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山东】济南市“十三五”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1-12 交通设施 山东
1.1“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1)公路建设养护成效显著

——公路网总规模不断增大。目前济南市基本形成了以5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14条省道为骨干,农村公路为支线的连接城乡、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截至201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04公里,比2010年增加了1493公里。公路面积密度达到160.2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15公里/百平方公里。

——养护质量和路况水平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扎实推进公路综合整治活动,深入推行危桥改造“绿色通道”制度,全力打造6个县级养护示范圈和84个乡镇养护示范圈,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

(2)场站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十二五”期间,济南西客站综合枢纽、商河客运站、章丘客运总站均投入运营。截至2015年,共有公路等级客运站39个,其中,一级站5个,二级站7个。等级货运站5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1个。

(3)内河航运前期研究工作积极推进

“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内河航运复航前期研究工作,开展了小清河、徒骇河通(复)航课题研究,编制完成《济南港总体规划(初稿)》等。目前境内主要内河包括徒骇河、黄河和小清河。由于河道断流的影响,航运设施基本闲置。

2、公路水路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1)道路运输不断完善

——客运网络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了与青岛、淄博、潍坊、聊城四市间运力整合规划,积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班线客运同城化进程,开行济齐城际公交和济莱城际快客。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章丘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开通济阳至长途汽车东站K905公交线路,打造8条城乡公交示范线路。截至2015年,济南市客运线路达到758条,其中农村客运线路302条。

——甩挂运输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甩挂运输发展,省交运集团、佳怡物流成为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力诺物流被确定为省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目前,开辟甩挂线路14条,覆盖省内大部分地市和省外重要货运集散点。

——运输规模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公路运输保持稳定发展,2015年,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663万人,同比减少1.8%;旅客周转量完成54.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4.9%。公路货运量完成20419万吨,同比增长5.5%;货运周转量完成393.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5%。

——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严格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核查和二级维护排放检测,基本淘汰营运黄标车。截至2015年底,全市营业性载客汽车达到3075辆,中高档客车比例达到92.8%,总客位达到11.7万个。全市营运性载货汽车达到9.2万辆,车辆吨位数达到了53.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12.2%和52.3%,大、中、小载货货车比例为分别为46.2%、1.8%和53.8%。

——企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底,道路客运企业达到53户,其中拥有50辆及以上客车的比例为32.1%。道路货物运输户56387户,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业户57户,拥有100辆及以上货车的业户有74户,与2010年相比增加362.5%。

——运输辅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汽车维修企业和综合性能检测站质量信誉考核,促进汽车维修、检测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了行业诚信度。截至2015年底,全市汽车维修企业共计2865家,其中,一类整车维修企业35家,二类整车维修企业666家,三类专项维修业户2164家,完成主要工作量134.7辆次。全市综合性能检测站共计11个,完成检测量合计26.6万辆次,其中维修竣工检测15.9万辆次,等级评定检测7.5万辆次,维修质量监督检测0.4万辆次,其它检测2.8万辆次。三类专项维修业户2164家,完成主要工作量134.7辆次。全市共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29930人,开展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初学培训6.6万人。

(2)水路运输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十二五”期间,水路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营业性黄河浮桥19座(其中在我市注册12座),省际货船运输企业3家,旅游客船运输企业3家,无船承运企业4家,船舶交易企业1家。拥有营业性货运船舶170艘、94260净载重吨;拥有营业性客运船舶51艘、1428客位;持证船员1600余人。2015年,完成水路客运量25万人,客运周转量9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73万吨,货运周转量14.4亿吨公里。

(3)邮政快递业发展迅速

“十二五”以来,济南市邮政快递业努力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着力优化快递行业发展环境,加大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力度,积极做好“最后一公里”便民惠民服务,实现了邮政、快递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底,济南全市共有邮政服务网点213处,其中邮政普遍服务网点204处。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781万件,位居全省第一位。

3、城市客运

“十二五”期间,我市率先出台《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成功申建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城市公交网络不断拓展,车辆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出租车行业发展迅速。

(1)公交场站设施不断完善

实现西客站公交枢纽的交接使用,建成二环西天桥立交公交停车场等四处公交场站,基本完成唐冶公交停车场、盛福公交停车场建设工作。截至2015年,市区公交场站达到93处,公交站点达到3532个,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3%。

(2)公交线路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截至2015年底,公交运营线路达到277条,总长度5389.6公里,分别比2010年增加68条和1378公里。快速公交(BRT)网络进一步拓展,线路总长度达到94.0公里,基本形成“两横四纵”BRT网络化运营布局。

(3)运力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5年,公交车辆规模达到5537辆,比2010年增加1550辆,其中天然气公交(CNG、LNG)、混合动力车、电车等绿色公交车辆共计3121辆,占总规模的56.4%,比2010年增加34.2%。

(4)公交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开辟定制公交25条,在城区主要干道构建零时公交网,覆盖了在公交走廊上运行的12条公交线路,在 90余条普通公交线路上增加K系列公交车,推出 “零时公交”、“守时公交”、“社区公交”、“定制公交”及“高峰通勤公交”等多种服务形式,全力满足市民多种形式的出行需求。

