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海南】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8-17 仓储物流 海南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海口市、澄迈县和三亚市为核心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其中,海口市以日用生活消费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导,澄迈县以水海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导,三亚市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导,其他瓜菜主产区市县零星布局建设田头预冷库。
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已建成冷库容量约 162 万 m3,其中“十三五”时期新增冷库库容约 55 万 m3,商业冷库、田头预冷库已具有一定规模。其中,5000 m3以上冷库容积约占冷库总容量的 92.2%。 
2.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目前,全省从事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约 635 家,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主。拥有海南罗牛山食品、三亚佳翔、三亚南果等农产品冷链龙头企业和国药控股(海南)物流、海南华健药业等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涌现出盒马鲜生、海南冻品云等特色供应链企业。三亚佳翔、海南罗牛山食品集团入围 2020 年中国冷链物流企业 100 强。
3.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资源丰富。2020 年,全省蔬菜(含菜用瓜)总产量为 572.2 万吨、比 2015 年增长 3.9%,产值约为287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33.1%,水果总产量为 494.6 万吨、 比2015年增长22.8%,产值约为293亿元、比2015年增85.5%。2020 年,全省肉类总产量约为 60.5 万吨,比 2015 年下
降 21.8%;产值约为 322 亿元,同比增长 30.8%。其中猪肉量为 20.9 万吨,比 2015 年下降 54.3%;牛肉 2.3 万吨,比 2015年增长 22.8%;羊肉产量为 1.2 万吨,比 2015 年增长 17.2%;禽类产量为 33.1 万吨,比 2015 年增长 30.1%;其他肉产量为3 万吨,与 2015 年基本持平。2020 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 166.9 万吨,比 2015 年下降 10.1%;产值约为 413 亿元,比 2015 增长 34.3%。
(二)存在问题。
总体看,全省冷链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发展方式较粗放,经济体量小,冷链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引力作用不强。
(三)面临形势。
冷链物流是畅通国内循环的国家重大民生工程。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挖掘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新时期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2020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指出加强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 年 2 月,《中央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险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国家的战略部署为我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冷链物流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任务。冷链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热带农产品优势主产区,实现热带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农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冷链物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牧场、制药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我国已成为全球冷链超大规模市场。2019 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 2 亿吨,冷链物流总额约 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1%。我国是全球肉类消费第一大市场,其消费量约占世界肉类消费总量的 30%。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肉类、鱼类以及水果类等冷链进口市场规模,每年均以 20%左右的增速持续增长;药品进口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货值高,发展潜力大。特别是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前景广阔。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我国冷链市场需求处在持续快速增长的机遇期,为我省大力发展冷链产品加工贸易、服务国内市场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超过 90%,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扩大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腹地,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潜在庞大的市场。
我省高品质消费增长的市场需求。2020 年我省城镇化率为 5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 7956 美元。从欧美国家发展经验看,当人均 GDP 超过 4000 美元,冷链物流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2025 年预计全省常住人口将超过 1200 万人,消费需求加快升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创造了国际消费市场空间,拉动冷链消费的增长。从消费的趋势看,我省食品消费习惯将逐步由生鲜消费向冰鲜冷链消费转变,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亟需建立现代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保障高质量消费增长的市场需求。
