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上海】松江区文旅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2-02-14 园林景区绿化 上海
第一章  松江区“十三五”文旅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松江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的目标定位,高度重视人文松江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旅融合成效显著,融合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文旅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文旅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紧紧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机遇,积极探索,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开创松江区“十四五”文旅“更好、更快、更深”融合发展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一)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十三五”时期是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和旅游业发展深刻变化的五年,也是全区旅游业开拓前行、在转型中创新突破的五年。全区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区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16年的1502.50万人次、84.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01.23万人次、124.8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83%和13.80%。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升,综合贡献不断增强。旅游发展衍生出大量的经济活动和关联产业,对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对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对改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全域旅游发展成效突出

松江区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把它作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的三大举措之一,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之一来打造。2016年,吹响全域旅游发展号角,召开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暨松江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上海市旅游局关于推进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暨松江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全域旅游领域不断拓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效突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人文松江特质的文旅特色开始彰显

松江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禀赋优异,有着“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科创走廊、制造重镇、旅游胜地”的美誉。“十三五”期间,松江区坚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高起点谋划“江南文化”,叫响了“上海之根,人文松江”的口号,“佘山大境界 问根广富林”的旅游品牌形象开始彰显。

(四)文旅项目和产品体系更加丰富

文旅项目进展迅速,成功打造了广富林文化遗址、广富林郊野公园、佘山世茂洲际酒店、蓝精灵主题乐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府城、仓城、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佘山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横云山居”民宿群、城市休闲绿道“慢行”系统等休闲体验类项目有序推进。

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松江区旅游资源丰富,为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十三五”期间,松江区从资源禀赋出发,打造出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既有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广富林郊野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也有广富林文化遗址、府城、仓城、泗泾下塘三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还有云间粮仓、九里工坊等文创旅游产品,还有叶榭“八十八亩田”、石湖荡“浦江之首”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整和丰富。“十三五”期间,以生态度假游、文化遗址游、乡村休闲游等产品为主的复合旅游体系逐步形成,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成就突出,产品体系日趋成熟。

(五)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松江区旅游配套设施快速发展。旅游交通、酒店、购物、道路等服务设施得到极大提升,城市休闲绿道“慢行系统”有序推进,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广富林酒店群相继建成,佘山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对外开放。到“十三五”末,全区共有宾馆(酒店)581家,其中星级酒店7家,接待床位突破4.29万张,旅游服务能级不断提升。

二、存在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进一步升级,对照区委、区政府不断推进“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的战略布局以及打响“四大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松江区在工作合力全域加强、文旅融合全面激活、整体品牌全国覆盖、旅游服务能级全面提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工作合力需要全域加强

松江区各部门、各街镇对文旅发展的力量聚焦、责任压实、推进力度还不平衡。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标严要求、高标准、快速度的聚焦还不充分。市场资源的整合和市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还不足。为了保障松江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建立一套会商和对接的工作机制,在“有领域、无领地”的情况下,搭建多层次扁平化的沟通平台,更好发挥现有工作推进机制的协同作用和更大合力。

(二)文旅融合亟需全面激活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既是国家大政方针,也是松江文旅业的自觉追求。“十三五”期间,松江区以《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为行动指南,打造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以“旅游+文化”为首位的“五谷丰登”旅游产品体系,文旅融合的意识逐步增强,文旅融合的氛围逐步形成。但由于受目的性认识所限,加上受体制、机制束缚,全区文旅的融合度还不够,致使一批优秀的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未能成功打造,松江区的文化旅游魅力未能得到充分彰显,文旅融合亟需全面激活。

(三)品牌影响力与辐射力有待全面提升

松江是“上海之根”,是“江南文化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松江自然资源禀赋优异,上海佘山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但“上海之根”“江南文化”以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品牌的整体认知度与影响力还不足,尤其是在全国及全球范围内缺乏知名度与影响力。品牌赋能的效应还远远不够,提升影响力与辐射力,还需要做更多努力。

(四)旅游服务能级还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松江区旅游综合服务建设同步加快,但旅游服务功能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松江大学城片区、松江老城片区、影视文化片区、浦南乡村片区及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相对薄弱,服务设施配置的覆盖面、结构及功能等都还存在不足,旅游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区内旅游专项设施配置不足,包括餐饮、购物综合体、文艺演出、夜间经济复合体等。缺乏一站式、大时段、综合性、高品质的融合型休闲度假网红人气产品,旅游服务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松江区“十四五”旅游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加之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国内外文旅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变局,中央已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国家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松江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环境,需要在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方面做深入系统的谋划。

一、全球文旅阶段性萎缩成为新挑战
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阻碍了全球化进程的健康发展,疫情的蔓延与防控,减少了全球文旅市场需求。联合国《2020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经济体预计累计产出损失为8.5万亿美元——将抹去过去4年的几乎所有产出增长。全球需求大幅减少,国际旅游业急剧下降。这对所有经济体的文旅经济发展都带来直接的打击和挑战。但同时文旅经济也是恢复较快、成效突出的领域,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缓和与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国际文旅市场依然会快速发展。

二、全国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旅游步入“文旅新时代”,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文旅发展的主基调、主战场。

(一)全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呈现新动向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普遍经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世界各国、各大都市增强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决策。不管是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都市,还是新加坡、墨尔本等国际性著名城市,都基于自身城市实际基础和资源禀赋,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上采取了有效举措,取得了较好的融合发展成效。英国以政府规划先行,盘活文化旅游资源;法国以戛纳电影节等一系列顶级文旅活动的举办,以及巴黎等城市的旅游形象设计及推广,彰显法国文化艺术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意大利以弗洛伦萨、锡耶纳和比萨为核心节点的文化旅游廊道主题路线,引领了文旅融合的发展;纽约基于发达经济以及多元文化,成功塑造现代都市旅游形象;新加坡通过政府统筹加强文旅集散地效应;墨尔本借力体育赛事,深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述实践反映了全球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向。

(二)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

在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新时代的新命题、新要求、新任务。自2018年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以来,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2019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起草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这些政策法规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为文化旅游融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围绕国家文旅部提出的着力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等6大融合发展任务开展工作,还需要在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继续努力。

(三)上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出新部署

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是上海加快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核心任务。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上海已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上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必需有力支撑、服务国家赋予上海的城市使命,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弘扬城市文化基因、提升文化自信,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展现中国和上海的文化魅力和风采。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空间融合为载体、产业融合为核心、服务融合为基础、交流融合为特色的上海文旅融合新特点,在全国率先探索走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十四五”时期上海将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新站位、新产品、新业态、新形象为关键词,不断优化文旅融合的供给内容和方式,提升文旅融合的质量和内涵,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和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上海还要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推动长三角区域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上做出新努力、取得新成效。

(四)人文松江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过上一轮的建设发展,人文松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环境、文旅融合发展速度、文化旅游发展质量都取得明显成绩。目前进入了人文松江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区域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旅游节庆举办、文化品牌塑造传播、文化发展质量能级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新阶段将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带来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文旅发展出现新变化
互联网新经济高速发展,势不可挡。“旅游+互联网”是全球两大最多消费群体领域的融合,必将创造巨大的需求红利。2019年我国旅游总规模突破61.51亿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达11.05%。2019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5万余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约10059亿元,相比2018年8750亿元增加14.96%。2019年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达4.13亿人,同比2018年3.92亿人增长5.3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覆盖旅游人数仅占网民总数的46%左右,在线旅游交易量仅占旅游总消费的15%,因此“旅游+互联网”的成长潜力巨大。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全面铺开,以及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核心要素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改造,将形成更大的需求规模。

 

四、生态、绿色、低碳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亮点
生态、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国务院将2020年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我国将加速进入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开展绿色旅游经营,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和市场的共识。旅游不仅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而且可以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成为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亮点。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上海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松江区自然资源禀赋优异、生态环境良好,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一重大机遇。文旅产业作为一种辐射带动力强,而自身污染又少的“无烟产业”,是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松江区产业发展的绝佳之选。而松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将生态、低碳、绿色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因此“十四五”期间,松江区应重点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将“佘山大境界”的旅游形象传遍大江南北。

