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浙江】温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0)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1-21 交通设施 浙江
一、 新使命、新要求

温州地处浙闽两省交界,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因“温州模式”享誉全国。近年来,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温州启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温州的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温州规划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提出温州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面的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温州的综合交通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了更高的挑战。

二、 面临挑战

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温州综合交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1、 既有对外重大枢纽和通道能级难以满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要求

空港方面,温州龙湾机场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地区最大的4D(兼顾4E)机场,目前客流规模偏低、区域服务能力不足,2017年温州航空旅客吞吐量为929万人次,仍是百万级机场,其中约90%的客流来自温州本市;高铁方面,铁路枢纽和通道服务能级不足,目前仅布局温州南站枢纽服务地区铁路对外出行,铁路通道仍然停留在动车时代,缺乏设计速度350km/h技术等级的铁路,导致温州至京津冀、珠三角等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时间接近8个小时。

2、 交通区域辐射能力对温州中心城市职能支撑不足

温州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承担东南沿海、浙南闽北赣东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优势,但温州与区域城市的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足,导致出行效率偏低,除金华、丽水和台州等城市外,温州通达浙南闽北赣东其他地区的出行时间均超过1小时,制约了温州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发挥。

3、 既有过度依赖小汽车的交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城市转型发展要求

近年来,面临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城市存量开发、国土资源紧约束的发展趋势,包括温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城市转型发展要求。但目前温州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却难以满足城市转型发展要求,温州小汽车分担率由2010年的17.5%上升至2017年的31.7%,小汽车日均使用次数高达2.97,超过国内外大部分大城市。公交分担率由2010年的15.9%下降至2017年的12.3%,公交客运量也呈现四年连续下降。

4、 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交通管理、交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交通发展将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也要求温州紧抓“互联网+”时代机遇,变革交通运输服务,转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三、 规划构思

为落实国家发展要求,提升区域交通服务,结合城市发展定位,《规划》提出温州市综合交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开放畅达高效领先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生态集约创新智能的现代化绿色交通城市。

为支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四大发展战略:枢纽升级、辐射强化、绿色发展、智能交通。

枢纽升级

核心策略是依托重大枢纽能级提升和高等级战略大通道构建,支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

空港方面,《规划》提出打造区域国际航空枢纽,提升区域的空港服务能力,增强国际连通性,强化温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为支撑区域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规划引入沿海高铁,构建温州东空铁综合交通枢纽,借助空铁联运扩展机场腹地至台州、宁德、丽水等地区,提升空港的区域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向国家民航总局申请温州市成为“第五航权”开放城市,引进更多基地航空公司,提升机场的国际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铁路方面,构建多向辐射的高铁网络,打造与城市中心体系相协调、功能均衡分布的多高铁枢纽布局,形成铁路“互联互通”格局,全面提高温州的全国可达性。网络方面,规划引入沿海高铁(温福高铁、温甬高铁),研究提升温武吉铁路的技术等级,形成多向辐射的高铁网络,强化与国家运输大通道的衔接,高速直达联系国家主要城市群核心城市,实现“521”高铁出行圈,5小时到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国家主要城市群核心城市,2小时到长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1小时到浙江省各都市区核心城市。枢纽方面,规划新增温州东站和瑞安东站,优化温州铁路枢纽功能布局,打造大都市区“两主四辅”的多高铁枢纽格局,以“多枢纽”体系引导都市区多中心格局。同时,规划提出在温州境内延伸温武吉铁路经瑞安站继续东延接入沿海高铁,构建温州地区“铁路环线”,实现各铁路枢纽间的“互联互通”,打破既有铁路总图规划各铁路枢纽孤立格局,最大限度提高铁路运营效率和灵活度。

辐射强化

面向区域,《规划》提出依托高铁网络,提供城际铁路服务,实现1小时覆盖浙南闽北赣东地区主要城市;加密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一环一绕九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并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无缝对接,强化温州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绿色发展

城市交通方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交通出行绿色化、交通方式绿色化和交通运行绿色化,扭转温州城市交通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是促进交通土地协调发展,实现交通出行绿色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显示,现状交通出行仍为单中心集聚,为合理引导职住平衡,基于平衡度和自足度两个维度分析,建议对江滨和开发区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引导职住空间匹配;针对温州东部龙湾新中心,研究实施“定向保障性住房”、“只租不售” 等用地布局优化和政策实施建议,促进交通土地协调发展,减少跨区长距离通勤出行需求。
二是推动变革公共交通体系,实现交通模式绿色化。通过系统性变革公交体系、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公交体系方面,构建以轨道为骨干,中运量和多层次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体系。构建“S+M”城市轨道交通体系,S线主要承担温州市域主要发展轴上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快速联系,解决外围组团快速到达中心城区的通勤、公务、商务出行,支撑温州市城市发展轴的构建和提升温州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共规划3条,全长257km;M线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部各功能片区之间的大运量短站距的高强度密集的市民通勤出行需求,共规划4条,全长126km。在轨道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优化中运量公交网络,加快中运量公交成网建设运营,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接驳和延伸,共规划中运量公交通道13条,总长度186km。

体制机制方面,变革补贴机制和场站用地标准等机制。加大补贴力度,扩大公交基本覆盖面;优化补贴结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公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政策性亏损等进行全额补贴;建立与服务水平考核挂钩的补贴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公交企业服务水平进行常态化严格的监管,提高补贴效率。此外,在大力发展公交同时,实施一推一拉策略,实施侧重以调节小汽车使用为主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降低办公、商业类配建标准、提高路内收费泊位比例,加强对小汽车过度使用的合理调控,以及在关键区域、通道研究实施区域拥堵收费和机动车限行政策,进行精准调控。

三是健全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实现交通运行绿色化。立足温州市域大都市区,构建一体化高等级道路体系和网络,支撑全域都市化。温州市骨架道路网络形成“带型+放射”的网络架构,形成“七横七纵”快速路网,总里程616km。

智能交通

《规划》认为温州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全面提升交通系统的效能。紧抓“互联网+”时代机遇变革交通运输服务,加强新运输模式的规范管理,提升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重点从智能基础设施,载运工具,服务、管理和决策系统方面提出总体发展框架。探索创新交通需求管理手段,试点区域先行先试,对接全市智慧交通总体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温州市智慧交通系统顶层设计,包括鼓励温州开展智慧道路、智慧公交等示范工程建设,以及示范应用推广。

四、回顾总结

本次《规划》在交通强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浙江省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等国家和区域新的发展战略和要求,以及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下,全面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制定规划方案,在空铁综合枢纽规划、铁路枢纽均衡布局和互联互通,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引导城市职住空间匹配、合理控制通勤距离、分区差异化发展策略等一些的规划理念和思路上,结合温州实际情况探索践行。我们也更加期待本轮综合交通规划,能切实帮助温州市综合交通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