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浙江】宁波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1-25 其他 浙江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
宁波市陆域面积 9816km2,下辖 6 个区、3 个县级市和 2 个县,2014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583.8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229.6 万人。宁波是国家计划单列市、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境内河流众多,山溪源短流急,平原河网密布,海岸港湾曲折,主要水系由甬江流域和象山港三门湾独流入海水系组成。由于海岸和河口处东海强潮区,受气象、地理影响常遭受旱、涝危害,台风暴雨频发。宁波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 1517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汛期 4~10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70%,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75 亿 m3。“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和“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制定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011.5 亿元,人均为 102475 元,实现财政总收入 2072.7 亿元。
一、
“十二五”水利建设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大建设期,根据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面对“菲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水利现代化、“五水共治”和“治水强基”建设,基本形成与“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新格局。“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技术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五年实际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过 370 亿元,超额完成规划任务,进一步完善了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水管理服务体系,较好的保障了防洪、供水和生态三大安全。
(一)防洪治涝体系初步发挥系统效益
全市基本建立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在多年的防汛防台中发挥了较好的系统效益。
“十二五”期间,全市围绕完善“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重点开展以“江河堤防工程”、“骨干排涝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为内容的“治水强基”工程建设。甬江防洪工程达标范围进一步扩大,累计建成标准堤防约 290km,中心城区防洪(潮)能力达到 100 年一遇,具有防洪任务的县(市)城区除余姚市外,防洪能力均达到 50 年一遇;平原排涝体系不断完善,系统实施了鄞东南、江北镇海、慈溪、北仑、象山等平原的流域和区域性骨干排涝河道整治,基本构建平原主干排涝框架,应急启动甬新泵、铜盆浦泵、新泓口泵、保丰泵等沿江强排泵站建设,平原整体排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建城区排涝能力基本达到 20 年一遇,其他城区排涝能力约 10 年一遇左右;全面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分类治理,基本完成三溪浦、黄坛和东钱湖三座中型水库和 116 座小型水库(含纳入全国规划的 40 座)的除险加固,全面消灭三类坝,超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 2737 座山塘的分类治理,710 座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治理已全部完成;持续推进小流域治理,共整治 250km的山区小流域,穿镇过村段小流域防洪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10km2以上小流域穿镇段达标治理率达 90%以上。防汛防台非工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随着数字防汛、智慧水利信息平台、水雨情遥测系统和重要水利工程监控系统的持续建设,及防汛防台工作预案、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市已基本形成集监测、预报、预警、防汛指挥和应急抢险等综合防洪减灾非工程体系,防汛防灾的社会管理水平得到明显强化,在“菲特”台风等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和高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以引曹北线接纳体为主的水源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建成慈溪郑徐水库,新增引水调蓄库容约 3500 万 m3,引曹北线工程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市域外与绍兴市新昌县合作建设的钦寸水库工程大坝主体基本完工,输水隧洞与亭下水库实现连通,跨境合作开发水资源取得重大突破;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工程启动实施,奠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城市供水区联网联调的重大战略基础;分质供水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水厂供水范围和供水量逐步扩大;对供水水源的动态控制和均衡化供水调度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扩大镇村联网覆盖率、改造村级水站,强化长效运行管理,全市农民饮用水安全覆盖率已达 97%;以服务农业“两区”为目标的区域集中化农田水利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92%,基本完成亭下、四明湖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8.1 万亩,农业旱涝保收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多年平均供水能力维持在 27.1 亿 m3,通过合理调度,很好地保障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 46 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宁波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暂行)》等,制定落实“三条红线”、“四项制度”。