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浙江】云和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0-29 交通设施 浙江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云和交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实施《云和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上,各项主要任务进展良好,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政策措施及时到位,超规划实施亮点纷呈,“十三五”规划目标和重点工作基本完成。到“十三五”末,云和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环、二高、三主干、四连、五通道”的公路、水运交通网络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支撑和保障云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交通建设投资再创新高
“十三五”时期,云和县交通建设投资实现新增长,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提高行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20年底,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6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6%),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9%,是“十二五”时期剔除高速公路投资后完成投资额的2.5倍。全县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尤其农村公路建设亮点纷呈。
2.基础设施网络持续优化
公路网络架构基本成型。“十三五”以来,云和县大力推进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云龙线、后交线、崇头镇梅源至吴坪公路、后交线至梅竹、坑根公路等多项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按期完成,基本形成“一环、二高、三主干、四连、五通道”的公路网主体结构。到2020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3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了48.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0.13公里(含云景高速6.23公里),普通国省道通车总里程86.27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798.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为12.5%。全县公路网络更加便捷、畅通,高等级公路占比实现增长,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铁路航空规划取得较大进展。温武吉铁路确定走北线经过云和方案,并完成云和站初步选址工作,于2019年12月公示了“温武吉铁路云和站站区规划研究方案”,2020年6月,云和县铁路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云和县铁路建设跨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航空建设方面,积极谋划了云和A2级通用机场,功能定位为丽水水上航空综合体,初步选址在云和湖库区,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到上级省、市级规划中,为云和县航空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弥补云和航空发展的空白。
内河水运全面升级。“十三五”期间,云和县水运建设以美丽渡口、美丽航道为重点,实施石浦东西交通码头、紧水滩库区水上服务站、小顺中心码头提升工程,新增6车位车客渡船1艘、45客位渡船3艘、执法艇1艘,成功创建“十里云河” 美丽航道37公里,美丽渡口10道。至2020年底,全县航道总里程达73公里,其中干线航道53公里,支线航道20公里;交通码头14处、渡埠27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枢纽场站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时期,云和县枢纽场站设施建设以客货运一体站、公交候车亭、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及农村物流服务点为重点。至2020年底,云和中心城区有公交站点180个,始发站点10个,现有二级客运站场1个,发车位16个、农村客货运一体站13个,港湾式停靠站135个,农村物流服务点121个。云和全县枢纽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全县所有重点乡镇。
3.运输服务水平不断进步
客货运输结构与总量稳中有进。“十三五”时期,云和县客货运输结构保持稳定,客货运仍以公路为主,水路运输承担少量客货运;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顺畅,交通运输服务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20年底,全县完成客运量143.2万人次,其中公路客运量约125万人,水路客运量18.2万人,客运周转量5416万人公里;货运量460万吨,货物周转量85431万吨公里,货物运输持续保持增长,年均增长率达50.14%。
公共交通客运服务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云和县积极完善县域内城区公共交通、城乡客运,县域外县际客运、市际客运四级公共交通客运线网,云和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农村班车通达率显著提升。至2020年底,总计开通城区公交线路8条,线网里程总计80公里,公交车辆26辆,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67%、281%、63%。城乡客运方面,开通县内班线21条,累计通达农村客运班线行政村71个,行政村通车率达100%,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2.5%。对外交通客运方面,开通直达杭州、温州、丽水、龙泉等多个县市的客运班线9条,拥有客运车辆15辆,服务于老百姓的县际、市际出行。2020年12月底,正式开通了石塘至莲都大港头的公交车,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标志着云和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帮邦行”出行服务平台入驻丽水,开通云和至周边区县线路,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出行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成效显著。云和县围绕“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美丽公路、美丽航道、美丽渡口和美丽站场创建,公路运输服务品质和功能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云和县制定出台了《云和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助力“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和《美丽渡口创建三年(2017-2019)行动计划》,构建了“水陆并进”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规划和建设体系,布局形成五大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规划总里程达337.2公里。打造形成“十里云河”“浪漫婚纱”“最美梯田”等6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其中“最美梯田”美丽乡村风景线荣获“浙江省最美自驾游特色线路”;“十里云河”美丽乡村风景线荣获首届浙江省精品示范道路评选第一名;“浪漫婚纱”精品线获得省级百条精品示范线评选第二名。云和县成为浙江省首批6个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之一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运输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云和县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15年的14633辆增长至2020年的22486辆,增长率达到53.7%;人均民用车辆拥有量由2015年的0.13辆/人增长至2020年的0.20辆/人,增长率为53.8%。公路运输方面,全县拥有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104辆,货运车辆524辆。水运运输方面,全县有水运公司2家、渡运公司1家,登记船舶66艘,其中,渡船26艘643客位、客船14艘234客位。总体上,客货运输装备及专业化水平较“十二五”末均有提升。
4.行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交通行业科技信息化应用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云和县坚持以科技引领交通运输发展,着力建设“数字交通”系统,配备完善的交通监控系统,其中道路监控点位38个,水路监控点位45个,行业监管点位12个。同时,云和积极顺应移动化、社交化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开通了“云和交通”微信公众号,打造了云和权威的交通信息发布平台。
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持续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云和县交通行业行政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升级,“最多跑一次”改革效果显著,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实现当场办结率100%,即办率100%,承诺期限压缩比99.91%,网上办实现率100%,真正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ETC安装率不断提升,云和全县ETC安装率排在全市前列。行政单位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机关运转高效,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已完成改革。
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云和县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交通行业廉政建设,从教育、制度、监督三方面着手,出台了《交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全面构建了交通工程建设廉政保障体系,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全县交通行业坚持每月开展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督查,做亮主题教育自选动作;通过创作《云和交通人》之歌、与其他部门及联系结对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主题教育内容,凝聚起交通力量。
安全应急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云和坚持以“平安交通”为总抓手,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多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特别是两客一危、国省道及农村公路、水上交通、在建工程等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良好成效。积极开展“平安工地”和“品质工程”建设,云龙公路(新殿垟至龙门段)改建工程项目成功获评省级品质工程。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七进”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交通安全宣传不断创新,交通安全常识深入人心。

(二)存在问题分析
过去五年,云和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取得重大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是,按照云和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全域5A童话大花园、国际木制玩具名城的发展要求,其综合交通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通道能力不足,遂松方向通道绕行远
