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1-05 交通设施 黑龙江
第一篇 发展基础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成绩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基础,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内容为主线,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共同奋斗,稳步实施《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交通运输事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交通运输各项指标任务深入落实,各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一节 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1.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2.32亿元,是“十二五”期完成投资的3.6倍。其中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40.54亿元和46.5亿元,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28亿元。经过“十三五”期的快速发展,全市交通公路干线网络、农村公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等领域得到明显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公路网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20年底,我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4661.459公里,其中,国道1538.581公里,省道1724.572公里,县道2791.195公里,乡道5638.887公里,村道11539.010公里,专用公路1429.214公里。高速公路600.438公里,比2015年增加33.23%一级公路里程319.763公里,比2015年增加118.85%;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2382.027公里,比2015年增加27.96%。通行条件有较大改善。全市123个乡镇,1260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

 

  3.国省道建设布局更加完善,等级结构不断优化
  黑龙江省于2013年开展规划国省道普查,2016年底将调整后的国省道纳入交通运输部公路统计范畴。经过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积极努力,我市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从2015年底的459.472公里调整为2139.836公里,调增1,680.364公里,增幅365.72%,其中:国道427.489公里,调增至671.745公里,增加244.256公里,增幅为57.14%;省道31.983公里调增至1468.091公里,增加1,436.108公里,增幅为4490.2%。省道规划于2016年黑龙江省发改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黑龙江省省道网规划(2015年-2030年)》(黑发改交通〔2016〕242号)。
  “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按照规划建设序列,相继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和大中修,提高了原有国省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完成了S12省级高速富裕至克东宝泉段、G202国道黑大公路拜明界至克北界段一级公路建设任务;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国省道改造的建设主体完成了国道绥满公路长山至甘南北出口段、省道绥化至江桥公路江桥至黑蒙界段等工程。这些项目的建成使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600.438公里,一级公路总里程达319.763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461.8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合计2382.027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66%,比十二五期增加1.55个百分点,促使全市公路路网布局更加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4.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0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969.092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减少25.962公里,减少原因为“十三五”期间大批县道提升为国省干线。全市123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通畅率100%;1260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畅,通畅率100%。我市管养的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达到17478.839公里,占我市管养农村公路里程的92.7%,比“十二五”末提高3.8个百分点;等外公路比例由“十二五末”的10.9%减少到6.37%;农村公路硬化率由“十二五”末的81.2%提高到88.88%。
  ---实施农村公路路网改善工程。继续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整体技术等级提升,保持农村公路经济节点通畅,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及红色旅游景区的衔接,加强农村路网与邮政网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实施了328.7公里农村公路路网改善工程,畅通农村公路对外运输能力。
  ---实施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十三五”末,我市已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农村公路发展基础良好。提高了农村公路网密度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发挥农村公路对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2516.2公里。
  ---实施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工程。以农村地区出行安全为基础,分批实施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改造工程,继续推进路面不足3.5米,改造为4.5米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改造项目3086.2公里。
  ---提升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完善公路安保防护设施、加强灾害处理和危桥改造力度,切实提高出行安全水平。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995.46公里,其中:国省道171.06公里、农村公路3824.4公里,提高了路网整体抗灾能力。加强危桥改造工程,重点对干线公路上四、五类桥梁、农村公路低等级桥梁改造,提高桥梁安全和耐久性。加固、改造国省干线危桥1729.66延米/61座、农村公路危桥12305.03延米/462座。
  5.客运场站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实施县级客运站21个。主要是推进旧场站的升级改造和贫困县第二客运站的建设工作,加强了运输综合服务效率的提升,促进了运输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深化交邮、交电、交农合作,依托客运场站、物流园区、邮政网点和万村千乡点、村委会,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县级物流网络节点15个、建成率100%,乡镇126处、建成率100%,村级物流网络节点1196处,完成率为95%。
  6.公路养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以《黑龙江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为指导,国省干线养护管理工作主要生产指标均完成计划任务,公路通行能力稳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市现有15个县(市)区通过纳入财政预算、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了行政经费,促进了农村公路养护生产工作。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指标超计划完成。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重点,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暨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现场会在富裕县召开,交通运输部领导对其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2018年富裕县、泰来县相继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两个县以“树典型、学模范”的方法促进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提升。
  7.交通建设扶贫成绩显著,有效支撑了民生改善
  “十三五”期,为尽快改善贫困地区交通落后面貌,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紧抓撤并建制村、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路网改善等交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贫困地区人民出行,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齐齐哈尔市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交通部门承担着全市447个贫困村8项否决性指标中通硬化道路的核查、督促、检查、指导工作。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交通扶贫建设资金、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严把工程质量建设、扎实推进贫困村通硬化路项目实施。截至2019年,全市447个贫困村全部完成通硬化路的目标任务,为贫困村百姓安全便捷出行,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交通运输基础。