5 年中,累计推进 33 个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全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 100%;水资源安全预警体系得到逐步完善,78 个水功能区 88 个水质监测断面按要求开展水质监测,白溪、横山、亭下、皎口等 9 座大中型水库实现了水质实时监测设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水质实时预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推进实施了19 个乡镇、223 个村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生态河道治理超过 1000km,全市农村河道治理率达到 60%;以姚江为主要水源的跨区域生态调水工程继续发挥效益,通过完善调水方案,中心城区生态调水量年均超过 1.0 亿 m3/a,有力地保障了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四)水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水法律法规体系、水利规划体系、水资源管理体系和智慧水利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依法行政及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全面开展部门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了水利依法行政水平;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积极尝试,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和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的初步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推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河道分级管理和“河长制”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三江河道管理条例的重新修订及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使得全市水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三条红线”指标按县分解落实,用水总量年均增长控制在 2.0%左右,单位 GDP 用水量年减少约 6%,实现了 GDP 持续增长下的用水量低增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智慧水利初具规模,水利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数字防汛、数字原水、数字三江、水资源调度、市区河道调水等系统得到开发应用,智慧水利数据服务总线及宁波市智慧水利综合平台初步构建,水利信息化系统框架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中央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五年,全市水利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一)“水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对加快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 201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中央高度重视“水安全”问题,将“水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要求。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成为“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和水利工作,把“水利”列入完善八大基础设施网络之首,把防范水资源风险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确立了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新思路,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的新理念,在连通江河湖库水系、水利改革创新方面谋划了新举措,更加凸现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正确树立创新、协调、绿化、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水利安全基础保障。
(二)“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重大决策给加快水利改革发
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3 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力争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提出治水就是治省,要把治水作为抓转型、抓生态、抓民生的大事。2013 年“菲特”台风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治水强基”重大决策,要求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见效、六年达标”,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增强水利设施对发展与民生的保障功能,真正把“水患”转化成“水利”。“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重大决策为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对水利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为水利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对水利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4 年,宁波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作出了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宁波等 62 个城市(镇)已确定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根据最新修订批复的宁波市城总体规划,规划 2020 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由 250 万增加至 395 万,建成区用地由 312 平方公里增加至 420 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将进一步拉大。预计到 2020 年,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基本建成现代都市、经济强市、开放门户、幸福之城和文化名城。为保障宁波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需进一步补足防洪、供水、生态、管理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水利公共服务水平。
(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对进一步深化水利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而水利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是保障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治水兴水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市水利现代化管理与改革,必须以保障水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进一步理清水法治建设思路与要求,着力形成完备的水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和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水利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市水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防洪、供水、生态”三大水安全得到较好的保障,但由于宁波靠山面海、源短流急的自然地理条件,易受台风暴潮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加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生态系统局部退化,水利的现状发展水平和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亟需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深化水利改革。
