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山东】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1-12 交通设施 山东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结合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青岛市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推动青岛市交通运输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规划引领,全面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总体发展格局

  结合国家、交通运输部及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青岛市近年来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方面投入逐步加大,意识显著增强,组织机构日益健全,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标准、安全、制度体系逐步建立。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及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要求,将信息化纳入交通运输发展总体部署和战略重点,通过开展交通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协调指导相关工作推进。完成了《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方案编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整体思路、关键领域、重点任务、阶段目标等。完成了《青岛市“互联网+”便捷交通实施方案》的编制,力争在行业治理、公众服务、协同创新、标准规范、政策保障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助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

  (2)信息化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按照 “规范运作、安全保密”的原则,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责任制,印发了《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的意见》,对网络信息安全各项制度进行了梳理,重点抓好了安全责任制、应急预案、信息发布审核等制度的落实。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认真履行网络安全保障职责。制定《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网站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计算机网路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2.平台建设,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青岛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于2014年12月29日投入试运行,已完成了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监测中心、骨干传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应急调度处置系统、视频综合管理平台、移动执法终端系统等基础平台搭建,接入了全市公路、船舶、港口、铁路、航空、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等20余类动静态数据,目前正在深入实施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工程及监测预警与协调联动、安全监督与应急处置、行业监管与决策支持,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四大应用平台建设。在促进综合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协同管理、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实质性作用,中心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惠民工程、交通行业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3.业务驱动,持续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

  (1)公路信息化

  搭建了公路业务专网,实现省、市两级联网。统一应用了山东省公路养护会计管理系统、山东公路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山东省路政管理系统和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了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管理系统(网络版)、网上行政处罚平台、青岛市公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96660路政服务平台以及网络版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等。实现了高速公路收费站、路桥收费站等通行费征收业务的网络化管理。“青岛市公路管理局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项目已通过施工图评审,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逐步建立具有“高效路网监测、灵活应急指挥、科学业务管理、完善信息服务”特征的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全面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自主研发的“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自2012年启用以来已在我市交通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高速公路管理处已建成覆盖全处385公里高速公路、1个机关、8个分处、24个收费站的千兆以太网办公网络,开发了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综合信息业务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和车辆GPS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在路网监测方面建成全程监控系统,已实现1公里1台摄像机的高密度监控。2014年9月底,高速出行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用户可通过96586热线、“青岛高速96586”微信,“青岛高速96586”新浪微博、可变信息情报板等8种渠道获得及时准确的高速公路路况信息。已建设高速公路收费专网,实现了与省高速公路收费结算中心、省高速公路路况信息发布系统、联网稽查系统等省级系统联网。

  (2)港航物流信息化

  “青岛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项目工可获市发改委批复(青发改能交函[2016]50号),将通过建立适应于多平台、多终端的全方位操作、查询、管理平台,提高港航系统安全工作监管能力和效率,实现对港航系统全方位动态监管,保障港航企业安全运行。“青岛市近海船舶综合管理系统”项目进入施工后期阶段,该项目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市客船及摩托艇等近海船舶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管理调度。“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项目建议书获市发改委批复,将面向青岛航运产业相关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电子交易服务和基础保障工作,实现航运物流信息资源交换共享,规范青岛航运物流市场、提升青岛航运产业整体效率,促进传统航运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型。

  港口作业智能化、自动化。在集装箱业务方面,建成集装箱无人闸口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码头的自动化水平;建设集卡和轮胎吊的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建设集装箱码头智能配载系统,形成更加完善的船舶积载策略,促进了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优化,减少集装箱码头配载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码头作业的一屏集中展示,通过作业节点的有效控制,提高了码头综合作业效率。在散杂货业务方面,建设散杂货码头生产与计费管控系统,实现对散杂货码头业务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建设汽车疏运子系统,提高了港口疏运能力;建设虚拟可视化、一体化、精细化的董家口散货智能堆场管理系统,提高车辆货物装载精度控制,有效减少了二次加载或减载;构建了远程可视化理货的新业务模式,提高了理货公正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港口物流及电子商务服务多元化、网络化。建设了青岛港网上营业厅,为口岸物流客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建设集疏港智能运营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前湾港区集疏港业务的统一资源和统一管理,打造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商业运营模式;建设青岛港干散货物流配送平台,推动线上和线下干散货物流业务的结合,实现干散货业务物流链各方的共赢;打造网上订舱平台,为货主、货代减少订舱中间环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订舱效率,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互联网订舱服务。