数字技术为冷链发展创造了强大的动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G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物流数字化颠覆了传统物流模式,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挑战,推动了冷链物流模式的创新。数字供应链管理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冷链供应链的集成和数据关联,为我省冷链物流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冷链物流市场预测。
经预测,2025 年全省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约 4310 万吨,产值约 9784 亿元。 
1.鲜活农产品生产情况预测。 
根据我省农产品生产情况,受土地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十三五”时期我省鲜活农产品(不含槟榔、花卉)产量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 1250 万吨左右。随着“十四五”养猪业的恢复性生产,海上牧场、高效农业的大发展,预计 2025 年鲜活农产品(不含槟榔、花卉)产量达 1698 万吨,年均增速为5.6%。
2.冷链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根据《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 年)》,2025 年全省人口将突破 1200 万人。预计 2025 年旅游人数将达到 23601 万人,按照旅游人口在海南滞留 3.15 天计算,形成约 204 万消费人口,加上候鸟人口约99万人,全省消费人口将达到1503万人。按照全省城镇人口人均需冷链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以及消费量增长率,预计到 2025 年全省农产品冷链消费总量约 512 万 吨,年均增速为 7.4%。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三、四、五中全会精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供应链发展理念,以提升农业价值链、保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消费安全、切实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国际中间品冷链加工增值、转口贸易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产品、食品和药品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冷链物流设施体系;以先进技术和先进冷链设施设备为支撑,构建以数字化为引领的冷链供应链生态系统,形成“全链条、网络化、高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冷链流通率、降低腐损率和物流成本,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发挥企业内生创新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标准、政策等创造需求的引力作用,持续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针对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冷链物流市场发展不充分、空间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存在“孤岛”现象等问题,对标世界先进技术和水平,瞄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着力补齐短板、强弱项,借道超车。
制度集成,降本增效。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运输来往自由便利的制度设计,集成冷链发展优势,在制度成本降低的基础上,着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定位中高端价值链,围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距离经济,提高冷链产品附加值,扩大冷链产品市场规模。
需求引领,数字化发展。依托我省区位优势、热带农业资源禀赋和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消费需求为引领,建设适应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冷链物流体系。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冷链物流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三)战略定位。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冷链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贸易自由、运输便利自由和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定位,积极提升海南连接全球的通道能力,建设服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家冷链大仓库”,形成国际国内冷链贸易、物流服务和供应链动能转换核心,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国际航运冷链物流枢纽。依托国际航运资源,创新发展航运冷链物流服务,推进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要素资源高度聚集,形成航运冷链产业集群,打造国内国际冷链物流双循环交换节点,成为供应国内的冷链物流基地。
——国际航空冷链物流枢纽。依托航线资源,大力发展药品、高端消费品、高新技术中间品、高端生鲜产品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航空冷链运输、航空冷链中转服务,发展航空冷链引致产业,促进航空资源要素高度聚集,打造高端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增强国际冷链采购能力,深度融入冷链服务体系,高效配置全球生鲜资源,建设面向国际的生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和结算便利化服务,打造冷链物流结算中心。
(四)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高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大、数字化、智能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基本建立以冷链中间品加工贴牌增值服务为主,适应全省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建立管理规范、国际标准、无缝衔接、可追溯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冷链设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 2025 年,全省新增冷库总容量约 1445 万 m3。其中,新建国际中转型冷库约 857万 m3,具体为海口 250 万 m3(含海口江东新区 100 万 m3、澄迈马村港 150 万 m3)、洋浦 350 万 m3、东方 180 万 m3、三亚 47 万 m3、琼海 30 万 m3;新建公共型冷库约 335 万 m3;新建批发市场冷 库约 66 万 m3;新建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约 4 万 m3;新建和改造田头预冷库约 35 万 m3;新建槟榔预冷、保鲜库约 11万 m3;新建花卉产地预冷库约 1 万 m3;新建和改建渔港冷库约36 万 m3;新增药品冷库约 100 万 m3。强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零售性冷库建设。推进冷链销售终端在超市和便利店的投放。