  第二节 运输服务结构不断优化

  1.公路客运量下滑,货运量稳中有升
  “十三五”期,全市公路水路客运量降幅明显。2019年,公路旅客运输总量为2680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为141761万人公里,比2015年下降36%和42%;公路货物运输总量为14270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3668991万吨公里,比2015年增长32%和0.056%。(注: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公路客货运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公路客货运行业经济效益均受到不同程度下滑,2020年当期数值不做比较。)
  客运指标降幅原因一是百姓短途出行的要求日益趋向于高效、舒适、快捷的高铁客运,高铁在快捷、高效、经济特别是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并行公路客运班线造成了巨大冲击。二是百姓的长途出行则更倾向于民用航空,民用航班的加密和航行用时的快速性,再加上民航灵活的价格体制,已成了商贸人员出行的首选。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私家车保有量急速上升,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经济运行分析初步预测,高速公路私家车客运量占高速公路客运量比重高达90%左右,对中短途客运市场形成明显分流,人们的出行不再以定点定时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中短途的出行更加倾向与高效、便捷、舒适的自驾出行。四是网络约车等新业态迅速发展,“滴滴快车”,“顺风车”的出现以其收费不高,与客车票价相当,并且可以上门接送,车速快等表面的优惠使得一些旅客忽视了自身的人身安全,选择乘坐没有任何风险承担能力的网约车。这也导致公路客运客流下降的重要因素。
  公路货运方面随着我市经济发展稳定向好,与大宗市场相关的供给侧改革深入,房地产、基建、拉动了我市公路货运的复苏。“百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建筑材料运量较往年相比提升幅度较大。城市的生产生活物资货物运输呈现出需求量增加的态势,公路货运作为运输行业占比最大的运输类型,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随之上升。
  2.客运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运输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客运企业与个体经营业户116家,其中企业38家,营运客车保有量1199台;共有出租汽车企业56家,出租汽车保有量10275台,从业人员26875人。其中中心城区出租车企业21家,出租车1868台,全部为双燃料车;有各级驾培机构56家,其中,A一级1家,A二级5家;B二级3家,B三级47家,年度培训学员48214人,合格率90%;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631户,其中一类企业30户,二类企业90户,三类企业511户。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2176人。汽车综合性检测站26家,从业人员263人。
  3.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截至2020年底,全市城市公交企业24家,车辆保有量1621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辆为1517台,占公交车保有量的比例为93.5%。公交车平均运距达14.41公里,平均站距0.5公里,公交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500米覆盖率为100%;公交企业通过划拨临时用地、企业租赁等方式,组织公交企业建设集充电和停车于一体的公交充电站26处,配建充电桩309个。全市公交车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城市公交车辆升级换代,提高了公交车辆档次,群众出行更加舒适、便捷、绿色、环保,提升了城市形象。
  4.现代物流加快发展,传统货运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截至2020年底,全市经注册登记的货运站(场)经营企业共有208家,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以齐齐哈尔光明运输代理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大型物流园区与铁路部门合作发展公铁联运业务,支持一重集团发展大件运输公水联运,在甩挂运输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市道路货物运输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5.道路运输辅助服务快速发展
  截至2020底,全市有各级驾培机构56家,其中,A一级1家,A二级5家;B二级3家,B三级47家,年度培训学员48214人,合格率90%。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631户,其中一类企业30户,二类企业90户,三类企业511户。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2176人。
  第三节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一网通办”,对交通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时限压缩,将交通专线接到政府审批大厅,实现了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府行政审批大厅实现一次办理,达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路”的总目标。
  深入落实“互联网+城市公交”项目,通过新媒体即时更新路况信息、车辆到站时间、站点、线路查询等信息,乘客可以通过手机下载APP直接查到客车距乘客距离、所需时间,可使乘客根据出行需求在第一时间了解路况信息,减少百姓候车时间,大大地方便市民出行。
  第四节 运输安全工作取得实效
  制定了《齐齐哈尔市交通运输局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和10个专项应急和保障预案,建立了全市应急保通队伍、应急保障车队,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检查规范、印发了四季安全生产工作指南,开展了安全生产四大行动、隐患排查和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启动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计划,管理手段逐步规范。应急科技投入力量不断加大。“两客一危”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全面使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设立了“12328”交通运输监督服务电话,及时发布路况的安全信息;公路、道路运输信息平台建立使用,初步建设了市交通运输局应急指挥中心。
  加强路政、海事、运政管理工作。在每年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都成立交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汛期公路防汛抢险保通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全市交通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了组织到位、领导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通过认真履行职责,连年取得显著成效,依法保护了路产路权、杜绝发生水运安全事故、实现了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坚决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十三五”规划实施取得的基本经验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交通行业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齐齐哈尔市方便、快捷、高效、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主要领导始终把坚持将发展交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市各级交通部门也能够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主动担当、顽强拼搏,全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各重点项目建设都由市、县政府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把项目建设作为市、县政府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配合省厅建设北富高速公路和黑大一级公路过程中,市委将地方征地拆迁任务纳入了年度对各县的目标考评体系,为各重点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节 提高责任意识

