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2-01-26 农林水利 浙江
第一章 基础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
绍兴市柯桥区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南岸,会稽山北麓,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上虞区交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嵊州市、诸暨市为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接壤,北濒杭州湾,地理位置为北纬29°42′02"至30°19′15",东经120°16′52"至 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绍兴市柯桥区背靠会稽山,北濒海,故呈西南面高、东北低的阶梯形地势,山脉、平原、海岸兼有,山丘与平原间界线明显。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河谷区,约占柯桥区总面积52%。中北部为水网平原区,约占柯桥区总面积32%,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山、残丘分布其间,其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史称山会平原。东北部为滨海平原区,占柯桥区总面积16%,海拔5米左右,系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柯桥区境内有地望名称并经实测高程的山岗共273座,岭24座,为五百岗、木窝尖、独子尖、化山、东干山、秦望山、西干山、香炉峰等,海拔一般在300-400米。骆家尖海拔747米,为境内最高峰。
三、气候条件
全区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北缘的过渡地带,属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古人曾有“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常家山水国”之诗句,赞美柯桥“山常青,水常白”,气候湿润宜人。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又受季风影响及海洋的调节,因此,柯桥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403.0毫米,雨日155.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2.5%。各月间雨量分配不均匀,全年有二个明显的雨季,一个是5、6月份的梅雨季节,另一个是9月份的秋雨。7月中旬~9月的台风雨期,常有灾害性天气出现,以水、旱、风、潮为主,其中每年台风影响一般在3~4次左右。据统计4—9月份雨量占全年的2/3左右,这样的雨量分布造成山(丘)地土壤容易流失,土层变薄。全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147毫米,有二个明显旱季,即7、8月份的“伏旱”和10、12月份的“冬旱”。
四、水文水系
柯桥区境内河流源于南部会稽山,除小舜江、浦阳江外,均流经中部平原,北注曹娥江、入钱塘江。经历自然水系、鉴湖水系、运河水系的发展演变过程,现分属小舜江、运河、浦阳江三大水系,又以运河水系为主。
平水江(若耶溪)、直落江、坡塘江、娄宫江、漓渚江、秋湖江、项里江、型塘江、陌坞江、夏履江等10余条江河溪流,史称鉴湖36源。北向涌入北部平原,与浙东古运河、鉴湖、西小江相交,或溢而为江,或渚而为湖,或为沼为池,为溇为荡,形成河道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平原河湖网,瓜渚湖、芝塘湖、大坂湖等18个湖泊点缀其中,平静如镜,荡漾其间。
西小江:又名钱清江,原为潮汐河流,宋、明间,多次成为浦阳江下游干道,直通杭州湾。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被疏归故道,入富春江。西小江遂自成体系。其上游为进化溪(古称麻溪,今属萧山),源于螽斯岭,经晏公桥进入柯桥区江桥上板。经杨汛桥,在钱清镇穿越浙东古运河,折东北经南钱清、新甸、管墅、华舍、嘉会、下方桥,于荷湖与直落江汇合,经三江闸,入新三江闸总干河,注入曹娥江入海。境内河道总长58公里。
浙东古运河:古名漕渠,又名西兴运河。西起萧山西兴,东至上虞曹娥,过曹娥江经梁湖、坝头与姚江、甬江会合,全长约78.5公里,与杭绍甬公路、萧甬铁路平行。境内西起钱清镇,经柯桥入城区西郭门,出都泗门,迤东经皋埠、陶堰,于泾口入上虞,长41公里,为连接萧山、上虞至余姚的主要航道。
平水江:又名若耶溪,源于平水镇茅园岭,经上灶,在稽山门汇入环城河,主流全长23.55公里。
娄宫江:又名兰亭江,源于兰亭镇大庆山,在偏门汇入鉴湖大江。主流全长21.55公里。
漓渚江:源自棠棣太山岭,于钟堰汇入鉴湖大江。主流全长20.4公里。
型塘江:源于湖塘九岭下,出寿胜埠头注入鉴湖大江。主流全长18.65公里。
直落江:由若耶溪伸入北部平原,为山会平原南北向总干渠,与西小江会合后入新三江闸总干河。全长14.2公里。
曹娥江:源于东阳市济公岭,经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在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横湖村入三江口汇入钱塘江。主流全长193公里,境内主流长26.3公里。
小舜江:曹娥江中游最大的支流,源于嵊州市竹溪赤藤岗,在五间头入境,至登岸入上虞区,注入曹娥江。主流全长72公里,境内长17.6公里。
五、土壤
柯桥区山地丘陵,地质构造上属江南古陆富春大向斜构造,地层复杂,岩石种类繁多。大体上西南丘地(漓渚、兰亭、稽东、王坛)属黄红泥土一类的土壤。中部及东南丘地属红松泥及砂粘质红土。南部山区的稽东、王坛、平水、及柯桥、钱清、湖塘、夏履等属黄泥土、红泥土。按地形部位,丘陵红黄壤以原积、坡积为主,山垄河谷地以洪积、冲积为主。平原水网地带在铁路以南多为湖积物,铁路以北多为浅海、湖、沼母质。西小江沿岸为河海相沉积物。
柯桥区土壤分成红壤、黄壤、潮土、盐土、水稻土五个土类。其中红壤在全区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会稽山地,具有粘、酸、瘦等主要肥力特征,旱季保水性能差,不适于作物高产,主要适于种植茶、竹、果等经济特产,以及玉米、甘薯等旱粮作物;水稻土分布面积其次,主要分布在本区西部、东部和北部平原,是全区粮、油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分布着滨海盐土,土壤性状的主要特征是土体中含盐量高,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潮土类分布在河谷地带及沿海塘一带,土层较厚,大部为淡竹园与经济作物用地。
六、森林植被
在中国植被区划中,柯桥区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其原始植被,在人类长期活动影响下,已基本消失,大多被次生林或人工栽培所代替,地带性植被以甜槠、木荷、枫香为建群树种,伴以栎、栗、楠类以及山茶科等群落,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樟、甜槠、苦槠、木荷、枫香水杉、毛竹、香榧等。
全区森林植被按县级林业区划可划分三类:南部山丘森林植被,中部河谷及水网平原人工植被,北部滨海平原植被。
1.南部山丘森林植被
本区低山丘陵天然林木与栽培林、果、茶的面积比约为8:2。人工林与天然林混合分布,有利于天然林保护。
海拔200米以下,丘陵、红壤大部分为人工林,以茶、竹为主,兼栽杉、果、桑等用材林及经济林。天然植被以松、木荷、栎、杜鹃等为主。
海拔200—500米,多数为天然植被,大致有五类:第一类是常绿针叶林,主要是马尾松—栎、杞木、映山红群落;第二类为落叶阔叶林,如檫、枫、麻栎等;第三类为常绿阔叶林,如木荷、苦槠、樟;第四类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是马尾松与木荷、枫香等自然混交;第五类为杜鹃、乌饭等灌木类。人工植被主要是竹、茶、杉、果及部分杂竹。
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黄壤,以天然植被为主。属于针叶、阔叶、茅草、灌木混杂林。人工栽培以茶为主。
2.中部河谷及水网平原人工植被
水网平原与河谷农田一向种植水稻、油菜及绿肥等粮油类作物为主,部分种植花卉、果木。在村落、河流、道路两旁普遍栽植水杉、樟等林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园林绿化的普及,成片的绿地、林带、林网随处可见,乔、灌、草种类繁多,植被也丰富多彩。
3.北部滨海平原植被
滨海平原成陆时间短,盐碱严重,天然植被皆以耐盐碱草植物为主,在未垦地及海塘上分布大片芦苇、咸菁、蒿草。滨海平原人工植被以禾本科植被、十字花科植物、经济作物以及人造防护林(杨树)为主。
七、野生动植物
柯桥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现有动物资源590种。其中,陆生野生动物有4纲16科200余种。主要是黑麂、穿山甲、山羊、野猪、黄鼬、赤腹松鼠、华南兔、麻雀、大山雀、喜鹊、大嘴乌鸦、草鴞、四声杜鹃、山斑鸠、环颈雉、五步蛇、竹叶青、乌梢蛇、大蟾蜍、泽蛙、北草蜥等。
其中黑麂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穿山甲、山羊、草鴞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五步蛇、四声杜鹃、喜鹊等为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八、古树名木
柯桥区现有古树名木21683株,其中散生古树7446株,古树群226个,群生古树名木14237株,国家一级古树1082株,国家二级古树3354株,国家三级古树17247株。全区现有古树名木隶属于26科43属52种,散生古树和古树群均以红豆杉科榧树属榧树为主,其次各为金缕梅科枫香和松科马尾松。主要树种为香榧、金桂、樟树、马尾松、枫香等。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柯桥区由原绍兴县撤县设区而成,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2万人。下辖16个镇街,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绍兴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开发区——滨海工业区、鉴湖旅游度假区。
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0年,柯桥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6.73亿元,人均 GDP21977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1855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8.69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3.9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620.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744.10 亿元,2021年度晋级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区”。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 202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04 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59元。
三、交通运输条件