  (3)道路运输信息化

  按照行业管理业务需求逐步建立了不同的业务管理平台,涵盖了道路运输管理的业务需求,主要有运政信息管理平台、驾培管理平台、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行政执法平台、机动车维修行业联网信息监控平台、GPS监控平台和运管局网站等。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多个平台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汇总、分析业务数据,使管理者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行业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行业管理工作中赖以支撑的技术手段。

  升级“运政系统整合与稽查联网项目”,完善运政系统数据库。利用驾驶员诚信考核系统对全市营业性驾驶员进行诚信考核。实现对运政系统软件功能的完善、运政信息的整合、车辆技术管理无纸化以及实现移动联网稽查的目标。并与“青岛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督系统”联网运行,通过两大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双向互动,使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覆盖青岛市运政与稽查管理业务。实现了机动车维修行业联网监控,真正从源头上遏制维修企业敷衍或不检测等行为,杜绝了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中的漏洞。利用“两客一危”营运车辆GPS监控平台,全方位实现对“两客一危”车辆的有效监控。研发利用“监控人员督查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监控人员在线情况巡查。

  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2012年青岛市被确定为交通运输部“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行业数据资源、行业监控指挥、电召服务”三大中心及“运行监控与指挥调度、电召服务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评、综合运行分析等”七大系统。与此同时,继2014年12月我市成为全国第一家被交通运输部授权使用全国统一电召号码95128的城市后,2015年6月我市又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95128号码互联互通工作的城市,受到交通运输部信息中心的肯定。此外,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交通运输部“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第二批试点城市”,获得交通运输部补贴资金12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实施工作。

  公交集团公司在2014年底实现了4600余部,210多条营运线路的智能调度全覆盖;“青岛公交查询”APP的上线,为公众出行提供查询车辆的实时位置、上下行方向等信息,目前每天上线查询次数已达150万次,极大方便了乘客合理安排出行方案,减少了乘客的在站等待时间。交运集团“交运行”、“长途汽车售票”、“温馨巴士查询”三个APP的上线,用户可随时享受到定制公交、城乡公交实时查询以及长途汽车购票等多样化的便民服务,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体验。

  (4)民航信息化

  以全面建成“智慧机场”为目标,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现场安全运行的大运控系统,实现大运控与CDM系统、GIS定位系统、生产统计分析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的互联互通。开通快捷通关,简化商务,缩短旅客值机、安检时间。推进青岛新机场地面交通运营系统,实现全局指挥、高效调度与控制、突发事件处置、动态客流分析等功能;搭建机场GTC、航站楼、物流园的智能导航系统,形成机场全流程的信息服务。建成机场客户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系统为旅客和货主提供航班信息、综合交通信息、物流信息、机场实时信息等服务,提升青岛机场的整体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

  (5)一卡通建设

  “琴岛通”实现了“一卡多用、方便快捷”的建设目标。自2010年3月31日正式发卡截止到2015年9月30日,累计发卡466万张,日交易量200多万笔。应用领域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公交车、9500台出租车、胶州湾隧道、地铁、金盾石化加油站、公用事业缴费、电力缴费、联通手机缴费、新华书店等领域刷卡消费,实现周边区市城乡公交车刷卡应用,实现与日照通卡、潍坊通卡、烟台市民卡的互通使用,完善了网上充付和线下充值功能,开发了空中发卡、圈存、消费的APP。与青岛电信合作开发的TSM平台正式上线,用户可刷手机乘坐公交车,享受8折优惠,同时还可以用手机查询琴岛通卡交易明细和卡内余额。2015年10月22日,获交通运输部标准交通一卡通商用密码,于同年12月25日正式发行交通部标准琴岛通卡。

(二)存在问题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撑了青岛市交通运输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但是,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群众高品质出行的新需求,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1.交通运行状态感知范围不足,交通运行监测手段较为薄弱

  青岛市内重点枢纽场站、部分重点公路路段感知设备未能全面覆盖,中心城区之外交通感知设备接入程度和覆盖密度都相对较低;青岛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主要解决从无到有问题,对于桥梁、涵洞、重要枢纽场站、部分公路路段尚未完全形成基于动态指标的全面监测,特别缺乏全局性、综合性指标,无法有效满足对全市交通运输运行状况监测、预测、预警的需求。