(一)防洪减灾安全体系尚存薄弱环节
在防洪减灾方面,我市已形成“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整体格局,其中“上蓄”工程除葛岙、许江岸等个别水库尚未建成外,水库拦蓄目标基本实现;“外挡”工程中标准海塘建设比例达 92%,沿海防潮能力基本达标。同时,随着三江干支流堤防的逐步建成和小流域治理的持续推进,全市防洪减灾安全体系不断完善,但薄弱环节尚存。
1、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完善。 、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完善。 、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完善。 、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完善。部分规划内的山区枢纽性控制工程尚未实施建设;三江干支流仍有约 100km 堤防未按标准实现封闭;山区小流域尚未全面系统整治,流域面积 10km2以上的小流域治理达标率仅 30%;姚江北排等流域性分洪工程刚刚启动,提高流域分洪能力任重道远。
2、平原排涝形势愈加严峻。 、平原排涝形势愈加严峻。 、平原排涝形势愈加严峻。 、平原排涝形势愈加严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下垫面条件变化剧烈,1991~2007 年的 17 年间,宁波地区内耕地面积总共减少了约 33 万亩,减少滞蓄容积约 6000 万 m3,雨洪滞蓄能力被大大削弱,加上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相对薄弱,除新建城区基本达到 20 年一遇排涝标准外,平原大部分地区排涝能力偏低,台风暴雨期间城镇低洼地成为内涝重灾区。随着干流封闭洪水归槽后洪水位将进一步抬高,沿江的排水条件还将变差,城市建成区将进一步扩大,按新修订的城市总规,平原产水将增加约 1000 万 m3,平原内涝问题将更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3、防汛抗旱基础工程尚不完备。 、防汛抗旱基础工程尚不完备。 、防汛抗旱基础工程尚不完备。 、防汛抗旱基础工程尚不完备。我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监测预警站网密度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精细预报、及时预警、有效调度的防汛决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防汛抗旱的基础工程建设仍需不断加强。
4、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仍需加强。 、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仍需加强。 、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仍需加强。 、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仍需加强。全社会对土地利用的洪水风险管控力度不足,一方面尚未树立洪水风险管理理念,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在开发建设和农业种植方面无所考虑,大大减少雨洪调蓄空间;部门联合防汛抗旱的机制不够完善,应对超标准洪水的能力明显不足,公众防汛防台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需要加强。
(二)水资源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扩大。随着城镇供水范围扩大、供水人口增多以及杭州湾新区、三门湾新区、滨海新城等新开发区提出新的供水需求,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的用水量逐年增加,至 2020 年末在现有供水工程格局条件下全市生活缺水 0.5 亿 m3,工业缺水 1.8 亿m3,水资源区域性供需矛盾将日益凸显。
2、水源应急保安基础薄弱。 、水源应急保安基础薄弱。 、水源应急保安基础薄弱。 、水源应急保安基础薄弱。我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刚刚启动实施,水库群高效利用、统一配置的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多水源多目标的联合调度能力不足,在遭遇极端水文条件和突发水污染事件时,供水的应急保安能力非常有限。
3、农村饮水安全还需加强。 、农村饮水安全还需加强。 、农村饮水安全还需加强。 、农村饮水安全还需加强。农村供水的村级水站长效运行维护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小型水源的供水保证率不足,村内供水管道的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农村居民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仍不太稳定,离城乡供水同质化尚有不小差距。
(三)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平原河网水功能区水质较差。 、平原河网水功能区水质较差。 、平原河网水功能区水质较差。 、平原河网水功能区水质较差。我市河流众多,平原区河湖相连,水网密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水域占用、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已托不起“江南水乡”的美誉。
2、河道生态系统局部退化。 、河道生态系统局部退化。 、河道生态系统局部退化。 、河道生态系统局部退化。河道水质的恶化,水生生物种群的消失,加之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局限性,河岸硬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近年来生态建设理念虽不断提及,但受制于土地、资金等条件,多数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以点、线为主,无法实现区域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恢复,生态治理和保护力度亟需加强。
(四)水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1、水利社会化管理有待强化。 、水利社会化管理有待强化。 、水利社会化管理有待强化。 、水利社会化管理有待强化。水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加强水利规划的法律约束性,提高对涉水事务的管控能力,水行政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2、智慧水利需加快突破。 、智慧水利需加快突破。 、智慧水利需加快突破。 、智慧水利需加快突破。目前的智慧水利建设仍处于基础信息获取、统计阶段,海量信息资源高效管理和快速利用能力有待加强,水利信息化应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3、水利管理需继续改革创新。 、水利管理需继续改革创新。 、水利管理需继续改革创新。 、水利管理需继续改革创新。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仍一定程度的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拓展和转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基层水利管理服务力量薄弱,与现代化的水管理与服务要求仍有差距。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八八战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好示范区”的要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问题、需求、创新为导向,继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重要决策部署,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和水管理服务四大体系,保障惠及全市人民的“防洪、供水、生态”三大水安全,开创建管并重的水利现代化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更为可靠的水利支撑体系。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首
