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辽宁】开原市“十四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1-16 文娱体育 辽宁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体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文化体育工作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文化阵地得到有力提升。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7个,全市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98%以上,3个乡镇街文化活动站点列入省、市重点建设范围,13个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先后举办了全民读书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道德讲堂活动、“迎新春青少年书画展”、送春联活动等各类主题与公益活动50余场,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明显提升。

  群众文旅生活丰富多彩。先后举办了城乡广场舞大赛、秧歌大赛、百姓春晚、儿童春晚、重大节日文化活动、诗歌朗诵会、大合唱展演等系列活动50余场,完成“铁岭欢歌”、“送戏下乡”演出120余场。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完成安业民纪念馆的提档升级;建成中共满州省委开原支部党史陈列馆暨刘少奇与满洲省委第一党支部纪念馆。2019年7月15日,刘少奇之子、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刘源亲自为纪念馆揭牌;在白鹭洲景区新建了高崇民纪念馆,并融入重走抗联路内容,为我市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填充了鲜明的红色板块色彩。9月27日,铁岭市委书记李士伟、高崇民三子高大会等后辈直系亲属出席揭牌仪式。

  特色文化品牌成功打造。依托二人转特色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开原大戏院龙头引领作用,精心包装的“二人转嘉年华”已成为我市独有、省内影响广泛的特色本土文化品牌,成为我市着力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的重要支撑。2019年8月,国家文旅部院团司、非遗司领导亲临开原,参加了第二届“二人转嘉年华”开幕式并出席二人转高端论坛,系列活动品牌效应日显突出。今年11月,第三届“二人转嘉年华”将进京举办“欢乐嘉年华”东北曲艺专场。自2017年起,开原大戏院推出“铁岭二人转 欢乐中国行”全国巡演活动,已累计巡演全国二十余个省市,演出120余场,开原二人转名动全国。

  文化综合市场规范有序。严格遵照整顿与繁荣并举的方针,不断加大对我市文化旅游等所属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局队合一体制,为致力于打造一支合格、高效、务实、忠诚的高水平文化行政执法队伍迈出坚实步伐。

  文物非遗工作全面进步。出台了《开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文物产权和使用单位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状》,文物工作做到依法管理,规范有序。2018年,新增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新增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寿寺塔”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升至68处。非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原大戏院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铁岭二人转传承基地。2020年2月,我市成功申报“开原赵家唢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至3项。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拥有体育单项协会6个,体育俱乐部17所,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16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80名;拥有3所省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俱乐部;开原市全民健身中心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城乡文化健身广场全面普及,并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15次,参加人员6万余人次。二是竞技体育成绩卓越。共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50余次,参加上级举办各类体育赛事50余次,参加人次超过万人,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三是体育产业繁荣兴旺。培育省级体育示范产业一家,创立体育产业49家,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市民就业。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存在不受重视、支持不力等问题,文化体育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很难形成。

  二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乡镇(街)文化站点建设达不到标准,部分设施设备被挤占挪用;文化站点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对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城乡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工作,还不能够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财政投入还存在不确定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四是竞技体育水平下滑。目前,全市没有专业运动员队伍,没有省级以上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开原市业余体校处于瘫痪状态,难以发挥教学训练作用;参加上级运动会的成绩有下降趋势。

  五是体育产业规模体量过小。现有的体育产业还处于小而散状态,缺乏抗风险能力,在全市GDP中的占比较少。

  第三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文化体育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要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践行 “向上、向善、向学、向前”的开原精神,努力推动文化体育协调发展,带动开原文化体育和社会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二章  “十四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成独具特色的优质文化体育城市为目标,以增强全市人民体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为根本目标,加快设施建设,强化活动开展,完善组织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群众文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做好文化内涵发掘文章。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人文资源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要通过发掘文化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

  二是做好新兴业态培育文章。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是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建设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各项体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点与规律,全面深化体育领域改革,激发体育市场活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

  积极探索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办法,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实现全市体育领域的创业、创新与创造。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加强与外界纵向、横向交流与合作,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其他各项体育工作,形成我市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产业格局。

