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河北】沧州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2-26 园林景区绿化 河北
第一部分  规划总论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属于宏观战略性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与行动纲领。
二、规划范围
规划地为河北省沧州市,包括运河区、新华区2个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4个县级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10个县,总面积13419 平方公里,总人口737.50万人。
三、城市区位
沧州东拥渤海,西望太行,北倚京津,南接齐鲁。沧州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沧州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石家庄和济南省会城市均为220公里,是京津1小时交通圈内城市、首都经济圈次中心城市;沧州地处我国东部南北运输和西部出海大通道上,是中国著名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陆海交通枢纽 。 
四、交通条件
沧州是一个港口优良、铁路纵横、高速密集的综合交通枢纽。
港口:黄骅港年吞吐量过亿,使沧州市真正成为冀中南区域陆海综合枢纽城市和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高速公路:形成五纵两横的高速路网,纵向有沿海、京沪、京台、津汕和大厂高速,横向有石黄高速和保沧高速。
高铁/铁路:沧州是京沪高铁在河北省的重要节点,此外京九、京沪、朔黄、邯黄铁路穿越沧州。
城铁:根据《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未来实施石沧黄城际铁路建设;津沧城际铁路、石衡沧城际铁路、定沧城际铁路也纳入规划建设日程;此外,沧州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黄骅港—黄骅—沧州中心城区—任丘—北京二机场城际铁路。
航空:沧州有专用防蝗机场、空军基地,多个国际机场在沧州中心城区设立候机楼,有直通机场的专线快速公交;此外,沧州机场及四座地方通用机场、北京第二国际机场的建设将为沧州市发展提供交通便利。
五、规划依据
规划主要依据国家、河北省及沧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上位规划、重要文件、文献等编制而成,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沧州各区县市已编制的旅游相关规划等。
六、规划期限
2016—2020年。 
七、规划成果
《沧州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文本及图册)
《沧州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说明书)
第二部分  沧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评估

一、发展成就
在沧州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在《沧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科学指导下,沧州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在旅游产业规模、目的地空间格局、创新产品打造、城市品牌影响力、旅游发展环境五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2015年沧州市旅游业总收入99.11亿元,比2010年增加65.91亿元(2010年33.2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产值目标(79.2亿元)。截至2015年底,沧州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25家,比2010年末增加16家(其中4A级景区2家——吴桥杂技大世界、东光铁佛寺,3A级景区4家——黄骅河北海盐博物馆、沧县纪晓岚文化园、河间府署、肃宁中国裘皮城,2A级景区19家);星级宾馆共23家(其中五星3家,四星9家,三星8家,二星3家);各类旅行社110家。
(二)空间节点不断丰富,目的地格局现雏形 
 “十二五”期间,沧州加大南大港湿地国际文化旅游城、吴桥杂技文化产业园区、沧州御河整体改造项目、肃宁华斯裘皮产业园、中捷世博欢乐园等十大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力度,全市46个在建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8.65亿元,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十二五规划中的“一城三带十二个旅游区”旅游发展空间格局雏形初现。 
一城:沧州市区、青县、沧县构建城市旅游发展核心,逐步形成以“运河文化、武术文化和杂技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三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滨海休闲旅游带、白洋淀生态文化旅游带形成不同程度的旅游产业集群,成为沧州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
十二个特色旅游区:随着一系列项目建设完成,十二个特色旅游区发展初具规模,成为展示沧州魅力的旅游窗口。 
(三)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形成八类特色产品
一是生态观光,主要包括:南大港湿地、华北明珠白洋淀、古贝壳堤、盐田等;二是杂技摇篮,主要包括:吴桥杂技大世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杂技器具等;三是功夫故里,主要包括:640家拳社、53种武术门类、拳械以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四是历史文化,主要包括:沧州旧城、河间府署、纪晓岚文化园、铁佛寺、泊头清真寺等;五是特色农业,主要包括:冬枣、金丝小枣、泊头鸭梨、青县有机蔬菜等;六是商贸购物,主要包括:肃宁中国裘皮城、三井酒业、献王酒业、燕京啤酒等;七是都市观光,主要包括:狮城公园、名人植物园、青县南海公园、大运河观光带、清风楼等;八是渤海明珠,主要包括:黄骅港、黄骅新城、渔乡渔村、河北盐业博物馆、名人高尔夫球场等。
(四)旅游品牌初步树立,市场呈现崭新局面 
围绕提高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一系列连续性的宣传促销活动,初步树立了“运河古郡、渤海明珠”城市旅游品牌,使沧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的全面发展。 
 开展以“休闲惠民、美丽沧州”为主题的沧州人游沧州活动,推出西部历史文化观光带、中部京杭大运河观光体验带和东部滨海休闲度假带3条精品旅游线路,协调开展“游学渤海,品味沧州”、沧州一日游等旅游活动。 
在《中国旅游报》、《渤海早报》及主要媒体对沧州旅游形象及本地旅游企业进行了专题宣传。 
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黄骅市河北海盐博物馆走进了央视、台湾媒体CTV(中视)等主要媒体。 
参加“环渤海16港口城市旅游合作组织”的历届年会,并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北京旅博会等各类旅游展销活动。
与廊坊、衡水共同成立了京杭大运河河北旅游营销联盟,加入冀鲁边五市旅游营销联盟和京福高铁沿线旅游联盟,并与天津西青区签署区域旅游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黄骅冬枣采摘节、肃宁国际皮草交易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城市旅游品牌。 
(五)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基础配套稳步推进
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推进景区门票预定、电子门禁、电子商务、无线覆盖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二是设计推出“智游狮城”APP软件。 
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加大旅游安全督查、旅游执法工作力度,严防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三是狠抓旅游安全生产。 
在交通便捷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完善高速体系;二是建成沧州客运西站游客集散中心;三是完善标牌系统,将国道、省道上A级旅游景区的标识标牌纳入整体交通标识系统,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 
在惠民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免费游览场所开放;二是对老年人、学生、军人、残疾人、城乡低保等特殊人群执行优惠;三是联合京津及周边地区制作发行区域旅游“一卡通”、优惠年卡。
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全面贯彻《旅游法》;二是全面整治提升A级旅游景区市场秩序,取缔黑旅行社3家,查处黑营业部10余家,打造卫生整洁、管理到位、服务优良、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沧州市旅游业仍存在市场品牌吸引不强、产品功能业态单一、整体产业规模偏小、公服配套短缺、管理机制不善等问题。 
(一)市场品牌吸引不强,“大吴桥,小沧州”
吴桥杂技名声在外,知名度较高,而沧州全市旅游品牌尚处于市场洼地。具体表现为:一是百度指数反映吴桥的关注热度要远高于沧州;二是吴桥的移动搜索指数同比呈现上升趋势,沧州则同比呈现下降趋势;三是沧州市的旅游形象营销乏力,尤其是在移动终端方面。 其原因在于吴桥通过吴桥杂技大世界落地性景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这一国际性杂技盛会,将品牌理念、人才器具输至世界各地,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反,沧州市整体品牌缺乏有机统一整合、核心价值提炼、系列支撑项目和大型品牌宣传,故出现“只知吴桥 不知沧州”窘境。
