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广西】钦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3-06 交通设施 广西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背景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顶端中心位置,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的最便捷通道。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及钦州的发展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重要指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从国家开放发展全局出发,对广西作出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部署,钦州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这将是钦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钦州市建设通达便捷、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历史时机。
回顾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钦州市生产总值为503亿元,财政收入5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至2015年,生产总值达944.4亿元,财政收入16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0%以上。“十二五”以来,钦州市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引擎,围绕把钦州建设成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钦州港新增吞吐能力46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建成南宁~钦州、钦州~北海、钦州~防城港3条城际铁路和六景至钦州港、钦州至崇左2条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三年大会战”为契机,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促进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强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钦州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钦州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区域发展,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突破的重大关头,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交通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编制好钦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于明确“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钦州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钦州市政府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有关“十三五”规划工作部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和钦州市交通运输局共同开展钦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编制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及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打造西南、中南地区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高效、通畅的人流、物流通道,为促进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把钦州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区域性国际合作新高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第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根据推进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全面考虑,重视区域规划,统筹综合交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市域内的公路、铁路、港口、水运、航空、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布局相协调,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结合钦州市地理形态与城镇、产业布局,坚持区域交通均衡发展,交通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交通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相协调,依托钦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优势,加速构建交通运输支撑系统,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第三,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积极发挥交通运输的先导作用,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充分遵循交通运输发展规律,通过科学合理制定建设安排,加快交通运输发展,重点建设区域中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主干交通基础设施,解决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四,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提高运输服务的普遍性,完善农村公路网,增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共享交通改革发展的成果,按照“平安交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快速、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需求。
第五,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根据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要求,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结合“互联网+”,优化交通资源;根据“绿色交通”发展要求,坚持交通与耕地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集约节约土地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十二五”钦州市交通运输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钦州市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建设“七铁四高”为工作重点,加快对外大通道、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网更加完善;2012年起,全市启动实施“钦州市县镇村道路通畅三年大会战”,经过三年奋战,攻坚克难,全市县镇村道路建设收官成效显著,建设一批致富路、脱贫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极大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这五年来,钦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显著增加,客货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干支结合渐成体系
“十二五”期间,钦州市公路网在高等级公路通道、路网里程、密度、等级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速公路新建成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沿海高速茅尾海出口工程、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路面改造等项目,其中六钦高速缩短了钦州通向柳州、河池等地的高速里程,钦崇高速缩短与崇左之间的联系,茅尾海出口互通开通后服务于钦州市区和钦州港连通高速公路,一系列高速公路工程的完工促进了钦州沿海港口对内陆腹地的辐射连通。
国省道路网方面建成了钦州至陆屋一级公路、灵山至浦北二级公路、武利至张黄二级公路等项目,提高了区域路网等级。在建项目有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滨海公路大风江至犀牛脚段、陆屋至灵山一级公路、南宁伶俐至陆屋二级公路、木格至水鸣二级公路等一批高等级路网工程。
至2015年底钦州市公路总里程达66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9公里,一级公路90公里,二级公路810公里,三级公路440公里,四级公路4832公里,等外公路292公里,公路网里程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337公里。以面积密度计算,钦州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61.73公里,高于广西的49.85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计算,钦州公路密度为16.57公里/万人,低于广西的21.38公里/万人。
二、高铁普铁建设成绩喜人,钦州迈入高铁时代
为实现钦州通往南宁、北海、防城、玉林、贵港、崇左、柳州、桂林等各方向的对外大通道形成,“十二五”期间铁路重点建设任务“七铁”建设顺利完成,开通了南宁至钦州、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3条高速铁路,以及大榄坪至保税港区铁路支线、钦州港至大榄坪、黎钦铁路复线改造、玉林至铁山港4条铁路。
广西沿海高速铁路的南钦、钦防、钦北段在钦州市境内交汇,是连接北部湾三大出海港口的高速铁路,也是我国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广西沿海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运营,标志着钦州昂首迈入高铁时代,使钦州通向南宁、北海、防城港的时间为1小时范围内,初步实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同城化”,钦州通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南宁、北海的动车车次达到半小时1趟,经济圈内联系大大增强。由钦州火车东站出发可直达区内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梧州、来宾、北海、防城港、贺州等9个地级市以及国内的广州、长沙、南昌、杭州等4个省会城市,同时,钦州通过高铁网向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西南和中南地区提供更加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对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铁路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能改造工程于2014年建成通车,新建玉(林)铁(山港)铁路于2015年5月通车运营,专用铁路线钦州港至大榄坪铁路、大榄坪至保税港区铁路支线等也已建成通车,路网技术等级得到明显改善,铁路大通道基本形成,客货运能力大幅度提高。
至2015年,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32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108公里,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7%,2015年经钦州市旅客列车达25对/日;对外运输通道能力超1亿吨/年,年货物运输量3000万吨。逐步形成了以钦州港为中心,以钦州市为重点,连接国际、省际和城际的铁路网络,将进一步促进钦州建设成为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打造面向中国—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三、港口码头航道成就显著,枢纽港口地位增强
“十二五”期间,钦州港实施港口项目38个,建成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金鼓江航道、大榄坪作业区3#-8#泊位、大榄坪南作业区北1#-3#泊位等19个项目,共2条航道和37个泊位;新增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5763万吨(含158万TEU)。钦州港已经形成港口和临港工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5个,大大提升了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建工程有钦州港30万吨级进港支航道、大榄坪南作业区12-13号泊位、鹰岭作业区3#、4#泊位等项目。据统计,2010~2015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由3022万吨增至651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16.6%,高于广西北部湾港的年平均增长14.1%;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5.1万标箱增至94.2万标箱,年平均增长率达30.3%,高于广西北部湾港的年平均增长20.2%,集装箱吞吐量居北部湾沿海港口首位,占比达66.6%。2014年钦州港港口吞吐能力达8000万吨,2015年钦州港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迄今钦州港已经开通运营印尼、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多条覆盖东盟各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外贸航线,开通运营海口、广州、厦门等13条国内主要沿海港口的直航航线。
四、国家公路枢纽初步建成,客货运量增长迅速
钦州市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的枢纽之一,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沟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重要纽带,对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路网建设的进步,钦州市客货运输需求增长迅速,“十二五”期间钦州汽车南站、钦州城西客运站等一批大型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道路运输业户3.56万户,营运汽车3.4万辆,其中营运客车1216辆、座位数4.1万座,营运货车3.07万辆、吨位数23.6万吨。有等级客运站44个(其中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6个,四级客运站31个)。开通客运班线354条(其中跨省班线102条,跨地市班线112条,市内班线140条)。
五、县乡道路等级不断提升,农村公路补充改善
2012年4月启动实施“钦州市县镇村道路通畅三年大会战”以来,经过三年奋战,全市县镇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钦州市农村公路状况得到了整体改善,极大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截至2015年底,累计筹措投入村村通水泥路资金2.67亿元,全市新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620.7公里,新修通148个行政村。全市955个行政村已全部修通水泥路,通畅率由85%上升至100%,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累计筹措投入自然村通水泥路资金6.56亿元,全市新建成通自然村水泥路2185公里,新修通2733个自然村,自然村通畅率由27%上升至54.1%。全市累计实现5754个自然村修通水泥路,直接受益群众达60万余人。农村公路网等级水平进一步提升,极大促进了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
