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南】会同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2-10 园林景区绿化 湖南
第一章  迎接文旅广体融合新时代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会同县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全域旅游建设,稳步推进文旅广体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完善接待服务体系,逐步增强品牌营销宣传,全县文旅广体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三五”初期制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基本完成,旅游业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会同旅游经济较快增长,旅游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完成。2016-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53.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加强。一是连年组织举办“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及美术书法摄影展、“军民迎春联欢晚会”等品牌演出活动。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创作了一批具有会同特色的文艺精品参演参展省市文艺比赛多次获奖,美术、摄影作品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二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与内容,利用各种节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富有民俗气息、新时代气息的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暑期少儿艺术免费培训、广场舞免费培训、公益讲座、书画下乡、非遗展览、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湖南百万职工同声唱”之“甜甜的怀化我们唱”歌咏比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会同万人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三是发挥基层文化品牌优势,开展了六个少数民族乡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高椅黑饭节、堡子上坊荷花节、西楼月光节、金竹雾笋节、岩头桃花节、第九届农民工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乡村文化服务特色,实现城乡文化活动全覆盖。四是助力文化扶贫,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连年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每年送戏下乡150场次;组织开展“欢乐城乡”农民送戏进城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开展了送电影进村活动,每年完成送电影下乡进村放映任务4328场,为27万余观众送去精神文化大餐。五是加强了文化数字化建设。

——文旅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建设加速推进,翁鲁公路、金龙山、采云谷、宝田等景区景点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快达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建立。旅游设施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1家、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家、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2家、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4家、中高端品牌酒店1家(隆城华天)、晨龙168等经济连锁酒店4家、星星小筑等精品民宿20余家,总床位数达到3292张。

——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文化研究、创新。抓好了本土特色文化研究,深入开展粟裕大将文化研究,依托纪念馆、故居平台,成立研究会,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形成研究合力,打造粟裕红色文化品牌;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了国保高椅文化研究,融入我市“古村、古镇、古城”文化旅游研究和开发,打造高椅古色文化品牌;开展了国保鹰嘴界生态文化研究,打造鹰嘴界绿色文化品牌;开展了炎帝神农文化研究,加入湖南省炎帝研究会,并成为省级理事单位,加强对外交流,打造炎帝古色文化品牌。同时开展会同山水文化研究,重点打造以托口电站东城库区为重点的“唐宋朗溪古城、威远杨公胜地”的水文化品牌;以巫水为重点的巫傩文化品牌;以金龙山、天马山、八仙山、八宝山等八大名山为重点的山文化品牌。二是“非遗”保护传承。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搜集、整理、挖掘、保护工作,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整理工作,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新增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舞(会同草龙)》《会同野生茶传统制作技艺》,新增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会同阳戏》《高椅傩堂面具及窗花雕刻》《会同犁头犁铧铸造技艺》。2017年9月,将《剪纸》《古法榨油》《苗家竹酒传统制作技艺》等八个项目申报为第五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9年将《侗医火针疗法》《大唐侗家武医推拿》《亮金粉书画》《苗家花果酒古法酿制技艺》《竹棍笔制作技艺》五个项目申报为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40人、新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人。

——品牌体系初步建立。积极加入怀化市旅游营销联盟,开展了目标客源城市高铁、地铁站场广告宣传2-3期次/年,举办县域旅游节会活动约10个(次)/年,打造旅游节会品牌6个(高椅黑饭节、西楼月光节、雪峰“微长征”红色文化节、上坊荷花节、东岳司桃花节、金竹雾笋文化节);切实加快了旅游土特商品开发建设,新增黑九妹泡茶、博嘉魔力会同魔芋、翁高玉兰片、宝田“鹰嘴界”茶叶、竹贤竹酒、高椅剪纸、高顶山大米、红坡贡米等20余项旅游土特商品,其中宝田茶叶、肖氏竹编、会同魔芋等商品在市级、省级旅游商品大赛获奖10余个(次),会同魔芋获评国家地理标志称号。

——文旅广体事业初显成效。修缮民族影剧院、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0个、启动“网络图书馆”建设,实现县域内行政村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编制完成《官舟村古建筑群抢救性维修勘察设计方案》,并通过省文物局批准;实施高椅村古建筑群、官舟村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实施高椅村古建筑群防雷工程、安防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壁画彩绘保护工程、路灯安装工程;全面改造粟裕故居及周边环境。修缮金龙山宝殿、粟裕同志纪念碑;完成灵王庙、楠木风雨桥、黄土村风雨桥、龙文渊国师墓、奉旨旌表节义牌坊、塘口贞表节义牌坊、八宝山雷公殿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文化事业全面展开。实施会同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四馆一中心”项目、全县23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体育设施行政村全覆盖。

第二节  “十三五”存在问题

——文旅广体基础设施滞后。交通进入性不强,仅有包茂高速1条高速公路,尚未有高速铁路开通,旅游线路产品成本高。全县尚无高等级酒店,星级酒店较少,难以满足大型团队的接待需求。

——专业人才缺乏。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行业的专业人才均显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学历与专业不相符。还未能有效建立起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培养体制机制,人才供应短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当前,因为资金没有到位,“十三五”规划中的会同县博物馆(会同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县美术馆、广电中心、6个中心城镇文化活动中心、高椅古村博物馆、会同县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工程没有实施。

——文旅产业薄弱。一是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市场吸引力有限。会同县景区核心吸引力不够;文旅广体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二是文旅广体全面融合不够,产业活力亟待激活,文化旅游品牌效益低,工业旅游产品不丰富,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开发缓慢,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尚未成型,尤其是广播电视领域未能与文旅广体紧密联动,产业活力亟待创新融合激活强化。三是营销推广措施有限,品牌影响力不够高。四是项目招商引资乏力,产品建设进展缓慢。五是县级文物、非遗保护资金不足,文物保护单位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县级非遗传承人没有任何补助,传承技艺难以延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公共服务体系品质、数字化应用、智慧公共服务体系等有待提升。