对外交通完全依赖公路,铁路航空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目前丽水全市仅剩云和县、景宁县未通铁路,县域内虽已规划了温武吉铁路,但建设相对滞后。航空方面布局规划的云和通用机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云和对外通道单一,无法吸引更大范围的经济和旅游市场,制约云和经济发展。对外通道分布不均衡,遂松组团方向通道偏少。云和与周边区县的联系通道分布不均,尤其松阳方向的对外通道偏少。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均集中分布在东西、南向,而北向松阳只有一条国道,且该国道道路等级不高,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远,难以吸引遂松组团的客流。
2.公路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景区乡镇之间互联不足
公路网布局不合理,交旅融合不足。云和湖仙宫景区等重要旅游景区仍存在低等级公路,云和梯田景区高等级通道数量不足,节假日拥堵情况严重。全县域旅游景区总体交通条件不优,交通与旅游融合不足,无法支撑旅游业发展。库区北岸交通建设有待加强。库区北岸均为农村公路,暂无高等级线路,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的通道数量不足,现状道路条件与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不匹配。干线路网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通行效率不高。如235国道仍存在四级路,县域内还没有一条全线二级及以上的干线公路,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参差不齐,导致干线公路整体通行效率不高。农村公路等级低,各乡镇景区之间出行不便,互联互通不足。云和县四级(准四级)公路占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比例高,为84.37%,各乡镇之间出行绕行远、道路等级低。同时农村公路整体路况欠佳,农村公路的养护投入不足,导致其抗灾能力较差,安全服务水平较低。
3.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有待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客货运输结构有待完善。云和客货运输均依赖公路,物流成本高,铁路、航空等其他客货运输方式亟待挖掘。公路客货运输量有待提升。云和公路客货运输量均属于全市较低水平,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均排全市第八。客运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到2020年底中心城区公交客运量131万,较“十二五”末增加2.34%,增长缓慢。智慧公交发展滞后,出租车数量近二十年未增加、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个性化的旅游交通服务开发不足。现代物流业发展尚未形成体系。一方面,物流业发展未成体系,物流园区数量少、规模小且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云和发达的木玩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村级物流服务点作用有限,乡镇村的物流配送难问题依然存在。
4.交通运输发展动能不足,行业发展压力大
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交通项目推进困难,规划难落地。如235国道、综合信息(抢险)中心等项目因用地报批、资金保障不足等原因未能如期开工建设。行业监管压力大。随着网约车、摩托艇等新业态的不断发展,行业监管任务日趋繁重。行业改革创新劲头不足,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型人才匮乏,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举措与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智慧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缺乏高素质交通人才,导致全县智慧交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综合交通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综合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交通综合智能化管理平台,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二、发展形势与要求
(一)“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体上,“十四五”时期,既是国家“两步走”第一阶段的战略期,也是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期,更是云和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型的攻坚期。
《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云和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定位为: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全域5A童话大花园、国际木制玩具名城。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初步构建,县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建成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交通运输作为发展先行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云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二)宏观形势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从交通运输现代化要求看,“十四五”时期,是云和综合交通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变的转换期,是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和升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开启交通引领云和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重要窗口”,建设交通强县的起步期。
1.“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的全面实施,要求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给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提升了交通运输在国家的地位和分量。2019年10月,浙江省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我省开始全力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先后出台《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明确部署了未来一个阶段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020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车俊发表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努力当好“重要窗口”建设的“先行官”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交通的“先行官”地位,为云和县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带三区”发展格局,要求加强云和与周边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协同发展程度。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协同建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区域的协同发展为云和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要求云和加强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互联互通。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提出“一带三区”发展格局,明确云和与景宁组团形成特色风情聚落区,强调云和与景宁一体化协同发展,要求提高云和与景宁的互联互通水平。
3.“共同富裕示范区”与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要求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水平。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浙江省“十四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21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浙江省将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验区和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并提出提升经济循环效率、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20条举措。这就要求综合交通发展对外畅达经济发达区域,对内畅通乡镇,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体系互联互通水平,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保障。《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强调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着重推进山区加快融入全国高等级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提升内部交通网络微循环,形成对外快速便捷、对内畅通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把交通走廊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云和作为丽水的地理中心县,加强云和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是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与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云和擦亮“小县大城”“木玩名城”“全域5A”“抗战省城”四张金名片的重要基础。
4.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全域5A童话大花园和国际木制玩具名城与“双碳战略”,要求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云和将深化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全力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生态价值充分实现、童话文化全域彰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云和从“全球木玩生产加工基地”向“全球木玩创制中心”跨越、从“中国木制玩具城”向“国际木制玩具名城”跨越。这就要求综合交通给予全方位的支撑和引领。一方面需要不断拓展综合交通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加快融入长三角、海西区,对内加快破解当前综合交通中存在的道路等级低、断头路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既要提供多样化的客运服务,丰富客运服务内涵,又要提高货运服务质量,促进物流产业发展,以更高质量、现代化、人民满意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支撑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和木玩产业发展。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要求加快建立以低碳、清洁、高效、安全为特征的低(零)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运输装备低碳升级、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5.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加速推进,要求加快数字交通建设,全面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随着以大数据、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车路协同、智能控制技术、5G网络、自动驾驶等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数字化、信息化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交通运输作为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云和交通需牢牢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数字化发展契机,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在“知、传、感、用”各个环节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同时,在浙江省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浙江省陆续发布《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数字交通建设方案(2020-2025年)(试行)》《浙江省数字公路发展规划总体方案(2021-2025)》等相关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交通的发展方向并部署了重点任务。这就要求云和交通把握机遇深入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云和数字交通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和载运装备数字化水平,构建出行、物流、行业治理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体系,以科技引领创新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三)需求分析