柯桥地处长三角南翼,浙江省中北部,位于杭州0.5小时经济圈和上海1.5小时交通圈,是绍兴接轨沪杭都市圈的桥头堡,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区,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柯桥区深入推进“融杭”交通大会战,杭绍城际轨道交通全线贯通,31省道北延段、杭绍台高速南部三镇段建成通车。改造杭甬高速柯桥互通,杭州中环柯桥段、杭金衢至杭绍台联络线加快推进。设立上海浦东机场柯桥城市航站楼,开通柯北科技城至下沙大学城客运专线,新增(延伸)5条融杭公交线路。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523.45公里。其中,国道53.36公里,省道76.65公里,县道407.16公里,乡道300.85公里,村道673.99公里,专用公路11.44公里。全区实现客运周转量11521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444847万吨公里。
四、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柯桥区最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报告,柯桥区土地总面积1599390亩,其中林地面积862357亩,占53.92%;非林地面积737033亩,占46.08%。
全区林地面积862357亩。其中乔木林574621亩,占林地面积66.63%;竹林地206763亩,占23.98%;疏林地176亩,占0.02%;灌木林地59632亩,占6.92%;未成林造林地4942亩,占0.57%;苗圃地11175亩,占1.30%;迹地123亩,占0.01%;宜林地4922亩,占0.57%。
全区森林面积(乔木林、竹林、灌木林面积之和)841019亩,森林覆盖率52.58%。林木绿化面积851035亩,林木绿化率53.21%。
全区活立木总蓄积2904876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2806427立方米,占96.61%;疏林地蓄积98立方米,占0.01%;散生木蓄积47175立方米,占1.62%;四旁树蓄积51175立方米,占1.76%。
五、旅游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柯桥区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世界休闲•柯桥论坛”,酷玩王国开园营业,“夜鲁镇”成为网红打卡点,柯桥古镇一期建成开园,鉴湖直升机场重新起航,创建成为省首批5A级景区。投入3000万元推出3条旅游快捷巴士线路,其中观光“夜巴士”为全省首创,柯岩风景区、稽东镇冢斜村等5家单位被评为首批市级非遗旅游景区,安昌古镇等2家单位被列入市级非遗研学游基地。截止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24个,其中3A级旅游景区6个,4A级旅游景区5个。2020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949.25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948.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6.13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6.04亿元。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工作回顾
第一节 主要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林业方针政策,全面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森林绍兴”和“美丽绍兴”建设,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森林文化传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并进、保护与利用同步、改革与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国土绿化全面推进
全区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通过实施绿化造林、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森林系列创建、村庄绿化、公(铁)路绿化、江(河)岸绿化等绿化工程,增加城乡绿量,拓展绿色空间,不断改善大气和水环境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持续推进绿化造林步伐,累计完成绿化造林面积约17163亩;加快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累计完成珍贵彩色森林建设25915.84亩,新植珍贵树种100.42万株,建成珍贵树种发展示范点300亩,珍贵树种局长示范林5个,珍贵树种种植示范单位7个。启动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完成2020年新增国土绿化行动任务2454亩。持续推进各类创建工作,截止2020年,全区所有镇街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成为全省首个森林城镇全覆盖的县(市、区),全区省级森林村庄创建达到36个、市级森林村庄97个。国家森林乡村5个;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推进“一村万树”创建行动,累计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21个、推进村128个。
二、资源保护不断增强
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三五”期间,森林面积从83.5万亩增加到84.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2.21%提高到52.58%,森林蓄积量从247.5万立方米增加到290.5万立方米,乔木林单位蓄积从62.7立方米/公顷上升到73.3立方米/公顷。加大林地保护和利用,严格控制林地的使用,强化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累计办理林地征占用107处,面积99.703公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1394.8万元;累计办理采伐证205份,采伐蓄积24724.2立方米。加强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优化公益林布局,全区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20.937万亩,区级公益林面积10.9万亩。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全力做好自然保护整合优化工作,按省统一部署,做好全区5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的调查评估、整合优化调整方案、分述报告等工作,完成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柯桥绿林竹海省级森林公园的创建工作。全面推动野生动物管控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行为,切实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积极谋划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积极组织开展全区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全区共有409个风景资源单体,其中优良品质风景资源有34处。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评价,完成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并开展森林资源状况年度监测,通过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信息平台上报数据,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的全覆盖森林督查工作机制。
三、林业产业稳步发展
立足“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全力推进“稳一、强二、扩三”,林业一二三产融合步伐更加稳健。“十三五”期间,全区围绕竹(毛竹)、香榧、花木、盆景等林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现代园区建设,2020年全区林业行业总产值达55.3亿元。加强现代园区建设,累计建成香榧、竹笋、青梅、花卉苗木、盆景等现代林业园区面积5.3万亩,总投入3.7亿元。建成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其中包含香榧、竹笋、青梅、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花卉苗木特色林业精品园;另外建成省级花卉苗木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特色林业精品园15个;建成市级认定的现代林业园区14个、区级认定的现代林业园区7个。大力发展香榧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柯桥区是浙江香榧主产地之一,种植面积5万余亩,其中投产面积2.5万亩,分布在全区5个镇街,主要集中在稽东镇,榧农年收入8000多万元。“十三五”期间,新建香榧基地1万多亩,向平水、兰亭、王坛、湖塘发展,其中工商业主投资开发的面积占60%以上。建立了5000亩香榧森林食品基地,组建香榧专业合作社8家;注册香榧商标6个,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2个。
四、森林文化日益繁荣
突出以森林活动为抓手,广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家园,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计15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超过50万株,提升了全民造林绿化意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成16个镇(街道)及国有林场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共计21683株,226个古树群,针对古树分布及健康因子情况,对2635株分布在村庄、公园、主要道路、农户房前屋后、风景区等人迹活动较多的古树进行公众责任保险。打造生态文化示范,漓渚镇棠棣村、大香林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稽东镇龙东村和兰亭街道谢家坞村被授予“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称号,创建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村)6个、国家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及微信公众,通过举办生态日、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活动,广泛开展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为开拓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漓渚镇、稽东镇为省级特色小镇,兰亭街道、平水镇、王坛镇为市级特色小镇,王坛东村为省级森林人家,平水镇王化村、平水镇若耶村、王坛镇东村村、稽东镇占岙村为市级森林人家,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五、森林古道(步道)经济日趋呈现