第二章 明确文旅广体发展新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新决策、新趋势和新战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立足“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定位,紧紧把握国家乡村振兴和怀化市会靖通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打造全国生态名县发展战略,落实乡村振兴和会靖通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的发展要求,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创新进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相关体系、保障机制建设,着力推进会同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文化旅游广电体育融合协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科学谋划、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整合发展资源,推动文旅产业结构优化,把发展机遇转化为竞争优势,使文旅业快速平稳发展,并带动相关事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挖掘市场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在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的公共事务中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并重的原则。紧紧抓住后疫情的时代特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业的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式、体验式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立足全局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业,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形成各项事业各项产业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融合的新局面。加强各领域内外的合作,推动跨界融合,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的发展新格局。

——示范引领与全面推动相促进原则。会同资源丰富,但也有基础薄弱、财力有限、任务繁多等现实困难,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更要有聚焦关联性强、影响力大的关键性项目的眼光与魄力。需要排好时序、抓住重点、突出亮点,树榜样,抓示范,促进全面发展、提升,实现效率与效果、速度与节奏的和谐统一。

——安全导向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促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与城市及相关领域的协调统筹发展,建立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机制。安全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按照国家《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做好文旅广体行业的安全督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文旅广体行业的生产安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业发展的总目标:通过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时间,推进会同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县前列,为建设会同幸福家园作出巨大贡献。将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会同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与先导产业;推进会同县广电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创新型现代服务业,初步建成媒体融合创新、网络创新升级的智慧广电;推动会同成为体育基础设施比较齐全、运动休闲配套服务比较完善、特色鲜明的生态体育之城、国内知名的运动休闲健康基地,积极推进全面健身与全面健康的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打造健康会同。将全县打造为:

——国家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国家古色寻根目的地;

——全省战略生态旅游先导区、省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休闲康养健身旅游目的地、传统古村落集群旅游目的地、绿色茶旅目的地;

——事业发展目标。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形成较为丰富的服务形式与内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1)文化事业: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强大的文化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夯实基础,实现文化强县。到202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广电事业:完善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力争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固定互联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70%;全面建成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并覆盖更多类型终端;建成监听监看中心,将全县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IPTV纳入全面监管范围。

(3)体育事业:到202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达到2‰,人均体育建设面积达到2㎡,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建设1条国家标准健身步道、2条省级标准健身步道;全县各类体育协会保持在20个以上;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1个;农民体育健身活动5场次;全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常住人口)达到20万以上。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较2020年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辐射全县的产业要素体系整体建立。

(1)文化产业:到2025年,全县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达到200家,从业人员达4000人,文化产业总产出突破3.6亿元,实现增加值超过0.91亿元。

(2)旅游产业:至2025年,将会同建设成为旅游产业活跃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特色旅游村镇5个以上,全县旅游床位总数达到6500张以上。新增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1-2个、AA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新增4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区(点)5-8家,新增4星级旅游饭店1家、3星级2-4家,新增独立法人旅行社2-4家,新增旅游客运车队(公司)1家。到2025年,力争全县接待旅游者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50亿元。

专栏1 文旅广体事业发展计划表

县级文旅广体事业:建设提升“四馆一院一场一中心”(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和体育中心);推动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建设、恢复县级广播电台的功能;出台县级广电媒体制播能力建设标准,推动县级制播能力的提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

乡镇文旅广体事业: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级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使其建筑面积、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达到《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构建乡镇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村(社区)文旅广体事业:提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设施水平,农村文化礼堂需具备演出、展览、科普、广播、阅读、影视、信息共享、体育健身等功能,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文体活动中心或文化公园。推广建设标准高,安全播出管理手段强,运行维护保障足,平时和战时相结合,资产管理责任明细,覆盖水平和覆盖质量高的“村村响”大喇叭。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全民健身室外路径和农村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其他文旅广体事业建设:加强各相关协会和业余剧团建设,打造会同文化元素和旅游特色的大型文艺剧目,做到“一镇(乡)一戏”,“一镇(乡)一品”;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的智慧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健全青少年体育组织、强化青少年训练基础、改善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引导特殊群众体育活动体系建设。

第四节  发展战略

——文旅强县战略。会同是全国生态功能区,是粟裕大将故乡、神农炎帝故里和侗苗风情浓郁的地方,有着优质的、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加之,会同距五省周边中心城市怀化仅1小时车程、省会长沙仅2.5小时车程、芷江机场70分钟车程,有包茂高速穿越全境、沪昆高速与怀邵衡高速连接线及十四五拟规划通过县境的怀桂高铁,会同可充分发挥资源与交通优势,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成渝经济圈等全国中心城市群,成为大湘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大湘西旅游经济的新兴县。

——全域新生态战略。以全域文旅新生态的规划理念,包含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产业生态为侧重的综合体系建设和完善。实现文旅内涵的扩展和价值延伸,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营造优质生态为保障,把事业、产业发展全方位融入县域文旅发展中。

——品牌化发展战略。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突出会同魅力发掘与展示,将会同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业整体视为面向市场的产品,全力构建文旅广体品牌体系,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开发、包装和营销,提升会同文旅广体产业能级和附加价值。

——内外双循环战略。一是构建外循环,要目光瞄准全国、全省文旅广体产业链,特别要着眼长株潭与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张桂黄金旅游线、大湘西精品旅游线、湘黔旅游线、会靖通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将会同文旅深度融合到其中。二是构建内循环,围绕粟裕故里、高椅古村、炎帝故里、鹰嘴界、渠水湿地、雪峰村、环金龙山、宝田茶旅等县内重点资源,形成畅通、完备的旅游线路,将县域内等级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景点、21个中国传统村落集群、“十三五”期间的19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节点村及周边散落的乡村旅游点、“湘村客栈”、民宿景点、特色农业景观等串起来。

——产业融合战略。围绕要素重置、空间重构,加强重点产业协同,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多个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粟裕故里红色研学教育、大高椅侗苗生态文化、炎帝故里文旅祭祖康养休闲、粟裕故里—宝田茶场•彩云谷红色茶旅、环金龙山乡村生态文化与户外科普研学、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文化与户外休闲健身、环鹰嘴界生态科普研学与户外健身、环渠水湿地生态科普研学与户外健身、广木-西楼-羊角坪侗苗生态科普研学、炮团侗母文化与民俗休闲体验、朗江-漠滨-蒲稳山水文化与苗侗风情等集群化产业带建设。