(二)产品功能业态单一,“有资源,低品质”
景区等级偏低,观光主导,休闲消费业态缺乏,未形成复合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导致消费无处释放。 
景区等级偏低:截至2015年底,沧州市A级旅游景区25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9家,全市无5A级景区,4A级景区2家, 3A级景区4家。 
乡村旅游品质不高:现有乡村旅游点发展较粗放,未能整合形成多元复合化的产品聚集区。 
配套休闲消费业态缺乏:星级宾馆数量不多,特色餐饮街区不足,大型旅行社数量不够,旅游购物商街(点)缺少。
(三)整体产业规模偏小,“强工业,弱旅游”
沧州市为工业重镇,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旅游业所占比重较低。 
从自身发展看,2014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33.38亿,三次产业结构为10.1∶51.9∶38.0;2014年沧州市接待旅游人数1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8.9亿元,约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2.5%,占第三产业的6.6%。
与省内其它地市对比看,沧州市GDP排名全省第三,旅游产值排名全省倒数第二 。
(四)公共服务配套短缺,“大交通,弱循环”
外部交通便利,处于京津1小时交通圈,内部缺乏快速接驳各地的旅游公服体系。 
外部: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通达主要客源地城市,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 
内部:缺乏快速接驳各景区点的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与旅游功能配置的配套设施,包括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导览标识、休憩驿站等,旅游目的地交通集散公服网络有待形成。
(五)管理体制机制不善,“重管理,缺机制”
管理体制创新改革不足,市场化运营亟需措施。 
市旅游局重视行业化的引导和督查,但缺乏创新有效的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包括“三权分立”的景区管理机制、社会资本参股旅游的投融资机制、旅游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培训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 
旅游管理部门规格不高,地方旅游局多为文体广新局下联合办公,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的旅游协会组织缺乏,“政府+协会”的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三部分  沧州市旅游业“十三五”实施框架

一、抢抓机遇 
(一)国家新战略
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抓手和新增长点,“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五大国家战略部署带来旅游发展新机遇,共同助力旅游业创新发展。
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抓手。《2015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众多乡村繁荣复兴的有效途径和核心抓手,未来也必将成为实现乡村“强富美”的重要推动力;《2016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拿出单独篇章突出和强调乡村旅游发展,并在功能业态、产品类型、公服体系、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举措。
沧州旅游可充分借势发展的国家新战略具体有:
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沧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中国历史第一侨乡。 
沧州可依托千童文化、海丰镇遗址、中捷产业园区、中欧产业园、中捷欧风情小镇等资源,充分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沧州成为河北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杂技艺术旅游节。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沧州为京津冀十大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中国著名的武术杂技之乡,沧州西站成为京沪高铁重要的组成部分;黄骅港将极化沧州的冀中南、鲁西北出海口和桥头堡的地位。 
沧州有望在文化休闲、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海滨旅游创造突破口,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市场,推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3、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沧州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一带三组团”中的重要单元,将在文化休闲、滨海度假、休闲农业、装备制造、自驾车旅游等方面大有作为。
4、京杭大运河联合申遗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全长215公里。沧州有望借势“大运河”世界遗产,以成立京杭大运河河北旅游营销联盟为契机,加强运河沿岸城市的旅游合作,助推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的形成,实现从景区观光到休闲度假为核心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变。
此外,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六省市旅游部门共同参与的《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沧州为京杭大运河旅游规划"十六节点"重点城市之一、燕赵文化旅游区段的主体,沧州“一心三带四区”的空间布局将构筑运河旅游发展新愿景。
(二)旅游新导向 
1、市场导向
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世界旅游区域重心正向亚太转移,其中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预计到2030年,全球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18亿,并且大部分的增长将来自前往亚洲国家旅游的游客。
全球旅游发展出现两极化倾向,即全球化与本地化、大众化与个性化、批量生产与度身制定”,具体表现为:
国际旅游需求四大趋势:一是新一代包价旅游,表现为游客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追求个性化的特殊服务与豪华而便捷的享受;二是新一代文化旅游,表现为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创意文化;三是新一代度假旅游,表现为游客更加注重精神需求,注重内心感受;四是新一代城市旅游,表现为游客喜欢优哉游哉地品味城市、解读城市,到一个心仪的城市去停留2-5天。
国际旅游供给六大趋势:一是旅游产品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二是旅游交通呈现便捷性与多元化 ,三是旅游服务呈现人性化与网络化,四是旅游目的地呈现特色化与复合型,五是经营理念呈现高科技与集约化,六是管理理念呈现管理顾客与管理未来。
旅游业跨界整合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转型,旅游产业业态更为多元,具体表现为: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业、旅游体育业、旅游会展业、旅游地产业、旅游商贸业、旅游金融业、旅游策划业、旅游信息业。
2、政策导向
(1)《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意见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大力发展老年旅游,扩大购物旅游消费;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2)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李金早局长会上提出新六大要素,构成旅游新业态,即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情感旅游、探奇旅游。
(3)2016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要通过8大转变实现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即从景点景区建设到转变为目的地统筹建设、从门票经济转变为泛旅游综合产业经济、从行业封闭管理转变为旅游要素的市场自由化和法制化、从粗放低效旅游转变为精细高效旅游、从传统旅游(观光)业转变为开发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转变为社会共建共享、从旅游部门行为转变为全社会、全行业齐抓旅游的大格局、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转变为全程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进行国际交流合作。