六、城市公交初步形成网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发展,钦州市区公共交通基本形成公交线路网络化、营运车辆规模化、经营管理规范化,首批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营,提升了公交服务水平。至2015年底,钦州市区共有公共汽车客运车辆214辆,合计209.5标台,公共汽车车型以7~10米系列普通公交车为主。以钦州城区35万人计算,公交车拥有率为5.99标台/万人。钦州城区营运线路29条,其中主城区内线路18条,主城区至保税港1条、钦港区内线路2条,钦州至钦州港线路1条,城郊线7条,线路总长度514公里,平均每条线路单线长度17.7公里。钦州拥有市区出租汽车数量396辆。
“十二五”期间,灵山县城和浦北县城均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促进了县城经济发展和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并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位。
七、内河航运基建平稳发展,水路运输稳中有升
“十二五”期间,钦州市水运行业虽然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仍然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水运企业15家(货运企业14家,客运企业1家),共有运输船舶192艘(货船149艘,76.6万载重吨;旅游船28艘和个体营业性运输船舶15艘);货运航线以国内南北航线为主,覆盖渤海湾、长江流域、南方闽粤桂琼等省份,并开通了港澳台航线和通达俄罗斯、韩国及越南部分港口的国际航线。初步统计2011年~2015年间,完成水上客货运周转量1429.2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率约为7.5%。
“十二五”期间,钦州市积极推进便民码头、渡船改造项目实施,全市共新建成便民码头建设项目21个,完成投资325万元;新建成乡镇标准化渡船改造1艘。全市所有渡口及群众有需求的渡点都已建有便民码头,大大改善了钦州市涉水区域群众日常出行条件。
第二节 基本经验
一、依靠市委市政府决策领导,保证交通事业科学发展
五年来,钦州市交通事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方略,深入实施“钦州市县镇村道路通畅三年大会战”,科学发展,把主要资源向服务大港建设倾斜、向服务重大产业倾斜、向服务城镇化倾斜,建成了一批重大公路、铁路、港口、航道项目,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和覆盖面,进一步缓解有限交通资源与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交通为民”的理念更加凸显。
二、增强交通优先发展的意识,善于牢牢把握各种机遇
“十二五”以来,按照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北部湾优先发展的工作部署,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南宁铁路局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把握好国家及自治区的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机遇,较好地推进了钦州至崇左和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三条高速铁路、沿海港口万吨级航道泊位码头等数以百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掀起了交通建设新高潮,极大改善了钦州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面貌。
同时,把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安排专门资金,“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较好地确保了“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项目落实及储备。
三、政府群众上下一心协力支持“三年大会战”交通建设
“三年大会战”中,市委、市政府领导秉承高度重视、高度负责的态度支持通村水泥路建设,各县区也积极行动起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在全市迅速掀起了自然村公路建设的热潮。如浦北县由四套班子领导挂点一个镇指挥协调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灵山县成立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领导小组及自然村公路建设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钦北区把自然村公路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区国土、移民局等部门也积极参与进来,把“一事一议”等部门资金充分运用于自然村水泥路建设上;市交通运输局领导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由分管领导带队每周深入各县区推进项目进度,协调施工遇到的各项困难。
积极向群众宣传国家有关修路政策,并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使大家在“要致富先修路”上达成共识,群众对修路意识和自觉性大大增强,投入自然村建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有利于通村公路项目开展。
四、“三年大会战”多渠道千方百计大力筹措建设资金
五年来,特别是在“三年大会战”通行政村、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过程中,钦州市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增加市、县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市政府在市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财政补助资金修建;各县区财政每年也拨付自然村公路专项资金;二是争取“一事一议”等资金重点向农村公路倾斜。县区水利、农业、林业、扶贫、水库移民等部门和挂点各镇的有关单位积极与上级对接,争取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库区移民安置补贴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大会战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建设资金渠道;三是鼓励群众集资及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力。在通村公路列入建设计划后,由村支书带头集资,在外做生意老板、务工人员、驻村干部也都纷纷加入了集资行列,还有群众投工投劳,主动提出帮忙拉运建设材料和平整路基,甚至无偿出让自己的土地等,极大地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交通建设当中来。
第三节 存在问题
一、综合交通系统衔接不足,港口集疏运问题较为突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交通一体化,钦州市公路、水路、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基本齐全,但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仍较为缓慢。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方面,钦州市火车东站与公路客运站建设不同步,相互衔接不足,造成旅客运输换乘、转乘不便利;航空方面,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距离市区较远,亟待建设覆盖钦州及北部湾的新民用机场;钦州与防城港、北海沿海三市共同使用1条往南宁方向的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当前未形成8车道高速公路贯通。
而港口集疏运问题较为突出,疏港通道能力不足、运行不畅,主要体现在:集装箱干线港与高速公路网之间缺乏快速集疏运通道连接,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混杂,大大影响了运输效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不够顺畅,南北钦防城市群的联系通道建设还有待加强,防城港与钦州港的绕行距离较长;疏港铁路能力明显不足,部分主要港口泊位、产业基地没有铁路衔接;连通钦州港与西江黄金水道的平陆运河开发滞后,与内河衔接不畅,不能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公路与港口衔接地带的公路网在等级、密度上都偏低;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的运输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偏低,区域布局不平衡
钦州市当前无论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还是各类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规模、结构、布局水平均有待提高。
公路网系统建设方面:一是中心城市未有过境高等级公路,不利于过境交通的分流;二是路网布局不平衡,灵山、浦北连接南宁方向高速公路未完善,不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三是以市主城区为辐射源的网状道路结构的路网尚没形成,灵山、浦北通往钦州市区、钦州港不够方便。四是路网整体结构等级偏低,低等级公路所占比例较大,部分乡镇间的公路线迂回曲折。五是路网不健全,农村公路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提高道路等级和联网程度。六是农村公路养护仍然薄弱,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养护压力大、养护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养护手段原始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铁路网方面:目前钦州市往南宁、北海和防城港方向的快速铁路通道已打通,但往崇左及玉林方向仍未通高铁,特别是占钦州市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灵山和浦北两县尚未通铁路,广大群众出行不便问题亟待解决。
三、钦州港发展与现代化港仍有差距
钦州港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港口与临港工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立了粮油加工、钢铁、电力和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但是,目前钦州港仍然存在航运服务水平较低、海铁联运衔接不足、港口物流配套设施不完善、物流系统设置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港口和产业的深化互动水平仍不高等问题,距离综合性、国际性的现代化港口仍有差距。一是港口规模小,能力弱,至2015年全港完成港口吞吐量未到7000万吨;二是大、中、小型码头比例不协调,至2015年底,钦州港建成泊位92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14个,7万吨级4个,5万吨级8个,1~3万吨级7个,万吨级以下59个,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仅为1.1亿吨;三是港口装卸工艺普遍落后,目前大多数码头仍采用传统的装卸工艺,装卸效率低;四是货种单一,货源不足,主要以原油、散杂货为主;五是打造集装箱干线港的泊位数不足,吞吐能力有待提高,集装箱港的运输航班、航线偏低,配套的物流、金融、人才等服务保障有待提升完善。
四、客货运输枢纽建设滞后,制约物流业发展
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滞后,旅客出行无法实现零换乘。受管理体制的制约,钦州市火车站、火车东站、公路运输站场均按照各自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各自规划、分别建设,火车东站与公路客运站建设不同步、相互衔接不够,造成枢纽缺乏整合、功能单一,增加了出行周转次数和旅行时间,制约了运输效率的提升。
而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体系建设滞后,体现在一是没有预留适当的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无法落实,部分农村客运站建设受征地制约、推进缓慢;二是征地费用过高,客运站建设补助不足,需要运输企业自筹资金建设;三是农村客车班线较少,农村客运站建成后经济效益不明显,吸引不了社会资金投入。
货运枢纽偏少,物流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货运集散体系不完善,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货物运输也无法完全实现无缝衔接,造成出行转换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五、运输服务发展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亟待提高
目前,钦州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来看发展水平相对还比较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整体客货运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化连通建设滞后,各种运输方式内部、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力不强。公路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低、功能不完善,高级客车和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及特种车、专用车辆比重仍然偏低;航运管理的技术装备落后,航线不够完善,进出口贸易规模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对航运的支撑有限;受区域网络供给的影响,由于对外运输通道尚未完全构建,例如连接云南的便捷通道靖西~崇左高速公路未建成,货运运输效率不高,货运铁路网仍未完善,再加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滞后,货运在不同方式间的转换不顺畅,未形成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导致了货物运输组织水平不高。
铁路方面,钦州市既有南防铁路和钦北线为单线内燃铁路,技术标准低,曲线半径小,多数线路区间允许速度在100km/h以下,运输能力和旅行速度难以提高。
六、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周期长
公路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近两年钦州市又处在贷款债务偿还高峰期,除去中央、自治区、市财政及地方配套补助资金,项目建设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如:浦北至大塘高速公路、六加至平山垌、勒竹至灵山、新城至那蒙、六硍经官垌至福旺等二级公路前期工作虽然完成,但因建设资金未落实,未能开工建设;部分计划新开工项目还正在做前期工作,特别是由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项目用地预审、环评、水保、工可等审批延续时间长,协调难度大,如贵合高速、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高速公路,以及陆屋至灵山一级公路、南北二级公路南间至黎合江段改扩建工程、滨海公路环茅尾海九鸦至茅岭段等一级公路;部分项目征拆工作推进缓慢,供电、电信等公路用地范围内的供电及通讯线杆,迁移价格高,协调难度大。贵台至防城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后,目前仍有部分路段施工受阻,造成工期延误。
七、城市公交以普通公交为主,公交企业经营待完善
当前公交系统仍以普通公交为主,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滨海新城的建设,公交覆盖度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主城区和滨海新城距离较远而互相之间交通需求大,需要中运量或大运量公交系统以支持居民与港城之间的生产生活出行。钦州市当前公交分担率仅为12%~15%,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较低,公交分担率较低,公交正点率不足、公交信息化不足。
市公交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管理体制沿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不完善,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车辆档次较低、部分线路设置不合理、公交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群众出行要求。