第三章  优化全域发展新布局

根据资源类型和产业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以及机构重组、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下,本次“十四五”规划分为文旅广体事业、文旅广体产业以及融合发展产业三个层面展开布局规划。

“十四五”期间,怀化仍将是湖南省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增长极,会同作为该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继续融入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会靖通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建设,应着力开展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及产业功能网络的建设与融合,确定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产业及融合发展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形成内外协同、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整体发展格局。

第一节  全域空间结构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形成以粟裕故居及纪念馆、高椅古村和林业特色小镇为主的“红古绿”三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加强高椅古村、粟裕故居及纪念馆等景区景点建设和管理,力促连山“炎帝故里”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建成渠水、巫水生态文化村,把会同打造成“张吉怀桂”黄金旅游通道的中转站和游客集散地。


第二节   空间发展策略

——组团发展。以县城为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周边区域形成四大复合完备文化旅游功能的组团,通过组团化发展完善区域文化旅游资源配置,发展四大文化高地。

——精品串联。以粟裕故里、高椅古村纽带,串联沿线优质旅游资源,形成精品旅游示范带。

——以景带村。以发展较为成熟的景区为引擎,向外拓展,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第三节   空间布局规划

十四五期间,根据会同县旅游资源状况、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交通规划布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会同文旅广体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规划设计为“一核心、十字线、多重点、网络化”的结构体系。

(一)“一核心”

以县城与坪村镇为县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着力加快粟裕红色文化和城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提升会同县在大湘西区域旅游发展的自生力、影响力,在会同城区综合提质改造中进一步完善县城旅游功能,全面提升各类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县城作为县域交通中心的优势,着力推进建设县域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休闲、文化创意、娱乐体验、会议会展、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域文化旅游核心”,辐射带动全县文旅产业整体发展。

(二)“十字线”

纵向为“环金龙山-粟裕故里-县城-炎帝故里-广坪·西楼-炮团侗母”,以怀通高速和209国道为主轴,以马鞍、金竹、堡子、坪村、林城、连山、广坪、炮团等乡镇为节点,以粟裕故里、炎帝故里、环金龙山、西楼、炮团侗母等景区景点资源为依托,辐射周边乡村旅游;

横向为“大高椅—环鹰嘴界—县城-粟裕故里—宝田茶场·彩云谷-渠水湿地”,以高椅、若水、金子岩、团河、沙溪、林城(洒溪)、坪村、宝田、青朗、蒲稳、漠滨等乡镇为节点,以大高椅、鹰嘴界、渠水湿地、宝田茶旅、彩云谷、八仙山等景区景点资源为依托,辐射周边乡村旅游。

(三)“多重点”

以粟裕故里、高椅古村、炎帝故里、红二(六)军团会同长征文化公园、鹰嘴界、渠水湿地、雪峰村、金龙山、宝田茶旅、天马山、官舟、团河(村)、八宝山、八仙山、(月满)西楼、相见(恨晚)、炮团侗母及县域内21个中国传统村落集群、“十三五”期间的19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大湘西旅游精品线集聚景点等为重点,树立典范,带动所在区域。

(四)“网络化”

以18个乡镇为网格点,网络化指导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有旅游资源和交通条件的行政村、自然团寨适当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第四章  推进文旅广体新发展

第一节  提升文旅广体育协作平台

以文旅平台为抓手,集聚政策优势,孵化引进文旅项目、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旅广体产业,使文旅平台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业规模化、集聚化的主引擎。

为优化会同文旅广体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实施“东进、南拓、西接、北扩”的市场拓展战略。“东进”是指坚持对长株潭地区客源市场的深耕,全面对接长株潭文旅市场,并依托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等便捷交通条件积极开拓长三角地区市场;“南拓”则是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圈,考虑利用“怀桂高速铁路”(规划中)、广清怀高速铁路(规划中)对未来旅游格局的影响,融入湘粤桂旅游合作示范区,加大与大湾区的联系,寻求更多沟通合作机会;“西接”依托渝怀铁路和渝怀高速铁路(规划中)等交通,主动对接渝黔合作先行战略协同区、湘黔边界文化旅游共创战略协同区、成渝经济圈,主动对铜仁机场、凤凰古城等热门旅游集散地、目的地进行对接引流,吸引游客来会;“北扩”依托张家界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即将建成的张吉怀高铁所形成的交通优势,加大对张家界旅游目的地差异化旅游营销力度,加大对湖北省十堰、宜昌等地以及二湛高铁沿线城市的文旅推介,积极对接张家界龙头战略协同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协同区,融入张吉怀旅游共同体的合作及张家界南线旅游合作和沪昆高铁精品旅游线及张吉怀贵山水民族精品旅游线。

通过对文旅广体事业与文旅广体产业的整体空间布局安排,形成“点—线—面”的空间结构体系,即以县、乡政府驻地及重点项目所在地形成节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致力促成全县文旅广体事业与文旅广体产业在空间上的协同发展。

第二节   推进创建文旅示范

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优化城乡环境和产品供给,构建县、镇、村三级文化旅游产业支撑体系。

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要求,强化文旅产品供给、提升品牌影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全面提升文旅发展水平,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优化资源与环境、促进多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加强安全与管理,到2025年申报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2-3个。







第五章  培育会同文旅产品

第一节  文化研学类

聚焦红色文化、炎帝文化、传统文化、绿色文化,打造文化主题景区,即红色文化:以建设粟裕故里AAAA景区为契机,结合红色研学教育旅游,大力开展解放军战神文化研究,打造解放军战神文化高地,推动产业发展。炎帝文化:以炎帝故里为核心,主动对接洪江市高庙文化,进一步深入挖掘会同炎帝文化,推动炎帝故里景区开发建设,有效保护、传承与利用神农炎帝文化,使其成为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象征与影响力的见证。传统文化:以高椅古村为核心,以县域内中国传统村落集群、非遗文化、传统苗侗民俗为延伸,着力营造会同传统文化高地,并成为保护、传承、体验与研究传统文化的高地。绿色文化:以鹰嘴界、渠水湿地、雪峰村、金龙山、八仙山、岩鹰坡、肖家竹海、广坪广木等为核心,推动绿色生态旅游链条延伸,打造会同绿色文化高地,使其成为“守得住青山、护得住绿水”的绿色生态文化的基地。建成一批研学基地,包括粟裕故里红色研学教育、大高椅侗苗生态文化、环金龙山乡村生态文化与户外科普研学等;开放一批文体设施展馆,对会同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旅游化改造;开发多个文化演艺秀,鼓励创造、引进高端精品剧目,形成演绎秀、街景剧等文化演绎类产品,提升剧目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益。