  第三节  发展定位

  五年内,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至更高水准。重点建设文旅公共服务、文旅特色产品及城市休闲品牌等三大体系;深度整合全市文旅资源,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成,增添群众生活幸福感。

  市民健身意识和身体体质有明显提高,体育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体育强市框架基本构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巩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干部职工体育和学校体育,继续坚持三个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在做大做强职工体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协会和俱乐部制度。

  “十四五”期间,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在全市范围保有市级单项体育协会10个,俱乐部10个,发展各类会员5万人,力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5%以上;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确保城乡现有体育场地保持完好,逐步新增体育健身场地,达到规划提前、合理布局、器材完好。抓好校园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确保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文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把开原建设成为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新兴中等发达文旅城市。到“十四五”末期,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善;文旅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文旅建设卓有成效,文化遗产保护良好;“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更加成熟,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群众体育

  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继续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力争2025年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全民健身活动打造良好环境。

  2、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到2025年,实现全部乡镇(街道)建有体育组织健身站(点),全部社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成立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全市总人口千分之2.3以上。

  3、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常态化推进,营造出“日日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全民健身活动氛围,使全民健身活动项目更加丰富,亮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4、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到2025年,确保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45%以上,每周参加一次以上锻炼人数达到28万以上,达到全民健身、科学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全市人民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三)竞技体育

  争取参加铁岭市第十届运动会的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力争有单项成绩获得突破。保有一定量的在训人员。争取有开原籍运动员选送到省级及以上运动队。

  (四)体育产业

  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和层次明显提升,在开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体育健身、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服务业健康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确保体育产业充满活力。

  第三章  “十四五”期间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公共文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打造省级体育强县。

  一是努力打造文明开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培塑“向上向善向学向前”的新时代开原精神,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让风清气正、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成为开原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继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移风易俗,培育良好乡风。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二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健全城市文化要素支撑,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升文化设施水平,新建文化馆、图书馆、“五朝重镇”文化体验馆、二人转博物馆和锡伯族万里戍边数字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保护好锡伯族历史文化。持续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增强展演能力,提高文艺作品质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大戏院二人转演出为主导,继续开展“铁岭欢歌”“送戏下乡”、广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提升文化产业水平。推动铁岭文化产业集团“混合制”整合改组,将体制约束力转化为体制吸引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支持以开原大戏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叫响“二人转艺术传承发展基地”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快白鹭洲景区升级升规步伐及附属满族民俗文化村项目落地,推动其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丰富完善象牙山乡村爱情拍摄基地功能,打造东北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深入开展以砬子山抗联路线、辽北第一党支部、高崇民生平事迹展馆、安业馆纪念馆等为支点的红色文化挖掘利用工作,培育开原红色旅游经济增长点。依托文化传媒企业平台,深挖网红经济潜力,打开本地资源对外共享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提升全市文化设施水平,完善现有的公益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场所,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开原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巩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成果。结合上级文化设施投入,为全市273个村级、37个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配齐必备的文化用品并确保达标使用。

  拓展服务分馆建设力度。建立以开原市图书馆为中心,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流动服务网点为分馆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提升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地域内特殊群体服务工作,促进图书馆服务全覆盖。积极建设、完善数字阅读平台,打造数字阅读新空间。加大文献资源配置力度。建立涵盖纸本、数字等多种资源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综合保障体系,着重采集普及类、应用类文献,兼顾学术性、原创性普通文献以及史料性、资料性书刊。提高数字资源在文献总藏量的比例,加大信息资源自建比例。

  完善多层次服务建设力度。全面提供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的图书馆服务,依托全民读书节活动,着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有活力的品牌活动,建成全市性活动体系。整合社会各界阅读推广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七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兴起阅读新风尚。