五、全民旅游时代文旅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国已经迈入全民旅游时代。旅游超过购房、买车、家电等常规消费,成为国民消费意愿的第一名,进入了大众消费视野。2019年,国民人均出游率超过4次,国内和出境旅游人次分别达到了60.06亿人次和1.55亿人次。在“大众创新,全民创业”背景下,旅游业上升为服务经济的支柱行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全民旅游态势正在形成,旅游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城市白领到农民、新生代农民工,“说走就走”成为常态,看世界、游中国成为中国人一生必做之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整个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松江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章 “十四五”松江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总体部署,以及松江区建设人民满意的“科创、人文、生态”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工作要求,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融合为主线,以人文松江建设为重点,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深化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项目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全面打响“优化产业要素、深化产业融合、活化产业业态”三大战役,注重推动“纸面”向“地面”落实。

着力转方式、补短板、强优势,加快资源向产品转化,强化项目向现象培育,实现品质向生活提升,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打造“科创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的建设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战略目标
“十四五”时期,松江区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总收入接近200亿元的大产业,把松江区建设成为科创人文生态全域旅游实践区、国家全域旅游标杆区、国家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新发展格局中文旅发展先行区。

——科创、人文、生态全域旅游实践区。发挥文旅业关联面广、带动性大、融合性强的优势,依托科创、人文、生态建设成果,大力推动“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建设成为科创、人文、生态全域旅游实践区。

——国家全域旅游标杆区。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成果,依托人文松江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高品质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精品区、标杆区。

——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区域内文化、旅游各类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激活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对文旅产业的赋能作用,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着力向文旅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争取建设成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

——新发展格局中文旅发展先行区。围绕松江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枢纽的目标,充分发挥文旅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开放交流、服务美好生活的优势,建设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文旅发展先行区。

——长三角著名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高层级旅游要素集聚优势,增强支撑上海全面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功能,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区域旅游联动合作大通道,发挥松江作为上海现代新城建设先行者、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要节点的区域优势,加强面向上海市区及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强势营销推广,建设成为在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三、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旅游总收入。至2025年末全区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

——旅游总人次。至2025年末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次达 3065万,年均增长6.5%左右。

(二)旅游品牌建设目标

至2025年末,全区新创建国家5A级景区2-3家,国家4A级景区3家,力争新增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1-2家。


四、发展布局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结合人文松江重点项目建设布局,考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文旅融合、夜间经济等新兴发展区域,加快构建“一核两廊三极”松江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增强区域旅游新动力,提升松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突出引擎一核

国际化打造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使核心龙头更加昂扬,引擎作用更加强大。坚持把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松江旅游发展的核心。以松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为契机,打造具有国际标识度和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功能区。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为契机和抓手,以“创意酒店群、亲子欢乐谷、精品植物园、艺术雕塑园、森林绿世界”为主打特色,按照做大、做强、做实、做美的要求,打造国际化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重大旅游功能性项目建设,共建共享旅游专项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产品,持续增加生态环境吸引力,努力提升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努力加快世界影响,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

——构筑精彩两廊

一是积极培育“G60科技、工业旅游走廊”。进一步强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创新空间、新兴产业、城市功能、城镇建设融合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引导各类要素资源空间配置。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优势,依托“一廊九城”集聚的科技研发机构、科技工业企业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技为旅游业赋能,培育一批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示范点,形成松江区联动长三角发展的G60科技、工业旅游走廊。发挥G60科创云廊的网红效应,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工业旅游集聚中心。

二是努力提升“浦江之首田园乡村旅游走廊”。南部以“生态+乡村”为特色,强化区域生态调蓄能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心,创新大都市地区乡村发展模式,打造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绿色发展实践区。坚持品牌思维,整体导入“浦江之首”品牌,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新视野,重新策划、规划松江区黄浦江以南石湖荡、新浜、泖港、叶榭四镇乡村休闲旅游走廊建设,打通开放黄浦江两岸生态涵养林,加强松南郊野公园联动,依托浦南地区丰富的林地、水道、农田生态资源和田园风光,做好“浦江之首”、泖田湿地、郊野单元规划生态旅游文章,挖掘、传承江南村镇人文资源,完善现代休闲服务设施,建设集田园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大都市近郊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品走廊。

——打造魅力三极

一是塑造“松江新城”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都市旅游极。围绕松江新城“一城崛起”总体部署,依托松江新城创新引擎、门户枢纽、产城融合功能提升,优化泰晤士小镇、印象城、新松江路商圈、国际生态商务区万达商圈等商业商务服务功能,优化城区公共空间生态环境品质,发挥松江大学城“云间学林”人文风韵和动感活力氛围,借助“书香之域”建设成果,深化文化、旅游、商业、体育、会议融合发展,塑造文旅商体会融合发展活力区,全力提升松江新城作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与功能。

二是建设以“上海之根”命名的江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极。整合区内府城、仓城、泗泾下塘市级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华阳、天马等古镇,以及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文博之府”建设成果,以新创意、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深入打造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的示范目的地。依托“二陆”读书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创作基地和展示基地,结合“书画之城”建设成果,弘扬“二陆”文化精神,彰显祖帖故里地位,深入打造文以载道与艺术滋养的最佳体验地。

三是推进以“科技影都”命名的科技影视旅游创新极。以市级重点文化项目上海科技影都为核心,依托人文松江“影视之都”建设成果,结合松南郊野公园、华阳老街、上海影视乐园二期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松江东部片区影视、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建设。

第四章 松江区“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松江区文旅融合发展要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具体可以概括为“四大突破、四大提升、三大创新”。“四大突破”即努力实现核心引擎突破、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0到1”突破、文旅融合在深度上和广度上的突破、“五谷丰登”全域旅游产品在落地上的突破;“四大提升”即全面提升松江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一批精品景区、全面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三大创新”即创新发展文旅新产业、创新发展农旅新田园、创新发展文旅新业态。

一、努力实现核心引擎突破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上海唯一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旅游地,是上海全面建设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功能区之一。佘山国家度假区是松江旅游业发展核心引擎,是上海旅游建设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借助其品牌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充分调动松江各类旅游资源,对松江全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十四五”期间,松江旅游要努力推动和实现核心引擎突破,全面提升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国际化水平,把悠久的佘山文脉融入度假区整体发展中,打造具有高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面向全国、走向全球的旅游目的地(景区)。

一要做大,打造大佘山。按照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区镇一体、功能集成的要求,积极引导资源禀赋优良、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的周边镇、街道、项目纳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范畴,加强一体化谋划和整体化规划,打造大佘山,形成更大空间的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

二要做高,全面提升佘山的国际化水平。瞄准中高端市场,大力提升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国际化、品质化水平,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旅游节事活动。

三要做强,形成全天候旅游产业集群。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的配置,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精品酒店、游憩商业、会议商务、高端民宿、特色康养等旅游业态,做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全天候旅游业态。

四要做特,彰显人文特色、生态品质。以“创意酒店群、欢乐亲子谷、天籁绿世界、艺术新空间、品质度假地、文娱新地标”为主打特色,全力打造具有佘山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五要做新,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创新示范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提升技能”的发展新要求,以“回归自然 休闲度假”为导向,围绕度假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新业态及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主线,进一步提升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升级版,真正成长为国家旅游度假创新示范区。

二、努力实现国家5A级景区“从0到1”的突破
全力支持辰山植物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着力培育推动上海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组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研究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与广富林郊野公园组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确保松江国家5A级景区实现零的突破,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5A级景区2~3家。培育和推动世茂精灵之城主题乐园蓝精灵乐园等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力争到2025年全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20家。强化新建旅游项目的贯标意识,以标准、质量为抓手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区将紧紧围绕构筑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四大类文旅项目,积极培育出更多A级景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深耕厚植“上海之根”文化品牌,让人文松江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书香之域”核心项目为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和醉白池;“书画之城”核心项目是“二陆”读书台与小昆山;“文博之府”核心项目为广富林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影视之都”核心项目为上海科技影都。

三、努力实现文旅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突破
2019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着力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等6大融合发展的工作任务。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松江区文旅融合发展还存在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成效不足等问题,文旅在资源、产品、市场几个层面和环节的融合发展较快,在服务融合、技术融合、治理融合方面则相对较慢。“十四五”时期需要寻找更好的连接点、更有力的突破点、更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取得突破。

