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黑龙江】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1-04 农林水利 黑龙江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玉米是全球范围内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粮食作物,集工业原料、畜禽饲料和食品原料于一体,需求增长快、产业链条长、增值潜力大。玉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引领,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将我省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步构建起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玉米加工产业体系。
优质原料供给保障有力。黑龙江省是全国玉米种植第一大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8221万亩、占全国的13.3%,产量3646万吨、占全国的14%。全国9个玉米主产省(区)中,我省玉米不完整粒含量2.1%、优于平均值0.9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平均值71.7%、高于平均值0.2个百分点,粗脂肪含量4.4%、高于平均值0.3个百分点。全省玉米现货交易价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我省鲜食玉米果穗籽粒饱满、果皮薄嫩、甜糯适口,饲用玉米适口性也好于其他省份。
加工产能产量快速增长。自2016年国家取消临储制度以来,特别是在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实施补贴等政策激励下,全省玉米加工产能和主要产品产量已实现倍增。2020年全省玉米设计加工能力发展到3128万吨,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2位,是2016年末的近2倍。目前,全省玉米淀粉产量约占全国的14%,玉米酒精产量约占全国的21%,赖氨酸产量约占全国的15%,苏氨酸产量近占全国的25%、全球的23%。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我省西部松嫩平原第一、二、三积温带,以及东部三江平原的双鸭山、佳木斯、鸡西和中部哈尔滨的部分县(市、区)的玉米产量占全省80%以上。围绕各主产区,大规模玉米省外调运供应逐步向省内落地加工转化,已形成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市、黑河北安市为主、基础较好的西部加工片区,现有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与氨基酸、维生素等精深加工产业布局;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为主的中部加工片区,现有鲜食、饲用、酒精等产业布局;佳木斯市、“四煤城”为主的东部加工片区,现有鲜食、酒精、淀粉等产业布局。截至2020年末,全省玉米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97户,实现营收518亿元,同比增长20.2%。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延长。近年来,兴贸、中粮、阜丰、伊品、新和成、象屿、鸿展、国投等一批国内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在我省投资布局,加工原料从以玉米为主扩大到玉米芯、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由淀粉、酒精、饲料等初加工延伸到医药、精细化工、能源等深加工领域,特别是淀粉链通过生物发酵向下延伸到氨基酸、有机酸、多元醇、维生素、生物多糖、营养保健品、生物基材料等7大系列,形成30多个主力品种。
创新资源日趋丰富。全省现有近20家涉农院校和近70所涉农科研院所,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90多个,在玉米蛋白粉发酵饲料、玉米蛋白源活性肽生产、玉米浆利用等方面处于国内技术领先水平。近年来,龙头企业纷纷建立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其中,肇东中粮获批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阜丰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2项;伊品生物基尼龙56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肇东中粮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累计申请了50项专利;青冈龙凤“5万吨溶剂扩建项目”和“玉米胚芽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两项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初步统计,全省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现有专业管理人员15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技能工人7500余人。
(二)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近60年来全球玉米生产总体保持增产趋势。2020/2021年全球玉米产量同比增长1.6%,达到11.34亿吨。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玉米生产国,2020年玉米产量为3.82亿吨,占全球的33.5%;中国玉米产量2.61亿吨,占比22.9%,位居世界第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合组织(OECD)预测,到2025年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11.46亿吨。全球玉米加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一是传统加工技术工艺加速向生物转化、成本节约与环境友好等方向转变。二是加工组织集中化、加工企业集团化已成普遍规律。全球玉米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延长:一是由开放型短产业链转向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封闭型长产业链,实现了玉米资源多次性开发利用。二是产品不断丰富,美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已有4000种以上,由过去单纯的淀粉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生产出了更多种类的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应用领域更宽,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方法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微生物多糖、工业酶制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等。全球精深加工玉米用量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玉米精深加工量和饲料用量分别增加到7550万吨、5.89亿吨,精深加工量增速将领先于饲料用量。淀粉糖行业仍有潜力。目前氨基酸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保健、化妆品、农药、肥料和制革等领域,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种类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50余种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种,全球每年的需求量已超过800万吨。
从国内看,玉米加工产业目前可生产淀粉糖、蛋白粉、变性淀粉、玉米油、食用酒精、谷氨酸、赖氨酸、聚乳酸、燃料乙醇、木糖醇、化工醇等3000余个品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纺织、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总体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是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的主导产品。其中,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55%,酒精类产品约占30%,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 等其他产品约占15%。全国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以玉米主产区为中心,国内形成了五大玉米加工产业集群,即以山东、河北和东北等为主的淀粉及变性淀粉产业集群;以山东、河北和东北为主的淀粉糖以及用作食品配料的多元醇(糖醇)产业集群;以山东、东北、西北等为主的氨基酸产业集群;以山东、吉林和安徽为主的多元醇、化工醇产业集群;以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河南等为主的燃料乙醇产业集群。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河北等10省玉米加工产能约占全国80%以上,其中黑龙江、吉林、山东玉米加工产能约占上述10省产能55%以上。全国玉米加工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从以淀粉和酒精为终端产品的初级加工向淀粉再加工的精深加工转变,涵盖淀粉糖、变性淀粉、功能性生物制品、氨基酸、有机酸和燃料乙醇等。