  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力度。2025年前于滨水新城选址建成建筑面积4480平方米的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楼,建设内容包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储存室、综合报告演示厅、文化展厅、排练厅、录音室等。以此为基础,全力做好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构建面向移动终端、贯通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基于全媒体的资源与服务,不断提升图书馆多样化文化服务效能。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求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开展,重点加强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培养。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进,专业素质具有较大提高。加大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探索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加强馆际间交流与合作力度。增加与兄弟县市区图书馆界的联系交往,加强与各系统图书馆间的交流合作,以此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向更加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积极促进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推进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健全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促进图书馆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统计与评估体系,加强对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依托咸州古城,打造历史文化核心宣传区。计划以坐落在老城街道的原滨水新城展厅为基础,建设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的开原市博物馆,包括历史博物馆(开原“五朝重镇”文化体验馆)、二人转博物馆和锡伯族万里戍边数字博物馆;以其西北侧毗邻的崇寿寺古塔为核心,建设崇寿寺塔遗址主题公园(含古碑林),构建包括古塔、碑林、历史文化广场、博物馆综合建筑、南关仿古一条街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成为我市彰显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符号。


  

  五是持续推进文化精品创作。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激发文化创作活力,增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大戏院、开原艺术团、书画院等文化艺术机构、院团的创作展演能力,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推进文化艺术与市场深度融合,促进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促进“艺企联姻”,大力开拓演出市场。鼓励开原大戏院继续开展“铁岭二人转,欢乐中国行”全国巡演活动,探索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之路。深挖辽宁特色东北二人转文化精髓,创作、排演二人转秧歌剧新曲目,丰富我市戏曲种类。创作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民族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的文化艺术精品,使之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影响。鼓励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大戏院、开原艺术团、书画院等文艺院团依托象牙山影视拍摄基地和本山传媒(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积极投身电影、电视剧、小品小戏的创作拍摄,增加文化交流机会。挖掘、吸纳、培养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壮大专业队伍,重点培养本土青年演员登上更高层次舞台。

  六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讴歌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题,以开原大戏院为依托,推进中国二人转艺术传承发展基地建设,持续重点打造“二人转嘉年华”年度系列活动,力争使之成为省内闻名的高质量综合性文化品牌。配合上级要求,以“先进文化进万家”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铁岭欢歌”、“送戏下乡”、植物园传统节日广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指导全市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人文化工作。发展社区文艺、企业文艺、校园文艺,扶持民间民营艺术团队发展,培育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加强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到“十四五”期末,要力争做到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机制建设充满活力,设施功能配套,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免费开放有序进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实现馆内有排练厅、“非遗展览馆”、“阅览室”、“非遗档案馆”,校园、业余团队、广场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文化艺术馆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发展我市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辅导培训,争取组织举办音乐、舞蹈、乐器、曲艺、民俗、美术、摄影、演讲等各类年度骨干培训班,提高我市群众文化艺术水平。

  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铁岭欢歌”城乡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军营、进基层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经验,进一步提升各项文化活动档次、规模和水平,在现有活动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具有开原特色的高质量民族文化艺术品牌。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进一步开展书画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提升我市书画创作水平。着力培养更多书画爱好者,为繁荣我市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七是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到“十四五”期末,我市现有文物资源(以“三普”为基础)和保存状况全部摸清并建账立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加强文物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工作,建设文物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加大文物资源基础信息开放,高标准建设智慧博物馆。馆(库)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保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手段和形式实现突破。文物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完备。文博人才队伍得到加强,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文物执法督察体系基本建立,文物行政执法力量得到加强,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市场活跃有序,文物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物事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对外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指导方针,促进文物合理有效利用。处理好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配合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本地区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积极参与对建设工程施工地区进行合理性发掘和相应的遗址保护工作,加大力度保护本地珍贵的文物资源,避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发生,提升社会公众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

  为有效保护散落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物、革命文物、重要历史文献,同时为丰富展览内容,增加展品内涵,将文物征集工作实现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力促进地域性文物的收藏保护、利用,提升历史研究价值,保护人类文明遗产,实现服务社会。