  根据“十三五”规划中的内容和目标,市、县政府及时明确责任,分解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一推进落实,在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年度预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上,切实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制考核,真正做到明确任务、明确指标、明确质量标准、明确进度要求、明确奖罚措施。
  第三节 强化综合协调发展
  项目重在建设,贵在管养。交通部门始终把公路管理养护作为重点,着眼于建机制、重安保、提品位,坚持建设一条、管好一条、美化一条,完善管养和投入保障机制,成立管养机构,落实养护资金,加快推进标志牌、防撞墩,边沟、护坡、涵洞等生命防护设施,打造了“安全、通畅”的交通环境。坚持公路建设项目与客运场站建设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客运班线规划和停靠站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坚持以“运”为本惠民生,做到了路运一体,与客运同步、与货运联网。
  第三章 “十三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三五”期的建设与发展,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但是,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交通需求看,对照省内先进地市,我市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
  第一节 公路技术等级明显偏低

  普通国省道路网整体技术等级明显偏低,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仅为9.62%,存在大量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安保设施不完善路段,制约干线网络服务功能的发挥。普通国省道中部分重要省际、城际瓶颈路段尚未打通,对外运输通道能力欠缺,影响区域协同发展。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不高。全市农村公路等级仍较低,主要为三、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占比分别为 21.4%、57.4%和18.7%,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比重较高;无法满足农业现代机械运输的需要和村村通班车的通行需求。对于已建成多年的农村公路,受建设资金制约,老旧油路“畅返不畅”现象严重,存在安全设施不达标、标志标线不完善、桥涵改造未能同步进行、危桥数量多等问题,抗灾能力弱,安全隐患已比较突出。
  第二节 “四好农村路”创建有待加强
  随着“四好农村路”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在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县区仍对“四好农村路”相关政策领会不深,总体目标、创建标准等方面要求没有深刻领会,具体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我市大部分农村公路于“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已经进入大修期,部分县区的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通行质量。而各县区财政比较困难,对正常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不能按需要进行充分考虑,更没有能力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资金缺口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三节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矛盾突出
  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运输企业普遍存在散、弱、小的现象,运输组织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运输服务效率、水平不高。缺乏能够代表行业良好形象、引领行业集约发展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运输企业挂靠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很难有效实施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综合物流服务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缓慢。车型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程度较低,冷藏车、厢式车辆、集装箱专用车辆以及特种运输车辆发展滞后。物流园区总体上缺乏系统布局和功能要求,核心功能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客运、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等的发展水平离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有较大差距。
  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发展相对滞后。与机场、铁路站、港口结合可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货物多式联运的综合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数量还不多、功能还不完善、缺乏系统布局,乘客服务水平和货物转换效率有亟需提升。
  第四节 道路运输信息共享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发展基础薄弱,交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化服务层次较低,缺乏对管理对象的动态监管数据,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行业监管信息,也未能为各级管理部门应急事件处理及调度提供有力手段。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仍显滞后。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内容不全面、范围不广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尚未得到深入贯彻。
  第五节 运输服务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强
  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和管理基础薄弱,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行业服务和监督的机制体制不尽完善,利用科技手段监督的能力不足。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不够健全、不够统一。农村客运还缺乏统一有效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政策,尚未形成全市统一的资金支持政策。道路运输应急资金保障体系还未形成。行业服务和监督能力亟待提升。
  第六节 绿色交通理念仍需深入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时有发生。交通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的能源清洁化水平有待提升,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岸线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此外,行业节能环保监管能力仍然不足,监测统计能力薄弱,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相关监管手段缺失。