1.交通需求特征
城市机动化水平保持增长态势。随着云和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动车的广泛普及,结合云和县历年机动车发展规律,预计“十四五”期间,云和县的民用汽车拥有量仍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趋于平缓。
客运结构保持稳定,客运总量逐步增长。由于温武吉铁路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十四五”时期云和的客运结构仍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随着云和全域旅游的开发逐步成熟,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云和县将吸引更多的游客,由此带动云和全域客运总量的增长。                                                                                                 
居民出行频率加大,客运服务质量要求提升。随着云和全县域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一方面,县域内的居民出行次数将明显增加,出行频率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县域外游客,居民和游客对于客运服务有基本的方便、快捷、准时、舒适、安全方面的要求,游客还会逐步衍生出如私家包车服务、管家司机、定制化班线等个性化、多元化的客运服务要求。这就要求客运服务不仅要实现“走得了”,更要实现“走得好”。
货运总体规模继续扩大,服务呈现“高时效”。在产业与交通融合发展背景下,随着云和县产业不断升级和优质高效发展,一系列的物流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不断发展,所需运输货物的总量和运输频率也将不断增多,货运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新业态、新产业的兴起,货物运输服务也将更加追求商贸物流、冷链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快速运输等。
2.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云和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经济、城镇化率指标的预测结果,到2025年,云和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5%左右,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和弹性系数模型,对未来云和县全社会客货运量进行预测。
依据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弹性系数模型预测结果,综合比较,预计2025年,全社会客运量约为190万人次,其中公路客运量160万,水路客运量30万;货运量约为680万吨,为公路货运量。
运输结构方面,因规划的铁路建设周期较长,“十四五”时期,云和运输结构仍以公路为主,水路为辅。随着县域内公路网建设与内河水运的全面升级,公路客货运量逐步增长,水运客运量实现较快增长。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深化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按照“补短板、优结构、提质量、重服务、抓融合、强动能”的总体思路,落实交通强省建设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云和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服务品质和行业治理能力,为云和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全域5A童话大花园和国际木制玩具名城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
战略引领,落地实施。规划注重前瞻性,强调对云和县交通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引领作用,发展规模适度超前。同时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与落地性,做到近中远期有机衔接,合理安排项目计划。
全面统筹,协调发展。规划既要服从国家、省、市各级制定的发展战略部署,也要与其他行业规划充分衔接。同时注重各种方式协调衔接,立足于市域“一带三区”、县域“一核两廊”发展格局,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路网效应。
以人为本,人民满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交通,注重资源公平与设施共享,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提高百姓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努力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创新改革,绿色集约。以创新改革作为交通转型升级内动力,推动交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行业管理创新发展。同时,规划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提高交通安全性、可靠性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便捷高效、安全可靠、智慧绿色、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能力实现大跨越、大提升、大突破;云和成为“美丽大花园”重要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树立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新标杆,初步形成云和交旅融合发展新名片;县域交通基本实现“121”3个交通圈,即对外1小时到达周边机场、火车站,对内各乡镇2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高速出入口、国省道干线公路,城乡1小时快货物流圈。
2.具体目标
到2025年,云和县综合交通运输力争实现以下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三个方面的24项具体指标:

3.展望2035年
到2035年,云和全面建成“便捷高效、安全可靠、智慧绿色、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两纵一横”高快速综合运输通道、“一纵一横”铁路网和航空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更立体多元;全面实现乡镇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村村通双车道、沥青水泥路,运输服务体系更优质高效;全面建成云和智慧交通体系,行业治理更智慧先进;全面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云和县交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高水平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为全面实现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当好先行。
四、构筑立体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云和县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发展需求,在落实国家、浙江省、丽水市的相关上位规划基础上,主动衔接云和县内国土空间、产业、旅游等相关规划,按照“扩容通道、完善网络、强化枢纽”的发展思路,构建云和“通道成走廊、网络全覆盖、枢纽强开发”的立体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综合运输通道的通行能力,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枢纽功能与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十四五”期间,围绕现代化的交通九要素,即“铁路、轨道、航空、公路、港航、绿道、管道、邮政、枢纽”,重点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四大任务”,即建设“两纵一横”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两铁两高一轨一航空,一环三干五射多联络”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三主三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和提升基础设施管养水平。
“十四五”期间,谋划项目48个,其中实施类项目24个、预备类项目10个、研究类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约338亿元,完成投资约44亿元,其中铁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约34亿元,场站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27亿元,水运建设计划完成投资0.21亿元,养护项目4.46亿元,绿道项目计划完成投资0.5亿元,天然气项目完成投资0.14亿元。
(一)建设“两纵一横”综合运输通道
云和基于丽水市域“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对接省市各级上位通道规划,依托县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构建“两纵一横”综合运输通道。该通道对外有效连接了长三角城市群与海西经济区、温州都市圈与环鄱阳湖城市群、市域一带三区,强化了云和县域对外通道,延伸了通道服务范围;对内基本覆盖云和主城区及乡镇行政中心,构成县域内交通网络的主骨架。

“纵一”为南北通道:该通道为浙闽粤通道组成部分,是连接缙莲青核心区、景宁县、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圈的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交通干线有丽云宁铁路、长深高速,辐射云和中心城区及4个乡镇,覆盖云和全县域90%人口、84%的旅游资源点、76%的特色农业园。
“纵二”为云景-遂松地方通道:该通道为丽水市域“一带三区”格局中串联遂松组团与云景组团的主要通道,向北延伸至衢州、杭州。交通干线主要为义龙高速至长深高速云和联络线、235国道、紧水滩跨库大桥至松阳大东坝(规划新增云和至209省道连接线),辐射云和中心城区及4个乡镇,覆盖云和全县域80%的人口、72%的旅游资源点、70%的特色农业园。该通道是丽水市“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的骨干通道,也是云和打造丽水市中心枢纽的重要抓手。
“横一”为东西通道:该通道为温武吉通道组成部分,是连接龙庆组团、景宁县、温州都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级综合运输通道。交通干线有温武吉铁路、部分丽龙庆高速与景文高速、322国道,辐射云和中心城区及2个一般乡,覆盖全县域68%人口,44%的旅游资源点和45%的特色农业园。
“十四五”期间,全县围绕“强化东西横向通道,巩固南北纵向通道,拓展云景-遂松纵向地方通道”思路,全面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设施供给水平,丰富路网结构,将云和在丽水市的地理中心优势转化为丽水市域的交通枢纽中心。