从机遇看,一是疫情倒逼下的“危中有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粮食“紧平衡”将成为新常态。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第一玉米大省,黑龙江将在确保国家农业、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继续并将发挥更大、更重要作用,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助力国内玉米加工产业加快“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二是需求升级带来增长空间。饲用方面,我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猪存栏量增加千万头及以上,一大批生猪一体化项目陆续落地投产,牛、活禽存栏量也在稳步提高,玉米转化饲料、饲用添加剂的市场需求增大。食用方面,依托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等优势,我省鲜食玉米、玉米胚芽油、玉米饮品、玉米主食以及功能营养保健品等将更大程度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医用方面,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原料药产业正在加快布局调整,核苷及核苷酸产品等医药中间体市场前景广阔,常态化疫情防控将继续保持对乙醇消毒液的规模需求。绿色发展方面,玉米低值副产物和秸秆等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玉米行业的渗透和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玉米加工和流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时代国家赋予黑龙江维护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新定位,提出适度增加玉米面积的具体要求,继续执行玉米种植补贴政策。我省从“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破题,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将玉米加工作为千亿级产业之一重点培育,着力培育打造百亿级企业、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随着东北再振兴、“龙江丝路带”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玉米加工产业“要素引进来、产品走出去”的空间越来越大,将加速实现从相对封闭型发展模式向现代开放型产业模式转型。
从自身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原料供需平衡难度加大。据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大庆、双鸭山5个市进行样本调查,玉米年产量合计约3500万吨左右(占全省的9成以上),而现有设计加工能力及预计新增能力合计约为3400万吨,除哈尔滨市理论上尚有300余万吨玉米可供加工外,其他各市(地)玉米加工产能合计已达到或超过我省玉米总产量,生产能力重叠极易造成玉米原料时段性、区域性供需平衡矛盾,我省玉米原料供给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二是产业链存在“补延强”的需求。我省玉米加工产业尚处产业链上游,多数为淀粉、酒精、饲料等初级产品,产业链短且不完整,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淀粉链在本省的深加工量不足40%,下游仅有氨基酸、有机酸类产品,生物多糖、生物医药等轻量化产品领域仍处于空白。国家玉米产业政策具有临时性、过渡性,短期刺激易造成加工产能过快扩张。从长期看,玉米深加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原料供应紧张问题将逐渐显现,淀粉、酒精等初级产品面临原料价格上涨和竞争加剧的“双重”风险。三是关键技术存在“空白”。生物发酵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微生物菌种。目前,国产酶制剂仍以传统酶制剂为主,玉米生物发酵所用高端酶制剂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菌种匮乏,长期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国内玉米加工产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四是产业协同配套不足。我省玉米加工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精深加工规模与玉米大省地位不匹配,生产与流通关系不协调,与山东、河南等国内先进省份地区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此外,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盐酸、液碱、硫酸等辅料本地供给不足,减污降碳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约束加大,给我省饲料工业和玉米精深加工转型发展带来更大压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部署要求,紧扣培育打造玉米加工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产业链提档升级为具体抓手,通过稳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龙头企业集中带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生产要素集约利用,培育一批百亿级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滚动实施一批产业链关键节点重大项目,推动建设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玉米加工产业园区,持续推动产品高值化、高质化、品牌化、轻量化,促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玉米加工产业体系,加快将玉米资源总量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转型优势,力争成为引领全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为加快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助力培育打造全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和维护粮食安全、产业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二)规划目标
对标国际先进和国内一流,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龙头企业强势带动、集群优势明显、科技研发及转化能力突出、产业链高效协同的现代玉米加工产业体系,形成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234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9%。培育出2-3户百亿级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集聚发展成效明显。按照稳定现有、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玉米淀粉链、乙醇链、玉米食品和副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延伸发展玉米生物发酵产业,优化形成全省玉米加工核心区、辐射区、缓冲区的生产力布局,建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玉米加工产业园区,形成数个主导产业鲜明的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稳步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建成一批生物发酵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持续推动产品高值化、高质化、品牌化、轻量化,促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玉米加工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显著提高。