外部存在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公交经营空间狭窄,公共汽车一般都被限制在城区建城道路经营,即使离建城区只有几公里,由于不是城市道路,不能开通公共汽车线路,当地群众也不能享受公交的福利。这种情况既制约了公交社会效益的发挥,又限制公交的城市功能辐射、带动的作用;公交专项规划滞后,公交设施少,由于历史原因,钦州市城市规划中没有考虑公交用地规划,造成公共汽车无处容身的困境。公共汽车外出租用场地停放,车辆不能统一停放管理,车辆监控不到位,车辆技术性能无法保证,造成安全隐患,目前仍没有建成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首末站,影响更好地提供公交服务。
第三章 “十三五”钦州市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节 发展形势
一、“一路一带”要求优先建设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沿海港口考察调研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这是人心所向,我们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习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广西的定位,是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而钦州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处在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往来的节点和前沿,是西南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集区位、港口、平台等多重优势于一身,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钦州市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在开放中加强交流合作,在竞争中争取先机和主动,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需要优先建设互联互通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从北部湾及钦州所处区域出发,钦州对外的关键通道为面向东盟的海路和陆路通道,特别是构建中(国)新(家坡)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对内关键通道为依托钦州港面向内陆腹地的连接大西南地区的陆路通道和水运通道,面向中南地区的陆路通道。而西南、中南地区货物汇集于钦州出海出边,关键节点为钦州港的货物运输,不仅钦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大提升,也对钦州港的疏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两个建成”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交通运输部颁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交规划发〔2014〕272号),交通运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并提出了交通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钦州港考察时指出:“广西是中西部地区唯一有沿海大港的省份,现在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加快,要顺应这一趋势,扩大向西向南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更有力地辐射、带动腹地发展,促进结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李克强总理的指示,为广西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钦州市的交通运输建设发展也要紧紧围绕“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这一主题。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的目标,“十三五”期间钦州市将继续推进和谐钦州建设,坚持“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的发展战略,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港口、产业、新城建设,着力改变城乡面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增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发展,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客货运输都将激增,进而推动交通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出行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要求公路、水路、铁路交通必须加快发展,为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舒适、快捷的目标提供保障。
三、“双核驱动”等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支撑
随着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北部湾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转移,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钦州市申报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钦州市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定位于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的钦州市,北连广西首府南宁,南接防城港和北海,地处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位置,钦州在自贸区建设中担当“先行者”和“助力者”角色,率先打造面向东盟、服务中国西南中南贸易枢纽,是北部湾地区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钦州市交通通道的通畅程度将成为北部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决定因素。
为了更好的把握住当前的大好形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国际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中,钦州市必须尽快构建大容量对外交通通道,完善综合交通系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做好准备。钦州要打通面向玉林,沟通钦防两市通往桂东、华东地区的便捷铁路通道;以及新建钦州至崇左的铁路通道,打通环北部湾沿海地区至东盟的快速便捷通道。而能提供低成本、绿色运输、便捷连接北部湾港和西江黄金水道“双核”的重点水运通道平陆运河的建设更加迫切。
根据自治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颁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同城化交通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经济区内四市出行公交化,交通一体化和信息智能化,继续打造经济区对外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ETC”系统(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建成并联网运行,实现经济区内相邻城市“一小时通勤圈”,沿海三市实现1小时内便捷互通,力争实现四市实现公交一卡通。这些实施方案要求钦州交通建设、交通管理服务以同城化为重点稳步推进。
四、集装箱干线港和物流钦州建设需要强化港口交通集散支撑体系
面对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和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新使命、新要求,为充分发挥北部湾港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构筑与东盟更加紧密合作的港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北部湾港在我国沿海港口群中的战略地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北部湾港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4〕64号)》指出,北部湾港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综合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深化改革加快北部湾港发展建设,以钦州港域为主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和石油化工运输体系,着力培育以钦州保税港区为依托的北部湾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逐步提高北部湾港在全球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作用。打造千万标箱干线港,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港口向大型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低碳化快速发展,要大力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建设钦州港域30万吨级航道、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等一批航道和码头泊位。同时,需要突破瓶颈完善钦州港集疏运体系,围绕建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强化以港口为龙头,合理布局对外铁路线路,积极推进通往西南中南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综合性、多功能交通大通道的规划与建设,为港口提供衔接顺畅、能力适应、快进快出的通道资源。
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加快“物流钦州”布局和综合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钦州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需要交通运输体系进行支撑。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推动地方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新途径,同时,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依托钦州港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是钦州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保障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构建多层级的物流基地,也要构建面向内陆腹地的物流通道。共建西南中南地区内陆“无水港”,加强与后方腹地的区域合作,推动与西南中南各省共建、共享北部湾钦州港,加快布局在西南中南地区的“无水港”群。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布局完善交通网络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城镇模式集约高效,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等发展目标。
钦州人口密集,人口密度高于广西平均水平,市域内现有龙门港镇、东场镇、那彭镇、那思镇、太平镇、板城镇、旧州镇、丰塘镇、官垌镇、大成镇等乡镇未有二级公路连通。为适应钦州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需要完善区际综合交通网络,减少区域分隔和扩大开放,依托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实现不同产业集聚的空间引导;完善钦州市域连接城镇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服务均等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加强城际交通,缩短钦州与广西北部湾其他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构建经济区内部各城市协同发展的空间体系;需要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重点建设镇镇通二级公路,服务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并通过快速路网和货运枢纽体系衔接产业布局,引导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合作。
六、“四个交通”建设要求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
2014年,交通运输部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交通发展的形势任务,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提出“四个交通”建设,即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四个交通”对钦州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交通”的构建需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枢纽的健全发展。首先,顺应钦州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需求,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港口码头、航运、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与综合交通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同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还需要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各种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协调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促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并不断提高综合运输整体发展水平。
“智慧交通”建设要求推进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紧跟交通运输行业不断涌现新增长点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钦州市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低,而传统运输行业结合“互联网+”则大有可为。特别是钦州市打造物流钦州建设,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在干线港建设实施调度信息化、对接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平台、货源和运输互联网平台、政府与企业间信息整合等提出新要求,以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的提升。
“绿色交通”建设要求落实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大力鼓励公交为主的出行方式,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管理,推进新能源车船的使用、强化节约利用土地、岸线资源管理,推广相关循环再生技术。
“平安交通”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服务民生的最大前提,也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平安交通建设要求健全钦州市道路安全防护保障工程,建立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措施,完善港口安全生产营运服务,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七、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呈现新的特点