——冷链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到 2025 年,全省专业冷藏车的保有量约需 2618 台。实现冷链食品进出岛和配送冷链运输率达 85%,药品进出岛冷链运输率达 100%。
——冷链流通率大幅提高。国际冷链中转服务产品冷链流通率达 100%。省内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综合冷链流通率达 85%以上,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 10%以下。
——市场主体规模逐步壮大。引进和培育 2-3 家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 2-3 家冷链物流第三方供应商,打造 2-3 个食品冷链品牌。 
——基本实现冷链服务数字化。建成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培育一批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可追溯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安全产品。
——冷链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先进装备技术应用,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提高运营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全省冷链物流成本。
预计到 2035 年,建成覆盖全球主要贸易伙伴,联通国内消费市场的冷链供应链服务网络体系;建成完善的冷链设施体系,全省冷链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全链条、网络化、标准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建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品牌。全省冷链服务能力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打造具有冷链资源要素高度聚集、数字供应链引领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三、空间布局
(一)国际冷链物流设施布局。
根据海南独特的地理单元,海运和空运是进出岛的主要运输方式。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洋浦为中心,海口、东方、三亚、琼海为重要节点的国际冷链设施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国际中转型冷库约 857 万 m3。
(二)公共冷链物流基地布局。
根据目前城市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趋势,在我省常住 50 万左右人口的市县(海口、三亚、儋州、洋浦、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乐东等市县区)布局公共冷链物流基地,2025年预计覆盖人口约 1095 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 80.2%),冷链能力约 114 万吨,冷库容量达 284 万 m3。其余市县根据人口规模,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年冷链能力约 1-2万吨。“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公共冷库约 335 万 m3。公共冷库服务于农贸市场、酒店、餐饮企业、连锁超市以及零售网 点,提供公共仓储与冷链配送服务。
(三)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冷库布局。
根据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布局,全省配套建设贮存冷库 11 座,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服务。“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农批市场冷库容量约 66 万 m3,冷藏能力达 26 万吨。
(四)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布局。
根据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按照气调库技术要求,“十四五”期间,全省改造和新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为 26座,新增冷库约 4 万 m3、冷藏能力约 1.7 万吨,覆盖全省 85个瓜菜主产区和产品优势区。 
(五)农产品产业基地冷库布局。
瓜菜田头预冷库。目前全省现有田头预冷库约 13.5 万吨,预冷能力达 270 万吨。“十四五”期间,根据我省热带农产品主产区布局,以 0.2-1.9 万亩为单位建设一座预冷库,需建设121 座预冷库,新增预冷库约 14 万吨(35 万 m3),新增预冷能力约 280 万吨,使年预冷能力达到 550 万吨,直接覆盖瓜菜种植面积 102 万亩以上,确保瓜菜采后运输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运程,1 小时内进行预冷。 按照智能化果蔬高湿度压差预冷库技术规范,新建三种类型预冷库,全省新增 13480 吨/日预冷能力。
(1)60 吨/日预冷能力,900m3,33 座。配套建设 240 吨 (600m3)恒温保鲜库、200 ㎡分拣包装车间,覆盖 0.3 万-0.5万亩瓜菜种植面积。
(2)100 吨/日预冷能力,1500m3,61 座。配套建设 500吨(1250m3)恒温保鲜库、400 ㎡分拣包装车间,覆盖 0.8 万 -1.2 万亩瓜菜种植面积。
(3)200 吨/日预冷能力,3000m3,27 座。配套建设 800吨(2000m3)恒温保鲜库、600 ㎡分拣包装车间,覆盖 1.3 万 -2 万亩瓜菜种植面积。
(六)药品冷库布局。
全省药品冷库集中布局在海口江东新区、海口药谷、三亚综合物流园、博鳌机场临空产业区等。海口药业仓储库与食品冷链仓储库统一规划建设。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全覆盖。
1.完善生产性冷链服务网络。 
推进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升级。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农产品冷链发展的政策,按照 2020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参考技术方案(试行)》规范,建设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热带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瓜菜基地、槟榔产地、花卉产区和贫困地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推动完善田头预冷库全覆盖。改造升级一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农产品冷链设施,实现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能力明显提升,产后损失率明显下降,最大限度保持果蔬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显著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