(一)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突破

文化、旅游有着各自的独立属性、客观差异和发展规律,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内在关系。松江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首先要在发展模式融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着力将融合体现在创作以松江地域特色旅游资源为题材或背景的文艺作品,大力开发带有人文松江特质的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类型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中心、文博场馆、演艺舞台等区域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乃至景点化改造,同时通过文化设施、文化演艺等资源进入景区景点,提升旅游场所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韵味,并着力通过采用数字化、时尚化开发及展示手段,把松江旅游景区、旅游街区的文化艺术内涵进一步显性化、可视化、可消费化。由此实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上的融合与互促,获得更深、更优的融合发展效益。

(二)努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功能项目上的突破

以项目建设为先导推动文旅融合,以大项目支撑文旅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

一是以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工程建设为依托,丰富旅游休闲功能,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二期等建设,培育艺术家驻留目的地,营造文化休闲氛围;推进“二陆”读书台建设项目,打造以书帖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学习型度假综合体;建设松江博物馆新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展览基地;依托程十发艺术馆,策划组织深度研究、展示活动;持续推动泗泾下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项目,加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沈氏三宅、宋氏宅、侯氏宅、陆氏宅等一批老宅保护修缮;挖掘府城历史,推动府城文化展示馆建设;打造江南曲圣纪念馆、张照艺术馆等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乡贤馆,形成街镇特色文化地标集群。

二是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深化“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引入评审体系。引入名人名家工作室、特色书店、非遗传承等项目,推动朱季恂宅、徐氏宗祠、袜子弄26号杨氏宅等一批文物老宅的有效利用。开拓古建筑利用新领域、新空间。加大“建筑可阅读”的广度、深度,发布松江文博全域地图,推出文博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发挥区内丰富的古建筑资源优势,松江现有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265处,其中传统民居为57处,宅第民居为116处,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8处,宗教建筑5处。鼓励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以古建老宅为载体引入项目,探索老宅活化利用,促进“文物+旅游”融合型项目建设。

三是打造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如仓城、府城、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佘山商旅文综合体等。同时注重拓展特色文化体验空间,可在旅游景区点增设艺术工坊、文化展厅、移动剧场、特色书店设施等。

(三)深化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融合

打造区域特色文旅活动。持续培育地标性文旅节庆活动,打造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佘山元旦登高、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等品牌项目。深入实施“一镇一品”培育工程,开展“诗漫佘山”、泖港“泖田书香”读书节、叶榭民俗文化节、张泽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石湖荡农耕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地方特色活动。加强“一镇(街道)一剧”建设,为每个街镇量身打造一部可以驻场演出的原创剧(节)目。推动松江文博非遗活化利用,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等,通过主题活动、项目展示展演、“博物馆里过大年”产品开发等,走向更多市民和游客。发挥高尔夫“世锦赛—汇丰冠军赛”、长三角G60艺术书展等重大文化体育活动效应,促进文化体育活动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

(四)探索文化旅游前沿技术的融合

以文化、旅游共用技术为文化、旅游融合赋能,是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人文松江需要通过更多的文化旅游前沿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展现文化风采和旅游魅力。需要重视大数据分析推荐、智能导游、VR深度体验等科技应用创新成果,积极采用AR+场景创新、旅游APP内容开发、大数据平台、智能机器人和语音导航等技术,快速提升区内文旅消费场景体验。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数字技术创新和文旅产品创新,催生出一大批基于技术融合的文化主题展厅展馆、文旅综合体、文旅特色体验空间、各类主题情景演艺秀等文旅消费新产品、新业态。

(五)培育文化旅游发展主体的融合

松江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在政府引导支持下,主要靠文旅融合型的市场主体来推进,培育、发展文旅融合型的企业主体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最基础的力量。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融合相比,市场层面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步伐更早。很多文化企业参与旅游发展,众多旅游集团从事文化活动。需要梳理区内重要文化、旅游企业及文旅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根据全区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基于各类文化、旅游及相关企业的主导业务与经营能力,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导向作用、运营实力较强、深耕文旅发展的文旅融合型企业及行业组织,探索设立区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增强本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各类社会主体力量。

(六)着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

1.以“书香满云间”为理念打造人文松江新高地

依托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农家书屋等阅读场所,形成具有松江特色的公共阅读空间。持续培育松江最美书店集群,引入特色实体书店落户松江,推动朵云书院、南村映雪、钟书阁、山脚下的书店等特色书店提升人文艺术气质、打造深度体验文化空间。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形式,举办长三角G60艺术书展、上海朗诵艺术节、“书香月”系列活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阅读讲堂”、亲子阅读等各类书香阅读活动,发布松江书香全域地图,推出书香研学旅游线路产品,营造全民阅读修身良好氛围。依托云间书房,持续征集梳理“松江人写的书”和“写松江的书”并进行集中展示。完成“一典六史”编撰,推出《松江历代三百名贤故事选》等人文松江创作与研究丛书,传承弘扬松江历史文化。

2.以“祖帖故里”的品牌形象打造重点文旅项目

发挥“平复帖”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上海篆刻艺术展等活动效应,提升中华书法“祖帖故里”品牌形象。加强与国家级和市级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的互动联系,进一步推进馆藏精品展、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和馆外交流展等活动开展。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市文联合作,开展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暨全国当代山水画名家邀请展;与上海市书协合作,开展平复帖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与市文联、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合作,举办上海(国际)创意设计双年展,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做大做强程十发艺术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松江美术馆,积极发挥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上海国稷美术馆、上海松江清漾美术馆、上海松江区贤禾美术馆等民间美术馆作用,结合云间会堂、云间粮仓等展陈空间,持续推进松江画派、云间书派、云间诗派文化研究。

3.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打造人文松江新脉络

深入挖掘我区非遗文化资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非遗特色活动、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加大非遗宣传力度。积极培育丝网版画、竹编等具有市场基础的非遗项目产品转化,研发非遗衍生文创品。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挖掘,建议将非遗文化纳入九年义务制教学内容,推出松江历史文化乡土课程。鼓励各街镇建立非遗传习(体验)基地,研发本土非遗文创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感受可进入、可触摸、可体验、可分享的文化空间。

四、努力实现“五谷丰登”旅游产品在落地上的突破
“十四五”期间,松江将努力实现泖田谷、科创谷、人文谷、会务谷和欢乐谷“五谷丰登”全域旅游产品在落地上的突破。

(一)泖田谷要在特色田园乡村上突破

要在特色田园乡村上突破——要以“水系、田园、乡村”资源特色为依托,重点开发乡村文化体验、原乡度假和健康养生等旅游产品,积极引入乡村创客、大力扶持乡村旅游新业态,把松江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上海乡村旅游的典范和集聚地。

要连片打造浦南四镇——新浜、泖港、叶榭和石湖荡镇,紧扣“浦江首胜,泖田花海”的旅游形象,以“绿色、创新、融合”为总基调,围绕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供应链创新高地、城乡融合示范镇、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示范镇目标,结合乡村振兴,提升休闲旅游功能。吸引上海乃至长三角游客走进上海乡村,认识松江浦南,体验欢乐的乡村生活。

要突出主题——以“缤纷荷花,生态新浜”为主题,以“为荷而来,为泥而趣”为活动抓手,以“荷花研究所”为研习基地,倾力打造集田园风光欣赏、生态水乡体验、农产品生产为一体的映日荷花主题印象之旅。

要突出重点——松江作为上海最美后花园,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旖旎的田园风光。“十四五”期间,着力推进上海松江农创园、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东方童梦奇缘亲子主题乐园、浦江之首、江南水稻艺术公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在完善旅游产品观光的基础上,增添田园项目的体验趣味,联合郊野公园、特色露营等项目,突显田园野趣。同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影响力,如叶榭软糕入驻八十八亩田、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广富林文化遗址等知名酒店与景点,打造美食文化节,如张泽羊肉、黄浦江大闸蟹、仓桥水晶梨美食文化旅游节等,服务更多游客,做实泖田谷旅游产品体系。

(二)科创谷要在科创旅游示范上突破

科创谷要在G60科创旅游示范上突破。借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G60这条贯穿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黄金走廊”的辐射引领作用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航母集群优势,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强化文化旅游、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整合临港松江科技城、机器人产业园等资源,培育集观光、体验、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科创旅游产品,打造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科创旅游示范走廊,打造“中国创造”的中国一流的科创旅游示范基地。