随着经济结构再平衡、增长动力实现转变,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正在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作用依然重要,需要继续依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稳定增长。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通过优化运输组织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整体效益,对钦州而言要继续大力发展持铁路、沿海港口和内河水运等低成本、大运量的运输方式,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多式联运为载体推进物流钦州往现代物流业发展。三是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钦州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网建设,提升城乡公交覆盖率。四是注重可持续发展,把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运输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依靠创新驱动,强化互联网思维,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促进打造钦州走出一条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子。
第二节 公路铁路水路运输量预测
公路水路铁路运输量预测,采用的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采用趋势外推法来预测综合运输量,同时参照钦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预测结果如下:
一、公路客货运输量预测
考虑到受高铁分流影响,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2%;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7%。
二、铁路客货运输量预测
2004~2010年,钦州市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及铁路客、货运量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2015年,铁路货运量维持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为港口吞吐量增长带来的铁路集疏运量增加,2015年铁路到发运量972.6吨,排名广西第3位;旅客客运量也维持快速增长,铁路客运量达235.5万人次,估计发送量达118万人次。
三、水路客货运输量预测
预计到2020年,全市水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5%。
四、港口吞吐量预测
预计到2020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TEU。
第四章 “十三五”发展目标与建设方案
第一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钦州市围绕“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门户”的要求,加快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继续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钦州市交通运输发展两大总体目标是: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骨架,以沿海港口、重要枢纽为节点,积极推进对外交通大容量通道构建,加强综合交通系统建设,完善市域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构建通江达海、辐射腹地、覆盖城乡、海陆空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实现“通达便捷·物流钦州”——建成产业集群、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把钦州建设成面向东盟的集装箱干线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贸易物流中心,加强钦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出海通道门户城市和广西沿海交通主枢纽的地位。
第二节 主要任务
一、构建综合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
(一)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港
发展思路: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2020年基本建成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大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着力建强港口、做优服务、畅通通道,至“十三五”期末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800万标箱。其中,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500万标箱。
优化作业区功能布局:重点开发建设金鼓江、大榄坪、大榄坪南等作业区,优化拓展勒沟等作业区功能,全面启动三墩二期扩区港口作业区建设。争取成为南海国际邮轮枢纽的重要节点。
提升航道通航等级:建成1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30万吨级支航道、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金鼓江航道,全面运营30万吨级航道,新建成航道81公里。
增强码头运营能力:建成大环等一批集装箱泊位及石化、LNG等多用途码头,30万吨级码头全面建成运营,推进码头集装箱化改造,新增港口吞吐能力9000万吨,其中,集装箱650万标箱以上。
实现港口现代化运营:健全港口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化港口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危化货物安全监管。提高船舶引航安全服务水平。加强港口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构建综合立体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港口、公路、铁路、管道等集疏运体系的扩容提质,满足货物高速进港、快速离港的要求,保障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
公路集疏运体系: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的扩容提质,规划建设“8纵5橫”集疏运公路大通道。8纵(从西至东):北部湾大道、海棠至勒沟高速公路、进港公路、鹰岭作业区疏港公路、大榄坪作业区疏港公路、六钦高速公路、钦州至犀牛脚公路(含六加至坪山垌支线)、那丽至东港区公路。5横(从南至北):滨海公路、环北大道、北部湾大道至上寮、南北高速公路、G325南北公路。
(三)建设融入北部湾城市群的交通骨干网络
发展思路:按照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要求,推动钦州与周边区域的快速互联互通,重点建设钦州连接南宁方向、湛江海口方向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等对外交通体系,融入北部湾城市群。
航空机场:布局规划建设钦州支线机场,争取实现广州、贵阳、昆明、长沙1小时航空经济圈。规划建设3个通用机场,分别为:钦州城区通用机场、灵山通用机场,浦北通用机场,2020年前建成钦州城区通用机场。
铁路网络:规划建设钦州至贵港城际铁路、贵港至北海城际铁路、钦州-崇左铁路、玉林至钦州铁路、南宁至灵山至浦北至沙河铁路等。
(四)建立交通覆盖体系,实现钦州市辐射灵山、浦北一小时经济圈
发展思路:为实现钦州市辐射灵山、浦北一小时经济圈,以城际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多种手段多种举措,构建钦州城区便捷连接灵山、浦北的交通网络空间布局,满足一小时到达,促进市域经济均衡发展。
城际轨道交通:规划钦州至贵港城际铁路,形成铁路1小时直达。
高速公路:“十三五”期内建设贵港至合浦、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实现钦州经高速公路至灵山约90公里,至浦北约116公里,行程在1小时左右;规划研究钦州直达灵山、浦北高速公路,进一步缩短钦州至灵山、浦北的时空距离。
一级公路:加快陆屋—灵山一级公路建设,规划建设灵山至浦北一级公路、浦北至钦州一级公路、玉林经浦北至钦州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结合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五)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打造四通八达农村公路网络
发展思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镇镇通二级公路,二级公路覆盖主要工业园区、主要景区(3A级及以上)为发展目标,形成四通八达公路网络;满足公路覆盖均等化要求,实现90%的自然村(20户以上)通沥青水泥路。
1.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县乡道联网公路558公里,大幅提升县乡公路等级。
2.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治隐患2030公里,为公路安全运行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系上牢固的“安全带”。
3.为精准扶贫脱贫提供交通保障,建设自然村沥青(水泥)路工程2830公里,实现90%自然村(20户以上)通沥青水泥路,301个扶贫村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
4.服务群众便捷出行,实施渡改桥、新建桥梁2314延米,危桥改造25座,基本消除四、五类危桥。
5.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实施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公路866公里。
二、构建“通达便捷·物流钦州”运输服务体系
(一)打造物流钦州,加快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
发展思路:依托钦州市打造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优势,应全面加快物流钦州布局建设,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钦州市物流服务辐射能力以及国内国际资源的配置能力,开拓物流钦州千亿元产业篇章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着力构建“一个物流信息基地、四大物流集聚区、十大物流中心、百家配送中心、千村万店配送网络”空间布局,形成500亿元物流产业业态。建设任务为:
1.一处物流信息枢纽:建设用地200亩,形成物流信息产业平台。
2.四大物流集聚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园、北部湾(钦州)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保税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
3.十大物流中心:建设丝茅坪物流中心、钦州市综合运输物流中心、灵山县物流中心、浦北县物流中心、陆屋物流中心、张黄物流中心等;东盟农贸大市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物流中心;东盟商贸城、台湾港航物流中心。
4.百家配送中心:发展百家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5.千村万店配送网络:在各主要乡镇建立配送点,建立以农资、邮政、快递、农产品配送为主,服务全市的配送网络和乡村物流体系。
(二)构建高效优质的运输服务体系
发展思路:提升装备水平,推进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好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整体效能,让钦州市的客货运输更便捷、物流更高效、城市客运更通畅、运输保障更有利。建设任务为:
1.构建衔接顺畅的道路运输站场体系,建设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城乡客货运输站场体系。
2.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加快快速专线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适时实施港城快速公交。建设重点为实现港城公交便捷联系,实现钦州主城区与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组团之间最快半小时可达,乘客在主城区和港区通过一次换乘可达到500米半径覆盖目的地,为钦州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快速公交出行保障,规划建设3条港城快速公交线路、2条主城区内快速公交环线,实现“城-港-园”交通一体化。
3.提升综合运输保障能力,统筹考虑,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保障提升至更高一级服务水平。
第三节 建设方案
一、公路网络建设方案
(一)加密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规划建设环北高速(黄屋屯至久隆)、疏港高速(海棠至勒沟);加快沿海高速公路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成贵港至合浦、南宁(苏圩)至北流(清湾)高速公路。形成1环2横3纵1联高速网络,建设总里程330公里,总投资260亿元。其中,环北高速由钦州市区北面过境,方便过境交通的快速绕行和出入境交通的快速集疏;疏港高速公路于海棠接沿海高速向南至金谷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分流长途出入境交通,减少港口交通对城市的影响,促进港区快速通达;贵港至合浦、南宁至北流高速公路为南宁与灵山、浦北之间人流、物流快速流动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县县通高速。
(二)实现县县通一级公路
规划建设G325钦州至南宁、G228广西滨海公路、S312陆屋至灵山、S313浦北至钦州、玉林经浦北至钦州港一级公路、钦州绕城线(大垌至黄屋屯)等16条一级公路,连通全市所有县区和主要工业园区,总里程573公里,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十三五”投资161亿元。加快以一级路为主的干线路网建设,加强钦州连接各县区、钦州与周边各市公路网的连通,建设钦州、浦北、灵山城区的环城(过境)公路,实现县县通一级公路;完善钦州港集疏运公路交通建设,为临港工业区、港口作业区、物流园区构建快速、便捷的疏港通道。
(三)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
规划建设S513新棠至大垌、S210灵山沙坪至那丽、G359灵山沙坪至大塘等26条二级公路,连接全市乡镇和全部工业园区,总里程625公里,总投资约43亿元。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快城市中心与城镇之间的联系,加强钦州市与相邻地市之间、钦州市内的县区之间的联系及路网出入口的畅通,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和通达深度。
(四)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
规划建设县乡道联网公路、建制村水泥路改造公路558公里,总投资8.9亿元。计划建设自然村沥青(水泥)路工程2830公里,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密度。到“十三五”期末,实现90%自然村(20户以上)通沥青水泥路,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脱贫建设提供交通保障。出台农村公路管养办法,完善农村公路网建养体系,确保钦州市成为全区农村公路养护领头雁。
(五)构建衔接顺畅的道路运输站场体系
构建以城区客货站场为核心,以乡镇站场为辅助,以农村客运站点为基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城乡客货运输站场体系。客运站场方面推动钦州东站综合客运枢纽、钦州港汽车客运站、钦州市城北客运站等4个主枢纽客运站建设,以及一批农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的建设。货运方面规划建设钦州市国际物流园区、钦州港物流园区金谷物流中心、钦州市皇马物流园区、广西泓科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钦州保税港区祥龙配套物流园区等5个货运站建设。预计“十三五”期间投入35亿元。