(5)出租汽车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出租汽车9699辆,其中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率达到98.5%,载客车次达到8221.1万车次,客运量达到1.64亿人次,运营里程达到8.8亿公里。

4、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1)贯彻落实安全法规

印发了《道路运输安全法规文件汇编》、《关于明确道路运输安全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安全生产诚信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2)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

健全了五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和奖惩。加强了基层基础和基本功建设,开展了演讲比赛和新安全法宣传培训,建立了安全专家库,完成了客运和危化品运输企业的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

(3)积极开展安全整治

突出道路客运、危化品运输、公路安保、水上安全等七个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开展了客运平安年、百日攻坚、安全生产月、六打六治、平安交通等七项活动,共组织各类安全检查689次,参加人员5800余人次,整改事故隐患520个,稳定了系统安全生产形势,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1)建设了“一个中心”

建成济南市交通主枢纽信息管理调度中心,实现了公路建设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城市客运管理、应急调度指挥和社会公众服务共五大功能,切实提升了济南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2)应用了“两套网络”

在全市道路运输系统推广使用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县、乡(镇)三级联网。建成了济南市交通稽查三级联网系统,实现了市局与6个县(市)区交通稽查系统的联网。

(3)完成了“三类应用”

应用了车辆技术管理服务系统,提高了对车辆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14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全部安装使用了视频监控系统,有效保障了车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应用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切实加强了对驾驶员培训学校的行业监管。

(4)开发了“四条渠道”

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公文的网上传输和批阅等基本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局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原“96596”热线号码升级为全国通用的“12328”交通运输监督服务热线,为国家首批开通城市,实现与“96660”路政热线、“96576”出租热线及出租“爱召车”自助服务系统、“96190”公交热线三条热线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96669”山东出行热线共同运行。并实现了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济南交通广播电台、济南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联动。

(5)加强信息化创新工作

自主开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实现了从报名、培训、考试到发证整个流程的规范管理。推行手机办公,公交总公司已正式启用了手机OA办公系统。另外完成手机来车预报系统建设与应用。

6、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1)强化政策引导

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出台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意见》,相继制定实施了《济南市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期)》、《关于实施“十大行动”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案》、《济南市交通运输局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等有关文件,并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2)优化运输结构

加快推广车用天然气,鼓励选用节能环保车型,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工具中的运用,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逐步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重点实施营运黄标车淘汰工程, 820辆黄标公交车、188辆黄标出租车、13578辆长途客货运黄标车已全部退出营运市场。

(3)注重科技创新

加强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等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技术研发。《汽车钣金喷涂流水线生产方式应用》项目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沥青拌合设备油改气技术”、“济南市无轨电车系统建设”和《公共汽电车运营线网设置和调整规则研究及标准制定》3个项目,2项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批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1项获交通运输部立项。

(4)成功获批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城市

2015年,我市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山东建设绿色交通省济南绿色交通城市子项目。合计获得补助资金4376万元,首批资金1955万元正在按项目进度进行拨付。绿色交通城市建设项目的申报成功,有利于推动我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纳入全国总体布局,争取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7、行业文明取得新的突破

(1)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了党的辉煌历程、“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等主题学习活动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活动。交通运输局内部综合考核工作被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推广,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总体满意度达98%以上。

(2)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策,重大事项报告,以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集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选择代表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作为行风重点整改事项,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3)大力推进行业文明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了“两保两树”、交通服务品牌建设、最美道路运输行业建设、建功立业竞赛、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礼让行动等文明创建活动,济南公交、泉城的士、微笑服务、便捷维修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交通运输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系统新增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市级青年文明号13个。

1.2 “十二五”期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十二五”期间,济南市不断理顺交通财务管理机制,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搞好资金筹措。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济南长清黄河大桥”项目是济南市第一个采用投资人招标方式实施的项目。

“十二五”期间,济南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4.9亿元,其中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3.4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8.9亿元,运输场站完成投资12.3亿元,更新改造方面完成投资16.3亿元。

与规划相比,“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强,干线公路建设目标未能实现,水路建设进度缓慢,运输服务指标未能得到很好实现。

干线公路建设不能达到目标主要是发展与资金紧缺之间的矛盾,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更加凸显。运输服务不能达到目标主要是行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对滞后。

1.4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虽然济南市综合交通运输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要求相比,还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交通运输通道能力不足、衔接不畅

一是交通运输通道不完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各地市间主要以公路为主,其它交通方式发展滞后于公路,尤其水路发展滞缓,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体系难以促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市域范围内,普通国省道跨黄河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桥梁的交通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堵车、交通中断时有发生,制约“北跨”发展。

二是枢纽综合性不强,集疏运体系欠完善。目前,济南市多数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城市公交枢纽分离,即使“在一起(在同一区域)”,也“不一体(不是同一建筑体)”。