全区森林古道主要分布稽东、王坛、平水、兰亭、福全、湖塘、钱清、夏履等镇(街道)。2016年以来,柯桥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因地制宜的全面启动了森林古道的修复,并在2017年将其列为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先后共投入资金6500 万元,其中区财政资金4550万元,完成古道修复69条,总长度290公里,占全市古道总长的81.3%。古道修复工作坚持修旧如旧、坚持生态环保、坚持原貌修整、坚持就地取材,同时统筹整合现有古道、步道和天然路径,串联散布的山区休闲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做到与现状地形的协调及整体自然环境的融合。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评为“浙江最美森林”,会稽山香榧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经典古道”。古村落:古建筑村落有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石岙村。自然生态村落有柯桥区稽东镇陈村。还有古道石桥、古祠堂、古民居、古建筑物、香榧原始博物馆等古迹。这成片的古香榧林与会稽山区的奇峰秀谷和文化遗存相映成辉,形成了榧乡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的日铸岭古道和陶晏岭古道,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并被评为浙江十大风情古道”。
近几年来,柯桥区会稽山香榧古道沿线的村庄,以森林休闲、森林康养为依托,积极参加生态村,省级休闲旅游特色村,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等创建。依托会稽山香榧古道开展“绍兴最美森林古道”等评选活动,利用古道推出“爬山吧兄弟”登山游、“浙江省首届国际马拉松--稽东香榧古道”比赛。在每年的10月份都将举办“香榧节”为内容的香榧炒制大赛等文化旅游节,有效推进森林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千年香榧森林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方便游客到森林公园内登山和游玩。全年,森林公园游客总人数达10万人次,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每逢周末,参与登山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
六、改革支撑不断强化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推进林地流转,积极服务企业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按规及时给予企业办理他项权证,完成1528亩3400万元的林权抵押工作。严格执行天然停伐管护工作,累计发放天然停伐管护费7.24万元。按“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不断探索更加合理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简化审批程序,逐步由限额指标管理向森林多功能发挥、多目标管理转变,减轻林农负担,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的目标。强化森林火灾防治工作,据省、市、县森林消防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落实森林消防行政责任制、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森林消防队伍体系。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累计清理枯死松树面积10.35万亩,清理枯死松树约3616.1万斤,补助资金约885万元。加强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开展新冠病毒、禽流感、野猪非洲猪瘟等监测防控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力度。启用森林资源“一张图”信息平台,促进管理数字化转型。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柯桥区地形低缓,征占用林地和改变林地用途现象较为常见,宜林地不断减少,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艰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管理方式和处理手段有待改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松材线虫病防治压力较大。基层林业机构队伍相对弱化,年轻干部、高学历人员少,致使林业技术人员新老衔接不上,管理效率、工作质量有所下降。 
二、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柯桥区森林总体质量仍然不高,离珍贵化、彩色化、健康化、资源化的要求仍有差距,林种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复层林、阔叶林、混交林少,单层林及纯林多的问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提升不明显,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还不强大,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尚未充分发挥。防护林体系还不完善,森林抚育成本也不断增加,导致造林和抚育的压力越来越大。平原地区的绿量虽有显著增加,但绿化的质量还不高,可持续经营问题有待探索。
三、林业产业转型面临挑战
全区林业产业以香榧产业和竹产业为支柱,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但是林业产业设施和机械化水平仍较薄弱,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毛竹林退化明显,经济效益下降,香榧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滞后、品牌体系有待建立。林业企业中小企业多,龙头和规模企业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科技支撑和龙头带动,一二三产融合不深,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提高。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型产业,起步较晚,生态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潜力。林业产业服务机构、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区域合作化机制、院企合作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
四、林区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林业资源保护方式和管理手段有待提升,林区基础设施薄弱,林业基层机构和人员老化弱化、老化,综合执法能力不强。森林、湿地等监测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高,尚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数字化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第三节 发展形势
一、宏观形势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全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谋划国家发展宏伟蓝图的根本遵循。“十四五”期间全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全省形势
全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其中生态方面目标是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新的光荣使命。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系统研究部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明确要求拓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林业产业是山区发展和农民增收最重要的途径,是山区实现共同富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林业碳汇是《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中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碳汇,袁家军书记、郑栅洁省长专门就国土绿化和碳中和作出重要批示,并将林业碳汇纳入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总体布局,把森林蓄积量作为2025年、达峰年、中和年的核心任务之一,积极实施林业固碳增汇行动,持续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开展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增加林业碳汇的重要举措。
三、全区形势