协同效应显著增强。全力打造多产业融合、多层次促进、高水平合作的玉米加工全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壮大新业态,企业降本增效取得更好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重点通过巩固提升现有、扶持壮大潜力企业、在建项目生成、招商联强引入、兼并重组和总部经济培育等途径,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壮大总量,全力培育打造以“百亿级”企业为领军的龙头骨干企业群体,为构建现代玉米加工产业体系提供主体支撑。
1.培育“百亿级”“十亿级”企业。推动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加工企业,特别是列入“百千万”工程“50+150”户重点培育及倍增企业名单的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加速成长,稳步扩大投资,提升高值化、高质化产品产能,积极推进“产储一体化”,尽快培育出2-3户“百亿级”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竞争力的“十亿级”龙头骨干企业,形成集中带动。推进重点在建项目、特别是列入全省“百大项目”“百千万”工程的玉米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进早投产早达效。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已在我省投资布局的、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规模的省外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总部入驻我省,支持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本土总部经济。
2.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推动玉米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淘汰老旧设备,引进和购置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支持玉米加工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安全生产管控水平。鼓励年加工30万吨以下玉米加工企业,通过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展兼并重组。依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加强引导,逐步淘汰一批产量小、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能耗消费大、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玉米加工企业。将部分科技型、创新型玉米加工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培育重点,予以全力扶持。
3.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依托哈大齐牡绥产业支撑带、哈尔滨新区总体建设规划和发展方向,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龙广对口合作等有利机遇,进一步完善“亚布力论坛”“央企合作”“民企龙江行”“中俄博览会”“龙港交流合作”等招商引资推介平台,积极主动对接、开展合作洽谈,多渠道多角度开展招商联强,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可生成百亿级企业的重大玉米产业项目和产业链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关键节点项目落地龙江,为全省玉米加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玉米加工产业对外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鼓励支持深加工产品出口、产能输出。
(二)建设优势产业集群
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牵引,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集聚先进要素,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做大产业规模,推动集群发展,打造引领全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为加快建设全省现代玉米加工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1.优化生产力布局。结合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发展定位等实际,规划建设全省玉米加工核心区(主要是淀粉链)、辐射区(主要是乙醇链)、缓冲区(主要是玉米食品),形成数个主导产业鲜明的产业集群。在上述三个功能区内,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及改扩建淀粉(变性淀粉除外)、大宗淀粉糖、大宗氨基酸和柠檬酸等项目。

2.推进产业链项目建设。编制完善玉米加工产业链图谱、产品图谱、链上企业“家谱”和产业招商地图,实施挂图作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玉米加工产业链稳链补链延链强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滚动建设一大批成规模的玉米加工产业链项目,以投资拉动快速形成新增量。


3.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先把资源和项目集中到工业基础较好、创新能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玉米加工核心区、辐射区和缓冲区,形成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通过扬长避短提升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全省产业园区(开发区)优化整合契机,围绕现有企业扩量提质和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多产业集聚的玉米加工专业园区,形成“一企一链一园区”特色发展模式,加快培育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强化园区承载能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内道路、通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功能;强化园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注重多规衔接,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培育方案),精准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引领产业、项目向玉米加工特色园区集中。


(三)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聚焦玉米加工产业发展中“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形成若干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指向清晰、任务明确的创新平台和研发团队,提升科技创新对玉米加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
1.突破新技术。以解决产业急需关键共性问题为目标,部署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加快玉米燃料乙醇浓醪发酵关键技术、特种玉米变性淀粉关键技术、功能性淀粉糖生产关键技术、高附加值氨基酸发酵关键技术和高品质乳酸、聚乳酸及衍生产品关键技术等研究与产业化,推动玉米食品工业化、玉米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同时,加大玉米储存新技术应用,降低企业收储霉变产生毒素等风险;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力度。
2.搭建新平台。以目标企业和重点企业为实施主体,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组成联合攻关体、创新联盟,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和企业集聚。重点支持哈尔滨、大庆、绥化、齐齐哈尔等市(地)引导高校、院所、企业合力建设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发酵产品评价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检验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基地,努力占领国际生物发酵技术制高点。
3.开发新产品。持续推动玉米深加工产品高值化、高质化、品牌化、轻量化,避免同质化。优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种和酶制剂。


(四)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