(二)建设“两铁两高一轨一航空,一环三干五射多联络”综合交通网络
“十四五”期间,云和县将积极完善铁路网、延伸公路网、提级水运航道、拓展航空、谋求轨道,构建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轨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远期规划形成“两铁两高一轨一航空,一环三干五射多联络”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即为2条铁路(温武吉铁路、丽云宁铁路)、2条高速(溧宁高速、长深高速)、1条轨道(缙云-丽水-云和-龙泉-庆元轨道)、1处通用机场(云和通用机场),1条环线为云和—崇头—岙头(陈家垟)—麻垟—赤石(阴岩)—梓坊—龙门—紧水滩—局村—长汀—小顺—石塘—云和, 3条干线分别为322国道、235国道、210省道3条主干线,5条射线分别为紧水滩跨库大桥至龙泉道太公路、库北至松阳大东坝公路、后交线、沈北线、云景风情聚落区道路,联络线有局龙(云龙)线、小云线、黄安(梅下)线、张项(岙沙)线、紧赤线等。

1.加快建设铁路网
云和县域内规划2条铁路,布局形成“一横一纵”铁路网结构,横线为温武吉铁路,纵线为丽云宁铁路,总里程达51公里。“十四五”期间,云和铁路建设以落实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一带三区等战略部署为重点,加速推进铁路建设落地实施,促进云和快速迈入铁路时代。计划总投资65亿元,完成投资3亿元,1个实施类项目,1个预备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加快推进温武吉铁路开工建设。温武吉铁路全长689公里,丽水境内长约118公里,云和境内21公里。其为国铁I级双线,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并在云和境内设立云和火车站,站场规划区域2平方公里。②积极对接丽云宁铁路,规划时速为250km/h以上,云和段约29km,为双线电气化铁路。争取将丽水至云和铁路、南平至丽水铁路纳入上级铁路规划。
2.积极争取市郊轨道线
根据《丽水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云和远期将谋划形成1条市郊铁路,具体线路为缙云-丽水-云和-龙泉-庆元,该市郊铁路串联了丽水全市域56%的区县,涵盖莲缙青核心组团、云景组团与龙庆组团,有效盘活市域百亿核心区与两大特色组团的旅游、产业等资源流通通道。“十四五”期间,轨道建设以加快研究缙云-丽水-云和-龙泉-庆元轨道项目必要性论证等前期研究为重点,推动轨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丰富云和交通运输方式。计划总投资30亿元,1个研究类项目。
3.全力促进通用航空发展
云和远期规划1处A2级通用机场,该机场将打造成为丽水市水上航空综合体,重点服务旅游发展和300公里范围内的短途运输。同时,谋划布局直升机起降点,应对突发性消防、医疗、应急救援等活动,完善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航空建设以推进云和通用机场项目前期研究为重点,促进云和通用机场的落地实施,助力云和全域旅游。同时,加快推进应急航空建设,加强安全应急系统建设。计划总投资2.5亿元,1个预备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重点推进云和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拟在云和紧水滩库区选址建设,机场类别为A2类通用机场(跑道长约1200米,宽约30米),并配套培训所需的场所和设施,占地面积为1平方公里,争取“十四五”末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云和全域5A时代发展“通用航空+旅游”提供支撑。②研究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项目,谋划布局中心城区、崇头镇、紧水滩镇、石塘镇四处直升机起降点,服务全域应急救援活动,致力于将云和打造成为应急救援空中枢纽。
4.主动完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云和县域现状有2条高速公路,布局形成“一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结构,纵线为溧宁高速(云景高速),横线为长深高速(丽龙庆高速)。“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以全面对接周边重要交通枢纽,服务全域旅游为重点,谋划加密高速公路网,增加云和高速公路网覆盖面。计划总投资41.2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1个实施类项目、1个研究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加快实施长深高速赤石互通改建工程,增设龙泉方向一对出入匝道,提升赤石互通通行效率。②配合云和高速服务区综合开发项目,围绕“服务区+”理念,开放服务区,拓展服务区的购物、餐饮、休闲旅游功能,为旅客提供“逛吃”“逛购”“逛玩”一站式服务,打造云和童话特色的服务区品牌。③积极谋划义龙高速至长深高速云和联络线,增加云和至遂松组团的高速公路,吸引温衢景通道、温岭至常山国道、奉化至庆元省道客流至云和县。争取将义龙高速至长深高速云和联络线纳入省、市各级高速公路网规划,并开展前期研究工作。④立足云景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分路段、分时段差异化收费等收费方案,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创新服务模式。
5.优化升级快速畅行的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
云和县域有3条普通国省道,布局形成“两纵一横”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结构,纵一为235国道、纵二为规划仙居至景宁省道,横线为322国道,总里程达130公里。“十四五”期间,干线公路建设以扩容改造、消除低等级路、提质升级为重点,推进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全面升级。计划总投资97.9亿元,完成投资28.2亿元,4个实施类项目,1个预备类项目,2个研究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实施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新开工一级公路16.2公里、二级公路18.6公里。②实施规划仙居至景宁省道(原328省道)云和局村至大徐段道路改建工程,新开工一级公路1.43公里,二级公路2.2公里;实施朱村口至规溪亭段道路改建工程,新开工一级公路4.3公里。③争取开工建设322国道云和后山至麻垟段改建工程,改建二级公路17公里。④争取新建规划仙居至景宁省道云和黄源至景宁交界段(云和梯田至景宁大均公路),新建二级公路20公里。⑤研究322国道云和云坛至后山段改建工程(改建一级公路15公里),规划仙居至景宁省道云和县城过境段公路工程(新建一级公路17公里),争取完成线位研究,开展方案编制。
6.全面巩固内畅外联的农村公路网
云和县域农村公路网以县道为主骨架,多条乡村道为补充。“十四五”期间,农村公路网建设以提升中心城区及核心乡镇辐射能力,消除瓶颈路与断头路,改善农村公路网络品质,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重点,提升云和中心城区至各乡镇及各乡镇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计划总投资82.24亿元,完成投资4.83亿元,7个实施类项目,3个预备类项目,8个研究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为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保障各乡镇20分钟内到达中心城区,实施云龙公路(新殿垟至龙门段)改建工程,改建提升四级公路10.072公里,新建隧道5座、桥梁5座,提升中心城区至紧水滩镇通道能力;实施黄安线提升改造工程,新开工二级公路2.09公里,四级公路3.38公里,保障安溪畲族乡快速到达中心城区。②为保障乡镇出行,促进各乡镇20分钟上国省道干线公路目标的实现,实施局龙线改建工程,完成局村至金水坑段改建二级公路6.53公里、提升3.62公里,金水坑至龙门段改建4公里。③为保障农村公路网的高效畅通,实施西埠线提升改造工程,改造提升三级公路1公里;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工程,积极消除断头路,新建农村断头路、自然村公路等约30公里;规划云和县雾溪通乡公路瓶颈路畅通工程,新建三级公路1公里,消除瓶颈路段,提高农村路网通行效率。④为传承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旅游路,支撑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陈包线(陈村至梅湾段)提升改造工程,根据梅湾景区发展适时启动陈村至梅湾段改建,改建3.5公里通景公路,含隧道一座560米。⑤为对接周边区县,提升对外通道能力,研究规划新增库北至松阳大东坝公路项目,总里程9公里,增强与遂松组团的联系;研究规划新增紧水滩跨库大桥至龙泉道太公路项目,总里程13公里,增强与龙庆组团的联系;⑥为贯彻落实云景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密云景通道,研究后交线崇头大垟至景宁界提升改造项目,提升改造四级公路16公里;研究云景风情聚落区道路项目,拟在云和工业园区附近谋划一条可直达景宁县城的高等级公路,云和段约10公里;积极实施跨县联网公路建设,实现云和与景宁的多通道联系,巩固交通“先行官”地位。⑦为提升各乡镇景区之间的高效互联互通水平,实施梅下线改建提升工程,拟对长田至雾溪段改造提升,对坪垟岗至下武段进行改建,改建里程约11公里;研究百龙线、陈麻线改建提升工程,改建通景公路25.4公里,深化线位研究,开展方案编制;研究新增牛头山公路(紧水滩至石塘公路)项目,新建双车道四级公路30公里,深化线位研究,开展部分路段设计,提升紧水滩镇与石塘镇的互联互通水平。
7.创新打造云和湖旅游航道网
云和县域内有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和玉溪水库三个库区,根据云和湖自身的水域条件,结合文化主题内涵,分别在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和玉溪水库三个库区内设计一条区域内的精品水上航线,串联沿岸已有及规划新建的旅游景区(点)。“十四五”期间,精品水上航线建设以改造提升码头与水上服务站、航标灯配套设施、船舶改造等为重点,全面拓展云和水上旅游开发项目,丰富水上旅游产品,将云和湖美丽航道建设成为质量好、环境美、服务优、安保强、带动大的美丽经济交通水上走廊,推动传统水运向旅游美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千年瓯江航道的复兴梦,成就“十里云河如画,百舸扬帆追梦”的美好未来。计划总投资6.39亿元,完成投资0.21亿元,2个实施类项目,4个预备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全面改造提升重点码头、水上服务站等水运站点,建成石塘交通中心码头,完成建设泊位20个和海事泊位1个、污水泊位1个、滑道船台1个,陆域建筑、接线道路以及监控设施、水电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建成紧水滩库区水上服务站,完成建设斜坡码头1座,含纵向滑道3段、船台2处,建成陆域场地和仓库及服务中心等;建设三江口交通码头1座,货运泊位2个、客运泊位8个,实施云和湖水上服务区项目,建成包含船员休息区、岸电、油污水收集、厕所、锚泊等功能的赤石、官坑、小顺水上服务站3个;储备云和湖码头石塘库区、紧水滩库区、玉溪库区项目。②全面推进渡船的标准化改造,实施船舶建造项目,建成六车位客渡船1艘、60客位客船1艘、执法艇1艘、12客位客船100艘;研究特色游船改造项目,如根据不同客源需求设置快艇、游艇等,凸显云和湖美丽航道打造“瓯江记忆”。③全面促进旅游航道转型升级,预备瓯江旅游航道云和段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研究改造紧水滩、石塘电站过船设施,局村至县城(独山)航道5公里,整治提升15公里,改造云和湖53公里航道林相1000亩。④全面布设完善航道航标、水上服务站等相关设施,研究规范航标、拦河网、岸电设施、岸线景观绿化、智慧航道系统、水上救助等项目。⑤全力打造云和湖特色示范工程,研究开发如夜游云和湖航线等新型旅游交通产品,拓展交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加强沿岸建筑、桥梁、绿地的灯光亮化工程和城市灯光秀等配套设施建设,丰富云和湖特色旅游。

8.稳步推进高品质绿道网建设
云和县域内绿道网规划形成“一核、二轴、三环、四联、五节点”的结构布局,“一核”为串联“县城-云和湖”的核心环线(中心环形骑行绿道);“二轴”分别为云和湖轴线与山城湖轴线,云和湖轴线上接龙泉、下接莲都,即省级绿道10号线在云和境内的线路,山城湖轴线对接区域级绿道2号线;“三环”分别为梯田高山风光环、畲乡风情环、抗战文化环;“四联”分别为云和与景宁、松阳、龙泉、莲都的联系圈;“五节点”分别为云和东大门的石塘规溪区块、局村溪口区块、县城区块、赤石临海垟区块、云和西大门的麻垟区块。“十四五”期间,绿道网建设以完善重大旅游景区慢行系统,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重点,充实云和绿道系统,提升游客骑行体验,覆盖云和县所有的旅游资源点,达到一线畅游云和的效果,实现内连外通,接山达水,山水城融为一体。计划总投资0.5亿元,完成投资0.5亿元,1个实施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重点建设与松阳、龙泉、景宁的联系圈绿道3条。②山城湖轴线绿道(小顺-规溪)、云和湖轴线绿道瓯江北岸(石浦-长汀)2条轴线绿道。③抗战文化环线绿道、梯田高山风光环线绿道、畲乡风情环线绿道3条环线绿道。

9.做好做实天然气管道建设