(4)《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乡村旅游、旅游小镇建设、大型旅游景区开发、休闲度假区建设、医疗健康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在线旅游、旅游商品和户外休闲用品等。
(5)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
会议强化国家旅游扶贫举措,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到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17%(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上述市场与政策双重导向下,全国范围内掀起旅游改革大潮:多省市设立旅游委,北京旅游委拥有10亿发展基金,旅游大集团涌现,广西奖励5A景区1200万;全国乡村旅游创新示范:自“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开始以来,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 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至今,全国已有22个省开展了乡村旅游,一批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涌现,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成为了撬动旅游经济的有力引擎。 
(三)河北新发展 
1、《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加快全省旅游业调结构、转方式步伐,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由数量驱动增长向质量驱动增长转变,产品开发由分散向集群转变,空间布局由以内陆型为主向海陆统筹协调发展转变,建设旅游强省;并重点开展八大任务,即培育壮大现代休闲产业、塑造鲜明的河北旅游品牌、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企业整体实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2、2015年河北旅游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省长张庆伟对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像重视抓工业一样重视抓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要立足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大格局,与城镇建设、美丽乡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统筹规划推进,把旅游业打造成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争取占到GDP的10%左右。沧州旅游要激发潜力和活力,重视旅游公共环境和服务保障体系的优化完善,努力成为河北省新的旅游标杆地。
3、2016年河北旅游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提出要将河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旅游强省”,使旅游业成河北的“支柱产业”。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批示中指出,“十三五”时期,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努力把旅游业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业。要坚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抓好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加强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综合带动作用。省长张庆伟在批示中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打造一批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秦博勇副省长指出,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设立省旅发委,各市及旅游重点县(市、区),也要积极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年内部分市县取得突破。 
4、《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建立京津冀大旅游格局,高标准建设环首都、环省会、沿海、燕山—太行山旅游产业带,重点打造红色游、皇家游、滨海游、草原游、冰雪游、乡村游等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局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引进优势企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影视服务、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演艺娱乐、主题公园等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强县、聚集区和龙头企业,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新医疗产业,推动医药医疗、保健养生、运动康体、健康管理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先进医疗器械、远程医疗、健康咨询、温泉养生、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等领域率先突破,构建面向全省人民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 
(四)沧州新行动
2015年沧州市委书记商黎光到沧县纪晓岚文化园、旧州铁狮子调研时强调: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把沧州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沧州的特色名片,使沧州真正成为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之城;其描绘的“两节、两带、三区”旅游发展格局,将奏响沧州文化旅游发展新号角。
二、深挖潜力 
(一)资源潜力 
1、旅游资源分类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初步统计,沧州市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100%)、24个亚类(77%)、65个基本类型(42%)。(详见说明书52-58页)
2、旅游资源评价
从品牌价值、可进入性、产业延展性、比较优势四个方面对沧州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做出评价,评价得出沧州市3大世界级品牌资源、3大休闲水系资源、3大乡村特色产业资源、10大精品文化资源。(详见说明书59-82页)
3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杂技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裘皮之都。
3大休闲水系资源:大运河、白洋淀千里堤、渤海海岸。
3大乡村特色产业资源:千年贡枣、百年贡梨、百万亩设施蔬菜。
10大精品文化资源:侠义文化、铸造文化、美食文化、千童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诗经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清真文化、盘古文化。
(二)市场潜力 
1、客群市场研判
通过百度数据搜索分析,北京、天津、沧州、石家庄、济南、德州等为核心的京津冀鲁市场是沧州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郑州以及京沪高铁沿线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沧州旅游发展的重要拓展市场 
2、京津冀客源市场出游特征分析
强大的休闲旅游需求与消费能力,出游方式高铁、自驾化,出游目的以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为主 ,迈入“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的多元享受型度假阶段。
3、济南市民出游特征分析
济南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稳步增长,消费能力较高,2014年济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第八位,2020年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达到5次。济南游客的休闲偏好以娱乐项目(39.1%)、自然体验(38.8%)和民俗风情(34.1)为主。
4、长三角客群出游特征分析
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能力强、闲暇时间充裕,把绿色、健康、环保、名牌、服务当成消费的主体。尤以具有时尚元素、生活元素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消费最受欢迎。
5、专项市场分析
(1)北京异地养老置业市场 
庞大的市场缺口:2015年北京老年人口已达300多万;目前北京养老设施供不应求,据北京养老调查,一公办养老院排到7千号需等10年才有床位入住。
有利的沧州优势:一是价格优势,沧州房价为北京五环外房价的1/4;二是交通优势,沧州是首都1小时交通圈内城市;三是沧州创建生态之城与好人之城,这成为沧州承接北京异地养老置业市场的魅力城市品格。
沧州应立足自身优势,对接北京异地养老市场功能外溢,建设成为北京异地养老置业的首选区。
(2)新机场带来的机会市场 