  第七节 资金矛盾突出、投融资机制有待创新
  公路发展资金筹集困难,养护管理缺乏资金保障,地方财力紧张,配套资金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实施的直接因素。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进一步创新 交通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第二篇 形势与需求
  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分析好“十四五”时期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运输需求、“十四五”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第一章 贯彻国省重大战略,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我市全面振兴带来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黑龙江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省发展实际,提出着力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旅游强省,开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十四五”时期,必须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在维护“五大安全”、打造“六个强省”、支撑“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发挥好交通运输对东北振兴、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的先行引领作用,全力开创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蓬勃发展、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第二章 建设交通强国,要求交通运输开好局起好步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交通强国的总目标,着力打造“三张交通网”,即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能力充分的干线交通网和广覆盖的基础交通网,加快建设“两个交通圈”,也就是“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便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交通强国。“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必须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的总思路、总目标、总要求、总任务、总路径,将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将《建设纲要》明确的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特别是一些具备条件、能够提升网络效率的关键工程,要提前谋划、重点推动,为交通强国远景蓝图的落地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第三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交通运输质量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交通运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载体,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现状基础来看,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从瓶颈制约发展到初步适应的阶段,但是,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高速公路网还不够完善,国省道技术等级结构偏低,农村公路、林区道路历史欠账多、道路状况差,对俄运输通道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发展模式仍然比较粗放,在保障安全、绿色、经济、舒适出行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在思想观念、管理手段、法规政策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都需要更新和加强,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推进解决,也是“十四五”期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牢牢把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提高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牢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能力质量效率,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交通运输供需的动态平衡。牢牢把握基本路径,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推动交通运输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推进交通运输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第四章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要当好先行
  做好“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工作,要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奋发有为、不辱使命,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好先行。
  深刻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交通运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基础支撑,要从畅通循环的角度把握新发展格局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我们要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扩大循环规模。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和水平,缩短循环周期。要加快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加快建立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提高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
  遵循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实现“三个转变”。要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和竞争力。要推动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核心就是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要推动交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激发技术、管理等关键要素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牢牢把握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抓好“六个着力点”。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找准补短板的主攻方向,持续强化资金保障,有效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围绕构建内提质效、外保安畅,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着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奋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着力促进高水平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三篇 发展思路
  第一章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做好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以及指标体系的专题研究,切实增强规划的方向性、指导性、约束力和牵引力,推动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振兴鹤城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第二章 发展原则
  第一节 适度超前,先行发展

  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交通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运输产业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统筹交通运输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科学安排增量,充分整合存量资源,求实效、谋长远,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按照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国、省有关政策要求,围绕规划目标,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和资金,优先保障符合战略需求、可以争取国家支持的项目。
  第二节 调整结构,转型发展
  推动交通运输服务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发展。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强化各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动交通运输综合化、一体化发展。引导交通运输与旅游、物流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动能。
  第三节 民生优先,和谐发展
  把服务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加快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第四节 安全绿色,持续发展
  把安全保障作为前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守红线思维和底线思维,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期,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畅通”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基础设施能力充分、运输服务优质高效、科技信息化先进适用、资源环境集约绿色、安全保障可靠有力、行业管理法制文明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高质量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 国省干线公路