二、铁路网络建设方案
加快钦州市铁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北部湾经济区快速、便捷客货运铁路网络,实现以钦州为中心的铁路物流中心。
1、城际铁路。提升钦州市连接灵山、浦北铁路通道,规划钦州至贵港城际铁路1条,全长180公里;规划钦州至三娘湾城际轨道交通42公里。
2、铁路干线。促进钦州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连接周边铁路,规划3条铁路干线,分别为钦州至崇左铁路147公里,玉林至钦州铁路140公里,南宁至灵山至浦北至沙河铁路128公里。
3、铁路扩能改造。扩能改造南钦、钦防、钦北3条铁路,钦州段长109公里。
4、铁路专支线。建设连接钦州港金谷港区、大榄坪港区、三墩港区及东港区、皇马工业园、金窝工业园区的铁路专支线14条,全长151公里。
5、铁路站场。扩建钦州东站,建设11个铁路货运站场。
预计“十三五”期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75.7亿元,其中规划建设干线铁路投资18.3亿元;新建铁路支专线73.2km,投资34亿元;电气化改造线路长28.6km,投资1.1亿元;场站项目总投资22.3亿元。
三、港口水运建设方案
1、建成亿吨大港。建设航道项目6个,防波堤项目2个,码头泊位项目共53个,预计总投资金额304亿元。至2020年钦州港形成泊位146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8亿吨,港口年吞吐能力突破2亿吨。
2、建设集装箱干线港。重点抓好大型集装箱码头、配套航道的建设。计划在大榄坪集装箱码头区建设的基础上,新开发大环、三墩作业区、三墩二期扩区等新作业区,建设10~20万吨级大型集装箱泊位。扩建东航道为双向1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扩建西航道为单向1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同时建设三墩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配套三墩二期扩区的大型集装箱码头。
3、加快内河发展。利用国家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契机,扩建沙坪港千吨级航道和千吨级码头工程,配合国家做好平陆运河战略研究前期工作,带动灵山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钦州港和沙坪港的开发,使钦州市成为既融入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又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的城市。
4、推进无水港建设。充分利用钦州港的区位条件,健全货物流通、关口互通便利机制,发展区内外无水港腹地经济。建设贵阳、成都、昆明、长沙、岳阳等5个区外省会和重点城市无水港,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和崇左等5个区内中心城市无水港。至2020年,无水港运量累计达100万TEU。
四、航空机场建设方案
布局规划建设钦州支线机场,以支撑钦州市和钦州港快速发展的需要,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争取实现南宁、贵阳、昆明、长沙1小时航空经济圈。
规划建设3个通用机场,分别为:钦州城区通用机场、灵山通用机场,浦北通用机场,发展低空旅游等新型航空运输。随着国家对低空领域的开放,低空飞行产业链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依托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建设1个航空物流港、1个航空小镇,依托航空小镇,开展通用飞机展销、维修,飞行员培训等业务。2020年前建成钦州城区通用机场。
五、管道工程建设方案
完善管道和皮带走廊的规划建设,对进出港口货物进行提前疏解、分流和堆放。加快中石油等石化企业的外输管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至三墩库区管道、库区至厂区管道以及LNG 项目相关管道的建设;推进金谷工业园区相关管道走廊建设。
六、物流钦州建设方案
根据钦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亿元现代服务业目标,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将重点打造“通达便捷·物流钦州”,着力构建“一个物流信息基地、四大物流集聚区、十大物流中心、百家配送中心、千村万店配送网络”空间布局,形成500亿元物流产业业态。
(一)建设一个物流信息枢纽
建设一处物流信息枢纽,建设用地200亩,构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物流组织、管理中枢,承担全国物流信息网络节点中的枢纽功能,形成物流信息产业平台。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将政府管理部门数据、企业车辆信息、货源信息等融入物流信息平台,结合“互联网+”发展专业性物流信息产业,构建区域性物流信息枢纽,预计至2020年,物流信息业增加值达50亿元。
(二)建设四大物流集聚区
1、钦州港综合物流园
位于钦州市钦州港,占地面积约10km2,由西港物流区、中港物流区、保税港区三片组成。加快建设铁公海联运枢纽、出口加工基地和工业产品交易平台等重点项目,形成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及珠三角地区的综合型港口物流园,北部湾港区核心物流基地,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2、北部湾(钦州)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位于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5km2。加快建设“一中心四平台”,即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航运综合信息平台、航运交易平台、航运综合服务保障平台和邮轮母港服务平台,形成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80亿元。
3、保税物流园区
位于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0km2。利用保税优惠政策,开展电子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整车进口、红酒、奶粉等为特色,面向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大西南地区的“小香港”,打造以国际采购、配送、中转为主的保税物流园区,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40亿元。
4、铁路物流园区
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占地面积约10km2。以皇马铁路编组站为核心,加快皇马铁路站及货场的扩能改造,配套完善货场物流设施的建设,满足铁路编组作业及货物仓储需求。作为矿产资源加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新兴制造业、化工和物流加工等产业的铁路、公路枢纽转换型物流中心,提供货物交易和货运车辆作业的“车港”功能服务,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30亿元。
(三)建设十大物流中心
1、6个综合运输物流中心。建设丝茅坪物流中心、钦州市综合运输物流中心、灵山县物流中心、浦北县物流中心、陆屋物流中心、张黄物流中心等,为区域内的工业生产提供货物集散、中转、运输、加工、邮政、快递等综合服务,兼具信息交流及货运车辆停放、维护功能。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60亿元。
2、2个农贸物流中心。建设东盟农贸大市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物流中心等,以熟食冻品、水产、蔬菜为主的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物流中心,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20亿元。
3、1个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东盟商贸城,为区域内的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类商品提供多方位的物流和中转服务。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0亿元。
4、1个港航物流中心。建设台湾港航物流中心,以“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港、面向东南亚为主,打造钦州国际海运陆运集装箱中转站、多功能国际货运站,促进海铁联运,将钦州港建设成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港航物流基地。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0亿元。
(四)建设百家配送中心
依托四条一级公路网络,建设物流经济带,沿线发展百家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至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50亿元。分别为:
1、钦州至南宁一级公路物流带:沿线建设40个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物,主要为首府南宁提供生活生产物资的仓储、配送服务。
2、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物流带:沿线建设25个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主要形成以当地荔枝龙眼名优产品、海产品、农副产品为核心的冷链物流。
3、钦州至浦北一级公路物流带:沿线建设25个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主要为钦州港临港工业提供分装、加工、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
4、钦州滨海一级公路物流带:结合修通滨海一级公路的契机,沿线建设10个旅游购物配送中心,为外地游客到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旅游购物提供配送服务。
(五)建设千村万店配送网络
依托全市二级公路网络,在各主要乡镇建立配送点,建立以农资、邮政、快递、农产品配送为主,服务全市300万农村人口的“千村万店”配送网络和乡村物流体系。至2020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50亿元。
(六)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
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建设用地上给予倾斜,在上市融资上给予支持,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成为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区域性“总部经济”,切实担当物流龙头企业的重任,每年打造3家自治区级重点物流企业。重点支持:
1、航运企业。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募集资金,引进中国信达资产公司整合钦州桂钦船务等零散小航运企业,打造亿元产值的航运龙头公司,并争取在国内上市,形成知名航运品牌。
2、公路运输企业。重点支持我市伟杰、中港、汇航、东恒、中海等部分较大型公路物流企业整合重组,实现年产值超十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公路物流龙头企业。
3、物流信息企业。重点支持钦州市货车之家咨询服务公司、泰禾物流集团等多家物流企业,开发建设完善的货运信息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统一调度、统一理货、统一结算、依法纳税的功能,成为西南中南片区物流信息网络重要支点。
通过着力培育以上重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航空代理、船务代理、公路货运代理、铁路运输代理等服务性中介企业,带动一批物流纳税大户的发展,从而实现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税收每年递增33%。
(七)培育壮大邮政快递业
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邮政基础网络资源作用,探索邮政普遍服务实现方式的多元化、规范化机制,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城乡和各市县、乡、村邮政普遍服务协调发展,大力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普遍服务的均等化。至2020年,实现100%行政村建有村邮站目标,彻底解决农村邮件直投难的问题,保障农村邮政通信畅通。
继续引导快递企业改革、创新,推动快递服务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制造业、现代农业、信息业、金融业等紧密联合发展,推动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深度衔接、协同创新。建设钦州市邮政快递物流分拣(拨)中心,占地5万平方米,投资约1亿元,为区域内的邮政快递企业提供仓储、分拣、集散等综合服务。计划引进全国知名邮政快递企业,至2020年日处理票件达到15万票,物流增加值10亿元。
七、航运中心建设方案
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服务“三南地区”,面向东盟为主,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实现航运与中国—东盟地区及“三南”腹地的制造、贸易、物流等产业联动发展为手段,以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基本保障,通过突出差异化竞争和港口合作,建设具有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中国—东盟重要的贸易口岸功能的辐射能力强大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同时,依托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形成的物流服务需求,促进港口、航运和物流的融合发展,形成辐射力强大的区域物流服务能力,使港航物流业成为航运中心的核心产业。
(一)建设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
按照《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钦州港为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核心港区。为了满足集装箱“干线港”的发展需要,今后5年内,大力推进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力争2020年达到年吞吐能力突破800万标箱,吞吐量完成500万标箱,初步建成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
1、创新码头开发建设经营模式。加强与北港集团全面深度合作,加快大榄坪片区50平方公里整体开发建设,以钦州保税港为核心,实现钦州保税港区内外网联动,完善该区域的后方配套设施和集疏运条件建设,尽快启动火车东站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至三墩铁路和钦州集装箱办理站的建设,支持北港集团培育以钦州港为中心的集装箱干线港。
2、加大增开和加密集装箱班轮航线力度。进一步落实《钦州市促进口岸“大通关”政策措施》,提升政府扶持和奖励政策执行效果,鼓励航运企业发展开班轮航线。巩固已开通的班轮航线,不断加密班轮航次,加大新增班轮航线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贸、水水中转业务,加强内支线北部湾三港“穿梭巴士”集装箱中转集聚钦州港,及国内沿海港口“穿梭巴士”中转集聚钦州港,加快集装箱航线网络市场的培育。
3、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港口、航运、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力度,加快集装箱航线网络市场的培育。争取与新加坡港集团和太平船务公司的码头、航线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效,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港口、航运、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力度,重点策划推动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调整北部湾三港集装箱航线布局钦州港中转运营。推动防城港现有的7条外贸直航线逐步转移到钦州港,打造北部湾港集装箱干线港和千万标箱大港核心枢纽港区。