完善渔港冷链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中心渔港、一、二、三级渔港建设,配套建设冷链基础设施,以及相应水海产品交易市场,改善水海产品交易市场环境,包括降低市场温度环境,促进渔港交易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等。
2.完善农产品流通冷链服务体系。 
推进批发市场冷链与产地对接。推动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链设施与田头预冷设施一体化运作。鼓励流通企业应用现代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模式,与上下游冷链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一体化冷链物流管理。积极引导流通企业加快建设产地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销地或终端市场冷链设施建设。
完善零售市场冷链设施。支持农产品零售市场运营主体,根据海南气候特征,改善零售市场环境,发展封闭式农产品环境交易市场,延长农产品保鲜保质时间。支持零售市场配套小型冷库、冷柜以及保温设施。鼓励批发企业、菜篮子零售网点以及兼营农产品商业网点,配套相应的冷链设施。
(二)加快国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国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以打造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战略目标为导向,大力推进重大国际冷链设施项目落地。对标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针对不同食品对温度的敏感性,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市(含澄迈县)、东方市等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多温带、多层国 际中转冷库。完善冷链进口运输、仓储、加工、贴牌等增值服务的功能需求,满足国际食品冷链物流中转服务的要求。针对药品冷链技术要求,强化药品冷链储藏温度 24 小时自动记录和监控设施设备配置,确保药品在冷链低温条件下生产、运输、销售,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2.推进冷链加工数字化技术装备应用。 
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进口自用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政策,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冷链加工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加工技术水平。积极推广集条码、称重、垛码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升冷链包装运作效率和精准度。推进冷链加工、分拣、包装、贴牌配送等供应链集成。
(三)建设综合运输冷链快速通道。
1.构建通达全球的供应链网络。 
构建海洋物流服务网络。在现有海洋运输国际国内航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密国际国内航线,逐步构建以国际干线运输为主的轴辐式海洋运输服务网络,加快提升我省海洋运输竞争力。依托海南-东盟(新加坡)班轮航线,开展冷链物流服务。鼓励国内外航运企业,开辟海南至印度洋、大洋洲、非洲、欧洲、东北亚等海洋干线运输航线,提升海南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的枢纽中转能力。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加密至东南亚、北部湾海运支线,保障海口、洋浦- — 28 —香港集装箱班轮直线运输,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打造国际航运冷链物流枢纽。
大力发展航空冷链物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趋势,逐步恢复境外航线,发展航线腹舱货运服务。加快开通海南-西欧、大洋洲等洲际航线,构建国内经海南中转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国际货运航线,强化海南与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的高效通达,着力打造 4 小时、8 小时航空货运服务圈。构建“腹舱+全货机”协同发展的货运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口美兰、三亚凤凰、博鳌、东方等机场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实现国际客、货运网络的协同发展。构建以海南为核心,连接欧洲、东南亚、大洋洲等货源地的空中货运快线,发展轴辐式航空运输网络,打造国际航空冷链物流枢纽。
建立冷链综合运输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综合物流运输改革,建立与综合运输冷链物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创新机场、港口、冷库、堆场等管理体制,创建国际货物中转无缝衔接。推动建立重要运输枢纽、口岸 24 小时通关,为货主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运输保障。
2.发挥铁路冷链物流的优势。 
积极协调国家铁路部门,逐步开通海南至我国西部、北部、中部货运班列,加快推进海南铁路深度融入国家铁路网。依托西环铁路资源,增开铁路货运班列,提升铁路运能,逐步开通冷链专列,推动进出岛以公路滚装运输为主向铁路冷链运输转型,提升铁路运输货运比重。加快推进西环铁路电气化改造,建设西环铁路复线,构建冷链物流铁路快速通道。扩建铁路货运站,配套供电设施,提高汽运倒装环节的二次装卸效率,增加铁路货运站的冷链承载能力。
 3.创新发展多式联运新模式。 
建设和改造洋浦港、八所港、海口港马村港区铁路专线,建设东方综合运输和多式联运枢纽,强化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西环铁路多式联运枢纽(场站)重要节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开展国家集装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方式。积极发展国内冷链配送当日达、次日达等多种运输模式,实现车船班期高效衔接。推进岛内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打造“轨道+仓储配送”的铁路全省物流配送新模式。推进海运提单+铁路运单“一单制”创新及应用,培育多式联运全程经营人等。
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等政策,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推进全省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依法整治货运市场,严惩超限超载行为,整治工程领域“泥头车”,保障物流配送通道畅通。促进铁水、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推进冷链物流“门到门”、“端到端”服务,消除“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发展瓶颈。
(四)构建国际商贸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建设冷链加工转口贸易服务体系。 
