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辽宁】开原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1-17 医疗 辽宁
 一、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一)按照二级标准扩容改造市妇幼保健院。

  全力构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市妇幼保健院为核心、辖区综合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参与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和妇幼健康保健体系。

  (二)启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址新建项目。

  强化核酸、抗体、肺结核、地方病、职业卫生、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溯源等方面的检验功能,力争内设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三级水平,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同步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疾病防控协同机制,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的整体融合发展。

  (三)启动市急救中心和区域急救站项目。

  构建高度权威和强有力的指挥调度体系,提升院前急救能力,高效快捷指挥和调度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参与院前急救、协调各类灾害事故的医疗急救、协调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实现医疗急救资源一体化和属地化管理,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四)启动二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建设项目。

  壮大公立医疗资源,履行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同时支持鼓励各医院错位发展,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提升专科综合服务能力,降低域外就医率。

  (五)推进开原市预防接种大厅改扩建项目。

  推进农村预防接种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加强乡镇防保系统能力建设,建设农村乡镇街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17个,0-6岁儿童实施国家免疫疫苗接种率95%以上。

  (六)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大力提升基层门诊、急诊急救、住院、检查检验、中医药、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要求。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卫生院、常住人口超过800人的行政村卫生室均达到建设标准要求。优先支持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乡镇卫生院装备或更新DR、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等设备。

  (七)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共建共享。

  整合医疗服务、护理服务,以及养老和康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医院发展临终关怀服务。重点推进开原市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一体化建设项目和社区康宁疗护项目建设,到2025年底确保50%家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服务。

  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做好重大疾病的监测检测工作,提高重大疾病筛查率和规范治疗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加强艾滋病防治,防治知识全民知晓率稳步提高,发病率明显下降。采取措施加强对新冠肺炎、鼠疫、霍乱、炭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进行有效防控,提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实现由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与决策机制,健全区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的监测网络,提升传染病实验室调查技术和暴发溯源技术水平。建立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体系,建设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加大对公众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力度,增加普通居民的急救能力,提升公众对常见公共卫生事件自我防范知识知晓率。加强传染性疾病救治能力建设,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基层卫生机构设立发热、肠道门诊,加强设施设备配备,按照“四早四集中”原则完善有效救治机制。

  (三)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

  优先发展社区、乡镇健康养老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鼓励引导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安宁疗护病床。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加快发展老年医院、康复、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科室设置,着力增强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四)完善多元综合监管体系,深化综合监管制度改革。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严防“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维护医务人员尊严和生命安全。完善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和平台,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启动推进“智慧卫监”建设,综合运用移动执法、在线监管、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监管”手段,提升行业大数据监管、协同监管和诚信监管水平,严厉打击非法、保护合法,促进卫生健康市场稳健运行。

  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整合服务体系。

  分别以市中心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整合乡镇卫生院组建2家紧密型市域医共体,由牵头医院负总责,统筹医共体内资源,落实防治结合要求,为区域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养生等连续型健康服务。支持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等机构加入医共体。

  (二)理顺管理体制。

  在市政府层面设立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医共体内按照精简、共享、合理和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后勤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化、财务、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医保、公共卫生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共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统一管理,统筹医共体内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控制运营成本。

  (三)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疗服务核心作用,进一步细化明确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侧重点和工作重心。建立并完善医共体内双向转诊转诊标准和规范,进一步畅通转诊渠道。丰富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优化签约服务流程,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

  (四)推进实行分级诊疗,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打造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格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全面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五)加强市级医院临床服务能力建设。

  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依托自身资源和专科特色,加快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加强疼痛专科、重症医学科、心脑血管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康复科、传染病科等重点科室建设。

  (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规范诊疗行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护理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医师执业管理,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完善医疗机构登记和医师注册制度,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执业活动动态、全过程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推进预约诊疗,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推行日间手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行电子病历,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完善入院、出院、转院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大力推进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区域内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保持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健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七)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构建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其他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为网底,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及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作用,积极在全市推广使用安全有效、成本低廉、适合本地使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培训1名适宜技术推广人员,每人掌握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供中医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文化宣传,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八)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

  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推进卫生健康流程优化再造,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构建网络医院、移动护理、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健康教育、远程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拓展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九)保障妇幼卫生保健与青少年健康。

  深入开展“两癌筛查”和生殖道感染项目等生殖保健服务,扩大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宣教范围,提高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管理,落实母婴安全工作措施和出生缺陷预防措施,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降低病亡率。积极推进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巩固和提升青少年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全市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近视、龋齿发病率逐步降低,全面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加强学校结核病、艾滋病、性病、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务,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