  加强文保专业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文保力量,满足我市文物保护工作需求。

  八是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进一步梳理、发现、挖掘和培养具备推广价值的市级非遗品牌项目,开展好非遗项目传习活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对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九是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以开原书画院为载体,着力发展书画精品、书画产品以及摄影、剪纸等关联品,配合铁岭叫响“东北书画第一市”品牌;进一步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以开原大戏院为基地,打造地域特色精品二人转演出品牌,建立特色文化娱乐业运营机制,建成区域性文化演出中心和娱乐消费中心,做大做强二人转特色文化产业,叫响“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我市工艺精品特色,引导民间传统艺术品创意生产,开发满族剪纸、柳编草编、根雕等创意工艺品,打造开原特色民间工艺美术品牌,鼓励工艺品出口和生产企业“走出去”,延伸文化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十是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利用开原锡伯传统民族聚居区和锡伯族万里戍边西迁起始地、锡伯勇士南征出征地等有利条件,借助辽河老米湾古码头兴衰历史、锡伯“二彦”故事传说,依托辽河湿地,打造锡伯“万里戍边”【开原】数字博物馆、辽河湿地锡伯故里大地博物馆;深度挖掘锡伯族民族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重点打造八宝镇大湾村、庆云镇老虎头村、开原街道瓜台子村等锡伯族民俗村,传承和发展好锡伯民族历史文化。


  

  十一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体育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体育强市框架基本构建。实施好“六个边工程”,建设文体公园,镇、村文化健身广场全面达标。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巩固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引入省市级竞技体育赛事,盘活体育场馆设施。加强体教结合,抓好备战参赛工作,改革办赛模式,扩大办赛规模。以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行业单项协会为支点,推动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延伸拓展体育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产品,助力体育强市建设。

  十二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1、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落实好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全民健身方面的政策文件及精神,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平均每年的活动和赛事要在25次以上,群众体质明显提高,体育人口稳步增加,占全市总人口的45%以上。

  2、健全体育组织网络。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群和项目结合的新模式。加强政策法规的服务与指导,形成全民健身组织发展的管理和保障机制。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各体育社团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到2025年,全民健身站点发展到330个以上,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到16个以上,并辐射到镇和重点村(社区),形成完善的活动网络。

  3、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好“六个边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在城镇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镇、行政村进一步完善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4、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推进“5、5体育活动日”“ 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奥运年、全运年等原有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更具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作为全民健身主抓手的作用,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生活化。

  5、加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到2025年,确保全市每个村(每个社区)范围内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十三是开展竞技体育活动。

  1、突出重点,推动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田径、足球、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健全和业余训练的衔接,建立和完善有自我发展活力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

  2、努力做好后备人才输送工作。加强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形成自身优势项目,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至2所传统项目学校,青少俱乐部1至2家,使校办运动队、传统项目学校真正办出成绩。

  3、抓好备战参赛工作。整合竞技体育资源,举办好四年一届的本级体育运动会,对标铁岭市十运会提前行动,积极做好各项参赛备战工作。同时认真参加上级要求参与的体育赛事。

  4、扩大办赛规模,改革办赛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

  十四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逐步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大力开发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大力开发冰雪休闲运动、骑行、汽车露营、远足、慢跑、健走等具有开原特色的体育休闲运动市场,指导青少年开展夏(冬)令营、扩大青少年冰雪运动项目规模。以产业化理念打造冬夏户外运动休闲区和户外休闲运动产业集聚地,拉动体育旅游休闲业、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逐步将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支撑开原经济发展的新兴辅助产业。

  2、协调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跨界融合,逐步扩大体育服务内容,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体育产品。

  3、推动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行各业和个人参与体育产业。

  十五是加强品牌赛事宣传推介。到2025年,我市要力争形成一个在全省范围有较大影响、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型群众性“品牌”活动(赛事),如举办好自行车赛、白鹭洲传统龙舟大赛、快乐羽毛球、冬泳等赛事活动,全力抓好赛事的宣传推广工作,发挥出品牌赛事对宣传推介开原的独特作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新时期文化体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文化体育事业各项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二)加强文化体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编制和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开展工作,促进我市文化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一是继续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精神,保证文化体育事业投入稳步增长。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协调,争取各方面优惠政策,促进我市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三是推进文化体育社会化发展,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体育事业。

  (四)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文化体育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风貌,让文化体育成为推动开原精神文明进步中坚力量,推动开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