上非遗展示馆等建设,拓展嘉兴“文化有约”平台功能。加强网络空间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快数字出版物、互联网出版服务、数字游戏发展,整合内容资源,推进数字内容服务,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推进互联网旅游。整合产品、服务、监管等信息,建设旅游基础数据库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营销推广、景区服务和管理、旅游行业监管、旅游综合管理水平,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大力支持互联网旅游网络营销机制,实现智慧旅游精准化营销。

  (六)大力推进生态治理与能源利用智慧化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感知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各因素的全面、实时感知。提高环境预警和事故处理水平,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全市水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源、放射源的监控,提高发现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能力。逐步推进环境决策平台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推进“智慧国土”建设。进一步挖掘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的使用价值,构建面向国土资源业务应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平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强化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措施,提升土地规划、地价评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建设嘉兴“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秀洲、南湖等治水平台建设经验,依据“五水共治”作战指挥管理一张图、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个指挥中心的原则,集成整合环保、水利、城建、农村、农业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及河道数据、建设项目等各类信息资源,对治水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监督。

  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推广智能技术在传统电能输变配用调方面的应用,加快光伏发电调控与运营体系建设,开展新能源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构建以风能、太阳能和化石能源等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基于绿色分布式能源网络的消费生态新模式。依托海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嘉善浙江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建立健全涵盖资源利用、重点项目的数据共享平台。

  (七)深化农业农村信息化

  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以粮油、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蚕桑、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农产品为重点,依托现代农业综合区、特色农业精品园,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培育5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维场景交互等技术在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嘉兴特色的“网络农场”。

  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平台。推进集畜牧生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追溯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探索智慧渔业建设,推进水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和全市水产养殖“四位一体”监管系统建设。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更多农业企业、合作社、返乡大学生和其他优秀农村青年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大宗交易平台开展网上销售。

  完善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工程,完善县级益农信息服务中心,整合改造全市服务热线平台,配备信息化服务设备。加快平湖、桐乡两个试点县及新增试点县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站点建设。逐步推进市、县农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五、信息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思路

  抓住嘉兴获批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巩固嘉兴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物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车联网、虚拟现实、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做强智能终端、通信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LED照明、光伏新能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精准对接。通过5年努力,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为规模经济显著、产业层级较高、创新能力强劲、竞争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嘉兴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1、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物联网。整合软件、传感器、集成电路、大数据分析等相关产业领域,面向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以智慧应用服务为方向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研发各类控制及应用软件、高端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电子价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大数据。建立工业、能源、传媒、民航、智能网联车和智能家居等行业大数据平台,构筑数据存储-分析-应用的大数据产业链,提升行业精准化发展水平。研发数据挖掘与分析软件、商业智能软件、多媒体加工处理软件等。建设浙江大数据交易平台。

  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大功率IGBT芯片及模块、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等产品,促进音频功放芯片、电机驱动芯片、锂电充电芯片、光通讯芯片等规模化生产。加大系统级芯片设计、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力度。

  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研发面向工业控制、数控设备、仪器电表等嵌入式软件产品。重点发展适用于制造业、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的管理和应用软件。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软件技术服务外包、网络安全检测服务、智能终端检测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

  车联网。以部省合作的5G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建设世界级开放式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试验中心。推动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设立跨界交叉的创新平台,加快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抢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高地,构建交通大数据集成及信息服务模型、车联网综合运营平台,带动动态导航、车辆诊断、应急安全、商务娱乐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紧密相关的传感器、智能芯片、集成控制、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以整车设计与制造为龙头,带动产业关键链条突破,强化产业链建设。

  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通过引进和培育,聚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企业,构建涵盖虚拟现实关键元器件与软件、整机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低成本快速建模、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关键环节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重点面向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开展行业应用,实现虚拟现实装备制造和应用服务同步发展;在工业设计、城市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形成一批成熟解决方案。

  量子通信。建设量子通信产业园,开展城域量子通信、城际量子通信、卫星量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发。参与量子通信省域网、城域网的建设,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金融、电力等重点领域的试点和应用,提供保密传输及存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智能辅助驾驶、图像精准识别、复杂环境感知等智能分析技术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2、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重点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智能终端,推进新型显示应用,增强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技术与智能终端的融合。研发面向下一代网络和具备智能交互能力的新型智能手机和适应商密等级需求的安全手机。培育发展可规模商用的多类型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控制等智能终端产品。推进北斗技术在个人穿戴、智能手机中的普及和应用。

  通信电子。重点发展高端光纤预制棒、新型大容量长距离低色散光缆及特种光纤,光集成器件、光通讯器件及终端设备。发展海洋电子通信、舰船通信等专用特种通信。加快北斗系统及配套产品研发,推进北斗系统在重要行业领域和其他民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广。