北京第二国际机场,以构建 “大兴首都新机场旅游休闲集散区”为目标,设计旅客吞年吐量1亿人次以上,将带动就业岗位约50-60万,72小时乃至更长时间过境免签政策将辐射惠及沧州,为沧州带来巨大的旅游消费机会。目前,沧州市委、市政府已规划建设“黄骅港—黄骅—沧州—任丘—北京二机场”城际铁路,深度融入首都经济圈。
三、确立目标 
(一)总体定位 
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
(二)形象定位 
渤海狮城,功夫沧州
(三)目标定位 
将旅游业打造成沧州市的美丽产业、富民产业、“五城同创”的抓手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使旅游产业达到以下指标: 
总体产值:旅游总收入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人次破2000万,年均增长18%,人均旅游消费达1175元。 
居民出游:全市城乡居民年均出游次数达到4次以上,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的15%。 
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5%。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30万人。
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四、发展策略 
在借鉴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发案例、大运河旅游开发案例、乡村旅游开发案例、滨海湿地旅游开发案例和购物旅游开发案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详见说明书284-322页),促进沧州实现以下五大创新发展。
(一)品牌创新
通过世界级品牌资源的价值发掘,做大花样游乐体验(杂技)、做足传统国术研学(武术)、做亮时尚休闲购物(裘皮),打造沧州屹立世界旅游标杆地位的“三驾马车”(世界杂艺之乡、中国武术之城、中国裘皮之都),形成强引擎拉动,全面提升沧州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产品创新 
改变传统单一景区(点)观光发展模式,结合道路交通集散体系建设,形成“以3大品牌为引擎,以3大休闲水系带联动3大乡村特色产业资源和10大精品文化资源为重点,以散点资源为补充”,以主题休闲小镇为主要承载形式”的多元功能产品聚集区,构筑全域复合型的旅游消费空间。
“十三五“期间,沧州将创新打造名城、名镇、名村、名园、名景、名居“6大名品”。
名城:特色旅游文化名城(1个),即围绕中心城区创建“功夫沧州”特色旅游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2个),即河间瀛洲古城、献县献王古城。
名镇:主题休闲小镇(10个),即武术风情休闲小镇、红枣文化休闲小镇、盘古文化休闲小镇、贝壳渔村休闲小镇、冬枣原乡休闲小镇、海盐沙滩休闲小镇、中捷欧风休闲小镇、白洋淀生态渔家小镇、千童文化休闲小镇、河间府署休闲小镇。
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0个),即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名园: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 (5个),即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国家乡村公园、原生态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旅游区、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区、国家养老基地。
名景:国家5A级景区(2个),即吴桥杂技大世界、任丘白洋淀;国家4A级景区(8个),即铁狮子景区、大运河景区、纪晓岚文化景区、南大港湿地景区、肃宁国际裘皮城购物景区、千童文化景区、河间府署文化景区、盘古文化景区。
名居:历史名人故居(10个),即荆轲故居、献王故居、扁鹊故居、张志远故居、高适故居、纪晓岚故居、张之洞故居、冯国璋故居、大刀王五故居、孙福有故居。
(三)产业创新 
按照“一产围绕旅游提升,二产支撑旅游做强,三产融合旅游做优”产业发展思路,构建涉及一二三次产业层次的“旅游业+”产业体系,做强旅游产业地位。 
一产围绕旅游提升:一是发展生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休闲渔业、生态农庄、家庭农场、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 二是促进“农民专业化、农村田园化、农业三产化”;三是以旅游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产支撑旅游做强:一是发展科普观光、研学旅游、生产体验、休闲购物;二是培育汽车装备、运动装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三是以旅游促环境、树品牌、旺市场、兴工业。 
三产融合旅游做优:一是完善提升宾馆酒店、旅行社业、购物旅游、美食餐饮、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生态度假等业态;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商务会展、电子商务、养生养老、旅游地产。 
(四)公服创新 
构建“进得来、散得开、行得顺”的立体化无缝隙交通网络,同时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形成全域全时全服务全共享的服务体系。
“无缝隙”立体化交通网络:即一级道路及城际铁路形成区域空间走廊;港口、高铁站快速联系一级道路以及主要功能区; 省道、县道通过连接线对接一级道路,快速到达各区县、村镇;各个重要旅游组团之间通过乡村绿道、旅游公路进行联系;充分发挥河流(大运河等)、湖泊(白洋淀等)、低空飞行等特色旅游线路的功能。 
“旅居共享”的全域公服体系:包括旅游集散设施、旅游绿道设施、旅游自驾设施、旅游网络设施、旅游咨询服务、旅游解说系统、旅游便民政策、便民服务设施、惠民休憩环境、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行政监管、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公共安全、旅游监测保障等。
(五)机制创新 
管理体制创新:成立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综合部门的协调功能。即在现有市旅游局、林业局、文化局、农业局基础上整合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并将市发改委、住建局、卫生局、水务局、港航局、交通局、安监局、民宗局等部门涉及旅游建设的相关职责划转并入。该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负责整个沧州旅游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产业帮扶政策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如在产业帮扶政策方面,可首创“大学生景官”体制,给予大学生村官相同待遇;可实行“星级酒店+乡村酒店”的一对一帮扶政策。
投融资渠道创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组建市级旅游投融资平台。即以沧州市政府为主导,成立沧州市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设立旅游产业引导基金,以政府引导基金参股运作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旅游,为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投资主体。此外,积极开展大型旅游集团的引住和众筹模式的创新利用。
景区管理机制创新:整合优质资源,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即坚持“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企业经营开发”的“三权分立”(景区的最终所有权、景区的管理权、景区的经营权)的开发利用原则,建立高效的旅游组织管理体制。 
五、构建蓝图 
(一)空间模式 
1、圈层保护开发模式 
结合沧州旅游实际,旅游空间结构将采取“1+1”或者“1+N”或者“N+1”的圈层保护开发模式。“1+1”开发模式,即1个核心景区+1个旅游风情小镇或者旅游功能配套区 ;“1+N” 开发模式,即1个核心景区+多个旅游功能区(度假区、文化创意区、集散服务区、特色乡村等);“N+1”开发模式,即多个特色旅游乡村+1个城镇旅游服务功能区。
2、快进慢旅交通模式 
在圈层保护开发模式下形成的“塑点、成区、抱团”基础上,
加快高速公路、高铁、城际铁路、海港、运河等“快速交通”建设,保障旅游的可进入性;通过系列绿道、旅游风景廊道和低空飞行线路等立体化、多样的旅游交通方式设计,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体系等,打造“慢游沧州”的深度体验旅游。 
(二)空间格局 
根据空间开发模式、资源禀赋、道路交通、市场需求等条件,结合《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沧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沧政发〔2014〕11号,将全市空间结构划分为“一心两极三带六节点多个复合旅游区”,一心:即中国武术休闲城,两极:即吴桥杂艺游乐体验极、肃宁时尚购物旅游极,三带:即大运河人文体验带、环渤海休闲度假带、白洋淀生态旅游带,六大枢纽节点:即青县、任丘、献县、南皮、盐山、黄骅;多个复合旅游区:即河间府复合旅游区、汉文化复合旅游区、盘古庙复合旅游区、南大港复合旅游区、千童祠复合旅游区、铁佛寺复合旅游区、十里香复合旅游区等。
1、中国武术休闲城 
区域范围:运河区、新华区以及沧县。 
发展思路:“强化中心、单极发展、廊道串联”,中心形成“旅游集散-城市休闲-度假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地,单极形成“核心景区-度假聚落-休闲小镇”圈层发展空间格局,成为区域休闲消费与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
功能定位:旅游集散、商务休闲、运河观光、人文体验、康养度假。
