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河南】郑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8-04 其他 河南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良好基础:国家、省、市对体育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体育改革步伐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得到激发;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体育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我市人口众多,商贸物流业发达,发展体育产业具备有利条件。
       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迅速,居民体育消费迅速增长,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体育培训业稳步发展,登封市武术培训规模在全国独树一帜。形成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一批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2平方米。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登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彩票发行量增值迅速,“十二五“期间共实现销售额80.07亿元。体育用品制造业逐步壮大,体育用品销售额逐年提高,全市体育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严峻挑战:我市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总量不足,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比在我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政府推动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市场主体发育不够充分,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将全民健身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健全体育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机构,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体育产业发展领域,促进体育消费优化升级,为建设体育强市、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统筹协调,注重示范引领,突出本地特色。
       发展目标:到2020年,体育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比较完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或高于1.86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达到中等以上体育锻炼强度的人数比例达到总人口的35.5%以上。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体育示范项目特色鲜明,培育和打造5个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发展壮大 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3-5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2-3个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建立结构合理、供给丰富、消费活跃、富有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一)优化产业布局
       规划与“郑州都市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发展战略相衔接,适应郑州资源禀赋特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健身休闲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带、集群或基地。依托郑州市城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体育高科技产业、高端体育服务、高附加值体育用品制造。依托登封传统体育资源优势,打造少林武术产业基地,发展武术培训和体育旅游业。依托荥阳市传统象棋文化,发展象棋产业。依托上街机场资源,发展通用航空和滑翔伞项目。依托各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开发其他传统体育项目、健身养生等产业,形成特色明显、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二)完善产业结构
       一是加快体育服务业发展。提高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总值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运动康复等生活服务业,鼓励支持发展体育策划咨询、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电子商务、体育会展、运动装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品牌赛事和健身品牌。二是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培育、支持一批本土体育制造品牌做大做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体育制造业转移,鼓励国内外知名体育制造企业落户郑州;支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加盟营销等新型业态,带动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发展,扩大健身器材和体育服装消费规模。
       四、“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任务
       (一)围绕重点项目,突出发展体育核心产业
       积极发展足球项目。制定足球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校园足球进程与后备人才梯队化培养,改进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依托少林武术等资源优势,推进青少年足球运动与少林武术相融合,探索推动足球与武术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田径、游泳、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群众喜爱、普及率高的项目,鼓励发展网球、滑雪、射击、航空运动等体育项目。
       (二)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体育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充分发挥登封自然、人文、历史等多要素汇聚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登封国家武术产业基地,打造以登封为核心的世界功夫之都,延伸以少林功夫为核心的培训、竞技、演艺、体验等产业链条;推进少林武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登封武术培训提档升级,形成1所世界一流的武术教育集团;探索推进少林武术与青少年足球运动深度融合,打造少林足球新品牌。继续办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拉长武术产业链条,推进武术展演、武术旅游、武术文化、武术用品制造、武术动漫、武术影视娱乐等业态发展;加强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做好青少年武术普及工作,开展武术健身气功,打造武术城市的名片。
       大力弘扬象棋文化。围绕在荥阳共建世界象棋文化之都,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象棋文化,推广、普及、发展象棋运动,举办楚河汉界世界棋王交流赛、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象棋文化论坛和各类象棋赛事,广泛开展中小学园象棋课程,大力开发象棋文化产品,致力提升象棋活动内涵,弘扬象棋这一古老国粹。
       重点发展航空体育产业。主动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郑州上街机场的空域资源、专业人才资源、运动项目管理资源条件,大力发展跳伞、航模、动力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将上街打造成为以航空体育产业为特色的国内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基地。
       (三)满足群众需求,丰富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
       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构建社会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和引进健康有益、趣味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建立高中低档并存的市场化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网络,培育发展中原健身品牌。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混业经营,形成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娱乐、餐饮、房地产等相关产业配套经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极限运动、电子竞技等群众喜闻乐见和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休闲运动项目,大力发展登山、漂流、滑草、滑雪、探险、攀岩、滑翔伞、山地越野、野营露宿、户外拓展等户外健身休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狮舞龙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充分利用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契机,积极发展冰雪运动。