云和县域内有2条天然气管道线,分别为云和至龙游、云和至龙泉,总里程达57.4公里。其中云和至龙游天然气管道线途经石塘镇龙河、联合、竹子坪等3个行政村,总里程8.4公里;云和至龙泉天然气管道线途经6个乡镇街道23个行政村,总里程达49公里。“十四五”时期,天然气管道建设以巩固现有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为重点,并积极争取更多天然气管道项目,为百姓谋福利。计划总投资0.78亿元,完成投资0.14亿元,1个实施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重点实施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新建LNG气化站1座、天然气门站1座,敷设市政燃气管道约45km,计划完成投资0.14亿元。
10.加快发展邮政快货物流网
云和县域内构建涵盖县、乡、村三级的邮政快递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云和全县域。“十四五”期间,邮政快递建设以科学布局基础性邮政快递设施、调整网络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两进一出”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邮政快递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城乡1小时快货物流圈。
(三)建设“三主三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云和县综合枢纽布局基于云和城镇发展体系与产业格局,并契合于云和县域规划路网,规划形成“三主三辅”的枢纽布局体系。“三主枢纽”主要由云和汽车客运中心、云和火车站、云和通用机场组成;主要承担云和县的对外交通,包括云和与周边区县(市)、省内四大都市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的联系。“三辅枢纽”主要由紧水滩镇客货枢纽、石塘镇客货枢纽、崇头镇客货枢纽组成;主要承担云和三个乡镇与县域中心城区及县内其他乡镇的交通联系。

1.建立运转高效的客运场站布局
云和县域规划建设8个公路客运综合服务场站,其中包含火车站、崇头镇、城区客运站3个一级客运站,赤石乡、紧水滩镇、石塘镇3个二级客运站,安溪乡、雾溪乡2个三级客运站,形成“332”的客运场站布局。公路客运站全面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及旅游资源点,实现最大限度地服务百姓及游客的出行活动。“十四五”期间,客运枢纽建设围绕客运“零换乘”目标,以中心枢纽建设、枢纽综合开发为重点,构建云和“层次分明、运转协调、功能完善”的综合客运体系。计划总投资4.12亿元,完成投资1.12亿元。2个实施类项目,1个研究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加快建设云和火车站综合枢纽,提前规划火车站综合开发,将火车站打造城市集客运、公交、物流等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推动云和铁路服务发展。②实施云和县客运站搬迁工程,拟对现客运站实施搬迁,改造面积为1900平方米,发车位8个,拟日发送旅客2600人,是“交通+旅游”的重要抓手。③规划建设云和县汽车服务综合体,拓展汽车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功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2.完善综合货运场站布局
云和县域依托火车站、崇头镇、中心城区三个主枢纽打造3个一级货运站为物流枢纽,打造赤石乡、紧水滩镇、石塘镇3个二级货运站为转运中心,全面布设中心城区各街道社区及乡镇各行政村N个物流配送点,形成“3+3+N”的货运场站布局。“十四五”期间,围绕货运“无缝衔接”目标,以引导和促进物流规模化发展、推进“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为重点,依托重要干线公路、火车站、汽车站等,优化综合货运枢纽布局,构建“物流枢纽-转运中心-配送点”的物流体系,支撑云和全县域物流发展,打造云和物流枢纽地位,实现“网点全覆盖、村村通物流”。
建设重点:①重点实施云和同城智能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物流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大型全自动分拣车间,配建菜鸟仓储系统和物流即时配送呼唤中心等,项目用地规模达30亩以上,总投资12587万元。②结合现状及规划交通条件,统筹布局城市、乡镇、农村三级物流配送点,引导乡镇客运站拓展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畅通乡镇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完成农村物流服务点升级/维护71个,升级/维护乡镇运输服务站5个,新建普通公路服务站、点/站房维护6个。
3.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布局
“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建设以公交首末站、公交枢纽站建设,公交场站的智慧化提升为重点,全面优化云和县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布局,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0.3亿元,完成投资0.15亿元,1个实施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重点实施云和县公交车总站和公交首末站总计3处建设工程,完善云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②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体制改革,争取2021年完成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专项规划。③完成中心城区公交站台及公交车辆的智能化改造,包括既有公交站台增加信息化板块功能、更新电子站牌、提升智能公交车载设备等,重点完成8个停靠站智慧化提升、26辆公交车辆的更新与智能公交车载设备的提升。
(四)提升基础设施管养水平
不断提升管养技术水平,加强管养资金保障,加快健全管养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干支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并重发展,实现管理养护服务专业化、现代化,养护装备机械化、标准化,养护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十四五”期间,对境内约80公里国省道进行大中修,约200公里农村公路进行大中修、约20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水毁修复和安防设施提升等,对所有农村公路进行安全生命防护设施的完善提升,总投资4.4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46亿元,4个实施类项目。
建设重点:①提高养护科学化水平。加强国道、省道公路路况检测,建立并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决策体系,完善公路养护决策制度,并依据养护决策结果合理安排大中修工程计划。②进一步深化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把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直接提供”转由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部门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公路养护新模式。③加大路政巡查力度,重点抓好过乡镇、街道等过境路段和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严厉查处侵犯公路路产路权行为。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自觉维护公路路产路权的认识。④完善乡镇(街道)管养站规范化建设,结合原有专职巡查员、养护总承包模式下,加强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灾毁修复工作,提升日常养护整体水平,培育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应急抢险能力。⑤完善公路养护机制,构建国省干线应急站点体系,建成公路应急保障中心,组建专业化应急保障队伍,形成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快推进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营,提高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和路面抗灾能力。⑥提高水域航道养护。全面提高水域航运管养水平,完善水域设备设施,提升水域通行条件。⑦多渠道筹集管养资金,力争增加地方养护配套资金并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完善公路安保、防护等基础设施,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打造高质量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十四五”时期,云和县将构建“5113”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即打造涵盖“城际快速客运、城市公共客运、城乡公交客运、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的5级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创建成丽水市全域交通公交化改造先行县;擦亮云和交旅融合1张特色名片;构建由适应本地产业的物流体系、多层级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开放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3大体系组成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同时,继续纵深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统筹好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构建血脉畅通、安全畅行的出行环境。
(一)打造四级公共客运服务体系
公共客运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以一体化运输为抓手,以满足多元化客运需求为导向,形成由城际快速客运、城市公共客运、城乡客运和旅游客运组成的四级公共客运网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方面的出行需求,实现全域交通公交化改造。
1.城际客运方面
促进公路与周边铁路、民航的运输网络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公路对周边城市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接驳功能,实现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资源整合。
建设重点:①重点整合云和通往杭州、宁波等市际客运线路,优化城际快速客运资源。②推进云和至丽水高铁站、机场、龙泉火车站、松阳火车站等附近重要枢纽节点的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可结合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加开云和至丽水火车站、机场等班车,吸引周边重大交通枢纽客流。
2.城市客运方面
深入贯彻“公交优先”城市公共交通政策。逐步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社区公交和出租车为补充、定制公交为延伸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建设重点:①重点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加快梳理云和“主干线-次干线-支线”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城市公交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②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力的投放与升级,提高低能耗、低排放、清洁燃料等新能源车辆应用比例。③全面倡导绿色出行,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公交+慢行交通”的出行模式,组织开展无车日、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出行,营造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出行氛围。④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在汽车站、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无障碍购票窗口、绿色通道等服务设施,体现人文关怀。⑤大力推行社区公交微循环,助力社区5分钟生活的打造。⑥有序发展城市出租车,出租车万人拥有量达到中小城市标准,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3.城乡客运方面