    项目支撑:一是围绕沧州西站、沧州客运西站、“一场五馆”、狮城公园、名人植物园等形成的城市综合服务休闲基地;二是围绕大运河、清风楼、沧州文庙、南湖公园等形成的运河文化观光组团;三是围绕沧州旧城遗址、水浒文化、武术文化、好人文化等形成的侠义沧州体验组团;四是围绕纪晓岚文化园、纪晓岚故里、纪晓岚墓、枣园等形成的人文生态旅游组团。 
2、吴桥杂艺游乐体验极 
区域范围:吴桥县。 
发展思路:以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全面延展杂技上下游产业链,将吴桥打造成世界杂技游乐的标杆地、第一品牌输出基地和沧州南部旅游门户。
功能定位:游乐体验、器具展销、杂技培训、民俗风情度假。
项目支撑: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创国家5A景区)、国家级杂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世界杂技研学旅行基地、“卖艺江湖”休闲小镇 、“杂技原乡”特色民俗度假聚落。
3、肃宁时尚购物旅游极 
区域范围:肃宁县。 
发展思路:借势北京第二国际机场建设及北京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契机,整合全县的华斯国际裘皮城、尚村皮毛市场、乐器产业园等资源,抢先创建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外围联动周边发展,打造京津冀时尚购物的新地标。
功能定位:时尚购物、主题休闲、乡村度假。
项目支撑: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商务旅游度假区、俄罗斯风情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集散服务基地和特色旅游村。
4、大运河人文体验带 
区域范围:大运河流经的吴桥、东光、泊头、中心城区、沧县、青县等地。 
发展思路:在保护自然与文化生态的基础上,植入杂技文化、武术文化、农业文化、盘古文化、历史人文等沧州原生态文化元素,引入休闲消费业态,分段、分主题开发,做亮夜间景观,将其打造成京杭大运河核心体验带。
功能定位:运河观光、人文体验、休闲度假。
项目支撑:围绕运河风景廊道建设形成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泊头工业乡愁小镇、沧县御碑苑景区、运河驿站、十里狮河4A级景区、青县盘古旅游区等。 
5、白洋淀生态旅游带 
区域范围:任丘市及106国道穿过的河间、献县部分区域。 
发展思路:“一带连三极”,打造中国最美的乡村绿道和湿地休闲区。
功能定位:生态观光、水上娱乐、乡村休闲、运动养生。
项目支撑:以白洋淀千里堤风景廊道、乡村绿道建设为核心,串联带动任丘白洋淀、生态渔家小镇、文化休闲养生小镇开发。
6、环渤海休闲度假带 
区域范围:沧州市渤海沿岸的南大港湿地、中捷文化产业园、滨海盐池及海丰镇遗址等。 
发展思路:借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海丰镇村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整合区域资源,建设四大主题休闲小镇,构建滨海旅游带。
功能定位:滨海休闲娱乐、渔村体验度假、海鲜美食餐饮、湿地生态休闲。
项目支撑:海盐沙滩休闲小镇、大洼生态休闲小镇、贝壳渔村休闲小镇、中捷欧风休闲小镇。
7、河间府署复合旅游区 
区域范围:河间市。 
发展思路:以河间府署为核心,整合周边的光明戏院、 瀛洲书院、馆驿街、“诗经”博物馆、冯国璋将军府、“冀中红城”等资源,打破以往的散点开发,创建区域聚合的历史文化名城,最终形成区域旅游核心。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古城休闲、研学教育、美食购物。
项目支撑:河间府署(创建国家4A景区)、瀛州古城、诗经文化产业园区、北洋风情小镇、冀中红城。
8、盘古庙复合旅游区 
区域范围:青县。 
发展思路: 以盘古庙风景区为核心,整合周边盘古民俗村镇、特色农业等资源,做活做大青县盘古庙会,打造盘古文化的活化石,为旅游者提供“亲近盘古神话、体验盘古神话、休闲盘古神话、购买盘古纪念品”的文化复合旅游区。对外组织形成“沧州青县盘古庙——邯郸涉县蜗皇宫——山西高平炎帝陵——陕西省黄陵黄帝陵”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功能定位:精神溯源朝拜、文化体验、主题演艺、农业休闲。
项目支撑:盘古庙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盘古文化创意休闲小镇、国家农业公园(万亩梨园、蔬菜基地)。
9、南大港复合旅游区 
区域范围:黄骅市。 
发展思路:以南大港湿地为核心,整合周边古贡枣园、贝壳堤及周边乡村资源,打造四大主题休闲小镇聚落。通过建立48小时联票制,激活区域内各小镇之间联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功能定位:湿地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科普教育。
项目支撑:南大港湿地、古贡枣园、海盐沙滩休闲小镇、大洼生态休闲小镇、贝壳渔村休闲小镇、中捷欧风休闲小镇。
10、千童祠复合旅游区 
区域范围:盐山县。 
发展思路:以千童文化和千童祠为核心,以四女寺河沿河生态廊道和韩集镇美丽乡村为基底,联动发展千童镇、韩集镇和庆云镇,打造中日韩交互旅游的首选区和精神溯源标杆地。 
功能定位:寻根溯源、文化体验、运动休闲。
项目支撑:千童祠、庆云古镇、四女寺河沿河生态廊道和韩集镇美丽乡村。
11、铁佛寺复合旅游区 
区域范围:东光县。 
发展思路:以铁佛寺为核心,以大运河、乡村绿道为轴线,整合联动周边的马致远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南霞口村、小邢新村等民俗乡村资源,打造“心-神-形-体-情”精致乡土田园。 
功能定位:宗教朝觐、民俗体验、田园度假、户外运动。
项目支撑:铁佛寺景区、荀慧生京剧风苑、马致远田园小镇、美丽小邢度假乡居、南霞口乡土游乐场。
12、十里香复合旅游区 
区域范围:泊头市。 
发展思路:以三井大运河酒文化园区为核心,整合大运河沿线的中共中央华北居城工部旧址、清真寺、泊莲寺、泊头火柴厂等散点资源,打造工业乡愁休闲小镇,外围联动亚丰鸭梨观光园区、绿禾有机农业采摘园等特色乡村发展,最终形成“景区+主题休闲小镇+特色旅游乡村”三位一体化发展。 
功能定位:宗教文化、民俗体验、田园度假、户外运动。
项目支撑:三井大运河酒文化园区、工业乡愁小镇 (三痴斋泥塑文化园、泊头火柴厂记忆文创公园、清真寺等)、特色旅游乡村、特色产业乡村。
(三)抓手项目 
重点推进10大主题休闲小镇和5大旅游产业园区建设。
1、武术风情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中心城区。
发展目标:中国武术文化核心体验地,京杭大运河首先风情休闲区。
功能定位:武术研学、教育培训、节庆表演、影视拍摄、运河观光。
发展思路:以大运河(中心城区段 )为纽带,整合沿线的沧州文庙、清风楼、清真北大寺等资源,创建十里狮河国家4A级景区,景区外围建武术拳馆风情街、御河武侠文化创意公园、武术文化度假聚落等项目,全面打响“中国武术之乡”品牌。 
核心产品:十里狮河国家4A级景区、武术拳馆风情街(锦凤国际精武学校)、御河武侠文化创意公园、武术文化度假聚落等。
2、红枣文化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沧县崔尔庄镇。
发展目标:沧州红枣文化休闲集聚区。
功能定位:文化观光、文化体验、商务休闲、乡村旅游。
发展思路:以红枣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纪晓岚文化强化区域特色,借影视营销快速占领旅游休闲市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构建“纪园+红枣+交易+配套”四位一体红枣文化休闲小镇。 
核心产品:纪晓岚文化景区、红枣文化公园、红枣商贸休闲街、红枣产业创业基地、红枣文化创意区、枣乡人家等。 
3、盘古文化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青县盘古村。
发展目标:中国盘古文化传承地。
功能定位:文化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养老养生。
发展思路:挖掘省级非遗盘古文化资源,整合区域民俗与乡村资源,构建“文化+乡村+养老”三位一体盘古文化休闲小镇。 
核心产品:盘古庙景区、盘古文化民俗村、盘古文化公园、盘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万亩梨园。
4、贝壳渔村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黄骅市贝壳堤及周边村落。
发展目标:滨海渔村休闲示范区。
功能定位:遗址保护、文化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
发展思路:依托贝壳堤沧海遗迹资源,结合周边渔村,整合渔家民俗文化资源,打造贝壳主题生态渔村休闲小镇。 
核心产品:贝壳堤遗址公园、渔海人家、贝壳工艺街、贝壳堤博物馆、贝壳休闲聚落等。 
5、冬枣原乡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黄骅市东聚馆村。
发展目标:贡枣文化休闲区。
功能定位: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农业采摘。
发展思路:以古贡枣园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服务配套,构建以“贡枣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枣园”三位一体的休闲小镇。 
核心产品:古贡枣园、贡枣民俗村、冬枣采摘节、贡枣宿营公园等。
6、海盐沙滩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黄骅港滨海盐池及海丰镇遗址。
发展目标:中国海上丝路北方起点。
功能定位:遗址保护、文化观光、休闲娱乐、滨海度假。
发展思路:依托海丰镇遗址文化资源,结合海盐文化,以人造沙滩为核心吸引,配合滨海度假休闲娱乐业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海港文化休闲小镇。 
核心产品:人造沙滩公园、海丰镇遗址博物馆、时尚娱乐街、海鲜美食街、度假酒店群、盐疗养生汇、海滨型汽车露营地等。
7、中捷欧风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中捷产业园。
发展目标:中欧文化交流旅游区。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休闲购物、主题娱乐。
发展思路:依托中捷文化产业园的中欧文化交流背景和现代农业,整合周边温泉度假村、高尔夫俱乐部等资源,以布拉格广场和世博文化园为核心区,打造欧陆风情休闲小镇。 