根据保障水安全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结合我市建设“美丽宁波”和打造“活力宁波”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防洪治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等安全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充分发挥系统整体效益,努力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坚持保护为重,生态优先
水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更加注重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三)坚持系统治理,协调发展
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兼顾要求,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要求,统筹城乡水利一体化发展;以水利可持续发展为要求,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共同体的思想,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开创系统治理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管理
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破水利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挥水利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建管并重,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持续、高效运行,促进工程良性发展。进一步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和兴水。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 2020 年,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和体制改革,建成服务于“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防洪治涝减灾综合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和高效利用体系、亲水宜居的水生态保护体系、智慧应用的现代水管理与服务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二)分项目标
1、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城乡防灾能力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级保护、分区控制,在现有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补齐短板,完善体系。
①增加“上蓄”。加快建设奉化葛岙水库等流域性控制工程,持续推进山塘分类整治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现有水库的防洪设施,进一步有效提升山区洪水蓄泄控制能力。
②提升“外挡”。继续开展海塘及沿塘水闸的除险加固和标准化改造,提高防御标准。
③完善“中疏”。强化洪涝分治,全面建成甬江防洪工程,推进以 10km2 以上穿镇过村段山区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山区镇村防洪工程,启动实施流域分洪工程建设,减轻平原防洪排涝压力。
④扩大“下排”。加强平原河道拓疏整治和水系沟通,推进沿海沿江闸泵建设及除险加固,进一步发挥平原排涝工程的体系作用,提高平原排涝能力。
主要指标:
? 新建成三江干支流堤防 100km,甬江防洪工程达标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实现堤防防洪封闭。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 100 年一遇,具有防洪任务的县(市)城区防洪能力达 50 年一遇;
? 实施 420km 的山区小流域治理,重点推进穿镇过村段小流域达标整治,实现流域面积 10km2以上小流域穿镇区段防洪达标治理率达到 100%、穿村庄段防洪达标治理率≥60%;
? 中心城区、余姚、慈溪等重要平原的排涝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区排涝能力达到 10-20 年一遇,标准内涝水城市建成区基本不成灾;
? 开展新一轮水库安全鉴定,规划内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率达到 100%。
2、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高效利用水平基本建立“联网分质、统分结合、科学调配、应急备用”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江河湖库联调、三生用水统筹”的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
①增加“供给”。加快水库等重要水源工程及平原引水接纳体建设,按规划实施境外引水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提高城乡水资源供应能力及战略储备水平。
②强化“调控”。充分利用水资源,丰欠互补、区域互济、优化调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保障城市供水区和重要开发区的供水安全,加快多水源多目标的联网联调体系建设,通过优化调度,进一步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
③提高“效率”。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
④优化“提升”。继续完善农村饮水供给体系,提高农饮水量和水质保证率,健全农村供水长效机制,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围绕高标准、高智能、高效率,实施一批“能灌、能排、生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药一体化的智能化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主要指标:
? 新增年供水能力 3.5 亿 m3,总供水能力达到 30.5 亿 m3(含境外引水);
? 城镇生活供水保证率 95%,重要工业供水保证率 95%,农村饮用水安全覆盖率达到 99%;
? 全市用水总量(平水年)控制在 27 亿 m3/年以内,万元 GDP用水量下降 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 0.593。
3、完善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安全为首、保护为重和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①加强“保护”。围绕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强化入库污染排放控制,加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维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②推进“整治”。积极推进以人居聚集区河道为重点的河道水生态整治和修复,改善水体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以清淤轮疏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的生态治理,恢复河道生命健康,实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进一步巩固“五水共治”成效。