4、抓好面向东盟“海上穿梭巴士”航线开通运营。重点推动开通中国至东盟国家港口的外贸海上“穿梭巴士”班轮航线,加快开通日韩等其他国家港口直航班轮航线。争取2017年前开通钦州港至巴生直航线和钦州港至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直航线;2020年前开通1~2条钦州港途经新加坡、巴生或者丹戎帕拉帕斯至欧洲或者西南非的航线。
(二)拓展航线网络
拓展航线网络,在连接国内以及东南亚主要港口的基础上,将航线向中东、非洲和欧美地区延伸,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集装箱码头营运商3-5家,争取中远集运、中海集运等著名船公司开辟国际集装箱航线。
鼓励和引导发展内外贸货运航线及液化、危险品运输,鼓励和引导发展内外贸货运航线及液化、危险品运输,重点发展连接东南亚主要港口的货运航线网络,发展区域性海上旅游客运航线。为解决当前航线少、货物到达时间长的现状,开辟“中国(钦州)-东盟的穿梭巴士”,培育开通东盟各国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航线,扩大与国内外城市的航运合作。至2020年开通外贸航线15条、内贸航线16条,加密航班确保货物当天到达东盟各国、港澳台地区的港口,实现海上互联互通。
(三)提升航运规模和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钦州的临海优势及其在北部湾功能定位,全面提升航运对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支撑作用。
1、服务平台发展
加速扶持、吸引船舶供应、船舶修造、船舶与货运代理以及其他面向船舶的辅助服务业等基础性航运服务要素在钦州集聚并发展壮大,拓展航运、船舶交易服务、航运金融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包括推进区域性船舶交易平台建设;引进相应的金融服务机构,搭建中小航运企业融资平台;逐步引进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型的高端航运服务机构或其分支机构;建立航运人才培养基地和船员劳务市场。
2、船型发展
引导货运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和远洋化方向发展,适当发展成品油及化学品船、煤炭或非金属矿石运输船、粮食或饲料运输船、金属矿石运输船、集装箱运输船、杂货运输船、滚装船、客滚船等船型,货运船舶运力达到150万载重吨以上。
3、发展航运物流业
依托港口和工业园区,以保税港区和物流园区的建设为核心,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充,以港口物流为主体,兼顾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内河运输等其它运输方式,建立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物流产业成为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产业,使钦州成为具备为国际、国内提供物流服务的区域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二网五系统”:物流设施系统网络、物流链网;区域性国际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市域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港口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发展临港工业和传统产业,提供物流链发展和物流量基础;通过区域及与腹地的合作关系,发展物流链网;通过国际贸易与合作,发展港口物流链网;建立与腹地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需求关系,发展物流链网;通过差异化竞争和物流增值服务扩大货物量;发展内陆港,扩大物流量;通过政策优惠,促进港口的物流链发展。
4、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规划
钦州港将按照“高速进港、提前疏解、港城分离、互联互通”的原则,积极构建港口与后方经济腹地快速、便捷集散的交通网络,形成出海国际大通道和以港口为龙头,以交通惠民、服务发展为方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谋划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加快水水联运、水铁联运、水陆联运、水空联运、管道联运等方式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多式联运联动机制;推动港城城际快速建设,实现港口与腹地及周边发达地区的商务联通网络。到2020年形成覆盖西南、华南和东盟地区的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和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系统。
5、推动邮轮业发展
规划建设邮轮码头和旅游码头,以积极吸引国内国际邮轮靠岸为起步,逐步拓展邮轮业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文化合作交流打下基础。
(四)加快港口公路集疏运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的扩容提质,规划建设“8纵5橫”集疏运公路大通道。
随着钦州港港口规模水平跃上新台阶,开放合作不断深化,集装箱干线港地位进一步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拟分阶段提升集疏运体系公路网络品质:
第一阶段:改扩建滨海公路钦州港至鸡墩头段8公里、六钦高速公路鸡墩头至中马园段14公里、进港一级公路27公里、三墩公路13公里,按照疏港货车行驶中间快速专用通道,其他车辆行驶两侧辅道的模式,初步实现客货车分离行驶。针对疏港公路与铁路平交造成瓶颈的交叉口实施立交化改造。
第二阶段:规划建设海棠至勒沟高速公路;升级改造第一阶段货运专用通道,以高架桥型式实现快速化,作为客运和货运专用通道,通过高架层和地面层实现客货分离,构筑高速进港、快速离港的疏港大通道。
八、综合运输服务建设方案
(一)公路运输服务
1、客运服务
以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共享共融为目标,加快建立运行高效、布局协调、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城乡公路运输系统。到2020年,道路客运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加、网络结构基本合理、服务质量有较大改观;基本形成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
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通过客运班线调整,实现市际客运班线直达化,主要服务于点到点间旅客的快速出行;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鼓励短途公路客运班车进行公交化改造,填补传统道路运输与城市公交之间的服务空缺;完善农村客运线网布局,综合利用市场、财税等手段,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
2、货运服务
大力发展新型货运组织方式,鼓励发展各种专用运输、鲜活农产品及高附加值货物直达运输,加快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定班定线的货物运输、厢式运输和汽车列车运输、集装箱运输、保鲜或冷链运输。落实有关甩挂运输优惠政策,推进甩挂运输场站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甩挂运输企业,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重点提升钦州港货物集疏甩挂运输的比重,切实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维修服务
倡导机动车维修企业的加盟连锁经营,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维修企业依托品牌优势积极拓展电话咨询、网上服务、维修、检测、救援等全方位服务。强化维修质量管理,建立机动车维修配件质量保证和追溯体系,对维修企业使用配件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机动车维修质量动态监管体系,确保机动车维修质量。
4、驾培服务
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强化对安全行车、文明行车和节能技术操作的培养;控制驾驶员培训机构数量,加快经营性教练场的发展;推进驾驶员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质量信誉考核制度、以及教练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教练员持证上岗比例达到100%;鼓励培训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教学,丰富培训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提升驾驶员职业技能,计划建设钦州市驾驶员职业培训中心,开展汽车驾驶培训、远程教育等。
5、运输装备
鼓励市际客运班车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短途客运公交化班车要突出公交化特点,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乡村客车。农村客运班车要突出适用性特点,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要大力推广电动车、LNG等节能环保车型。重点推进货运车型结构优化。按照现代物流运作的要求,积极推进货运车辆的大型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加快更新老旧车辆,逐步淘汰敞式货运车辆,促进高效、节能运输车辆的发展,促进车型标准化。
(二)建设南向通道增强铁路运输服务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重庆至北部湾港之间高效且价格稳定的铁路班列和北部湾港至新加坡之间点对点的直达穿梭巴士,钦州集装箱干线港则是两部分衔接的关键节点。通过开通南向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双向班列(北部港-重庆),搭建起中国西南、西北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的最佳路径,将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下一步,通过加密班列运行密度,启动冷链班列运输,提升运输专业化,推动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以更优质的服务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适应钦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以大通道、大能力建设和快速输送的铁路通道为主导,形成以钦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灵山和浦北为副中心,辐射南宁、柳州、玉林、北海、防城港、崇左等六个方向的对外铁路通道,逐步建成向东连接灵山、浦北至玉林,向西连接崇左至百色,向南经钦州港区、中马产业园区、保税港区、三墩作业区,以及经滨海新城保税港区至三娘湾的城际轨道交通,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衔接顺畅,功能完善的铁路交通路网格局。优化整合钦州港铁路资源,配套完善钦州港区及保税港区站场、货场和集装箱办理站等设施,加密列车趟次、重新启用钦州火车西站及建设动车所。以建设贵阳、昆明、成都无水港为契机,开通货运“五定班列”,形成以铁路为纽带的钦州港海铁联运体系。打造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开行“桂渝新欧”货运专列,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三)水路运输服务
在航运服务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采取航运全过程服务的策略,打造航运服务产业链。钦州港已基本具备船务经纪,船舶登记、船舶租赁、造船与修船,船舶零配件供应,海事培训,航运信息等基本航运服务;还需进一步完成航运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发展包括海事融资、海上保险、船舶交易、海事仲裁、海事开发与研究等高端航运服务,服务于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
(四)航空运输服务
钦州港、防城港是整个大西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发动机”,随着两大港口的进一步发展,两港口对大西南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会逐步增强,大西南内陆区域中心城市与钦州、防城港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随着钦州保税港区及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内陆地区来往北部湾的商务出行量会迅速增加,对高层次、高服务水平的客运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效、快捷的航空运输工具能满足高层次客运出行的需求。
一是利用现有的南宁机场城市候机楼,增开班次,提升运输质量;
二是积极开展钦州支线机场建设,辐射覆盖沿海三市,有效完善北部湾沿海综合交通体系,并且能促进资源开发、产生“临空经济区”,带动北部湾沿海地区商贸、旅游、港口等行业的发展。
三是依托通用机场航空小镇建设,开展通用飞机的展销,飞机维修以及飞行员培训等业务。
(五)城市客运
1、轨道交通
钦州市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适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重点研究连接北部湾自由贸易区(申报中)的轨道交通建设方案。为打造由钦州辐射市域内的综合交通网络,便捷联系灵山、浦北两地,服务沿线居民,开展钦州~灵山、钦州~浦北轨道交通建设研究。
2、城市公交
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钦州市区加快快速专线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初步建成以常规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
一是优化主城区8条主干线和12条干线,增加车辆密度,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在钦州港区片区开通钦州港至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港至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至三娘湾景区等3条公交线路,投入充足新能源公交车,保证运力,实现钦州主城区与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组团之间快速到达,乘客在主城区和港区通过一次换乘可达到500米半径覆盖目的地。
三是适时实施港城快速公交,建设重点为实现港城公交便捷联系,规划建设3条港城快速公交线路、2条主城区内快速公交环线,实现“城-港-园”交通一体化。鼓励采用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构筑与社会经济规模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对外交通相匹配的优质、高效、快捷的公交网络,对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以中容量快速公交为主导,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
至“十三五”期末,钦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以下目标:
(1)钦州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15%以上,钦州城市主城区线网密度不小于2.50km/km2;
(2)钦州城市中心城区公交车辆数量指标不小于10标台/万人;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500m半径计算占城市用地的比例不小于90%;以300m半径计算占城市用地的比例不小于50%;
(4)在城市总规中,预留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建设公交站场。建设公交车修理厂一处,占地4.5公顷。公交站场方面预计投资5300万元
(5)对公交车辆进行更新,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现有公交企业为国企,根据国家关于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要求,结合钦州市公交的实际情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公交站场综合利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国有公共交通企业改革,以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公交企业服务能力。灵山、浦北县城进一步拓展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