  在充分考虑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基础上,以干线公路互联互通、打通省界断头路、国道瓶颈路、市域出口路为目标,全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到2025年,规划国省干线公路29项,其中:二级提升一级177公里,三级提升二级662公里,总投资约为116.3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市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标准自9.7%提升至10.5%,考虑特殊因素,实施后二级路总里程力争达到2800公里以上,区域所有县(市)区通一级以上公路,重点乡镇对外连接基本保持通二级以上公路。公路主干线通行更加顺畅,进一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村公路
  “十四五”期间重点提高农村路网通达深度,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发展;大力推进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到2025年,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建管养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物流体系基本完善,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作用明显。
  重点支持建设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以及农村公路提质改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联网路等建设。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70%,乡镇通三级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消除农村公路四五类危桥。
  第三节 公路养护
  到2025年,力争实现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支出纳入政府预算安排的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优良中等路率达80%以上的总体工作目标。
  第四节 道路运输
  到2025年,全市道路运输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运输结构明显优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道路运输行业对全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努力构建起一个能力充分、便捷利民、现代物流、运行高效、衔接顺畅、安全可靠、降本增效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能力充分
  预计2025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250人次、道路旅客周转量175683万人公里,完成货物运输量21789万吨、货物周转量4379800万吨公里。预计2025年底拥有营运载客汽车2000辆,营运载货汽车与牵引车15万辆、挂车2.6万台,85万吨位。预计2025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量15万人次,机动车维修业务量10万辆。
  与2020年相比,2025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9%,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总体保持或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行业发展保持稳定。
  2.便捷利民
  “十四五”末,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将得到有效推进,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100%、乡镇客运班车通车率达100%的目标。
  3.现代物流
  完善交通物流站场体系,加快传统货运站场转型升级,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综合物流功能。重点打造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三间房国际陆港、齐齐哈尔市东北亚冷链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建设。主要功能涵盖进口肉类的查验、仓储(冷藏)、肉类粗加工、货物分拨及国内公铁物流贸易、出口果蔬监管储存业务、城乡农副产品及快递零公里配送等。
  推广和应用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形成1-2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再培育1-2家左右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联盟甩挂不断发展,甩挂运输货运量占道路货运总量比重大幅提高。
  加快培育优质市场主体,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2-3家具有区域性影响力、带动性强的骨干龙头物流企业,建成1-2个中小运输物流企业联盟。
  提升运输装备现代化和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道路运输车辆厢式化、专业化比例不断提高,先进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主导、以行业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城市配送、农村物流、零担快运等重点领域,建设1-2个城市配送示范县(市),每个示范城县培育3-5家具有一定规模、实施共同配送的城市配送企业;扶持5-10家农村物流产业化运作企业,农村物流线路和客运快件运输线路覆盖全市90%以上的乡镇。
  4.运行高效
  道路货运与物流服务的整体效率全面提升。物流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全市道路货运车辆中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的比例提高到30%、20%和10%,甩挂运输的拖挂比达到1:2。
  道路客运服务的便捷性、机动性全面增强。全部客运班次的信息网上可查,所有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基本建成机动车维修质量监控及配件管理体系,机动车万车维修投诉率显著下降。以“优质服务、素质教育”为核心驾培服务体系全面形成,全市教练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5%。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化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以行业管理和公众服务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以数据交换、整合、共享为主旋律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体系,全面提高各级运管机构工作效率,全方位提升全市运管行业科学决策与公众服务水平,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5.衔接顺畅
  道路运输业继续发挥基础纽带的作用,提高自身技术经济特点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强道路货运衔接铁路、机场等枢纽站场的集疏运能力;积极处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的长途资源性运输任务,合理配置资源;逐步构建城际快速客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组成的多层次客运服务体系,综合客运枢纽数量显著提高,承担旅客集疏功能,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6.安全可靠
  “十四五”期末,全市基本建成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道路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GPS安装率达到100%,重载普通货物运输车辆GPS安装率达到100%;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到2025年全市配有应急储备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的数目比2019年末提高30%,应急运输机构和通讯制度更加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全市客运站动态视频监控安装率达100%。依托骨干运输企业,建立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机制,在抢险救灾、交通战备和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7.降本增效
  道路运输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鼓励和引导运输企业选用自重轻、承载量大、能耗低的运输车辆,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运输车辆;鼓励发展重型货车,在客源充足的线路鼓励发展大型客车降低单位燃油消耗;强化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推广节油驾驶经验,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驾培模拟器配备率达到100%,节能驾驶培训全面普及;使用排放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降低废气排放,广泛使用高质量的节油装置,降低燃料消耗水平;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倡导标准化运输、甩挂运输等方式。
  第五节 安全应急管理
  到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水平稳中下降,“平安交通”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安全应急责任更加明晰到位,监督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发展环境显著优化,保障基础更加坚实,基本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应急体系,全面适应小康社会和现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需求,有效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第四篇 发展任务
  紧密结合齐齐哈尔市交通运输发展实际,设定“十四五”目标指标时,做好具体指标的分解和细化。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长远目标,因地制宜提出兼顾引领性和可实施性的目标体系。