第二节  康养度假类

聚焦会同森林、乡村、河(溪)流、中医药等自然资源,开发康养度假产品。重点围绕鹰嘴界、渠水湿地、雪峰村、广木之乡、宝田茶旅、金龙山、肖家竹海、金龙峡谷、贡田古树群、广坪龙虾花与中华水韭、新塘银杏王等资源开发,提高站位,重点实施森林与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生态公园建设、生态休闲基地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  景区山乡类

以景区为核心吸引,与周边乡村整合打造,形成“景区+乡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一批特色民宿聚落,复合精品民宿、非遗体验、乡村美术公社、民俗文化村等特色。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复合蔬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农场、特色民宿等业态。打造一批乡村科普园,以乡村为载体,围绕周边特色打造乡村博物馆、绿色学校等科普产品。







专栏4 文旅广体事业重大项目表

景区建设类:推进“大高椅”生态文化旅游区、鹰嘴界生态旅游区、高椅古村民俗旅游区,重点从景观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新业态项目等方面推进;大力推进会同连山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完成规划策划、项目整合、景观提升、设施布局,推进新增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类:重点推进县城和集镇街区改造、文旅项目建设、农旅融合。改造提升粟裕故里红色旅游区、高椅古村民俗旅游区、鹰嘴界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成会同县西楼侗苗古村文化旅游项目、粟裕故里与宝田茶旅融合项目、会同县环金龙山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会同县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体等项目。

基础配套类: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形成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旅游公厕、标识标牌、智慧系统等工程。建立安全便捷的文化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协助建设310km通景区公路,完善旅游行业运营车辆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体系、风景道绿道系统建设。重点实施粟裕故里与宝田茶旅融合旅游线路建设、会同县粟裕故里红色文化旅游提质扩容建设等。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厕所建设质量与标准,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水平。到202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景区建设。


第六章  完善文旅交通网络

第一节  构建立体的外部交通

完善G209,S318等国省干道的提升改造;积极争取怀桂高铁的西线工程建设,完善的外部交通网络体系。

第二节  畅通便利的内部交通

以209国道、318省道、G65为轴,以精品旅游线路为延伸,以旅游产业集群为支撑,规划和完善自驾游、自助游服务网络,推进服务中心、自驾营地、房车营地、户外营地、主题自驾线路、自驾驿站、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系统和沿线乡村旅游点等建设,为游客提供完善的咨询服务、旅游购物、医疗餐饮、车辆租赁、自驾服务、停车加油、车辆维护等服务。完善慢行系统,建设慢行绿道等设施;打造基于高速交通的全域自驾旅游服务系统,达到“快旅慢游”的目的。

第三节  健全旅游交通换乘体系

推进会同旅游综合集散中心的建设,打造为会同旅游迎客和集散换乘窗口。系统建设全域公共站点和旅游专线巴士,重点完善林城镇城市公交站点的建设,建设县城至粟裕故里、高椅古村、炎帝故里、鹰嘴界等重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巴士,实现县城到会同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实现景区之间、景区与主干公路之间“零换乘”。建立文旅局与交通局公交调度的机制,根据工作日、周末、黄金周不同时间段的客流情况,合理增加旅游旺季公交班次。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在主要的交通换乘点建设自驾车营地,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好高等级公路、主要交通要道、通景旅游道路和自驾游线路旅游交通标志标识,构建快速换乘、出行便捷、通达顺畅的旅游交通换乘体系。


第七章  实施品牌整合营销

第一节  以粟裕文化为核心IP,构建文旅品牌体系

——塑造粟裕文化核心IP品牌。围绕“粟裕故里,醉美会同”的总体形象,打造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推出“四个高地”系列形象推广载体,即红色文化高地、炎帝文化高地、传统文化高地、绿色文化高地,建设会同县文旅形象推广系统。

——强化IP共享推动跨界联动。围绕IP衍生一系列产业环节和新生业态。推进IP共享,以备案授权的方式免费给镇域各部门、各企业各景区使用,将IP要素与农产品、文创商品结合,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品质诚信IP文创商品,围绕IP延伸故事、场景和主题开发文创日用品、旅游纪念品、IP商品。

——构建产业要素IP矩阵。挖掘会同特色餐饮资源,打造文化餐饮品牌IP;丰富住宿要素,构建集酒店、民宿、营地于一体的多种住宿体系打造网红酒店IP;深挖会同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培育知名旅游商品品牌,培育旅游商品IP;积极拓展会同夜游产品、文化街区、文化商圈等文化产品,通过品牌形象营销、活动组织,打造品质玩乐IP,形成景区美食、住宿、购物、玩乐五大IP子品牌,构建会同旅游IP矩阵。

第二节  以节事活动为重要载体,完善文旅互动体系

建立三级文旅节事体系,形成3大品牌节事、5大重要赛事和10大全时节庆的全民参与式旅游节庆氛围。

——构建核心品牌活动系列。高水准举办会同文化旅游节、山水康养旅游节,将其打造成为怀化文化体验目的地强势IP品牌印记,提升会同文旅在大湘西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出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通过旅游推广文化演出、媒体宣传、图片展览等活动,达到“感受会同旅游魅力”的宣传目的。

——打造四季乡村旅游节事。发挥乡镇旅游参与能动性,打造形成“一镇(乡)一品”,形成全县四季全时旅游节庆,推进节庆营销品牌化、主题化、体验化,带动整个会同与游客的大参与、大互动、大体验、大消费、大传播和深度体验。