在企业“上云”等工作基础上,注重发挥“5G +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新业态在助力玉米加工产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依托“数据流”促进全渠道、全要素、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以数据供应链引领物资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有力支撑我省玉米加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1.保障关键辅料及重点物资供给。重点引进国内外高性能酶制剂和专用菌种研发生产企业在我省投资布局。稳定省内现有昊华化工、紫金铜业、中石油等企业副产物(主要是硫酸、液碱、盐酸、液氨等)对玉米加工企业的有效供应,研究推进相关新建及扩建项目,尽快形成新增供给保障。支持玉米加工企业享受电力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通过参加电力直接交易等多种方式,降低综合用电成本。统筹考虑玉米加工企业用煤需求,纳入全省煤炭保供范围进行有效保障。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重点支持玉米加工全产业链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产储一体化”,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带动实现“藏粮于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产业园区、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支持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标准化改造,实现换装转运过程中的“无缝衔接”。
3.完善贸易流通体系。推动玉米流通模式创新,积极对接全国和重点玉米产区交易服务平台,推进玉米流通数字化、智能化。鼓励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玉米食品分销平台,促进线上线下交易增量扩围。扩大粮食流通市场对周边省区玉米原料整合吸纳作用,拓展原料渠道。鼓励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稳定原料供给,并合理利用套期保值功能控制原料成本。
4.赋能安全生产。深入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支持玉米加工企业、重点园区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实现绿色制造新突破。引导玉米加工企业抓住、用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持续加大节能投入和技术改造,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应用“5G +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实现终端用能设备的智慧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创建绿色低碳工厂、发展绿色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建设绿色供应链产业链等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在促进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形成更高的环境标准、更高的技术含量、更熟练的技术工人、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更精细化的管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推进“百千万”工程玉米千亿级产业发展与落实玉米产业链链长制紧密联系起来,坚持把产业链作为工作的具体抓手。发挥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玉米产业推进组和省级玉米加工产业链链长工作专班的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相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合力推进。建立省领导联系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工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做好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制定实施年度行动计划(方案、要点),建立工作台账,目标任务“清单”化、关键指标“表格”化、进度管理“台账”化,对标对表加快进度。各市(地)承担推进本地区玉米加工千亿级产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对应设立推进机构,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玉米产业发展规划(全产业链培育方案或细分行业产业链培育方案),指导龙头骨干企业编制实施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强化政策支持
统筹做好玉米加工产业发展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集中梳理、整合省内现有政策和资金等尽量向玉米加工产业倾斜,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和利用国家各类资金支持,全面调动和激发企业创新研发、增加生产和加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为加速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重点支持玉米加工产业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玉米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基地建设。将全省现有玉米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制造业企业流贷贴息支持范围,重点支持玉米原料收购和储备玉米竞拍。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积极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三)提升要素保障
对玉米加工龙头骨干企业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优先给予重点项目用地安排,协调解决水、环保、人力资源等共性问题,持续开展融资服务。推动“政银企保”合作,开展银企对接、融资路演辅导等活动,促进企业、项目与龙江振兴基金、工业投资基金、现代农业基金等对接,推进企业上市。组织产业互动、供需对接、特别是省内配套对接活动,逐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培训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
(四)发挥协会作用
依托省内各涉玉米行业协会、产业链协会、产业联盟熟悉产业和贴近企业的优势,积极联系国家级协会(行会),在政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训、宣传推广、新产品展览展示、招商引资、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玉米产业推进组、产业链牵头部门结合工作需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五)协同招商引资
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依职能职责和相关任务分工,做好生产力布局规划等顶层设计和投资促进服务引导工作,编制完善玉米加工产业链图谱、产品图谱、链上企业“家谱”和产业招商地图,加快梳理明晰稳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环节和重点招商目标,实施挂图作战。各市(地)结合本地区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实际,以“一企一链一园区”为原则遵循,梳理明晰招商引资需求和具体目标,谋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省市(地)联动,定期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论坛交流活动和产业招商活动,鼓励支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
(六)促进融合发展
通过促进生产、科技、服务等多维度协作和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全省玉米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玉米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加工)标准引导上游玉米种植生产,支持加工专用型玉米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建设加工型专用玉米种植基地,稳定加工型玉米原料供应。推动建立玉米加工企业“5G +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原材料管理体系、协同生产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开展产品数据采集、防伪溯源、数字营销、库存管理等试点应用。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