       (四)打造品牌赛事,改革完善体育竞赛体系
       开发赛事经济。通过赛事活动丰富体育供给,满足群众消费需求;通过赛事活动参与,扩大运动项目普及,带动项目发展;通过赛事运作助力经济发展,促进体育场地建设,带动交通、广告、电信、印刷、新闻、会展、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赛,鼓励企业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实现合作双赢。开发体育赛事活动的电视、网络和户外媒体的转播权,推动体育传媒市场发展。积极引导和规范各类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以“赛”育“市”,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
       丰富体育赛事。构建市、县(市、区)、乡镇和行业、企业集团等多层次体育赛事活动体系,郑州市本级结合实际培育发展一项品牌赛事活动,县(市、区)和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实际开展特色赛事活动。将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打造成中原特色和国际知名的品牌赛事,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品牌赛事。鼓励各地创设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提高办赛水平和规模。鼓励各地积极申办和承办国际国内品牌体育赛事,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承办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五)扩大场地供给,积极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
       一是扩大体育场地数量,提升开放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身场地需求,为体育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二是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将场馆赛事功能需要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开发等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提升场馆产业开发潜力。三是增强场馆经营能力。支持各地大中型体育场馆在保障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拓展保健、文化、餐饮、娱乐、体育用品销售等服务,增强复合经营能力,实现最佳运营效益。
       规划建设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东区市民健身公园、北区市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大中型体育场馆,县(市、区)建成“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游泳馆(池)和全民健身综合馆),各乡(镇)普遍建成室外全民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篮球场、笼式足球场等综合健身设施。继续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快足球场地建设,同步建设一批篮球和排球场地。加强城市周边、沿水、沿山区域健身运动基础设施开发,在城市道路、绕城公路沿线、河流湖泊沿岸以及旅游道路两旁,大力建设城乡生态绿道(廊道)、登山健身步道,连接城乡居民聚居区、公园、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名乡古镇等,构建居民健身休闲绿道网络。
       (六)立足本地优势,加快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
       扩大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发挥郑州市商贸、物流中心优势,结合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现有产业优势,形成若干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建设体育用品集散、批发基地和高端体育用品研发生产基地。主动承接沿海体育用品制造业转移,支持国内外知名体育制造企业在我市落户或设立生产基地。
       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竞争力。支持体育用品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注重培育、引进新技术、绿色、低碳、环保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研发生产“互联网+”体育产品和可穿戴健身设备。
       (七)销售监管并重,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
       坚持国家公益彩票的基本定位和依法治彩的发展方向,强化发行销售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体育彩票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发行渠道建设,稳步推进实体渠道,积极发展非实体渠道,巩固扩大彩民群体。丰富体育特色彩票品种,断扩大销售规模,为体育事业发展募集更多资金。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和公益宣传,提升体育彩票的公益形象,提高使用效益。
       五、“十三五”时期我市保障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改革。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推进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承办赛事,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举办体育赛事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建立完善国有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提升运营效益。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将适合由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鼓励具备市场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
       (二)加大财政支持,引导社会投资
       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和体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统筹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扶持体育中小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和产业项目。各县(区、市)应安排适当的体育产业发展经费,加大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鼓励保险机构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引导支持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
       (三)落实优惠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对国家正式公布的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相关企业按照“文化体育业”适用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除高尔夫球场以外的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等体育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落实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开发创新资源,增加发展潜力
       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政策,加强再就业培训,鼓励退役运动员创办体育经营实体或从事体育产业工作。
       鼓励创业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组织、个人开办体育企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研究和推广科学健身的新项目、新器材、新方法。支持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体育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规划实施
       各地要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发展改革、体育、教育、财政、人社、国土、建设、旅游、文化等多部门参与的体育产业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体育行政部门内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设施管理等部门具体业务和体育产业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产业工作机构,建立完善联系点制度,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建立体育产业数据库,服务政府决策,提供体育企业投资与经营信息。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