第三节  以新媒体为主要方式,拓展营销渠道

——注重新媒体营销。加强与中央媒体、湖南、怀化等主要客源地媒体联系,不间断地进行旅游营销宣传报道。加强携程、途牛、美团等各类OTA电商平台合作,推广会同旅游线路产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各类社交媒体、智能搜索引擎等网络新技术、新手段,大幅增加会同县旅游线上信息量,强化旅游网络营销力度,提高网络营销效果。

——加强智慧营销。创新网络虚拟化体验营销、现实情景化体验营销等多种智慧化体验营销手段,充分利用旅游大数据中心,优先在景区试点性开展智慧旅游营销。成立“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用“互联网+”理念与智慧化营销促进会同旅游市场拓展加强影视营销。通过在影视作品和创意作品中植入会同元素,提高营销效果。

专栏5 四季乡村旅游节事培育工程

“大高椅”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着力打造高椅古村——云上雪峰文旅项目。1.高椅古村:拟启动推进(东)游客服务中心、(东)旅游停车场和旅游厕所提质等公共服务建设;拟推进主干街区商铺业态开发与建设、古村民宿设施提质升级、餐宿购物侗民宿街区建设;配套推动高椅新村、文化广场、防洪堤、游船码头建设,加强环境整治等;2.高椅非遗文化产业体验园建设; 3.高椅、翁高、邓家、望东、檀木、小市、白市、官舟古村保护与开发,雪峰、岭头、望东、坡塘、檀木湾等乡村旅游,雪峰村、巫水河(高椅、若水段)、梦云山、八仙山、鲁高公路沿线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等; 4.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与提升,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提升; 5.“大高椅”生态文化旅游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与停车场(若水)、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6.“大高椅”生态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酒店、高端民宿酒店;7.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建设。

会同县西楼侗苗古村文化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农耕文化体验区、侗苗渔猎文化体验区、花鼓楼、回龙塔、小寨大桥、上寨吊索桥、生态停车场、侗文化广场、苗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爱情小屋、生态民宿、千亩花海、水上乐园、天然泳池、旅游厕所、风雨桥、风雨长廊、环河观光道、骑行车道、游步道、农家乐、旅游指示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

会同连山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开发:1.炎帝文化遗址公园、易学文化湿地公园、连山易八卦广场、千姓朝宗·炎帝归心塔、两仪八卦十区文化旅游项目(阴·易学养生区、阳·湿地娱教区、坎·田园农耕区、艮·水上游乐区、坤·美居养生区、兑·穿越体验区、离·美食休闲区、巽·百工开创区、震·文化慧境区、乾·始祖信仰区)2.游客中心建设与停车场、旅游厕所、服务点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区域内乡村旅游公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3.中药栽培研学基地、中医体验养生基地、中医技术培训基地、中医药休闲康养基地。

会同县环金龙山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金龙山、坡脚、楼脚、岩脚、金龙峡(滑岩溪)、大溪水库、相见贡田、闹溪、黄土、上坊、茶冲等乡村旅游开发,推进周边行政村休闲农业+体验旅游;各个乡村旅游点服务设施建设、民宿、旅游厕所、停车场、餐饮设施、标识系统等。

会同县乡村旅游振兴项目建设:指导并推进高椅、雪峰、岭头、翁高、邓家、槐枧、云梦、翁桃、三洲、双滩、红坡、望东、八宋、东风、鲁冲、檀木、长田、架坪、翁顶、里龙、坡塘、盛储、吊塘、官舟、团河(村)、向阳、楠木、宝联、市田、古雅、塘湾、丰山、泥湾、下坝塘、白市、白市溪口、小市、利溪、长寨联合、长滩、棕李、洒口、龙塘、岩壁、竹寨、鹰嘴界、龙坡、墓脚、岩头、瑶丰、东岳司、茶溪、渡头、大桥、翁宝、早禾、大冲、步云、酿溪、洞头、小寨、排子、金寨、吉朗、杨家渡、磨哨、广木、羊角坪、西楼、龙孔、中心场、快团、新塘、岩头坪、阳湾团、连山、大坪、高涌、漩水、宝照、六黄、建设、火神坡、大坡、团结、木舟、客寨溪、安顺、青朗、七溪、朗江、东城、蒲稳、阳溪、大罗田、宝田、旺田、连道苗寨、翁料、炳溪、上坊、坪见、茶冲、堡子、岩脚、坡脚、楼脚、东岳、清江、水尾、半山、阳隆、相见、黄土、闹溪、唐家、金塘溪、洞头塘、漠滨、枫木、木臻、铺坪、坪村、麻塘、新屋、五星、红旗等乡村旅游发展;配套完善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八章  开放文体事业共享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在设施空间、服务供给、管理运行、保障支撑等方面深度融合,带动居民消费、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全面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健全城市书屋、百姓书房、文化驿站、综合文化站等文化类民生设施体系;继续启动“总分馆”建设。对全县重点文保单位(文保点)进行消防水电改造,建设智慧文物监控平台,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丰富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扩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功能,增加公共图书馆图书藏书量,坚持文化下乡活动,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加强村级“农家书屋”的管理开放工作;继续启动“总分馆”建设。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作用,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这一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等全方位的文化资源信息服务;认真抓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继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认真抓好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每年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第二节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打造高能级公共文化产品。做大做强“欢乐潇湘”“军民迎春联欢晚会”等服务品牌,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节、创新文化活动、惠民活动等平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开展六个少数民族乡成立周年庆典、高椅黑饭节、堡子上坊荷花节、西楼月光节、金竹雾笋节、漠滨东魁节、岩头桃花节、农民工春节联欢晚会等民俗特色活动。积极引入和开发魔术演绎、文化剧目等演绎类活动,提升公共文化产品能级。扩大公共文化活动范围。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利用农村祠堂、戏台等公共空间,依托传统节庆活动等文化习俗,借助非遗技艺等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化。鼓励文化活动走进景区、走进酒店形成产品线路打包,开拓企业营销思路推进文化和旅游的切实融合。

第三节  更新公共文化体制机制

——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改革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推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了优质资源和服务向乡村基层延伸。推动文化服务社会化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机制,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管理、运营的新格局。

——推进公共文化平台化。搭建一站式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探索“政府提供资源授权、社会主体出资搭建平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数字服务”的“文化云”模式。发展“文化上门”“订单式”文化服务,拓展信息获取、预定支付的手机终端功能,使文化消费在网络平台得到实现。