  第一章 建设高品质交通运输网
  以“强核心、补短板、畅瓶颈、促衔接”为重点,完善设施布局,优化网络结构。加强各方式的衔接和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构建运输方式结构合理、协同配合、衔接顺畅、布局完善、能力充分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加强省际公路互联互通,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推进自然村通公路建设,使农村公路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第一节 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国家公路网布局的调整,对我市干线公路网布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国省道网体系发生重大改变。路网调整后,我市普通国省道总规模达到了3421公里,形成了全市国省干线公路“1797”路网结构体系,暨1条城区外环线、7条南北纵线、9条东西横线和7条联络线(其中:国道8条,省道15条)组成(详见表2-1)。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干线公路连接了全市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节点和人口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覆盖了AAA级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产业园区,形成了与吉林、内蒙等相邻省份的12个普通干线公路省际出口,强化了对铁路枢纽、机场、港口及物流园区的连接,路网机动性大幅提高,在市域内构建了覆盖广泛、能力充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提供基础普遍服务的普通干线公路网络。


  随着国省公路路网调整到位,部分路段相应的技术等级偏低,无法突显国省公路的干线运输功能。结合全市国省干线公路路网结构及建设需求,优化城市六区一体化交通路网结构,提升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合理确定规模,积极谋划齐昂公路、齐扎公路升级改造,解决通行通畅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第二节 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交通运输厅会议精神,把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三年行动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统筹考虑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专项工作与“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规划有机结合,重点整治次差路段,兼顾整治较易衰减为次差等级的中等技术水平路段。动员各方面力量,高质量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确保提升工作整体效果,努力建设为民服务满意交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我市全方位振兴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第三节 农村公路建设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和网络化水平,推动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县乡路网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相邻县城之间联网路建设,推动乡镇对外公路实施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改造,实现乡镇与县城、临近国省干线之间便捷连通与快速集散。二是持续推进通村公路普惠工程,构建普惠公平的乡村基础公路网络,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三是集中攻坚安全隐患治理工程,在完成“十三五”开展的县乡公路安全排查和治理的基础上,对乡村道上剩余公路急弯陡坡等高风险路段进行安全隐患点的排查和治理;集中力量打赢全省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的攻坚战,重点推进剩余危桥、涵洞和隧道改造,提升安全通行能力。四是促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村公路服务导向,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善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公路交通条件,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1.加快提高技术等级
  截止目前,我市规划县道路网2,645.4公里,多由原有路网中的乡级公路和部分村级公路规划形成,故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是现实情况,无法起到县级公路的功能。“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方向是提高县道路网技术等级。县道路网调整后,将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进行乡村路网规划,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加大乡级公路改善工程建设。
  2.加大建制村的通畅深度
  较大自然村、特色小镇、重点产业示范区周边的运输需求仍维持增势。原有通村公路超期服役,进入大修期,进一步实施公路提质改造工程。



  3.消除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
  “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市已经完成了523座(其中61座是国省级公路县养桥梁)的危桥的加固改造工作。截至2020年底我市国省公路县养桥梁及农村公路危桥数量234座,仍处于全省高位。现有农村公路桥梁本身技术等级偏低,多是四、五类桥梁,抗风险能力弱。同时水毁桥梁、渡改桥、涵改桥等需求持续加大。“十四五”期间,需通过集中攻坚,将四五类危桥控制在较低水平,提高安全防护水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划将我市现有234座危桥彻底清除。


  第二章 提高运输服务品质
  推动客运出行便捷化、品质化。全面落实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扩大客运企业在运力投放、班次调整等方面的经营自主权,降低运输企业制度性成本。构筑连接邻近城市的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运服务通道。围绕推进城乡居民出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客运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提升城际客运多样化,提升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围绕物流“降本增效”要求,从优化运输结构,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强化枢纽站场一体衔接。以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为重点,推进枢纽站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推动信息共享,完善换乘换装设施和集疏运系统,提升综合货运枢纽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经济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重点完善交通物流站场体系,加快传统货运站场转型升级,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综合物流功能。重点打造讷河市综合客运枢纽、依安县公路客运站、齐齐哈尔国际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园(国际陆港)、齐齐哈尔市东北亚冷链物流、富拉尔基货运枢纽等14个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48.95亿元。力争到2025年,全市物流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运输结构明显优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对全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努力构建起一个能力充分、便捷利民、现代物流、运行高效、衔接顺畅、安全可靠、降本增效的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 加强客运场站建设
  “十四五”期间,将“零换乘”理念充分融入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市县级公路客运站的建设。新建及改建讷河市客运总站、依安客运站2个县级客运站。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将通过城乡客运一多体化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乡镇村客运站的利用效率,重点在加强集农村客运、邮政、快递、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站建设。