③促进“活水”。加大以中心城区生态调水为重点的全市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推进河网水系的互联互通,改善城镇水生态环境。
主要指标:
?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 100%,重要水功能区水
质达标率达到 70%;
? 环境用(配)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提高至 12%左右。
4、完善水利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改革发展水平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统筹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提高依法治水、管水、兴水能力。
①“依法”管理。大力推进水法治建设,构建完备的水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有效的依法宣传教育机制;以水利建设市场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为重点,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和管理措施为核心,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
②深化“改革”。推进水行政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基层水利服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瓶颈。
③“科技”引领。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推进“互联网+水利”行动,完善水利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安全监管等应用系统,实现全水利信息化。
主要指标:
? 新建取水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率 100%;
? 姚江、奉化江洪水预报精度达到 75%以上;
? 重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合格率 100%;
? 大中型水库和闸泵的信息化管理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 管理资金占水利投入比例达 3%以上。
(三)指标体系
第三章 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总体要求,围绕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着力解决困扰我市的新老水问题,全面构建水利现代化工程保障体系。
一、防洪治涝工程
以新建山区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续建甬江防洪工程、系统推进平原骨干排涝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启动奉化市葛岙水库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并发挥作用;2017 年全面完成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组成的甬江防洪工程堤防达标封闭;实施流域分洪工程、区域骨干排涝河道为重点的排涝河道综合整治,配套建设沿海、沿江水闸、泵站工程,研究推进宁波市主城区分级保护工程;全面推进山区镇村防洪工程,提升镇村防洪能力;继续实施水库(山塘)、水闸、海塘、水电站等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提高工程保安能力。
(一)枢纽性控制工程
充分发挥“上蓄”工程的拦洪削峰作用,对下游防洪排涝至关重要,根据建设条件,“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启动奉化市葛岙水库的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发挥作用。
①葛岙水库:位于奉化市尚田镇,规划集雨面积 38.5km2,总库容约 4095 万 m3,防洪库容约 1263 万 m3,估算总投资 45.4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 45.4 亿元。
(二)甬江防洪工程
续建姚江、奉化江干流及东江、剡江等重要支流堤防加固工程约100km,2017 年全面建成甬江防洪工程,形成区域防洪封闭,干流洪水归槽,使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 100 年一遇,县级城区防洪能力达到 50 年一遇,其他区域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一遇。“十三五”共实施工程 10 项,计划完成投资 32.0 亿元。
①余姚姚江城区段堤防 余姚姚江城区段堤防 余姚姚江城区段堤防 余姚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工程:共整治余姚市姚江堤防42.6km,其中续建一期堤防 12.4km,新建二期堤防 19.2 km、三期堤防 11km,配套建设水闸、泵站等相关设施,计划 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11.4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3.0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8.4 亿元。
②江北区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 江北区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 江北区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 江北区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洪塘段):续建完成江北区洪塘段姚江干流 6.2km 堤防,建设水闸、泵站等配套设施,计划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5.6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1.9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3.7 亿元。
③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 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 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 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鄞州段):续建完成鄞州区姚江干流 13.3km 堤防,建设水闸、泵站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8.5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4.0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4.5 亿元。
④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新城区段):续建完成奉化江鄞州新城区段 18.6km 堤防整治,建设水闸、泵站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7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8.0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6.8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2 亿元。