3、城乡公交
强化区域和城乡运输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组织方式,提升城际、城乡公路客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消除地域壁垒,统筹跨区域班线客运、旅游客运线路资源,统一规划城际客运线网、换乘枢纽、候车亭,稳步推进城际客运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在钦州、灵山、浦北开通连接城区附近乡镇的公交线路,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4、出租车
针对钦州市区出租车停靠站点偏少的问题,按城市道路级别发布出租车停靠站的设置原则、设计方法和停靠管理方法,在市区新增出租汽车路抛站、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形成服务乘客的出租汽车综合服务网点。出租车停车场应与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相结合,满足多种运输方式接驳需求。规划建设集营运管理、手续办理等运营服务的大型出租汽车综合服务总站,并提供车辆停车、保养、加油、清洁,以及向经营者、司机提供休息、餐饮及行业协会活动场所等服务,方便出租车的运营手续办理、维护保养等,提高其运营效率。制定网约车管理办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
(六)智慧交通
1、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完善公路、水运及铁路行业管理的OA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推进综合运输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的整合、对接和资源共享;加强公路建设和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构建航运管理综合信息网、航运管理信息等系统;构建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网络平台,为运输企业和公众提供直接、便捷、准确的信息和服务。建设综合交通运输货运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交通道路状况平台、货物交易流向平台等互联互通的集疏运体系信息系统,对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的路径、流量、流向、拥堵、承载、通关、安全等各方面集疏运信息的实时指挥和监管,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为钦州港实现快速、便捷的集疏运体系提供保障。全面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重点发挥互联网平台整合市场零散运输资源、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适应运输需求新变化。
2、加强公众交通出行信息化建设
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要求,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为契机,在钦州市分步实施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和推广工作,率先实现在北部湾经济区内公交、地铁、出租车、高速公路ETC及其他客运交通工具的交通一卡通系统。完成智能化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电子支付系统和“掌上”公交查询系统等5个公交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推进钦州市民卡、学生卡、老年人卡乘车折扣优惠的落实,实现与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结合“互联网+”,由政府支持创新发展,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出行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网站、手机应用等作为媒介,开发交通出行、联网售票、交通支付等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产品。
3、加强港口通关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AIS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港口生产视频监控管理等港口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各码头经营人信息管理资源,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与口岸各联检部门的沟通、协调,共享船舶、货物等港口数据信息;加快口岸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和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口岸管理流程和整合、改进港口的业务运作流程,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升港口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通关作业和货物流转的效率,从电子通关向电子口岸方向发展。
(七)绿色交通
提高交通运输各环节的节能效用:加强新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用地和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实施污染排放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并重,实施船舶、港口、枢纽场站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程;推动公路、铁路沿线绿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加快城市公共电汽车清洁能源车辆的更新速度,增加城市配送清洁能源车辆的配置。积极推进交通行业循环经济,推广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橡胶粉改性沥青筑路、工程土方综合利用等废弃物(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加强对维修行业“五废”的回收利用;鼓励运输枢纽、公路隧道及服务区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再可生能源技术。
(八)应急保障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整治道路事故多发易发路段隐患,满足公众安全出行基本需要。至2020年底完成国省道、县乡道公路的安全隐患治理,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计划2016年-2017年,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2018年-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包括沿海公路管理局移交给市交通运输局的431.53公里县乡道),实现全市公路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定期开展自查,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运输企业源头准入管理,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规范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继续开展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工作,强化源头管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和信用管理,将企业绩效考核和信用情况与企业质量信誉档案、资质等级评定、市场准入等相结合。港口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港口建设应急保障、营运应急保障、港口危化货物安全监管应急保障、港口引航应急保障、港口调度应急保障的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深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开展水运工程施工等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提高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水平。强化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严把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关,加强安全生产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重点实施营运车辆驾驶员、运输船舶船员安全教育工程,加大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严格培训与考试,稳步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交通运输工具安全管理。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车辆、船舶保养维护制度,交通建设施工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规程。运输主管部门加强营运车辆和运输船舶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完善营运车辆定期维护检测制度,加强维护、检测和等级评定的监督。完善运输船舶安全检查和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制度。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检查和维护力度。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土地需求
第一节 投资估算
根据初步测算,“十三五”规划期内,要完成上述目标,预计共需投入资金约92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约486亿元,铁路建设投资约76亿元,沿海港口建设投资约304亿元,内河航运建设约4亿元,机场建设约19亿元,运输站场建设约35亿元,城市客运约3亿元。
第二节 土地需求
“十三五”规划期内,预计全部交通建设项目共需征地8200公顷,其中公路项目建设用地6000公顷,铁路项目建设用地1100公顷,运输站场建设用地180公顷,沿海港口和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用地20公顷,航空机场和基地建设用地900公顷。
第六章 综合评价
第一节 实施效果评价
“十三五”规划实施后,钦州市公路、铁路、水运都有较大的发展,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综合交通系统逐步完善。钦州市逐步建立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骨架,以沿海港口、重要枢纽为节点,对外连接高效、内部联系紧密的综合交通网络。
一、公路
规划实施后,钦州市,内外交通将更加便捷:半小时经济圈——半小时内抵达钦州港、防城港;一小时经济圈——一个小时内抵达南宁市、北海市、灵山县、浦北县;二小时经济圈——两个小时内抵达玉林、崇左等区域重要城市。规划实施后,从路网等级看,实现县县通一级公路、镇镇通二级公路,农村公路网服务水平提升,将使钦州市有限的国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加速土地资源的开发,提高道路两侧土地的使用价值;将为改善钦州市的投资环境打下基础,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在钦州投资;将使钦州市的产业与人口分布更趋于合理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将增强钦州市公路与铁路、水运的衔接和协调程度,增强经济辐射力,提高各行业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促进钦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更多的游客;将使国防交通更有保障;将使钦州市交通组织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公路网规划的实施后,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768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70.51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加990公里、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连通度方面,在“十三五”公路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钦州市公路网布局由树状结构向方格网演变,路网连通度得到逐步提高,出行更加便利。随着南宁至钦州、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北流(清湾)至南宁(苏圩)高速公路、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钦州北绕城高速公路等过境通道完成,钦州市在纵横方向各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承担过境、出海等对外交通骨架公路,完成了《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中钦州市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并形成钦州市区环城高速公路环线,为钦州的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国省道公路的改造、口岸公路的建设、通乡联网公路的实施、通村公路的持续推进,较大程度地加密了钦州市现有路网,加强了钦州主城区对钦州其他县、区的辐射能力,将有效改善人、货物的出行条件。运输站场的有序建设,特别是综合客运枢纽、一级客货运站场的建设,为公路、水运、铁路交通运输之间的零换乘、无缝衔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钦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农村客运站建设,提高了农村客运站场密度和服务能力,有利于钦州客运交通结构走向合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便群众出行。在路网等级的提升,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促进提升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提升了交通安全出行,降低交通事故;提升绿色交通出行,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
二、铁路
通过“十三五”期间的铁路建设,在路网规模、运力运量、服务水平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建成对外、城际大容量铁路系统,初步形成钦州现代化综合铁路交通运输体系和快速铁路运输网络,基本实现把钦州建设成为北部湾核心工业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的目标,打造“123”小时经济圈,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1小时城市经济圈”、到区内主要城市“2小时城市经济圈”、到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城市经济圈”。到2020年,全市铁路路网总规模达到38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达到344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在60%以上。基本形成钦州市铁路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现代化综合铁路运输体系和快速铁路运输网络。2020年铁路运量达到2500万吨,占港口吞吐量的25%,其中铁路集装箱完成50万箱,占集装箱吞吐量的10%。基本形成以沿海高速铁路为主轴的对外铁路大通道,以钦港铁路支线、钦州东经中马产业园至三墩铁路为主的钦州港铁路后方通道,以勒沟作业区、鹰岭作业区和大榄坪作业区铁路专支线、车场货场的港区铁路布局。
三、内河航道
通过灵山沙坪港扩建工程建设,实现钦州市北部连通接入西江黄金水道网,提升水路运输结构和效率。