  第二节 加快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为牵引,持续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有效支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在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组织方式、完善末端配送网络等方面持续发力,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形成高效率、高水平的综合运输体系,有力支撑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大循环。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提升综合运输一体化融合水平。以“一单制”为载体,抓好规则、标准、信息等软联通,把缩短衔接时间、减少中转次数、降低衔接成本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大力促进国内外、城乡、区域、干支、方式间有机衔接起来。着力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推进运输流与物流、信息流等高度融合,确保人流、物流高效顺畅。推动降本增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各种运输服务方式间信息共享。
  支持农村物流发展。制订出台农村物流试点扶持政策,支持农村物流企业与等级货运站以及客运停靠站联合共建网络站点,积极推进农村物流三级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小件快运服务。扶持5-8家农村物流产业化农产品配送企业。支持一批城乡配送中心、农村货运站、配送网络站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推进城市配送发展。推进城市配送试点工作,通过加强车辆技术监管、健全诚信考核体系等措施,逐步培育和发展城市配送市场。会同公安、商务、邮政等部门,开展城市配送需求量调查,研究健全城市配送运力投放机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优化车辆通行管理办法、城市配送企业运营服务规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开展城市配送试点工程,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等配送模式,探索城市配送的管理方式。
  引导冷链运输健康发展。鼓励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与货运站共建,经济适用的农产品温控设施建设与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鼓励大型冷链运输企业购置节能环保的冷藏运输车辆,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
  按照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十四五”期间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库,将建设齐齐哈尔国际陆港、铁锋区物流综合产业园、富拉尔基货运枢纽站、东北亚冷链物流园区等共计14个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上述项目的建设将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节 加快提升农村客运普遍服务能力
  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提升农村客运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进程,让农民享受与市民同等质量的出行服务。农村客运班线申请公交化运营改造,由当地政府组织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使用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
  积极推动农村班线客货运输结合,打造“客货并行”通村畅乡的农村物流网络。促进农村客运班线经乡镇、建制村向村民聚集点、农村产业园区延伸,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全覆盖。按照“客货并举、电商先行、融合资源、多方受益”的原则,推进“农村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的农村物流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渠道,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第四节 着力提高旅游包车客运发展水平
  推进客运企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客运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道路客运要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功能,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支持道路客运经营者和客运站经营者因地制宜设立旅游集散中心。
  第五节 网约车纳入行业管理
  网约车平台公司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应当在我市经营服务地设立服务机构,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对网约车及驾驶员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等与网约车营运相关的行为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社会责任,维护和保障乘客、驾驶员合法权益。
  加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筹建道路信用管理信息平台,结合日常监督检查,逐步建立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收集、整理和“黑名单”制度。
  第六节 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效率
  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客运方面,进一步做好客运线路整合,根据不同线路区域、不同时间的出行需求,合理配置运力资源,降低班线客车等大运力、高能耗运输装备的空驶率;货运方面,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推广使用力度,提高信息共享覆盖面,解决物流信息不对称、货运车辆空驶率较高等问题。
  全面推广甩挂运输。甩挂运输是提高道路货运效率的有效手段,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现代交通物流企业,按照“一点两线甩挂”、“循环甩挂”、“双重甩挂”三种模式分别开展甩挂运输。
  第三章 公路养护管理再加强
  第一节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把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三年行动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努力建设为民服务满意公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可靠的公路保障。统筹考虑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专项工作与“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规划,重点整治次差路段,兼顾整治较易衰减为次差等级的中等技术水平路段,确保提升工作整体效果,实现规模效益。重点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小修工程管理,充分利用好小修资金,通过计量支付为手段,提高小修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公路沿线服务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服务区和停车区的建设,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安全出行提供优良服务设施;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加强桥梁日常巡查和检测,发现四五类桥梁,立即按四、五类桥梁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及时限速、限载或封闭交通,并积极申请立项改造;加强公路养护巡查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在“十四五”期间保障做到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第二节 农村公路公路养护管理
  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体制改革,建立管养长效机制;是加快推进各级政府主体责任的履行,逐步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推动县级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将农村公路各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安排相挂钩的考核机制;积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养护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专群结合养护运行机制,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创新养护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灵活方式引导企业参与,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
  第四章 强化科级创新智慧引领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基点,贯穿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推动交通运输全面创新。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研资金投入机制,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和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公路、智慧枢纽。
  重点建设市交通运输综合中心,实现我市交通运输监管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
  一期建设任务:整合分散、独立的子系统,实现全市交通运输检测、服务、指挥等整体效能提升。实现公交车监控图像、地理、报警等信息的综合采集、实时传送、智能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对出租车辆的行驶轨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控;包括对当前出租车在线的数量、地域分布、平均时速等统计;可宏观统计展示全市“两客一危”情况,发车次数,监测重点货运车的实时车辆数量、实时进出车辆情况信息等。
  二期建设任务:逐步完善平台综合功能建设,将建设交通政务审批、网约车、驾驶员培训等功能综合管理。交通运输指挥系统建设完成后,将结束我市没有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历史,使交通综合指挥调度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突发灾害时,通过此系统可集中指挥调度全市救灾车辆,规划出行线路,最大限度为救灾提供交通运输支持。
  第五章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提高城市绿色出行的比例;全面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持续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系统梳理并解决因理念落后造成的早期工程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强化生态环保设计,建设绿色交通廊道。
  第六章 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构建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维护行业运行安全。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治理格局;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把安全理念贯穿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安全水平。
  第一节 明确管理责任
  依法明确交通运输部门与地方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交通运输行业各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与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规范,建立完善“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不断加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力度,严格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强化警示教育和督促整改。到“十四五”末期,全市交通运输各部门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完全明晰,履职工作全面规范。
  第二节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要求,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逐步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落实人员、岗位、职责“三定”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确保交通运输应急体系运转顺畅。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及时评估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适时开展修订工作,实现预案定期更新、动态优化。
  第三节 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和动态管理,全面深化全行业重点领域企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企业(单位)本质安全水平。到“十四五”中期,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全面提档升级。
  第四节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安全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入,大力整治公路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持续开展农村公路隐患治理和危桥改造工程,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安全水平。