  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重点研发适合组件化、复合化、模块化的高端电子元器件。着重发展新型频率元器件、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声元件、微电子联接器件、汽车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及专业模块。电子材料重点发展碳化硅、石墨烯等新一代信息智能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高热导率陶瓷材料、高导热石墨膜等功能性电子材料等。

  LED照明。大力发展超高效率和高功率LED器件及材料。积极发展农业、工矿、医疗等行业专用灯具和多功能合一的智慧路灯。大力发展智慧照明系统,加快与智能家居、集成吊顶等本市特色产品结合,实现配套和协作,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光伏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高纯硅材料提纯、高转换效率等核心技术的提升。大力发展新型薄膜太阳能、聚光太阳能、黑硅太阳能等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重点研发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离网控制逆变一体机等光伏发电和集成关键产品。加快建设光伏应用系统检测、认证、云光伏运营服务等公共服务云平台。

  (三)产业布局

  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南湖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集成电路、虚拟现实、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秀洲区重点发展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家装、智能物流、智能网联车、光伏云服务等产业。嘉兴经济开发区(国际商务区)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产业。港区加快培育发展信息材料产业。嘉善重点发展光伏、光通信、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平湖重点发展微电机及汽车电子产业。海盐重点发展电力电子、智能仪器仪表、LED产业。海宁重点发展光伏、LED、新型电子元器件与材料产业。桐乡重点发展量子通信、车联网、大数据及互联网应用体验新模式。

  (四)实施路径

  1、推进国家及省级示范基地创建

  以建设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基地、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等平台为抓手,加速提升区域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平台。抓住嘉兴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契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产业在嘉兴经济发展中“助推器”作用,重点推进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

  2、打造产业生态圈

  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收购、境内外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组建产业链联盟,以各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为主导,深化产业链生产、技术、供需的对接。以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打造互联网特色小镇,构建适宜创新创业的产业配套体系,吸引车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新业态企业。

  3、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举办地以及紧邻上海、杭州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企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参展企业、双创发布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企业等,各主要平台主动出击,深入交流,加强对接,形成合作。在京、沪以及珠三角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进行驻点招商,对周边杭州、苏州、无锡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集中地区采取小分队招商。

  六、信息化基础建设

  (一)优化升级网络基础

  推进“宽带嘉兴”建设,全面提升公共网络服务,城市和农村普遍具备1Gbps接入服务能力。发展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开展4G+技术普及应用,争取5G商用试点。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争创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加快宽带IP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支撑系统以及网络终端的升级改造以支持5G、IPv6.进一步加大i-zhejiang和i-jiaxing免费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从城市公共服务场所扩大到各产业集聚区和功能区。

  (二)完善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应用

  统筹规划视频、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各基础网络运营商的各类视频射频设施,优化物联网在公共治安、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城市卫生、生态环境、生产安全、旅游服务等城市运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应用部署,促进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应用环境的形成。完善大型公建、地下管网、路政设施、城市照明、交通场站、电力设备、水务设施、通信基站等城市组成部件的智能感知监测体系,实现各类感知数据的共享汇聚和整合应用。

  (三)强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引入国家级云计算中心,鼓励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嘉兴设立云节点。优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培育发展秀洲、南湖等地区的光伏云、工业云、农业云。积极鼓励秀洲、海宁、桐乡等地区建设面向皮革、毛衫、茧丝绸、家纺、家居、经编等特色产业的云数据中心。

  (四)夯实网络安全基础

  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内容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容灾备份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备份。进一步完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服务。

  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推进制造企业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检查、测评、风险评估等工作。

  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政府监管部门、网络运营者等责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执法。规范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完善金融、能源、交通、电信、统计、广电、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领域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大力推广国产密码应用,新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应用国产密码,已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密码要加快进行国产密码替换工作。建立跨部门信息共建共享安全机制。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完善网络安全信任体系建设,推动行业自律与公众监督,打造安全、健康、可信的网络环境。加大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形成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的氛围,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技能和防范水平。建立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市级网络安全技术监管平台,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形成信息共享、应急指挥和信息通报机制,保障嘉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有序运行。

  七、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互联网经济发展方面的改革试点和政策支持。加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力度,并重点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倾斜。加大政府购买信息服务的力度,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制定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推进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和合法使用。

  (二)制度创新

  制定实施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最大限度开放市场,构建开放包容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探索形成以信用为导向的行业自律监管模式。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完善互联网经济年度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专项考核奖励。

  (三)人才引育

  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我市“三院一所”平台作用,加快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加大对复合型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并扶持符合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继续促进全民信息能力提升,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活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

  (四)资金扶持

  优化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结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完善市、县(市、区)多级财政支持体系,聚焦互联网经济发展。利用现有“互联网+”子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我市互联网产业及其生态圈的培育发展。

  (五)组织保障

  进一步加强嘉兴互联网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建设,强化领导决策与协调机制,加强市县两级联动,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统筹协调嘉兴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建立数据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组建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智库,发挥其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