区委制定了柯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阐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共同愿景和行动纲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锚定到2035年率先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今后五年柯桥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全省“重要窗口”建设排头兵,建成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和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科创智造新城、稽山鉴水胜地。其中生态方面尤其是林业方面的主要方向有:一是打造山水林田湖和谐共生示范区。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强化生态公益林、天然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以森林“四化”推进国土绿化体系的科学构建,重点加强西南部丘陵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继续深化“四边三化”行动,结合南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推动漓渚铁矿、平水铜矿等矿山治理。以主要湖泊和平原河网湿地保护为重点,提升城市湿地的涵养功能。加快滩涂、海塘区域防护林带建设、增殖放流,充分发挥水生生物提升湿地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功能。二是擘画绿水青山柯桥画卷。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充分用好“三线一单”成果。推进数字化空间管控,实现区域国土空间“一张图”。牢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驼峰山、小舜江、平水江、柯桥西部及王坛镇、稽东镇等水源涵养区,打造平水—王坛—稽东连片生态安全屏障。以“三湖、六横、四纵”的水网布局为骨架,以九大城市公园、三大省级森林公园和鉴湖、瓜渚湖等湿地公园为点,通过城乡绿色廊道串联,构建水生态廊道和绿道网络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三是健全现代化生态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全面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创新完善财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南部山区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针对南部山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柯桥经开区合作,探索建立针对王坛镇、稽东镇、平水镇的“生态特别合作区”。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花园建设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持续开展国土绿化美化,显著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切实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自然保护地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发展原则
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推进城市森林和乡村绿化建设,使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坚持产业富民,绿色发展原则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加快竹木加工、木本油料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森林康养,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 
三、坚持改革发展、创新驱动原则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加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四、坚持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原则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运用数字技术、数字化认知和数字化思维,推动林业工作贯彻落实,不断提升林业治理能力,提高现代林业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形成全域林业工作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新格局。
五、坚持共建共享、生态惠民原则
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突出生态美、人文美、生活美,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大花园建设成果,努力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三节 规划依据
1.《国家林业局林草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2.《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21〕6号);
4.《浙江省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浙政办发〔2020〕82 号);
5.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136 号);
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方案(2020-2024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4号);
7.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浙林绿〔2021〕30 号);
8.《绍兴市柯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9.《绍兴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0.柯桥区各自然保护地总体总体规划、整合优化相关资料;
11.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资料。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国土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持续增强,自然保护地布局更加优化,森林灾害防控全面改善,重点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完善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林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优质林产品产量明显增加,林业富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示范标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高标准实施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森林、湿地、天然林、公益林得到全面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强化,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系统化资源保护体系。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2.5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300万立方米,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稳定在20.94万亩以上,区级公益林面积稳定在10.9万亩以上,天然林面积保有量达到53.4万亩以上,湿地保有量稳定在15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陆域占比达到7.0%以上。
——高水平推进生态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统筹推进,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国土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森林系列创建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生态显著改善。全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3万亩,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80立方米/公顷,新增国土绿化0.85万亩,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5个以上。
——高效益发展富民产业。林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林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林业富民能力显著增强。规划建立香榧品种园,加快象牙榧等优质品种繁育,建成香榧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以稽东、平水、王坛、兰亭等镇街规划建设香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3个,改造提升榧林面积10000亩。建成竹产业品牌中心,培育平水竹绿色循环产业园。创建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名镇2处。新建林区道路100公里,改建林区道路200公里,全区实现林业行业年总产值65亿元以上。
——高品位弘扬森林文化。生态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优质,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科学普及全面深化,自然教育全面开展,生态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创成3家以上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或国家生态文化村,保护修复古道100公里,建设古树名木主题公园5处。加快设计一批富有创意文化符号,推出一批旅游线路等方式,着力打造最美唐诗路。
——高效能提升智治能力。基本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努力提升智慧林业立体化感知体系,实现全省林业“一张图、一张网、一套数”。“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深入,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林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林业发展数字化基本实现。森林防灭火能力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不断加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根本好转,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疫点数量双下降。


第五节 建设布局
根据“十三五”林业发展基础,结合全区现代林业发展实际,确定柯桥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布局为“三区多点”的综合林业发展布局。
 “三区”:为中北部平原林业发展区、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区和西南部丘陵产业发展区。
中北部平原林业发展区:严格保护滨海湿地和河流湖泊湿地,以“三湖、六横、四纵”的水网布局为骨架,以城市公园、湿地为点,通过城乡绿色廊道串联,构建水生态廊道和绿道网络蓝绿交织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
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区:加强资源保护保育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