(三)人文谷要在文化创意上突破 

围绕“上海之根•松江故事”主题,整合广富林文化遗址和松江府城、仓城和泗泾下塘三大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华亭老街、华阳老街、中山路和云间路等松江老城各类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松江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展“书香满云间”、中山文化季、方松邻里节等一系列地方特色活动。同时,还要整合上海影视乐园、胜强影视基地及科技影都规划建设,依托泰晤士小镇欧式街区、松江大学城校园美景,完善松江风格多样、主题各异的影视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文化节庆旅游产品和云间学林研学文化旅游产品等建设,彰显松江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深刻内涵及江南文化的外延。

(四)会务谷要在专业化上突破

依托松江丰富的酒店、展馆等会务接待设施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质的绿色健康食品和丰富的康体服务设施,创新的市场营销手段,积极打造松江“会务谷”品牌。“十四五”期间,松江要加大力度,推进凯悦嘉轩酒店、上海临港G60科创云廊二期项目五星级酒店、上海科技影都商业配套沃丽酒店、佘山茂御臻品之选二期等高星级标准酒店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宾馆,发展以大型景区与休闲娱乐综合体为依托的休闲度假会议主题酒店群。适时引进经济型酒店,发展特色型山林度假酒店,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度假需求。

松江城区重点发展以大型购物与游憩娱乐综合体为依托的中央商务区主题特色酒店群。在建成希尔顿酒店、宰相府酒店等高星级标准酒店或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基础上,要努力形成一批以历史文化为突出特色的文化度假酒店。完善泰晤士小镇酒店业态类型,针对大学城客源的需求,增加国际青年旅舍、客栈型酒店。

(五)欢乐谷要在全龄化上突破

重点依托主题公园和体育休闲设施,开发娱乐欢庆、生态时尚休闲、文化休闲、亲子度假、水上风情等欢乐旅游产品,包括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休闲娱乐项目和特色酒店集聚优势,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层次、多元化休闲度假产品;着力塑造“欢乐游”“亲子游”“银发康乐游”等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建设中央绿地公园、郊野公园和松江绿道等休闲旅游载体。同时,注重休闲度假的“食、住、行、览”等配套功能建设,以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为依托,凸显动感、时尚、欢乐、梦幻特色,彰显恬美、闲适、温馨的文化艺术。持续打造并创新欢乐谷音乐节、魔术节、国潮节等文化节庆精品活动,提升欢乐谷整体吸引力;充分利用并拓展月湖雕塑公园功能,挖掘公园的文化艺术特质,引进社会文化专业团队打造文化艺术精品活动,增强公园文化吸引力。持续培育世茂精灵之城主题乐园蓝精灵乐园等品牌,进一步完善松江主题乐园体系。

五、全面提升松江旅游品牌形象
紧紧围绕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承载地与长三角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的发展愿景,将松江打造成为沪上独一无二的山水度假胜地,品质领先的人文旅游城市。

全面打响“上海之根”品牌——坚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松江特色的文化精髓,推动松江文旅融合的繁荣兴盛,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松江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的网红打卡胜地,彰显松江“上海之根”文化内涵。

不断升级旅游形象——依托松江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并不断提升“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旅游目的地形象,突显松江旅游快进与慢游兼具、山水与人文相依、休闲与度假并重的地域特色,形成满足感官刺激的体验业态集聚、讲好地方故事的创意业态积聚、兼具海派文化开放的国际化基因和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呈现出“新江南文化、新江南韵味”的品牌形象。

持续加强宣传推广——加强“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旅游形象口号宣传和推广,加强形象传播,打响松江旅游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六、全面提升一批精品景区
松江区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主题公园、艺术公园、森林公园、遗址公园、影视乐园、传统园林、开放街区、老城古街、乡村农庄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旅游景区体系。但面对文旅消费场景化、智能化、特色化、人性化、品质化的新需求,本区旅游景区需要加快转型提升发展的步伐,朝着精品景区的目标积极迈进,形成具有持续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景区集群。

一是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景区精品化。精品旅游业发展最关键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并以此为内动力推动,真正做到以人文松江为特质的全域旅游发展。深入挖掘“上海之根”历史文化内涵和江南文化底蕴,强化重点文化资源开发保护,推动广富林文化遗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历史人文景观提档升级。积极推动娱乐、影视文化创新发展,注重先进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欢乐谷、影视乐园等景区游乐功能升级,塑造引领游乐潮流的品牌效应。以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综合体为载体,大力发展高端文化创意、影视动漫、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加快旅游景区的精品化转型。着力创建一批国家5A、4A旅游景区,实现高等级景区的突破与扩容。

二是加快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景区高端化。松江区自然生态优势突出,黄浦江上游河道及乡村生态、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等,都具有较高品质的生态基础,需要继续加大生态旅游的培育和建设,力争建成一批集精品山水、多彩森林、生态氧吧、精致生态村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实现旅游与生态的融合发展,推动生态旅游景区向高端化迈进。

三是加快旅游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景区智能化。新冠疫情的爆发催生了在线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倒逼文旅行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在线文旅、云旅游的大发展,成为文旅消费者的主流需求。松江区旅游景区需要加快数字硬件、软件的改造升级,大力提升景区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着力改善旅游景区的场景体验质量,实现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升级。

七、全面提升旅游营销水平
(一)全面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同城化与区域交通网络大发展奠定了区域旅游的大格局。来上海,先到松江,是松江旅游天然的地域优势;来上海,留在松江,是松江旅游宏大的远景目标。松江地处沪杭发展轴上的重要位置,是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长三角城市群之间通达性进一步优化,联动效应更加明显,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新的长三角城际旅游同城化时代将为松江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文旅协同发展,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书画交流展览、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玩转G60畅游长三角”等活动。

(二)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培育自身独特优势,结合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松江府城、仓城、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广富林文化遗址等的建设,设计开发上海寻根、历史遗迹探访等文化旅游交流路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区域间、城市间和市民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程十发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与市级、外省市场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学术研讨,构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对外文化交流联动机制。

(三)加强旅游市场推广

1.与市场创新型整体营销模式相融合

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主要景点的常态化联票机制。提升松江旅游目的地与消费者的有效连接,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与目的地口碑。搭建消费者体验平台,形成平台联动。优化客源市场结构,依托松江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度假产品等,在继续巩固和提升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亲子娱乐、主题娱乐、生态观光、文化旅游等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营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纽带,重点拓展以体育旅游、主题游乐等为重点的长三角客群。依托上海市的经济、交通、文化、科技等综合优势,重点开拓国内的商务会奖市场。依托文化型康养、学习型体验的中国休闲度假品牌,积极吸引在上海市、长三角地区工作的国外友人以及入境旅游者。

2.培育推出网红打卡胜地

为与市场的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批文化地标网红打卡胜地。即海上寻根广富林、浦江烟渚春申堂、中华“二陆”读书台、董其昌艺术博物馆和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等。辐射“三圈”,即以广富林文化遗址为主体的根文化圈、以方塔园和区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商旅融合的商务文化圈、以松江南部新城科技影都为主体的影视文化圈。

3.创新旅游宣传

创新文创IP推介,加强与影视、音乐、动漫、文创产品等公司合作,通过在影视作品和文创作品中植入松江人文元素或景区景点等,打造松江文旅IP。强化线上推广,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目的地营销宣传,以本区、本市和长三角其他地区为核心市场,优化整合宣传资源,拓宽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方式。依托新媒体,开展“文化与文明融合”全媒体宣传,加强与国内、长三角主要客源地、上海以及松江主要媒体的联系,持续扩大人文松江影响力。

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坚持以游客进入性、分享性、体验性为重点,以游客更加满意为导向,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高品质、人性化的旅游服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健全旅游交通设施。积极争取地铁12号线西延,加快促进松江有轨电车线网修编;进一步完善与虹桥机场,松江区内部间的主干交通无缝接驳服务,开设旅游专线;针对性增设热门景区的临时停车位、短驳车停靠点,以便旅游高峰时实施弹性供给;按照设施景观化、体验化、娱乐化的理念,完善全域覆盖的自驾车服务设施、骑行服务驿站、健身步道等绿道慢行系统,构建便捷、快捷、安全、舒适的现代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旅游环卫设施。按照统一标准,完善区域内的旅游厕所设施;创新公共厕所管理方式,创立“共享厕所联盟”,鼓励和倡导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加入联盟,提高公共厕所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和经营旅游厕所,积极探索“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的新机制。