“十四五”期间,云和城乡客运以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二元制结构,完善乡镇村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公共交通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争创全域交通公交化改造先行县。
建设重点:①加快编制《云和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城乡公交发展基本思路、优化线网布局、保障站场用地等,加强城乡公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推进城乡公交线网、枢纽与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②积极推进云和全县域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营、城乡一体”的思路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整合优化经营主体,实行集约化经营、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③加快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尤其是乡镇、农村地区的公交中途站点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宜亭建亭,进一步改善城乡地区居民公交出行条件。④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布局,科学调整城乡公交线网,鼓励紧水滩镇、崇头镇、石塘镇三个中心乡镇研究发展“镇村公交”,提升行政村、自然村通达乡镇中心客运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城乡、镇村公交的融合衔接,扩大线网覆盖范围,提升城乡公交网络通达深度。⑤创新城乡公交运营模式,探索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节日班、预约定制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班次,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出行需求。⑥健全城乡公交财政长效机制,实施基于公交企业成本规制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快制定支付购买公交服务与成本规制办法,实现城乡公交运营的财政可支撑、企业可承担、市民可接受。大力推进实施普惠阶梯式票价和一票制,建立科学合理、多层次、差异化的城乡公交运价体系,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山区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实惠。
4.旅游客运方面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强交通线网布局与旅游资源的衔接,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交通运输对旅游业的有效促进。
建设重点:①重点打造特色水上巴士,积极开发水上巴士服务,丰富水上旅游产品。②灵活开发旅游公交,开通城区至重点旅游景区的客运专线,鼓励景区运营公司与公交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运营。③发展定制旅游班线,鼓励在节假日、旅游旺季开通定制旅游班线,提供全程式个性化服务。④创造性开发交通设施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紧密结合交通沿线绿色生态及旅游景观布局,积极推进“公路+旅游”生态智慧服务区建设,推动传统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转变。
(二)打造三个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
云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重点围绕物流产业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市场体系三个方面,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三农”物流短板,加快新兴科技的应用,推动物流绿色可持续发展,持续改善物流营商环境,促进云和物流建设取得新突破。
1.构建适应本地的物流产业体系
加快完善农产品、木玩产业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云和特色产品的销售市场范围与竞争力。提升物流行业绿色与安全理念,积极拓展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物流组织效率。
建设重点:①结合云和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产区,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冷库、冷藏保温货运车等冷链基础设施,鼓励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②依托云和木玩产业,加快推进云和全县域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科学布局物流园区,提前谋划公铁联运体系,改善过度依赖道路运输的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打造绿色高效物流。③逐步推进区域运输结构调整,以云和火车站、汽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为载体,引导发展“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
2.构建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
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互联互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全面实现“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提高货物配送质量和效率。
建设重点:①加快推进试点和推广利用城乡客运网络开展快递配送,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②鼓励电商与快递企业协同发展。③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服务。④结合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谋划货运专道。
3.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积极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环境,促进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重点: ①重点提升物流市场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意识,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区域壁垒,防止市场垄断,探索社会参与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的模式。②培育物流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发展社会化物流。③鼓励物流企业围绕企业生产、仓储、运输环节,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三)推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围绕交通项目旅游化改造、丰富交通旅游产品、健全重点旅游景区的交通集散体系、加强数字化在交旅融合中的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交通促进云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助力云和打造交旅融合新名片。 
建设重点:①依托云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全县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旅游交通体系等内容的规划建设,借助全省“四沿”建设契机,依托G235,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最美沿山自然风景线。②全面完善客运站、服务区、游艇码头、驿站、公路沿线等旅游服务功能,让交通设施逐步成为游客停留消费、享受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③全方位挖掘新型交通旅游产品,如结合游客需求,开行主题观光巴士、旅游专线、游览小火车、自驾房车营地等,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交通设备。④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交通服务,强化云和湖、梯田等重点景区的旅游服务。⑤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打造云和交旅融合智慧平台,加强区域内交通、旅游、公安、气象等各类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联动交旅票务服务、个性服务、监测预警应急和市场协同监管平台,全面提升云和交旅服务水平。
(四)纵深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持续把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围绕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几个方面制定具体行动方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人居品质迈上新台阶,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加快开展交通拥堵治理的系统规划
交通拥堵治理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管理水平,是践行人民满意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需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内容纳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引导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建设重点:①加快研究编制全县近中期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方案、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方案,系统整治、近远结合、统筹滚动实施,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②进一步落实城市重大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对规划建设的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等大型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交通影响评价,从源头上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2.全面强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面完善城市道路网、城市交通路口、慢行设施、停车设施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和停车设施供给能力。
建设重点:①着力优化城市道路网,集中力量打破交通瓶颈,贯通影响通行的城市断头路,并按国家标准同步设置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要求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交通路网。②推进城市交通路口改造升级,选择一批重要交通路口进行改造升级,依据实际需求设置人车分流岛和信号控制,提高路口通行效率。③加强城市道路与县域对外公路的衔接,必要时规划城市环线,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④着力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扎实开展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净化行动,进一步改善步行环境,构建“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步行、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系统。⑤着力强化停车泊位配备,推进老旧小区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研究利用“桥下空间”,强化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市场,统筹各类停车场建设。