2、运输方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公路网布局有待优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市区路网与高速路网的衔接不够顺畅,快速通道少、出入口少。济南市东部和西部、南部山区、黄河北发展不均衡,路网不完善,还存在部分断头路。国省干线整体服务能力不够,拥挤度均超过0.6,尤其是绕城西线拥挤度高达1.07,影响了过境车辆的快速通行。

二是水路运输方式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内河通航河流较少,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3、运输服务需进一步改进

一是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客运发展还未实现高效协调。货运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集装箱运输、快速货运、特种运输等高附加值运输组织方式应用比例仍然偏低,货运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完善。邮政快递服务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影响了快递服务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经营。

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运行和运输组织之间衔接不够顺畅,协同运输能力相对薄弱,联合运输发展滞后,亟待构建连续、无缝连接的一体化组织和服务系统。

4、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强化

一是绿色发展水平仍需提升。节能减排科技研发投入与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合理,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二是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有效整合和市场化开发,行业信息资源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体验尚未有效提升,个性化、多样性的信息服务与社会公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行业监管手段单一,习惯于行政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简政放权、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方式和渠道。依法行政理念尚未完全贯彻,执法水平和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交通行业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尤其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技术知识;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

5、资金、土地、环保等刚性制约不断增强

税费改革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公路建设和养护成本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枢纽场站等项目受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对社会资本吸引力较小,市场融资困难,公交场站用地存在较大缺口,制约公交线网优化提升。土地、环保等刚性制约不断增强,前期工作及建设实施难度不断加大。

6、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目前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与大部制改革的要求及交通运输管理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适应性,各方式之间尚未建立规范的沟通协调机制,在规划、建设、运营、安全应急等方面缺少联动,难以发挥综合运输的效能。

2.形势分析与需求预测

2.1形势与要求

“十三五”期,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随着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三大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省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进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也是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机遇期,是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关键期,是实施公交都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的完成期,更是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向综合、一体发展的融合期。新阶段、新形势、新变化对“十三五”期济南市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

1、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总体容量和通行能力

预计2020年济南市国内生产总值将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GDP年均增速将保持在中高档上,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必然要求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尽快完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路网总体容量和通行能力,保障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的有效提升。

2、区域互动协调发展,要求努力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和综合枢纽能力

济南市北连京津冀经济圈,南接长三角城市群,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中原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对外开放和外向经济潜力巨大。随着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过境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因此,济南市应进一步发挥交通先导引领作用,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枢纽建设,强化济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不断聚集迈进,要求济南市发挥省会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领航能力

完善城际交通网,做大做强省会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实现联动发展,打造山东省中西部崛起的战略平台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需要提升和放大济南市作为山东省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效应,以济南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通一体化。

4、“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目标,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保障支撑能力

2015年6月王文涛书记提出了“打造全国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的战略目标。打造区域经济中心,提升济南市在区域内的经济首位度,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撑与协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聚集、融合金融行业,需要借助济南市交通区位辐射、吸引的优势,精细布局金融行业,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撑;打造区域物流中心,需要借助于济南市全国公路主枢纽、铁路枢纽、全国物流节点城市以及物流园区一级试点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速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依靠智慧交通的引领带动作用。

5、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保障与先行引导作用

济南市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县域次中心城市为支撑,以中心镇和一般镇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四级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形成“中部集聚南北优化两翼展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济南市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这就要求优化大城市交通模式,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一体化,积极推行“公交优先”政策,促进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推进城市及城市近郊公共客运一体化。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推进常规公交的延伸以及农村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促进城市(包括近郊)和农村偏远地区公共客运服务的均等化。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要求切实增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要求切实增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济南市努力创建公交都市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全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落实公交优先,全方位集约节约运输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特别是要有效引导运输需求,强化结构性节能减排。

7、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交通行业与互联网深度渗透融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互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牢牢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推进政企合作模式的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科技示范工作;积极用好大数据技术来支撑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决策;有序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国家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工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交通”新模式发展。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促进各类技术与业态的突破发展。

8、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依法治国,要求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更进一步的系统部署,明确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理顺职责关系,推动行业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运输市场公平转变,形成权界清晰、结构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交通运输政府部门机构和职能体系,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水平。

2.2需求预测

1、运输需求总量预测

根据未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在对济南市交通出行结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济南市域中各运输方式发展趋势以及各运输方式之间交通需求转移关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全社会的运输量。预测到2020年全社会客运量将达到8000万人,年增长率为1.8%;货运量将达到25700万吨,年增长率为4.2%。

2、运输结构预测

根据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分析,结合济南市历年运输结构变化趋势,参考山东省运输结构发展规律,预测济南市“十三五”时期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预测到2020年公路客运量为3500万人,年下降率为0.9%,分担率由49.8%下降为43.5%;货运量为24500万吨,年增长率为3.7%,分担率由97.2%下降为96.6%。预测济南市水路发展迅速,水路客运量到2020年将达到45万人;货运量达到60万吨,分担率由0.6%下降为0.2%。预测结果如表2-2、表2-3所示。