⑤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农村段):续建完成鄞州区奉化江杀鸡湾段 4km 堤防整治,建设水闸、泵站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5.3 亿元,“十二五”末已完成投资 2.3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3.0 亿元。
⑥奉化江堤防胡家渡应急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胡家渡应急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胡家渡应急整治工程 奉化江堤防胡家渡应急整治工程:续建奉化市奉化江胡家渡段堤防 2.3km,建设水闸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4.9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2.5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约2.4 亿元。
⑦东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段): 东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段): 东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段): 东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段):续建鄞州区东江堤防 6.2km,建设水闸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4.2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2.6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6 亿元。
⑧剡江堤防整治工程 剡江堤防整治工程 剡江堤防整治工程 剡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州段):续建完成鄞州区剡江 6.2km 堤防整治,建设水闸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6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2.4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1.7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0.7亿元。
⑨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奉化段): 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奉化段): 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奉化段): 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奉化段):续建完成奉化市东江、剡江共 41.2km 堤防整治,建设水闸等配套设施,计划 2017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29.3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23.4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5.9 亿元。
⑩姚江堤防倪家堰段临时封闭工程 姚江堤防倪家堰段临时封闭工程 姚江堤防倪家堰段临时封闭工程 姚江堤防倪家堰段临时封闭工程:对江北区湾头北岸姚江倪家堰段 3.7km 堤防实施临时封闭,计划 2017 年建成。项目总投资 0.6亿元。
(三)骨干排涝工程
1、甬江流域骨干排涝工程
(1)余姚平原
加快构建余姚“北排、中疏”的平原骨干排水体系,强化“扩大北排”,通过“西分”将姚江干流上游客水及西侧山区洪水从城区上游导入向北排水通道后排入杭州湾,同步整治平原主要河道,实施北排水系互联互通,形成平原骨干排水网络,全面提高余姚市的防洪和排涝能力。“十三五”期间,建成“西分”工程,打通“北排二通道”并发挥作用,开工建设“北排三通道”工程,共实施 6 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 42.5 亿元,其中有 2 项工程需结转“十四五”投资 32.6 亿元。
①余姚市北排一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一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一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一通道工程(临海大浦南延):整治临海大浦河道11.7 公里,新开河道 2 公里,建设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7.0 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 3.0 亿元。
②余姚市北排二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二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二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二通道工程(陶家路江):续建完成陶家路江二期河道整治 5.2km,新开工泗门镇区段三期河道整治 4.5km,建设水闸、桥梁等配套设施,计划 2020 年完工。项目总投资 22.9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2.9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20 亿元。
③余姚市北排三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三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三通道工程: 余姚市北排三通道工程:整治长泠江 13km,新开北排河道20.9km,建设水闸、泵站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28.8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0.2 亿元,结转“十四五”投资 28.6 亿元。
④余姚市西分工程 余姚市西分工程 余姚市西分工程 余姚市西分工程:新建余姚城区上游姚江干流的瑶街弄节制闸60 米、行洪闸 15 米,新开 2.9 公里长宽 80 米的河道,新建乐安湖泵站 225 立方米/秒,配套建设其他闸泵工程。项目总投资 16.6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6.6 亿元。
⑤余姚市食禄桥江整治工程 余姚市食禄桥江整治工程 余姚市食禄桥江整治工程 余姚市食禄桥江整治工程:续建整治河道 4.6km,建设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4.1 亿元,“十二五”完成投资 2.3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8 亿元。
⑥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 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 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 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余姚段):整治余姚段河道全长 0.8km,项目总投资 0.9 亿元,计划 2016 年完工。
(2)慈溪平原
“十三五”期间,慈溪平原以解决慈溪市中心城区的排涝问题为重点,继续按照《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骨干排水系统建设。重点续建完成四灶浦南延(新城河)、城区潮塘横江,新建中心城区排涝工程及中部三塘横江(陆中湾至蛟门浦),基本实现城区排涝达标;实施洋浦整治,提升东部平原排涝能力;启动建塘江拓疏工程,提升周巷周边区域的排涝能力。“十三五”期间共实施 6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 32.0 亿元,其中有 2 项工程需结转“十四五”投资 25.9 亿元。