平陆运河起点在南宁市下游151公里横县境内西津水电站库区平塘江口,终点至钦江出海口沙井港,长约140公里,运河开挖长约20公里,海路延伸18公里可达钦州港。从平塘江口至广州港703公里,到钦州港140公里。展望远景,待平陆运河建成后,广西南宁、贵港等地物资外运没必要绕道广东肇庆等,直接由钦州港出海,直达北部湾,比目前经梧州出海的出海通道缩短航道里程560公里左右,将大大降低内河运输成本,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为西南出海通道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打造了一条最便捷的水运通道。
四、港口
航运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重要支柱行业。通过“十三五”钦州港码头、航运信息中心及标准化渡船的建设,提高了钦州港货物流通效率,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初步建成,为钦州市在建设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及打造设施现代、功能齐备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集聚区等方面的目标做好准备。2020年,确立钦州港在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港口中的中心地位,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主通道和广西沿海交通主枢纽的地位。建成务实高效、功能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的区域性港口与海运网络;建成干支衔接,航线密集,优势互补,港口码头布局合理、岸线资源科学利用的区域国际性港口;港口通过能力与港口运输需求基本平衡,港口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产业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部分。信息、金融服务能力健全,为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完善的服务环境。钦州港将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国际大港,港口年吞吐能力达2亿吨以上,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5亿吨。
五、航空
机场建设非一日之功,支线航空的发展及航线的培育更需要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民航管理部门、客货源发展等多方共同协作和配合。“十三五”期间争取钦州支线机场的立项和建设,未来至2030年,钦州机场要立足于打造北部湾沿海地区民用客运支线机场、北部湾沿海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机场的定位,均衡方便地服务于区域周边地区,辐射防城港、北海、崇左、玉林等,根据支线机场可开辟800~1500公里范围内直达航班,则钦州支线机场力争能覆盖广州、深圳、桂林、重庆、珠海、武汉、贵阳、昆明、海口、杭州、成都、长沙、南昌、福州、厦门、上海等地航线。同时,依托钦州打造面向东盟的集装箱枢纽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贸易物流中心的目标,发展壮大货运服务,吸引在机场周围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具备多功能的“临空经济区”,以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等综合效益。
第二节 社会效益评价
钦州市交通“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及钦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港口开发、拉动经济增长,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出行条件,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一、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两个建成”战略实施
公路、水运、铁路系统的建设,大大缩短了钦州市与外部地区之间及钦州市内部的时空距离,为乘客、货物的大量、快捷出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促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等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交通保障。钦州港的出海、过境大通道的建设完善,钦州港与西南内陆地区、中南地区及周边南宁、崇左、玉林等腹地联系的加强,钦州市便捷通达灵山县、浦北县,将促进临港工业、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钦州工业、商业、农业的发展。另外,县县通一级、镇镇通二级及农村公路网二级以下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开通,提升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可接近性,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动沿线经济开发,促进钦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二、规划的实施促进物流钦州建设并提升城市品位
交通发达,百业兴旺。钦州具有优越的临海优势,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出海通道的完善、口岸公路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促进港口的开发,带动石化、矿石、煤炭、粮食等临港专业物流发展,形成临港产业促进港口物流、港口物流推动临港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推动中马产业园区、钦州港、钦州市城区共同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同时,运输条件的改善还将带动了沿线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改善旅游出行条件,有利于增加沿线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就业机会。
三、规划的实施将完善钦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系统,改善出行条件
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农村公路网的协调发展,促进钦州市公路网结构走向合理;铁路系统特别是高速铁路、疏港铁路的建设,与公路一起构成钦州市陆路出海通道、过境通道;水运、港口码头的建设,航线、码头节点的协调建设,促进了钦州航运的发展。随着通用机场和钦州支线机场的建设,进一步缩短钦州的对外时空距离。随着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各自发展完善,人和货物的出行可供选择的方式逐渐多样化;衔接各个运输系统的枢纽建设,为各种交通运输的换乘提供了高效、无缝的服务。各种交通运输系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钦州市交通服务质量将逐渐提高,节约出行时间,人和货物的出行条件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四、规划项目的建设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近期来看,每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为社会提供约1800个直接就业机会、2100个间接就业机会(即刺激相关产业活动增加带来的就业)。本规划项目建设投资预计约900亿元,将为社会提供超过16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19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对于降低失业率,提高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评价
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安全、便捷、可靠、经济、智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交通系统来支撑。可持续的综合交通系统首先需要实现各交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钦州市公路网规模不断壮大,路网连通度逐渐增大,路网布局得到不断优化,路网的服务能力、抗灾害能力、路网稳定性得到了加强。同时,高级客车、厢式货车、专用车辆、集装箱车辆、多轴重型货车等协调发展,亦将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运方面,适度加快客运船舶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渡船,引导货运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和远洋化方向发展等目标,有利于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安全舒适性,减少能耗与污染物排放,促进水运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十三五”期间,钦州市将大力发展铁路交通,建立快速、便捷、大容量、绿色、环保、安全的区域、城际铁路通道。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还需要关注枢纽建设。钦州市“十三五”期间继续将加大公路、水运港口、铁路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节点建设,建设了一个综合客运枢纽及一批一级客运站、物流园区(中心),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输站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便了人和货物的换乘,节约了不同交通运输的换乘成本和换乘时间。在公路、水运、铁路等各交通子系统自身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并与其他方式相互协调发展过程中,钦州市的客货运输结构也将逐渐调整,绿色环保经济的铁路运输将得到较大的发展,铁路在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优势将得到发挥,港口集疏运很多通过公路来完成的现状将得到改观。规划项目中的G228广西滨海公路龙门跨海大桥、G228广西滨海公路大风江大桥、钦州至三娘湾城际轨道交通等靠海、近海、涉海建设项目,涉及到港口岸线利用和通航等问题,会对岸线利用、通航以及海水动力和交换能力造成影响。在下一步具体项目前期工作中,应对此类涉海项目的建设方式和设计问题进行充分科学的论证。另外,由于公路、铁路等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在规划建设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对农田占用,同时做好路线沿线自然生态的恢复、土地复垦等工作,促进交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规划实施工作。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观点看待规划的实施,把规划的实施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实施过程中相关重大项目及重大问题的协调,推动公路运输、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的站场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衔接、联合建设,促进综合型运输枢纽的发展。要注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规划的实施由部门、政府行为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行为。
二、用足政策,争取上级的支持扶持。充分利用广西同时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政策的政策优势以及自治区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结合交通行业的具体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现有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使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针对目前影响钦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的比较突出的土地问题,积极向上级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简化与交通建设有关的土地、林业、水利等方面的审批手续并减免部分费用。
三、深化改革,培育和健全交通建设市场体系。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增大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交通建设中的作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在交通领域落实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政策,按照市场的自主性原则,确立交通建设市场的主体,把交通建设推向市场,从而使交通建设、管理、经营部门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要根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同性质和投资回报状况实施相应的政策,鼓励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下的BOT、PPP、BT等投融资方式;对于盈利能力较好的项目,积极推向市场,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对于预测未来投资回报率不足以吸引社会资金的项目,采取政府投资一定比例和限定分红、税费优惠、周边土地优先开发权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同时,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营企业改革,明确政府、企业各自职能和关系,采取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与运输经营分开以委托经营和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
四、重视前期工作,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要牢牢掌握项目建设的主动权,发挥项目建设的最佳效益,必须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公路、铁路、水运项目前期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做好项目的规划、协调、建设管理等工作,协调好项目的审批、报批、拆迁、灾害审查等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布局合理、有序、协调的发展。
五、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是交通运输运作的神经,也是高新科技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关键。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上,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引导企业则根据业务需要,研究提出满足交通运输枢纽在组织、调度、监控、财务、信息服务等方面所需要的软硬件配置及开发方案。
六、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和运营中,要做好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切实实施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实现交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水运等低能耗运输方式,倡导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及有关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强化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交通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交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完善应急反应体系,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着力维护行业稳定,抓好反腐倡廉建设。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