西南部丘陵产业发展区:推进香榧提质增效、竹产业转型升级、森林康养等富民产业发展,发展以平水、兰亭、王坛、夏履等地的竹产业组团,以稽东、平水等地的香榧产业组团,以王坛为主青梅产业组团,以平水、漓渚为主花卉苗木组团。加快沿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打造融森林、人文、林业特色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休闲观光发展区。
“多点”:指森林乡村、一村万树创建、森林人家、森林康养基地、自然保护地、示范林等生态绿点。加强生态绿点建设,并通过通道生态防护绿地与森林景观绿地等廊道、斑块的串接,推进全区整体环境的改善与发展。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一、严格保护林地和森林
科学编制全区“十四五”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林地和森林保护目标与任务,全面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的规模,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实施“先补后占”管理,合理确定林地补充建设任务,加快补充林地造林,全面推进林地占补平衡。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切实加强对利用林地垦造耕地工作的监管,保障重大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大对公益民生项目用地的支持。全面加强林地管理,利用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实行林地动态管理,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建立全区林地数据年度更新机制。严格执行“十四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继续全面停止天然商品林主伐,限制天然公益林更新采伐,严格控制人工商品林皆伐,强化松材线虫病除治和抚育采伐力度,全面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天然林与公益林全部实现管理并轨。加强公益林区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到2025年,全区林地保持在8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2.58%,重点公益林面积稳定在20.94万亩以上,天然林面积稳定在53.4万亩以上。
二、着力加强湿地保护修复
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推进全区“十四五”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严格确保全区湿地红线面积,推行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制度,探索推进重要湿地生态补偿,健全湿地保护目标考核责任制。实施重要湿地保护工程,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为原则,确保重要湿地资源得到全面保护。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使全区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有计划地恢复,使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推进湿地公园提质增效,开展滨海湿地和河流湖泊湿地系统保护修复,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加强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强化湿地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按照国家和省部署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加强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优化管控分区,完善资源管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应急防灾、基础设施等建设,积极开展自然生态系统修复,连通生态廊道,恢复重要栖息地。加强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兰亭国家森林公园、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香雪梅海省级森林公园和绿林竹海省级森林公园5个自然公园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的保护,加快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游览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加强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与镇村融合发展,推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大力提升会稽山名山公园建设,开展会稽名山公园调查整合规划,舜江源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区域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古香榧群保护利用传承等项目,推进周边镇(村)在人口流动、配套设施、风貌管控、产业联动、社区共建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摸清全区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地状况、主要威胁因素等。在已有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机构。加强林业种质资源保护,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精准性抢救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力度,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野猪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禁随意采挖、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全方位无死角打击乱捕滥猎等人为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
五、加强重点公益林建设
定期开展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通过公益林区样地调查、大气监测等手段,评估柯桥区重点公益林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加强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提升,结合全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改善公益林树种结构,提升重点公益林地的生态效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逐步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标准,加强公益林保护力度。完善公益林管理制度,规范区级保护林变更调整、护林员巡山考勤、资金拨付使用等各项工作。
第二节 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一、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质量并重的经营原则,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以国有林场、公益林和天然林分布区域等为重点,对资源集中、地域连片、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林进行培育,采取疏伐、补植等抚育方式,培育长周期、多目标、多功能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完成抚育0.53万亩。围绕通道沿线、江河两侧、城乡周边的重要节点等区域,大力开展彩色森林和近自然林建设,完成美丽生态廊道建设2.35万亩。以松林为主要对象,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大松林改造力度,有效降低松林比重,切实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完成健康森林建设0.65万亩,到2025年,提升森林质量面积3.53万亩。
二、绿化美化人居环境
加强规划造林地的调查,深度挖掘现有林地造林潜力,以山地森林、坡地森林、城市森林、乡村森林、通道森林,五大森林建设为主,对全区16个镇街(街道)内城市附属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城镇绿地,乡村闲散土地、坡耕地,通道两侧、河流湖泊沿线等进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对现有林地进行改造、补植,对非林地进行造林绿化。持续推进森林系列创建,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深入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在保护好现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将绿化建设与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康养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林网等建设,全面推进村庄及周边区域绿化。到2025年,全区规划新增绿化面积8500亩,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5个。
第三节 发展现代富民林业
一、推进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香榧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香榧品种园和采穗园,培育象牙榧优质育苗中心。创新流转模式,推行规模发展的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提高香榧基地的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加强数字榧林示范建设,建立古榧、新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通过遥感、传感器、气象站等建立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监测分析土壤酸碱度、水肥条件、环境温度等大数据,在生产管理、仓储、物流、渠道销售等环节实现信息追溯,实现科学高效的数字化精准管理。充分发挥柯桥区香榧资源优势和潜力,建成稽东香榧品牌管理服务中心,成立非遗文化研究会,以会稽山名山公园为品牌,打响会稽山香榧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十四五”期间,做响古榧品牌,做强香榧品质,做精古榧文旅,做大新榧规模,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柯桥经验”。以稽东、平水、王坛、兰亭等镇街规划建设香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3个,改造提升榧林面积10000亩。