3.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和“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发展目标,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主题,以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输服务、提升治理能力,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服务,为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基本原则

1、坚持适度超前,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十三五”期是济南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成网、发挥规模效益的关键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交通建设长期保持高位运行,在进行经济社会“新常态”之后,将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利用好这一契机,可以着力解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管理方式不精细等问题,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优化交通网络衔接,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2、坚持创新驱动,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济南市交通运输经过多年发展,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逐渐凸显,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统领“十三五”期交通运输工作,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个方面,把改革作为“十三五”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作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3、坚持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十三五”期要充分体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必须有所突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凡是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比如,在运输装备领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尽量只予以必要的政策引导。在政府主导的领域,比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应急保障等方面,要加强管控。

4、坚持统筹协调,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实施一批关系全局、现实亟需、带动性强的重大交通建设工程,也要推进一批加强运输方式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也要落实一批对提质增效升级、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有效管用的重大政策。

5、坚持远近结合,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必须立足脚下、面向未来,既考虑今后五年,也考虑远景发展,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针对当前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约束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针对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事关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要超前谋划,做好政策储备,提出制度安排,明确战略举措。

3.3综合交通网布局规划

规划布局“一纵一横”两大通道,分别为京沪通道和济青通道,主要由高速铁路、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组成,作为承担济南市区际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运输走廊,依靠两条纵贯南北、东西的大通道,将济南市打造成山东省的中心城。促进济南市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中


3.4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济南市继续全面推进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绿色交通城市、公交都市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综合运输服务优质高效、科技信息化先进适用、资源环境集约绿色、安全保障可靠有力、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切实发挥好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

基础设施:到202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3708公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形成“1小时交通圈”,建成市域“一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道路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所有建制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公路路面质量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小清河济南段复航工程,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形成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一体、养护水平全省领先的基础设施网络。

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到2020年,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的城际客运网络全覆盖,城市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60%以上,构建以快速公共交通(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城市交通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所有建制村基本通客运班车,镇村公交全覆盖。

中的货运枢纽和桥头堡地位更加突出,货运企业更加集约化,运输装备技术更加先进,运力结构更趋优化,邮政快递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支撑有力、管理规范”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安全运营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各领域全过程深度应用,公众出行信息化智能化服务、货运与物流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利用取得更大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保障有力、应急反应迅速、科技信息化先进适用、资源环境集约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

依法监管服务水平:到2020年,人才素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法治能力显著增强。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成公众满意、事权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行高效、法制保障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3.5发展战略

济南市交通运输发展既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在新常态下推进济南市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需要坚持“五个更加”。

更加注重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国家正在实施“4+3”国家战略,全省正在全力推进“两区一圈一带”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济南市正在实施“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要充分认识这些战略在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把握重大战略给交通运输带来的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实化抓手,细化措施,做到规划落地,项目、政策、资金要“三个跟上”,使济南市更好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中,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能力。

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要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发展短板,重点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加快“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建设,加快内河航道建设,让“短板”尽快长起来。二是优化运输组织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多式联运为载体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三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依靠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要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要围绕“四个交通”目标,把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主战场,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

更加注重行业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三个责任重于泰山”思想,狠抓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自觉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融资模式,拓展筹融资渠道,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优化存量债务结构,化解交通债务风险。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确保行业形势总体稳定。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积极推进服务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创新,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服务体系,提供更多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服务需求。要用更大力度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济南市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特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努力构建公众便捷出行服务体系和现代货运与物流服务体系“两个体系”,着力提升行业依法监管服务水平“一个水平”。

4.1加快发展“四个交通”

1、加快发展综合交通

“十三五”时期是各种运输方式加快成网的关键阶段,要提升完善公路水路网络,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统筹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发展,加强各方式间有效衔接等。

(1)提升完善公路水路网络,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公路。一是完善高速公路布局,全力推动青兰高速济南段、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济南段、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济南段、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济南段、京沪高速唐王至埠村段、济南机场至高青高速公路济南段、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济南段等高速公路建设,提升“一纵一横”区际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满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高密度大流量的城际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需求,推动济乐高速南延等,加强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衔接。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的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间共完成高速公路新建及改扩建238公里。二是加快建设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二环东路南延)、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二环南路东延),新建章济黄河大桥、加快推进黄河一桥改造。三是全面推进普通国省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优化提升普通国省道通行能力,完成G220东深线长清绕城段、S102济青线章丘绕城段、S105济聊线济广高速至长清黄河大桥段、S248盐济线商河绕城段、G340东子线商河绕城段、G105京澳线、G220东深线平阴绕城段等穿城镇路段改造工作,打通S105济聊线长清黄河大桥、G104京福线济南德州界至大桥镇段、S101济德线槐荫区京台高速至济齐黄河大桥段、S242台莱线章丘文祖至章丘莱芜界段、G220东郑线平阴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G220东郑线长清陈庄至长清平阴界段等断头路、瓶颈路段。“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普通国省道新改建162公里。四是继续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提升农村公路网络等级水平,打造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十三五”期间共建设1100公里,改造提升331公里,改建扶贫道路210公里,危桥改造加固50座左右,治理安全隐患重点路段4051公里。五是推进军地基础设施建设融合,重点建设5条国防道路和交通战备训练基地。六是结合年度养护检测数据,综合考虑未来需求,及时组织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加强日常养护管理,跟进小修保养及预防性养护,保持公路设施良好的技术状况。