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药品、高端电子产品等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加工贴牌增值服务,转口供应内地市场,打造“国家大仓库”,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2022 年以前,依托洋浦保税港区、海口江东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和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 型),建设和完善仓库、堆场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分拨分拣、加工配送等加工设备,开展保税仓储、拆装箱、分装、包装、换装、再包装、理货、组装、贴标、分拣、商品测试、检验、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服务以及修箱洗箱业务等增值服务。大力发展与保税功能相关的进出口增值物流服务,重点发展保税物流、进出口拆箱拼箱和配送、国际货物储存与中转、保税货物的流通加工等业务。
2.建立食品进口冷链服务体系。 
依托洋浦港、海口港马村港区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以大洋洲、美洲、欧洲、亚洲为主要进口市场,以肉类、水产品、果蔬等食品冷链物流为重点,提供冷冻冷藏、保税加工、物流配送、商品展示、供应链金融、交易结算等一体化增值服务。 利用东方八所边境贸易政策,恢复对越边境贸易滚装运输航线。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探索三亚开通对越边贸滚装运输航线,发展以热带农产品、水海产品为重点的边境贸易,积极推动易货贸易,逐步做大边境贸易规模。依托洋浦、海口、东方等重点区域,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过境货物再加工之后与本地、国内出口的货物进行国际、国内集拼,转口国际市场或供应国内市场终端目标客户,努力打造东南亚集拼分拨配送中心。
3.建立医药全产业冷链物流体系。 
以海口江东新区为重点,根据生物医药冷链技术要求,对标国家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温度控制规则》(TCR)等规范标准,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冷链物流设施,大力发展医药、生物医药航空物流。鼓励国内外医药企业在海南开展医药制造、医药中间品加工贴牌等商贸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审批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博鳌机场药品进口口岸。创造条件申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证书”、“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医药物流验证中心(CEIV Pharma)认证”,努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心。
4.创新高新技术中间品(零部件)加工贸易。 
推动资本品、零部件、组件、消费品在海南装配和生产,形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引进或利用境外资本、设备、技术和营销渠道,大力发展中间品加工贸易,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融入国际产能分工,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实现高新技术要素资源有效配置。
5.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 
依托中国(海口)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备货模式为重点,大力发展生鲜冷链跨境电子商务备货仓储物流(BBC)。鼓励本地企业借助国内外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创新发展 B2B、B2C、C2C 等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6.完善海关进境监管场地。 
按照海关总署的规定,在洋浦港、海口港马村港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东方八所港高标准建设、优化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同时配备相应冷链物流产品消杀设备,实现冷链物流产品快速通关,保证国门安全。
(五)推动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
依托洋浦、海口、东方、三亚、琼海国际冷链物流集聚区,整合全省冷链物流资源,实现航运、航空等冷链物流服务融合发展。推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药品冷链全过程供应链管理,实现冷链流程再造,冷链信息透明化和不断链,保障冷链全程可控和质量可溯,不断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建立集交易、分拨、仓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一体化流通集成服务中心,形成物流与生产企业多方位、交叉式、渗透式协同机制,实现商贸物流供应链资源要素集成。
(六)构建冷链物流服务新模式。
1.建立海南大宗冷链产品交易中心。 
鼓励企业建设“海南大宗冷链产品交易中心”,构建特色热带农产品和国际食品冷链一体化交易平台,推动线上数字化交易服务体系和线下实体交易体系融合发展。逐步建立以生鲜冷链食品为主导,品类齐全、业态创新的生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质量安全控制中心、产业风险防范控制中心。通过交易平台运作,为全省中小生产企业提供与全国各大消费市场合作空间,促进我省农产品、食品等冷链企业深度融入国内国际供应链,不断壮大生鲜冷链经济规模,适应我国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
2.建立高效便捷的冷链配送体系。 
充分发挥货源优势和海运、空运、铁路运输资源优势,建设辐射国内消费终端市场的冷链物流分拨基地。基于新基建,围绕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生鲜电商等领域,搭建“互联网+冷链、互联网+冷库、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城乡配送、互联网+N”等冷链物流配送模式,逐步建立“端对端”“门到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七)引进培育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和具有整合冷链资源能力的大型企业,统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供应市场,发挥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龙头品牌企业,重点培育 2-3 家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连接主要产销地的跨区域供应链企业。支持本地冷链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冷链企业竞争力。
(八)建设海南冷链物流公共数字平台。
1. 建设冷链监管供应链平台。 