三是完善三级旅游集散咨询网络。按照1个一级旅游综合服务中心+3个二级游客咨询中心+N个旅游咨询站点(景区、商圈、社区等)的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咨询网点布局,拓展旅游咨询服务内容,提升旅游咨询服务的效能。

四是深入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十四五”期间,探索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对区域内客源地分布、停留时长、游览偏好、消费习惯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大客流管理、营销推介等做好服务;着力开发信息化旅游产品,努力实现“一部手机游松江”;加快区域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升级,杜绝信号死角,打通游客信息通讯的“最后一公里”;在旅游场所争取覆盖5G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在基站数量、网络传输质量等方面实现高水平建设。

五是配置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标识系统。根据《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型符号》《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标准,健全区域内交通干道、重要路口的旅游交通标识、服务指引标志设置,补充完善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标识牌、公共信息符号,建立一套信息完善、功能健全并富有松江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标识系统。

(二)创建优质文旅体验环境

1.加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

挖掘新技术应用场景,规划建设松江智慧文旅平台,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发展。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建设。在游客居民密集的商业场所及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完善“五谷丰登”全域旅游地图,结合松江特色文化旅游场景,打造一批数字景区、数字酒店等,推进智慧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完善居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星级”管理,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效能;推进“万千百”文化配送工程,打造“百姓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完善“人文松江”、“文化松江云”、公共文化配送等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多渠道、一站式数字公共服务。

2.加快构建“四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松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是上海对接长三角其他地区的重要桥头堡。“十四五”期间,应立足于城市发展定位,加快构建“四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以高效便捷的交通支撑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大发展创造了更好的交通可达性,将为松江带来更广大区域的旅游客流,从空间上拉近山水自然与城市人的关系。

最核心一张网—高速铁路网。打通对外通道,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松江高铁南站转型升级和沪昆铁路松江段改线两大任务,打造9台23线规模、年客流量2000万人次以上的“松江枢纽”。

最关注的一张网—轨交地铁网。联通中心市区,分流高峰客流,争取轨交12号线、23号线等更多线路尽快接入松江,推进市域铁路规划落地,更好服务松江枢纽。

最创新的一张网—中运量公交网。为促进产业融合,丰富出行选择,松江区有轨电车成为全市的有轨电车示范线,未来将从服务重大产业项目、西部工业园区的角度出发,推进T2西延伸、T4线规划建设。

最亲民的一张网—地面公交网。为优化线网配置,提升乘客感受,将对目前已建成启用的金山铁路支线春申站、车墩站和小昆山翔昆路公交枢纽做进一步延伸。聚焦大居、大学城、度假区、新闵地区的公交出行需求,新辟调整25条公交线路,持续提升公交信息化服务水平、实现实时到站信息查询,全区建成344个公交电子站牌。

3.加速全域环境综合治理

“十四五”期间,按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的标准与要求,加大对城乡违章建筑、环境污染点、视觉污染点的及时治理和管控。建立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严密防控垃圾焚烧、对二甲苯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推进“邻避”问题防范化解,破解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加区内自然游憩空间,提升区内自然景观与生态质量,增强环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执法和整治力度,健全区域内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完善旅游纠纷人民调解机制,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增强旅游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强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风险防范、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和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并纳入属地政府应急体系;建立重点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全面推行文明旅游公约,探索建立市民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提升旅游文明水平。

(三)全面提升文旅服务满意度

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围绕全区发展大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一批反应人民心愿、心情、心声的优秀作品。扶持名家名作,挖掘新人新作,推出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注重惠民利民,精心谋划、打造更多文化和旅游惠民项目。发挥文联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各文艺协会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文艺采风、文艺创作、理论学习等活动。要以游客进入性、分享性、体验性为重点,加强“文物+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和宣传普及,要说老百姓想听的话、听得懂的话。从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出发,植入文化旅游业态,完善服务配套功能,营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让人民群众可进入、可触摸、可感知,满足人民群众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需求。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理念转变,逐步实现从“办文旅”向“管文旅”的转变。创新文化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文化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探索文化旅游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谋划文化旅游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提高文化旅游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深化文化旅游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推动和加强文化旅游体系跨部门、跨领域的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

九、创新发展文旅新产业
(一)以“文创+旅游”发展文创旅游业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云间粮仓、九里工坊、袜子新弄、云堡未来市、国稷手工艺产业博览园、清控人居、临港佘山文化绿洲等园区建设。推动文创园区转型升级,加快认定一批区级文创园区、楼宇、空间。利用松江大学城资源,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大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力度,举办文创纪念品设计大赛,增强文化创意转化能力。完善文创产业营商环境,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盈利模式,健全文创产业要素市场和保障体系,打造松江文创产业优质品牌。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依托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符合各自产业优势的创客空间和孵化平台,加强文创园区产业集聚,推动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培育、壮大文创品牌企业,引导文创企业创新驱动、跨界融合、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三是支持园区将其举办的特色系列活动纳入市、区级商旅文节庆活动菜单,增强旅游吸引效应。四是协同区域发展,探索筹备建立长三角影视联盟,实现长三角影视资源要素合作共享,把科技影都建设成为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五是完善园区已有的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坚持创新性传承、保护性发展,发挥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与创意经济融合发展。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挖掘。以创意和技术让非遗插上旅游的“翅膀”,获得当代活力与生命力。

(二)以“科创+旅游”发展科技、工业旅游业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城”聚焦“6+X”产业集群发展,已集聚培育众多优质科创资源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将建设上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移先导区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建成创新产业高度集聚、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利用松江区尤其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突出的科创优势,大力推进以科技为核心的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引导鼓励本区特色优势企业发展科技旅游、工业旅游。

一是依托松江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开展工业观光,发展产区车间或园区观光、企业品牌展示馆观光、工业历史博物馆观光、创意园区观光、实验室观光等。开展工业休闲旅游,组织休闲购物、体验型手工作坊等活动,促进休闲餐饮发展。设计开发集观光、体验、学习、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松江科创”、“松江创造”工业旅游线路。把科创文化、工业文化发展成果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把产业旅游的文章做大做亮。

二是开展会展培训与主题节庆赛事活动,举办会议、论坛、展会、培训、技术交流、节庆赛事等活动。支持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企业、重要行业组织举办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会议论坛、人才培训活动,策划组织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节庆赛事活动。充分发挥九亭镇、新桥镇、洞泾镇等发展科创旅游、工业旅游的区位及资源优势。

(三)以“影视+旅游”发展影视旅游业

加快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星空综艺影视制作研发基地、昊浦影视基地、上海影视乐园二期、1905国际影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建成4个高科技影视基地、14个高科技摄影棚,推动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成为影视后期制作能力、高科技制作能力突出的一流影视基地。加大对影视龙头企业招商力度,争取腾讯影业云智慧影视产业基地等项目早日落户,积极吸引龙头型后期制作企业实体办公落户松江,扶持一批具有潜力的后期制作初创企业,打造影视后期制作企业集群。鼓励聚鹰堂影视基地等进行高科技摄影棚改造,提升摄影棚标准。鼓励上影集团、华策集团等龙头企业将其重要的作品落在松江的影视基地进行拍摄和制作,带动标杆出品集聚。举办上海国际影视节科技影都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推动影视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举办影视动漫节、旗袍文化艺术节等影视旅游活动,制作松江影视地图,推出影视旅游线路产品。

(四)以“农业+旅游”发展农业旅游业

借乡村振兴契机,将农业主动融入旅游产业,按照农业景观化、休闲化、艺术化、旅游化的思路发展农业旅游业。

做实做亮“浦江之首”田园乡村旅游走廊。支持叶榭镇兴达村八十八亩田乡村旅游项目,通过“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模式,以非遗传承、米食餐厅、云间米舍、稻香森林、稻梦空间、稻虾作为核心功能板块,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松江大米文化体验地。结合“松江大米”产业特色,挖掘人文历史和叶榭软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当地特质和江南文化特色的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体。支持新浜镇南杨村创建宜居宜游的精品江南乡村。打造农创园、生态花园餐厅、主题酒店等项目,着力把南杨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突显、优质特色农产品集聚、乡村文化底蕴深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黄浦江水域风貌特色的宜居宜游的精品江南乡村。