——水路。积极推动小清河复航工程和徒骇河通航工程,加快航道建设和专业化、规模化内河港区建设,全面提升内河水运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济南历城和章丘两个港区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浮桥设施更新改造步伐,确保车辆、行人通行安全,满足黄河两岸群众往来交通需求。配合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在确保行业稳定的前提下,组织实施相邻浮桥的撤销工作。

(2)加强客运枢纽建设,统筹货运枢纽发展

——客运枢纽场站。加快公路客运站、城市公交(含轨道交通)站场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重点新建改造济南火车站北广场综合客运枢纽、济南东客站综合客运枢纽、济南国际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济南十六里河综合客运枢纽、济南大学城客运站、长清客运站、济阳崔寨客运站等项目。积极推进辛西路交通枢纽、东八里洼枢纽等储备项目。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建设候车厅等基础设施450个左右。

——货运枢纽场站。重点推进济南传化泉胜公路港项目、济南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园、济南零点物流港项目、山东佳怡国际物流园区、董家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同时,将山东盖世济北国际物流园、山东高速机场物流园区(遥墙空港物流中心)、越海济南航空物流基地、山东高速济南物流港、山东捷瑞物流园、山东现代航仓物流园等作为储备项目。此外,以农村客货运站场为依托,建设农村货运物流站点,服务农业的产业升级和农村居民生活。

加快发展平安交通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把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来抓。坚持预防为主,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安全监管、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上来。坚持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面加强安全工作,确保交通运输的持续稳定。

(1)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标准、机制,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日常安全运营的深度融合。完善公路运输日常监控系统及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网络,特大型桥梁、隧道实现100%定期健康监测。深化道路水路客运、危险品运输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强化责任追究,严肃追究事故责任,推广使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确保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和我市经济稳定发展。

(2)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加强安全预警,做好安全信息和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及时发布预防预警信息,做好特殊情况下的预警防范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事故预防预控,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消灭事故隐患。三是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汇编成册。四是加大投入,做到作业现场监控全覆盖,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五是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继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领导班子“一岗双责”,形成安全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监管部门重点抓的安全管理格局。二是明确安全责任目标。形成以目标责任状为依据,以检查考核为手段,以全员为网络的安全责任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实现指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活力层层激活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考核对象覆盖全员化,考核内容具体化,考核结果实效化。

(4)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加强与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沟通,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车载显示屏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集中展示典型经验,弘扬安全生产文化,树立“平安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品牌;组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六个一”活动,即建设一批安全文化建设阵地,培养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发掘一批安全文化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推广一批安全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一批以安全文化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推广一批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

3、加快发展智慧交通

坚持面向应用、统筹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大力发展智慧交通,部署“互联网+交通”工作,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理念与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实现交通运输组织智能化、管理服务高效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

(1)强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

——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平台。以数据交换、处理为核心,充分考虑数据源层及其开放性和扩展性,建立涵盖公路、铁路、民航、气象、旅游等的动态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联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基于济南市现已建立的交通数据中心,建设综合运输服务协调支持信息系统平台。

——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管。重点跟踪监测“两客一危”车辆、重点营运货车、“四客一危”船舶和交通运输执法装备等载运工具的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达到全市运输市场视频整合的要求。

——交通运输业务监管。完善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与养护系统,推动全市交通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完善交通建设市场、运输市场信誉管理系统,加强建设市场、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市级执法机构及县级交管所联网治超,实现执法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管理和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公开服务。

(2)深化交通运输业务应用

——公路管理。推进公路路网数据采集,完善公路基础数据,实现公路智能检测、路网信息自动采集、公路养护信息智能采集,提高公路智能处理能力。配合省厅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推动综合政务管理平台、机电设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日常养护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业务系统在公路行业应用普及,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道路运输。配合省厅对现有的运政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整合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的业务流程。按照部省要求推动IC道路运输证、IC卡从业资格证在全市的推广普及。

——城市公共交通。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试点成果。完善公交企业应用平台,建设统一的公交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完善公交行业管理系统,满足行业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需求。完善公交综合监控与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公交运行状况日常监控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公交资源协同调度。完善公交行业决策分析系统,为公交行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

(3)推动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应用

——公众出行。整合铁路、航空、公路、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高速及城市路况等交通信息,构建济南综合运输服务云,建设“泉城通”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为公众提供出行方案。配合省厅推进电子客票系统建设,支持网上购票和电话购票等多种形式,实现二级以上客运场站远程售票和网上售票。配合省厅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公交一卡通,建立统一的公交票务客运清(结)算中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实现公交票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物流服务平台。积极鼓励交通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3G等技术,发展规模化交通物流园区、中心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配合省厅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组织化、开放性、高效能的公共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交通物流信息化水平。