核心产品:布拉格广场、中捷世博文化园、主题公园、中捷农场、高尔夫度假区、湿地型汽车露营地等。
8、白洋淀生态渔家小镇
项目选址:任丘七间房乡。
发展目标:京南第一渔家村。
功能定位:生态观光、美食休闲、民俗体验、养生度假。
发展思路:以传统渔家生活为依托,以湖鲜美食为特色,通过“湖鲜美食品尝”的一日游→ “渔家民俗体验”的两日游→“原味渔村度假”多日游三部曲,打造京南最原真、最具特色的渔村。
核心产品:渔村美食街、渔乐汇、生态垂钓园、原味渔家、渔人度假聚落、渔村度假区、湿地型汽车露营地等。
9、千童文化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盐山千童镇。
发展目标:中日韩交互旅游的首选区和精神溯源标杆地。
功能定位:精神溯源、人文体验、人文交流、主题度假。
发展思路:以千童祠为载体,以现有千童信子节为品牌依托,突出教育、瞻仰、凭吊特色,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基地作用,开发学术讲座、艺术采风、人文交流、商务会展等,建成中日韩人文交流的核心区。 
核心产品:千童文化生态园、信子节研发基地、千童文化创意园区、中日韩风情商街、中日韩研学基地、主题度假群落等。
10、河间府署休闲小镇 
项目选址:河间府署及周边区域。
发展目标:京南第一文化休闲古镇。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美食购物。
发展思路:以河间府署为核心,整合周边的光明戏院、 瀛洲书院、馆驿街、城隍庙、孔庙、石塔、火药局、水上公园等资源,恢复瀛洲古城风貌,营造古城特色休闲生活氛围,打造集“文化观光博览”、“创意文化体验”、“文化主题娱乐”、“古镇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京南第一文化休闲古镇。 
核心产品:河间府署国家4A级景区、创意商街(光明戏院、 瀛洲书院、馆驿街等)、创客工坊聚落、文化度假社区、民俗节庆演艺、水上公园等。
11、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
项目选址:肃宁县。
发展目标:京津冀购物旅游新地标。
功能定位:购物旅游、主题度假、商务休闲。
发展思路:抢抓北京第二机场建设和72小时过境免签机遇,争取离区免税政策落户肃宁,争取天津自贸区政策向沧州延伸,逐步形成以“裘皮+乐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购物旅游目的地。 
核心产品:肃宁国际裘皮城(创4A)、尚村裘皮休闲小镇、肃宁乐器产业园、旅游集散中心等。 
12、国家乡村公园
项目选址:献县、泊头、南皮。
发展目标:国家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发展思路:利用三地丰富的枣、梨、蔬菜等果蔬资源,创新农业体验系列产品,打造一个创意田园观光、瓜果养生、梨枣美体、农事体验、新村建设于一体的国家级特色农业极品项目,让都市人“再度下乡”,回归田园,体验农事。 
功能定位:种植、观光、采摘、展销、创意、体验、养生。 
核心产品:品质化的乡村酒店、个性化的文化民宿、高端化的度假乡居、趣味化的休闲聚落、产业化的主题庄园。
13、原生态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旅游区
项目选址:吴桥县。
发展目标:世界杂艺游乐的标杆地。
功能定位:游乐体验、器具展销、杂技培训、杂艺风情度假。
发展思路:以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整合联动周边的大运河、杂技民俗村、杂技学校等资源开发,全面延展杂技上下游产业链,将吴桥打造成世界杂技游乐的标杆地、第一品牌输出基地和沧州南部旅游门户。 
核心产品: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5A)、“卖艺江湖”休闲小镇、世界杂技研学旅行基地、国家级杂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杂技原乡”特色民俗度假聚落、沧州南部门户旅游集散中心。 
14、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区 
项目选址:黄骅市。
发展目标:环渤海都市圈的休闲新标杆。
功能定位:休闲度假。
发展思路:以渤海海岸、南大港湿地、中捷产业园为核心吸引,配套休闲设施,营造休闲环境,打造休闲产品,形成不同主题的休闲区,并通过建立48小时联票制,激活区域内各休闲区之间联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核心产品:环渤海黄金度假海岸、南大港湿地休闲区、中捷欧风情休闲区、贡枣文化休闲区、汽车工业旅游休闲区。 
15、国家养老基地 
项目选址:任丘市。
发展目标:京津颐养胜地。
功能定位:生态观光、康体养生、颐养度假。
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养生养老、异地养老模式,建成全国老年健康食品(沧州)基地、全国候鸟式科学养生(沧州)基地、军休老干部休闲养生(沧州)基地、全国典范式居家养老(沧州)社区。
核心产品:任丘白洋淀分时度假庄园、中医药养生文化休闲小镇、全龄社区、银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等。 
(四)重大行动
1、“回家行动”——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请回沧州。
2、“创建行动” ——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3、“功夫沧州” 情境情怀营造行动——以沧州“武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为抓手,掀起一股沧州武术风暴。
4、诗经申遗行动 ——以“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 为核心抓手,创建世界记忆遗产。
(五)项目库 
初步形成92个大型项目,200 多个细分项目建设,支撑丰富空间结构。(详细见说明书213-220页)
(六)游线组织
1、武术杂艺风情体验游
吴桥杂技大世界——武术文化风情休闲小镇——“侠义沧州”记忆文创公园——红枣文化休闲小镇——八极拳研学旅游基地。
2、运河揽胜休闲游 
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泊头工业乡愁小镇——沧县御碑苑景区——运河驿站(水闸)——武术文化风情休闲小镇(大运河4A级景区)——沧州市御河景观改造项目(运河风景廊道)——大运河森林生态园——青县盘古旅游区。
3、花样乡村休闲游 
沧州博兴生态观光园——力源绿色休闲生态园——神然生态观光园——尹庄古梨树群国家乡村公园——古洋河乡村生态旅游带——刘完素乡村养生旅游区——“景和三园”乡村生态旅游集群——泊头国家乡村公园——青县国家农业公园——韩集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南皮国家乡村公园——南皮县“大唐乡村旅游”项目——南霞口乡土游乐场——美丽小邢度假乡居——吴桥百盛庄园农业生态园——万亩向日葵园。
4、特色购物休闲游 
肃宁国际裘皮城——裘皮文化创意产业园——肃宁乐器产业园——通用航空休闲产业园——河间工艺玻璃旅游小镇——献王酒庄文化产业园区——泊头工业乡愁小镇——河北中古(青县)红木雕刻文化产业园——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孟村管道管件文化创意园——沧州大化集团——国家级杂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全国老年用品集散中心。
5、渤海海岸度假游 
贝壳渔村休闲小镇——大洼生态休闲小镇——海盐沙滩休闲小镇——中捷欧风休闲小镇。
6、湖泊湿地度假游 
大洼生态休闲小镇——恒大南大港国际文化旅游城——国家养老基地——任丘白洋淀景区——白洋淀千里堤风景廊道——白洋淀生态渔家小镇——大浪淀生态旅游项目——献王湖休闲度假区——海兴湿地公园。
7、名人故居体验游 
荆轲故居——献王故居——扁鹊故居——马致远故居——高适故居 ——纪晓岚故居——张之洞故居——冯国璋故居——大刀王五故居——孙福有故居。
8、红色文化记忆游 
“冀中红城”项目——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活态博物馆——泊头红色文化景区——马本斋红色文化纪念园——南大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尤村红色旅游项目。
(七)县市区指引 
1、运河区 
品牌形象:魅力运河,活力之城。
发展定位:都市旅游休闲中心、文化体验娱乐中心。
产业方向:文化休闲、娱乐演艺。
发展思路:以流经市区的大运河为载体,将运河沧州市区段打造成一条集运河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城市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城市旅游文化休闲带。 
2、新华区 
品牌形象:沧海聚汇,动力新华。
发展定位:旅游综合服务休闲地、休闲商务与商贸中心。
产业方向:商务会议、商贸物流。
发展思路:依托区位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休闲地,充分发挥城市工业引擎优势,重点发展商务会议及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都市商务会议区。 
3、沧县
品牌形象:文昀武乡,艺乐沧县。
发展定位:沧州古城文化承载区、城郊乡村旅游体验区。
产业方向:文化旅游、民俗娱乐、休闲农业、旅游商贸。
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沧州古城文化与红枣文化及产业资源,以红枣为主题,串联区域民俗文化资源,完善红枣商贸交易配套设施,打造城郊型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红枣文化休闲小镇。 
4、青县
品牌形象:绿色田园,美丽青县。
发展定位:京津冀乡村旅游胜地。
产业方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发展思路:以盘古文化(省级非遗)+万亩梨园为龙头,打造盘古文化休闲小镇,联动“觉道庄+生态农业”与“红木家具园+司马庄蔬菜园”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5、任丘市
品牌形象:淀边明珠,养生福地。
发展定位:京津冀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国家养老基地。
产业方向:生态旅游、生态度假、养生养老。
发展思路:走“景区+度假区+旅游乡村”的三位一体发展之路,做带动式休闲消费,做强养生养老产业,培育扩大基础市场; 同时在现有的千里堤基础上进行景观提升,增加徒步路、自行路绿道、形成生态绿廊。 