——推进公共文化产业化。积极推进公园、公共绿地、博物馆、纪念馆、公共运动场馆免费开放,鼓励居民和游客参观免费场馆、观看演出和电影等,对购物、餐饮、交通等相关消费形成带动。


第九章  健全文旅广体融合产业体系

第一节  丰富文旅广体产业融合业态

——文旅+农业。以农业为根本,以乡村为载体,针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村寨、农业特色村等各类乡村不同特点,尊重原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立足于乡村资源禀赋和民俗风情,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注重自然风貌和独特风格的保护与传承,加快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优化乡村田园自然风光和人文建筑景观等空间环境,科学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休闲体育产业、农业体验观光产业等,彰显乡村独特魅力。鼓励和引导城乡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民间文化艺术创作、休闲健身、户外运动、康体保健、教育培训、乡村节事活动和体育赛事开展、乡村生活美学艺术推广等领域;指导会同魔芋、宝田茶、高椅黑泡茶、苗家花果酒、龙坡羊奶、葛根酒、雾笋、柴火月饼、农家腊货、兔子等农副土产品牌化、旅游市场化,形成乡村旅游核心价值,同时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延伸产业链,并在未来辅以互联网营销平台推广,形成农业品牌形象,提升农业附加值的同时,构筑乡村旅游吸引力;打造天马山户外、雪峰村徒步、金龙峡溯溪、环鹰嘴界骑行、金龙山登顶等体育休闲活动,形成具有会同特色的品牌赛事,乡村、体育、旅游有机融合,以体育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保护高椅傩戏、堡子阳戏等地方戏曲,弘扬地方文化,树立地方文化品牌,促进戏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建设;继续指导并办好高椅黑饭节(姑娘节)、西楼月光节、宝田采茶节、金竹雾笋节、上坊荷花节、羊角坪山歌节、东岳司桃花节、翁高袍汤节等乡村文旅节会活动,指导筹划举办粟裕故里红色文化旅游节、炎帝故里农耕文化节(牛王节)、雪峰村登山节、相见(恨晚)七夕节、官舟顶子文化节、侗母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以节会搭台,推动会同文旅广体产业发展;指导和推进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科技农业产业园、创意农业、定制农业、会展农业等重点领域“+旅游”发展,融合一二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生态。依托会同丰富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加快生态文旅广体产品体系、产业集群建设,适度加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文旅广体项目开发模式和经营机制创新。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森林观光、森林度假、森林休闲健身、森林极限运动、森林康养、森林科普科考、自然教育等领域产品。重点围绕鹰嘴界、渠水湿地、雪峰村、广木之乡、宝田茶旅、金龙山、肖家竹海、金龙峡谷、贡田古树群、广坪龙虾花与中华水韭、新塘银杏王等资源开发,提高站位,重点实施森林与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生态公园建设、生态休闲基地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文旅+红色教育。依托粟裕故里、红二与红六军团长征公园与革命小道、沙溪八宝山剿匪纪念地等红色文化地,通过发展融合红色教育、户外运动、科普研学、绿色生态、乡村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粟裕故里、会同县长征文化公园、沙溪八宝山剿匪纪念园、雪峰村“微长征”研学体验园等红色旅游景区点。

——文旅+科技。“万众创新,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全县文旅广体产业应积极融入新科技、接受新文化、发展新产业,打造会同科技文化生态圈。抢抓5G发展的重大机遇,开发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媒体零售产业,与海量用户端对接的互动产业,与移动新媒体捆绑的数字传播行业等,引进规模化文化科技龙头企业2-3家,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

以5G、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为重点,创建“会同文体云·一机游会同”手机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县旅游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完善游客行为分析平台,实时掌握游客流量等重点数据,合理引导游客消费,提升旅游舒适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的效能。在“十四五”期间,加深与装备制造、农业科技等方面融合创新,推进AI、VR、AR、MR等数字技术在文旅产品中的应用。

——文旅+教育。 充分利用市县镇村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站)、文化馆(站)、运动场(馆)、健身步道、游步道等文旅广体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教育、艺术文化熏陶、非遗技巧研习、名著阅读、创造出版、健身运动等全民综合素质教育。依托会同县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生态资源、山地运动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基地等研学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与教育行业的产业融合化、市场化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延展补充。

与教育有关部门合作,重点以红色旅游景区粟裕同志故居和纪念馆,文化遗产景区神农炎帝故里、高椅古村,体育旅游资源天马山,非遗文化资源高椅傩戏、神农裸祭、草龙舞等,设计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旅游”、“体育旅游”等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努力将会同县打造成具有科普教育、农业实践、军事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与乡土教育、青少年运动健身的怀化市研学旅游示范地。

——文旅+娱乐。 注重全县娱乐市场的健康、绿色文化引导。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指导,引导网吧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网吧与酒店、民宿等行业的融合创新;推动传统娱乐业向现代娱乐业转型升级,引进和发展先进的经营形式和娱乐场所,引进3D、AR、VR、AI等高新技术和高新科技产品设备,丰富会同县娱乐新兴业态;推动广电进景区,加大会同县休闲娱乐价值在旅游业的渗透力度。加大技术接口的攻关,推动商业模式渗透,推广弹幕、社交、互动教育等可参与、可互动、可体验的产品,融合线上和线下,打通实体与虚拟。

第二节  健全文旅产业要素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化旅游服务标准,积极落实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导游导览等各类旅游要素的标准,以标准规范旅游服务,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服务品质建设。

——加快建设精品特色化的住宿要素体系。加速中高端新型住宿业态引入,力争到2025年创建含度假酒店、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等类型的精品酒店达3-6家。重点引导高椅古村景区、粟裕故里、鹰嘴界景区周边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建设民宿产业示范村;依托自驾车露营地以及自驾车旅游线路的建设,培育汽车旅馆、汽车营地、汽车俱乐部、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鼓励在旅游中心城镇、重点旅游区培育文化主题度假酒店;创新住宿业态,建立多元化的住宿体系。加快住宿场所标准化建设与管理,针对民宿、酒店经营者,开办服务标准化系统培训,提升住宿服务体验。