  第五篇 保障措施
  第一章 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
  按照“全市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由市政府牵头的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
  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所在地县区地方政府作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实施项目建设。按相关规定由省级交通相关部门作为项目的监管单位。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前部署,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度,避免因前期工作滞后影响规划实施。
  县(市)区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资金平衡和政策保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从满足群众需要、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综合考虑,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促进“十四五”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监测和评估
  第一节 强化各规划间的协调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在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中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专项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的有效衔接,共同实现发展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的总体目标。
  第二节 强化各年度任务分解
  根据不同项目重要程度、施工技术难易程度、国省资金补贴计划下达情况等因素,将重点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分解,逐年重点追踪各年度关键性指标完成情况。可根据省厅相关部署要求,在“十四五”中期,综合考虑规划项目用地审批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能力等多种因素,对规划项目进行适当增减调整。
  第三节 强化规划的动态监测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估制度,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分析,及时掌握和全面了解规划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加强沟通衔接,高质量推进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公路建设投资重点已从高速公路转向了国省道改造,普通国省道建设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受土地、环保等刚性约束限制,前期工作难度加大,任务繁重。
  1.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国省道改造类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优先保障资金、用地等要素供给,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各类重点项目建设主体要加强与发改、国土、林业、环保、城市规划、水利、文物等部门沟通衔接,用好基本农田、林地、生态红线等政策,按照简政放权、转变作风的要求,争取适当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加强与设计单位衔接,高质量完成各项设计任务。加强与工程所涉及部门间的联动,积极协调各项手续办理,保障项目建设进度。
  3.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统筹做好推进工作,加强领导,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工程建设指挥部作用,制定强有力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安排施工周期,加快推进工程前期要件审批环节,细化任务分解,强化时间节点,加大前期工作中资金、科技和人才投入,进一步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水平,强势推进国省干线重点工程早谋划早开工。加强建设质量监管,广泛开展品质工程创建,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精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打造“品质工程”。明确权责,积极做好行业内外沟通与衔接,科学、合理地安排前期工作计划。
  4.站在全局的角度,注重做好公路建设的统筹协调,就路线衔接、建设标准、建设时机等方面加强对接,做好项目实施安排,力争同步建设。

  第四章 加强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力度,落实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省专项建设基金,缓解项目资本金筹措压力。密切跟踪国家重大政策和行业发展重点、投资政策调整动向,争取将齐齐哈尔市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纳入国家规划,予以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充分利用中央振兴东北、交通扶贫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等中央资金的转移支付。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各级财政资金用于相应事权的交通发展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