3.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十四五”期间,城市交通管理重点围绕道路交通组织优化、重点单位周边交通疏导、违法行为执法、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展开,全面提升城市交通通行效率。
建设重点:①加大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设置道路单双向通行、潮汐车道、城市主干道“绿波带”等,畅通微循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②抓好中小学、医院等重点单位交通疏导工作,加强重点单位周边区域的交通管制,依法清理违规临时停放车辆,疏通拥堵点,有效缓解局部区域交通拥堵问题。③加大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依法加大对中心城区重点道路占道停车、占用公交车站乱停车等违法行为的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擅自改变规划用途的停车场地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按照“谁是业主、谁签合同、谁负责清退”的原则,督促被挪用停车场地所有权人、使用人限期整改,重点恢复地下停车场地的车辆停放功能,有效改善静态交通环境,提高道路通行效率。④推广应用城市大脑,坚持科技赋能,高质量利用交通数据信息资源,提高治堵效能。
六、创建智慧化的数字交通体系
 “十四五”时期,云和县将不断拓宽数字化交通应用场景,落实数字化改革任务要求,构建“111”智慧化的数字交通系统。即构建1个综合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搭建1个以电子政务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1个面向市民的云和智慧交通在线服务平台。到2025年底,云和县数字交通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应用场景丰富多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载运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出行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更广泛,社会公众对数字化出行和运输服务的获得感大幅提升。
(一)构建行业大数据中心
根据《数字建设》的要求,浙江省将建成统一的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并部署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云和也将因地制宜地构建县级层面的综合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实现综合交通全行业数据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建设重点:①研究开展云和县综合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明确中心框架及具体的功能应用,并做好专项规划。②成立大数据中心工作专班,整合交通系统既有平台,统一标准、接口、数据格式,收集包含路网信息、车辆信息、航道与港口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等各类交通信息资源。③全面梳理全县域的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编制县级层面的数据资源目标,形成标准统一、完整规范的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总账本”。④推进数据的共享交换与应用,强化与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分享和交换。向公众开放部分数据,探索开展数据创新应用。
(二)构建行业管理和服务系统
行业治理数字化是浙江省数字交通建设的核心之一,“十四五”期间,云和县将搭建1个面向交通行业从业者,以电子政务办公管理为主体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推进云和交通行业管理数字化、高效化。
建设重点:①建立“一站式”在线政务服务子平台。②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交通执法新模式,县道监测系统覆盖100%,重要乡道覆盖50%以上,完善县道和重要乡道实时监测和推进非现场执法。加快升级完善现场执法业务管理系统和装备,加强与省市级执法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的业务协同。③优化网上申报、流转、审查、办结等业务办理全流程,实现审批平台与“浙里办”政务服务2.0平台的协同对接,交通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接入2.0平台,促进企业和社会公众办事掌上办理。④推进交通管理部门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精简高效,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协同化水平,加快建成“掌上办公部门”。推动“路长制”移动APP的全面覆盖,全面实施移动化、网络化办公。⑤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研究拓展“路长制”APP使用功能,重点增加农村公路养护模块内容,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以上比例不低于85%。⑥加强桥梁、隧道、站场、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线监测,实现市、县两级应急信息共享和各类视频监控点的整合。⑦加快打造综合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监管平台,促进施工项目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化,提高管理效率。
(三)构建智慧交通在线服务平台
运输服务的数字化也是浙江省数字交通建设的核心之一,结合《数字建设》部署的任务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十四五”期间,云和要致力于建设1个融合“互联网+客运服务”、“互联网+货运服务”的智慧交通在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
建设重点:①倡导“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以数据衔接出行需求与供给资源,使出行成为一种按需获取的即时服务,保障人口低密度区域的基本出行服务,集约利用资源。②建设云和全县域交通行业“一张图GIS”。③建立交通相关业务协同管理子平台。④推动综合物流服务的数字化,大力发展“互联网+货运服务”,建成覆盖全县域并与外部有效对接的城乡物流配送平台,扩大标准化乡镇、村物流信息终端和设备的覆盖率。
七、建设现代化的行业治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为建成人民满意交通,加快推进云和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云和将积极建设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法制交通和清廉交通。
(一)建设绿色交通
贯彻集约发展、绿色低碳理念,围绕“双碳战略”,锚定“3060”目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节约集约资源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至2025年,云和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建设重点:①重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统筹利用,优化交通工程建设方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②循环利用资源,推广使用交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加强渡口、码头、公路等的生产、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推动路面材料、施工废料等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③推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施工管理,严格落实扬尘控制措施,推广应用封闭作业等技术。④统筹规划并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文化休闲与旅游服务等方面工程建设,处理好交通建设项目与生态敏感区的关系。重点推进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技术发展,提高边坡综合治理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⑤结合汽车服务综合体建设,深入推进装备污染治理,进一步推动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的实施。争取建设机动车维修I站1个,M站3个,以提高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能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⑥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加大新能源车辆补贴力度,探索制定燃油车辆与新能源车辆差异化收费标准,积极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提升社会车辆新能源比例。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能低效交通装备,加大老旧柴油货车限制力度,加快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更新淘汰;制定船舶碳排放标准,严格实施船舶报废及老旧营运车船淘汰更新补贴政策,建立老旧船舶清单,进一步淘汰更新和改造老旧运输船舶。⑦在交通建设项目中加速推进“无废工地”建设,积极成立“无废工地”建设领导小组和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管理、工地环境、环境污染治理、垃圾管理、宣传活动、特色活动等多个方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
(二)建设平安交通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设施、运输装备安全性能,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加强安全应急救助网络建设,培塑“平安交通”云和示范品牌。
建设重点:①提升交通运输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建立上下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公路航道保通保畅、水上搜救、灾害险情、事故救援处置等重点领域,强化应急演练。②加强应急基础建设,配备完善预警监测、公路抢险、水上搜救、运输保障等应急装备设施,推进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和水上搜救平台建设和提升。③健全道路客运、城市交通、危化品运输、水上搜救等重点领域的应急队伍建设,保障每年安全与应急工作经费预算到位,专款专用。④推动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梳理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治理、奖惩激励、诚信管理、督查约谈、挂牌督办、监督检查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⑤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定计划并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完善细化监督检查方式,严格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⑥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以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治理,落实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加强安全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配套制度与标准,按照“五到位”的要求强化隐患排查治理。⑦培育“平安交通”云和示范品牌。开展平安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建成一批平安示范公路。以美丽航道建设为契机,打造平安航道。以旅游景点、重点码头周围水域为主要对象,开展平安运输创建行动。以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红线行动为标准,高标准建设平安工地。
(三)建设法治交通
深入开展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切实推进云和法治交通建设,为构建和谐人民满意交通营造良好的法治交通环境。