——加快建设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购物要素体系。构建多层级购物网络,建设多元化旅游商品专营店,力争到2025年,全县各大超市大型商场、3A级以上景点、度假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均设置会同旅游商品专营店、专柜,形成多层次、多点布局的旅游商品集散体系;建设线上线下购物体验平台,搭建会同旅游商品电商平台,开通网上销售推广渠道,提供网上订购、支付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培育一批购物商品,成立会同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加强与设计类高校、文创企业的合作,研发设计传统物产、美食、文创产品、时尚工艺品等多品类、高品质旅游主题商品;推动会同特产如黑九妹泡茶、博嘉魔力会同魔芋、翁高玉兰片、宝田“鹰嘴界”茶叶、竹贤竹酒、高顶山大米、红坡贡米等特色食品以及竹制品、木制品等手工艺品的开发,对农优土特产品进行深加工及精致包装。

——加快建设主题化诚信餐饮要素体系。深度挖掘会同美食文化,以“健康、绿色、品质”为主题,建立餐饮诚信经营机制,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餐饮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培育“舌尖上的会同”旅游餐饮品牌;挖掘本土特色餐饮资源,培育森林康养餐饮、文化特色餐饮,鼓励扶持10家会同菜特色餐饮企业,培育10家知名会同特色菜品牌店。将特色餐饮作为吸引物,设计会同美食手绘地图,打造会同美食旅游线路。

——加快建设休闲娱乐要素体系。大力发展演艺娱乐与民俗娱乐,重点推动表演型、参与型、科技型娱乐项目开发,重点开发摄影节等常态化季节性休闲活动;对接市场热点,引入现代时尚元素,开展环鹰嘴界(环渠水湿地)户外骑行、雪峰徒步、金龙峡徒步、金龙山登山、羊角坪山歌等受青年市场欢迎的新兴娱乐活动;开发夜间娱乐,廷长消费时间,在县城建设夜间美食街和夜市,在主要景区景点引入灯光秀、夜间娱乐等活动,延长娱乐场所经营时间,打造夜间集市。

第三节  强化文旅产业主体培育

全面实施旅游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涉旅主体企业。加快培育2家旅游行业示范企业,类型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商品、旅游客运等。发展百微企业—推进农家乐、乡村民宿品质化发展,扶持旅游商品销售、旅游文化创意等类型的企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知名酒店,提升旅游整体服务,形成一百家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小微企业。

专栏5  会同县文化旅游业提升工程

景区提升工程。重点推进粟裕故里与宝田茶旅融合旅游线路建设,粟裕故里红色文化旅游提质扩容建设,雪峰山下的“大高椅”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连山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开发,雷鸣湾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雪峰村、西楼村、连道苗寨、金龙山、枫木村、官舟村、漠滨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金龙山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八宝山旅游开发,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会连山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振兴项目建设,西楼侗苗古村文化旅游项目。

文旅融合小镇建设工程。重点推进连山炎帝文化旅游产业小镇建设、坪村红色军旅特色小镇、漠滨美丽库区淘金文化湘黔民族特色边贸小镇、高椅民俗古村文化特色产业小镇。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工程。重点推进省级非遗民间手工竹编技艺保护振兴项目,省级非遗野生茶传统制作技艺保护振兴项目,堡子木雕传承保护振兴项目,高椅傩堂面具及窗花雕刻保护振兴项目,会同杨家黑饭节保护振兴项目,高椅剪纸保护振兴项目,省级非遗连山斗牛舞传承保护项目,省级非遗傩戏“杠菩萨”传承保护项目,省级非遗龙舞(会同草龙)传承保护项目,高椅村古建筑群环境整治项目,高椅村古建筑群展示工程,高椅村古建筑群消防安装工程(二期)。



第十章  完善文旅广体公共服务

第一节  旅游集散系统建设工程

构建全域旅游集散系统。加快建设以旅游接驳,旅游换乘、信息咨询、餐饮购物、旅游投诉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构建覆盖全县全域旅游三级集散体系。重点发挥位于林城镇的会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打造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一站式旅游产品销售与服务区,提供自驾停车、中转换乘、餐饮住宿、汽车租赁、问询预定、医疗救助、垃圾收集、旅游厕所等功能。着力推进会同汽车站、包茂高速会同服务区、乡村旅游重点集镇等区域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打造智慧旅游集散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手机为主要交互终端,通过智慧化设施安装、虚拟旅游设施布局、全县大数据中心接入等方式,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为多信息接收、自媒体传播、虚拟化体验、大交通对接、大数据采集处理等为一体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的地方旅游智慧中心。

第二节  5G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工程

优先开展5G在全县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推进文旅部门数据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功能完善,系统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体验和智慧旅游营销,打造怀化市宜居宜游智慧旅游先行区和5G应用示范。

完善5G智慧旅游管理,依托会同县旅游大数据中心进行文化和旅游数据平台的融合,整合全县交通、住建、工商、国土、人社等涉旅部门的数据资源,推进景区、交通、客群等涉旅数据的接入。运用5G前置化场景捕捉技能,建立容量管理、应急管理、安防管理、电子票务、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统计、监控、调控等管理功能,助力企业数据共享和智慧营销。

优化5G智慧旅游服务,打造以“一部手机游会同”App为核心的对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文化会同”公众号功能,通过会同官网、官微及时准确发布旅游信息,植入全轨迹、全媒体的5G+社交分享功能,提供交互式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整合会同所有涉旅企业,陆续将旅游产品排版上线。建立会同旅游VR宣传片,强化智慧旅游宣传;建立线下5G+AI旅游服务、AR辅助讲解、AI游记助手等旅游服务体系。增加5G智慧旅游体验,打造5G文化旅游产业全覆盖,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智慧化体验;筹建5G创新创业园、产业园,努力成为中国5G创新发展的先行地;建立包含智慧租车、智慧骑行、智慧标识导向、停车诱导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业态智慧化体验,以酒店、店、景区、旅行社、乡村为主体,推广景区刷脸入园、酒店30秒入住,饭店智能点餐等覆盖范围,增设AR交通导化体验、大交通对接、大数据采集处理等为一体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的地方旅游智慧中心。