开发建设江南水稻艺术公园。依托小昆山万亩良田现代农业示范区“田成方、路通畅、河洁净、生态优、环境美”的优势基础,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延续历史文脉,集聚创意创新,打造以水稻艺术为特色的新型农业旅游项目。

(五)以“教育+旅游”发展研学旅游业

打造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研学旅游基地。立足度假区的山地、湿地、森林、农田、经典国学、工业、植物园、高科技、矿坑等资源,尤其是天文博物馆、辰山植物园、中科院天文台等科学资源,二陆读书台等经典国学资源,以自然教育、生态保育、物种科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高新技术体验为主题,打造一批“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自然观赏型、文化康乐型研学旅游产品和研学基地。

结合“人文松江”建设积极发展书香、书画、文博研学旅游。充分发挥江南文化研究基地、创作基地和展示基地三大平台作用,推动江南文化研究、展示及交流。夯实松江书画理论研究基础。充分发挥央视书画频道、国学频道作用,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推动文旅教深度融合,加强书画展馆、研究机构、文旅企业等与高、中、小学校互动,联合开发教学课程、书画游学、看画写画等活动。

(六)以“体育+旅游”发展体育旅游业

旅游业与体育业的联动发展要以“旅游业与运动融合,成为运动康体旅游”为发展思路,构建运动康体旅游发展结构。

充分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的功能与效应。佘山度假区已成功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上海市五星体育旅游休闲基地”。依托度假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体育旅游品牌,继续办好天马论驾、网球大师赛、无人机比赛等既有品牌赛事,着力打造以体育运动、体育赛事为重点的康体旅游产品。

深度挖掘生态优良、设施完善、高校集聚优势,推动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户外运动休闲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扶持水公园、运动场馆、全民健身基地、酒店健身馆等运动空间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山地运动、划船、徒步等休闲运动。对已有的端午龙舟赛、佘山登高活动、G60上海佘山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深度开发,提高赛事的品质、能级与影响。策划组织举办骑行赛、徒步大会、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等体育旅游赛事活动。

十、创新发展农旅新田园
丰富的九峰山林、河网水系、浦南乡村,奠定了松江优秀的乡村旅游基础。松江以“山•水•田园”的突出生态优势成为上海大都市近郊最主要的生态旅游吸引点,田园是松江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十四五”期间,松江的乡村旅游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统筹农文旅为原则,充分发挥松江生态田园优势,加强对浦南乡村田园和小昆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合理利用,开展可持续的乡村旅游。

(一)打造“浦江之首”品牌

“浦江之首”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境内,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也称“浦江源头”。石湖荡镇以“一镇两貌三业”为特色,定位于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品牌门户小镇,加快浦江之首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浦江之首”绿道项目建设,完善旅游休闲散步、拓展浦江之首景区游乐体验等功能;推进水文化展示馆改造提升,以VR、AR等技术增强展馆与游客的互动体验,进一步丰富展馆的参观感;深化“浦江之首”3A级景区建设,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环境,增强旅游体验。

浦南片区重点发展农家乐与生态休闲主题度假宾馆、田园养生、园林式会议度假村酒店。

(二)叫响上海最美后花园

松江拥有2个郊野公园即松南郊野公园、广富林郊野公园,若干乡野公园即新浜牡丹乡野公园、五厍乡野公园、石湖荡浦江之首乡野公园、石湖荡乡野公园、叶榭乡野公园、叶榭塘乡野公园、天马山乡野公园、小昆山乡野公园、泖港乡野公园等。形成“以综合公园为龙头,社区公园为骨架,街头绿地为点缀,主题公园为补充,均衡分布,有机串联”的四级城市公园系统,叫响“上海最美后花园”乡村旅游品牌。

(三)加快发展文旅新田园

1.打造美丽新田园

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旅游开发建设一方面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低效建设用地“瘦身”,通过企业搬迁、农民宅基地归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需要坚持突出特色,在提升城镇品味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延续历史文脉,寻找本土文化与旅游建设的融合点。

松江区小昆山镇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全市第一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整个万亩良田现代农业示范区由三个村改造,以小城镇改革提升品质作为重点,坚持对标国际,改造成超一流示范水准。示范区内优质的水源和先进的机械技术,保证了松江知名农产品品牌“松江1018”大米与当地500亩大棚蔬菜的优良品质。万亩良田农业示范区及未来水稻艺术公园的建设,不仅使当地农民实现了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勾画出了小昆山镇旅游发展的新蓝图,搭建起乡村振兴的新载体,为松江旅游品牌推广提供了新动力。

2.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中国奥园集团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南杨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打造农创园、生态花园餐厅、主题酒店等项目,着力把南杨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突显、优质特色农产品集聚、乡村文化底蕴深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黄浦江水域风貌特色的宜居宜游的精品江南乡村。

十一、创新发展文旅新业态
“十四五”时期,松江区要全面做强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两大支柱业态,全力提升主题公园、精品酒店、科技影都、商务会展、时尚艺术、四季旅游、夜间休闲和乡村文旅八个特色业态,积极培育情景商业、亲子研学、体育赛事、智能科技、生命康养、旅游演艺、自驾游以及水上旅游、情感生活、科创、微旅行等11个新兴业态。

(一)全面做强两大支柱业态

1.生态旅游

要用好“绿水青山”,全力做好“生态+”文章。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有力依托,重点打造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两大生态旅游核心功能区。

全面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工程,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的有机结合。以创建“浦江之首”田园乡村旅游走廊为抓手,加快乡村、田园、农业、文化、生态、林业、旅游与生态的高度融合,努力使“浦江之首”田园乡村旅游走廊真正成为生态度假的精品区、美丽乡村的先行区、生态旅游的样板区,不断提升乡野公园的品质和档次,全面打响松江“生态旅游”品牌。

2.文化旅游

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松江丰富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推进以人文松江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坚持品质化、个性化、融合化的发展原则,紧紧围绕“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四个主题,大力发展文博酒店、主题游学、游憩商业、创意书画、影视旅游、书香生活等文化旅游业态,协同推进府城、仓城、泗泾下塘三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又好又快地发展。突出文旅融合,全域创建,擦亮“上海之根,人文松江”品牌,使文化旅游成为松江旅游的特色和支柱业态。

(二)全面提升八大特色业态

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两大支柱业态的引领下,全面提升和丰富主题公园、科技影都旅游、精品酒店、商务会展、时尚艺术、四季旅游和夜间休闲、乡村文旅等八大特色业态。

1.全龄化的主题公园

在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家”的观念越来越强,在出行时,家庭出游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很多人也更倾向于“幼有所乐、中有所爱,老有所依”的全龄化乐园。全龄化主题公园是松江区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一个旅游业态,松江区的欢乐谷非常适合全龄化出游,是家庭特别是青少年出游的首选地之一。蓝精灵主题乐园则是一个适合亲子活动的主题公园。“蓝精灵乐园”由世茂集团携手比利时蓝精灵版权方IMPS打造,借助国际IP加持,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1:1还原动画场景、创造高度沉浸式的体验、拥有寓教于乐的游玩设施,为申城再添国际文娱新地标。“十四五”期间,应在此基础上按照全龄化进行改造升级,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全龄化活动区,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在乐园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天地,享受健康、舒适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松江区还可以打造全龄化的运动乐园,让儿童在乐园里玩出天性,让中年在球类、跑步、沙袋、单双杆等运动中快乐健身,让老年人在养生步道、适老健身区中漫步休闲,打造“全龄出游,其乐融融”的全龄化旅游目的地。

2.个性化的精品酒店(包括民宿)

酒店是休闲度假的核心吸引物。据相关研究报告,从住宿率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度假市场整体比较活跃,越是节奏快的城市,越需要释放压力,因此长三角地区周末的近郊“释压”需求较为旺盛,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度假市场。

高端精品酒店的平均每间房收益最高,达到了1,238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长三角地区拥有坚实的高端需求基础,覆盖高消费的人群和世界500强企业。从平均房价角度来看,中高端度假酒店的表现中规中矩,平均房价为800元人民币。而近几年才渐渐进入游客视线的非标住宿产品的业绩表现后来居上,平均房价到达790元人民币,一方面得益于其特色的产品配置,另一方面潮流的附加服务也为非标住宿产品增加了溢价能力。