二、促进竹木产业升级转型
提升平水、兰亭、王坛、夏履等地竹林培育水平,复壮改造低产低效竹林,修复更新退化竹林,适度调整毛竹经济林经营结构,扩大毛竹笋用林比例,重点培育鞭笋、笋干等笋用林,抓好“同康笋”“大庆笋干”“麻园笋”为标志的品牌建设。加强竹木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平水镇竹绿色循环产业园建设,形成初加工、精利用、制成品的区域供给循环,壮大竹业加工产业,培育竹产业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区。深挖精深加工潜力,推进竹木加工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竹笋食品加工产业改造升级,加大竹制品、人造板(地板)等产品多元化创新力度。打响“绿林竹海”品牌,建立竹产业品牌中心,发展“竹产业+”新业态,组织或参加竹产业国际展览、论坛及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力推竹子+文化、竹子+康养、竹子+电商等新业态。“十四五”期间,新建竹林作业道路200公里,建成竹产业品牌中心,培育平水竹绿色循环产业园。
三、着力发展森林康养
依托全区优质丰富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产业,推进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建设。拓展“森林康养+”系列,聚力运河文化带、稽山鉴水唐诗路等建设,构建集医疗、体育、教育等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体系,吸引各类健康、养老、中医药等产业基金进入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森林康养“名宿”品牌,基于农家乐、民宿产业打造“景区+田园+民宿+康养”发展模式,重点发展自然公园周边康养民宿产业集群。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森林度假酒店环境,建设森林康养主题酒店、康养度假村、疗休养基地,建设森林浴场、康健步道等配套休养场所和设施。
四、推广新型林下经济示范
持续开展“一亩山万元钱”行动,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铁皮石斛仿生栽培,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专家联系帮扶制度,推广香榧林下套种白芨、林下黄精等林药模式,引导茶叶等经济林基地套种薄壳山核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消薄”增收帮扶项目。培育林下经济产品专业市场,建立林下种植基地连接加工企业的“订单林业”市场机制,构建林下经济种植、加工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高校与地方的科研合作机制,培育经济周期短、产量丰富的优质品种。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游憩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构建林下立体发展格局。
五、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按照“设施现代化、产品特色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以现有园林绿化苗木为依托,大力发展名特优鲜花、切花、盆花植物和珍贵、观赏苗木,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打造名牌产品、特色产品,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苗木花卉产品的竞争力。加快精品苗木基地建设,加强产业基地设施设备建设,加快优势品种特色化,乔木树种多样化,加快科技推广运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市场平台建设,加快产业主体培育和建设,稳步扩大花卉苗木产业规模。精准定位苗木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利用现有花卉苗木资源,建设一批集观赏、旅游、休闲的花卉苗木精品园,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十四五”期间,依托漓渚田园综合体推进盆景园和花卉苗木精品示范园建设。
第四节 大力弘扬人文林业
一、推进森林文化传承发展
开展森林文化资源普查和价值评估,深入挖掘森林、湿地、花卉、香榧等传统森林文化元素的人文内涵,保护修复自然遗产、遗迹等文化载体,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深入开展具有柯桥特色的森林文化资源体系研究,加大基础研究和投入,加强森林文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高森林文化理论的战略规划、制度建设、对策举措等研究能力,探索开展森林文化发展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传承丰富森林文化价值,促进森林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挖掘森林文化的价值,将森林文化元素融入柯桥生态建设,推动森林文化产业发展。
二、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
建设和提升生态文化基地。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学校等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丰富的企事业单位为基础,建设和提升生态文化和自然教育基地。选取生态环境好、生态意识强、生态文化繁荣的行政村,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文化村”、“美丽乡村”创建。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更多地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更深入人心,促进居民生态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结合植树节、生态日、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关注。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各地文化特色,继续打造浙江省生态文化品牌,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十四五”期间,每年至少创成1家以上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或国家级生态文化村。
三、加大古道古树保护力度
加强森林古道保护和利用工作,保护其遗存格局、植被及建筑风貌,延续古道历史文脉。挖掘古驿道遗迹,因地制宜实现长距离、跨区域的贯通。依托森林古道的景观资源,大力开展森林古道修复工程,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的森林文化,每年有计划地选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的古道进行修复。进行适度、可持续的旅游开发,完善古道中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配套设施,打造精品古道徒步路线。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和生境修复的工作,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保护措施,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开展古树名木救助复壮保护,抢救一批濒危的古树名木。加强古树名木动态监测,对古树名木数量、生境、长势、保护现状等定期监测,打造各类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十四五”期间,保护修复古道100公里,建设古树名木主题公园5处。
四、加快生态文化挖掘传播
开展以保护森林与湿地、倡导低碳、节能减排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组织宣传,丰富活动载体,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森林”的良好氛围。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生态日等重要节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办好稽东香榧文化旅游节等地域特色文旅活动,开发系列乡村文旅节事活动,打造柯桥独特文旅节事品牌。依托“春笋节”、“全笋宴”等节事乡村游,带动区域文旅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依托浙东运河柯桥段,挖掘大运河文化底蕴,梳理沿线历史人文资源,依托浙东唐诗之路柯桥沿线会稽山、兰亭等历史古迹资源,推动兰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谢家坞四季鲜果园等景观资源联动开发,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建立公共营地和驿站,让公众充分享受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快设计一批富有创意文化符号,推出一批旅游线路等方式,着力打造最美唐诗路。
第五节 深化林业改革创新
一、推行林长制改革
根据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建设,完善林长组织体系,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区级林长制度,健全镇(街道)、村(社区、居)林长履职机制,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建立林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林长制“五个一”信息化平台。结合林业监测体系建设,探索林长制工作考核评分系统智能化、数据化。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及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加强全区护林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护林员管护作用,巩固全区森林资源建设保护成果,规范护林人员管理,充分发挥护林人员的管护作用。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模式,以拓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特征、领域和范围。实践探索农村农户林地经营承包权退出及其实现制度,改革工商资本租赁集体林地从事“非林化”经营风险防范和监管制度改革,农民家庭林场管理服务制度改革等。深化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公共财政担保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林业发展。重点实践探索建立中国农村集体林权抵押信贷担保体系的财政支持制度改革,具体分析当前农村农民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特征、供需矛盾及其困境。实践探索建立农村集体林业产权抵押贷款财政担保的制度改革具体方案。
三、开展行政审批改革