2.行业基础信息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

  “十二五”时期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化资源未能进行有效整合,尚未接入港口、民航等相关动态运行数据,与交警、国土等部门之间数据资源未能充分共享,交换与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形成跨越条块的综合交通信息统一管理及共享应用。无法针对交通运输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分析,特别是跨领域数据,针对各业务部门缺乏定制化的决策支持服务。

3.基层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现有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部分信息化建设层次不高,主要以满足、适应现有业务流程为主,不能有效促进业务规范、流程改造和模式创新。业务管理与信息化“两层皮”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轻运维”现象比较突出。

4.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信息服务系统服务层次较为单一,面向公共交通乘客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需要突破,尤其缺乏多运输方式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不能充分满足交通行业现有管理及服务需求,需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整合行业数据资源,提升票务查询与支付、出行路径规划、路况信息推送、公交实时查询等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5.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交通各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阶段、建设需求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系统建设缺乏标准化的支撑,系统建成后也未能提炼形成业内普遍认同的标准,导致系统缺少外部兼容性,无法与其他系统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功能集成。

6.交通科技与信息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交通科技与信息化产业发展稍显落后,市场导向和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交通科技创新和交通信息化产业生态圈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交通科技和信息化在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地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北斗导航规模化应用、室内外一体化位置服务等新应用领域方面,尚未形成技术领先和规模化的优势,高新技术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创投融资发展模式有待形成。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及需求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持续迅猛发展,对行业治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经过数十年发展的行业信息化又迎来新一轮发展需求的强力推动。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施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

  要求提供更广覆盖、更优品质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缩小交通运输系统用户不同群体间的信息鸿沟,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政企合作开展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持续改进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通过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成为交通运输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要为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

  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交通运输要发挥先行官作用,不仅要做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管理和服务的协同性,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以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运输的便利化和一体化。

3.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新技术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催生了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要求交通运输管理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便捷交互、协同融合”的客观规律,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规范引领,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新的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

4.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建设,以信息化促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走权力下移、信息上浮,平台上提、服务下沉的发展道路,深化政务信息化工作,在公共服务、行业监管、社会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提高决策、执行、监督等的信息能力,基于互联网和社会化获取信息资源,深化信息资源利用,逐步形成大数据能力,最大化对社会开放,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全面提升行业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行业通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成为国家信息安全防护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空前的威胁和挑战,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及监测预警水平,提升行业通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着加快“四个交通”建设和“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互联网思维,强化需求导向,注重发展实效,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实现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为依托,着力夯实行业数据基础,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着力提升通信保障能力,强化网络安全,完善发展条件;着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运维管理,提升应用效能,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信息的上下贯通、左右连通和内外融通,为实现“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在顶层设计层面谋划信息化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高度融合,通过对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行业管理、公众出行、企业服务、产业创新等方面的统筹,促进政府、企业与市场在交通信息化建设中的协同发展。

2.需求导向,转型发展

  紧密结合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以企业层面的生产运营业务智能化为基础,以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政府日常监管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为重点,实现交通信息化对综合交通服务、运营、管理、决策的支撑,引领我市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

3.政企合作、开放融合

  大力促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深化政府与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实现政企优势资源的深度融合,政府依法全面开放政务信息资源,企业以技术驱动服务创新,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务产业生态,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4.创新驱动、安全可控

  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创新管理模式,催生新业态,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可控,强化管理,确保行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5.品质为先,服务至上

  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行业难点、热点问题为目的,以效果、需求并重为导向,关注信息化建设在改善基层实际工作便捷性、提升运输服务效率、改善用户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实现信息化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深度渗透与融合。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青岛市交通运输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行业监管、辅助决策领域运用大数据能力显著提高;“互联网+”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交通运输信息服务领域政企合作模式初步形成;行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在引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发展目标:

1.要素信息开放共享

  全面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的数字化,以及交通基本要素信息的汇聚、开放、共享、互认。到2020年,实现全市重要交通走廊公交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覆盖率达到100%,轨道交通客流数据共享率达到100%,出租车智能管理服务系统覆盖率达到100%,“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入网率保持在100%。

2.行业管理在线协同

  推进行政许可、综合执法、市场信用、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等交通运输核心业务应用的在线化、协同化、平台化。许可证件电子化、执法案件数字化取得新的突破,行政许可网上办理,非现场执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3.综合运输便捷互联