建设重点:①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工作。强化综合执法机构与各行业监管机构的沟通与衔接机制,合理厘清综合执法大队与各行业单位在行政执法上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健全明确清晰的监管体系和追责机制。②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有效考评行政案件的办理情况、基层执法站所的外观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执法队伍建设、执法监督与过错责任追究等情况。③大力开展交通运输法治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执法人员、行业从业人员法治培训,广泛开展“送法到基层”法治培训,努力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④加强法制宣传,充分利用车站、广场、工地、学校、社区和企业,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扩大普法宣传受众面。创立“交通执法示范日”“交通执法大家评”“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大力宣传交通运输法律法规。
(四)建设清廉交通
主动防范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带来的廉政风险,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完善防治体系,全力打造交通行业清廉建设新标杆,为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重点:①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完善交通重点工程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到部门、到个人,建立评分机制,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水平。②着力构建清廉交通“精密智控”体系,坚持数字化赋能清廉交通建设,深化数字交通建设,建立并用好覆盖综合交通全领域、贯穿项目建设全周期的工程建设阳光监管平台。③加快推动“三重一大”、行政审批、综合执法、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数字监管,实现分析评估智能化、过程管控精细化和预警处置实时化。④完善党员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手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⑤优化机关作风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以严格的标准、严格的措施、严格的纪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对“四风”,完善作风建设工作体系,形成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八、环境影响评价
《云和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补齐短板,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原则,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建设实施、运输生产、行业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推进云和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运输装备清洁化、运输组织高效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一)总体评价
本规划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省市县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有效衔接,符合云和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重要窗口”总体战略定位,对支撑云和打造“便捷高效、安全可靠、智慧绿色、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合理综合利用资源、新建与既有基础设施改造提级相结合、加大科技创新应用、节能环保的思想。本规划的实施不可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三个方面。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占用、消耗一定数量的土地、岸线、能源等资源,并可能对局部地区资源承载力产生影响。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产生的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垃圾等污染物,若未得到妥善处理,会对周边大气、水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风险防控能力,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通过采取占补平衡等多重有效措施,以及申请省里对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给予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对土地等资源占用总体在国土空间规划合理范围内,对农业和基本农田保护影响不大。规划实施对云和绿色交通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形成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相协调,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的交通网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优先、避让为主”原则,避让各类自然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节敏感区域。严防突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坚持源头控制,做到土地复垦与交通项目建设统一规划。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优先利用存量用地,高效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建设集约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大项目精细化设计、节能节地设计以及土地综合开发,整合和挖潜既有设施用地资源,加大改造、扩容、升级力度,尽量减少对土地、安全等资源的占用需求。
3.深入推进交通污染防治工程
线性交通工程应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治沿线噪声和振动,严格控制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放。采取包括使用先进材料、隔声屏障等综合措施有效防治和降低公路、铁路沿线的噪音、振动等。大力推广采用环保新技术,促进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综合使用,加大对建设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收和废水处理等,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保障
加强规划的组织管理,建立分工协调机制,明确落实各级权责,切实保障规划落地。一是建立健全云和县综合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交通、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构建多部门联动的项目前期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制定详细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序推进,着重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的落实。二是交通主管部门对外要加强跨行政区域间的衔接与合作,协调周边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力争与上位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积极纳入省市各级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为云和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三是要加强规划的实施评估与跟踪,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规划执行考评管理制度,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时处理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切实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二)积极拓展资金渠道
云和县“十四五”期间仍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但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因此,需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强化交通建设资金保障。一是要紧跟国家、省市各级发展战略,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补助资金。要继续加大本级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的投入力度,完善财政资金保障制度。二是要积极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入股、贷款、PPP、EPC等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轻政府筹资压力。三是积极创新探索建立各类交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和完善交通投融资平台建设,推动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金融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弥补交通建设资金不足。四是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严格控制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利用效率。
(三)全面落实土地保障
交通建设项目需要利用大量土地资源,土地是影响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确保云和交通大发展,就要全面落实土地要素保障。一是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的统筹利用,做好资源共享研究工作,充分考虑点位、走廊的共享,优化交通布局,鼓励综合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是要强化与其他部门规划的衔接融合,把交通用地指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存量土地、拆后土地的盘活利用,从顶层设计上保障用地。三是要优化审批程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确保项目按期落地实施。
(四)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牢牢把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示范、“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大花园建设的机遇,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交通相关单位及市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交旅融合、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做示范、树标杆,为全市浙江省乃至全国贡献云和经验,起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以全面提升云和交通发展水平。
(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为指导方针,全力培养一支创新创优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性技能人才队伍。统筹推进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所需的行政管理、交通建设工程监管、公路水路运营、货运维修等专业人才引进制度与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交通行业各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人才保障。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