最大限度缩减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和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服务。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建立和完善审批规范,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行网上办理。加快行政审批办理和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林业科技创新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试验基地。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林技人员和林农培训。以林业下一代互联网、林区无线网络、林业物联网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智慧林业、碳汇林业,完善林业视频监控系统及应急地理信息平台,推进林业基础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五、推进种苗创新发展
以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景观树种和重要生态修复树种为重点,开展全区林业种质资源普查。推进经济林、生态林树种的良种选育,选育一批耐瘠薄、耐盐碱、抗病虫害、抗干旱的乔木良种。推动传统名花、优良乡土植物、食药用花卉等新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加强良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土绿化种苗保障订单育苗制度,促进国土绿化计划与订单式育苗高效衔接。
第六节 提升林业治理能力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林
加大林业普法力度,将新修订森林法列入普法教育的重点,丰富普法形式和内容,推动新修订森林法等法律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提高全社会参与保护森林的意识。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产权监管、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修复和森林经营制度,强化林业行业内部监管。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执法职能,推动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林木种苗以及国土、规划等执法队伍全面整合,切实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督查力度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范围行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
二、强化人才队伍和中介建设
依托公益林护林员等基层管理力量,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完善巡护考核监管,强化区域联建联防,实现管护全覆盖。加强森林消防、资源保护、山林纠纷调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管护等基层林业队伍建设,落实编制和工作经费,切实稳定基层林业队伍。加强林业干部培养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林业人员业务能力,制定激励政策,同时加强林业学科、科研队伍、林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联合高校设立人才培养合作机构,持续加强林业从业人员和林农进修、培训。加强林业中介机构培育、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稳步推进中介机构培育,逐步将规划设计、资产评估、市场信息、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中介机构承担。
三、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抓好以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充分认识松材线虫病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利用无人机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工作,严格把关,现场核查,指导开展监测普查。聚焦疫情监测调查、疫点疫木除治、疫情传播阻击、健康松林保护等关键环节,依托专业防治力量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防治队伍,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培训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推行免疫针剂运用,推广无人机防治技术。加强经济林、花卉苗木及名木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十四五”期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四、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开展森林火灾普查工作,包括森林可燃物和野外火源等,强化网格化林火阻隔体系构建和引水灭火工程建设。提升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建立集高空瞭望—无人机巡逻—智能停机坪—护林员巡护等天空地一体化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提高对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及快速扑救的反应能力,使重点火险区的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轨道。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森林消防装备,形成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显著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十四五”期间,新增绿林竹海森林公园、香雪梅海风景区、兰亭森林公园、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防火监控点,覆盖重点林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下,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

一、新增国土绿化工程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抚则抚,确保山地空间应绿尽绿,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逐步构建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生态体系。到2025年,全区力争完成新增造林8500亩以上。
1、山地森林建设。在稽东镇、平水镇、兰亭街道等主要公路边的村庄、景点周围,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区位重要、有景观提升改造潜力区域,发展珍贵彩色森林。在稽东镇、福全街道、漓渚镇等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及部分宜林地发展一般用材林。在稽东镇、平水镇、兰亭街道和湖塘街道发展香榧、杨梅为主的山地经济林。全区完成新增山地森林面积2000亩。
2、坡地森林建设。在稽东镇、王坛镇,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坡耕地发展经济林,在立地差、交通不便的宜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以生态植被修复为主,种植地带性阔叶林树种。全区完成坡地森林面积900亩。
3、城市森林建设。在杨汛桥街道、华舍街道、柯岩街道,根据城市、城镇发展定位,结合城市、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防护绿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全区完成城市森林面积300亩。
4、乡村森林建设。结合“一村万村”行动和森林乡村建设,利用好村庄闲散土地、荒山荒滩等宜林地块,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和经济林,全面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内容有村庄公园、生态片林、村道林、村河林、经济林、农田林带林网建设。全区完成乡村森林面积2000亩。
5、通道森林建设。以公路、河道等沿线绿化为重点,开展公路绿化、河湖绿化、矿山复绿等建设,重点抓好钱滨线通道和上方山大道绿化。全区完成通道森林面积3300亩。
6、“一村万树”创建。把推进“一村万树”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沿岸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5个以上。
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以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骨干公路及河道两侧照面山区域的森林廊道的生态修复为重点,发展战略储备林和健康森林,提升林业碳汇能力,营造具有规模效应、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美丽林相。到2025年,全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3.53万亩以上。
1、战略储备林建设。以国有林场、公益林和天然林分布区域等为重点,对资源集中、地域连片、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林进行培育,采取疏伐、补植等抚育方式,培育长周期、多目标、多功能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完成战略储备林建设0.53万亩。
2、美丽廊道建设。围绕通道沿线、江河两侧、城乡周边的重要节点等区域,大力开展彩色森林和近自然林建设,完成美丽生态廊道建设2.35万亩。
3、健康森林建设。以松林为主要对象,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大松林改造力度,有效降低松林比重,切实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完成健康森林建设0.65万亩。
三、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监管制度,有效恢复生态系统,提升森林质量。
1、天然林保护修复。建立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逐级分解落实天然林保护责任和修复任务,科学实施修复措施,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53.4万亩左右。
2、公益林提升。采用封、管、造、补、改等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升生态公益林的林分郁闭度。稳步推进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和阔叶林提升建设,并对低效公益林分期进行林分林相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完成2万亩公益林抚育管护。