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完善海南省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体 系,利用数字技术对人、货、车、场等要素进行全面精准管理,对生产、存储、采购、销售、运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动态感知,实现供应链全程可监管、可追溯。鼓励大型企业建设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与海南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食品、农产品、药品和高端中间品等提供冷链物流全链条的综合服务。
2.建设冷链数据交换体系。 
依托海南省电子政务云平台资源,按照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和数据交换标准,对标国际数据交换标准和单证标准体系,在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基础上,搭建海南省区域数据交换中心和基础网络,接入国家平台基础交换网络,对接中国(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通海南大宗冷链产品交易中心,实现省际间、国际间数据交换和互联, 促进冷链数据资源共享。
(九)打造国际冷链食品品牌。
1.构建冷链物流追溯体系。 
依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基于全省统一的区块链基础平台,建立全链条、网络化、可追溯等现代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大力推进集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程温控供应链管理模式,严密监测药品、食品等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实现冷链产品安全可追溯、质量可监控、订单信息可跟踪,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为冷链物流应急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从大型肉类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前端低温处理,延伸储藏、运输、批发和零售冷链物流服务,实现全程低温控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2.打造冷链产品安全品牌。 
加强食品进口常态性防疫工作,在洋浦港设立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适时开展核酸检测和防疫性消毒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推进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管理 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GMP(良好生产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等管理技术标准的应用,开展 ISO9000 国际认证。鼓励企业注册海南冷链产品商标,确保品牌、商标信誉和商品质量。
鼓励各市县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热带农产品品牌、 — 35 —水海产品品牌,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加强供冷链人才培养。
1.精准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利用我省人才政策,加大力度引进具有国际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供应链采购、仓储、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高端人才,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冷链物流上下游链条的贯通。
2.完善冷链人才教育体系。围绕冷链运输、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保鲜技术、流通加工与包装、储存、冷藏、冷冻等集成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冷链物流人才优势,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培训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建立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院校冷链物流专业群建设,促进冷链物流专业教育错位发展,形成分类合理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指导大专院校,优化国际贸易、服务贸易、国际贸易规则、港口物流、航运物流、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等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冷链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冷链物流支撑工程。
深化港口体制改革,建立公共型港口为主的基本港港口管理体制。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要求,对标国际标准和全球交通发展前沿技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满足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以及全球主流船型靠泊技术需求的数字化码头。按照洋浦港打造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发展定位,配套建设东方机场,打造海南国际航运枢纽。推进三亚新机场、海口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建设。推进西环铁路复线及粤海铁路南、北港码头扩建工程建设。扩建铁路货运站,配套建设供电设施,提高铁路装卸效率,增强铁路货运站的物流能力。进一步完善港口、机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建设。
(二)冷库设施工程。
提升冷库装备技术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国际中转型冷库、公共型冷库按照-60℃~10℃七个温带进行设计。在不影响限高的前提下,库房设计建议考虑多层冷库,满足加工作业的面积需求。鼓励发展移动式冷库在农贸市场、零售终端市场的应用。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鼓励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设备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低碳制冷技术、新型制冷剂应用。建设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鼓励综合利用冷能,积极开展 LNG 冷能可再生资源的应用研究,创新制冷模式和工艺,降低加工、包装、分拣、装卸、存储等环节能耗,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进洋浦港、海口港马村港区集装箱堆场冷链插座建设。大力推进船用低硫燃料油应用。
(三)冷链物流标准化工程。
大力推进国家冷链、食品、药品等标准的应用。积极引进国际冷链标准,推动海南食品、药品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大型冷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配套建设检验检疫服务设施,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疫服务体系。