①慈溪市四灶浦南延 慈溪市四灶浦南延 慈溪市四灶浦南延 慈溪市四灶浦南延(新城河)工程:共整治河道 6.5km,其中续建完成一期工程河道拓疏 3.3km,新开工建设二期河道拓疏 3.2km,建设水闸、泵站、桥梁等配套设施,计划“十三五”期间建成。项目总投资 22.0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1.7 亿元。
②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 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 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 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整治潮塘横江 4.9km,“十三五”续建界牌板块段 2km 河道整治,建设桥梁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7.8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2.4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5.4亿元。
③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开工建设城区 8 座闸泵工程、14 座节制水闸,整治拓疏相应的河道。项目总投资 4.9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4.9 亿元。
④慈溪市中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 慈溪市中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 慈溪市中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 慈溪市中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整治中部三塘横江 18.4km,建设水闸、桥梁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16.4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8.0 亿元,结转“十四五”投资 8.4 亿元。
⑤慈溪市洋浦拓疏工程: 慈溪市洋浦拓疏工程: 慈溪市洋浦拓疏工程: 慈溪市洋浦拓疏工程:开工拓疏东横河至三塘横江段河道10.4km,建设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1.8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8 亿元。
⑥慈溪市建塘江拓疏工程 慈溪市建塘江拓疏工程 慈溪市建塘江拓疏工程 慈溪市建塘江拓疏工程:整治建塘江河道 14.8km,建设水闸、桥梁等配套设施,“十三五”末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 17.7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0.2 亿元,结转“十四五”投资 17.5 亿元。
(3)江北镇海平原
“十三五”期间,江北镇海平原全面实施“洪涝分治”,进一步完善“北导、东排”的防洪排涝格局,增强区域洪涝水“高水高排”能力,完善平原骨干排水工程系统。重点实施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通过三级梯级泵站抽排,在确保自身平原排涝安全前提下分担姚江洪水排泄,提高流域东排能力;加快推进江北大河农村段和城区段整治,续建完成镇海东排南线工程等,完成江北孔浦闸泵、清水浦闸泵、张监矸闸泵、新泓口闸外移、澥浦大闸外移等工程建设,提升区域排涝能力达到 20 年一遇标准。“十三五”期间共实施 7 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 37.1 亿元。
①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续建完成姚江东排江北段铁路桥等节点打通及龚冯段 2.5km 堤防整治,新建慈江闸泵工程,水闸净宽35 米,泵站规模 100 立方米/秒,新建化子闸泵站和澥浦老闸泵站规模各 150 立方米/秒和 250 立方米/秒,加高部分堤防 29.2km,配套建设围圩堤防、电排泵站等。项目总投资 24.6 亿元,“十三五”期间建成投用。
②江北大河整治工程: 江北大河整治工程: 江北大河整治工程: 江北大河整治工程:河道整治长度 9.9km,其中续建农村段3.9km,新拓疏城区段 6km,配套建设水闸 1 座、桥梁 7 座。项目总投资 2.5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0.8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7 亿元。
③江北孔浦闸站改造工程 江北孔浦闸站改造工程 江北孔浦闸站改造工程 江北孔浦闸站改造工程:改建水闸 1 座,总净宽 21m,新建泵站 1 座,设计规模 40m3/s。项目总投资 1.7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7 亿元。
④镇海东排南线工程: 镇海东排南线工程: 镇海东排南线工程: 镇海东排南线工程:续建完成骆驼老城段 2.0km 河道整治,配套实施清水浦泵站,规模 40m3/s。项目总投资 17.7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15.0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2.7 亿元。
⑤镇海涨鉴矸闸泵工程 镇海涨鉴矸闸泵工程 镇海涨鉴矸闸泵工程 镇海涨鉴矸闸泵工程:改造涨鉴矸水闸,新建强排泵站,规模为 20m3/s。项目总投资 0.5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0.5 亿元。
⑥镇海澥浦大闸外移工程 镇海澥浦大闸外移工程 镇海澥浦大闸外移工程 镇海澥浦大闸外移工程:续建外移澥浦大闸 1 座及 2.5km 长引河的两侧堤防。项目总投资 5.5 亿元,“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2.1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3.4 亿元。
⑦镇海新泓口闸外移工程 镇海新泓口闸外移工程 镇海新泓口闸外移工程 镇海新泓口闸外移工程:外移 30 米净宽水闸 1 座,建设 1.2km引河的两侧防潮堤。项目总投资 2.5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5 亿元。
(4)鄞西平原
随着姚江、奉化江干流洪水归槽,鄞西平原排水条件变差,必须加快“洪涝分治”和骨干排涝体系建设,通过减少西部山洪进入平原,利用沿江闸泵排涝,提高海曙区及重点乡镇的区域防洪排涝标准。重点推进鄞西沿山河和鄞江堤防整治建设,改造洪水湾枢纽,减少山区洪水对平原的影响;加快规划内的沿江闸泵工程建设,配套拓疏上游河道,进一步提高排水能力。“十三五”期间共实施 7 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 16.4 亿元,其中有 3 项工程需结转“十四五”投资 11.3 亿元。
①鄞江堤防整治工程 鄞江堤防整治工程 鄞江堤防整治工程 鄞江堤防整治工程:维修加固鄞江它山堰至洞桥镇堤防 21km,建设水闸、泵站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9.5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5.5 亿元,结转“十四五”投资 4 亿元。
②洪水湾枢纽改造工程 洪水湾枢纽改造工程 洪水湾枢纽改造工程 洪水湾枢纽改造工程:改建洪水湾分洪枢纽,建造洪水湾分洪闸 24+8m,排洪闸 25 米及配套堤防。项目总投资 1.0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1.0 亿元。
③鄞西沿山干河整治工程 鄞西沿山干河整治工程 鄞西沿山干河整治工程 鄞西沿山干河整治工程:整治和新开挖鄞西沿山干河共 10km,建设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5.0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2 亿元,结转“十四五”投资 2.8 亿元。
④风棚凑⒈霉こ蹋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