3、湿地修复保育。对北部的滨海湿地和河流湖泊湿地开展系统修复,恢复项目主要包括恢复河流连通性、净化污染水体、恢复湿地动物生境等,有效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动植物生境状况,恢复湿地植被及自然属性,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动植物生境破碎化趋势。
四、自然保护地提升发展工程
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功能分区,促进自然保护地(会稽山名山公园)和周边镇村融合发展,加强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特色景区和旅游接待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
1、自然公园建设。加强保护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兰亭国家森林公园、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月华片区)、柯桥绿林竹海省级森林公园和绍兴香雪梅海省级森林公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级森林风景资源。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与周边镇村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会稽山名山公园建设,发展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
2、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自然保护区重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连通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关键生境优先保护、自然恢复,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宣教站网、科研人员能力建设,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综合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3、森林古道保护修复。深入开展会稽山群山游步道建设,推进森林古道分级保护与修复,挖掘森林古道景观、森林生态、历史文化、休闲运动等价值,累计保护修复古道100公里,打造一批森林古道“耀眼明珠”。
五、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工程
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加快香榧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助推山区跨越式发展。
1、香榧产业提升。大力引进、培育优新香榧品种,加快良种繁育速度,加强香榧苗木标准化建设,建立香榧品种园和采穗园,培育象牙榧优质育苗中心。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核心,改造提升现有香榧基地,加强市场管理,组建产业集团,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产品一流、信息畅通、运转高效的香榧基地。以会稽山名山公园为品牌,打响会稽山香榧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做响古榧品牌,做强香榧品质,做精古榧文旅,做大新榧规模,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柯桥经验”。依托稽东、平水、王坛、兰亭等镇街规划建设香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3个,改造提升榧林面积10000亩。
2、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结合运河文化带、稽山鉴水唐诗路等建设,依托浙东唐诗之路柯桥沿线会稽山、兰亭等历史古迹,重点进行拓展和提升,推动古镇、古村、古寺、古树、古道和名士遗迹保护开发,打造会稽品牌,创新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打造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森林旅游新兴品牌,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森林旅游,激活当地经济,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生态经济产业化。大力培育A级景区村,打造高端民宿群,引进知名品牌主体参与运营管理,深度开展景区村、风景线文创植入,持续推进生态养老、农事体验、民俗节庆等林旅融合项目建设。
3、竹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鞭笋、笋干等笋用林,抓好“同康笋”“大庆笋干”“麻园笋”为标志的品牌建设。平水镇建设竹绿色循环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原竹加工区、精深加工区、竹废料综合利用区、智能仓储区、研发中心等。鼓励各类经济实体从事竹文化馆、竹产品展示馆、竹科普教育馆、乡村休闲生态游等项目建设,支持笋竹企业从事竹工艺品、休闲食品等旅游产品开发。
六、林业灾害防控工程
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大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开展引水灭火、火情预警监测系统等项目建设。
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每年开展松林、竹林和经济林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开展重点区域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竹卵圆蝽、竹螟、马尾松毛虫以及美国白蛾的日常监测和趋势预报,年防治面积在5000亩以上。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疫木清理,做到应清尽清,建立“常年清”工作机制,年注射免疫针剂7000支,确保防治成效。
2、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建立集高空瞭望—无人机巡逻—智能停机坪—护林员巡护等天空地一体化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提高对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及快速扑救的反应能力,使重点火险区的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轨道。新增绿林竹海森林公园、香雪梅海风景区、兰亭森林公园、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防火监控点,覆盖重点林区。
七、林业支撑保障提升工程
开展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林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助力柯桥现代林业发展。 
1、林区道路建设。新建林区道路100公里,改建林区道路200公里。进一步提高林区道路质量,增加路网密度。
2、林业数字化发展。加快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自然保护地等各类业务数据融合,实现林业“一张图”。加快运用5G、IPV6、SDV等新型技术提升林区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林业“天网”系统建设,实现全覆盖的野外采集数据实时、安全传输的智慧林业立体化感知体系,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第六章  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奖惩措施
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责任,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务求实效。落实“挂图作战”的清单机制,自觉定目标任务、定工作内容、定完成时限,逐项制定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清单式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完善机制保障,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之间要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对接机制,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落实考核奖惩办法。
二、加强财政保障,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预算要向林业和林区农村倾斜,加快补齐现代林业发展的短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用于现代林业发展,形成一个多元投入的新格局。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多渠道筹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确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资金监管,全面实施资金绩效管理。
三、加强科技支撑,扩大科技推广范围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实施一批示范推广作用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以提高柯桥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并带动林业增收,实现林农致富。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各级林业科研院所投身到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中来,加强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执法管理水平
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贯彻《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重要内容,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化资源林政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进一步健全执法队伍,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法制培训,增强综合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执法管理水平,巩固绿化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