大力推动冷库设备、冷链运输设备和技术装备标准化。积极推进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模数系列的周转箱(筐)、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减少农产品中转损耗。建立全省冷链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共享共用服务体系。推进 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的应用,实现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促进标准装备设备数字化。
(四)城乡共同配送工程。
鼓励大型企业建设“海南省城乡配送公共信息平台”,为全省城市、农村冷链配送车辆提供货物匹配、车辆跟踪、定位、交通引导等一体化服务,满足政府监管和企业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升城乡共同配送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宅配”等新型服务业态。进一步完善城市配送冷藏车辆通行便利措施,完善冷链车辆停靠装卸平台。积极推动城乡冷链配送系统与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五)生鲜冷链速配工程。
构建生鲜冷链速配平台。以批发市场冷库、公共型冷链基地冷库为载体,以服务城区冷库、冷柜终端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建立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流通加工、分拨配送、金融支持等一体化的集约式冷链配送模式,满足市区零售网点、餐馆饭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消费需求。
建立生鲜配送新零售超市。建设城市生鲜零售实体超市和线上超市,开展线上线下展示服务,实现人、货、场数字匹配。建立冷链供应链、仓储链、流通链到城市配送末端的数字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用户下单后 30 分钟内送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建立以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协调农业农村、商务、交通、工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海关、邮政管理、海南海事、民航海南监管、民航三亚监管等部门,解决全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事项,重大事项报省政府研究决定。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冷链物流相关工作。各市县根据本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加大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加大宣传冷链物流先进技术,严格执行国家冷链物流相关标准,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
财税政策。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对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支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项目列入省重点产业扶持计划。依法依规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用地政策。各市县要将涉及冷链物流等设施用地纳入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预留用地空间。鼓励利用闲置的废弃工矿工地、废旧工业厂房,发展冷链物流设施。对于国家级或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地方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加快实施“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点状用地”等供地方式,保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金融政策。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根据项目和企业情况,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引导各类投资公司加大对冷链物流项目的投资力度。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业态。鼓励发展物流供应链金融、债务融资以及衍生服务,创新融资方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广仓单质押等新型冷链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特许经营权、信用保险保单、存货质押、在途货物质押等新型冷链物流金融产品服务。鼓励国有资本、社会资本通过设立物流产业基金参与冷链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探索采用PPP 等公私合作模式建设公益性大型冷链物流项目。对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和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的融资租赁企业,鼓励各市县予以适当补助。
(三)积极开展物流招商引资。
加强精准招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原产地”等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促使上下游企业开展相关冷链产业业务,加快冷链物流相关产业体系构建。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利用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加强与国内冷链企业合作,适应国际冷链供应链结构改变的市场发展需求,深度融入国内超大规模冷链市场,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枢纽作用。
(四)推进冷链技术研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积
极申报国家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冷链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热带农产品冷链领域保鲜保质、分拣分拨、储藏运输等技术性问题,以及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加强采后预冷、包装、运输等保鲜技术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
(五)完善冷链物流监管。
落实《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升级。逐步建立与冷链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推进冷链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