由此可见,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精品创意酒店是松江区旅游差异化发展和品牌卖点塑造的一大关键所在。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堪称“世界建筑奇迹”,具有标杆价值和影响。“十四五”期间松江区应坚持高端精品的度假酒店发展方向,重点开发建设和改造提升佘山精品酒店群、广富林酒店文化群以及乡村民宿群等酒店业态,形成差异化和互补性的精品创意酒店群落,在长三角区域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3.产业化的科技影都

推进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规划建设。推进华阳湖核心区建设,启动“一路一湖”(玉阳大道、华阳湖)建设工程,布局高品质影视文娱综合体、文化演艺场馆。结合松江老城改造、车墩影视特色小镇建设,布局影视拍摄制作配套设施,形成影视旅游融合发展新地标。

4.差异化的乡村文旅

松江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田园众多,开发建设中应依托各自基底,以文旅为重点,融入不同文化,主题式差异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乡村文旅、特色田园群落。以浦江之首、江南水稻艺术公园等为近期开发重点,差异化、精品化打造。

5.专业化的商务会展

积极推进“商旅互动”,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商务会展设施,吸引各类年会和展会,把商务活动与旅游、度假结合起来。利用佘山度假区的综合优势,打造好“会务谷”。

6.先锋性的时尚艺术

艺术是松江区的又一个优势和特色。月湖雕塑公园是松江旅游的一个亮点,松江区同时拥有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应坚持先锋艺术的发展定位,以艺术赋能,全面提升月湖雕塑公园品质,积极推动江南水稻艺术公园等项目建设。

7.多样化的四季旅游

松江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区内自然基础好,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展多样化的四季旅游。春季人们会热衷于踏青,各大学校也会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具有较高的旅游需求,在春季,重点推出和宣传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如佘山挖笋、小昆山赏花等活动,满足游客春游、赏花的需求。不同于春季,夏季气候炎热,人们会更加热衷于水上娱乐项目,或者去一些气候适宜的乡村避暑、水上游乐,因此,应该重点推出和宣传水上休闲以及乡村旅游产品,如欢乐谷的水世界、小昆山各类垂钓比赛,满足游客夏季避暑休闲的需求。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乡村正忙于农作的收割与采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个季节可以重点推出和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并结合文化旅游产品,增强产品互补性与吸引力。冬季由于气候的严寒,可以以养生为核心重点推出一系列医疗养生等旅游产品,以运动为重心推出一系列康体运动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以活跃淡季的旅游市场。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就是全时空、全领域、全动员。松江在推进全域旅游深化过程中,要强化以节事活动为抓手,通过各方参与、百姓收益、产业受惠的节庆活动,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打响“春季问山、夏季拜水、秋季寻根、冬季祈福”四季节庆活动品牌。继续办好以松江菊花节、荷花节、牡丹节、四季采摘节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兰笋文化节、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国际魔术节、旗袍文化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以欢乐谷踏青季、佘山盛夏狂欢季、玛雅水上公园激爽季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节庆活动。

8.梦幻般的夜间经济

乐活夜间经济,乐享松江特色。《松江区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已出台,发展目标以“繁荣夜间经济,乐活乐享松江”为主题,依托松江“青山绿水、人文天地”资源和商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围绕晚6:00-次日6:00,在松江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以夜间旅游休闲、文体娱乐、夜间餐饮、夜间购物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夜间经济特色化、常态化,改善和提升本区夜间消费环境和夜间消费水平。

开发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引导和鼓励区域内各商圈、商业街区、旅游景区、有消费特色的背街小巷、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街区发展夜间经济。通过业态引导、商旅文体设施配套、包容审慎监管,打造一批松江地标性夜间经济示范区。

丰富夜间休闲旅游供给。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景点开放夜间旅游或延长旅游时间,通过引进文化演艺、光影秀、音乐会露台、水上游等项目,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间旅游活动。做优做强上海欢乐谷“天幕水极”表演,松江青岛啤酒节、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佘山星空露营节、国风音乐露营节、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水幕秀等夜间文体娱乐项目。增强夜间商业消费,提升夜间餐饮消费能级。

增强夜间活动体验。加快云间粮仓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载体建设和提升,鼓励引进音乐剧、歌舞剧等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

加快上海购物新兴区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度假区商旅文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高标准培育“全域旅游+消费”一体化的新模式,建设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特色区:立足松江独特优势,推动全域旅游与松江购物一体化,充分利用生态人文资源,加快消费载体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快速发展,增强旅游和文化购物体验功能,打造商旅互动、文化底蕴和生态特色突出的国际性商业文化旅游区。主动服务于“上海国际购物旅游之城”建设,搭建上海市旅游商品销售、展示、休闲、旅游商品生活化的服务平台;主动吸收虹桥商务区发展的溢出效应以及上海进博会平台优势,充分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规划区域内高端、融合型大型购物综合体,全面提升松江旅游购物的服务能力;整合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培育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龙头服务企业,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旅游食品、工艺美术品、文化创意产品等。

(三)积极培育9个新兴业态

1.商旅文融合业态

游憩购物、风味餐饮是世界著名度假地发展的基本特征,开发建设游客和居民共享的商旅文融合业态,提供高品质的游憩购物及美食体验,是松江区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创意开发若干特色旅游商品,立足松江区本地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设计有故事的纪念品,通过旅游商业设计大赛集思广益,开拓思维、提升档次,延伸创意产业链,开发若干有代表性的顾绣等文化旅游商品;二是合理布局主题化的游憩商业街区、风情旅游小镇,强化和提升现有商业街的主题特色和游憩氛围;三是以情景商业为核心,以游客为主体,谋划布局和推动类似商业风情街等项目建设;四是开发文化型的创意餐饮,聚集发展创意餐厅,即通过内容创新和空间集聚,大力发展创意餐饮业态,内容上突出文化创意与服务创新,通过别出心裁的装饰、独具一格的菜肴和与众不同的服务,融入文化主题,大胆创意设计,提供生态绿色菜品,倡导健康餐饮理念,营造个性化的就餐环境和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乐游松江的旅游体验,松江旅游要构建“康养+体育+购物”三位一体的乐享优活体系。依托松江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结合高端度假酒店,开发设计养生水疗、健康疗养、乐活养老方面的旅游产品,打造松江乐活康养体系;高标准培育全域旅游+消费一体化的新模式,建设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特色区。立足松江独特优势、优质的地理位置,加速消费载体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加速发展,增添旅游和文化购物体验功能,打造商旅互动、文化底蕴和生态特色突出的国际性商业文化旅游区,也是松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赛事型的体育旅游

以赛事为突破口,开拓体育旅游项目,增强参与性强、观赏性高的极限运动项目,夯实垂钓品牌。办好现有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积极争取举办新的全国乃至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努力成为其中某一项目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比赛固定举办地,发挥重大赛事的市场影响力和旅游带动作用;探索建设滑水(誉称“水上的芭蕾”)等具有强观赏性的水上运动项目,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日常性的观赏体验;举办群众性的传统龙舟比赛,弘扬民族水上运动文化;建设国际骑行公园,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专业的运动基础设施,全力打响“体育旅游”品牌。

3.智能化的康疗养生

依托松江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绿色休闲、运动健康、康复诊疗、乐活田园、生态栖居等为特色体验内容,开发养生、养老、度假、康疗系列产品,以佘山、小昆山以及浦南等为重点,打造“生态型、文化味、智能化”的养生、养老产业链条。

紧抓大健康产业市场发展机遇,以上海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汇聚、整合上海市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等品质医疗资源,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以治疗、保健、康复、疗养为重点的高端健康旅游市场。依托天马疗养中心、中山医院天马山分院体检中心、泰康人寿上海申园等项目,结合佘山世茂洲际酒店、佘山茂御酒店等高端度假酒店,开发设计养生水疗、健康疗养、乐活养老方面的旅游产品,形成天马养生度假旅游、天马禅意生态养生社区。

4.亲情化的亲子研学

立足松江的山地、湿地、森林、农田、国学、工业、植物园、高科技、红色文化根基、矿坑等资源,以自然教育、生态保育、物种科普、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高新技术体验为主题、打造一批“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爱国教育型、自然观赏型、文化康乐型亲子研学旅游产品。

建立研学旅行体系,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秋游等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创新研学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加快“人文谷”建设,融入书法、绘画、文化学习、户外拓展,体验顾绣制作等活动;欢乐谷、蓝精灵乐园要打造亲子、研学旅行高地,构建成长大课堂。松江的乡村旅游,要做大亲子农学、劳动教育这篇文章。