第三节  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完善旅游厕所布局。遵循“龙头项目及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布局3A级厕所,重要项目布局2A级厕所,支撑项目布局A级厕所”原则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结合重点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深入推进“一厕景”公厕样板工程。在各景区、集镇、交通节点、旅游村庄、餐饮点等实现旅游景区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

——推进智慧公厕建设。引入信息通讯、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传感传导等技术,实现厕位引导、客流统计、环境监测、水电控制智能联动、刷脸取纸、紧急求助、反馈评价等功能。

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为主线,进一步构筑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对于体育与健康的参与和消费需求,创美好生活与健康发展的体育环境。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区、乡村间的聚焦与协同。建立合理地供给、保障、评价体系。

第四节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机制

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加快建设水平较高、内容完备、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集中精力在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层面,切实地满足居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本、便利的使用。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保障全县体育场馆、社区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的每周计划开放时间与开放率,设置每周计划开放时间下限。公共健身点、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常年免费开放。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有效利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全民健身指导人员进行持续培训与督导,对于全民健身指导内容进行创新与推广普及。对于居民的体育健康需求与成果进行采集与分析。

第五节  创新社区体育公共设施

统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增量、增质为要点。合理布局配套公共体育设施,优化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与功能升级。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m2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m2”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加强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全民健身室外路径和农村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逐步推动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有序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根据其功能、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

第六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打造“健康会同”特色品牌。提高健身设施覆盖率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如:“全民健身挑战日”“全民健身节”“重走长征路”“雪峰徒步”“金龙峡徒步”等活动。创建“一镇(乡)一品”全民健身主题特色品牌活动。继承传统,发挥优势,形成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有群众基础、有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带动全县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第七节  前移国民提质与健康端口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完善并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推动康端口前移,建立体育与卫生等部门协同,对标周边地区的成功案例,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体育与健康融合发展。




专栏6   文化惠民工程行动

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工程。推进“四馆两院一中心”建设(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数码影院、大剧院、群众演艺中心)。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统筹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全县村(居)覆盖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阅览室或农家书屋、1个简易戏台、1个文化广场、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器材的基本要求。

重大惠民文化节会活动。持续深入办好“中国·会同高椅古村黑饭节”“中国·会同桃花节”和“中国·会同西楼月光节”“欢乐潇湘”“文化大拜年”“ 全民广场舞大赛”及“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



第十一章  有序推进竞技体育发展

    坚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展中国体育文化,作为市竞技体育创新发展的特点。避免单一衡量竞技体育的成绩为标准,立长效发展的竞技体育模式。抓好科学选材,创建传统与要双向培养机制。创新科学训练、以赛代练的保障。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一节  调整竞技体育发展方式

结合实际与优势,针对性突出发展优势项目,稳步提升有潜力项目。建立以县为主、以校为辅、县企、协会共办竞技体育的模式。选择一部分群众参与度高,关注度高的竞技体育项目,引导由各下辖乡、镇、企业、学校、协会去办。采取科学的方法,协同省内竞技体育资源,采取委培与引进并进、创新运动员培养模式,确保市运会总成绩有所突破。考虑部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发展,是提升竞技体育的选材,增加训练、比赛的关注和参与的手段之一,逐渐形成相辅相成的协同发展机制。

第二节  提升竞技体育成绩成效

迎竞技体育训练、比赛、保障、管理规律。在坚持传统竞技体育训练成绩的基础上,增加科学训练的综合投入与支持。加强运动员训练、比赛数据的采集规范和管理,通过科学分析,指导训练与参赛工作,引进先进的科学训练体系与资源,在运动员综合能力提升与教练员执教能力再提升层面,创造持续的有力支撑。强调“以赛代练”的思维模式,增加投入,加强定期与市内体育强县之间的练比交流,对于阶段性训练成果进行有效的验证与调整。

第三节  加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

形成运动员与教练员双向培养机制,落实运动员选拔、教练员聘用的标准化体系。在具备条件的重点项目上,吸引省内优秀教练和竞技体育专家合作。加强教练员,运动员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抓好赛风赛纪,严格执行反兴奋剂工作。在全县范内规划布局特色化的训练中心和基地,争取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落实体教融合政策,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促进与学校联合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形成良性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择机制。


第十二章  加强青少年体育发展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落实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标准,并共同评定。针对性丰富课余训练体系,扩大运动项目发展,挖掘学校优秀运动员作为会同县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鼓励教练员在保障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使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重点培养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服务体系,鼓励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发展。

第一节  规范社会体育组织

构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支持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规范青少年体育服务的社会购买标准与质量体系。

第二节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青少年精品赛事活动,重点培育篮球、足球、游泳、田径项目赛事地举办,充分考虑体教融合与竞技体育人才选拔的关系。

第三节  强化政策保障

落实体育特长生的评鉴、升学保障具体实施政策。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深入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地方责任,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加大政策贯彻的执行力度,以成绩成果为目标导向。

第四节  创新体教融合重点

针对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巨大契机,正确科学地分析,以体育创新为原则,重点培育青少年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研发。在充分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知识产权的角度,以小学、中学为重点的学生群体,进行课程分层设计与研发。在目标学校进行试点,依托互联网科技手段,对于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传播与普及。


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县委县政府要把文化旅游广电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文旅广体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服务指标评估体系和行政管理考核制度,强化政府对全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工作的行政考核力度。推动发改、财政、人社、税务、工商、教育等与文化体育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切实担负起涉及文化体育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责,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节 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和相关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推动制定符合会同县实际和发展需求的制度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加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和创新引领力度,畅通产业“绿色贷款通道”,完善文化旅游体育投融资服务平台,确保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节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推动政府增加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产业资金投入规模,安排并逐步提高相关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完善使用和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县、乡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正常运转。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单位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和落实鼓励单位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文化体育事业的各项经济政策。探索建立省级繁荣艺术创作资金资助新机制。

第四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争取设立相关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创新高层次文化旅游体育人才的特殊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制度。高度重视基层文化体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文体工作者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乡镇综合文体站队伍稳定。加大优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人才的激励力度,对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按照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设立文化旅游广电体育领域的政策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相关领域工作者。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