  综合运输服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同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取得重要突破。多式联运单证电子化、标准化取得实质进展。

4.信息服务精准便利

  公众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人群更多惠及周边区市及弱势群体,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业务回访满意率达到90%以上。市辖高速公路收费站电子不停车收费通道(ETC)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公共交通乘车琴岛通卡使用率达到80%。政企合作推动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综合交通出行服务APP软件装机量达到30万部。

5.信息安全自主可控

  全面建立覆盖青岛市的交通运输行业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网络,统一协调的行业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自主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品在行业的全面应用。

6.发展环境协调高效

  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统筹协调、政企合作、资金管理、标准规范、项目实施、运行维护、绩效考核等信息化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治理体系。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按照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对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实际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六大主要工作任务,以及“一平台、两推进、五提升、四保障” 行业信息化工程,即:建设综合交通管理与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实施“互联网+”示范工程、提升五类行业管理应用水平、完善四大信息化发展环境保障体系。

(一)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要素资源数字化水平

  全面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的数字化,以及交通基本要素信息的汇聚、开放、共享、互认。以提升运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为目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交通工具运行状态、运输组织调度状态、交通环境状态的综合监测,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控体系。

(二)推进实施“互联网+”工程

1.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服务品质

  加强政企合作,促进“互联网+”在出行信息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完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多层次、一体化的个性化出行信息服务。推广普及电子客票、实名制购票,进一步推进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鼓励企业提供旅客联程、往返、异地出行票务一体化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更便捷的购票体验。推进琴岛通卡基本实现与各大城市群跨市域、跨省域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动一卡通在高速公路、长途客运、城市停车、旅游购票等领域的拓展应用。通过政策及管理创新加强对新兴服务业态的引导和规范,积极整合线下资源,通过定制承运、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分时租赁等方式,在城市交通、道路客运、货运物流、停车、汽修、驾培等领域发展“互联网+”交通新业态,进一步释放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潜力,提升交通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水平,打造创新、高效、和谐的交通信息服务产业生态。

2.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提升物流仓储智能化水平及运转效率

  进一步制定完善物流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深化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商业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合作,融合相关物流信息资源,共建全国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开展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集装箱等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的信息互联互通。推广使用货运“电子运单”,推动“一单制”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引导推动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实现货运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协调运行。

(三)完善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体系,促进大数据发展与应用

1、推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和开放

  结合青岛市政务及公共服务云建设,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涵盖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城市道路、城市客运、道路货物运输、轨道交通、两客一危、汽修、驾培、停车及气象等行业数据的“城市级”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大数据分中心,完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市交通行业业务应用一张图。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建立信息联盟等方式,与互联网等社会企业交换共享相关信息,通过融合社会大数据资源开展交通运输大数据分析,创新交通公共服务理念,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透明度,改革市场监管方式,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制定《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交通运输数据管理与共享要求,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建立交通运输开放清单制度,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建设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优先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要素、民生保障服务等数据向社会开放,并鼓励在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规划决策、运行管理等领域开展交通大数据产业化应用。

2.促进交通运输辅助决策支持能力提升

  开展综合交通统计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强化互联网数据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加强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加强跨部门数据关联对比分析,充分挖掘政府公共数据价值。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交通发展趋势研判等分析工作,提高交通运输宏观掌控能力。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运行状态数据,开展交通运输运行状态预测预警、趋势分析,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增强交通运输运行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协同性。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深度融合,提升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

1.提高行业运行监测与协调联动能力

  深化综合运输服务运行监测与行业监管系统建设。整合利用公路、水路与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监管、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等信息资源,加强客流、货流、车流、船流、运输量与运输强度、成本与价格、服务质量、安全水平等重点运行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强化大数据分析在行业预测预警、监控指挥、安全监管和科学决策方面的应用,更好实现行业的精细化服务和精准化监管。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与公安、安监、气象、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 

2.加强安全监督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路网、全流域交通管理的协同运行和应急处置。完善道路运输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扩展车辆监控范围,开展大数据分析,深化业务应用。完善船舶身份识别系统,推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航行我市水域船舶的全程跟踪和协同监管。加强对水上搜集指挥体系的辅助支持能力,强化系统对接和信息交互,增强联动协调机制,增强水上人命搜救、溢油应急处置协调等工作的多级协调、多部门联动效能。