5.格调化的旅游演艺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休闲化、文化化时代的来临,旅游演艺正日益成为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和支撑,也是松江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推进松江区内部演艺活动的融合。坚持演艺活动的吸引物化发展,积极引导活动、会议、表演、展示等具有“演艺”功能的融合型业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引进大型旅游演艺品牌;三是发展国际级节事演艺。引入大型演艺活动,积极推进国际级演艺项目落地,打造一批国际级演艺节目,建设一批演艺类景区,培育演艺精品线路。

6.智能化的在线旅游

现在的旅游市场正因智能科技而发生“智变”,智能科技将极大的改变旅游、酒店及相关产业,在旅游社区的路线设计、酒店的云端系统技术、OTA的在线搜索、酒店收益管理等方面都已经有很大的进展。松江区应紧跟科技潮流,利用智能科技促进旅游新兴业态的发展。如使用人工智能让酒店依赖云端系统进行精准营销吸引顾客,简化预订流程,提升顾客体验,提高预订决策效率;改变人力密集型旅游产业的运行模式;借助VR技术模拟提升游客体验;用AI技术基于超个性化产品来增加广告转换率最终提高旅客购物体验等,构建智慧型在线旅游支撑系统。

7.时尚化的微旅行

微旅行即以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将自己的旅途所见、所思、所得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随时、随地与别人、与受众分享,眼下,短小的旅行体验分享——微旅行正成为时尚的休闲方式。微旅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营销平台和手段,更是低成本宣传旅游景点、多角度分享旅游体验的现代营销举措。松江区旅游发展借助时尚化的微旅行可以让游客真切感受到松江区不仅有佘山、欢乐谷,还有很多值得看、值得玩的地方,让游客随心而游,通过多种新型媒体将全程旅途见闻和感受进行传播,创造新的网红景点,进而扩大旅游吸引力,以低成本获得时尚化高效率的营销。

8.趋势化的自驾车营地

把握自驾旅游趋势,开展环佘山、环乡村特色自驾旅游体验,发展自驾游基地、自行车骑行基地、露营基地等。围绕景区景点集聚区附近,开辟自驾车露营地,围绕佘山规划建设自行车营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田园资源,集聚自驾旅游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机构,形成国内自驾旅游新经济的重要引领地,进一步带动松江旅游市场的突破性发展。

9.公交化的水上旅游

要以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重点培育黄浦江以及串联松江城区与佘山的水上游线,形成水上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松江水上旅游品牌。

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沪底寻根,华亭朝晖,松江流觞。依托河网,推进水岸空间联动发展,重点开发“浦南-松江老城-松江新城-佘山度假区”和“泰晤士小镇-大学城-广富林-辰山植物园”水上旅游线,配置集体验、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游船,形成“多点停靠”的旅游线路,并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水休闲旅游空间,彰显江南水乡的韵味。

第五章  “十四五”松江文旅融合规划实施保障
一、深化体制改革
(一)进一步聚焦“四大安全”,注重底线思维,夯实工作基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政治安全、市场安全、文物安全、队伍安全为基础,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常态化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狠抓问题整改和落实。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围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继续开展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持续推进辰山植物园5A级景区创建,扎实开展文明旅游工作。落实文物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切实加强文物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文旅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文物+旅游”融合发展这篇文章,积极探索实现文物保护利用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加强工作体制创新

松江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工作,必须持续强化体制创新,深化政府服务和管理效率变革,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当好“店小二”,加快建设整体协同、高效运营、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服务品牌。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加快形成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坚持“互联网+政治服务+店小二”要义,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为打响“四大品牌”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推动机制创新
(一)加强组织领导

更好发挥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功能作用,常态化研究重点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各成员单位和街镇、园区实行旅游目标责任考核,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出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旅游投诉处置、旅游联合执法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共建机制,深化以浦南四镇为核心的浦南乡村旅游发展共同体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城市20镇乡村旅游联盟的运行机制,共谋乡村振兴。

(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探索新路径

加大对文化旅游业的投入力度,更好发挥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确保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及资金扶持方式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商旅融合型项目建设。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园区发展政策等,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深化落实影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细化影视人才政策,探索建设影视产业基地的政策路径。

(三)完善规划编制

规划编制注重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以历史文化风貌区为核心区域,推进实施《松江历史文化旅游区专项规划》,指导和引领全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旅融合发展。支持永丰、中山、泗泾编制完善各自辖区内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确定风貌特色、保护准则、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等,对文物保护建筑进行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

(四)健全品牌建设质量标准保障机制

强化标准引领,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度制定和修订工作,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强化品牌塑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加大对“上海品牌”“上海市著名商标”“知名品牌示范区”等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参与“上海品质”自愿性认证,创建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工程。

三、优化发展生态
(一)创建优美生态环境

“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孕育出“九科绿洲”生态公园、松南郊野公园,泰晤士小镇和松江新城核心区,并纳入市级“美丽街区”创建名录,新浜镇南杨村等获评市、区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十四五”期间,继续致力于创建优美生态环境而努力。

(二)促进社会治理成效

松江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称号。“十四五”期间,继续优化产业能级,强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成效。

(三)营造更优文旅营商环境

进一步优化松江文旅发展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秀文旅人才和企业落户松江。促进松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延伸松江科创、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组织文旅产业领域创新创业赛事节会活动,营造文旅新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与氛围。

(四)借势生态示范区品牌效应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品牌日益显现,深入打造“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旅游目的地形象,以生态示范区为品牌、为典范,努力把松江打造成为“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的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旅游休闲生态城市。

四、加大资源投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松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旅游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旅游标识体系和旅游停车场等。

(二)加大监管及应急资源投入

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加大对欢乐谷等旅游景区(点)的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安全管理,协调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管理。在游客集中区域播放旅游安全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手册》。引导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安全宣传,引导旅游者认识和规避旅游风险。整合应急资源,制定完善落实应急预案。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建立专、兼职的紧急救援队伍。积极探索利用公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和专业化救援队伍为旅游紧急救援提供服务的新机制。

(三)加大专项资源投入

为文物设计制作“身份牌”和二维码,让更多人文建筑“可看、可听、可读”。继续开展“建筑可阅读”活动,发布“阅读建筑”主题线路,让市民游客深度“阅读”松江。深入开展“行走仓城”等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行走、解说、宣传活动。

举办文创纪念品大赛,鼓励公众深入挖掘松江历史文化内涵,开展“醉白讲堂”、汉服游园、文物专题展览及研学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传承地区特色文化,活化松江发展的历史记忆。培育和引进集产业、艺术、创新优势于一体的国内大型影视文化活动及顶级赛事,鼓励利用粉丝经济、明星经济、电商经济推动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升级打造文化“众创空间”,培育文化旅游新兴力量,引领创客文化。

五、集聚培养人才
积极落实市、区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力度,大力培养文化旅游领军人才和突出人才,扶持资助优秀文化旅游后备人才,对优秀文化旅游人才在职称、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文旅“双创”人才集聚力度,积极探索与优秀社会资源、高校资源合作培养文化、旅游创新人才新模式。

推动共建共享。坚持广泛发动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文化旅游事业,发挥知名人士和领军拔尖人才的智库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和文化团队的示范表率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指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大众参与、共建共享的人文松江建设生动局面。

积极推动松江文旅领域产教融合发展,培养集聚文旅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松江大学城、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其他区域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提高松江文旅产业创新能力,增强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的持续供给。

六、加快复苏转型
积极应对疫情及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松江文旅产业复苏与转型。

紧抓小尺度(大都市)、中尺度(长三角)游客出游习惯新契机,强化生态、度假、人文、创新四大主题,重塑松江高品质休闲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增强疫情后旅游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抱团文旅产业链链主企业和生态圈核心企业,提高本区文旅企业智能化生产、服务的硬实力。在新型文旅产品设计开发、文旅服务项目供给等方面,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集聚文旅新经济机构与人才,借力线上营销平台。借力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松江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集聚培养文旅新经济方面的各类机构和专业人才,为松江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后劲支撑。积极借力各类线上营销资源平台,以新视角、新创意、新展示、新表达,传播松江文旅形象,讲述松江文旅故事。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