——政务服务。全面梳理交通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以政务公开、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为重点,以门户网站和服务热线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进交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4、加快发展绿色交通

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绿色交通城市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济南市创建绿色交通城市实施方案(2015—2018年)》,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调整运输网络布局,优化运力结构,全面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新能源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着力推进《绿色城市实施方案》批复的69个子项目和甩挂运输示范工程,力争初步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如期完成绿色交通城市建设任务。

(1)加快健全绿色交通运输管理能力

——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与监测考核体系。在现有行业能耗统计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体系,碳排放统计指标及相应统计、核算制度,稳步推进能耗在线监测机制及数据库平台建设,加强交通环境统计平台和监测网络建设。

——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市场机制运用。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鼓励采用租赁代购模式推进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应用。加快培育节能减排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市场。深化专项行动,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实施清洁发展项目。

(2)建设绿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实施公路生态林带建设。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及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公路两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沿路建设生态隔离带和防护林带,对已新改建完成的高速公路、国省道以及重要县乡公路进行绿化提升。

——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查,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优化设计,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耕地占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用地的综合立体开发。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节约集约利用交通通道线位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制度。

(3)推广应用绿色交通节能减排新技术

——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辆。鼓励选用节能环保车型,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站(桩)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按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立足车辆源头,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关,从控制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入手,强化考核评价和车辆准入退出机制,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及设备。推广应用客运接驳、绿色照明、变频技术等绿色节能减排技术。强化汽车性能检测管理,推广子午线轮胎、安装导流板等汽车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推广绿色维修等先进技术,提高维修质量。

4.2努力构建“两个体系”

1、努力构建公众便捷出行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公路水路客运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求为中心,努力发展更加快捷舒适的城际客运,着力打造“公交都市”,不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推进道路客运经营运集约化,积极拓展道路客运业务,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良性发展,大力发展水路旅游客运,促进汽车维修检测和驾驶员培训行业有序发展。

(1)发展更加快捷舒适的城际客运

——优化道路长途客运资源配置。加快班线客运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重点改造现有胶济铁路沿线济南至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对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不再新增运力,对与铁路平行的客运班线新增运力进行严格控制、科学论证,重点开发由于铁路提速而减少的停车点之间的中短途客运。

——发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快客网络。大力推进济南市至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周边城市的城际快客。打破地域限制,推动“1+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际快客与城市公交的IC卡通用,更好的方便群众出行。逐步对城际快客减免公路、桥梁等通行费,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同城化进程。

——推进城际班线公交化改造。在已有济南—章丘、济阳、齐河等城际公交的基础上,探索济南至临邑等地城际班线公交化改造。创新城际公交发展机制,建立和完善跨区的城际公交协调机制,统筹建设城际、区间专用候车亭和招呼站,充分利用现有站场和站点资源。

(2)进一步打造“公交都市”

——加强枢纽场站建设。重点建设20个公交场站建设项目,其中包括黄岗、省立医院东院等9个换乘枢纽,二环西路、泺口等6个公交停车场、白马山啤酒厂等3个公交首末站,孙村、西客站2个公交维修基地,其中省立医院东院公交换乘枢纽、高新区实训基地公交换乘枢纽以及盛福花园公交首末站等均安置在高新区周边,支撑济南市打造成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实施公交场站综合开发。以解放路、舜耕路、辛西路、全福立交四处现有公交场站作为试点,进行综合开发,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加快推进现代无轨电车系统建设。重点推进“五环九射”的现代无轨电车网络建设工程、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工程、供电设施建设工程、车辆采购工程等。

——提升公交车辆装备水平。“十三五”期间计划淘汰车辆1210辆,购置车辆4000辆,其中,采购双源无轨电车1361辆、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2639辆。至“十三五”末,空调车比例达到70%。

——加强加气站建设,提高燃料供应保障能力。在梁二、十里河等13处公交停车场内分别建设撬装式LNG加气站;新建长清、北孟家、郑店、西客站、魏家5座L/CNG标准站。

——拓展常规公交服务领域。一是在现有城市公交网络的基础上,依托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的公交专用道,构建快速直达性强的公共交通高峰通勤网络,实现长距离出行的快速通达。二是开通大型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通勤班车,构建通勤公交快线网。三是利用市区次干路、支路网络及城乡公路建设,结合道路微循环系统打造,构建社区公交支线微循环网络,提高公交线网的可达性。四是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探索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服务新模式,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提升公交行业管理水平。一是按照集团化发展思路,实施公交企业内部改革,将有公益性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等主要业务与市场化运作的辅助性业务分离,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公交企业成本规制及补贴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的落实,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及考核机制。三是建立公交票制票价定期调整机制,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3)不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建立农村客运二级运输网络,从各乡镇、村到主城区的第一级运输网络,从主城区到市区的第二级运输网络,实现二级运输网络的无缝对接。