3.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能力

  扩展信用信息管理范围,将安全生产、统计信息等纳入诚信评价体系,按照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和运输服务领域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系统信用信息征集和查询功能。建设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公安、工商、税务、司法等跨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建立信用信息通报制度,分级分类明确相关信用信息的披露权限和程序,明确有关社会机构、个人对信用信息的查询权限和程序。依托政府网站,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建设覆盖全行业的综合检索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一站式”综合检索服务。

(五)提升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服务能力

1.推进交通运输在线协同管理

  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网上在线许可,协调市审批办等行政许可许可管理部门,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网上联审联批平台,实施一站式服务。推进行业证件电子化改造,深化电子证件在行业的应用。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调联动,实现全路网、全流域交通管理的协同运行和应急处置。积极推动公路、水路与民航、铁路等部门间安全与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促进综合交通协调运行与联动应急。

2.推进交通行政执法一体化综合管理

  按照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开展各级执法部门间、执法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间的执法信息共享交换,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执法的联防联控和行政执法信息异地交换共享,推进行政许可审批、运行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信誉质量考核、投诉监督等闭环式协同管理;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实现违法行为的综合巡检和自动甄别。

(六)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保障体系

1.网络基础设施保障

  深化推进交通运输业务骨干网络建设,为青岛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各区市分中心及个综合业务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提供坚实基础。试点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示范工程,充分挖掘和利用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实现运载工具、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协同以及与交通参与者的可靠交互,提高交通调度指挥、运输组织、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智能化水平。落实国家“宽带中国”战略,支持运营商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资源建设宽带网络,推动汽车客运站等交通场站实现多家宽带运营商网络覆盖,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及用户公平选择权。

2.信息安全体系保障

  加强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灾备工作,落实部、省、市三级网络和信息安全通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交通运输行业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交通运输等级保护检测评估、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报送、门户网站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系统。优化配置行业安全防护资源,集中优势确保行业关键基础信息设施和重要信息资产安全,形成行业通信网络安全重点防护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升行业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水平。

3.运营维护体系保障

  建立分工明确、流程规范、安全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切实保障运维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加强运维管控平台建设,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运维管控水平。加强运维队伍建设,提升运维人员技术和管理素质。继续实施运维服务外包模式,利用社会化资源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4、标准规范体系保障

  建立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贯彻国家、部、省信息化标准规范执行,加大应用标准规范制修订,实现重大项目、示范工程与标准规范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建立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形成标准制修订、宣贯应用、咨询服务和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鼓励信息化团体标准、联盟标准和企业标准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会同青岛港、青岛国际机场、青岛地铁集团、公交集团、交运集团等单位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交通信息化协调机制,健全交通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统筹技术和运营,业务部门负责需求和应用的职责关系。建立公益性服务政府主导,非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的信息化工作和服务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深度合作、多方共赢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治理体系。

(二)顶层设计

  以《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统筹加强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协调指导相关工作的推进。通过明确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关键领域、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建设时序以及与相关横向系统的边界、接口和共享融合机制,构建新一期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格局。

(三)政策法规

  顺应信息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相关交通政策,加强政府在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服务,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政企相关信息资源整合与系统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全程出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对新兴服务业态的深入研究,通过政策创新加强对新兴服务业态的引导和规范,进一步释放市场发展潜力,提升交通创新发展水平。

(四)人才保障

  抓好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能把握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又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同时具备一定行业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结构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重视信息化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与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对外学习交流、学习与技能研讨。完善工作考核与激励机制,合理制定业务工作目标与奖惩激励措施,加快信息化骨干人才培养。

(五)标准规范

  发挥政府在标准规范制定方面的引导作用,开展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作为统筹规划、有效指导、有序推进“十三五”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健全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标准体系,积极组织和吸引企业开展基础性、关键共性标准的制修订,形成一批涵盖各种交通业态、具有指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标准规范,确保政府和企业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标的一致性和标准的统一性。

(六)协同创新

  通过与智能交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合作,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速交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实现良性循环。成立青岛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青岛市智慧交通发展联盟及产业发展基金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智能交通建设。组织举办“互联网+综合交通创客大赛”、区域性交通运输信息化高峰论坛等交流活动,邀请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集成企业、设备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创业人员及创投资本参加,加强交流合作,推动需求、方案、产品与资本对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七)资金保障

  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在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力度,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及大数据开放与共享方面,进一步完善政企合作机制,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优化鼓励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分层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