6、河间市 
品牌形象:京南古城,千年河间。
发展定位:京津冀体验型文化休闲名城。
产业方向:文化旅游、民俗餐饮、娱乐演艺。
发展思路:面向京津冀,以“古城文化商贸、文化体验生活、乡村休闲度假、特色商务休闲“为四大核心功能,以“文化+旅游”为双驱动,塑高品位文化创新型城市。 
7、肃宁县 
品牌形象:裘皮之都,温暖肃宁。
发展定位:中国裘皮之都、旅游购物目的地。
产业方向:旅游购物、文化创意、商贸度假。
发展思路:依托肃宁裘皮产业基础,融合发展“旅游购物+文化展示+文化创意”,立足城市女性高端购物,添加家庭亲子文化体验市场,打造乐活旅游购物文化之旅;根植文化创意元素,焕发裘皮文化的旅游价值。
8、献县 
品牌形象:醉颂诗经,乐成献县。
发展定位:文化活态传承地、历史文化名城。
产业方向:文化体验、文化创意、休闲度假。
发展思路:以献王酒为纽带,串联县内文化遗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形成 “一个中心、四个区域”新格局,开发 “献王生产(献王酒)+献王生活(献王公园)+献王娱乐(休闲乡村)”主题特色化旅游体验产品。 
9、泊头市 
品牌形象:鸭梨之乡,铸造泊头。
发展定位:中国工业乡愁旅游目的地。
产业方向:文化体验、工业休闲。
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旅游特色,利用三井大运河酒文化园区、亚丰鸭梨观光园区、绿禾有机农业采摘园等带动周边的农家乐,使观光、餐饮进一步得到提升。
10、吴桥县 
品牌形象:人间游乐无双境,天下杂技第一乡。
发展定位:世界杂技游乐标杆地。
产业方向:文化体验、娱乐演艺。
发展思路:以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国家5A景区为契机,整合联动周边大运河、杂技民俗村、杂技学校等资源,全面延展杂技上下游产业链,将吴桥打造成世界杂艺游乐的标杆地、第一品牌输出基地和沧州南部旅游门户。 
11、东光县 
品牌形象:静养田园,佛缘东光。
发展定位:京津冀乡村田园养生度假地。
产业方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
发展思路:以铁佛寺为核心,以大运河、乡村绿道为轴线,整合联动周边的马致远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南霞口村、小邢新村等民俗乡村资源,打造“心-神-形-体-情”精致乡土田园。
12、南皮县 
品牌形象:渤海粮仓,梦栖南皮。
发展定位:湿地生态体验区、科技农业示范区。
产业方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发展思路:以大浪淀湿地生态旅游为龙头品牌,带动整合全域乡村旅游资源,以科技农业为特色,树立渤海粮仓品牌,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度假、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湿地乡村旅游目的地。 
11、黄骅市 
品牌形象:度假港湾,休闲黄骅。
发展定位:环渤海休闲港城。
产业方向:乡村旅游、海港商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
发展思路:依托贡枣文化、海洋文化与滨海文化,大洼文化,以贡枣村、贝壳堤、人工沙滩为主题,以旅游+概念,打造贡枣小镇、渔村小镇、滨海小镇,成为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区。 
13、海兴县 
品牌形象:火山湿地,生态海兴。
发展定位:湿地生态观光区、遗址遗迹文化体验区。
产业方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发展思路:1+N模式,原乡湿地+万亩向日葵园+小山,重点打造原乡生态小镇。 
14、盐山县 
品牌形象:千童故里,庆云古城。
发展定位:千童文化传承纪念地、明清文化古城体验区。
产业方向:文化旅游、节事演艺。
发展思路:以城市为服务中心,以千童文化与庆云古城为龙头品牌,整合千童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千童文化生态园和庆云古城八景,构建一城两镇旅游格局。 
15、孟村回族自治县 
品牌形象:八极拳乡,尚武孟村。
发展定位:八极拳发祥地、正义尚武之城。
产业方向:民俗体验、教育培训、娱乐演艺。
发展思路:依托民族风情和武术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武术培训、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武术文化与清真文化融合体验地。 
六、实施保障 
(一)品牌营销
构建“333”品牌营销体系,突破沧州“大吴桥,小沧州”城市品牌困境,将全新“渤海狮城,功夫沧州”形象推向世界。
1、3大品牌 
塑造“世界杂艺之乡、中国武术之城、中国裘皮之都”三大品牌,提升沧州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2、3大策略 
突破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结合沧州旅游产业品牌形象不突出、市场号召力不强、营销力量分散等问题,通过“品牌引领、精准营销、整合营销”的举措,构建项目地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营销策略。 
品牌引领:一是整合杂技、武术、裘皮等优势资源,形成3大品牌,提高沧州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二是对外系统传达沧州旅游个性、强化受众感受,对内强化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提升旅游品牌凝聚力、合理配置旅游资源。 
精准营销:一是旅游企业要在旅游者行前,进行产品宣传营销;在行中,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在行后,与游客互动,进行二次营销。二是旅游部门要在旅游者行前,进行形象宣传营销;在行中,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管;在行后——整改问题。 
整合营销:一是要进行牌整合,找魂——明确品牌核心、梳理——明确品牌分布、整合——明确品牌体系;二是要进行信息整合:收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品牌性信息、服务性信息、口碑性信息,进行整合; 三是要进行内容整合:产品整合、渠道整合、主体整合、手段整合。 
3、3大营销系统 
一是“互联网+”开启崭新的营销系统,包括官方旅游网站、合作旅游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旅游APP应用等;二是传统媒体的传播系统,包括电视、电台、广告、报刊、杂志、宣传品等;三是节事活动的驱动系统,包括文化庆典类、文艺娱乐类、商贸会展类、体育赛事类、教育科学类、政治/政府事件、私人事件七大类节事活动,其中重点落实好以下活动:
三大国际影响力活动:国际杂技艺术与传承论坛、中国功夫影视嘉年华、国际裘皮产业发展论坛;
九大娱乐性节事活动:“舌尖上的沧州”美食节、寻找沧州形象代言人、“奔跑吧,兄弟”跑沧州、南大港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节暨候鸟文化节、盘古文化旅游节、红枣文化旅游节暨金秋乡村风情节、国际环渤海运动邀请赛、回族文化风情节、“跃动沧州”啤酒狂欢旅游节。
举办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大会为平台,深入交流旅游产业发展新经验,有效探讨沧州旅游产业的新任务、新方式,全面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
(二)要素体系 
立足产业现状,对沧州旅游产业要素进行系统提升,重点规划住宿接待、旅游购物、旅游景区、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行社、旅游客运七大旅游要素,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沧州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1、住宿接待
一是要强特色,建设果品庄园、花海庄园、湿地庄园、农场庄园、文化庄园、稻田庄园等“六大庄”;二是要铸品质,促进高端酒店品牌化、度假酒店主题化、经济型酒店连锁化、乡村客栈标准化、酒店服务个性化,完善度假酒店、度假村、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露营地、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多种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建设,最终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质量优化的住宿接待体系。 
2、旅游购物
重点推出贡枣贡梨、有机果蔬、枣梨保健品、清真食品、文创商品、工艺品等,实现以“集散中心+特色主题小镇”为承载形式的商品多集聚;到2020年,建成1至2个全国知名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旅游商品销售额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3、旅游景区
一是要精致化,实现景区由传统观光型向“品质化+集聚式+功能复合型”转变;二是要大联动,实现精品景区与美丽乡村、农旅产业综合体、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联动发展;力争到2020年,创建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乡村旅游示范点20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家。 
4、特色餐饮
一是要塑造大品牌:强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体系,引入可追溯食品保障系统,塑造“文化、养生、绿色”的美食形象,打造“沧州味道”美食旅游品牌;二是要挖潜大优势:包括驴肉火烧、清真美食、梨枣果品、乡村美食等;三是打造7条特色美食街区,鼓励扶持30家特色餐饮企业。 
5、休闲娱乐
一是提升要素短板,围绕“24小时休闲”理念,做强夜经济,构建主客共享娱乐产业;二是提升沧州娱乐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地方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娱乐品牌。 