——做好章丘“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工作,研究推广其它县、区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的公车公营模式,推进全市各县(市)区城乡客运一体化、集约化改造,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车公营、群众受益”的工作原则,坚持“三公三统”的基本经验,鼓励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优化配置城乡结合部的客运资源,公交和班线客运实行站场共用,完成济南至长清、济阳、章丘等周边县(市、区)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

(4)推进道路客运经营运集约化

通过收购、经营期满退出等多种方式,努力推进融资承包车辆集约化改造,力争全市道路客运车辆集约化率提高到50%;通过退出、兼并、重组等方式,整顿同线路客运经营主体,力争同一条线路一个经营主体,维护道路班线客运运营安全与市场秩序。

(5)积极拓展道路客运业务

充分发挥道路运输机动灵活、覆盖面广和“门到门”的优势,积极开拓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精品班线、机场快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运输效率高、附加值高的客运业务,进一步丰富道路客运服务品种,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6)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服务衔接。强化道路客运衔接铁路、机场等枢纽、港站的集疏运功能,加快完善道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科学安排班次密度。促进道路班线客运与铁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客运方式的有效对接,积极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充分利用道路班线客运资源,运输邮政包裹快件,加强与邮政网络的协调与融合。

(7)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考核力度,以考核促管理、促服务质量,以考核结果决定企业经营权规模。完善动态的经营权管理办法,制定激励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奖励措施。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完善、更新《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行业管理所需的规范性文件。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出租车综合服务区、候客点或专用通道等配套设施建设。配合物价部门,科学制定实施出租汽车运价调整机制。试行无障碍出租车、约租车等,满足市民不同层面的出行需求。深入探讨研究出租市场管理调整改革的新思路,推进出租车市场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8)大力发展水路旅游客运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情况,大力发展舒适性好、安全性高的新型旅游客船,开辟增加新的水运旅游航线。

(9)促进汽车维修检测和驾驶员培训行业有序发展

——宣贯国标《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规范许可程序,严格资质管理。将汽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证核发由原先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妥善做好企业经营许可与工商登记执照发放的衔接。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汽车维修救援组织结构,构建一体化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加强入网维修企业管理,强化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打造一批市民信得过的“诚信金牌” 汽车维修企业。

2、努力构建现代货运与物流服务体系

围绕济南市打造“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市场主导与行政引导双管齐下,促进货运与物流方式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推广更加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加快优化货运车型结构,着力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加快推进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发展,完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推动传统货运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打造经济高效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货运与物流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新型货运组织方式

大力发展各种专用运输、鲜活农产品及高附加值货物直达运输,加快发展定班定线的货物运输、厢式运输和汽车列车运输、集装箱运输、保鲜或冷链运输。道路货运主动对接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推动实施区域内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联通。加强多式联运设施设备、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推动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促进甩挂运输发展,加强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督导,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2)加快优化货运车型结构

推进车型标准化改造,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技术标准和综合性能检测标准,加快发展标准化程度高、自重轻、承载量大、安全性能好和能耗低的货运车辆,推进货运车辆大型化、厢式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内河船型的升级化改造,推广LNG等新能源船舶,引导内河航运企业发展绿色船舶。

(3)着力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传统货运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对符合资质条件的大型运输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增设经营网点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联盟发展,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盟在站场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运输装备更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范货运中介经营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货运代理、无车承运人等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货运中介对物流资源的整合作用。

(4)加快建设农村物流网络

依托章丘农村物流试点县的带动作用,续推进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市、区)的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县级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形成以县级农村物流站点为核心,以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的点状辐射式农村物流站点网络。积极引导小件快递物流与农村客运班线结合,鼓励运输企业和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连锁配送业务,支持农村物流发展。

(5)完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

大力鼓励发展快递物流业。加强与邮政、公安等部门的协调,放开快递物流企业在大型城市中心区设立配送和营业网点;鼓励快递企业使用物流专用车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配送车辆的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等问题;继续支持道路发展快件货运业务,加快行业整合力度,推行专业物流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培育全国性快递物流企业,对其申请各种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和构建企业自身的综合运输体系提供便利,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快递服务。

4.3着力提升“一个水平”

推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方法向多元、民主、互动转型,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变革。以提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素养为根本,以加强法治能力建设为基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着力提升济南市交通运输行业依法监管服务水平。

(1)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有效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交通人才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行业人才资源库。加强与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交流,建立经常性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积极抓好行业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青年文明号、诚信驾校、规范化驾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提升行业文明形象。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文化品牌,增强行业文化软实力。组织实施“凡人善举、一路有爱”、“最美运管人”、“最美教练员”和“最美汽修工”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2)提升交通运输法治能力

——强化法治交通建设保障。制订出台一批与上位法相配套,交通运输发展和管理亟需的规范性文件。修订或取消阻碍改革发展的法规制度或部分内容。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正规化建设,推进交通运输部门执法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的法定化和规范化。

——加快推动行政审批管理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创造更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全面履行部门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切实加强执法建设,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深化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完善行政执法服务大厅,坚决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资格管理制度。稳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切实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积极推进基层执法站所“三基三化”建设,夯实行政执法基层基础。全面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交通执法行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趋利执法等问题。扎实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作风专项整治,加强教育培训、比武练兵、制度建设和执法督查。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全面正确履行交通运输职能。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更为综合、更为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加快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和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鼓励PPP等投融资合作模式的产生发展,建立健全购买服务的标准、招投标和监督评估制度,加快形成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

5.资金需求和筹措

“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建设资金总需求约为643.3亿元,需申请部、省补助资金约82.1亿元,本市财政投入约101.4亿元,社会资本约459.8亿元。

1.公路方面

公路方面全市预计总投资465亿元,拟申请部、省补助资金约50.6亿元,本市财政投入约57亿元,其他为社会投资约357.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约289亿元,普通国省道投资约69.3亿元(其中,新改建投资47.1亿元,大中修、日常养护及安保危桥等其他投资22.2亿元),其它重点项目投资约79.4亿元,农村公路投资约27.3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和拓宽改造投资14.4亿元,小修保养及日常养护等其他投资12.9亿元。

2.水路方面

全市水路方面建设预计总投资12.7亿元,其中,拟申请部补助资金3.5亿元,省补助资金2.8亿元,本市投资6.4亿元。

3.客货运枢纽建设方面

全市客货运枢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8亿元,拟申请部、省补助资金约5.7亿元,本市财政投入约1.5亿元,其他为社会投资约70.8亿元。

4.“公交都市”建设方面

全市“公交都市”建设预计总投资为78.43亿元。其中场站建设投资18.48亿元,无轨电车系统建设投资30亿元,公交车辆购置投资28.2亿元,加气站建设0.97亿元,公交充电设施建设0.78亿元。拟申请部、省补助资金约18.2亿元,本市财政投入约34.1亿元,社会投入26.1亿元。

5. 信息化建设方面

全市信息化建设预计总投资为3.3亿元,拟申请部、省补助资金约0.9亿元,本市财政投入约2.4亿元。

6. 绿色交通城市创建方面

全市绿色交通城市创建预计总投资为5.9亿元(扣除与其它方面重合部分),拟申请部、省补助资金约0.4亿元,社会投资约5.5亿元。

6.实施效果

通过五年的建设,济南市交通运输行业在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标准、服务水平、可持续治理能力等方面将得到显著改善,强力发挥交通融合、聚焦、辐射的能力,支撑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发展战略,提升济南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能力。

1、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658公里,新增约554公里;公路网密度由2015年的160.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至167.2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区公交车辆万人拥有标台数由2015的17.8达到20。

2、技术标准显著提升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由2015年的94.4%提升至96.5%,除南部山区部分路段三级外,其余均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占比由2015年的17.6%提升至20%。

3、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城市公交出行占及机动化出行比例由2015的42%达到60%,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目标。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安全、环保、智能、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更加突出,新标准、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支持保障系统不断趋于完善。

7.保障措施

7.1加强组织保障

(1)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

“十三五”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是济南市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明确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结合部门职能落实好规划中的相关任务,把规划与关键计划、行动计划及年度计划结合起来,使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2)适应“综合运输体系”新格局发展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既面临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等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资金、体制、环境约束等方面的挑战,要抓住机遇,转变济南市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开拓,主动作为,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十三五”交通工作再创新佳绩。

(3)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建立考核监督机制,统筹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进度安排,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

7.2强化政策引导

(1)完善行业法制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建设,以及交通部交通法规制度建设,结合济南市法规制度的实际情况,以现有法规体系为基础,对法律依据不足、与时代发展不符、在实际操作中有待完善的法规,积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相应地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完善济南市交通法规体系提供支持。

(2)落实各项政策法规

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理顺资产管理关系,打破行业垄断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和积极性,全面落实《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办法》、《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实施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济南市农村公路条例》,加大对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公交都市优先发展公交的举措,全面落实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的意见》、《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积极争取将《济南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列入地方立法计划。全面落实《道路运输安全法规文件汇编》、《关于明确道路运输安全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落实《济南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济南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工作规范》。

7.3拓宽融资渠道

(1)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部、省、市等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

对特许经营的经济收益相对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运作,积极推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扩大项目直接融资的份额。制定吸引各方资金进入交通领域的政策,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通过经营权转让等方式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促进交通建设滚动发展创新济南市交通运输行业投融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项目,分别采取BT、BOT、TOT、PPP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项目模式的运用,撬动社会资本,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支持交通运输重点项目的建设。

(3)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

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效益和监管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管理,健全债务风险监管制度,确保示范项目支持资金及时到位。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引导作用,规范财政资金运作模式,对项目申报、程序、资金支付、验收、评审、绩效评价等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建设投入资金的高效使用。

7.4强化土地保障

严格执行用地政策和用地标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资源共享、通道线路集中布局和土地空间综合利用,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机制,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根据建设发展目标的用地需求和规划的实施进程,合理统筹平衡各阶段的用地指标,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持续稳定和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调整优化。

全力做好项目建设涉及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主动化解项目政策处理中的各项矛盾,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