6、旅行社
对接国际化要求,科学推进改革;整合形成一批网络完备、品牌响亮、财力雄厚、渠道多元、业务多元的龙头旅行社,推进集团化和国际化建设。 
7、旅游客运
对接京津冀市场,构建全域便捷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快进慢游”。
(三)公服体系 
重点推进旅游集散、旅游标准化、旅游安全保障、公共休闲服务、旅游便民服务、智慧旅游信息六大工程建设。 
旅游集散中心工程:依托高铁站在沧州中心城区设立一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在黄骅市、吴桥县、任丘市等地设立二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在沧县、河间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肃宁县、青县、泊头市、盐山县、南皮县、东光县、献县、海兴县等地设立旅游服务中心、咨询站、服务点;形成对外快速导入、对内有序释放、主客共享的旅游交通体系。
旅游标准化工程:一是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沧州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对旅游标准化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由旅游局项目招标、监督评审和运作指导;二是联合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成立沧州旅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对旅游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归口管理;三是发布《沧州市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对接国际标准、吸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创新沧州特色地方旅游标准《沧州旅游“阳光价格”报价体系标准》等一系列沧州特色地方旅游标准;四是面向引领项目和部分高星级旅游饭店、特色饭店、特色民宿、精品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确定20家旅游标准示范单位。 
旅游安全保障工程:建立三级旅游安全救援体系——沧州市旅游安全指挥调度中心、各区县市救援工作站和各景区救援点,强化旅游应急处置能力。
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构建覆盖广泛免费的游览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障碍、环卫等便民服务设施;搭建旅游全过程服务系统。
智慧旅游信息工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石,打造智慧化管理平台、智慧化服务平台与智慧化营销平台,驱动全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成智慧旅游城市。
(四)政策机制 
1、完善管理体制
成立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包括:落实旅游产业政策战略规划、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工作问题、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制定落实全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制度。
2、旅游用地政策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在编制沧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安排旅游用地的规模和布局;把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中,留足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
(2)加大建设用地支持 
一是对利用荒坡、荒水、荒滩进行旅游开发,可以由开发单位或自然人按基准价以挂牌方式取得;二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成片绿化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性质及承包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偿流转使用;三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修建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3、财政扶持政策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 
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预算当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后每年呈8%递增。主要用于宣传促销、人才培训、旅游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补助和绩效奖励等。鼓励融资模式创新,吸纳社会资本,采用政府引导基金运作的模式。 
(2)加强税费政策优惠 
对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旅游演艺项目、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有线数字电视维护费按不高于当地居民用户主终端收费标准的90%收取。对年上缴利税增幅达25%以上的旅游企业,其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50%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鼓励旅游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化方向发展。对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的企业实行投资抵免的政策,允许企业在盈利后将再投资数额的一定比例在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推动金融政策开放 
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项目的融资授信,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 鼓励银行提高旅游企业整合重组的信贷授信额度和并购贷款额度,开办小额旅游按揭贷款业务,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数量风险补偿。
4、激励奖励政策
支持旅行社拓展客源市场,对全年组团来沧州且游客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励。
鼓励培养旅游人才,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导游称号的予以奖励;获得特级、高级、中级导游职称的,予以奖励。
鼓励开发生产特色旅游商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旅游商品称号的旅游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积极支持农家乡村旅游酒店创星,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成功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制定出台旅游项目的招商优惠政策;对成功介绍入驻沧州旅游开发项目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5、人才队伍建设
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搭建“十百千”梯次人才库。
(五)环境保障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是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旅游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实施节约型旅游开发模式,任何旅游项目在开发之前, 都必须有计划和规划,降低无必要的旅游投入和资源能源耗费; 三是建立绿色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景区活动,注重培育旅游者的环保和适度消费意识;四是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打破部门分割,建立合理、精干、高效的旅游资源和环保管理体制。
(六)旅游扶贫
实施4大乡村旅游扶贫举措,实现乡村旅游富民。
1、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立足沧州7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 到2020年,扶持发展20个重点旅游特色村镇,打造100家有一定规模的星级农家乐,基本构建成沧州乡村旅游精品体系框架。 
2、完善机制,改善旅游扶贫环境
构建完善的立体式沧州乡村旅游扶贫保障机制,包括政策保障机制、运营管理机制、资金帮扶平台、人才保障机制。
3、加强培训,为乡村旅游扶贫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扶贫理念,通过市旅游局领导挂职帮扶一个旅游试点村、旅行社培训乡村导游员、星级酒店培训农家乐、大学生景官挂职培训一个旅游村等途径,确保在2020年前,将所有旅游扶贫村旅游从业人员全部轮训一遍。
4、整合力量,形成万众一心推动旅游扶贫强大合力
整合政府、企业、农民三者力量,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旅游扶贫强大合力。
最终,通过旅游产业优化提升传统农业,一业托三产,构建复合经济模式,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